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guilimen

規律門的思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6-2015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4-6-2015 11:19 AM
當高牆以雞蛋保護自己時-----chenglap 香港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777/942803

我问你一点点东西你回答这么长哦。。。?我完全不知道你和我说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6-2015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Chuang 的 Facebook (笑話一則)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立場對不對,那就看看你的隊友們吧!

如果和你抱持相同立場的人群裡,常常出現豬一般愚蠢的鄉民,

那麼你最好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站錯了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6-2015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季軒 的 Facebook

小白兔的故事,看完我一身冷汗! (完整版是嘛)

故事一。

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麵包房,問:“老闆,你們有沒有一百個小麵包啊?”
老闆:“啊,真抱歉,沒有那麼多。”
“這樣啊。。。”小白兔垂頭喪氣地走了。
第二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麵包房,“老闆,有沒有一百個小麵包啊?”
老闆:“對不起,還是沒有啊。”
“這樣啊。。。”小白兔又垂頭喪氣地走了。
第三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麵包房,“老闆,有沒有一百個小麵包啊?”
老闆高興的說:“有了,有了,今天我們有一百個小麵包了!”
小白兔掏出錢:“太好了,我買兩個!”

感悟:我們常常把自己的想法誤認為是別人的想法。

故事二。

大狗熊和兔子在森林里便便。
完了大狗熊問兔子:“你掉毛嗎?”
兔子說:“不掉……”
於是大狗熊就拿起兔子擦了擦屁股。

感悟:很多人的關心都是別有用心的。

故事三。

第一天,小白兔去河邊釣魚,什麼也沒釣到,回家了。
第二天,小白兔又去河邊釣魚,還是什麼也沒釣到,回家了。
第三天,小白兔剛到河邊,一條大魚從河裡跳出來,衝著小白兔大叫:你他媽的要是再敢用胡籮蔔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感悟:為人處世也如釣魚般,不能給出合適的需求,即使被騙的傻瓜也不高興。

故事四。

有一隻兔子非禮了一隻狼,然後就跑了,狼憤而追之,兔子眼看狼快要追上了,便在一棵樹下坐下來,戴起墨鏡,拿張報紙看,假裝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
這時狼跑來了,看見坐在樹下的兔子,問道:“有沒有看見一隻跑過去的兔子!”
兔子答道:“是不是一隻非禮了狼的兔子?”
狼大呼:“不會吧!這麼快就上報紙了!!!”

感悟:愚蠢的人,注意力總是不在關鍵的地方。

故事五。

長頸鹿對小白兔說:“小兔子,真希望你能知道有一個長脖子是多麼的好。無論什麼好吃的東西,吃的時候都會慢慢的通過我的長脖子,那美味可以長時間的享受。”
小白兔毫無表情的看著他。
“並且,在夏天,小兔子,那涼水慢慢的流過我的長脖子,是那麼的可口。有個長脖子真是太好了!小兔子,你能想像嗎?”
小白兔慢悠悠的說:“你吐過嗎?”

感悟:凡事有利就有弊,在炫耀自己的優點時,多注意一下別人的態度。

故事六。

一天,袋鼠開著車在鄉村小路上轉悠,突然看到小白兔在路中央,耳朵及身體幾乎完全趴在地上似乎在聽什麼……
袋鼠停下車很好奇地問:“小白兔,請問一下你在聽什麼?”
“半小時前這裡有一輛大貨車經過……”
“哇靠。這麼神!你是怎麼知道?”
“他XX的!我的脖子和腿就是這麼斷的。”

感悟:現實的真相往往都是冰冷殘酷的。

故事七。

螞蟻在森林裡走,突然遇到一隻大象,螞蟻連忙一頭鑽進土裡,伸出一隻腿。
小白兔見了很好奇,問:“你在幹什麼?”
螞蟻悄悄對它說:“噓……別出聲,看我絆丫一跟頭……”

感悟:很多人的夢想都是那麼不切實際。

故事八。

小白兔和大狗熊走在森林裡,不小心踢翻一隻壺。壺裡出來一精靈,說可以滿足它們各三個願望。
狗熊說:“把我變成世界上最強壯的狗熊。”它的願望實現了。
小白兔說:“給我一頂小頭盔。”它的願望也實現了。
狗熊說:“把我變成世界上最漂亮的狗熊。”它的願望又實現了。
小白兔說:“給我一輛自行車。”它的願望又實現了。
狗熊說:“把世界上其它的狗熊全變成母狗熊!”
小白兔騎上自行車,一邊跑一邊說:“把這隻狗熊變成同性戀。”

