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3-6-2018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u0508950 于 13-6-2018 12:52 PM 编辑
新加坡很多双薪家庭,而且现代人迟婚,很多出来工作了,但是还跟父母住在一起。
再加上,新加坡组屋要35 岁以上才可以以个人名义购买,私人公寓又太贵。
很多家庭都是最少两个人在工作。
你可以看到那个家庭中位数,最少是个人中位数的3倍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6-2018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dosm.gov.my/v1/index ... 21NWmdhMjFMMWcyZz09
KL 家庭中位数大概9073 马币这样。
如果是照这个图表,可以粗略得出相关的数据,单单吉隆坡:
20 PERCENTILE :5344 令吉
60 PERCENTILE :10564 令吉
90 PERCENTILE :20201 令吉
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方式,马来西亚每户人家受薪成员大概1。8个,这个薪水是包含公积金和房地产租金收入,不过除去税务相关开销。
马来西亚税务挺惊人的:
基本上年收入一过10 万马币,每年所得税最少要11900 马币了,扣税方面不懂可以扣多少?如果是这样计算,其实每年所得,会缩水很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6-2018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说去一趟欧洲就好了,两个人10天游,我可以做到5 千新币两个人。
如果是马币,可能就需要2 万这样。
进口东西,税务等等还是有很大差别。
但是马来西亚的好处是创业相对简单,政府的监管没有这么严格。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6-2018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来说,我没有用自己的钱来供房子,我给的都是一次性的首次开销,过后就是靠股息和租金来养了。
用一揽子的股票和房产来分散风险。
自己赚到的钱多数都存起来再投资,2012 年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很辛苦,但是现在相对简单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6-2018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年在股票市场比较幸运,砍了接近7 位数马币(港币兑换过后)。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size=15.008px]每戶平均人口為3.5人,每户工作人口应该跟大马差不多1.8~ 2人。
新加坡统计局的资料,虽然是平均值不能套用到每个家庭,但可供参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6-2018 01:5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ardine01 发表于 13-6-2018 01:42 PM
新加坡每戶平均人口為3.5人,每户工作人口应该跟大马差不多1.8~ 2人。
新加坡统计局的资料,虽然是平均值不能套用到每个家庭,但可供参考
其实你对比那个个人的收入中位数和家庭的中位数就可以得到结论了。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情形差不多,我是贷款15-25年,自己付30-50%自备款,剩下的用租金缴贷款。
但你的投资报酬比较高。
以今年2月刚交钥匙的KLCC Office为例
总价110万,律师,印花税约45K
自备款30%,贷25年
每月租金RM480​​0,
每月贷款RM4280,
每月管理费RM560,
每年门牌税RM3900
我是第2个月就找到租客了
目前有1间店屋跟2间KLCC商办在出租。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1: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0508950 发表于 13-6-2018 12:09 PM
其实每上一间,难度系数几何式增加。
还是那句话。银行肯借钱就算了。
没本事,银行一间都不借。
有本事,多多益善。
是么?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1:5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0508950 发表于 13-6-2018 12:12 PM
贷款大概77.5 %,月付1500新币,管理费240 新币,回报率还不知道,要等出租后才知。不过新加坡租一个小型公寓单位,在那个地点,大概1850 到2100 左右,取决于你有没有给家私,和装修z
无论如何,恭喜呀。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1:5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0508950 发表于 13-6-2018 12:13 PM
我接下来,可能不会再增持股票了,学习转战lelong 市场,不过需要筹备一大笔资金,希望一切顺利。去年成功出租了两个单位,看情形,租客今年应该会续。
我几时有像你一样的魄力。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1:5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0508950 发表于 13-6-2018 12:19 PM
有一点你们没有注意,新加坡12 万新币的所得税,比马来西亚马币12 万的所得税低很多。进口货物,新加坡的也是便宜蛮多的,还有每年的出国旅行,拿去欧洲十天来说吧,一个人可能只需要花费大概2-3 千新币这样。
当然,有的没的就不多说了。
生活品质就好。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2:0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0508950 发表于 13-6-2018 12:41 PM
右边那个应该是以全马来西亚为基础,然后左右两边不是相对应的。
右边百分比共100%。所以,40,40,20的分布是知道的。
有一区B40占50%,另外一些b40只有15%。怎样比。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2:1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0508950 发表于 13-6-2018 12:50 PM
新加坡很多双薪家庭,而且现代人迟婚,很多出来工作了,但是还跟父母住在一起。
再加上,新加坡组屋要35 岁以上才可以以个人名义购买,私人公寓又太贵。
很多家庭都是最少两个人在工作。
你可以看到那个家庭中 ...
在小新是对的。但在kl,不知道也是么。
一有本钱就买屋子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6-2018 02: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TW 发表于 13-6-2018 02:00 PM
右边百分比共100%。所以,40,40,20的分布是知道的。
有一区B40占50%,另外一些b40只有15%。怎样比。
我觉得右边那个是指KL有40多% 的人是在马来西亚的T20。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6-2018 02:1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u0508950 于 13-6-2018 02:21 PM 编辑
Sardine01 发表于 13-6-2018 01:53 PM
我们情形差不多,我是贷款15-25年,自己付30-50%自备款,剩下的用租金缴贷款。
但你的投资报酬比较高。
以今年2月刚交钥匙的KLCC Office为例
总价110万,律师,印花税约45K
自备款30%,贷25年
每月租金RM48 ...
主要还是贷款利息的差别,马来西亚4.6 %, 新加坡1.65 %。
商用房产租金应该比较高,我的排屋价值120 万马币上下,出租才2100 罢了,不过同样的租客,跟了我5 年。
最新那间是我太太的贷款,但是如果没有租客,就是我在还了,借30 年。
我其他的都借很长,都是35 年或是40 年贷款。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2:1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0508950 发表于 13-6-2018 01:17 PM
目前来说,我没有用自己的钱来供房子,我给的都是一次性的首次开销,过后就是靠股息和租金来养了。
用一揽子的股票和房产来分散风险。
自己赚到的钱多数都存起来再投资,2012 年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很辛苦, ...
你这一步是每个人的梦想,但做到的又愿意分享的,没2个。
等银行喂饱了就是自己的金蛋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6-2018 02: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TW 发表于 13-6-2018 02:11 PM
在小新是对的。但在kl,不知道也是么。
一有本钱就买屋子了。
越年轻买,贷款可以拉越长。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2: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0508950 发表于 13-6-2018 01:24 PM
我去年在股票市场比较幸运,砍了接近7 位数马币(港币兑换过后)。
没有自己的1篮金,怎样生金呢?
嘻嘻。 |
|
|
|
|
|
|
|
发表于 13-6-2018 02: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0508950 发表于 13-6-2018 02:16 PM
我觉得右边那个是指KL有40多% 的人是在马来西亚的T20。
但,左边号码不称。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