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菩提达多

什么不是藏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 菩提达多   

双运空性

宗萨钦哲仁波且开示


    有人问及我关于藏密里面双修法的问题。我要说一般人观念都错误了,事实上双修法是金刚乘的方便道,有人认为是受印度教的影响,这种争论不是现在才有的。以我自己的体验来说,不论你使用双身、双修或双运的名词,它事实是一个很深奥的哲理,没有提到行为,没有提到事业和手印等等。自古来我们便习惯结合并联想许多东西:男生和女生的结合、善与恶的结合、美和丑的联想......等等, 但金刚乘的教法则认为它们在实相和本体上是没有分别差异的,是一体不可分的。在究竟实相中,一切都具平等的空性与清净。所有这些最初、最原本的结合只是一种善巧,让人了解说:是的,是有一些东西可以结合修身的,进而让他们了解结合、双修的本初状态和其意义。有很多人误解,认为这种去贪的教法未免太过世俗。其实佛陀的教法很多,重点都在利他。当佛陀的法教能直接助益并让人感到受用是最好的,但有时也未必如此。例如,出家成为僧侣是净除贪欲最佳的方法之一,但众生太多了,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成为僧侣呢?百万有吗?对他们来说,出家做和尚太困难了,既使出家本身一点也不困难,但在他们心里仍觉障碍重重:要放弃美满的家庭吗?要放弃漂亮的女朋友吗?太难了!但是我们能因此就不理他们吗?菩萨是不舍任何一个众生的。就算他们不听话,不想出家当和尚,我们也是要想点办法帮助他们解脱。所以我们便说:“好吧!你们做个在家人,依照某某法门也可以成正等觉。”

    我这里有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小乘的和尚在静坐上的功夫很是了得,你知道他们有个戒律就是不迷失在世俗的喜恶中。为了舍离贪欲以及对异性的欲求,他在做白骨观上有很好的成效。他在观想人的丑陋、污秽这方面做得很好,并以此闻名。有天,文殊菩萨想考验这个小乘和尚的禅定真功夫,便化身成一位漂亮的小姐来到他的住处。她以种种妩媚的动作来考验和尚的定力。起初和尚不为所动,但渐渐的,女孩的挑战太大了--来自文殊菩萨的挑战。文殊菩萨充满智慧,洞悉他心,因此,和尚渐渐不敌诱惑,最后干脆溜之大吉,美女在后紧追不舍。和尚实在累得跑不动了,便索性两眼一闭坐在地上,心想:这下完了。但等了一会儿,什么事也没发生,便睁眼开来。这时,美女突然裂成无数碎片,文殊菩萨现出庄严法相,说道:“你的白骨观修得很好,但你把人认为是美的,这是一种执着的观念,会导致轮回痛苦的;又倘若你把人当成是丑的,那仍然是一种执着,会让你永远无法开悟。这是一个大乘佛教的故事,借之,我们可以了解一切现象的本质都是空的,包括贪欲和欲求的对象。

    在金刚乘中认为既然一切都是空的,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放弃或该放弃的。没有坏的东西要抛弃,也没有好的东西要执有,因为一切都是平等的、空性的,这就是高深的双运之见解。男与女的双运、好与坏的双运,而最究竟的则是轮回与涅 的双运,借此二者的双运可以达到正觉。为什么呢?因为并没有轮回实体的存在;这个房间如果很暗而地上有一根绳子,有人进来可能会认为那是一条蛇,那是由于一种惯性的思维形态。他可能会感到惊怖,甚被吓死;这就象轮回一样,究竟上,根本没有痛苦,也没有天堂、饿鬼、地狱的存在,但它依然污染众生,使他们惊怖痛苦。如果进入房间的人能认清那只是一条绳子而非蛇,便能从惊恐中解脱了。但应如何做呢?离开房间就此走开是错误的方式,因为最初当你在房间有光线时,并没有蛇的存在,连影子都没有。同理来看,并没有轮回可厌离,也没有涅 可得证,二者究竟上都不实有存在。有轮回才有相对的涅 ,而当你了解轮回的本质时,它便不再存在,不再痛苦了。这便是轮回与涅 的双运。

