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晨空

佛教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3.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中文版本由後秦鳩摩羅什所譯,七卷二十八品,6萬9千餘字,經號262,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梵文 Saddharma,中譯為「妙法」,意為所說教法微妙無上。Pundarika 意譯為「蓮華」,以蓮華為喻,比喻經典之潔白清淨完美。Sutra 譯「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意爲所說教法一乘圓教微妙無上,聖典義理清淨了義,究竟圓滿。《法華經》結集了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旨在說明佛祖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五時教判,只是應機逗施,而顯人人成佛的大用。《法華經》被譽爲「經中之王」。

《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初期經典之一。《法華經》成立年代約紀元前後,最慢不遲於公元1世紀,因為龍樹菩薩 (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本經文義。另,《大泥洹經》、《大般涅槃經》、《優婆塞戒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等諸經皆列舉本經經名並援引經中文義,可見本經之成立年代較以上諸經為早。

在大乘佛法興起的時代,有了以「聲聞」、「緣覺」為2乘或小乘,以「菩薩」為大乘的說法。《法華經》就是在這種思想界蘊釀而生的代表作品,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融會3乘為1乘(佛乘)。以「聲聞」、「緣覺」2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以成佛為最終目標(如「化城喻品」所說),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這是一種嶄新的學說思想,也是本經的中心思想所在,於佛教思想史上佔有關鍵性的重要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華經》各品內容大意如下:

第1序品:
是本經的總序,佛說無量義經後,入無量義處三昧,天上降下種種華,佛的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彌勒疑問,文殊答過去諸佛欲宣說法華經前,必現此瑞相。暗示佛說此經之殊勝處有別於他經,喚起大眾的注意。

第2方便品:
此品與壽量品,是形成法華經的2大中心,為本經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稱嘆諸佛智慧甚深無量,難解難入,佛說諸佛究竟了知諸法實相——「十如是」。為令聲聞、緣覺為理想的二乘人,斷苦縛,得涅槃,佛以方便力,分說三乘之教,自此所說者才是佛的真實之教。5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唱唯一大事,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實無三乘。

第3譬喻品:
自此品開始到第9「授學無人記品」為止的7個品,是將方便品里所說的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說明。本品說明舍利弗最先領解佛意,故被授記為華光如來。佛將三界譬喻為火宅,將3乘喻為「羊、鹿、牛三車」,將一佛乘喻為「第一的大白牛車」,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車一車」之喻,顯示「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深義。

第4信解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目犍連,於上品領解佛意。佛更說「長者窮子」喻,佛喻為大慈悲的長者,3乘譬喻為窮子,導出「於一乘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第5藥草喻品:
佛應4人之請,更以「三草二木」將人天2乘譬喻為大、中、小的藥草,將上根、下根的菩薩喻為大樹和小樹,將佛的平等大慧譬喻為一味的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長短諸種草木,悉受一味之雨的潤澤成長,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眾生。

第6授記品:
授大迦葉等4人記。

第7化城喻品:
先說大通智勝佛時16王子聽講法華經而轉為菩薩沙彌,後成佛。次說「化城喻」,3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為入佛慧。

第8五百弟子授記品:
富樓那為上首,5百弟子皆得受記。次說「擊珠喻」,5百弟子雖都懷有佛種,但未開悟,由煩惱覆藏,如衣里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故處於窮困之境。

第9授學無學人記品:
阿難、羅侯羅為上首。

第10法師品:
佛在世或滅度後,凡隨喜聽聞法華經者均授予成佛的記別。又舉出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的「五種法師」和供養本經的「十種供養」的功德。說謗法者之罪,並說鑿井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見寶塔品:
多寶佛塔從地涌出,證明釋尊所說皆是真實。釋迦如來,以神力,3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開多寶佛塔。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尊同座。

第12提婆達多品:
說如來往昔求法,師事阿私仙得聞妙法。又授提婆達多成佛記。文殊入龍宮說法華經,8歲龍女聞經,即身成佛,證明於通法華經之功德廣大。

第13勸持品:
藥王、大樂說和2萬菩薩,各各發願弘揚法華經。被授記的5百阿羅漢及學無學8千人,以及80萬億那由他的無數菩薩,皆誓願弘此經。

第14安樂行品:
文殊請問末世持經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願4安樂行,並以不輕易授予的轉輪聖王髻中明珠來譬喻佛不易講說經中最尊最勝的法華經。

第15從地涌出品:
6萬恆沙菩薩及其眷屬從地涌出,大眾疑惑,不知此等恆沙數菩薩為誰之弟子?從何處來?此為壽量品佛開顯「久遠實成」的序曲。

第16如來壽量品:
釋尊說明「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而其中間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現。又說「佛壽的長遠」、「佛身的常住」。以良醫之譬喻說明為救眾生而示現方便。佛實際上是「常在靈鷲山」、「常住說此法」,為使眾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現滅度。此品旨在說明佛「壽命之無量」、「教化之無量」、「慈悲之無量」及「救濟之無量」。