感悟:在你為自己的計劃處心積慮的時候,總會有人在暗中伏擊你。

故事九。

小白兔在森林裡散步,遇到大灰狼迎面走來,上來“啪啪”給了小白兔兩個大耳貼子,說:“我讓你不戴帽子”。小白兔很委屈的撤了。
第二天,她戴著帽子蹦蹦跳跳的走出家門,又遇到大灰狼,他走上來“啪啪”又給了小白兔兩個大嘴巴,說:“我讓你戴帽子。”
兔兔鬱悶了。思量了許久,最終決定去找森林之王老虎投訴。
說明了情況後,老虎說:“好了,我知道了,這件事我會處理的,要相信組織哦”。當天,老虎就找來自己的哥們儿大灰狼。 “你這樣做不妥啊,讓老子我很難辦嘛。”說罷抹了抹桌上飄落的煙灰:“你看這樣行不行哈?你可以說,兔兔過來,給我找塊兒肉去!她找來肥的,你說你要瘦的。她找來瘦的,你說你要肥的。這樣不就可以揍她了嘛。
當然,你也可以這樣說,兔兔過來,給我找個女人去。她找來豐滿的,你說你喜歡苗條的。她找來苗條的,你說你喜歡豐滿的。可以揍她揍的有理有力有節。 "大灰狼頻頻點頭,拍手稱快,對老虎的崇敬再次沖向新的顛峰。不料以上指導工作,被正在窗外給老虎家除草的小白兔聽到了,心裡這個恨啊。
次日,小白兔又出門了,那麼巧,迎面走來的還是大灰狼。大灰狼說:“兔兔,過來,給我找塊兒肉去。”兔兔說:“那,你是要肥的,還是要瘦的呢?”大灰狼聽罷,心裡一沉,又一喜,心想,幸好還有B方案。他又說:“兔兔,麻利點兒給我找個女人來。”兔兔問:“那,你是喜歡豐滿的,還是喜歡苗條的呢?”大灰狼沉默了2秒鐘,抬手更狠的給了兔兔兩個大耳帖子,說:“靠,我讓你又不戴帽子。”

感悟:你永遠鬥不過制定規則的人。

故事十。

有一天兔子在一個山洞前寫東西,一隻狼走過來,問:“兔子你在寫些什麼?”
兔子答曰:“我在寫論文。”
狼又問:“什麼題目?”
兔子答曰:“我在寫兔子是怎樣把狼吃掉的。”
狼聽後哈哈大笑,表示不相信。
兔子說:“你跟我來。”然後把它帶進了山洞。
之後,兔子又繼續在山洞前寫著。這時又來了一隻狐狸,問:“兔子,你在寫些什麼?”
兔子答曰:“我在寫論文。”
狐狸問:“什麼題目?”
兔子答曰:“兔子是如何把一隻狐狸吃掉的。”
狐狸聽完後哈哈大笑,表示不信。
兔子說:“你跟我來。”之後把它帶進了山洞。
過了一會兒,兔子又獨自一人走出了山洞,繼續寫它的論文。
此時在山洞的里面,一隻獅子正坐在一堆白骨上剔著牙,一邊看著兔子的論文:一個動物的能力大小,不是看它的力量有多大,而是看它的幕後老闆是誰!

感悟:決定個體行為成敗的不是個人能力,而是其後代表的利益規則。

故事十一。

為了測試美國,香港,中國大陸三地警察的實力,聯合國將三隻兔子放在三個森林中,看三地警察誰先找出兔子。
第一個森林前是美國警察,他們先花整整半天時間開會制定作戰計劃,嚴格分工,然後派特種部隊快速進入森林進行地毯式搜索,結果開會耽擱了時間,兔子跑了,任務失敗!
然後輪到香港警察,他們派了一百多號人和幾十輛警車在森林外一字排開,由帶頭人用喇叭喊話:“兔子,兔子,你已經被包圍了,快出來投降…… ”半天過去了,沒動靜。
飛虎隊進入森林,搜索一遍,沒結果,任務失敗!
最後是中國警察,只有四個,先打了一天麻將,黃昏時一人拿一警棍進入森林,沒五分鐘,聽到森林里傳來一陣動物的慘叫,中國警察一人抽著一根煙有說有笑的出來,後面拖著一隻鼻青臉腫的熊,熊奄奄一息的說:“不要再打了,我就是兔子……”

感悟:社會的潛規則一定要遵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6-2015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ilimen 于 12-6-2015 11:44 AM 编辑

陸科學家研究換頭術 瞄準猴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1000955-260302
換頭,這項在醫界被喻為終極夢幻目標的外科手術可能成真。大陸科學家任小平與團隊今年夏天將挑戰猴子換頭。義大利神經學家卡納韋羅將於今年6月在美國的神經學與整型外科學會周年大會發表計畫;該項手術將斥資超過新台幣3.5億元,已經找到願意接受手術的患者。
電影《科學怪人》講述一個瘋狂科學家從墳場中挖出屍塊,精挑細選之後拼成人型,再透過電擊讓它復活。隨著科技進步,換頭技術似乎不再是空談。