    以此基础观之,欲望也可借之从中修持的,因为贪欲的本质是空的。在金刚乘中并不是教你如何在欲念或实际的男女行为中修持,而是教你去认识什么是“欲”的本质,什么是贪、嗔、痴的本质,这是整个的重点。这般的发展正如去摧毁敌人;在战争中你必须打败对方,但首先你必须了解谁是你的敌人。如果连敌我都不分时,又要摧毁什么呢?因此,当我们思惟什么是贪欲,什么是嗔恨、忿怒时--当你真的深思时,你会发现它们其实本性是空,没有实体的存在的。

    我想我必须同时向你们解说什么是“空性”。“空”是佛法中的根本哲理之一,但许多人对“空”有错误的认知,以为是东西的有无或指某种空间的有无而言,不是这样的。我想当我们提到“空”时,是指“能量”或其“潜在性”。举例而言,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时,有人会认为漂亮,也有人会认为很丑。在同一个客体,有二种现象产生,如果看一百个客体,便可能有一百个不同的现象出来,对吧?但美或丑存在在哪里呢?是在这里或在那里呢?客体可延展出美和丑的问题,美和丑是潜在的,是个别差异的想法客体,可被视为美的、丑的或任何其他的--大的、小的、男人、女人......其实这些都只是观念上的执着罢了。你一定听过显宗佛经上这么说:我向诸佛祈请顶礼。向能将千百亿化身、量等虚空物同时存在一芥子的佛陀顶礼;向能将十方化为一方的诸佛菩萨祈请顶礼。

    不相信者认为它十分荒谬,或认为唯有佛才能做到,凡夫是绝对不可能的。上面的句子有很多涵意,但绝不是在说一个超自然或超人的事。它是在说现象的本质中,没有所谓大或小等等的二元对立观念。你说这是小的,别人可以拿一个更小的来,告诉你原来那个小的是大的;由此可知,大和小仅是一种概念,并没有真正所谓有大和小的存在,有的只是我们根深蒂固执有大小的观念而已,因此我们常为自己的观念所束缚限制。

    你知道密勒日巴的故事吗?他是西藏的大圣者。有次他的弟子惹穷巴从印度学了不少东西回来,密勒日巴去接他。途中惹琼巴谈到道果的法教,他吹嘘自己学了多少又多少东西,突然间,一块大石头滚下来。密勒日巴瞬间躲入一个牛角中,他的身体没有变小,而牛角也没有变大;但牛角在密勒日巴的身体之外,密勒日巴的全身却在牛角之内,然后他唱道:“如果你真正了解什么是实相,什么不是,那么请进来吧!这里还有一些空间哪!”大和小仅是观念上的执着啊!是我们所取著的。现在,什么是双运的目的呢?就是要摧毁这些观念--男、女、好、坏......等等,因此我们要修双运。

    但,很少人能真正接受到并且修双运,因为它本身非常珍贵难得,且又深奥困难。真正密法的修行者犹如竹子上的蛇一样,只有上和下两条路。这种修法具有高难度和危险性,一定要智慧高超的上根器者才能修。

    有很多人认为双修法是金刚乘中男女两性的修持法,我并不怪他们有这种想法,其实金刚乘弟子很多也一知半解,自己根本不注意。像有些唐卡上有父母本尊双运的图像,很容易使人误解密宗都在教一些男女两性的方面的事情,这真令人难过。在密续中有许多双运的知识和法门,而密宗基本上是强调弟子的体悟的一种实修教法,是为那些具有高度智慧的弟子而传的。他们要有特别开阔的胸襟。佛陀在引导众生时,并不只有使用一种方法,这是由于众生的程度根器不同的原因。例如,有些人心胸狭窄,有些人则心胸开阔;开阔的人较容易了解诸法实相。如果你生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身为婆罗门族,你必须要每天净身三次、不用服兵役、不吃肉、不近女色、紧守净戒。你生在那就必须那样做,在一个很严格、胸襟狭碍的规定中生活,很难敞开胸襟。这些人只能教他说,是的,不要喝酒、吃肉,一定要每天洗三次澡保持高贵的身体。这些适合他,他不适合开阔胸襟的教法。

