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面包说

srO 顶礼佛经一部 Orz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7-2011 06: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贪心恒炽盛。乐著于诸味。曾无知足心。得利生欢喜。无利便忧恼。贪吝无仁心。是名众务过。"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

今天这一句偈是说明了一个人,不但连最初学佛的那一颗真心没有了,而且还变本加厉,贪心天天增长。这个人因为所管的事情太多,所以总是抱着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一点的心态来做事,那么久而久之自己的贪心其实正慢慢的增长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就糟糕了。

那么贪心增长了以后,马上的这个人不但所管的事务有贪心,这个人对于世间名闻利养的享受都开始贪心了。打个比方大家容易理解,就好像我们学生时代,我们对于自己的物质享受都很低,出门只需要搭巴士都已经很知足了。但是一旦工作了以后,尤其是现代人年轻人,一毕业都还没有存款就买车了,这个就是我们一个人两个阶段心态明显的差别。

那么从上面这个例子来看,我们佛弟子也一样,如果管事管得多了,不知不觉我们的贪心也就增长了,一旦贪心增长我们就知道这个贪永无止境的啊!就好像搞道场,今天来了十个信徒,明天就希望来多几个人,纵然给我们来了几百个人,我们就还要扩大道场,扩大了以后又想多点人来,这个就是贪心了。

所以我们学佛甚至是弘法,心里面完全不能有控制的念头。为甚么呢?一个人学不学佛还是要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假如这个人跟佛法有缘分,我们只一说这个人就听懂了,那么这就是他自己的缘分。如果一个人与佛法没有缘分,那么纵然我们拿着枪指着他的头,这个人也不会相信的,甚至于还会觉得我们很霸道,这个就大错特错了。

那么我们要知道,纵然是我们自己的家人我们能不能控制呢?譬如说我们因为不想伤害众生,我们就吃素,那么可不可以逼迫别人尤其是家里人也吃素呢?不可以啊!我们要知道,我们人人都是一个个体,纵然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他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如果我们自己心里面还有控制别人的念头,这个绝对不是别人的错,这个绝对是我们自己的错,为甚么呢?我们自己还有控制别人的这个念头就错了!这个是贪心啊!大家认为是不是呢?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让别人接受佛法的好方法呢?做出好样子给人看啊!不是用威逼利诱的方法来让别人接受佛法。要知道一个人要是从威胁逼迫利诱的手段来劝导他学佛的,那么这个人学佛的目的就已经错了,我们想想这个人的学佛目的都错了,那将来会有甚么成就呢?

所以我们要想别人来学佛,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别人看到佛弟子都是做好事,说好话,不威胁恐吓,不利诱别人的好样子,吃素也吃得很健康,烦恼少,见到人都开开心心的,那么大家看了纵然还没有学佛,至少不会对佛法产生排斥,日后可能因缘成熟了自然也就学佛了,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那么假如一看到人就说你怎样怎样就会下地狱,你如何如何就会做畜生,那么大家听了心里面就已经排斥了,怎么可能还会来学佛呢?因为你在咀咒我啊!

那么我们自己心里面想想,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态是什么?是真的在关心这个人吗?还是在幸灾乐祸?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啊!

譬如现在有一个人得了绝症,但是他自己本身还不知道,我们可不可以去大大声的告诉他:“你得了绝症马上要死了!”,大家会不会觉得这样说话的人很有问题呢?我们自己想想对不对?

所以今天读了这句偈,我们要知道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自己没有善巧方便,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不管这些事情,不管这些众务,否则很可能会把佛法的招牌都毁掉了。而我们要知道我们处理事情还是在我们这颗真心上面,如果我们的心已经充满了烦恼,那么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学习已经出现问题了,一定要读佛经来对照自己的行为然后好好反省,千万不能愈陷愈深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7-2011 06: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面包说 于 14-7-2011 05:31 AM 编辑

"恼害无慈愍。增长诸恶业。爱蔓相缠缚。是名众务过。"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将这首偈颂来学习。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到了,贪欲是导致我们失去关怀别人,爱护别人的这一颗心。而更进一步的发展贪欲的话,那就更加严重了,我们不但会失去关爱别人的心,甚至还会去伤害别人,想着怎么从别人身上占便宜,这个时候当然我们对于一切人就没有慈愍心了。

而我们知道,前面经文面包也为大家报告过三种福田,也就是恩田、悲田、敬田。这其中一种就是对于一切苦难众生我们要生起慈悲心的悲田。所以我们要知道,一个人要有福的话一定是常常帮助苦难众生,对于一切苦难的众生都是心里面觉得应该要帮助他们,这样的人才会幸福快乐,这样的心才是有福的。

而当我们的贪欲增长了以后,这个贪欲就好像蔓生植物一样缠绕着我们,当这个贪把我们绑得死死的时候,我们就会从这个里面产生了无量无边的烦恼与过失了。

所以我们佛弟子学佛最重要小心的是甚么呢?要谨慎啊!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谨慎!譬如管事,我们要知道管这些事情下来的结果到底会如何?这个一定要考虑清楚才可以做。而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准一定是依循着佛陀的教诲来做,这样才不会有过失,这是我们一定要深深去体会遵照的。我们要知道自己没有智慧,所以依照佛陀教诲才是一条稳当的道路。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7-2011 05: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离于师长。亲近恶知识。摈斥持戒人。是名众务过。”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颂。

在今天我们这个教育体系里面,我们知道,今天的教育都是教什么呢?教我们竞争,斗争。我们看学校里面的考试制度就好,很多的学生,甚至于是小学生,他们可以有分数没朋友。怎么说有分数没朋友呢?就是为了分数比朋友们高,所以纵然朋友来请教也不肯教导别人,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受的教育了。

那么古代也有考试,那古代难道就没有竞争吗?我们要知道古代考试没有所谓打分数的这种制度,而且考试考的都是做人的道理,这都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古代没有出现现代社会的这种竞争现象。

那么在中国就发生了一件事情,真的是令人心寒的事情。在西安有一个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姓药,他在开车撞倒了一位女士,这位女士也不是伤得很严重,就轻微的碰撞到了头部而已。这位女士就起身看看他的车牌号码要记下来。这时候这位高材生就生气了,从车子里面拿出一把刀把这位女士刺死。最后这位高材生被判了死刑。

我们读了这段新闻我们自己要反思,反思什么呢?我们自己在相似的教育制度之下成长,那么这位高材生有的缺点我们自己有没有呢?我们要好好想想啊!

