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eggy_str

论法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2008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19-7-2008 12:28 AM 发表

大乘佛教比较流行度众生,所以有很多方便法门,可以度很多很多众生,就好像大车可以载很多很多人。


这不过是一般人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7-2008 0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18-7-2008 08:43 PM 发表


这相当困难吧。


整个宗派的人,不可能。

自己一个人就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08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17-7-2008 09:24 AM 发表


我读过一些印度教修行者对法的体验(诗句),他们所知道的,与佛教的教义在语言文字的涵义有相近的地方。甚至一些外道的涅盘,概念上与现代佛教徒所理解的一样。

换言之,大概念的东西,差之毫里,缪以千里。知 ...

不知海神兄有实修吗?

每个人修行的方式都不一样,体验也不一样。虽然佛是指出了一条道路给我们,但如果我们自己不亲自试一试走的话,而却只一昧地在研究地图上的路线,那怎么可能有真正的理解和体会?我可以告诉你,修行的道路和方法,不是step by step的,根本没有一个方程式,唯有自己勇敢地去尝试和闯一闯。这里行不通,就行那里,是很flexible的。

只有在修行上遇到问题的人,在得到别人给的建议或答案时,再试试看可不可以解决问题,才知道那人给的建议是利或弊。

不知海神兄所指的细节是什么呢?如果是打坐或形式上的,那还不算是什么细节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08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18-7-2008 06:40 PM 发表
你是修学内观,竟然忽略了我一直强调的观之重要性。你。。。。。。。

请问观之重要性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08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9-7-2008 12:46 AM 发表


我還以為你是南傳佛教的說,說實在的,看到南北的事情,實在是惋惜。

向南傳佛教賠禮是我一向來的心願,只是時機問題吧,我想單靠一句賠不是也實在是沒甚麼價值,所以只好好好去認識兩傳佛法,希望有朝一日可 ...

你为什么要向南传佛教赔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9-7-2008 09:29 AM 发表

你为什么要向南传佛教赔礼?


我不止要向南傳賠禮,還要向北傳,藏傳等賠禮。

賠禮原因是,身為佛子的我,眼睜睜看著南北藏等違和卻沒辦法作任何事情來緩和狀況,實在是慚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9-7-2008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9-7-2008 09:23 AM 发表

不知海神兄有实修吗?

每个人修行的方式都不一样,体验也不一样。虽然佛是指出了一条道路给我们,但如果我们自己不亲自试一试走的话,而却只一昧地在研究地图上的路线,那怎么可能有真正的理解和体会?我可以告 ...


1) 没有弄清楚修行之路,如同一个人在不见半点灯火的黑暗中乱走。

2) 由于你对“一昧地在研究地图上的路线”有意见,所以你根本就不懂”细节“的涵义。

3) 比如一个人驾驶船在大海中乱冲乱闯而迷失,他无法很快的到达目的地。后来的人,学习依靠星座来辨认方向,顺着地图指引迈进,很快的,他驾驶的船就到达目的地。

4) 实修的体验我偶尔说过一些。我不想再谈这些,我发现你喜欢一昧问人有没有实修。你认为怎样?你是公认有实修的。你认为别人也应该像你一样高调?

5) 实修与经典指示并进,就好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拿着灯笼照路,逐步迈进,这样也不容易迷失。我不明白你想反驳什么?你赞同什么都不知道,还是知道一丁点就乱修禅,然后以自己体验胡乱去迎合佛经的内容?

你自己体验到色,受,想,行,识。你把你的体验当成是佛经所说?诚如我之前所讲,你的”行“与大乘经说的不同。其他都是你自己”体验“自己”作“。 既然自己不是佛陀,为什么不老实依照佛陀的教步?

Peggy_str 你很想当指导师。可是你告诉别人的事都是”很高境界“”很笼统“的物事。跟”细节“去很遥远。

你想讨论法,我跟你讨论那些非常”深奥“的,不过这算得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見見人,得我見之過患,不得真相。
以法執執事,得法執之煩惱,不得解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7-2008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9-7-2008 09:23 AM 发表

虽然佛是指出了一条道路给我们,但如果我们自己不亲自试一试走的话,而却只一昧地在研究地图上的路线,那怎么可能有真正的理解和体会?


放下禅相以及放下观本身。然后呢?
这不是我要说的,你是你时常说的。peggy_str,你告诉我,然后要如何做?

上述的说法我还没有使用正统的佛教术语。假如使用正统的佛教术语,那么你就知道这些所谓的体验,经典里面写得很清楚。

放下禅相以及放下观本身。然后呢?第二次问。因为我预了了你会放弃不回答。

----------------------------------------------------------------------------------------------------------------
写到这里,谈一谈法吧。

什么是法?    是龙是蛇,就看大家怎样回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的定義在佛教字典辭典都可以找得到,甚至於經典上都可以看得到。很明顯字典、經典都是屬龍的。經驗談的法在字典、辭典、經典上是否會一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和不懂佛法的人谈佛法?

还是谈嗜那教的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精通外道法嗎?很值得思考。。。當年佛陀花六年的時間作了些甚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2# 佐竹 的帖子

那六年是一个过程, 所有的外道法都不解决问题. 失望后自己来寻找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9-7-2008 02:22 PM 发表
那六年是一个过程, 所有的外道法都不解决问题. 失望后自己来寻找答案...


同樣的過程會不會發生在佛門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4# 佐竹 的帖子

同樣的過程不會發生在正统佛教,

因为正统佛門已有正法不需要自己摸索, 除非是非正统的或附佛的.....
除了不依法, 不努力修了...
八正道---只存在正统佛教, 非正统的佛教已经没有八正道少了正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9-7-2008 02:47 PM 发表
同樣的過程不會發生在正统佛教,

因为正统佛門已有正法不需要自己摸索, 除非是非正统的或附佛的.....
除了不依法, 不努力修了...
八正道---只存在正统佛教, 非正统的佛教已经没有八正道少了正见.


我看過一段經文:

「阿難!我教了大家許多自知、自覺、自證的修行方法,即: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我在想,如果
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是自知、自覺、自證的。。。那麼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究竟是甚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7-2008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6# 佐竹 的帖子

不就是正法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9-7-2008 04:20 PM 发表
不就是正法罗.......


那佛的正法可以通過自知、自覺、自證而得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 佐竹 的帖子

当然, 法乃世尊所善说,是自见的,无时的,来看的,导向(涅槃)的,智者应各自证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9-7-2008 04:29 PM 发表
当然, 法乃世尊所善说,是自见的,无时的,来看的,导向(涅槃)的,智者应各自证知。


各自證知是否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03:56 PM , Processed in 0.11836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