千隻老鼠曾成功換頭
53歲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顯微外科中心主任任小平與團隊過去已完成1000隻老鼠的換頭試驗,今年夏天,他將找猴子做換頭手術試驗。該團隊將先建立一個長期生存的動物模型,還沒有信心能做人體移植。
如果未來可以成功並完成人體頭部移植,將可以幫助大腦完好但身體患病的患者,例如脊髓受傷、癌症與肌肉萎縮症的患者。
義大利方面,卡納韋羅有意挑戰換頭的外科手術,患者是30歲的俄國電腦科學家史比利多諾夫,他因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且屬於嚴重的第一型,自覺健康愈來愈差,願意挑戰。若未來能執行,這項手術將斥資750萬英鎊,約新台幣3億5295萬元,動員150名醫護人員。
英國《衛報》指出,2000年,美國神經外科醫生懷特曾為1隻猴子換頭,但這隻猴子只活9天,最後因免疫排斥反應,不幸死亡。雖然手術失敗,但也給卡納韋羅一些鼓舞,對研究「天堂」手術更有信心。「天堂」(HEAVEN),意即「頭部接合冒險」(Head Anastomosis Venture)的英文縮寫。
醫界掀倫理法規論戰
對於換頭技術,歐美國家認為相當荒謬,且法規不允許卡納韋羅執行手術,因此他將前往中國尋求認同,希望跨出延續生存的一大步。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祕書長吳明彥對此表示,除技術挑戰外,未來要克服的應該是倫理與法規的問題,據他了解,大陸應該不會批准換頭外科手術的進行,不過,因為大陸幅員廣闊,執刀醫生可能鋌而走險,只要有患者願意配合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6-2015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遞雲 的 Facebook

佛陀說過:極端於"苦"的一邊無法解決生命的煩惱,極端於"快樂"的一邊也無法解決生命的煩惱。

如是,極端於"正向思考"也是無助於解決生命煩惱,極端於"負向思考"亦復如是。
"負向思考"與"正向思考"是相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總之,人一昧試圖用"正向思考"來自我催眠轉移苦惱的做法這件事,若從世俗趨勢而言或許認為此屬於積極人生,但從生命智慧來看這樣行為其實是屬於消極的治標。

所以那些不斷"正向思考"的人們在我眼中所看到的是他們另一面的焦躁不安(焦躁不安之苦逼使自己逼不得再去"正向思考")。
若哪一天這些人沒有能力再去"正向思考",又或者那些"正向思考"再也不能滿足他們時,他們失去希望…最後是會被自己給逼上絕路。

那麼!佛陀的"中道"是如何解決此生命的問題?(自己找答案才有收益!)

---------------------

【分享佳文】:別掉入「正面思考」的陷阱!精神科醫師:罹患憂鬱症的,往往都是那些過度正面的人。
內容來源自: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

文章內容:「我知道要積極,家人一再告訴我要正面思考,可是,嗚嗚......我卻做不到!」小禎邊說邊擦眼淚。
【到底要多積極才算積極?到底要多正面才夠正面?】

坊間有太多激勵或心靈課程,教導學員「我最棒!」「我一定可以成功!」等口號式激勵語言,一位病患甚至說:「我最棒的『藥效』大約持續一周,之後又掉入自責、後悔的萬丈深淵。」心理學告訴我們,當內在的自己與外在的自己距離越遠,個體會越焦慮,可見,如果不是真正的改變自己,尤其是想法的轉化(TRANSFORMATION),這些表面化的激勵話語,賞味期是極有限的。

【關於正面思考,我們有太多迷思。】
身為精神科醫師,我每天都會面對想法負面、或一直想盡辦法要正面思考的患者,我慢慢理解「『正面想法』絕非萬靈丹,它就跟『負面想法』一樣具有殺傷力」,通常,這也是現代精神醫學的一大陷阱-以為只要正面思考就可以解決一切困難!

所以,親友開始告訴你「你要想開點,沒什麼過不去的。」「你就是太閒,想些有的沒的,去當志工!」「放下過去,展望未來。」醫師也加入:「你要走出去,多運動多曬太陽,加油!」可惜,這些都不是他們想聽到的。

根據董氏基金會統計,「心情不好的人最討厭的三句話,排名第一的就是『想開一點』,第二句話『別想太多』,第三句呢,就是『放下』。三句話的共同特點就是要我們壓抑或忽略負面思考。」有沒有發現,這些聽起來老生常談的話,不僅沒有用,還令人討厭呢。「如果真能想的開,就不會憂鬱了」,不是嗎?

不准自己出現一丁點負面思考,不容許自己出現一絲的軟弱,假裝沒看到眼前問題的「正面至上主義」,在眾人面前,永遠表現樂觀進取,甚至成為鼓勵他人、朋友間的心靈老師,逼得只要不積極、不正面就像犯了天條似的。最近我甚至發現,「想法過度正面的人,反而容易罹患憂鬱等心理疾病」,這真是嚇人一跳的結果!

