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摩訶止觀》「十境」論天台智顗的身心觀﹣﹣禪觀者對身心的詮釋
郭朝順
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2007/9/27-28 中研院文哲所
題要:
《摩訶止觀》乃天台止觀法門圓頓究竟之觀法,其目的乃作為修習佛道而成就解脫之具體理論。其操作方案,則使用十乘觀法觀十境。十乘觀法分別為:1.觀不思議境,2.起慈悲心,3.巧安止觀,4.破法徧,5.識通塞,6.修道品,7.對治助開,8.知位次,9.能安忍,10.無法愛;十種觀法之中自然是以第一種觀法最為重要,就是運用天台一心三觀三觀圓融的方式照察一切諸境之圓融實相。所謂諸境,原是「認識對象」的意思,但是天台的「境」是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說法而談,也就是說天台所討論的「對象」是關於「心」之由眾生而佛,由流轉生死,及至解脫涅槃的活動歷程中之種種差別相,可是天台的「心」又是「一念即具三千」心境互具之境,故對天台所謂的境的理解,不能不以此互具之心境為理解基礎。筆者更認為,將「境」解釋為「對象」,倒不如將之解釋為一種理解歷程的「事件」要為恰當。天台智顗將所觀的境開為「十境」:陰界入境、煩惱境、病患境、業相境、魔事境、禪定境、諸見境、增上慢境、二乘境、菩薩境。陰入界境是一切眾生自身當下的心地,其餘九境所談的是心地下不同的境界與經驗。魔事境以下所談的是負面的身心境界,禪定境以上的是趨向正面之身心境界,但不論正面負面都會蘊含其相反之向上或向下之趨勢與轉機,更特殊的是智顗認為這種種境相是彼此差別但又相即互具的不可思議狀態,唯有觀照其不思議性時,才是對於十境的圓融觀照,否則只是偏觀而將會流於無明執著,致使流轉生死。所謂圓融的觀照,其重點則在須以動態的「一心三觀」,由假入空,由空入假,進而中道圓融觀,如是活動行之。在不同的觀照角度中,會有不同的視角,故唯以動態之圓融觀照,不停地妄視所觀之境,方能無偏狹而完整地領悟「境」之實相。本文將對此十境之內涵加以分析闡釋,用以天台智顗﹣﹣一位觀修者對於身心問題的獨特理解與詮釋。
關鍵詞:
一心三觀 心境互具 境 事件 不斷斷 不思議境
全文下載網址:
http://www.hfu.edu.tw/~chaoshun/ ... 96%E6%96%87/c16.pdf
[ 本帖最后由 佐竹 于 15-11-2008 11:34 A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