    而双修的概念有许多种;光明和空性的双运,空性和大乐的双运......等等。为什么要双运?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首先要了解,我们并不是把两个东西合为一个;双运在金刚乘中是有关实相本体的概念,并不是一个东西由两个结合而成。在大乘佛教中说:“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空的,根本没有东西可双运。在实相中没有所谓两件东西,根本没有东西可双运。”因此,没有任何东西可双运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大双运啊!所以,并非两样东西合在一起,实相是二合一之外的东西。双运的目的也在升起大乐。佛陀他采用了人的质料,所以才能以人身教导我们,使我们容易了解实相本体。人类很自然地喜欢“双运”、“结合”这种概念--结合成合众国、联邦;结交朋友、结婚......等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投生在一个贪欲很重的人身;我们具足多种欲望、烦恼、妄念,但其中最强的就是贪欲。 人常被贪欲压迫,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物质上的,而贪欲的实际行为是双运、结合对吧?金刚乘便是运用这个心理把他们带往实相--借用某些双运的教法。当你了悟双运的本质时,便不再痛苦了。双运可以是任何事,如生与死的双运。像我们前面说的,我们想快乐,但又不知如何结合生与死,总是全然地把它们分开。因此,这里有一个方法将生与死、好与坏......等结合在一起,因为实相本体本就是一致的;没有所谓的生,也没有所谓的死,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生就没死,没有死就没有生,一切都是本然的结合双运。为彰显上述所说,因此有这样的教法,例如男女本尊的双运,这表示智慧与方便的双运。因为没有智慧,方便流于世俗;没有方便,智慧又流于危险困难,因此必须求得智慧和方便的平衡和谐。今天我只提一点皮毛,这个法门在密续里很高深、秘密,难为一般人理解,因此人们多有误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8# 菩提达多


    回复 140# 菩提达多


   如果你认为实相是二元的,你不懂藏密



实相从来就不是二元性的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且开示



    我们必须了解人生的可贵,因为我们现在有机会选择正确的道路,便不应浪费时间、时光在等待中流逝!

    我们必须有来世不再进入轮回的把握,业决定了我们的生命--转生和一切,不论你往何处或生于何处,业都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你。依何宗教修持皆无不可,然而在你做任何事时,都要知道自己是谁。

    佛教教导你认识自己和一切现象的实相,实相从来就不是二元性的!取或舍皆毫无困难--是我们的无明遮蔽了它,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我们毫无意义地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毫无目标地以自己生命为赌注!

    如果你认识实相,那么一切都是清净平等的--没有你我之分别,不会因境界不同而相互怀疑或争斗。享受你自己的境界,但不要批评别人的。鱼并不因我们不把水看成它们的家而责怪我们,我们也不要介意鱼对水的看法。其实并没有二元的真实外境存在--一切只是你自心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2# 菩提达多


    如果你明白实相非二元,诸法清静平等,你就不会在禅修佛菩萨或者本尊时,佛菩萨或者本尊现前而沾沾自喜,。。因为。。。

实相非二元,二元非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1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通通皈依香巴拉国王吧。。。。!!!
素还真 发表于 31-12-2010 10:29 PM



    那你还不是皈依印度王子(i mean buddha)...zzz

傻子,每次看到你的言论都sien....自认自己好像很聪明这样.....

*by the way...我没有宗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3# 菩提达多


    如果你明白实相非二元,诸法清静平等,你就不会以为中阴身阶段,客观上,佛父和佛母现在你面前。。。因为。。。

实相非二元,二元非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5# 菩提达多


    回复 143# 菩提达多


    如果你明白实相非二元,诸法清静平等,成就者就不可能在禅定中和佛陀喝咖啡。。。因为。。。

实相非二元,二元非实相


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在和佛陀喝咖啡,你并没有亲见实相,因为。。
实相非二元,二元非实相

所以体验到自己和佛陀喝咖啡,是阿莲密法,不是藏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6# 菩提达多


    和佛陀一起喝咖啡,尚且不能亲见实相,何况和漂亮女鬼一起游泳?
   
藏密乃求证诸法清静平等境界;
  
莲密为求和佛陀喝咖啡,漂亮女鬼裸泳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1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洁净清新 于 1-1-2011 12:37 PM 编辑

回复 146# 菩提达多


"实相非二元, 二元非实相",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也是阿莲的法。

Actually,it is a totally unskillful comprehension,an attachment to an idea/ a concept, a form of "becoming", a bondage. It is a tie to the conditioned, "wanting to be" , an entity, a "self", not seeing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 but seeing it as tainted/coloured for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菩提达多


"实相非二元, 二元非实相",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也是阿莲的法。

Actually,it is a ...
洁净清新 发表于 1-1-2011 12:20 PM



   

Actuallyit is a totally unskillful comprehensionan attachment to an idea/ a concept, a form of "becoming", a bondage. It is a tie to the conditioned, "wanting to be" , an entity, a "self", not seeing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 but seeing it as tainted/coloured form.

