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卖华$发達

2016Honda Civic 果然同級最強最值得買! 四驅車追尾撞擊 softzone 完美保护乘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0-8-2016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者 发表于 10-8-2016 06:43 PM
哇!!好像很軟醬~真的假的。

廠家刻意設計軟軟保護乘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8-2016 09:4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oft zone?
lz我问你。
如果这个softzone的吸收极限是后面的车1500kg , 60km/h的话。
那么,如果给1800kg, 80km/h的车插菊花的话会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6 09:5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iunnchyuan 发表于 10-8-2016 09:47 PM
soft zone?
lz我问你。
如果这个softzone的吸收极限是后面的车1500kg , 60km/h的话。
那么,如果给1800kg, 80km/h的车插菊花的话会怎样。

你去问他啦

http://articles.sae.org/144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6 10: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ilky33 发表于 10-8-2016 09:59 PM
你去问他啦

http://articles.sae.org/14449/

这里会有很多自称厉害过Honda engineer的出来告诉你越硬越好 如果真的那么简单 fifth gear 就不会做那个 旧vovol vs 现代车的research 来带出信息给大家知道了。 我猜以前第一个有 crumble zone 的车在当年也是被shoot 豆腐车 如同preve engine ejection 的 safety feature, Crash 跟 accident 是有分别的,accident 是repair fee 越少越好,crash 是只求高生存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6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ionb212 于 10-8-2016 10:49 PM 编辑
雨伞公司CEO 发表于 10-8-2016 10:16 PM
这里会有很多自称厉害过Honda engineer的出来告诉你越硬越好  如果真的那么简单 fifth gear 就不会做那个 旧vovol vs 现代车的research 来带出信息给大家知道了。 我猜以前第一个有 crumble zone 的车在当年也是 ...

(四驅車追尾撞擊 softzone 完美保护乘客)
这是我看过最狗腿的标题!基本跟卖华同一水准
酱的话拍戏就不用装甲车来撞啦!越野赛车不用防滚笼来保护车手咯!
以后全改softzone来完美保护乘客
讲真话civic真的很美很型仔!但偷料也是最无敌的一辆车!
一蟹不如一蟹也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6 11: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如何,civic在本地市场是成功的,才出不久,现在每天路上都看得到了,而且在这个segment是最有吸睛度的我。

虽然m3整体也不错,但是真的还是civic整体比较优秀咯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卖华$发達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8-2016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X-trail 扥车头都毁成这样的,难道要求civic只掉车牌然后一点事都没有嚒?
这种撞击力度,任何的140千以下的小车都会不好过。
但求只要不撞进车厢里就很幸运了。
另外吸收impact的softzone还是要有,死硬的话车没事人都受不了。
我给人家追尾过,车尾完全没事,撞下去应该是速度差20左右,但颈项被扭到痛了好几天。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卖华$发達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12:4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伞公司CEO 于 11-8-2016 12:55 AM 编辑
arionb212 发表于 10-8-2016 10:46 PM
(四驅車追尾撞擊 softzone 完美保护乘客)
这是我看过最狗腿的标题!基本跟卖华同一水准
酱的话拍戏就不用装甲车来撞啦!越野赛车不用防滚笼来保护车手咯!
以后全改softzone来完美保护乘客
讲真话c ...


賽車,私家車當然不同。 賽車沒有abs airbag 怎样比?劝你去读一读再来说。 http://articles.sae.org/14449/
你看那辆黑色被xtrail撞的civic c pillar 有断吗?cabin变形吗? 没有还乱什么? 看看第一楼Honda 的 animation 再比较一下不难发现这是本来就是这样设计。全球的new civic 都是一样的soft zone 设计,如果Honda 是以cut Cost为出发点的话早就被美国政府拉下市禁卖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卖华$发達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8-2016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ky33 于 11-8-2016 01:08 AM 编辑
arionb212 发表于 10-8-2016 10:46 PM
(四驅車追尾撞擊 softzone 完美保护乘客)
这是我看过最狗腿的标题!基本跟卖华同一水准
酱的话拍戏就不用装甲车来撞啦!越野赛车不用防滚笼来保护车手咯!
以后全改softzone来完美保护乘客
讲真话c ...

其实理论非常简单
厂家说: ”我希望我的客户在发生车祸的时候,人在车内身体撞碰的影响降到最低.  所以我们设计 soft zone给在座的各位在发生车祸的同时将会有一个不吓到客户

马来西亚顾客的反应是: “你是不是siew liew ? (福建言),, 还是看太多东京热?.....
那一点点身体撞碰有什么大不了!!!!(你根本是偷料)
最重要的是当发生意外的时候,,我的车才损伤一点点,我不需要花太多钱(我已经给太多钱)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看到撞我车的人.他的汽车比我损伤的更加严重,好让我更加的骄傲.”