这位高材生与我们最大的通病是什么呢?就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啊!撞了人本来就已经错了,但是他还生气别人要记下他的车牌号码!结果竟然因为对方一个没有错误甚至说是正常的反应而把对方杀害了,这个真的是十分的残酷。我们看到了这个例子,虽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是我们自己想想,我们现在学佛是不是这样呢?

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会远离善知识,远离好的老师呢?因为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啊!自己做错了自己不知道甚至知道了还不承认,结果善知识来劝导我们还要嫌别人烦,所以我们自己就远离了善知识,远离了我们的好老师,甚至是连佛经我们都不读了,因为与我们自己的行为相反。

那么远离了善知识当然我们就会去亲近恶知识了。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恶知识非常非常多。大家翻翻报纸,打开网页,全部都是在宣导杀盗淫妄这些东西。打个最明显的例子,网络游戏都是打打杀杀,暴力色情。而网络里面的色情资讯特别特别多,好像不去接触这些就会给人笑话了。而面子书里面甚至教人偷菜,这些都是恶知识,我们自己有没有想过呢?恶知识并不是真的是一个恶人来传邪教而已,这些媒体网络游戏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教导坏的东西,这些都是真正的恶知识。

顺便一提的是在我们佛门里面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追求神通了。关于这个问题面包也觉得十分可惜,我们学佛人很多都喜欢追求神通,所以一遇到某某人有神通大家都去追捧着,忘记了佛法本来是就只是教育而已。大家都觉得神通可以解决问题而把经教忽略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神通的人特别喜欢跟大家渲染一个概念,就是用什么什么咒来超度亡灵,什么什么经来积累功德。我们同修往往就不知不觉中都误以为佛法就是超度鬼神的一种法门,然后真正就忽略了自己才是真正要学习佛法的那个人。学习佛法绝对是依照之前我们在这部经书里面学到的四个标准,大家可以参考回去。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我们学佛了以后烦恼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是不是还看别人不顺眼?大家用这个方法去看看我们自己,也许我们自己就会有答案了,也不需要再去问人了。

所以今天学习了这一句,我们要知道认错,知道自己错了,善知识的劝导和佛经上面的教诲我们才听得入耳啊!假如我们都认为我们自己没有错了,那么就会像上面那个高材生一样,撞了人还杀人灭口,因为觉得自己没有错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7-2011 06: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昼夜无余想。唯念求衣食。不乐诸功德。是名众务过。"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

今天这一句偈好懂,就是这个管理众务的人,白天黑夜想的都是衣服饮食,或者在现代的话就是钱财,天天只想着这些,当然就不喜欢去修功德了。

那么前面面包也为大家介绍过甚么是功德了。功德并不是捐了多少钱,帮助了多少人,念了多少经,这些都是表面的。真正功德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本身的境界有没有提升,大家可以去参考法师大德的说法。

那么今天我们有没有人会说,我这辈子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享受为了赚钱的?有没有呢?有的话就很悲哀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钱和享受追求到最后我们都带不走的,直接一点的说就是死后我们一样都带不去。所以法师大德常常劝导我们,死后带得走的才是真的,这辈子短短的几十年的享受真的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观察思维。

如果一个人要是知道了人生的终点是甚么,那么这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经营,应该做甚么,这个人就有智慧了。而这些智慧我们都可以从佛经里面得到,希望我们大家都认真努力不要疏忽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7-2011 05: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常问世间智。不乐出世言。耽爱于邪说。是名众务过。"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颂。

我们学佛的同学都知道,佛法的道理实实在在说是博大精深,我们要是深入的研究的话,往往我们说出来大家都会听得一头雾水,因为里面的道理实在是太深,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理解的。

那么今天这句偈与我们有没有关系呢?大家先不要给答案,先思考一下。

也许我们大家都觉得,我们学的是佛法,是出世间法,绝对不是世间智慧,好了,那么我们想想看,我们自己所修所学,真的能帮助我们出离这个世间吗?假如真正帮助我们出离这个世间才叫做出世间法啊!假如不能的话,那么我们所学的佛法无论多么高深,真的只是世间智而已,绝对不是出世间的佛法。

尤其是我们弘法的佛弟子更要注意,千万不能把佛法讲得又玄又神秘,这样说佛法绝对是错误的。那么就有弘法的人有这种想法,他们觉得把佛法说清楚了,大家都明白了,那么大家下次就不会来听了,那么我的供养也就少了,信徒也就少了。所以他们往往都故意不把佛法的道理讲清楚,都说得神神秘秘故弄玄虚,这样的话大家听了都不明白,那么下次一定还会来听,还会来供养,用这个方法来招揽信徒,这个做法就错了!

