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用户不存在

佛教对汉民族的创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3-2014 04: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ri-ari 发表于 16-3-2014 08:53 PM
如果此贴在佛教法音会马上被删除。

以前就是太多这种无聊贴,不管你这么解释,他们得空到可以找一堆资料反驳你

真是佩服他们那么有这种时间和闲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3-2014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答案可以和,寺庙请教, 到时再录个录像来证明吧,

不要再贴一大堆字,然后没有简单的解释,再然后,乱乱翻译,
批评任何宗教都是傻瓜,不懂得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14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ineshin 发表于 18-3-2014 11:08 AM
要答案可以和,寺庙请教, 到时再录个录像来证明吧,

不要再贴一大堆字,然后没有简单的解释,再然后,乱 ...

我说历史呢,怎么批评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14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算上来!
请大家再讨论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14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因为打来打去,才需要有一方停止。
佛陀,因为,已经明白了因果,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收手,
不然,下一世,又要打来打去,没完没了。

佛教可以生存到2+++多年,一定,有他的原因和好处。
佛教从来都不强逼人家,佛教是佛的教育。
佛教从来没有说过你一定要服从我的理论。
佛教会教育你,然后,希望,你自己去实践看看,而不是,盲目服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14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ooyewteng 发表于 4-4-2014 09:10 AM
就是因为打来打去,才需要有一方停止。
佛陀,因为,已经明白了因果,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收手,
不然, ...

同樣意思:“佛教有好處,所以,請各位幫忙掩飾所有的壞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4-2014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4-4-2014 02:06 PM
同樣意思:“佛教有好處,所以,請各位幫忙掩飾所有的壞處。”

不明白,你是说掩飾佛教的坏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4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对中国的贡献

圣严法师

    一些思想偏狭的儒家学者,直到今天,尚在闭起两眼,力竭声嘶地大骂佛教。其实,今天的中国文化之中,除了进口的舶来品之外,几乎已很少不曾掺入了佛教的色彩。

    在文学方面:由于佛典的翻译,刺激了中国文学的革命,从诗文的意境到文体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有就了新的气象。六朝时代,由于梵文的拼音——华严字母的翻译,启悟了中国文字的反切,由反切产生四声,由四声而把五言与七言诗改进为律绝。中国人向来作文都主张多读多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在唐朝时代,由于印度佛典的大量翻译,也将印度的文法输入了中国,比如“八啭声”,即是名词、代名词、动词、助词等;又如佛典中的“六离合释”,就是梵文文法的一种。现代人多以《马氏文通》为中国文法学的鼻祖,其实唐朝时代,中国就已有了文法学,只是未能普遍地为民间运用而已;再如《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体及作法——文学批评论的不朽名著,但它的作者刘勰(法名慧地),却是在佛教寺院中成长的,晚年也出了家,他的作品颇受佛教文学的暗示及鼓励。到了唐代以后的文体,多能近于写实而顺畅,乃是受了佛教文学的感染;经隋唐而至宋代,“弹词小说”或“平话”的出现,那是受了佛教所用“变文”的影响;近乎语体的唐宋诗,如白乐天及苏东坡等的诗,是因禅宗的“颂古”以及寒山、拾得所作深入浅出的新诗而来,难怪梁启超先生要说:中国古诗的第一长诗《孔雀东南飞》是受马鸣大师所作《佛所行赞》的影响。唐代的禅宗诸大师,创用白话的语录体,说明佛法的要义,因而有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出现,完全是学习禅宗的笔法。明清的小说是由平话及拟平话而来,小说中“有诗为证”的风格;散文之后以韵文作结的形式;以及弹词里的说白与唱文夹杂并用,明明白白是受佛经中“长行”与“偈颂”并用的暗示。由于佛典的翻译,也为中国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语汇。

    在艺术方面:魏晋的佛教建筑,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形态。佛教的建筑,虽不如近世西洋的实用,但却由于佛经中叙述天宫及佛国净土的施设,力求艺术化,建筑物的布局、点缀、庄严、雄伟,都是原始印度佛教的特色。又如佛教输入的佛塔建筑,也将中国的建筑史带进了一步,开拓了新的里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给中国带来了塑像艺术。在此以前的中国,尚没有塑像的技艺,唐朝的佛教塑像淋漓尽致,曾极一时之盛。几十年前有日本人曾在苏州某寺发现了唐人的塑壁,后得蔡元培申请政府保存。洛阳的龙门,大同的云冈,那些伟大的佛像雕刻、浩大的工程、精湛的技巧,均有飘飘欲仙、栩栩如生之势,那不只是中国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性的艺术伟构。