【蝦米?為什麼是積極的人?】

為什麼正面想法的人反而容易生病呢?答案簡單又清楚:「過度正面讓人忽略危險,變得無法適應現實,無法適當宣洩內心的負面情緒」。
更令人擔心的是,「正面的人可能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身體症狀,明明已經厭倦演出正面積極,卻無法變得負面,心理失衡狀況只好表現在身體上」。

看來正面思考確實充滿了危險,那早已被汙名化的負面思考呢?

負面思考幫過度的正面想法扮演踩剎車的角色,像紅花配綠葉,『以負面評估,正面解決來面對困難挫折』。
「加些負面觀點,反而更能正確地看到現實。」日本精神科名醫最上悠在他的暢銷書「負面思考的力量」這樣提到。
焦慮與不安,甚或憂鬱都是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但那正是解決困難的重要過程,大家如果可以從負面角度深入了解分析事情的本質,最終才能產生真正的正面思考。

失控的正向思考

書名:失控的正向思考,
原文名稱:Bright-Sided: How Positive Thinking is Undermining America,
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6723766,頁數:288,
出版社:左岸文化,
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譯者:高紫文,
出版日期:2012/10/03,
類別:社會科學
BOOKS.COM.T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15 09: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尼采的誘惑-----by 魚之樂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


最近沉迷尼采,說起來有段故事。

二十多年前讀過一些尼采,主要是 Beyond Good and Evil 和 Antichrist 這兩本書,不過,連一知半解也談不上,只是覺得頗有趣,但對我的思想無甚影響。此後專讀分析哲學,距離尼采便越來越遠了,不但沒有再讀他的著作,甚至對他形成偏見,認為尼采的哲學不嚴謹之餘,還有點嘩眾取寵的傾向。

直到在 Berkeley 上 Bernard Williams 的課,知道他佩服尼采,於是重燃我對尼采的興趣。還記得最後一兩次旁聽 Williams 的課,包括他的一個 graduate seminar,內容主要是討論他的書稿 Truth and Truthfulness (後來出版了,是 Williams 的最後一本著作) ;在這個 seminar 裏,他直接講到尼采的地方不少,改正了我的一些偏見。其實,Williams 的 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 已深受尼采影響,在最後一章 'Morality, the Peculiar Institution',這影響尤其明顯,只是我當時無知,沒有察覺而已。

雖說已重燃對尼采的興趣,可是,在拿 tenure 前要專注於自己一向研究的題目,以期盡快有期刊論文發表,而我知道讀尼采不能不深入地讀,否則不會有甚麼領會,因此,一直沒有再讀尼采。

拿了 tenure 後,有一次系內的讀書組有同事提議讀尼采的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我當然求之不得。我滿心期望這次跟同事一起讀尼采,會有很大的得著,可是,事與願違,我仍然接受不了尼采的觀點和表達方式,讀書組內的同事也未能幫助我更了解尼采的思想。

如是者又過了幾年。大約半年前,我重讀 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比從前更理解這本書,也更喜歡,於是決定再一次探索尼采的世界。這次我先不讀原典,而讀一本導論;我隨便揀了 Brian Leiter 的 Nietzsche on Morality,只是試著讀,如果讀了頭兩三章覺得不對勁,便另找一本更好的。誰知這本書是個大大的驚喜,不但寫得清晰而饒有趣味,而且治學嚴謹,詮釋有理有據。

讀過這本導論後,我還讀了好一些有關尼采的論文,其中我欣賞的作者有 Raymond Geuss, Richard Schacht, Ken Gemes, Christopher Janaway, 和 Bernard Reginster。除了 Leiter 的導論和這些論文,令我對尼采越來越感興趣的,還有 Geuss 在 2013年於劍橋大學的尼采講座系列(在 YouTube 可看到),可說令我大開眼界。

接著我便重讀 Beyond Good and Evil 和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 (上次讀的是 Kaufmann 譯本,這次讀的是 Clark & Swensen 譯本,連題目的翻譯也不同) ,開始覺得進入了尼采的世界。尼采說他的書不適合所有人讀,現在看來,他的書,即使是對同一個人,是否適合讀,也要看時間和際遇,有可能會太早了,也可能會太遲了(相對於 historical contingency,這可說是 biographical contingency)。

有朋友知道我迷上了尼采,問我這是不是我的 philosophical midlife crisis,我老實答「是的」。雖然我對分析哲學的興趣沒減,雖然我仍然有能力寫出會給哲學期刊接納的論文,但我同時感到自己在哲學上已有點僵化,需要新的刺激,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世界觀、哲學觀、和價值觀,而尼采的哲學正正能給予我這種新的刺激。

仔細讀尼采,我「被迫」重新思考一些重要的問題,例如「真理是否值得追求?」、「有沒有客觀知識這回事?」、「我們應該視人人為平等嗎?」、「我為何要受道德約制?」、「民主是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也許我最後還是不同意尼采,也許我根本就誤解了尼采,然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這個重新思考的過程,這個令我重新意識到自己的限制的思考過程。

最後,讓我用一段引文作結。這是 Beyond Good and Evil 第五節的一部份,我認為所有讀哲學的人都應該思考一下尼采的這幾句說話:

"What provokes one to look at all philosophers half suspiciously, half mockingly, is not that one discovers again and again how innocent they are — how often and how easily they make mistakes and go astray; in short, their childishness and childlikeness — but that they are not honest enough in their work, although they make a lot of virtuous noise when the problem of truthfulness is touched even remotely. They all pose as if they had discovered and reached their real opinions through the self-development of a cold, pure, divinely unconcerned dialectic (as opposed to the mystics of every rank, who are more honest and doltish — they talk about 'inspiration'); while at bottom it is an assumption, a hunch, indeed a kind of 'inspiration' — most often a desire of the heart that has been filtered and made abstract — that they defend with reasons they have sought after the fact."