第17分別功德品:
說明與會者聞法獲益之多,和5品弟子功德。

第18隨喜功德品:
是繼續分別功德品所說者,說明隨喜聽聞講述此經的功德廣大。

第19法師功德品:
說明5種法師的功德,得六根清淨神通力。

第20常不輕菩薩品:
說明常不輕菩薩,以隨喜行,得清淨六根,說法華經,以此顯示讚歎本經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1如來神力品:
出廣長舌,放毛孔光。今以此神力,為囑付滅後傳此經,結要地說此經功德。此經所在之處就是道場,諸佛在此處成道、轉法輪,並在此處涅槃。

第22囑累品:
此品為對諸菩薩「總付囑」,3摩眾菩薩頂而囑付之。

第23藥王菩薩本事品:
自此品開始到第28的勸發品,詳說佛滅後弘此經的必要及弘經的功德。本品舉出藥王菩薩過去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燒臂供養,以報答聽日月淨明德佛講法華經之恩。

第24妙音菩薩品:
敘述變現34身,說法華經的妙音菩薩,從東方淨光莊嚴國來到靈鷲山,禮拜釋尊及多寶佛塔,以顯宣說法華經的重要價值。

第2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菩薩請問,佛為說14無畏,32應,種種功德。

第26陀羅尼品:
菩薩及天神等,各各說咒護持受持法華者。

第27妙莊嚴王本事品:
說明藥王、藥上2菩薩的過去本事,為淨藏、淨眼2王子,勸父母歸依其師雲雷音王佛,使他們成為聽法華經的大善知識的因緣,以顯示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第28普賢菩薩勸發品:
佛為普賢說佛滅度後得法華經的4個方法。普賢發願護持法華經者,並懲罰誹謗此經者。

《法華經》為把握佛陀的真精神,採用了偈頌、譬喻等,讚歎永恆的佛陀(久遠實成之佛),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壽命無限,現各種化身,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由於行文順暢,詞藻優美,在佛教思想史、文學史上,具有不朽的價值,是古來流布最廣的經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4.何谓【原始佛教】

从佛陀创立佛教开始,到佛灭度后一百年这段时间,佛教思想和组织基本保持佛陀在世时的原始面貌,故称原始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5.何谓【上座部与大众部】

佛灭度后一百年,因对待戒律的态度不同,佛教分裂成严格持戒的上座部与主张戒律可以变通的大众部。这是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又称根本分裂。根本分裂之后的几百年,上座部与大众部又各自分裂形成二十(一说十八)个更小的派别,被称为枝末分裂。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部派佛教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6.何谓【南传与北传】

南传佛教:
上座部后来向南方传播到斯里兰卡、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等地,被称为“南传佛教”,其经典多为巴利语所写。

北传佛教:
大众部、大乘佛教和密教后来主要向北方传播,形成北传佛教,其经典多为梵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7.何谓【汉传与藏传】

北传佛教的大众部、大乘佛教和密教一部份经中亚(古西域)传播到汉地,共同组成“汉传佛教”。

另外密教经尼泊尔传到西藏,与当地的苯教相互影响,发展称为“藏传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8.何谓【小乘与大乘】

大乘佛教大约是公元1世纪左右从大众部发展出来的,其教理有较大的发展。大乘佛教认为自己的教法是广度众生的大舟,而以往的其他所有佛教宗派只能满足于自我解脱,因此称自己这一派为“大乘”,而所有上座部与大众部教派都被他们称为“小乘”。大乘佛教向北传播到了汉地,成为“汉传佛教”的主要组成部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9.何谓【显教与密教】

大乘佛教发展到后期,吸收了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发展出密乘,也称金刚乘。这一派认为其他教法都是如来的“方便”说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如来所宣的“真实密意”,不可轻易示人,需秘密传授,因此称本派为“密教”,称所有其他宗派为“显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0.佛教宗派

任何一种思想或组织,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都会不可避免地分化出各种各样的派别。随着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由于后人对佛法理解上、阐释上的不同,以及佛教本身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在教理、教义、教规上作出的主动或被动的调整,佛教思想也不断发展分化,信奉不同思想的佛教徒也自然地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派别。

目前的佛教,有三个主要的派别,分别是

1.部派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小乘佛教)
2.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汉传佛教)
3.藏传佛教(又称金刚乘,密乘)。

这三个大的派别之下,又分成众多的各种宗派。

有些时候,“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原始佛教”会被等同混用,不加区分。 “大乘佛教”、“北传佛教”、“汉传佛教”也常常被等同混用。 “金刚乘”、“密乘”、“密宗”、“藏传佛教”也是如此。 虽然实际上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不完全是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1.印度部派佛教的宗派

o 根本分裂(第一次分裂)

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大约发生于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一百多年的印度。当时的比丘们就是否应该严格遵守佛陀制定的戒律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一派认为应当无条件严守戒律,另一派认为在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上,可以权衡变通。经过辩论,双方在十件事上不能达成妥协(即“十事非法”),比如出家人是否可以接受金钱的布施,是否可以存贮化缘得来的食盐,是否可以饮用未经搅拌去脂的牛乳等。 由此,佛教僧团分裂成主张严格持戒的上座部和主张可以变通的大众部。这是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又称为“根本分裂”。

o 枝末分裂

在第一次分裂后,又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上座部与大众部内部又进一步分出了更多的派别。

