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ukh1~~个人专区】我思,我得,故我在~記錄本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6-11-2006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Chukh1兄的分享。
现在是看什么时候开始开战了。
外国基金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这里的市场的。对他们来说,我们这里的市场小多了,所以如果他们一走,这里的市场就会比较难看了。
我们不定时来看看你的分享吧!毕竟这儿只有你比较留意那儿的市场。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6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香港大鰐的第一作戰計劃似乎已經完美呈現出來。。現在開始炒藍酬落後股,比如說長實和和黃。
炒完這些落後股,恒指突破20000點以上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昨日震倉象來自大戶於尾市的表演 ,恒指於創下19400 新高點後急速下 跌 , 沒有 象 、沒有外圍因素 ,收市前 指一度跌破昨日收市價 ,但最後幾分鐘又 神奇地反彈 ,再創收市新高點
他們現在精心炮製一場很棒的表演,醞釀著觀衆的情緒,讓他們興奮。。我隱隱約約好像看到傻瓜的數量越來越多了。。當你覺得一切都不可能的時候,他們就是要把散戶的mission impossible 變成理所當然!
咦? 難道看場的退場休息了馬?怎麽那個Party 玩的那麽高興的?
哈哈!鏡頭一轉。。鐺!鐺!鐺!
主角任大將軍出現拉!
任志剛
2006-11-24
專家論壇
樓按競爭加劇暫未構成風險
金管局一直密切注視銀行在住宅按揭業務方面的競爭,而近期的競爭情況似乎加劇。有些銀行提供最優惠貸款利率減3.15 厘的按揭息率,另有一些則採用混合定價方式,例如推出3 個月銀行同業拆息加50 基點,並以最優惠貸款利率減3 厘為上限的按揭產品。還有一些以金管局的綜合利率作為基準,例如以綜合利率加2.4 厘或最優惠貸款利率減2.5 厘,取其較低者計算按揭利率。
銀行在住宅按揭業務方面的競爭無疑令置業人士受惠。作為監管機構,金管局在《銀行業條例》下的職責是促進銀行體系的整體穩定及有效運作。我們在這方面的監察工作的重點是:銀行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會否承受了過度的風險,甚至是它們不熟悉的風險,以致它們不能妥善管理有關風險;以及銀行有否就這方面落實審慎的風險管理,並遵守金管局的相關監管指引(例如七成按揭風險指引)。我很高興至今為止,我們並沒發現銀行在住宅按揭業務方面出現重大的問題。
儘管個別銀行住宅按揭貸款佔其總貸款的比例可能稍高,但讀者可能沒有留意,住宅按揭佔本港整體銀行業在香港使用的客戶貸款的比例卻正逐漸下降,由2002 年底約三成降至今年6 月底約兩成半。若連同物業投資貸款計算在內,上述跌幅會較小,但與其他用途的貸款相比,與物業有關的貸款所佔比例仍然下降。
按揭貸款仍有利可圖
在目前的息率環境及銀行同業市場流動資金充裕的情況下,銀行新做住宅按揭貸款的盈利似乎仍算不錯。視乎不同銀行的資金成本而定,銀行新做住宅按揭在扣除其他成本後,以目前按揭息率水平而言仍能賺取合理的回報。以資本回報率計,住宅按揭對某些銀行來說仍屬有利可圖,尤其根據明年在《新資本協定》下實施的新資本充足規定,住宅按揭的風險權數將會減少,使這類業務仍具一定吸引力。我們亦注意到,銀行一般來說都會小心考慮進一步調低住宅按揭息率對其盈利的影響,並會持續評估及管理有關風險,尤其是相關的信貸風險及利率風險。