假如不能真正把佛法说清楚,不能让别人真正明白佛法是怎么一回事情,不能让别人从佛法中得到益处,那么我们这些佛陀的学生就有过失了!所以今天这句偈不是在说别人,我们要想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自己本身喜欢把佛法讲得又玄又神秘,别人听不懂,这都是世间智,不是出世言,因为说得再多再妙别人都不能明白真正要做甚么,不能帮助别人离开这个世间的六道轮回,这就错了。

所以我们对于佛法的不认识,最后一定导致我们自己产生了种种错误的观念与见解,这就成了邪说了。甚么是邪说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贪爱我们自己个人的利益享受,这个都是身见,都是因为没有理解佛法而产生的见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7-2011 08: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恃知众务。轻慢诸比丘。犹如狂醉人。是名众务过。"

。。。待续

面包小语:

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

我们知道,一个团体,人多了就会有琐碎的事,事情多了就需要有人来处理,就是在佛门里面的僧团也不例外。那么这个处理事务的人如果处理的事情多了,常常就自以为了不起,这个就错了。

当一个人自以为了不起的时候,往往就看不起别人了,他会常常想到,这个那个都是我做的,你们都不会!然后觉得自己很能干,别人都不会做只有我会,所以生起傲慢的心,看不起别人。佛陀在这里比喻这个人就好像喝醉酒的人啊,这个比喻慈悲啊,意思是说这个人只是现在暂时不清醒了,并不是他本来就是这样,只要清醒了就没事了。

那么我们读了这一句会不会觉得,哎呀怎么这个人这么傲慢的?

所以我们常常就是只想到别人没有看到自己。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不是这种人呢?
其实我们是比这种人还严重的人。怎么说呢?别人还是因为自己有能力了才骄傲,我们今天学佛什么成就都没有我们还看不起别人,甚至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个就更糟糕了。

打个比方,我们自己没有神通,我们看到或者听说有神通的人描写了一些情况,我们自己不知道真假却只会一味的说别人是迷信,那么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不是傲慢心在作祟?

我们自己没有本事看到三世因果我们却批评别人写的东西是迷信,那么我们自己想想自己自大没有?这个都是傲慢心,烦恼啊!

所以我们要知道,无论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我们都不要去放在心上,我们今天学佛,就应该以佛经的标准做我们自己的标准。佛陀教我们做的我们努力去做,佛陀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想都不要去想。别人说的如果跟佛法相应,我们合掌恭敬。别人说的如果跟佛法不相应我们也保持沉默,绝对不与人结怨。

假如我们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还要为了面子在那边批评毁谤,那么就算我们批评的对,我们还是与人结怨,这就错了。假如别人是对的那就更糟糕了,我们不但与人结怨而且还造恶业,这又何必呢?

所以今时今日我们末法佛弟子的烦恼很重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以前的人还是因为自己有本事才骄傲自大,现在的人甚至自己都没有本事没有智慧还要跟别人一样骄傲自大,这个就糟糕了。有我慢的烦恼纵然学佛也很难会有成就,我们一定要知道啊!所以学佛还是要从这部经开始,从基本做起,否则我们很难克服我们的烦恼习气,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7-2011 06: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常伺求他短。不自见其过。轻毁有德人。是名众务过。"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颂。

我们知道,世间任何的学问总有一个学习的宗旨,就好像我们的学校课本最前面的地方总会有一个学习宗旨,或者是objektif。那么学佛也一样,学佛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慈悲心。

那么什么是慈悲心呢?相信学佛的同学都知道,慈悲的意思就是,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简单的说就是给予众生快乐,还有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个是慈悲的意思。

那么今天我们要问了,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我们有没有慈悲心呢?我们的慈悲心是日日增长还是日日在退步呢?这个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那么这里面包就给大家一个验证自己慈悲心的方法,那就是我们自己学佛这么久了,我们看别人的过失是愈来愈多还是愈来愈少,换句话说就是自己是不是愈来愈喜欢说别人的过失还是自己说别人的过失愈来愈少了。

大家想想,一个人要是真有慈悲心,他会不会一直的去批评别人做得不好,一直说别人做得不对,大家想想,这个人一直说别人过失,他会有慈悲心吗?假如真有慈悲心,别人做错了他就已经痛苦的不得了了还会去找别人麻烦吗?这个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我们知道,自己的慈悲心是在进步还是退步,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自己学佛到底真的学习到甚么程度,这个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另外一方面,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改正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些都是属于过失。但是今天我们如果没有认真努力的改正自己却一直看别人的错误,挑别人的毛病,那么我们就错了。因为我们自己种种的毛病都还没改正过来却一直去看别人的毛病,这个与学佛的目的就相反了。

大家想想,学佛学到甚么程度才会没有过失呢?至少要证四果了才勉强可以说没有过失啊!那么我们今天证果了没有?如果连初果都没有我们还不肯认真努力反省自己的过失自己的错误习气毛病,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很愚痴呢?所以自己看自己的过失都没空了还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吗?这个是我们要深深反省的地方。

所以一个人要真正做到慈悲了,那么很多的问题就完全可以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譬如我们吃素,我们吃素真正的目的还不是为了世间少一些人杀生,如果真的世间人都吃素了,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人会为了吃而杀了,这个是一个理想。

那么今天还是有人喜欢吃肉,我们可不可以对别人说你吃肉就会怎样怎样?不可以啊!为什么呢?别人不能接受啊!既然别人不能接受了,那么我们怎么可以去告诉别人这种事情呢?

就好像我们知道有一个人得了绝症要死了,那个人自己本身不知道自己得了绝症,我们可不可以去对这个人说:“你已经得了绝症要死了!”,这个就是没有慈悲心啊!