( 意譯:『令我們對哲學家起疑,甚至有點想嘲諷他們的,不是因為我們一而再發現這些哲學家都過於單純,發覺他們經常犯錯和迷途不知返,簡言之,不是因為他們的天真和稚嫩 — 而是因為他們在著作裏不夠誠實,雖然每當有人稍為提出真誠這一問題時,這些哲學家都會說出道貌岸然的漂亮話。他們都會裝作是經過詳細計劃和冷靜的思辨過程才得出他們的哲學結論,不會像一些神祕主義者那樣傻憨憨直認自己的看法是來自所謂「靈感」;事實上,這些哲學家是先接受了某些假定或直覺的看法,也可以說是一種「靈感」 — 很多時不過是經過了過濾和抽象化的心底慾望 — 然後才去找所謂理據來支持這些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6-2015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痛恨權力又嚮往權力的隨機殺人者----南方朔(台灣評論人)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6760?tid=51

近年來,政治社會學已變,最大的變化,乃是由於各國政府無能,對於有錢人不加任何節制。於是有辦法的人“錢神崇拜”(Mamon worship)氾濫,土豪猖獗,他們的行為等於是“領有執照的不道德”。

當一個社會有辦法的人可以做不道德之事,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社會鎖鏈”遂告失去,被認為是“社會的失敗者”,遂產生一種莫名的憤怒,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於是就有了犯罪學上所謂的“反社會罪行”。這種犯罪,有下述特性:

一、
它和傳統的仇殺情殺不同,以前的仇殺情殺都因果清楚,殺人犯罪都有徵兆、有過程,理論上應當可以預防。但新興的反社會犯罪則不然,它是一種無法分析、無法預測的“精神病態”(psychopathic)行為。它對受害人沒有特定的對象選擇,而是隨便、隨機的(at random),它和近代的恐怖主義殺人有相似性,恐怖主義是激烈的團體行為,因此隨機殺人是一種“恐怖主義的私人化”。

二、
這種隨機式的殺人,本質上是種被權力意志所主導的殺人模式。美國曾對這種殺人魔做過研究,這種人都會把現實政商權力想像成投射到他的身上,他們有“表現他們自己”(performinghimself)的至大權力,而他也有“有做自己想做的自由”(do itwhat I like),有個著名的殺人魔就在自述裡明言:“那些受害者都是我的奴隸,我是他們的主宰。”
這些隨機殺人的犯罪者,假想自己是個權力無限大的君王,他們痛恨這種人創造出來的社會,卻又很想變成那種人。他們的認同混亂,既痛恨權力,又嚮往權力,就是他們心理病態的源頭。

三、
近代英國犯罪史學家威爾森(Colin Wilson)在《人類犯罪史》(A Criminal History OfMankind)裡指出,以前的人類,社會鎖鏈較強,雖然人生而不自由,但多數人都為了生存而辛苦度日。雖然有犯罪及殺人,但多半是傳統的情殺、凶殺及劫殺等。

自從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開始進入了“犯罪大爆炸”的時代。

戰後初期,由於經濟重建復甦,就業增加,薪資與福利改善,平等程度擴大,全球各國的犯罪率都在減少。但隨著社會富裕,政府的日益放任,對財神的崇拜開始成為新價值,於是社會上自認受到傷害者的不滿型反社會暴力犯罪遂告增加。這種反社會暴力犯罪,通常有如下特性:

(A)犯罪者不會是下層階級,下層階級是認命的保守派,他們比較能夠忍耐,而失敗的中產階級則有較強的相對剝削感,因而反社會性較強。

(B)現代社會至少已有了表面的自由民主,自由民主已合理化其他方面的壓迫,人們並習慣性認為,個人的失敗都是自己的責任,是自己競爭力不足,政府及社會不必負責,因此現代社會的失敗者遂成了有冤無處訴的族類,近代社會理論早已把“牢騷滿腹”(grumbling)這種現象視為一種常態化的病症。
由於現代政治的社會控制增強,已很難出現公平性的改革,這意味著社會已日形壓抑,當人們普遍覺得受到壓抑,有冤無處訴的心情就很容易在破壞性暴力上找出路,“壓抑的社會”(repressedsociety)乃是人心疏離的不滿社會。