    在绘画方面: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享誉世界。正如莫大元先生所说:“云冈石窟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不啻中国北方之三大佛教美术陈列馆”。又说:“后汉以降,佛教输入,中国之美术遂由贵族美术一变而成为宗教美术,建筑则从宫殿楼台而变为寺院佛塔,绘画雕塑则从君臣肖像而为佛菩萨像,工艺则从器皿服饰而变为宗教之佛物法器。此种美术形态之延续,自后汉以迄于今……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占有极重要之地位”(见《中国佛教美术》)。由于佛教的许多碑碣的保存,也为中国的书法储蓄了无价的财富,许多名家的字迹,多由佛教的流传而得遍及民间。“鱼山梵呗”,是受了佛教梵音而来的中国音乐。从敦煌石窟的发现,知道在冯道的印刷术之前,佛教于隋唐时代就已有了通俗宣传的刻板印刷品。
    在科学方面:佛教入汉以前中国虽已有了邓析、惠施、墨子及荀子等类似论理学(名学)的提出,中国之有完整的论理学,却自佛教输入以后的因明学开始。中国从唐朝至明朝,皆是用的一行禅师所定的历法,那是根据印度的天文学而来。

    在哲学宗教方面:佛教初入中国时,受道教的排斥很大,但到了魏晋时代,讲佛学的引用了老庄,讲老庄的也引用了佛经。从此之后,道教典籍的日益完备,在许多方面都是取材于佛教,比如地狱及阎罗的观念,道教便欣然地接受了、也运用了。在佛教未来之前,中国没有阎罗的印象,到了宋时的全真教,根本就是佛化的道教。由于禅的启发,宋元明的儒家——理学的出现,根本就是禅化的儒教,虽由于偏执他们的门户之见而反来抨击佛教,他们却是“坐在禅床上骂禅”;禅宗仅是佛教的一支,宋明明理学家却连对于禅宗的法门也只淺尝半口而不敢深入,唯恐在深入之后,会迷失了他们自己的立场。朱熹看的佛典较多,朱熹就有这样的体验。近世以来的中国思想家中,如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梁启超、胡适、梁漱溟等虽然未必信仰佛教,他们却都受了佛教思想的启发。在夏威夷召开的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中,中国的方东美,也强调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佛教所要建立的宗教世界;史学家钱穆对佛教有极高的敬意;哲学家唐君毅自称受《圆觉经》等的启发很多。可见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过去有过许多,现在仍然有,未来也将必定有。其实,佛教不唯对中国是如此,对全人类也是如此!

    在民间的风俗方面: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所以孔子要说:“未知生,焉知死?”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不论,所以要说:“祭神如神在”。纵然讲到善恶的补偿及惩罚问题也只寄望于各人的后代子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说的这样的观念;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不可靠的。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为中国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均由各自负责;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积极地去除恶。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安定与影响之大之深,实在无法估量。

摘自《正信的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4-2014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harani 发表于 5-4-2014 07:26 AM
佛教对中国的贡献

圣严法师

这里回复你了。
http://cforum.cari.com.my/forum. ... p;extra=&page=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4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户不存在 发表于 15-4-2014 09:11 PM
这里回复你了。
http://cforum.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8995&extra=&page=9

摘自《比較宗教學》

聖嚴法師

道經與佛經

佛教來華之前,中國有哲學系統的道家一派,有陰陽術數的方士一流,但還未將道家與方士混合而成道教。佛教自兩漢之間輸入之後,道教也由教匪混合方士及道家而成立。但是,黃老之學的成為宗教的信仰,至少要比佛教的輸入晚了一個世紀。佛教來華為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七年),已為近世史家所公認。張道陵生於漢桓帝時,桓帝延熹八年(西元一六五年)始有以黃老為崇奉對象的歷史記載(《後漢書》卷七及三二)。在此之前,黃帝是屬於方士傳說中的遠祖,老子是哲學範圍內的先哲,未嘗把二者聯合起來當作宗教的神道。

