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2-7-2008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1:11 PM 发表
有缘自然会相遇。
当今社会还是有证悟者啊~佛法又还没灭亡。
你自己证悟了不就知道证悟者的特征咯~
緣很難說的,有善緣也有荷蘭緣,要小心才可以。
如果有證悟者,那應該是凡夫自己辨識出的,還是自稱的?
我也期待早日證悟,你不是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1:14 PM 发表
緣很難說的,有善緣也有荷蘭緣,要小心才可以。
如果有證悟者,那應該是凡夫自己辨識出的,還是自稱的?
我也期待早日證悟,你不是嗎?
证悟者必须经过他的导师确认。
当然经过一些时间,他自己本身也有自我检查的能力。
你要跟我一起证悟哦?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1:18 PM 发表
证悟者必须经过他的导师确认。
当然经过一些时间,他自己本身也有自我检查的能力。
你要跟我一起证悟哦?
那請問不同派別的證悟導師可否相互印證呢?
如果緣分是如此,你能說不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1:20 PM 发表
那請問不同派別的證悟導師可否相互印證呢?
如果緣分是如此,你能說不嗎?
那就要看那个证悟师的修行功力到哪里咯~
毕竟每个人都经验和智慧都不一样。
如果?我当然不能说不咯~那我们就等着看结果吧~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1:20 PM 发表
那請問不同派別的證悟導師可否相互印證呢?
如果緣分是如此,你能說不嗎?
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条件是他们所修习的佛法的纯正度都要很高咯。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1:24 PM 发表
那就要看那个证悟师的修行功力到哪里咯~
毕竟每个人都经验和智慧都不一样。
如果?我当然不能说不咯~那我们就等着看结果吧~
你說的也是有道理的,那是不是說如果智慧和經驗不一樣,證的果就有異?
我覺得大家努力修持就好了,至於結果關鍵是在於大家的努力咯。。。可以這樣說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1:28 PM 发表
你說的也是有道理的,那是不是說如果智慧和經驗不一樣,證的果就有異?
我覺得大家努力修持就好了,至於結果關鍵是在於大家的努力咯。。。可以這樣說嗎?
智慧和经验不一样并不影响证果的结果。
就好像佛陀的弟子的智慧就不如他一样。
努力也需要靠智慧来修。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1:41 PM 发表
智慧和经验不一样并不影响证果的结果。
就好像佛陀的弟子的智慧就不如他一样。
努力也需要靠智慧来修。
如果羅漢的智慧和佛是不一樣的,那麼他們是證同樣的果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1:44 PM 发表
如果羅漢的智慧和佛是不一樣的,那麼他們是證同樣的果位?
证果只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再加其它条件。
就如很多人可以大学毕业,但不代表他们每个的智商是一样的。
你应该知道佛的十大弟子吧~他们每个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1:50 PM 发表
证果只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再加其它条件。
就如很多人可以大学毕业,但不代表他们每个的智商是一样的。
你应该知道佛的十大弟子吧~他们每个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
那你的意思是說不是每一個人可以成佛,成羅漢的就不需要成佛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1:52 PM 发表
那你的意思是說不是每一個人可以成佛,成羅漢的就不需要成佛了?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佛。或许需要累计千百世的波罗密吧~
佛几千年才出现一个,为什么人人要争着做佛?
成阿罗汗就不能成佛了。
那你要成佛还是阿罗汗?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2:04 PM 发表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佛。或许需要累计千百世的波罗密吧~
佛几千年才出现一个,为什么人人要争着做佛?
成阿罗汗就不能成佛了。
那你要成佛还是阿罗汗?
好奇問問,你不覺得奇怪嗎?佛教眾生成羅漢而不是成佛?那佛為甚麼不教眾生成佛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2:10 PM 发表
好奇問問,你不覺得奇怪嗎?佛教眾生成羅漢而不是成佛?那佛為甚麼不教眾生成佛呢?
你到底知道佛的定义没有?
佛是教我们离苦解脱,既然有条路让我们跟了,为何还要去成佛?
反正结果也一样,就是证悟解脱。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2:14 PM 发表
你到底知道佛的定义没有?
佛是教我们离苦解脱,既然有条路让我们跟了,为何还要去成佛?
反正结果也一样,就是证悟解脱。
暫且,放下佛的定義,我們來思考一下,下面的問題:
如果佛教的路不會帶領大家到他的果位一樣,而只是證悟解脫而已,那是甚麼一個狀況呢?就好像,你去學烹飪,烹飪老師只教你烹飪而沒教你如何變成像烹飪老師那樣棒,你還會去學烹飪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2:18 PM 发表
暫且,放下佛的定義,我們來思考一下,下面的問題:
如果佛教的路不會帶領大家到他的果位一樣,而只是證悟解脫而已,那是甚麼一個狀況呢?就好像,你去學烹飪,烹飪老師只教你烹飪而沒教你如何變成像烹飪老師那 ...
佛最后是证悟了,他也是阿罗汗,他也是证涅磐者,他也是解脱者。为什么称他为佛陀?是因为他是靠自己的智慧来证悟的。然后他就把这条道路(佛法)指出来,让他的弟子也跟着这条路去证悟解脱。阿罗汗是需要靠佛法去证悟的。
阿罗汗和佛的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就是涅磐。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2:27 PM 发表
佛最后是证悟了,他也是阿罗汗,他也是证涅磐者,他也是解脱者。为什么称他为佛陀?是因为他是靠自己的智慧来证悟的。然后他就把这条道路(佛法)指出来,让他的弟子也跟着这条路去证悟解脱。阿罗汗是需要靠佛法去 ...
為甚麼不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2:29 PM 发表
為甚麼不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呢?
什么角度?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2:31 PM 发表
什么角度?
這個角度
果佛教的路不會帶領大家到他的果位一樣,而只是證悟解脫而已,那是甚麼一個狀況呢?就好像,你去學烹飪,烹飪老師只教你烹飪而沒教你如何變成像烹飪老師那樣棒,你還會去學烹飪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2:32 PM 发表
這個角度
果佛教的路不會帶領大家到他的果位一樣,而只是證悟解脫而已,那是甚麼一個狀況呢?就好像,你去學烹飪,烹飪老師只教你烹飪而沒教你如何變成像烹飪老師那樣棒,你還會去學烹飪嗎?
果佛教的路不會帶領大家到他的果位一樣,而只是證悟解脫而已,那是甚麼一個狀況呢?
#证悟解脱的果位就是跟佛一样了。解脱了,你还想要什么?
就好像,你去學烹飪,烹飪老師只教你烹飪而沒教你如何變成像烹飪老師那樣棒,你還會去學烹飪嗎?
#这是智慧及累计波罗密的问题。我已说过了,每个人都不一样。你是否还要比较呢?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2:36 PM 发表
果佛教的路不會帶領大家到他的果位一樣,而只是證悟解脫而已,那是甚麼一個狀況呢?
#证悟解脱的果位就是跟佛一样了。解脱了,你还想要什么?
就好像,你去學烹飪,烹飪老師只教你烹飪而沒教你如何變成像烹飪 ...
我不是比較,而是在探討說佛陀教的法為何不能讓修學他的法的人和他同等而已。。。如果是不能,那麼佛陀的平等觀又是在指甚麼呢?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