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iamxman2

佛教的教義當中“只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3-2009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amxman2 于 15-3-2009 09:35 AM 发表


这里说的“见”是指见解的意思吗?
这篇文研究个人的见解的问题吗?
我看得似懂非懂。


不好意思,我的設想不周讓你搞不清楚。
見有見解的含意在裡面。

我想佛國大大的正見補習班裡面講的會比較容易懂。
http://cforum1.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516996&page=1#pid563481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3-2009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法界众生 于 15-3-2009 10:15 AM 发表
各位佛友,
为何不老老实实的依三法印, 四圣帝, 八正道等修呢?
如果可以修到涅槃寂静, 那处处皆可是极乐世界.
以三法印, 不是口说说就能表示, 还是自己去体会的较好.
一切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槃寂静.


請教一下,怎樣才能做到不口說說而去體會呢?在口說說和體會之間要怎麼連貫起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09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方礼佛赞》里都有提及不同的佛国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里也有提及不只是西方净土而已。
向来就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便比较多为人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09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iamxman2 的帖子

你的身依然存所以便"有我"?
因为"我"存在所以"我"可到极乐世界?
所以身处极乐世界?

"我", "我要", "我想", "我以为", "净土".
问题是出在净土?

因为有"我"所以有涅盘可入?
问题是出在涅盘?

真正的问题出在"我", 不在"我"这个根下手, 而不觉中的执"我"为常而去而追求外在的一却支叶, 到头一场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09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病有五,受其染污,
心不柔和,无有慈爱和光明。
此病不除,烦恼不灭。
《相应部》
资料来源:《觉悟之路》 第三十七章 五盖——五种精神障碍

沧浪,若人的毛病这么容易治愈,
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在此岸徘徊留恋。
懂得执取的苦,才会想学习放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09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咖啡豆 于 15-3-2009 07:36 PM 发表
心病有五,受其染污,
心不柔和,无有慈爱和光明。
此病不除,烦恼不灭。
《相应部》
资料来源:《觉悟之路》 第三十七章 五盖——五种精神障碍

沧浪,若人的毛病这么容易治愈,
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在此岸徘徊 ...

有句话说:“学佛一年,佛在心田;学佛三年,佛在寺院;学佛十年,佛在天边。”

你觉得怎样?这句话符合你的这番见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3-2009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從來沒有談過西方極樂世界,
中國北傳佛教因為受到道家的影響之下,才編制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一位佛教徒要讀一讀印度的古老佛教,才會真正了解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09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7# 有道有理 的帖子

在印度的时候已经出现了。
请读佛教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3-2009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沧浪澈 的帖子

即使他背诵了许多经典,
然而并不依法实行,
这怠惰的人有如牧童在数别人的牛,
没得分享沙门生活的利益。

《法句经》 第19偈

以上这偈只针对我自己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咖啡豆 于 15-3-2009 10:44 PM 发表
即使他背诵了许多经典,
然而并不依法实行,
这怠惰的人有如牧童在数别人的牛,
没得分享沙门生活的利益。
《法句经》 第19偈

以上这偈只针对我自己而已。。。


汉译杂阿含第九六一经、别译杂阿含第一九五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4410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那时,游方行者婆蹉前来参访。他向佛陀合掌问讯,行礼之后,就坐在一旁,向佛陀问道:「乔达摩,说说你的看法吧!有情众生有不朽的自我吗?」

当时,佛陀默然不答。

于是,婆蹉改口问道:「那么,有情众生没有不朽的自我吗?」

佛陀依旧默然不语。

游方行者婆蹉心想:「沙门乔达摩不回答我的问题,我还是先离开好了。」,就起身告辞离去。

  那时,阿难尊者正好随侍在佛陀的身旁,挥扇替佛陀驱暑,待婆蹉走了以后,就问道:「世尊,刚才那位婆蹉种的游方行者向你发问,你为何不回答他呢?这岂不让他以为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被他问倒了?」

佛陀就对阿难尊者说:「我刚才若回答他有情众生有【我】,就等于同那些执常见的外道合流;反之,我若回答他有情众生无【我】,他会以为有情众生最后的归宿就是一无所有(断见)。这么一来,他岂不更迷糊了?」

  佛陀接着说道:「若认为众生有常,就堕于常见;若认为众生无常,则堕于断见。如来宣说缘起,是舍离这两种偏邪的见解而说的;也就是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因为【无明】而有【行】,因为【行】而有【识】,...乃至有【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反之,『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众苦也灭尽。」

  佛陀作了这番开示,阿难尊者很高兴地信受奉行。


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还是无明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情众生爱自我, 我见身见顽固难摧毁, 一日身见不破轮回难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8: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教義當中“只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嗎?
这是错的想法, 因为他们不知道上了極樂世界是等于上了老鼠网, 因为当一个人每天做好事,他就会上天堂,可是在天堂里每一天都在享乐,就没有时间做善事了。到了寿命完毕之后又翻回"31层的轮回"里面。。

真正的佛教的教義呢是教我们天天行走八正道的道路,和了解四圣帝以达到涅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沧浪澈 的帖子

这篇文章,正好说明:无常与存在并非反义词。

认为一切“无常”的佛教徒,甚至于否定“存在”的,这篇文章值得好好思维一番。
无常是事物的状态没有固定,但是并不否定存在。
楞严经佛陀开导阿难的部分,可以和这篇文章相对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jack~ 的帖子

弥勒菩萨也在天界,经典里说,内院清静,外院充满享受的事物。
可见,天人界的菩萨,依然是清静修行的,而外面的天人也非常尊敬这些菩萨们,也不时进入菩萨修行的地方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4# 三法印 的帖子

受教了。。
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6-3-2009 09:47 AM 发表
这篇文章,正好说明:无常与存在并非反义词。

认为一切“无常”的佛教徒,甚至于否定“存在”的,这篇文章值得好好思维一番。
无常是事物的状态没有固定,但是并不否定存在。
楞严经佛陀开导阿难的部分,可以和这篇文章相对应。

这篇文章只说明你我都是无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3-2009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全 于 12-3-2009 12:52 PM 发表


是的,原始佛教是沒有說西方极乐世界的。據學著考究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古印度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就是所謂的太陽教。


把西方极乐世界考究成古印度原住民的太陽教,这种考究是属於九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123木頭人 的帖子

请教到是不敢.
但在下还是初学者, 只是尽量时时刻刻的提醒, 和清清楚楚的知道, 无论身口意,六根等的念行,都要不放逸.
要学佛, 就要潜实佛陀的教导和体会那些真理. 如果学的多,但没有体会,潜实,那也无有是处呀.
常言是佛子, 但不行佛的教导,其不是言行相违?
还请各为指教, 指教.

[ 本帖最后由 法界众生 于 16-3-2009 05:0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ck~ 于 16-3-2009 08:42 AM 发表
佛教的教義當中“只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嗎?
这是错的想法, 因为他们不知道上了極樂世界是等于上了老鼠网, 因为当一个人每天做好事,他就会上天堂,可是在天堂里每一天都在享乐,就没有时间做善事了。到了寿命完 ...


把极乐世界=天界?太离谱了!两者相去甚远!阿弥陀经云: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朋友,天堂与极乐世界是两回事!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Nagarjuna 的帖子

如何証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02:38 AM , Processed in 0.11938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