我們注意到某些一手市場的住宅按揭息率似乎訂得較二手市場進取,但這可能只反映發展商的促銷計劃或補貼,銀行本身就一手及二手市場交易採取的定價策略其實沒有太大分別。
若以利率風險而言,尤其是由最優惠貸款利率與銀行同業拆息的差距突然大幅收窄所引致的所謂息率基準風險而論,整體銀行業仍然保持穩健。
就假設壓力進行評估
這是根據我們對銀行進行的定期壓力測試所得出的結果。在這些測試中,我們評估各種假設的壓力情況(包括息率基準風險)對個別銀行的影響,而最近的測試結果顯示,銀行體系是有能力承受多種假設壓力情況下所帶來的衝擊。然而,在息率基準風險所構成的壓力情況下,銀行體系的財政狀況(尤其經營盈利)會受到不利影響;在某些不利的假設壓力情況下,個別銀行更可能錄得經營虧損。
理論上,銀行可採取補救措施,如調高最優惠貸款利率,將資金成本的全部或部分加幅轉嫁借款人身上,在經濟繼續穩健發展及失業率繼續回落的環境下,借款人應該有能力負擔因此而增加的按揭供款。但如果銀行調高最優惠貸款利率的靈活性受制於市場競爭,息差收窄時又遇上經濟逆轉或住宅物業價格出現調整,情況便會很不同。正如我最近多次指出,銀行與客戶都必須注意並審慎處理這些風險。迄今住宅按揭競爭加劇對銀行體系穩定的影響似乎仍屬溫和,但金管局將會繼續密切留意市場發展,如有需要,會果斷地採取適當的監管措施。與此同時,我們亦會就此與銀行保持溝通。
金管局總裁 任志剛
任大將軍會于銀行保持溝通? 哈哈!
banker 會告訴任將軍,“有唔搞錯!做生意,更是要搵錢,大佬你樣樣按住,外面競爭大,點洋向我啊頭交代哦。。班同事年終花紅都有想下點洋賺回來嘎~"
任將軍話“大家都是搵吃著~我都是打工嘎。啊爺交代落現在有金融大project 要搞,千萬唔好備出邊的人搞串果project 哦! 未免順的哥意,失去嫂意,唯有搞平衡咯,大家有錢搵埋算數咯。但是出邊的人來勢汹汹,未免“火燒糧倉”發現,唯有“監督”,多地搵你地坐低喝杯茶吃個包咯“。。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4-12-2006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猛人慢讯.....
【 本 報 訊 】 「 港 股 現 時 每 日 成 交 400 億 元 , 加 埋 晒 地 產 商 , 每 日 樓 盤 成 交 4000 萬元 , 你 話 有 幾 多 倍 ( 1000 倍 ) , 就 算 俾 你 賺 晒 , 都 係 得 4000 萬 元 一 日 。 」 李 兆基 昨 一 語 道 破 近 年 醉 心 炒 股 的 原 因 。
金 融 取 代 地 產 成 港 龍 頭
他 指 出 , 「 香 港 地 方 細 , ( 做 ) 地 產 窄 。 」 「 地 產 家 不 是 香 港 ( 經 濟 ) 龍 頭 , 金融 是 龍 頭 。 」 金 融 不 只 是 炒 股 , 還 包 括 全 球 各 市 場 及 各 類 投 資 產 品 。 他 坦 言 自 己 是最 近 兩 、 三 年 才 落 場 投 資 , 以 前 都 是 交 給 資 產 管 理 公 司 管 理 。 他 更 鬼 馬 地 說 「 講 少少 股 市 你 知 」 , 實 行 跟 傳 媒 分 享 他 個 人 的 投 資 心 得 。
他 說 , 「 香 港 有 《 基 本 法 》 , 投 資 有 基 本 功 。 」 買 股 首 先 要 選 擇 買 哪 個 國 家 , 然 後是 買 哪 個 行 業 , 之 後 要 揀 出 行 業 中 最 正 的 一 隻 股 票 。 他 認 為 , 買 中 國 最 好 , 香 港 等於 中 國 , 即 是 買 港 股 。