(C)當人心疏離、普遍牢騷滿腹,個別的心理變態就很容易出現。這種人經常內心殘忍,容易痛恨別人,將別人的快樂看成是對他的羞辱,意思就是說,在他們眼裡,社會已成了一個“每個人和每個人敵對”的地方。
每個人在這種社會生存就不能太客氣,不能太善良,能欺就要欺,能殺就要殺。這種反社會人格會出現“強迫症的害人”心態。近代有許多強迫性的強暴犯,非特定的少女很容易成為受害者。強暴、虐童、性侵兒童或殺童的案件最多,因為少女及兒童乃是最容易也最廉價的受害者。

(D)隨機殺人的凶手,通常會把自己的殺人浪漫化和理由化,認為這是不公平社會應付的代價。
他們也知道,他們的殺人必定招致報應,他們的所作所為,乃是另一種自我毀滅和自殺的壯觀行動。他們的殺人是一個大事件,他們由殺人獲得做大事的滿足,因此這也是壯觀的自殺自毀衝動。
近代的大殺人魔都有留下自述,他們在殺人後都求速死,認為人活著沒有意義,自己找死是最後的意義,殺人乃是他們人生表演巨大的演出。隨機殺人的大歹徒,本質上是最徹底的虛無主義者,台灣的鄭捷,以及接著殺童的龔重安,他們就是虛無的殺人!

對於鄭捷和龔重安的殺人,無論基於甚麼角度,他們都不容寬恕,因為他們把殺人帶到了一個不可原諒的程度,已超過死刑該廢與否的範圍,他們已把別人視為可以屠殺的豬狗。而對這種反社會殺人事件,政府和社會應反省,如何去建造社會的公平,這是今後的工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灵犀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6-2015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從一 的 Facebook

理論根據與方法論

每次聽到學術演講大談特談「理論根據」與「方法論」時,就特別慶幸自己的專業是哲學。

哲學研究中不談理論根據,也不談方法論。我們直接面對問題與現象,然後就是提出理論,

不需要再引用理論當作根據,引了也沒用,因為你還是要辯護你那做為根據的理論。

而哲學是如此的根本,它本身就是方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drmo + 3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6-2015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沒錯,猩猩也有道德觀 ----TEDx Taipei 撰稿:Fanta Chen

http://tedxtaipei.com/2014/09/fr ... nimals_have_morals/

橫亙古今中外,思想家們對於人性的辯論未曾停歇:究竟人性本善抑或本惡、道德正義之心如何發展,各層面的定義,皆輕易地暗示著人與禽獸之別。然而,除了生理本能之外,還有什麼特質,是人類與其他具認知能力的生物所共享的呢?

生物學家Frans de Waal是著名的靈長類研究學者,他發現黑猩猩不只和人類有98%相似基因,在行為上也有極多相似處。舉例來說,它們會在衝突後和好,還會安慰失意的同伴。透過動物與人類的行為相比,讓人在純粹研究生物之外,同時省思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與意義。

合作互惠的策略

Frans de Waal提出道德的兩個主要支柱為互惠(Reciprocity)和同理心(Empathy),其所表現出的行為即是公平(Fairness)以及同情(Compassion)。

在1937年拍攝的實驗影片中,我們看到柵欄裡兩隻黑猩猩所展現的「合作」:面對柵欄外的重箱子,只靠單邊力量無法拉動,必須兩隻黑猩猩一齊出力拉繩子,才能順利取得箱上的食物。

實驗中,其中一隻黑猩猩已先飽餐一頓,對食物根本毫無興趣,但在另一隻飢餓夥伴不斷催促邀約之下,仍願出力幫忙,這就是「互惠」的概念──「現在我幫你,以後你也會幫我吧」。

Frans de Waal對大象做了相似實驗,發現大象同樣很快學會一起拉繩的合作方式,甚至出乎意料地自行研發出省力小撇步!

看著黑猩猩呵欠連連,你是否也快打呵欠了?

人類懂得感受他人心情,關心他人的處境與幸福。而黑猩猩除了看見同伴打呵欠能有身體同步感應之外(延伸閱讀:不只人和猩猩,狼群打呵欠也會傳染),還能表現出「利他」行為。

在一個利他選擇的實驗中,兩隻黑猩猩待在相鄰的籠子裡,其中一隻擁有紅色和綠色代幣。若牠拿出紅色代幣,可以獨得一份食物;拿出綠色代幣,則實驗者會同時給予兩邊黑猩猩食物。無論這隻黑猩猩怎麼選,自己都有食物吃,因此代幣選取的偏好可以顯示出牠的意志:紅色是自我享樂,綠色是利他精神。

研究結果發現,黑猩猩的確具有某種程度的利他傾向,並且會受到同伴的行為影響,是不是和人類很相似呢?當有人需要幫忙時,一些呼籲可以適時喚起我們的善心,反之,威嚇要脅往往造成反效果。