凡是高級的宗教,必須具備三個要素:1.教主,2.教義,3.教團。這在佛教,當釋迦成道之後不久,便已完成,稱之為佛、法、僧的三寶。道教有鑑於此,首先拉出一位老子做教主,雖然老子有好幾位,例如尚有老成子、老萊子等。《道德經》究係何人所作,至今仍是一個未解的謎。道教徒便以李耳做了教主。到了六朝時代,又偽造出種種老子化身的神話,例如王圻的《續文獻通考》所載:「葛稚川曰:老子無世不出,數易姓名,出於黃帝時,號廣成子;周文王時,號燮邑子,為守藏史;武王時,號育成子,為柱下史;康王時,號郭叔子;漢初為黃石公;漢文時,號何上公。」後來又有《老子八十一化經》;更有老子一炁化三清之說。老子成了元始天尊的應現,是太上老君,是玄元皇帝,唐玄宗(西元七一二~七五五年)時又將之封為玉皇大帝。老子的身分,越變越崇高得神乎其神了。其實,這也是學自佛教的,佛教以為釋迦牟尼是化身佛,釋迦的清淨報身,是在色究竟天的盧舍那佛。道教便說老子是住於大羅天的元始天尊的化身了,甚至晉朝的道士王浮等,反而編出一套謊言,寫成《老子化胡經》,說釋迦牟尼佛,也為老子所化,真是可笑!

有了教主,同時也需要教義,於是,大批的經典出世了。偽造經典是一件苦事,有思想有文才的道士們,究竟不多,多數的道士就拿佛經做藍本,略微更動一些章節和名詞,佛經就成了道經。例如〈真步虛品偈〉的「有見過去尊,自然成真道,色身如金山,端巖其微妙,如淨瑠璃中,內現元始尊,聖尊在大眾,敷衍化迷強。」此節完全是抄擬佛教《法華經》的:「又見諸如來,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坐甚微妙,如淨瑠璃中,內現真金像,世尊在大眾,敷衍深法意。」

乃至道經的經目,也擬佛經來命題。例如道藏目錄中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太上老君父母恩重經》;在法琳法師的《破邪論》中所舉的《道士法輪經》、《智慧觀身大戒經》、《老子大權菩薩經》、《靈寶法輪經》等皆是。如果以比較語言學的角度來讀道藏,道藏之中來自佛教梵文轉譯的東西,實在多得不勝枚舉。

道藏與釋藏

偽造的道書多了,便效佛教而成立道藏。佛教在北宋以前尚無整套雕版印刷的《大藏經》,但有單行流傳的各類典籍,可是,三藏十二部的內容及名目,佛教是由來已久的。佛教的經錄,早在晉代便已編出。因此道教成立道藏,也就效法佛藏的分類法,佛藏分經、律、論三藏,性質的分類則有十二分教或稱十二部:長行、重頌、授記、孤頌、無問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道藏則名之為三寶三洞十二部,據小柳司氣太《道教概說》第三篇第二章的介紹如下:

道教的經典,多為「天啟」。住於三天之三君,各啟示三經:

玉清宮之天寶君,啟示洞真部,教化大乘者。

上清宮之靈寶君,啟示洞元部,教化中乘者。

太清宮之神寶君,啟示洞神部,教化下乘者。

三經即為三藏,每藏各分十二部:本文(說第一原理)、神符(護符)、玉訣(祕訣)、靈圖(鬼神像)、譜錄(教法沿革)、戒律(修道之律規)、威儀(齋醮儀式)、方法(拘制魂魄之術)、眾術(煉丹)、紀傳(老子等的傳記)、讚頌(偈頌)、表奏(奏上鬼神的祈願文)。

依道教自稱,他們的三洞十二部經,都是元始天尊所化三清的三君啟示,往往都是從天而降,及神仙親授的。但據佛教的北魏學者甄鸞法師的《笑道論》第三十一,則證明《靈寶經》是張道陵所作,《上清經》為葛玄所作,《三皇經》為鮑靜所作。又據唐朝玄嶷法師的《甄正論》說:洞真部多為葛玄、陸修靜、顧歡等所作,洞神一部為張道陵所作。道世法師的《法苑珠林》卷六九,列舉漢之王褒作《洞玄經》,張道陵作《靈寶經》,吳之葛洪作《上清經》,晉之王浮作《老子化胡經》,鮑靜作《三皇經》,齊之陳顯明作《六十四真步虛品》,梁之陶宏景作《太清經》及眾醮儀,隋之輔惠祥作《長安經》。

由此可知道教的道藏,乃集作偽模擬的大成。

道藏的編篡

照道教的說法,道藏起始甚早,例如《漢書.藝文志》所列的目錄中,道家者流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房中者流八家百八十六卷,神仙者流十家二百零五卷。此三流之書,除已失佚之外,均為後世道書之所必收。實則此三流不是道教的神學書,而是哲學書及方術書。

但是到了《隋書.經籍志》中,道書就多了,計有經戒三百零一部九百零八卷,餌服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籙十七部一百零三卷。共為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道藏也就出現於世了。