行 業 方 面 , 他 看 好 銀 行 、 保 險 及 能 源 股 。 觀 乎 他 的 投 資 組 合 , 保 險 股 只 得 一 隻 國 壽, 已 知 國 壽 於 四 叔 眼 中 , 是 保 險 業 「 最 正 隻 」 , 他 持 有 國 壽 3 年 , 自 言 自 己 的 投資 屬 於 長 線 的 。
料 明 年 港 豪 宅 價 勁 升
雖 然 四 叔 炒 股 有 心 得 , 成 績 彪 炳 , 並 曾 揚 言 「 炒 股 好 過 搞 地 產 」 , 但 他 依 然 關 心 地產 業 務 , 澄 清 地 會 專 注 發 展 中 港 地 產 , 預 期 「 明 年 本 港 豪 宅 ( 樓 價 ) 升 好 多 , 普通 樓 升 小 小 。 」
不 過 , 就 新 地 ( 016 ) 與 長 實 ( 001 ) 最 近 就 政 府 應 否 恢 復 定 期 賣 地 大 唱 對 台 ( 新地 要 求 恢 復 定 期 賣 地 ) , 他 似 乎 不 想 加 入 戰 團 , 特 意 保 持 中 立 。 四 叔 指 出 , 「 以 前賣 樓 2 、 3 日 賣 晒 , 家 要 賣 幾 個 月 , 反 映 市 場 無 樓 荒 」 , 即 是 供 應 無 問 題 。
他 認 為 「 勾 地 及 定 期 賣 地 兩 樣 又 好 , 單 一 樣 又 無 衰 。 兩 樣 一 齊 都 無 壞 。 」 簡 言 之 ,即 使 政 府 不 定 期 賣 地 , 若 市 場 有 需 求 , 地 產 商 自 然 會 落 力 勾 地 。 他 又 預 期 , 下 周 二政 府 拍 賣 山 頂 地 皮 , 是 兵 家 必 爭 。
地 副 主 席 林 高 演 透 露 中 國 的 發 展 計 劃 , 指 地 正 於 內 地 10 至 20 個 城 市 物 色 土 地 ,若 全 部 落 實 及 交 付 , 內 地 土 地 儲 備 有 9000 萬 平 方 呎 , 上 月 中 配 股 集 資 55 億 元 , 料於 明 年 首 季 全 部 投 入 , 之 後 毋 須 再 融 資 。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608/chukh1/B01_01_a_jAvVlfJ1qYoc.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4-12-2006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ukh1 于 14-12-2006 09:07 AM 发表
【 本 報 訊 】 「 港 股 現 時 每 日 成 交 400 億 元 , 加 埋 晒 地 產 商 , 每 日 樓 盤 成 交 4000 萬元 , 你 話 有 幾 多 倍 ( 1000 倍 ) , 就 算 俾 你 賺 晒 , 都 係 得 4000 萬 元 一 日 。 」 ...
几个月前就听到四叔的炒功精湛..早就很想看他的组合模型了!
今天一看.哇!果然有钱在手,炒股什么都可以!
可惜可惜,赚那么多錢,都是属于自己私人的..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12-2006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12-2006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o Jason,
那天喝酒聊天,談到中國銀行..我都不知道應該要怎樣把資料交給你..哈哈!但是我的point 就是那幾個而已...通常都是簡單加減乘除, 看管理層,幻想經濟大氣候,看其他大國的歷史..哈哈!
既然你能够接受咯..那麽剛好就看到有人做更詳細的功課..那麽就貼出來給你看看吧...