所以千错万错是Honda,,乱什么soft zone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卖华$发達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09: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卖华$发達 发表于 10-8-2016 09:23 PM
廠家刻意設計軟軟保護乘客的。。。

保護乘客?我是擔心力度再大力一點。
整台車就變成 含煎餅 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8-2016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卖华$发達 于 11-8-2016 11:33 AM 编辑
jiunnchyuan 发表于 10-8-2016 09:47 PM
soft zone?
lz我问你。
如果这个softzone的吸收极限是后面的车1500kg , 60km/h的话。
那么,如果给1800kg, 80km/h的车插菊花的话会怎样。

遇到這種最壞情形,當然是整輛Civic都變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的preve/suprima 都可以做到比CIVIC好的车身,也是有所谓的crumple zone, 但是就不会直接变hatchbac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伞公司CEO 于 11-8-2016 01:11 PM 编辑
vernon91 发表于 11-8-2016 12:51 PM
国产的preve/suprima 都可以做到比CIVIC好的车身,也是有所谓的crumple zone, 但是就不会直接变hatchback

Preve 的引擎有 ejection feature 但是1990 saga / iswara 引擎不会飞出来,是不是preve 引擎設計有問題?,真的可以这样比较吗?设计不同,honda的设计是这样如video

车身最关键的部位是 A B C 柱 还有车厢的完美度(ncap也是这样评分的) 還有車廂裡的人 (ncap用 dummy)。
不難看出,圖片裡被SUV撞的civic 跟 Honda demonstration 一模一樣的。這是全球civic 一樣的設計,如果美國認為Honda 的設計問題早就被下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卖华$发達 发表于 10-8-2016 02:20 PM
事實就是如此,主樓車艙完全沒變形,softzone完美成功保護乘客。The 2016 Honda Civic employs selectively-tempered in-die “soft zone” technology in the B-pillars and rear frame rails, allowing zones wi ...

你肯定本地的跟美国的一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iunnchyuan 发表于 10-8-2016 09:47 PM
soft zone?
lz我问你。
如果这个softzone的吸收极限是后面的车1500kg , 60km/h的话。
那么,如果给1800kg, 80km/h的车插菊花的话会怎样。

3吨lorry的话变2座跑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伞公司CEO 发表于 10-8-2016 10:16 PM
这里会有很多自称厉害过Honda engineer的出来告诉你越硬越好  如果真的那么简单 fifth gear 就不会做那个 旧vovol vs 现代车的research 来带出信息给大家知道了。 我猜以前第一个有 crumble zone 的车在当年也是 ...

fifth gear 那个 旧vovol vs 现代车的research看了,有几个问题,
为什么用旧vovol呢,新vovol也很硬啊?
为什么撞一边呢?对头撞不是更好看。(会不会vovol那一边比较软?)
为什么不撞多几次,速度再快一点呢?单单一次就说硬比不硬好,太随便了吧!
其实最想问的是为什么不拿Honda去试呢?Renault也蛮硬的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8-2016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NA11 发表于 10-8-2016 11:19 PM
X-trail 扥车头都毁成这样的,难道要求civic只掉车牌然后一点事都没有嚒?
这种撞击力度,任何的140千以下的小车都会不好过。
但求只要不撞进车厢里就很幸运了。
另外吸收impact的softzone还是要有,死硬的话车没 ...

给wira撞那个你来说说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xgub 发表于 11-8-2016 01:42 PM
给wira撞那个你来说说看。

楼主还是会拿回video和你说是设计的crumple zone, 就是不会明白为何preve可以用硬的铁和civic的milo tin. 两者都有crumple zone但是差别就那么大。
前几次的不是有人share preve车祸对方是大罗里, 如果是civic crumple zone 也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伞公司CEO 发表于 11-8-2016 01:07 PM
Preve 的引擎有 ejection feature 但是1990 saga / iswara 引擎不会飞出来,是不是preve 引擎設計有問題?,真的可以这样比较吗?设计不同,honda的设计是这样如video
车身最关键的部位是 A B C 柱 还有车厢的完 ...

你肯定本地的跟美国的一样吗? +1


国产的crumple zone 也可以做到不必牺牲车尾,用RESS科技, 干嘛honda只要用在车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6 01:5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伞公司CEO 发表于 11-8-2016 01:07 PM
Preve 的引擎有 ejection feature 但是1990 saga / iswara 引擎不会飞出来,是不是preve 引擎設計有問題?,真的可以这样比较吗?设计不同,honda的设计是这样如video
车身最关键的部位是 A B C 柱 还有车厢的完 ...

测试是在可控的固定速度,撞击角度下进行的。
而往往路上发生的意外都是因为不可控。
刚我去看了 IIHS 的撞击速度是20mph。
意思是厂商会设计成这个速度下受到撞击时乘客受到最小冲击力。
所以就有了soft zone。
那么,如果后面来的车不止20mph呢?
当soft zone发挥了起最大作用,可是还是止不住后面来的冲击呢?
你是选择颈疼,还是可能来自后面的直接撞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爱车专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08:58 PM , Processed in 0.15597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