宋朝鄭樵的《通志.藝文略》中,將道書詳細分二十五類:老子、莊子、諸子、陰符經、黃庭經、參同契、日錄、傳、記、論、書、經、科儀、符籙、吐納、胎息、內視、道引、辟穀、內丹、外丹、金石藥、服餌、房中、修養。此二十五類共計一千三百二十三部三千七百零六卷。

北宋第一次開版印刷的佛教《大藏經》,稱為《開寶藏》,共為四百八十函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宋世的道藏部數已超過當時的佛藏,卷數也快趕上了,可見道教有意要和佛教一爭長短。那兒來的這些道書?濫竽充數的實在不少,例如張君房的《雲笈七籤》中說:雖是《明使摩尼經》,也被收入了道藏。

正因為道藏係由道士們的拉雜模擬的偽造,到了元朝憲宗時代(西元一二五一~一二五九年),除了《道德經》之外,全部道藏皆被焚燬。起因是道教受元帝的優遇,並命道教管理「天下應有的出家人」,道士要僧人迎拜,並通管僧尼,同時又「毀夫子廟,毀佛像,佔梵剎四百八十二所」。這是由於全真派的丘長春受到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元一二○六~一二二七年)的敬信,所以道徒專橫跋扈,但到憲宗時,丘長春死了,僧道屢辯於帝前,道士每皆詞屈,故有祁真人志誠、李真人德和、杜真人福春等人照實自供:「據道藏經內,除老子《道德經》外,俱係後人捏合不實文字,情願盡行燒毀了,俺也乾淨。」(見《至元辯偽錄》)

現行的道藏,是明朝萬曆年間(西元一七五三~一六一九年)重修的,刊於北平白雲觀。明代的白雲觀道士白雲霽,為道藏目錄作的詳註,已載清代的《四庫全書》。所列諸書,多係摭拾以增加其卷數。晚近由白雲觀交給上海涵芬樓影印的道藏,已多至五千五百冊五千四百八十五卷,比開寶版的佛教藏經,還多出四百三十七卷。既經元朝焚燬了一次,又從那裡來的這許多道書?自然是廣事摭拾收羅而來。例如《漢書.藝文志》中除上述三家之外的名家、法家、墨家、兵家、農家,以及占星、陰陽、五行、雜占卜、醫經、醫方等凡百數術方技之書,皆被收盡,乃至佛祖傳真、聖賢貫脈等佛教及儒家的書,也成了道藏的內容。

不過,道教始終遜佛教一籌,日本在大正年間的《新脩大藏經》正續兩編,包括佛書已達三千零五十三部一萬一千九百七十卷了,而且多數的中國著作尚不在內。

道教的戒律及倫理

道教和佛教的密宗一樣,絕對主張師師相傳,極端不許無師自通,這是最大的戒律。《太上太宵琅書》說:「天地布氣,師教之真,真仙登聖,非師不成。心不可師,師心必敗。」

道教有一百八十戒,說是老君授給《太平經》的偽著者于吉,戒的內容,大要與《太上感應篇》所列的大同小異。《太上感應篇》是承《抱朴子》並吸收了佛教及儒家的思想而編成,故亦為晚近數百年來儒釋道三家共同接受。明代袁了凡的「功過格」,即是受了《太上感應篇》的啟示而訂定。

道教的基本思想,主張人力可以勝天,所以藉養煉而改造性命,而長生不死;但也覺得凡夫是受神明監視,所以要行善止惡而求神明的保佑。《抱朴子.對俗篇》說:「行惡,大者司命奪紀,小者奪算。」又說:「人欲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當立千二百善。」同書〈微旨篇〉說:「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這是行惡而為神明奪去壽命之日數的意思。行善是什麼呢?同篇則說:「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蟲;樂人之吉,愍人之苦,賙人之急,救人之窮;手不傷生,口不勸禍;見人之得如己得,見人之失如己失;不自貴,不自譽,不嫉妒勝己,不妄諂陰賊。如此乃為有德,受福於天。」這是兼採了佛教及儒家的倫理思想而成的。葛洪雖強調以丹鼎求長生,如果煉丹不成,等而下之,則以行善止惡的道德生活,來免除夭損之禍。

到了宋朝的《雲笈七籤》,列出道教的五戒十善,乃係受佛教的五戒十善的思想影響而成。其五戒是:1.不殺生,2.不嗜酒,3.不口是心非,4.不偷盜,5.不淫色(佛教則以殺生、盜竊、邪淫、妄語、飲酒為五戒,乃全同)。其十善是:1.孝順父母;2.忠事君師;3.慈心萬物;4.忍性容非;5.諫諍蠲惡;6.損己救窮;7.放生養物;種諸果林;8.道邊舍井,種樹立橋;9.為人興利除害,教化未悟;10.讀三寶經律,恆奉香花供養。