中國銀行
簡要投資分析報告
摘要:銀行股和中石化、武鋼作為權重藍籌品種,對滬指 從1800點走到2275點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不但為二、三線股的上漲打開了空間,並且在不斷有人喊空的 心裡點位起到扭轉乾坤的決定性作用。
我認為,銀行股的行情不但沒有完結,在明年一季度前或春節前的這段時 間裡,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這兩個低價銀行股還有一波不低於30%漲幅的行情。
理由:
1、按當前的股價以 美元計,工商銀行約0.55USD/股,中國銀行約0.49USD/股,是進入世界前100名的銀行中股價 最低的,具有一定上漲空間。
2、是國內上市銀行股價漲幅最低的
12月15日以前的一個季度中,上市銀行 的平均漲幅是53.24%,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分別是31.71%和11.56%,是所有上市銀行中漲幅最 低的(如表),有補漲要求。但從月和周漲幅來看,兩家銀行漲幅已開始加快。
3、新興市場的金融股市盈率可 以高估到25-30倍。
4、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歷次牛市行情中,金融、地產、以汽車為主的高檔消費品為主的股票是整個行情的啟動者和行情主升浪中的核心力量。中國股市經過15年的發展,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前還不算是一個真正的股票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後,也就是從2006年以後起,中國的股票市場才會完善成一個真正的 股票市場。
發達國家所走過的股票市場道路表明:大牛市是由人口週期理論和技術升級換代造成的。中國正好進 入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那批人的消費高峰期,同時由於世界生產中心正向中國轉移,中國也進入了技術升 級換代週期。
由這兩個因素決定,銀行股在未來的行情中還是主角。
5、大藍籌是牛市的啟動者和行情主升浪 的推動者。這一點也是全世界股市的共同點。
6、為什麼要選中國銀行為未來2-3個月的投資品種?
除了上 述理由外,對中國銀行的投資價值分析如下:
一、基本面分析
1、A股上市時間:2006年7月5日
2、 總股本及當前已上市交易流通股:總股本25383916萬股,已上市交易流通股433117萬股
3、發行 價及上市首日收盤價:發行價3.08元/股,上市首日收盤價3.79元/股
4、2006年3季度主要財務 指標及與工商銀行比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同為在國內上市的國有大型銀行,中國銀行的基本面好於工商銀行 ,但市盈率低於工商銀行,也低於滬深兩市接近27倍的平均市盈率水平。
二、中國銀行與國內其他銀行的比較 優勢
(一)、非利息收入一直佔據業內領先地位
非利息收入一直是國際銀行業的低成本收入項目,在評估銀行 盈利能力時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全球非利息收入最高的美國銀行業平均佔到總收入的40%,香港占39%,
我國最低,平均為10%。
中國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在全國同業中一直佔據領先地位,06年3季度為13.68 %,略低於招商銀行(見表)。
中國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來自於國際結算中的手續費收入,年平均增長穩定在 39%以上,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年平均增長穩定在30%以上。信用承諾手續費和佣金收入,年平均增長穩定在 9.9%以上。
(二)、資本充足率、資產回報率等主要經營指標接近國際先進銀行水平
2005年,花旗銀 行、美國銀行、匯豐銀行、摩根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02%、11.08%、12.8%和12%,中 國銀行已與上述銀行十分接近,達到10.6%。
從總資產淨回報率ROA看,上述國外銀行中最高的是花旗銀 行,為1.65%,中行則與摩根銀行同為0.72%;而權益淨回報率ROE,中行則高於摩根銀行的8%,達 到12.62%。
中行的撥備覆蓋率接近90%,而這個數字不包括存款準備金,在國內幾家大銀行中是最高的 。
從不良貸款的形成率看,去年中國銀行公司貸款的不良資產形成率是2.11%,今年上半年降到0.88% 。
(三)、是真正意義上的混業經營者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行
中國銀行擁有11300個境內機構,在全球 2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600個境外機構,員工總數超過176000人。業務範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能夠提供包括零售業務、公司業務、投資銀 行業務、保險業務等在內的全面金融服務。
中銀香港是中國銀行控股66%的香港上市公司,是香港的發鈔銀行 之一。2005年末中銀香港的利潤貢獻占至中國銀行營業利潤的41.1%。中銀香港自2003年以來,每股 盈利的複合增長率達到30.2%。
中國銀行2006年9月止境內行業務的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
港澳地區的營業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
投資銀行、保險和其他業務利潤比去年同期上升接近60%。
(四)、抵禦外匯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
由於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國內銀行業的外匯風險損失巨大,但由於中國銀行是國內最有經驗的外匯經營銀行,再加上可以憑借其境外機構實施對沖,儘管中國銀行上半年產生了約45億元的淨匯率損失,但中國銀行公佈的資料顯示,上半年有27億元匯價差異收入,加上23億元其他外匯產品收入 ,整個外匯業務有大約15億元淨收入。
三、中國銀行2006年每股收益預測
中國銀行2005年每股收益 0.15元,2006年2季度到3季度利潤增長率達到70%,綜合各大評估機構的預測,2006年中國銀行 的每股收益在0.17元/股到0.20元/股之間。
