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eggy_str

论法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7-2008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18-7-2008 12:49 PM 发表
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在观什么,不就是观照五蕴。

观自在菩萨观照到五蕴皆空,这不就是无常嘛。

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不就是身体与精神相象,所谓的"我"吗。

"我"是无常,无常是苦,知道有苦,接下 ...


如何灭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7-2008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leessearle2004 的帖子

之前我就已经问过你了,可是你没有回答,我再问一次。

照见五蕴皆空,如何照见这空性?
如何知道这无常的存在?
如何知道无常是苦?
如何知道有苦的存在?
接下来,如何去灭苦?

我于这些看不到有着南北大小,你怎么还紧紧抓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花生包 的帖子

如何知道这无常的存在?
如何知道无常是苦?
如何知道有苦的存在?
如何去灭苦?

应该你来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18-7-2008 01:24 PM 发表

如何灭苦?


看佛经咯。
佛经里面有记载佛陀教导如何灭苦。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18-7-2008 01:32 PM 发表
之前我就已经问过你了,可是你没有回答,我再问一次。

照见五蕴皆空,如何照见这空性?
如何知道这无常的存在?
如何知道无常是苦?
如何知道有苦的存在?
接下来,如何去灭苦?

我于这些看不到有着南北大 ...

也是看佛经咯。
佛经里面有记载佛陀的教导。

[ 本帖最后由 leessearle2004 于 18-7-2008 02:1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18-7-2008 12:07 PM 发表
好了,你的细节还没有说到。轮到你了。


我的细节很沉闷,不就是打坐双腿酸痛要如何处置,如何专注,遇到麻烦事该如何处理等。

大乘佛教的纲要,搞清楚明白,就不会再被南传的人欺负。他们要欺负也无从下手。

见到南传人批判【愣严经】,我想看大乘人如何护教。这就可以看得出大乘人对大乘佛教有多大的信念,本身对大乘教理有多深的认识。

所以细节 VS 纲要。我是先弄清楚纲要,才去考虑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18-7-2008 01:24 PM 发表


如何灭苦?


先知道苦的因。 苦的因又名集,也就是贪,嗔,痴等烦恼。

要灭掉苦,就要先灭掉烦恼。而灭掉烦恼的方法就是实践八正道。

这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的整体基本概念。

这个基本概念,大家在这里隔了这么久都说不出来。

所以学习佛学从基础开始是非常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海神之風 于 18-7-2008 05:2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7-2008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海神之風 的帖子

大家兜来兜去都无法说出来,原因就是没有自己多思维,一直都在拜读他人的著作,只能够做一只说话很好听的鹦鹉。这个已经不独是北传如此,连很多南传人,藏传人也一样。讲来讲去都在兜圈子,隔靴搔痒,总是不到味。

八正道里,正见第一,这个需要研究经典,理解佛法,可是不代表可以离苦。要离苦还得要明理后去实践。苦集灭道,首先要看到苦,这个需要智慧。智慧从体验中来,也从经典中来,更从禅修中来。观,是智慧的直接途径。观,而知道妄想的存在,从而能够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道了假的,才能够发掘真的。

佛法就是这样而已。

北传佛教,的确已经参入了很多的附属品,但不代表全然无用。现在的北传佛教困境,就是大家误以为那些附属品就是佛法精髓,舍本逐末,所以搞到乌烟瘴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三法印 的帖子

你是修学内观,竟然忽略了我一直强调的观之重要性。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7-2008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18-7-2008 06:38 PM 发表
北传佛教,的确已经参入了很多的附属品,但不代表全然无用。现在的北传佛教困境,就是大家误以为那些附属品就是佛法精髓,舍本逐末,所以搞到乌烟瘴气。


不属于佛教的附属品,就应该把它们拿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18-7-2008 08:32 PM 发表

不属于佛教的附属品,就应该把它们拿掉。


这相当困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乘是甚麼東西?乘的功用是甚麼?人能以乘為榮為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8-7-2008 09:02 PM 发表
乘是甚麼東西?乘的功用是甚麼?人能以乘為榮為辱?


乘是车。
车能载人。
车的大小,品牌能让人觉得荣/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19-7-2008 12:08 AM 发表


乘是车。
车能载人。
车的大小,品牌能让人觉得荣/辱。



此言當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9-7-2008 12:11 AM 发表

此言當真?


乘(yana)在梵文,巴利文里的意思是交通工具,车。

http://en.wikipedia.org/wiki/Yana_(Buddhism)

[ 本帖最后由 leessearle2004 于 19-7-2008 12:2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19-7-2008 12:20 AM 发表


乘(yana)在梵文,巴利文里的意思是交通工具,车。

http://en.wikipedia.org/wiki/Yana_(Buddhism)


那榮辱部分的也是真的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9-7-2008 12:23 AM 发表

那榮辱部分的也是真的咯?


差不多咯。

大乘佛教称上座部佛教为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比较流行度众生,所以有很多方便法门,可以度很多很多众生,就好像大车可以载很多很多人。

[ 本帖最后由 leessearle2004 于 19-7-2008 12:3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7-2008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19-7-2008 12:28 AM 发表


差不多咯。

大乘称上座部佛教为小乘佛教。


那我在此向你賠禮,請你原諒過去、現在、未來人因無明而對南傳佛教所做的曲解,希望你海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9-7-2008 12:32 AM 发表

那我在此向你賠禮,請你原諒過去、現在、未來人因無明而對南傳佛教所做的曲解,希望你海函。


要赔礼,也该向南传佛教赔礼,我不是南传佛教的。

再说南传也好,北传也好,大家都是佛教,也有同样的经典(阿含经),只不过北传的除了阿含经,还比南传多了几部经典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19-7-2008 12:40 AM 发表


要赔礼,也该向南传佛教赔礼,我不是南传佛教的。

再说南传也好,北传也好,大家都是佛教,也有同样的经典(阿含经),只不过北传的除了阿含经,还比南传多了几部经典而已。


我還以為你是南傳佛教的說,說實在的,看到南北的事情,實在是惋惜。

向南傳佛教賠禮是我一向來的心願,只是時機問題吧,我想單靠一句賠不是也實在是沒甚麼價值,所以只好好好去認識兩傳佛法,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兩者之間的問題作一個階段性的安頓。

在我的心裡只有佛法,沒有南北大小的區分,也不會去做這些區分,這對修持是沒幫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18-7-2008 08:32 PM 发表


不属于佛教的附属品,就应该把它们拿掉。


的确应该如此,不过要看看。如果可以有用处,又不会颠倒,倒是不妨加以利用。唯原则不能扰乱。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18-7-2008 08:43 PM 发表


这相当困难吧。


还真是有点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11:48 AM , Processed in 0.11451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