所以人一旦有了慈悲心,做甚么事情都会善巧方便,别人做错了也会用正当的方法给予劝告,不会与别人冲突,这才是正确的。

所以今天这句偈的意思我们要晓得,看别人过失的结果就是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甚至于看别人看得多了,往往到了最后连有德行的人我们都看不起,这个就糟糕了,这个就造恶业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11 05: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愚痴者。无有善方便。轻慢说法者。是名众务过。"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

昨天我们说到了一个人真正学佛,真正觉悟过来了自己学佛的目的以后,这个人就知道不可以去看别人的过失,而反过来应该要常常看自己有没有过失,这个才是真学佛,真忏悔,真改过。一个人如果不认为自己有错误,不认为自己需要改过,那么这个人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他已经成佛了,没有过失需要改正了;另外一个可能就是这个人学佛迷失了,忘记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了。那么我们自己就要想想,我们到底是属于哪一种人?

人最可贵的还是要知道自己的程度到什么地方,知道了以后再从自己不足的地方改正改进,那么我们学习才会进步。如果我们今天始终不承认自己有错误,不承认自己有过失,那么纵然我们再学一百年,我们所得到的也只是佛学知识而已,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并不会有太大的转变,换句话说就是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了。

那么今天我们看到佛经里面形容愚痴,我们不要想到别人啊,我们第一个要想到自己是不是愚痴。就拿一个最明显最近的例子来说,我们学佛了以后与人相处关系如何呢?会不会争论吵架?与家人会不会因为自己学佛了以后反而争执更多了呢?在这里我们不要想到别人,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佛陀所形容的愚痴众生。

那么这里有两个标准,我们大家自己衡量衡量,自己是不是属于愚痴的人。一个是“无有善方便”,一个是“轻慢说法者”。大家不要粗心大意的把这两句忽略掉了,这两句说实在话我们常常犯啊!

没有善方便是什么呢?对于不相信佛法,甚至排斥佛法的人,我们有没有让对方生欢喜心呢?还是与别人起争执争论呢?尤其是自己的家人,家人看到我们学佛了,我们有没有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家人看呢?还是拿着佛经的标准来诅咒自己的家人下地狱呢?这个都是没有善方便啊!我们学佛决定是要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是真正佛弟子要做到的,我们今天有没有做到呢?

另外一个是轻慢说法者,大家想想谁是说法者呢?只要为我们说佛法的人我们都不可以轻慢啊!大家或许会说了,这个人说的并不如何高明,我对他当然不会恭敬。那么我们自己想想,我们看别人不高明,别人看我们就高明了吗?而大家看到学佛的人互相都不尊敬了,别人对于佛法还会尊敬吗?所以我们要知道啊,我们现在不但讲经说法的法师不可以轻慢,就连我们学佛的同学乃至于初学者我们都不可以轻慢。但是我们今天是不是常常轻慢别人呢?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我们自己要反省啊!

所以我们今天读了这一句偈,我们就要下一个决定,我们是要继续做愚痴众生还是要做一个觉悟众生,那么我们自己就要从自己的行为上面开始做起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7-2011 06: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下劣业。具足诸过失。何有智慧人。爱乐而修习。"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

今天这一句话我们很好懂,但是都不容易做到。今天佛陀告诉我们,以上我们所提到种种下劣的行为,不好的行为,都会造成种种的过失,如果我们有智慧的话,我们怎么还会去做那些事情呢?

所以我们凡夫很可怜,有时候明明知道是错的事情却还是要去做,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学佛的力量太薄弱,往往就敌不过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就是我们凡夫的大问题了。

就拿上面不说别人过失来说好了,我们学佛了以后,往往就拿着很高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自己都没有做到。所以别人,尤其是家里人看到我们学佛了,不但我们自己本身没有变好人,还愈变愈刻薄,喜欢要求别人这样那样,觉得自己学佛了很了不起,结果别人看到我们东边来西边就跑了,这个样子就是敌不过自己的烦恼 习气啊!甚么烦恼习气呢?喜欢说别人过失就是烦恼就是习气。今天佛陀已经告诉我们不可以看别人说别人过失了我们还要去看去说,这就是敌不过自己的烦恼习气啊!

当然上面只是一个例子,但是也是我们最常犯的例子,我们自己一定要提高警惕才不至于犯错了。当然知道了错误马上就要改,这样才是真学佛真忏悔。

所以智慧从哪里来呢?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目前决定是没有智慧,我们就不能离开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教诲在哪里呢?就在佛经里面。所以我们天天读佛经,自然而然我们就能察觉到自己的过失,当然就会远离这些过失,这就是真正的智慧了,而不是拿着佛经去跟别人争论,说实在话,就算是争赢了又怎样?口头上争赢了实际上我们已经输给自己的烦恼习气了。我们要知道我们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对于别人我们一定是抱着帮助别人的想法态度,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7-2011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包说先生,读过了你的帖子,我只对你的一句问话感兴趣,那就是:做工是为了什么?
老实告诉你,做工只是为了填满自己的肚子并不是为了什么。
我们可以什么都不要,但不可以几天不吃东西,就是因为这样,“吃”就自然成为了世间所有有生命的众生的寄托。
如果不必吃东西就可以活下去,那么世间也肯定没有人会那么辛苦去打拼赚钱了,蝴蝶也不必要采花蜜,世间也不会如今天那么繁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7-2011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包说先生,读过了你的帖子,我只对你的一句问话感兴趣,那就是:做工是为了什么?
老实告诉你,做工只是 ...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20-7-2011 01:36 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11 05: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网友们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11 05: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殊胜业。具足诸功德。是故有智人。爱乐常修习。”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不知不觉这首偈也快要到了尾声,我们要把握机会,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把这个学习的机会浪费掉了,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真正的来落实佛法。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佛法都觉得使不上力,或者换个说法,就是学佛了,可是学来学去总觉得自己学起来没有法喜,这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么这里面包就举一个我邻居学佛的例子给大家做参考,希望大家如果面对同样的问题可以从这个里面做参考。话说面包有一个邻居学佛很多年了,但是在街坊邻居里面对她的印象都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对她都敬而远之。那年轻时候的面包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这位学佛的邻居呢?