四、股價估值區間
發達國家的銀行股估值一般在每股收 益的15--17倍,新興市場銀行股的股值在每股收益的25倍到30倍之間。以此推算中國銀行的估值區間是 :
1、2006年3季度為基準的估值區間:3.00元-3.60元
2、2006年4季度為基準的估值區 間:0.17元/股 4.25元-5.10元
0.20元/股 5.00元-6.00元
哈哈...我看以後都是不要貼那麽多, 等下被人說是文抄公就慘...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但是叫我寫,又沒有Mood 哦..哈哈!
如果你是更勤勞的..那麽就要下載年報咯..網址已經交給你啦...
可以的話, 就當著你的CFA 學業的功課..學以致用啊..![](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不過,如果真的有 report 出自你的手, 那麽記得我留我一份..哈哈哈!![](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y.gif)
[ 本帖最后由 chukh1 于 26-12-2006 04:02 P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12-2006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有一點哦...裏面好像沒有講到..
還沒有上市之前, 啊爺已經把大部分銀行的NPL 搞定的啦! 以前的暗倉,黑頭,豆豆,洞, 可以媲美月球表面的.. 中國政府狠心一橫才把女兒們弄得漂漂亮亮才推出去的..哈哈!
所以, 很多大行都攻擊這一點,恐嚇手段,什麽都來..哈哈!
但是據說, 他們是一邊攻擊,一邊收貨..哈哈!
先說出來,怕下次你research 的時候,嚇倒你..怕你又失去成爲冷眼所說的"三十年后的百萬富翁"..![](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 本帖最后由 chukh1 于 26-12-2006 04:27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6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12-2006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Capital:马来西亚也能找到巴菲特的投资公司
突然看到这篇来自iCapital的发表文章。是有点趣味。
连接:The Warren Buffett style of investment
这里送给投资的朋友。
The Warren Buffett style of investment
CAPITAL TALK
By TAN TENG BOO
CEO, Capital Dynamics Sdn Bhd
MOST people would know that Warren Buffett is one of the world's richest men. Most would also know that he is easily the most successful investor the world has ever witnessed.
As a result, many of us would like to know his secret in investing and what makes him so successful. Many of us would like to emulate him, if not in terms of investment performance, then, at least in terms of investing style.
Many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Buffett must be very smart to have done so well. To have succeeded over such a long period, he is certainly smart. And yet in another sense, he is not that smart. Buffett has said that you do not need to have the IQ of Einstein or understand complex mathematical formulae in order to invest successfully. Compared with his mentor Benjamin Graham, or vice-chairman of his company Charlie Munger, he did not invent a new investment approach nor was he a founder of an investment theory.
Buffett is not smart in that sense. It was Graham, with his famous investment text “Security Analysis”, written in 1934, who created fundamental analysis. Buffett read it and has gained immensely from it. It was from another of Graham's books,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written in 1949, that Buffett learned the central investment concept of “margin of safety”. It was Graham who started value investing. By following Graham’s investment philosophy, Buffett became very successful. But as time went by, Buffett was smart enough to recognise the inadequacies of what Graham had taught him. This realisation did not come easily nor did it dawn on him out of the blue.