# 大众部分成九部:
(1)大众根本部
(2)一说部
   =>此部主张“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名。”
(3)说出世部
   =>此部主张世间法从颠倒而生烦恼,由烦恼生业,由业生果报,果报是苦;出世间法是由道而生,修道所
     生的道果,便是涅盘。
(4)鸡胤部
   =>此部以经律二藏为方便教,以论藏(阿达磨)为真实教。不要求严格持戒,只求能断烦恼。
(5)多闻部
   =>有人认为此部思想可能参考了《奥义书》的哲学形态。
(6)说假部
   =>此部以为现实世界之一面是“假”的,另一面是“真”的,可能是大乘唯识理论的雏形。
(7)制多山部
(8)西山住部
(9)住部

# 上座部分为十一部:
(1)雪山部
(2)说一切有部
(3)犊子部
(4)法上部
(5)贤胄部
(6)正量部
(7)密林山部
(8)化地部
(9)法藏部
(10)饮光部
(11)经量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4 收起 理由
神气 + 34 精品文章,累积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2.印度大乘佛教的宗派

o 中观派

又称为空宗,在公元2-3世纪由龙树和他的弟子提婆创立。这一派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依存的关系(因缘、缘会),是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假名),它们本身没有不变的实体或自性(无自性)。该派还提出了真谛和俗谛,八不中观等理论。

中观派的经典《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在5世纪经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汉族地区形成了三论宗。另外汉传佛教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都受到中观思想的很大影响。龙树被称为“八宗初祖”。

o 唯识派

又称为瑜伽行派或有宗,由无著和世亲创立。 该派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人们精神的总体——识所变现出来的,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一共拥有八识——“眼识、耳识、知识、鼻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能摄持和保存一切“种子”,也就是因果轮回的主体。该派还提出了“五位百法”的理论体系。

唯识思想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到了唐朝,玄奘自印度回国译出《成唯识论》后,汉传佛教依此建立了唯识学派——法相宗(唯识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8: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73. 汉传佛教的宗派

汉传佛教主要有八个大乘宗派和两个小乘宗派(成实宗和俱舍宗)。其中大乘的八个宗派流传校广,影响较大。

(1) 唯识宗
(2) 三论宗
(3) 天台宗
(4) 华严宗
(5) 禅宗
(6) 净土宗
(7) 律宗
(8) 密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8: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 唯识宗

又称瑜伽宗法相宗。玄藏及其弟子窥基为创始人,主张以三相(依他起相,遍计所执相,圆成实相)解释宇宙万物,故又称三相宗或法相宗。主要经典为《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祖庭:西安慈恩寺。

汉传佛教唯识宗是印度瑜伽行派在汉地的传承。玄奘从印度回国后,翻译了瑜伽学系的《瑜伽师地论》、《百法明门论》、《摄大乘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分别瑜伽论》等各论,以及《成唯识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此宗。

[ 本帖最后由 晨空 于 7-9-2007 06: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8: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 三论宗

隋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三部论为依据,故称为三论宗。该宗是印度中观派在汉地的传承。

该宗的主要理论是缘起性空,即认为世出世间万有诸法,都是从众多因缘和合而生,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这叫缘起,没有事物是独立不变的实体,这叫无自性,也就是性空。因为强调诸法性空。又称法性宗。
此宗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祖庭:南京栖霞寺。

[ 本帖最后由 晨空 于 7-9-2007 06: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8: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 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该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提出的理论包括:十如是,一念三千,一心三观等。该宗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理论体系完备,对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 祖庭:浙江天台国清寺。

9世纪初,此宗传到日本,13世纪由日本天台本宗分出日莲宗。

[ 本帖最后由 晨空 于 7-9-2007 06:3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8: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 华严宗

该宗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祖庭:西安华严寺。

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认为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提出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

[ 本帖最后由 晨空 于 7-9-2007 06: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8: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 禅宗

禅宗,由南朝入华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禅宗。又称佛心宗。创始人为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北宗强调渐悟,此宗数传后即衰不振。南宗力主顿悟,故称“顿们”。

南宗后形成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临济宗各系,世称“五家”。
临济宗后来又黄龙、杨歧派,合称“五家七宗”。此宗和净土宗一样,一直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宗派。
祖庭:嵩山少林寺。

该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论。。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主要经典包括《楞伽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延绵不绝。它在中国哲学思想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禅宗后来先后传入朝鲜和日本。



[ 本帖最后由 晨空 于 7-9-2007 06:2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8: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 净土宗

该宗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得名。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净土宗。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

该宗主要思想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结合,往生极乐世界。 主要经典包括《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的《往生论》,称三经一论。

该宗由于修行方法简便易行,所以广泛流行于汉地,是中国佛教中流行最广的一派,汉传佛教其他宗派往往也兼修净土法门。 祖庭:庐山东林寺。

8世纪该法门传入日本,形成日本的净土真宗。

[ 本帖最后由 晨空 于 7-9-2007 06: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03:59 AM , Processed in 0.13571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