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襄儿

刪除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7-2013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襄儿 发表于 18-7-2013 08:59 AM
解釋得很好很具體。

其實小妹因爲哥哥的熏陶才剛剛開始研究佛教,那麽從我粗淺的認識,


"認識"通常有先入为主的弊病, 我本身的佛教知识是从大乘开始的. 所以很清楚这种问题.

大乘和上座部是有分別的,不只解釋時用的字不一樣, 连法理的内涵都有很大的分歧

「空」和「緣起」两个名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不是喜歡不喜歡那個字的问题, 而是不能指鹿为马, 大乘想用「空」的名词来函盖佛陀的「緣起」甚至「涅盘」其实是一种意图吞食的行为.

不管学文学, 物理学的, 来自不同區域,文化背景,思考模式,当他来学真正的佛法时, 他必需依从法理, 用的是一至性的技术名词. 这是学术的重要原则, 不可以更改名相, 即便是不同语文, 如华文的「緣起, 巴利文的 paticcasamuppāda和 英文的dependent origination. 三个字都必须是同等意义.

最重要的還是依照某個合適自己的解釋,而最終得到解脫吧, 不如说最重要的還是依照某個让自己明白的解釋,而最終得到"觉悟"吧, 就如你读英文的心经, 和中文的心的的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7-2013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zero 发表于 18-7-2013 06:34 PM
看到你那种文字佛学
我哪里敢学

你要学和模仿你心目中的佛的行为, 口气, 想法, 成圣人的模样.
和我们这些学佛法的是不一样的. 你只管"学佛"就好, 不用管我们这些学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3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法印 发表于 18-7-2013 07:52 PM
你要学和模仿你心目中的佛的行为, 口气, 想法, 成圣人的模样.
和我们这些学佛法的是不一样的. 你只管"学 ...

沒有佛
你什麼法都沒有
妖言惑眾

佛法都你改成 “法佛”

傻到啊

本帖最后由 WASHzero 于 18-7-2013 08:3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3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
  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

这就是大乘空相的道理,和缘起法的观点是不同的。所以不要说大乘的空是用一个新的名词来替代缘起。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8-7-2013 09:4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3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zero 发表于 18-7-2013 08:30 PM
沒有佛
你什麼法都沒有
妖言惑眾

你以为佛陀是怎样的人?? 他是我们的老师.

佛教给你的东西你不学法, 你要学老师他本人??
道家讲学道德经, 儒家讲学论语, 从来没有人说学老子, 孔子.
明白吗??

你讲的学佛意思不外是学"做人", 如何做个人人称好的善人好人对吗??
那是你的做人的标凖是什么?  说来听听.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8-7-2013 11:3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3 10:4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法印 发表于 18-7-2013 10:33 PM
你以为佛陀是怎子的人呀??

佛教给你的东西你不学法, 你要学他本人??

除了佛经
不要拿文字演示佛法

尤其是 出自你脑袋的"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7-2013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有点看头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3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zero 发表于 18-7-2013 10:48 PM
除了佛经
不要拿文字演示佛法

对不起, 请问这里谁不是拿文字演示佛法??
当然也有人拿文字演示他的"心情", 灌灌水地..
"法"不在头脑里, 不然在那里??  不就是从脑里从那里出来??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8-7-2013 11:0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7-2013 12:2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襄儿 发表于 18-7-2013 11:48 PM
可是哥哥,我不明白,如果佛經不能用文字來解釋給人的話,
那些梵文和巴利文的經文也沒有人會看得懂啊。 ...

佛经是靠修行
不是靠一大堆 只有自己才明白文字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三法印 + 1 原来"佛经"是靠修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12:2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法印 发表于 18-7-2013 11:05 PM
对不起, 请问这里谁不是拿文字演示佛法??
当然也有人拿文字演示他的"心情", 灌灌水地..
"法"不在头脑里 ...

那一本佛经 讲法在头脑里?
回答我
我没看佛经 我想知道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主义的理想
社会主义的精神
资本主义的经营
中国文化的“精神”的处事理念
这些概念想法不是在头脑里被记忆整理明白吗??