Warren Buffett
Graham focused on investing in a stock that has an intrinsic value of RM1.00 and selling at 50 sen per share. It is th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rinsic value and the market price that determines the margin of safety that an investor looks for when investing in a stock. To Graham, the asset value of a company is important in calculating a company’s intrinsic value. To him, the balance sheet strength of a company is vital. This can be simply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he was writing “Security Analysis” in the depth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during which individual and corporate bankruptcies were the norm rather than the exception. Graham’s value investing was rather mechanical and essentially quantitative in approach. It was Munger, whom Buffett met in 1959, who helped transform Buffett from a strict Grahamite to what he is today.
Munger convinced Buffett that there is more to investing than just buying a share at 50 sen against its intrinsic value of RM1.00. While both Munger and Graham would start with the accounting figures, Munger would go beyond that. As he advised: “We’ve got to understand the account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accounting and understand it thoroughly.” Besides assess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general business climate of a particular business, Munger would also assess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and how a company is ru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concepts that Buffett learned from Munger was to be able to identify a good business and invest in such a business at a reasonable price.
A good business is one which has a strong franchise, above average returns on equity or capital employed, a relatively small need for capital investment and a business that throws off cash. Munger advis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good business and a bad business is that good businesses throw up one easy decision after another. The bad businesses throw up painful decisions time after time.” Munger taught Buffett the value of great franchises and the benefit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s opposed to Graham’s strictly quantitative style focusing exclusively on tangible assets. With Munger’s coaching, Buffett realised that “when you find a really good business run by first-class people, chances are a price that looks high isn’t high. The combination is rare enough; it’s worth a pretty good price.” Hence his huge investments in stocks like Coca-Cola in 1988 although Coca-Cola was not cheap by conventional standards.
Although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t was Graham and Munger who introduced Buffett to the central concepts of value investing. But it is to Buffett’s credit that he was able to move away from a strictly Grahamite style while the other value investors have remained in the traditional Graham mindset. It is to Buffett’s credit that he was convinced by Graham and Munger’s investment logic and rational instead of charting the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umbo-jumbo. He was smart enough to know that he had much to benefit from Graham and offered to work for him free of charge and pestered Graham for three years until he was employed. In the run-up to the technology bubble, Buffett had the genius to recognise his circle of competence, stayed within that boundary and avoided the technology stocks even though Bill Gates is his buddy. Graham stressed a diversified portfolio and would sell when a stock reaches its intrinsic value. Buffett, like Munger, has a very focused portfolio and would hold the stocks for a long time. At the end, Buffett was smart enough to pick up the right things from the right people.
Can we apply the Buffett-Graham-Munger approach to Bursa Malaysia? Yes, except that one has to be very patient, disciplined and do the necessary homework. For whatever reasons, many claim to be a follower or non-follower of Buffett without really knowing his 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
Many investors have blamed the Bursa Malaysia for losses or poor returns. Many have said that the Buffett-Graham-Munger investing style cannot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Bursa. Many investors do not realise that the real culprit of their losses or poor performance is themselves. Do not get us wrong. i Capital is not saying that Bursa and the listed companies are perfect. There is an endless list of things that can be improved and there are plenty of companies (probably the majority of them) that do not deserve an inch of support from genuine investors. But part of the fault also lies with the investing style of investors. Have they ever asked how they would perform if they had used the same method and invested in Tokyo, London or New York? Would they have the patience or the discipline?
i Capital hopes this week’s article would be beneficial to those who are or who want to be serious investors. By sharing these insight, i Capital hopes that everyone would have some of the early advantages that Buffett had.
有多少个人会等?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12-2006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12-2006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ukh1 于 28-12-2006 04:44 PM 发表
如果我有幾百萬,幾千萬,幾億的身家...我願意等啊...
巴菲特也要買賣, 然後進階到用人家的錢, 然後再進階到用公司的錢.....
