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诚恭敬顶礼净宗念佛法门精要~'~《静老说的话》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14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7-2014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8-2014 0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靜老說的話》
劝勉信函
李小姐:
余不套,兹将念佛法门《净土》略述,请作参考。
净土一法乃如来一代时教,最玄最妙,至圆至顿之法门。一法具一切法、名圆,即生修,即生证、名顿。我们凡夫亦能入此法中,一切菩萨不能出此法外,实在是上圣下凡速成佛道之一条快速道路。信愿持名,现生了脱,与观音、势至同为伴侣。所以持名念佛,乃是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
念佛之乐,唯真念佛者自知,然必须恳切,摄心而念,不可着外境相。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间。此境殊不易得,这对修行人很重要,请特别注意。
以上是我的一知半解,敬请指教。不多陈。
敬祝 近好
静老 敬启
。。。。。。。。。。。。。。。。。。。。。。。。。。。。。。。。。。。。。。
李小姐:
承嘱之事,实不知如何说好,兹将我一点心得略述,以供参考。
菩萨无相、亦无所得,学人若处处着相,处处求得,则其心念不能与无相菩提相应,如求福报,报尽还堕,枉费辛勤。惟以无相为本,视一切有相皆是虚妄,自然大雄无畏,勇猛直前,至诚不二,自可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不求得而自得,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度一切众生,亦无所度之心念,如此乃是,即相离相,心无相即菩萨。
学人应在心念上用功,心念清净,则超凡入圣。心念不清净则起惑造业,即是凡夫,故凡圣之分,只在心念而已。以念佛心破除一切妄念种子,待知见不生,妄念已清,自然真心现前,自佛他佛一体相应。
其他以后再谈,不多叙
敬祝 道安
静老 敬上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8-2014 01:55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8-2014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小姐:
今将大势至菩萨修行之法提出,供参考。
大势至菩萨说我就是「以念佛心,入无生法忍」,没有靠别的方法,就从这个念佛的心入无生法忍了。
大势至菩萨就在这个娑婆世界,摄受一切念佛的人,都回归到净土,所以我们念佛就得到大势至菩萨加持摄受。
念一句佛号,就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齐摄在佛号中了,一齐都清净了。
一心专诚念佛一声接一声,于是念佛的净念自然相继,就是入「三摩地」的第一圆通之法。这里所说的「三摩地」不是通常的正定、正受,而是首楞严大定。
它在果性叫做「大佛顶」,在因性叫做「首楞严」,修首楞严者叫做菩萨,证大佛顶者即是如来。
大势至菩萨说:「欲入楞严大定,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可见用众生的凡心信愿持名,即可得无生法忍与首楞严大定的无上妙果,所以说持名念佛是方便中第一方便。
嗣后我说的话,请作为个人参考资料,不可向外言说,恐扰学者净心之罪,拜托,拜托! 敬佳 指教 不多陈
此祝 道安
静老 敬上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8-2014 01:20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8-2014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2014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9-2014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靜老說的話》
第二章
一、无我能忍的菩萨,做世间种种福德,所做福德,都归般若真空,全不着相,只是利益无量众生,而并不知道是利益众生,自然没有贪恋执着的心。
二、「万缘俱绝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
三、如来度众生,以悟真性,只一个空无所空之心法也。将一此法为实相也。而真体空寂无形可观,无相可见,而妙用无方,时时呈露,处处周圆,亦无虚也。所以人不可着相求法,不着相处,即为自性如来。
四、念者,即一切处无心。得无念时,自然解脱。何名见无所见,见一切色时不起染着,不起爱憎心,即名见无所见也。若得无所见时,即名佛眼。若见一切色时起爱憎者,即名有所见,即是众生眼。乃至诸根亦复如是。
五、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是无净也。
六、修道者以何为证?于外不染色声等,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即名无证也。
七、云何是解脱心?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9-2014 12:44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9-9-2014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9-2014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 《靜老說的話》
第三章
一、万法本空,若于法有得,是为执相;若于觉有证,是为有我。人、法两空,则顺菩提。
二、佛说无可得,因为如果有法可得菩提心,便要受法所束缚。而无法可得,乃通万法,终得解脱。
三、声闻人久着法相,执有为解,不了诸法本空,忽闻经云,诸相不生,言下成佛。
四、无明者,无所明了,不明圆觉真心,不明诸法幻相,不明生佛平等,不明我法皆空,故曰:无明。
妄惑空,名为永断无明。
法身显,方成佛道。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9-2014 12:47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9-2014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 《靜老說的話》
第四章
一、佛法讲空义。
空是宇宙万法之本体,觉性也、理体也、法性也、真性也、实相也、无生法也、无为法也、清净心也、一尘不染也、清净法身也。
空是真如理体,真如境界。非世智辩聪之所能知,非意识分别之所能到,亦非思考推理,亦非见闻觉知。无取无舍,离言语名字心缘等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平等一如,寂静一味,体同虚空,量周法界,无漏无为,无量无边,即是如如本源觉性,毕竟空中六通自在,智慧普见,妙用无尽。以上说明般若空义。
二、心法之妙,非言语所可说,佛化众生,未尝不以言语,不知都是借来的比方。若认定言语就是真法,便是指人影子,说是真形,反把真形瞥眼失之。要知所说法,正在那非说处,方是佛之真性也。
真性中本来无法可说,惟不着诸相,心无所住,即名为说法。盖无说之说,乃是真说也。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9-2014 01:04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0-2014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 《靜老說的話》
第五章
一、学道的菩萨于所行之法,应无所住。所谓目不住着在色上而为运用之布施,耳不住着在声上,鼻不住着在香上,舌不住着在味上,身不住着在触上,意不住着在法上,而为运用之布施。学道的菩萨应不住着于六尘之相。学道的菩萨不住着在色相上运用布施,则是能悟真空。自得无上菩提之道,具福慧道德无有穷极,不是人心所可思想测量的。
二、我们在世间,而事事出以无心,祇是真性运用,即在世,而出世也。