佛经的法不是被读取记忆整理明白吗?? 佛陀讲法时是从里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的知识和涵义,一个人理解后就可以用口把这个知识和涵义传达给另一个人。至于这个人能不能因此而尝得法味,这就要看这个人的因缘和努力。

比如一个居住的山地,从来没有见过和吃过螃蟹的人,你要先教他如何吃螃蟹。他懂得破开螃蟹的壳,吃里面的肉才能尝到螃蟹的味道。

佛法的传递也是如此。经口授耳闻而获得佛法知识,也称之声闻。这是悟得真理所要经历的步骤。过去,现在,未来的菩萨时常亲近佛陀,也是从佛陀那里闻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01:0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法印 发表于 19-7-2013 12:37 AM
共产主义的理想
社会主义的精神
资本主义的经营


表pusing leh
阿三 那一本佛经讲法在脑里的?
这次就让你啦 你就选你"认同"的佛经
快点啦 我要知道 本帖最后由 WASHzero 于 19-7-2013 01:1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01:0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襄儿 发表于 19-7-2013 12:52 AM
想問問。很好奇。
那麽佛陀當年是不是閉著嘴巴(完全不用文字)來教導那些比丘修行的呢?

你认识六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01:1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最多只能认识"佛教"
文字要懂得佛法? 门都没有
更何况 那个阿三的英文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三法印 + 1 还是你有读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0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18-7-2013 09:41 PM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
  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

在北传、空性、佛性、真如、自性、本性等即是无为涅盘法,名称不同,东西是一个,都是涅盘的别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7-2013 0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经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然后又说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前后矛盾)

这种不二论。。。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不二论和二元论的对抗,是大乘与南传之争的核心所在。

如实地了知事物真相,智慧必须精确地尊重事物的特殊性。必须如实的了知这是苦,这是集,这是苦灭,这是导致苦灭之道。当如是知,如是见时,心便从烦恼中得到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09:1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9-7-2013 02:39 AM
心经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然后又说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前后矛盾)


什么是苦灭?
心经 的苦集灭道
四个字是一体 是不能分开的
你不但把头尾俩个字拆出来
连在一起=苦灭
还要敢敢再来一个自家的
"导致苦灭之道"

WASAI 简直是胡说八道
篡改经文 这是谤法leh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三法印 + 1 什你也用文字演示佛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9-7-2013 02:39 AM
心经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然后又说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前后矛盾)

镜花兄看过阿姜查尊者对【心经】的评语吗? 我转贴给你看。

出自【南传高僧阿姜查语录摘录】

阿姜 查听到他的一位弟子在诵心经,当他结束后,阿姜 查说:“无空亦无菩萨。”他于是问:“那经从何来?”弟子回答:“据说是佛陀说的。”阿姜 查说:“可是没有佛陀啊!”后来他说:“心经是在谈甚深的智慧,超越一切的世俗。没有了它们(世俗),我们哪还能教导他人呢?对事物而言,我们必须给它名字,不是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襄儿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9-7-2013 02:39 AM
心经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然后又说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前后矛盾)

心经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然后又说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前后矛盾)


读经不能单从文字来解。要知道这段经文是观自在菩萨对大智舍利弗说,舍利弗尊者对佛法有深奥的体悟与理解。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故空中无色。

就纯以不合格的非常简陋的字面意义的比较,打个非常粗浅的比方:糖融入水中,水既有糖的成份,融入水的糖也既有水的形态。但是水却没有糖颗。融入水的糖你当然看不到糖的颗粒。故水中无糖。

这是很粗浅的比喻。用来比喻文字相还是可以的。

观自在菩萨,舍利弗尊者,阿姜查尊者对【心经】体悟就超越了文字相。不是如同我用糖水的比喻。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襄儿 + 5 希望上座部的同學都能夠像阿羅漢級的高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2024 05:25 AM , Processed in 0.07728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