家底厚了,有優秀thinking,技巧和經驗...掂啊!哈哈!
哈哈!说的也是,有多少人清楚知道现金流的重要性,可用性,和其奥妙精华啊?
知道和了解了,那么这些买卖,用人家的钱,还是用公司的钱都是现金流和生意的基本手法。
哈哈哈!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12-2006 08: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本港風險與機遇,當中取決內地宏調進展
2006/12/28 16:44
《觀點》我已習慣每逢年尾在本欄寫來年展望,這樣做或許有點不智,原因是世事難料,尤其在貨幣金融事項方面,所作的預測很容易失準。因此,儘管很多讀者可能會想我預測一下金融市場走勢,我卻寧可集中談踏入2007年香港可能面對的風險與機遇。
※ 全球貿易失滝問題被政治化 ※
首個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很大程度上已被政治化的全球貿易失衡問題。儘管失衡情況早已被視為不能持續,但過去一年仍沒有大幅度改善的蹟象。美國經常帳赤字與經濟產值的百分比,仍處於6﹒8%左右的歷史高位。市場普遍的看法似乎仍然認為最終的調整將會有秩序地進行,因為外資突然煞停以致對貨幣及金融體系造成嚴重衝擊,通常只見於發展中經濟體系,從沒有在龐大且發展成熟的經濟體系發生過的先例。況且,這裡談的不是別國,而是全球最龐大的經濟體系,它的貨幣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儲備貨幣。我當然希望貿易失衡能有秩序地調整,儘管何謂有秩序很難一概而論,視乎個人觀點而定。
香港因為擁有流通量高、極開放而且規模相當可觀的金融市場,因此已逐漸被視作率先提供應急資金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每當其他地區後園失火,國際金融界的朋友總會第一時間想起從香港等地方引水撲救,因此我們的金融市場較其他地區更易波動。此外,每當其他地區受到金融衝擊,不論從實質經濟角度而言會否影響香港,這些衝擊往往都會在我們的金融市場中反映甚至放大;在其他市場看來有秩序且溫和的變動,很可能會在香港引發重大動盪。
※ 港元人民幣匯率無必然關係 ※
在很多人心目中,全球貿易失衡與中美雙邊貿易失衡關係密切,因而將焦點集中於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走勢上。這種看法很容易被投射及引伸到香港,以致對我們的貨幣及匯率政策作不必要的揣測。因此一直以來我們盡力解釋清楚港元與人民幣匯率之間其實沒有必然的關係。這方面工作的成效至今已很明顯:儘管在零售層面的評論紛陳,有時甚至變得情緒化,但所謂的心理關口始終沒有在外匯及貨幣市場造成太大波動。但令情況變得更複雜的是,跟內地企業有關的金融工具佔香港資本市場的比重愈來愈大,也愈來愈受到國際投資者歡迎。在聯繫匯率制度下,儘管中長期而言港元利率大致跟隨美元利率的走勢,但短期內兩者走勢可出現偏差,因此仍需審慎留意利率波動的風險。
※ 「十一五」規劃結構性改革 ※
內地宏觀調控是影響貨幣及金融穩定的第2個最主要因素。從主要經濟數據來看,內地結合行政與市場的調控措施似乎取得頗大成效。但在維持均衡增長、控制通脹、增加消費與減慢內部固定資本形成,以及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許多較長遠的結構性改革方面,則仍有不少工作要做。我們應該注意的不獨是內地的主要經濟數據及其透過緊密的經貿渠道對香港造成的影響,更重要的可能是透過金融渠道帶來的效應。像香港那樣自由開放且具相當深度的金融市場,通常可透視未來一段時間的整體市場形勢,並有效率地反映於現貨價格,而這些現價所反映的情況往往與主要經濟數據所顯示的大不相同。
雖然除了這兩項因素以外,還有其他因素要加以注視,但它們對維持貨幣及金融穩定──金管局其中一項主要職責──帶來的挑戰,都不如以上兩點那樣重大。我當然希望上述風險不會真的出現。另一方面,我衷心希望香港來年能更進一步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協助加強內地的金融效率,並為內地推行金融改革開放政策作試點。《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任志剛》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12-2006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12-2006 08: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任總話:
雖然除了這兩項因素以外,還有其他因素要加以注視,但它們對維持貨幣及金融穩定──金管局其中一項主要職責──帶來的挑戰,都不如以上兩點那樣重大。我當然希望上述風險不會真的出現。另一方面,我衷心希望香港來年能更進一步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協助加強內地的金融效率,並為內地推行金融改革開放政策作試點
哈哈!不知道友好大戶跟大白鯊收不收到呢? 或者寧願上戰場看真章呢..哈哈!