三、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心身存,性去心身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四、凡夫业障深重,不知五蕴本空。若是具大智慧的人,则当下脱体无依,五蕴空而诸苦消灭,一真显而万德圆彰矣。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10-2014 12:48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10-2014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 《靜老說的話》
第六章
一、「灵性」是最灵妙的知觉性,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灵魂,灵魂是常常会改变的,灵性是永远不变的。知觉性是众生本来有的性,有了这个性,才有知觉,没有这个性就同木、石一样。人往生了,他的灵性还在,才能再投生做人。
二、眼见色爱色 既与色合而成相
耳闻声而爱声 既与声合而成相
凡夫与一切法皆合相
菩萨与一切法皆不合而散
盖合即起生灭
散即解脱不生不灭
三、法身乃我之清净本性。
此心包括太虚,周藏世界。无相无形,无可比量。学道的菩萨应离去一切尘相,不应住着在色相上生心,不应住着在声音上,香、臭味上、感触上,道法上生种种尘心。
若住尘生心,便被污染,鲜能清净矣。要令心时时发现而生其明觉之心,如明镜当前,物来悉照,物去即空,自然十分清净。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0-2014 12:17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0-2014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 《靜老說的話》
第七章
一、无住行施,因深也,无相见佛,果深也,因果具深,真性自现。
二、无为法,即是无上菩提、即是涅盘、即是如来,即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后学往往把「无为」两字,认作空寂,可见菩提所得与不得,责在人而不在法。如来所谓佛者,乃心之全体,所谓法者乃心之大用,是真佛真法也,真佛无形,真法无名。
三、如如之理,乃真实见解,如者,自在也。性体常住,无有变更。我相乃诸相之根,我相既无,何相可有,则尚有何法可得乎,尚有众生可度乎,尚有土可严乎。以此降伏无降伏相,以此安住无安住相,直至空无所空,又何可容其思议哉,名真菩萨,自当受记成佛矣。
四、经云:众生相即是非相,一悟即空,觉诸相空,心自实念,念起自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此矣。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10-2014 12:35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10-2014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 《靜老說的話》
第八章
一、凡夫有生则有灭,灭者不能不生,是故凡夫生灭,如身中影,出入相随,无有尽时。
圣贤有生亦有灭,灭者归于真空。圣贤生灭,如空中雷,自发自止,不累于物。世人不知生灭之如此,而以生灭为烦恼大患,盖不自觉也。
二、世间法为妄因果,出世间法为真因果。殊不知佛法警人,因果为最,大则三世循环,小则一言一动,无适而非因果所在。所以人当随处修省。不然,人生几何,因缘果报之说,有关世道人心也。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心性也。
三、佛说的法乃是真空本性,无相无住,非有非无之妙法。其精微处,不可以心去思,以言去议。人若以此修行,所得之正果报,应以有不可心思言议者,以其能照破诸相,洞见性源,斩断轮回根本,真登诸佛彼岸也。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10-2014 12:29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14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 《靜老說的話》
第九章
一、大乘佛法的真精神,可以说是空不空,无我便是空,慈悲便是不空。虽知无我,而不断慈悲,故空而不空。虽行慈悲,而不执有我,故不空而空。
那有我的慈悲不是真慈悲,要无我的慈悲才是真的慈悲。
二、如来所说身相,原是幻形,即非真实身相。凡世间所有色相,皆是虚而不实,妄而不真,不能常住也。
人若识见破了诸般色相,都非真实之相,则色相空时,真体即此呈露,不待推测,自能回光返照,而见色身中有法身自性之如来矣。何必泥区区形相之末,始为见如来也。
三、慧眼即般若智观也,慧眼了知空,得慧眼,则见诸法皆空矣。
四、般若实相,乃妙明本性也。如太虚空,即是非有相可见。但就无相中能生照心,如来说,这便为实相,无相之相乃真相也。
如果人能脱离诸般的形相,其心空寂即到觉地,就可名为诸佛出世了。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1-2014 12:16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11-2014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难闻今已闻,南无阿弥陀佛。
小弟有疑问不知大大可以帮忙解疑吗:
1。若要脱离六道就一定要吃素吗?(工作的关系没发落实)
2。如果没吃肉,但不是素食,也能算吃素吗?
3。念南无阿弥陀佛,与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有何分别?(家里供奉观世音菩萨)
感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014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1-2014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1-2014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敬 《靜老說的話》
第十章
一、如来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者,所谓空性也,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能内观返照,即此而修,见无所见,闻无所闻,知无所知,证无所证,诸相具空,方得见法身自性之如来。如来岂是可以相观哉。要知佛所说的真理,无上正等正觉,深妙难言,随人证入,无有一定的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以方便法,引导众生真性,都是因病下药。
二、佛说人、法、空三相。分说合说,合而分,分而复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叮咛反复,劝戒兼深,读者当潜心玩索。
三、要人知佛所说法,全在自悟,不在言语文字寻取,连名目都是假的。般若之法,只在人自性中,须人自悟,直下无开口处。佛不是不说,实无处所可说。
四、关于解脱生死的事,必须从自性中做起。无论何时,念念不忘要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要见到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见到了自性佛,这才可以自度,才不虚来此一行。
五、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此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六、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萨因。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剎那即是真。说法渡人,但随缘利益,不知我能说,不知人听说,不知法可说,是谓不住相。不住相,斯不住尘矣。须知断惑之人,便无凡情,既无凡情,何有生死。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11-2014 12:47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4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分享。。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