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跨越蓝色大门中”写的帖后,让我觉得无比沉重。。。我想了整晚,真是岁月不饶人。。。这么快,雅佳美浪华文学会和我的情谊已经超过10年。。。不认老都不行。。。
从“廿与年”(1997)[应该说是更早。。。] 到流产的“千禧龙年新春晚会”(2000)[忘了叫什么主题] 到“河流”(2001),“禧。银。春”(2002),“阖府通请”(2003),“东风夜”(2004),“酉声酉色”(2005),“风雨同行”(2006)到2007年的“珠光熠熠”。。。一路走来,一走就走了10年。。。如今,雅华已迈入30岁,“三十而立”。。。雅华是否已真正的“自立”了呢?
看在我们这些“元老”眼里,“珠光熠熠”肯定是弹多过赞的。。。而且,绝对是失望与伤感的。。。基本上,我赞成“新春晚会”要“创新”,要“突出自我风格”,要“突出框框”。但,内涵更重要!如果一味只要创新而不顾内涵,我宁愿守旧。。。
还有我要说的是,这活动绝对不是属于“元老”的。也不是为了满足这些“老人”而做的,况且元老也无权要求在届理事这么做。。。更没有理由要在届理事按照元老的方式/模式去做。相信其他元老也会赞同
我写了这长篇大论目的不是要追究什么,更不是要谴责什么。。。(楼上已经提过了)人固然会犯错,谁能无过?我觉得现在更重要的反而是“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我曾经跟“跨越蓝色大门中”,“印度咸鱼”等等在言谈之间说过,这些能够从“雅华”走出来的人,某一定程度都成长了。。。(我们也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例子,希望在届理事也有那么一天。。。)“雅华”是一个能让人成长的地方。可以从“雅华”走出来的很多都变得“不平凡”或“不能平凡”!(我这言论不知是否过重。。。但,某种程度是对的。)
那么多年了,不管大家接受与否,“雅华”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属于“雅华人”的大家庭。“雅华”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使命。它成功地联系着“历届理事”和“在届理事”。它延续着一种传统,一种“卸任理事”自然成为“元老”的传统。而成为“元老”后,每每华文学会有什么活动,在筹备过程,元老们或多或少都会回来探探班,这就是抹不去的“使命感”与“关爱”。而,“新春晚会”也不明文的变成一种“约定”,一种“每年大团圆的约定”。。。这种约定已维持了10年。。。希望它能永远走下去。。。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傻,但主要原因是“遗憾”与“不甘心”(2000年新春晚会被逼流产)。因为遗憾,因为不甘心,就让我做了10年。从8年前(1999),《窗》提出要从新出版,一直到8年后的正式出版;从20周年的“廿与年”到25周年的“禧。银。春”,再到30周年的“珠光熠熠”。。。如果说“跨越蓝色大门中”沉重,我该比他双倍更沉重。。。
我想,这长篇大论也写得太多了。。。剩下的就让在届理事自己去检讨吧。。。
******** 部分内容已经过删除与修饰 ********
[ 本帖最后由 梦想起飞 于 9-3-2007 09:14 A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