幷爲內地金融改革開放政策作試點.....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06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cap 对 warren buffett 的评估好相抬高了charlie munger 而忽列了 philip fisher。
"buy a excelant business at reasonable price" 应该是 philip fisher 的理论。还有就是 good management。
charlie munger 最显著的理论应该是 behavioral finance,而把behavioral finance 用得非常出色的却是 bill miller,不是warren buffett。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06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econdbrother 于 29-12-2006 09:02 AM 发表
icap 对 warren buffett 的评估好相抬高了charlie munger 而忽列了 philip fisher。
"buy a excelant business at reasonable price" 应该是 philip fisher 的理论。还有就是 good management。
...
behavioral finance 会在level III 读到,希望可以过关。![](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溫 家 寶 總 理 在 接 見 曾 蔭 權 時 二 話 未 說 便 講 股 市 , 先 是 對 香 港 在 集 資 額 上 超 英 超 美、 指 創 二 萬 點 歷 史 高 位 而 感 到 高 興 , 跟 住 便 提 醒 大 家 要 保 持 頭 腦 清 醒 、 冷 靜 。
總 理 先 生 認 真 跟 貼 市 場 , 通 常 作 為 領 導 人 , 對 投 資 / 機 市 場 多 避 而 不 談 , 或 略 為 帶過 , 說 了 等 於 沒 說 , 以 免 惹 來 遐 想 , 觸 發 市 場 波 動 , 溫 總 如 此 苦 口 婆 心 , 難 道 話 中有 話 乎 ?
原來收尾要收到光彩是這樣的意思...哈哈!!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曰:"絕學無憂"。人看為聰明的,反倒是愚蠢;人看為愚蠢的,反倒是聰明。
見個市場有勢向上升,即刻追入,一個朝頭早就賺佢幾個開,當堂發左達。這類在一般人眼內,一定是聰明人。
見個市場跌到四腳朝天,個市越跌越去接貨,一個朝頭早就勁蝕佢幾十個價位,當堂無左一半身家。這類人在一般人眼內,一定是愚蠢人。
但到底,邊個係聰明?邊個係愚蠢? |
|
|
|
|
|
|
|
发表于 3-1-2007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你做了那么港股研究
1。你认为HSI今年3月能起到多少?未来3个月和6个月呢?
2。BOC,ICBC, CCB 能维持升势吗?未来3个月和6个月呢?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pster 于 3-1-2007 03:45 PM 发表
原来你做了那么港股研究
1。你认为HSI今年3月能起到多少?未来3个月和6个月呢?
2。BOC,ICBC, CCB 能维持升势吗?未来3个月和6个月呢?
哈哈...這個帖存在那么久了...
預測??我不會哦..不如借香港名股評人的預測,你自己參考...恒生大概可以起多10%~15%..大概22000~23000..
當然如果他們Party 玩的太興奮了,炒更高也說不定!!任總已經暗示"party will go on"...
其它的,我只可以告訴你..我永遠都希望他們跌,跌到一文鶏更好, 我更爽!!!
最好匯豐能够跌倒sars 時候的水平,甚至更低....
越跌越多越好...最好花兩三年的時間來消化....![](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