差別待遇?猴子也憤概

最後一個實驗裡,小猴子明明完成相同動作,卻得到無味黃瓜與美味葡萄的嚴重差別待遇,因而展現出可媲美華爾街抗爭活動的激憤態度。

在觀眾一片笑聲之中,也不禁令人思考:原來不只人類,在大自然裡還有很多其他生命,有著相似的感受與認知。

Frans de Waal認為道德是經過演化而來的,「在靈長類動物身上可以發現這些元素:同理心、親社會、互惠和公平的概念」,這些都是道德發展的重要關鍵。如果這些都能歸為生命的本質,那麼讓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使文明演進與社會化充滿意義的,也許是我們在本能感受之外,還能自我調整應對、選擇延伸思考的那份自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15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28-11-2011 06:15 PM
(12) 佛法本來的樣貌

想當年,佛祖由於〝時代的局限〞,而自己又不是甚麼科學家,

说得有道理,但现实中有多少人可以完全落实呢?
几乎没有可能,这是一个很高尚的道德修养,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
能够完全实践的人,都是伟大的圣贤、佛菩萨了,不再是“愚昧无明”的凡夫俗子。。。。

人世间,没有多少个人有如此的道德修养,实践所谓的“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大多数都无法在生活中完全落实,只是对人不对事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15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有道理,不过何谓“善”?何谓“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15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10-5-2015 10:02 AM
陳哲儒 的 Facebook

【讀《論語》就能成為一個道德的人嗎?】

道德?何谓“道德”?
有人说,“药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想问楼主您如何看待这句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15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4-6-2015 05:32 PM 编辑
guilimen 发表于 15-6-2015 10:08 PM
林從一 的 Facebook

理論根據與方法論

所谓:不谈理论根据,不讲方法论,认识论。“自然是靠个人自觉,跟随着,自然在就信口开河。

因为,没有按照科学方法事实检验的要求,没有严谨逻辑推演来证明,与依赖丰富想像力顺口开河,何异??
省了罢。写幻想小说,炒作梦呓。应该去文艺创作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5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劉洋基 的 Facebook

隨手關住身後的門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住身後的門。

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裡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
「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 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
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又可以重新
開始。」

朋友聽後,陷入了沈思中。

喬治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首相的位置。
「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多麼經典的一句!

從昨天的風雨裡走過來,身上難免沾染一些塵土和晦氣,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記憶,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
我們需要總結昨天的失誤,但我們不能對過去了的失誤和不愉快耿耿於懷,因為傷感也罷,悔恨也罷,都不能
改變過去,不能使你更聰明、更完美。

如果總是背著沈重的懷舊包袱,為逝去的流年傷感不已,那只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也就等於放棄了現在
和未來。 追悔過去,只會失掉現在;失掉現在,哪有未來!

正如俗話「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

要想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隨手關上身後的門,學會將過去的錯誤、失誤通通忘記,
不要沉緬於懊惱、後悔之中,應該往前看。

時光一去不復返,每天都應盡力做完當天該做的事,明天將是新的一天,應當重新開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5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劉洋基 的 Facebook)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天堂的列車。

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口,沒有一個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你走完,包括親人,友人,愛人。

你會看到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的人。如果幸運,會有人陪你走過一段,當這個人要下車的時候,即使不捨得,也該心存感激,

然後揮手道別,因為,下一站會有另外一個人陪你繼續走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15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哲儒 的 Facebook (台灣人的反省力)

理性的人 ,才配享有自由

颱風天一定有人會去爬山、衝浪,這個問題不在於智商,因為會在這種日子選擇去危險的地方,就是一種投機者的性格,想說不會那麼容易出事,投機者一般來說都是比較小聰明的,但這類型的人往往比較自我,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斷。
  
在我看來,法律不是設給壞人,因為壞人根本不在意有沒有法律存在,壞人本質上對這個社會就是完全不認同,所以會採用不被社會共識所認可的,體制外的模式來尋求他想要的東西。

再來,法律也不是設給老實的好人,因為老實的好人即便沒有法律,也會顧及到善良風俗、個人榮辱或是家族性的榮譽,對老實人來說,破壞制度成為社會裡的異類,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所以,法律應該是設來給這種自以為是又有小聰明的人。
  
這類人在台灣非常多,反正不會被抓,我多闖兩個紅燈;反正沒關係,我找民代來關說一下;反正添加劑吃不出來,我就加一點在食品裡,這種人比比皆是。他們將聰明用在牟求自身的利益之上,把社群裡的其他個體視為單一的、跟自己無關的。
  
台灣這一、兩年來的動亂,構作出了看似強調自由的社會風氣,這種風氣更強化了那些自以為是的投機者,因為在他們看來,在體制內的人就是被體制限制住了的傻瓜,這個社會是有吵有糖吃的。

所以,聰明的台灣人越來越愛吵,越來越愛無理的挑戰體制。喝醉了就叫救護車、健保反正多吃藥多賺,就猛看、到了醫院急診就比大聲、學生對著老師吼,老師翻臉了就拍起來上網,太多太多荒謬的事是前所未聞的。
  