后来面包除外求学接触了更多的佛法以后,回到了家里与这位邻居聊天中发现,这位邻居之所以不那么讨人喜欢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很喜欢说坏事,不喜欢说好事。比如说吃饭就好,她总是举出种种吃饭不好的习惯来说,就是喜欢批评指责那些吃饭有不良习惯的人。而自己学习了佛法以后,却喜欢批评别的道场不究竟不圆满,所以看到她面包也是敬而远之,尽量少说话。

所以什么是清净殊胜业呢?从面包举的这个例子来看,大家发现了吗?如果我们常常就是看别人过失,看别人不顺眼,这就不清净了啊!连清净都没有了又怎么可能殊胜得了呢?这个我们自己要知道啊!所以说我们凡夫真的愚痴啊,喜欢把别人的过失放在我们自己的心上,来污染自己,这个真的是好奇怪的一件事,譬如看到别人家里面有垃圾了,竟然还把别人家的垃圾拿回来自己的家里放,这不是很奇怪吗?

所以我们学佛要是连清净心都没有,那么我们说功德就完全是空讲了。譬如现在也很多人喜欢搞神通,告诉我们念几部经几遍的咒语就会有多少的“功德”,这个都是骗人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念经念咒了,请问他的心清净吗?都不清净的话那怎么可能会有功德呢?没有功德还想超度鬼魂超度远亲债主,这个是不合逻辑的。

说到鬼魂我们也要知道啊!佛法不是用来超度鬼魂用的啊!佛法虽然可以超度鬼魂,那毕竟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知道诸佛菩萨随类化身,如果真的要超度鬼魂,佛菩萨会应化到鬼道里面去为鬼道的众生演说佛法,人道也一样。所以我们今天看很多人喜欢超度鬼魂,这个都是把佛法真正的目的搞偏了,搞到最后结果佛法对于人类的教育功能被遗忘了,变成了迷信,这就可惜了。所以我们自己还是要清楚,佛法在人间的目的是教育人类。

所以有智慧的人会怎么样做呢?有智慧的人知道现代这个时代污染严重,所以对于很多与自己不相干的资讯他都不会去理睬,也不会放在心上。譬如今天新闻报纸又报导了谁谁谁跟谁谁谁离婚了,强奸案,打抢,贩毒,等等之类负面的新闻他都不会去放在心上。这样的人高明,因为这些讯息知道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茶余饭后制造一些话题而已。而佛陀在本经已经多次劝导我们要远离世话了,所以真要学佛首先要做的就是远离这些资讯,这些话题,要甘于寂寞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7-2011 05: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乐下劣业。智者当呵责。如人舍多财。贪求于少分。是故明智人。当舍下劣业。应求胜上法。诸佛常称叹。"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

今天这一句偈,我们实在说,要细心去体会这里面的意思。那么这里先举一个明显我们常犯的例子来说明白人看我们是怎么一个看法。我们今天学佛了,对佛陀恭恭敬敬,这个应该都是一般上没有问题的正常现象,那么现在的问题出现了,出现什么问题呢?我们是不是对一切人都恭恭敬敬而且有愿意帮助别人的心呢?

那么今天我们要问了,明白人眼中的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可怜人啊!怎么说可怜呢?就这里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来说,今天我们还有讨厌的人,有没有?有吧。我们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身份都好,佛弟子也好,外教也好,无神论也好,甚至是邪教都好,我们有没有讨厌的心呢?如果有的话就错了。我们想想看,我们讨厌那个人,是我们自己心里面生烦恼啊,而且讨厌那个人对那个人有没有帮助呢?没有帮助啊!对自己有没有帮助呢?不但没有帮助反而还有害处,障碍我们学佛,增长我们烦恼啊!所以明白人眼中看我们是什么呢?可怜人啊,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明白事实真相,常常伤害自己,这个就是明白人眼中的我们了。

今天别人讨厌我们,侮辱我们,甚至是陷害伤害我们,我们都还是一样的真诚恭敬的对待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他讨厌侮辱陷害我们是他生烦恼啊!假如我们还是真诚恭敬的想办法帮助他,那么这个是我们自己的清净心慈悲心现前,这个是我们自己的功德利益。假如我们还要跟他一样也讨厌侮辱陷害回去的话,那我们就是等于增长自己的烦恼,伤害自己的功德利益而已,这样做法愚痴啊!

好了,那么今天我们搞众务也如此,明白人眼中我们在佛门里面搞名闻利养是个怎么样的情况呢?就好像做生意一样,我们下了很重的成本却只贪求那眼前一点点的小小利益,而这里小小利益享受完了之后,我们都到地狱去报到了,这个做法愚痴啊!

我们要知道,一个道场兴不兴旺是不是看人数有多少?看信徒的身份是不是很显赫的?不是啊!道场以无事为兴旺啊!

常常我们看到有人吹嘘自己的道场有多少的信徒,全世界有多少的追随者,有多少的社会名流,这都是属于无知啊!这个人不知道一个道场真正兴旺并不是以这个为标准的,其实并不是。一个道场假如没有修清净,这个道场就不兴旺啊,为什么呢?因为人多了就很难得清净了。没有清净的话成就的人也就不多了甚至没有了。这个怎么叫兴旺呢?

