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1982年前的35年,1947年你月入多少钱?
当年都不知是否是"中立"的赞叹…
1970年東姑下台,於是,馬哈迪於1972年獲准重新加入巫統,當年就當選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此後,馬哈迪迅速成為一顆政治新星。1976年成為巫統副主席。1981年,馬哈蒂爾當選巫統主席和政府首相,從此成為馬來西亞的領導人,掌權長達22年。 在馬哈蒂迪的領導下,馬來西亞從一個普通的發展中國家轉變成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經歷了巨大的經濟成長。在這段期間,馬來西亞的地理景觀也因著多項大型計劃而改變。包括國家石油公司的雙峰塔(曾經是世界最高建築物,目前仍是世界最高的雙子星大樓)、吉隆坡國際機場、馬來西亞南北高速公路、雪邦國際賽道、多媒體超級走廊、巴貢水壩以及布城:新的聯邦行政首都。1997年金融危機前,馬來西亞在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表上躍居第二十一位,人均年收入從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3627美元,國民富裕程度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僅次於新加坡和文萊,是泰國的2倍和印尼的5倍。馬哈迪政府也嘗試將馬來西亞打造成區域教育中心的同時,教育及語言政策趨向於寬松與開放,包括讓英語成為許多公立及私立大專院校的教學語言、中小學英文教數理政策,以及讓華文教育組織建立南方學院、新紀元學院及韓江學院。 馬哈迪任首相年間,政治地位一直較為穩固。其間有過兩次重大政治危機,但最後仍順利結束。第一次是1987年,吉蘭丹州王室成員東姑拉沙裡挑戰馬哈迪的巫統主席職位,引起巫統分裂,最後馬哈迪只好重組「新巫統」。第二次是1998年9月,以經濟政策上的分歧為導火索,馬哈迪解除安華的副首相兼財政部長的職務,警方援引《內部安全法》拘留安華,引起小規模的政局動蕩和社會分裂。安華作為馬哈迪的第三任副手,被快速提升和委以重任,這樣的結局令馬哈迪感到痛心。 2003年,他在巫統大會上正式宣佈退休,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職務移交於阿都拉巴達威,結束長達22年的執政。
評價馬哈迪上任後,勵精圖治,實行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 1982年初,馬哈迪宣佈「向東學習」政策,即向日本和韓國學習。日本和韓國的現代化工程成了馬來西亞的楷模。這也是馬哈迪為了不想照抄西方現代化模式而另覓的新路。 在他的領導下,馬來西亞經濟穩健發展。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的10年里,馬來西亞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以上,馬來西亞在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表上躍居第21位,人均年收入從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4000美元,國民富裕程度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僅次於新加坡和文萊。 1998年金融危機使馬來西亞經濟嚴重受挫。馬哈迪在痛斥外匯投機客的同時,拒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藥方」,對貨幣進行管制。經濟專家當時認為,外資將因此卻步,馬來西亞將進入經濟衰退期。然而,馬哈蒂爾獨樹一幟的政策很快見效,領導馬來西亞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經濟復蘇步伐是受金融危機打擊國家中最快的。1999年,經濟增長率就接近危機前的水平,經濟重新步入了穩步成長的軌道。如今,馬來西亞擁有完善設施、良好的投資環境和世界級的海港。若與馬哈迪未上台前相比,現今馬來西亞已發展成為一個高度現代化的新興工業化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