在我看來,自由是很沉重的,自由經常要建構在人是理性的這樣的基礎之上,因為相信人是理性,且符應理性而道德的,才能給於人們最大的自由。

很多台灣人不要說理性了,連理性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用談什麼是道德,在自我被輔以自由而無限巨大化後,社群間的關係必然會被破壞,他者性必然會被忽略。但個體性昂揚的時代早就過去,社群的崩解,共識的模糊,對台灣這樣的小國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傷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7-2015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感可以说是由彼此的互相交流沟通及相处了解而来。
然而,所谓的“仁义”、“慈悲”、“博爱”,却不需要通过长期的相处及沟通就能够产生的,这是一种极为高尚的道德修养,不是我们凡人的私情小爱,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千万不可同日而语。

私情小爱和无私大爱,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境界,一个是凡人的境界,一个是圣贤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015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aron_mlk 发表于 28-7-2015 11:21 PM
情感可以说是由彼此的互相交流沟通及相处了解而来。
然而,所谓的“仁义”、“慈悲”、“博爱”,却不需 ...

我很對不起網友們.
因為我已經移民到台灣了 ,每天忙著研究"四星彩"(台灣的萬字),

沒空上網找你們聊聊天.

再三的請各位原諒我這個爛賭鬼 .

同時 ,也非常感謝aaron_mlk 的大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5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邱立本‧---最美麗和最醜陋的風景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7373?tid=58

(作者:邱立本‧《亞洲周刊》總編輯)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是廣州《新周刊》2012年封面故事的關鍵詞,說出大陸民眾對台灣的嚮往――濃郁的人情味、人文的厚度、中華文化的傳承、宜居的社會。

但從2015年回顧,不少台灣民眾認為這僅僅是大陸知識分子“美麗的誤會”。因為今天台灣正面臨被民粹撕裂,社會兩極化,陷入了民粹黑洞中。

最近強烈颱風襲擊台灣,到處停電,但那些在風雨中搶修的台電員工,卻遇到地方民眾的攻擊。他們將停電所引發不方便的怨氣,出在前來幫忙修理的工人身上。這種脫序而又沒有道德的行為,折射當前台灣社會的民粹特色:只要我不爽,就可以做任何違法也不合情理的事情。

這也是從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就出現的亂象。暴力攻進國會和行政最高機構,但事後卻又不負任何法律責任,甚至進而去圍攻警察派出所,揚言要暗殺警察。

最近反對課綱的中學生攻進了教育部,但事後教育部長又不敢起訴他們。
其實從太陽花學運開始,這樣的民粹魔咒就不斷在台灣的天空瀰漫。

民粹暴力往往披上民主的外衣,自詡具有正當性。他們最常用的說詞就是挑戰黑箱,但其實他們自己內部就是最大的黑箱――太陽花學運的一些領袖,被揭發是蔡英文的小英基金會的受薪幹部。反對課綱的中學生,不少曾經受過太陽花領袖的暑期密集訓練,背後都有組織,有金主,可說是有備而來的“非一般學生”。

當台灣不少媒體對此視而不見之際,美國研究兩岸問題的學者郝志堅(Dennis V.Hickey)在最新一期的《外交家》(Diplomat)指出,這是蔡英文師法中東式暴民的策略,資助極端分子攻擊官署,根本就是一種“租用暴民”(Rent a mob),其實是民主的敵人。

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嚮往台灣重視中華文化,保持中國傳統時,綠營所支持的高中生卻堅持慰安婦是自願的,而不是被逼的。自稱最有台灣主體性的政黨,都在推動“去中華民國化”的教育和宣傳,也使得新一代的國家認同與中華文化漸行漸遠。

1930年台灣的“霧社事件”,日本殖民當局動用了大砲、飛機、毒氣來鎮壓台灣的原住民,今天的台獨都避而不談,這是哪一門子的台灣主體性?

難道台灣歷史就變成了台灣皇民光榮史?

5個月後的台灣總統大選,也是對於當前台灣民粹橫行的一次檢驗。
在藍綠橘三黨的選戰激辯中,老百姓都要確保民粹黑洞不是台灣未來的惡夢,防止失去法治的民主形成惡性循環。

今天綠營可以發動學生佔領公署,但上台之後,也會面對藍營或橘營前來佔據公署的挑戰,冤冤相報,伊於胡底。民主只有在一個尊重法治的社會中,才能避免出現扭曲人性的醜陋風景,才能找回台灣正在流失的美麗風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15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14-8-2015 11:49 AM
邱立本‧---最美麗和最醜陋的風景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7373?tid=58

台湾最近。。。
实在让我很难理解这是一种思想的进步。。。
或者你认为可否为一种转机?

#表达很乱,毕竟我现在对台湾的观感就是很乱
只是好奇你身在那边,会否跟他们同感,或者反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1-2024 03:41 PM , Processed in 0.23822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