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自己学佛要往哪一个方向走我们自己要下一个决定,我们是要往三恶道还是往菩提道,自己要想清楚,因为这件事情决定还是在我们自己。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11 05: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彼诸菩萨。舍离殊胜精进之业。而乃发起下劣之事。当知是人。甚为少智。觉慧微浅。"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这是弥勒菩萨听了佛陀的偈颂以后所发的感想。我们听了之后要觉得惭愧啊,因为我们知道在明白人眼中,我们自己常常做错事。那做错事情的原因在哪里呢?就是因为我们缺少智慧所以会做错事情啊!

那么今天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缺少智慧呢?就因为我们本来烦恼就已经很重了,而且还很少接触佛陀的教诲,所以我们自己每天日常生活起心动念都是烦恼,不但如此,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活在烦恼之中,这个才是麻烦的地方。

那么如果要开智慧的话,前面面包也为大家报告过,佛法的修学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就从戒律开始。我们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戒律是给出家人守的,其实只要是修学佛法,一定都要守住佛陀的教诲,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因为我们知道佛陀他老人家入灭了之后,我们这些末法的弟子要以什么为老师呢?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佛陀已经交代我们了,佛陀不在世的时候我们要以戒律为我们的老师,所以如果没有戒律我们决定是不会有成就的。

那么如果我们肯守戒律的话,慢慢的我们就会开智慧了。开智慧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知道佛法教我们从基础做起一定是断恶修善,所以首先我们守住戒律,譬如说我们常犯的口业,喜欢说是非,喜欢说别人过失,如果我们肯守住这个戒律,那么我们心里面就会很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又动念头要说别人是非,要批评别人了。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就已经觉察到自己的过失,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过失就已经是很了不起,很有智慧的人了。

当然我们要知道,一个人不可能马上就可以控制住自己的烦恼习气,但是我们一定要改正。那么要改正从哪里下手呢?读诵佛经是最好下手的地方了。为什么呢?一个人如果天天读经,那么对于佛陀的教诲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那么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这个人就会常常警觉到自己犯错了。当知道自己哪里犯错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改正过来啊!

也许大家会不相信。我们想想,一个自高自大,喜欢说是非,常常批评毁谤别人的人会觉得自己有过失吗?老实说,很小的可能性这个人会知道自己的过失。所以我们看到别人如此,我们自己也要想到,我们自己也一定是有过失,但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啊!而别人来提醒我们的时候,我们还要觉得,这个人一定是讨厌我所以才会对我这样看法,我们想想自己多么愚痴,可怜。

所以自己的过失错误不要等别人来告诉我们,就算别人来告诉我们了,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这么骄傲,这么自大,这么爱面子,我们肯定不会接受别人的劝告的。所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读诵佛经,听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然后反省自己有没有错误,这个是最理想的办法。那么当我们读诵的日子久了,我们自然而然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我们才能真正把自己的烦恼给降伏住,才真正有好日子过啊!好日子不是别人给我们的,决定是我们自己才能给自己的,重点就在我们自己会不会做一个转变而已啊!

所以今天听了弥勒菩萨的感言,我们自己要努力,希望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千万不能再被自己的烦恼习气牵着走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7-2011 06: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弥勒菩萨言。
"弥勒。我今实言告汝。若有菩萨。不修诸行。不断烦恼。不习禅诵。不求多闻。我说是人。非出家者。"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这一句经文是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那么我们听到了这句话,我们要深深反省,佛陀他老人家说的到底是不是我们,这样子我们读佛经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才不会白读了这句经文。我们要知道听佛法的机会真的是难得,这一生既然有机会听到佛法就应该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切莫再当面错过这个机会了。

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他老人家说今天我跟你说实话了,若是有菩萨,这里的菩萨指的是初学佛的菩萨,不肯修正自己身语意错误的行为,不肯断烦恼,不肯修习禅诵,不肯多闻或者说好好学习佛法,那么这个人就不是出家人。

好,那么今天我们好好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因为我们如果没有好好的来分析这句话,我们肯定是粗心大意的又会把这句话随便的看过去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不修诸行,不断烦恼”。那么读了这一句,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也想修正自己的行为,我也不想烦恼的,但是我虽然知道,可是还是天天做错事,天天起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我们要知道啊,我们自己长久以来的烦恼习气很重,所以我们常常就身不由己要做错事,要起烦恼,这个真的是身不由己啊!但是我们既然学佛,我们知道这是错误的,我们就一定要克服这个烦恼,克服这个毛病,这才是真的学佛,才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面包就举一个我们最常犯的错误,说别人是非过失吧。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一百巴仙的事情,就拿一个团体来说,譬如说一间学校,里面有好的学生也有坏的学生,假如我们今天在路上看到有几个某间学校的学生穿着校服在路上丢垃圾,那么我们对这间学校可不可以直接下一个评语,这间学校的学生都爱丢垃圾?不可以对吧?一间学校有那么多人,总不可以因为一两个乱丢垃圾就把整间学校都被上爱丢垃圾的评语吧?

那么一个团体是如此,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今天我们有没有一个人敢说,“我是一个好人”?没有吧?假如有一个人真的这样说那么这个人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他已经成佛了,二是他自己没有自知之明。为什么呢?我们从“好人”这个标准来看,我们今天对自己的家人很好,对朋友很好,但是我们对我们讨厌的人就不好了,所以我们并不是所有人眼中里面的“好人”。

另外我们自己想想,我们今天还有没有坏习惯,还有没有缺点呢?一定有的啊!谁敢说自己没有缺点呢?所以我们有一个结论就是,世界上没有一百巴仙的好人,也没有一百巴仙好的团体。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想想,我们要不要去批评别人呢?