全真教

道教是混合陰陽術數及老莊思想而成立,當它吸收了儒家思想,尤其是佛教思想之後,一當時機成熟,便形成分裂,南宋時代成立於河北遼金治下的全真教,即是一例。那是新道教或北宗派,張天師則為南宗派,全真教的實力後來竟在天師派之上。全真教的創始人王[土/口/(吉*吉)](號重陽子),四十八歲遇呂洞賓的化身而得仙術。他以《孝經》、《道德經》、《般若心經》教人。弟子有譚處端等七人,而以丘處機(長春子)最能光大其教。後來以北平的白雲觀為全真派的大本山,名為道教的叢林,制度全仿佛教的大叢林;他們的生活公約也叫作「清規」,內容大致也與叢林清規相似,共為二十三條。例如用有「開靜」、「安單」、「遷單」、「鉗捶」、「出坡」、「叢林」、「常住」、「十方」、「檀信」等名詞,都是佛門的常用語。

因此,元朝的全真教雖曾一度侵凌佛教,到了明朝之後,釋道已不分家,也不再相互排擠,道士可以到佛寺中去掛單,可以隨同僧人一齊上殿過堂和禮佛誦經。同時也把天師派的在家道徒,貶稱為「火居道士」,自稱出家的道士為「全真」,因而得到全真派的派名。

晚近的道教,只剩下了以齋醮符籙來應付民間的迷信,雖然道教的歷史及其內容多涉作偽與荒誕,但在醫藥衛生方面,道教給予我們的貢獻確實可觀,對民間勸善方面,也有其相當的功績。所以我們在研究道教之餘,仍不得不以尊重的態度來看待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4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在有人想要歷史重演,再來排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2014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harani 发表于 15-4-2014 04:33 PM
摘自《比較宗教學》

聖嚴法師

怎么不比较印度教和佛教啊?佛教在老家抄袭印度教,来到中原又抄袭儒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0-2014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harani 发表于 16-4-2014 12:33 AM
摘自《比較宗教學》

聖嚴法師
Dharani: 越變越崇高得神乎其神了。其實,這也是學自佛教的,


自己承認騙術是學自佛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14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户不存在"另一个id是"和平万岁",很讽刺的名号,因为都是他到处散风点火的。用一个id到处骂人,就用了另一个 id扮好心人,果然是儒夫!! 虽然感应早知道他有这样做,但不是他自己假好心找上门来,我还懒得去找他 id.... 2007年就知道自己小气,爱面子,到现在没变,果然朽木不可雕也。。。 - See more at: http://cforum3.cari.com.my/forum ... le=yes#pid1223804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0-2014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eoprudencecsl 发表于 25-10-2014 02:28 PM
"用户不存在"另一个id是"和平万岁",很讽刺的名号,因为都是他到处散风点火的。用一个id到处骂人,就用了另 ...

感谢盛情顶贴这贴孝敬你这妖孽
http://cforum1.cari.com.my/forum ... &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14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为证!

1. 他自己承认,用户不存在=和平万岁=同一个人!
2. 既然3月份已不再信任佛教,为什么7月份有事就到佛教法音发帖求意见的!?
3. 口出狂言,说了这样多佛教的不好,最后一句竟是“阿弥陀佛”!!??



希望大家对于一个这样的人写的文章加以分析,不要太信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14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早结束公开解答,现在立刻实行~
理由您们要感谢用户不存在的小心眼和不老实,把自己的坏事避而不谈,但到处对我们报复的。。。
他到处踩我们场的嘛,第5次了,版主又叫我们不要理会他的,那就结束公开解答咯,那还没能解答的就不要怪我们咯~

Source:http://cforum1.cari.com.my/forum ... age=12#pid122536897


建议读者读这贴,由头到尾,然后深深去体会一下,用户不存在的烂口和他的教养,那再看看您的字典里是谁有问题。

还有一点,我们夫妻很奇怪的,他不信佛,不信魂,但“想”来这解答的!?
明人就一眼知道他的肚量有多大的,特别现在到处报复的,如果您说赞同我们他可能把您骂到下辈子的。。。那是谁真的可怕!?

http://cforum1.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8995

有谁看过如此没胆量又没肚量的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04:04 AM , Processed in 0.17625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