是的,我们为实相增添种种的色彩,一元,二元,自我,清静非清静,我们想要的色彩,这些都不是实相。因为执着于这些色彩,我们有种种的烦恼争执,而当中最明显,影响比较深刻而广泛的就是二元的思维。。。

阿莲没有到这个境界,他依然离不开二元的框框,如果不是,又怎会和佛陀喝咖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ctually,it is a totally unskillful comprehension,an attachment to an idea/ a concept, a ...
菩提达多 发表于 1-1-2011 01:04 PM



    如果你是阿莲的信徒,我觉得抱歉,我不是刻意要找阿莲的麻烦,我只想让大家看清楚什么是
藏密和莲密的区别。。。如果你觉得阿莲是正确的话,大可继续追随他,不许要管我的言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1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们为实相增添种种的色彩,一元,二元,自我,清静非清静,我们想要的色彩,这些都不是实相。因为执着于这些色彩,我们有种种的烦恼争执,而当中最明显,影响比较深刻而广泛的就是二元的思维。。。

阿莲没有到这个境界,他依然离不开二元的框框,如果不是,又怎会和佛陀喝咖啡呢?


菩提达多 发表于 1-1-2011 01:04 PM



Errrr.......那么"实相"是什么东东,何以有人为实相添色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1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是阿莲的信徒,我觉得抱歉,我不是刻意要找阿莲的麻烦,我只想让大家看清楚什么是
藏密和莲密的区别。。。如果你觉得阿莲是正确的话,大可继续追随他,不许要管我的言论
菩提达多 发表于 1-1-2011 01:08 PM


其实,也不能说阿莲的idea是正确或不正确,对或错的。。。

只能说有没有skill而已...the skillful will understand the "The Unconditioned/Direct/Not-Coloured", otherwise "The Unconditioned/Direct/Not-Coloured" will not be understo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1# 洁净清新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
  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
  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
  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

<<远离四种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1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3# 菩提达多

但金刚乘的教法则认为它们在实相和本体上是没有分别差异的,是一体不可分的。在究竟实相中,一切都具平等的空性与清净。所有这些最初、最原本的结合只是一种善巧,让人了解说:是的,是有一些东西可以结合修身的,进而让他们了解结合、双修的本初状态和其意义


请问您认同以上的论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5# 洁净清新


    你介意和我说你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2011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洁净清新 于 1-1-2011 02:53 PM 编辑
回复  洁净清新


    你介意和我说你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吗?
菩提达多 发表于 1-1-2011 02:26 PM


其实我模糊不理解啊,我只是知道那是宗萨钦哲仁波切写的概念,我想知道你认同吗。

1)实相和本体没有差异,(本体是什么?是永恒存在的吗?)
2)实相中,一切都具平等的空性,(空性是什么?实相、本体和空性是什么关系呢?)
3)有一些东西可以结合修身和了解结合、双修的本初状态 (和什么东西结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1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饱回来,前面几个密宗的基本问题还是直接skip掉没有回答,现在又无中生有的乱解某位大成就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1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以外面人如何批评1位瑜伽士如何不可思议,就是根据这些批评来判断瑜伽士的修行,你不懂密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1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模糊不理解啊,我只是知道那是宗萨钦哲仁波切写的概念,我想知道你认同吗。

1)实相和本体没有差异,(本体是什么?是永恒存在的吗?)
2)实相中,一切都具平等的空性,(空性是什么?实相、本体和空性是什么关系呢?)
3)有一些东西可以结合修身和了解结合、双修的本初状态 (和什么东西结合呢?)


洁净清新 发表于 1-1-2011 02:44 PM



    这就回到我之前所用的方法---否定方式来论证,而非肯定。。。
就像你所讲的一样,我们为实相贴上种种色彩,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正面讨论,会比较难。。。当我讲到本体时,你会想到想到类似梵的观念,和什么东西结合,就自然联想到那个东西 。。。所以一开始我们要把这些色彩都否定掉。。不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6-2024 04:11 AM , Processed in 0.06297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