前面面包也为大家报告过了,说别人的坏话就等于是把别人家的垃圾往自己的家里面丢,所以说别人过失是非的人很傻啊,自己污染自己的心灵了。那么今天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没有一百巴仙的好人,也没有一百巴仙好的团体,那么我们要不要去看别人过失,看别人不好的地方呢?不需要啊!假如这样做法就等于是家家户户去收垃圾然后往自己家里丢,我们自己家里面的垃圾我们都处理不完了还去收别人家的,这个多么傻的事情啊!

所以这个道理一旦清楚明白了,我们就一定会老老实实遵守着佛陀的教诲,修正我们喜欢说别人过失的毛病,能守住佛陀教诲,自然我们的烦恼就减少了。所以对于道理要明白要清楚,到时候虽然没有人逼我们做,我们自然就做到了佛陀的教诲了。

那么接下来讲“禅诵”,我们要知道,今天释迦牟尼佛不在世了,我们依照谁的话呢?佛经里面的教诲啊!别人说什么我们都要依照佛经的教诲和标准,才不至于做错。那么这里面很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熟读佛经,那么要熟读一定是常常背诵,决定不是看过一次两次就以为自己可以不看了,这个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我们一定是要常常读诵佛经,这个才能记住里面的教诲,佛陀教导我们做的我们尽心尽力去做,教导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想都不要去想,这个都是要熟记佛经的教诲才能办到的啊!

那么我们今天看到“多闻”两个字要不要很急忙的就去借了一堆的佛经放在桌上等着看呢?假如我们这样做的话,可能佛陀又要摇头了。我们要知道,学习世间法也好,出世间法也一样,一样还没有学好能不能学另外一样呢?决定是错误的啊!就拿最低的标准来说,第一部佛经我们熟读了没有,熟记了里面的教诲我们做到没有?如果还没有的话我们怎么可以叫多闻呢?这个我们自己要好好想想才可以啊!

那么假如以上所说的统统都没有做到,那么佛陀就告诉我们,这些人都不是真正出家人。我们看到出家也不要只想到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我们知道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一个人要是真正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这个人在佛陀眼中就真的是出家人了,身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心已经出家了,这个重要,要出六道轮回的这个老家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7-2011 05: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若有勤修智断行者。智出生者。智成就者。不作世业。营众务者。我说是人。住如来教。"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的这一段开示。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其实也就是对我们说,如果有人很勤力的修习智断行,智出生,智成就,不再心里面念念都想着经营世间的事业,那么这个人是真的学佛人。

那么这里有三个层次,智断行,智出生,和智成就。

我们要知道,学佛而产生的智慧基础是在什么地方呢?学佛的智慧决定是建立在戒定上面的,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个才是真智慧,也只有这个真智慧我们的烦恼才断得了。我们看世间也有许许多多人跟人辩论口才也很好,但是这些人的辩才不能灭他们自己的烦恼,这就是所谓的世智辩聪,是属于学佛的障碍,这不是真的智慧,真实智慧决定可以帮助我们灭烦恼。

所以要想得真实智慧我们还是要遵从佛陀的教诲,也只有远离了我们种种不善的行为我们的心才能定下来,定下来了之后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才能够伏住我们的烦恼,这个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道理。而且我们今天是凡夫,我们知道纵然自己现在好像没有烦恼,好像也很好,学得也不错,我们要知道这只是暂时现象,我们还没有断烦恼,真正断烦恼了,我们自己想想,以后是不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会再生气,不会再贪爱,不会再嗔恚生气了呢?如果还会的话,证明我们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伏住我们的烦恼而已,并不是真的断了,所以这个千万不能误会了。

所以这三个阶段我们认识清楚以后我们才知道,自己修学的目标和方向是在什么地方,还是回归到戒定慧而已。

所以一旦这个人有智慧了,对于与自己生死大事没有关系的事业他都不会再去执着,再去妄取了,这个人就是真正觉悟了。纵然我们表面上看这些人还是在经营世间的事业,但是他们心里面决定没有丝毫的贪求,丝毫的挂碍在其中,这是我们要理解的地方。

所以学佛到最后还是一个原则,佛陀怎么教导我们,我们就怎么做,因为我们知道佛陀不会害我们骗我们,我们要相信佛陀的一片慈悲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11 06: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菩萨。乐作世业。营于众务。为所不应。我说是人。住于生死。是故菩萨。不应亲近。"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部经典。

释迦牟尼佛说如果有佛弟子喜欢做世间的事业,经营许许多多的事务,这都不是学佛人应该有的。当然在此地我们也要为认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当然如果是出家众一定是追随佛陀当年的生活方式,就三衣一钵,这个是最理想的,物质生活愈简单愈好,而我们在家佛弟子虽然还需要有物质上的享受但也是把这个物质享受降到最低,日常工作虽然照做,但是我们在工作上决定不起贪嗔痴慢,这个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而佛陀在佛经上面教导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佛陀教导我们不应该做的我们就连想一想都不要去想。譬如前面经文所教导我们的,我们仔细看,从第一段开始就说了批评毁谤出家人的果报在哪里?我们就知道,我们今天最大的毛病,尤其是佛弟子的毛病,就是喜欢在佛门里面造口业啊!

我们今天自己想一想就好,我们今天说别人所修所学的非佛说,那么我们自己存的是什么心?我们要知道,自己并不是证果的圣人,我们今天看到的听到的还是从我们自己的烦恼里面生起的。从烦恼里面我们知道自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又怎么能够把事实真相看清楚呢?所以一定要照顾自己的口业,希望自己不会在佛门里面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啊!

所以我们也在本经前面的教诲里面看到,纵然看到不如法的比丘僧我们要怎么办呢?我们也不能说他的过失,这个是真正佛弟子要知道的基本常识啊!里面的道理如果诸位同学有兴趣可以参考回前面的经文。

那么在金刚经里面佛陀也彻底的说明白了,他老人家在这一生中没有说过一句佛法,这句话带给我们什么讯息呢?都说佛没有说过法了,我们怎么还在这边争论谁才是正统的佛法?这不是很可笑吗?

其实佛这么说法,也是希望断除我们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们要知道烦恼从什么地方产生的呢?就从我们的执着里面产生啊!所以佛法就是要我们放下。假如今天我们还是不能放下对佛法的执着,还要执着谁是当家?那么就违背了佛法的教诲,这样学佛我们自己觉得对不对?我们自己要好好的想一想。

所以不遵照佛陀的教诲的人,佛陀他老人家劝我们不要去亲近那些人,当然也就不可以向他们学习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7-2011 05: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若有菩萨。多营众务。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菩萨。不能令我。而生欢喜。亦非供养。恭敬于我。"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部佛经。

今天这一句已经不是抽象的概念了,释迦牟尼佛真的是慈悲到了极处,他知道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根性不利,纵然听到了前面几句经文可能还不明白,所以在这里他老人家就为我们举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如果有佛弟子喜欢经营众务,而且还造了七宝塔,而且这个七宝塔的数量很多,遍满了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要知道,三千大千世界不单是指我们这个地球,佛门大德为我们指出,须弥山如果是宇宙的黑洞,那么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们这个银河系,这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所以我们要从这里面体会到佛陀的心量有多大啊!

那么话说回来,这个人造了那么多的七宝塔佛陀有没有很开心呢?假如是我们不要说那么多的七宝塔,一座就已经开心死了,但是佛陀毕竟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他老人家说,这样的佛弟子不能令他老人家欢喜,而且也不是供养恭敬佛陀他老人家。

我们读到了这里我们流冷汗啊!为什么呢?我们自己常常就是以为用钱供养佛陀自己就很了不得了,哪里知道其实就算用再多的钱又怎么能代表我们自己恭敬佛陀呢?

那么我们要问了,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做才算是供养佛陀,才算是恭敬佛陀呢?其实答案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只是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去做到而已。那么明天我们接下去学习这个事情,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11 06: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若有菩萨。于波罗蜜。相应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修行。为人演说。是人乃为。供养于我。"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这部佛经。

昨天我们学习到了,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纵然我们用物质钱财来供养佛陀他老人家,他老人家并不会承认我们是真的恭敬他供养他,他老人家也不会欢喜我们用物质钱财来供养他。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供养佛陀呢?

所以今天佛陀他老人家自己说出来了,我们要真正做到佛法才真的是供养佛陀啊!

我们看今天这一句话的意思,我们要注意到的是“读诵修行,为人演说”这两句话重要啊!

那么今天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读诵修行?有没有为人演说?

我们要知道,如果对于佛经我们没有熟记起来的话,我们怎么可能会做得到佛经上面的教诲呢?所以佛门里面的定课目的是什么呢?并不是叫我们念佛经给佛菩萨听啊!这些佛经都是佛菩萨说出来的,他们又何必需要我们再说一次给他们听呢?就好像我们自己说了一些话别人听了,然后天天再念给我们听,我们一定觉得这个人很烦,而且有精神有毛病。所以佛门的定课其实是希望我们把这些佛经的教诲记下来,然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来,这是佛门定课真正的目的。

那么读诵是第一步,读诵了之后一定要修行才可以。什么是修行呢?修行就是修正自己身语意错误的行为啊!修行并不是说我念了多少遍经文我就要开天眼,我就要有神通!不是的,这些统统都是误解了修行的意思。

我们要知道,人为什么会有烦恼,都是因为从自己错误的思想行为上面产生的结果。所以今天我们学佛了,我们不要去看我们烦恼的这个结果,我们要把自己烦恼的原因找出来,这样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直在烦恼上面去找结果,这个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譬如说今天有学习大乘佛法的同学拿着佛经去贬斥学习小乘佛法的同学,我们想想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这些同学不明白道理啊!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纵然读完了所有的大乘经典,请问我们是大乘人了吗?不是啊,不但不是大乘人,连小乘都比不上啊!

大家如果不服气可以翻翻金刚经,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初果的圣人已经破了四相,也就是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或者说时间的概念。大家想想,我们今天还是烦恼不断,还是分别这个是我的,这个是他的,更不要说是对于时间的这个概念,我们都还没有突破时间的束缚,所以我们怎么有资格来贬斥任何的人呢?

大家如果不服气那么面包今天举个例子,我们银行户口里面的钱我们还会不会执着是我们自己的钱,我们肯不肯拿出来给任何不认识的人用呢?我们今天睡觉还会不会赖床,还会不会觉得睡不够呢?如果会的话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什么身份?有什么资格瞧不起人,如果瞧不起人那都是愚痴啊,自己不知道自己功夫到哪里,这个可怜。

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被批评毁谤的同学会怎么样面对呢?慈悲心啊!为什么慈悲心呢?因为这些人不知道事实真相啊,他们批评毁谤是因为自己的无知,所以我们要原谅这些人啊!那么我们自己还是要努力的学习佛法,希望将来自己有成就了能够帮助这些人,这才是我们学佛的真正目的啊!而不是一直去跟他们一直争,这个就错了。

所以佛陀常常在经典后面劝我们要为人演说,这句话我们要听懂,就是身教的意思啊!不是叫我们拿着佛经跟人家讲道理,是要我们用身体表演出来给人看,用身教来说佛法啊!譬如我们今天学习到不与人争吵,我们就真的从此以后不与人争吵,这个就是为人演说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才可以。

所以真正要供养佛陀,就是依教修行,老老实实的去做啊!这是我们佛弟子应该尽的责任与义务。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07:58 AM , Processed in 0.12984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