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道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一论坛 于 13-8-2008 09:25 AM 发表


你这句话几乎歧视当初佛教念佛是无法从言语上“得道”的含义。

换句话,佛教当初的净土宗念佛也无法从言语中得道。





本来就没有歧视的心态来看待,只是看待者的角度换成答案而已。

得道的定义不是一般人可以解释和明白,甚至了解其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phang 于 15-8-2008 10:40 AM 发表
第一兄,承蒙您阅历无数,知识渊博。只怕小弟我才疏学浅,莫怪哦
@@
我只想问您,在这里抨击别人宗教,推重某个宗教。是不是善行?
那么是不是一个极端的宗教主义者?
若是的话,那不是乖离了整个佛学的理念了吗 ...





彼此共勉之,互相研究,期盼大家共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一论坛 于 15-8-2008 04:00 PM 发表


不敢当,
末学一边了解佛教,一边了解外道,
不能称上阅历无数,知识渊博。

只可以在这里分享一些感想,
有些东西不是由一般人来做,
因为这些东西不是属于你的因缘。
比如说,举重的运动项目,一个瘦小 ...





用心一致才能达到精进,如果一心两用,那不是精进所为,而是广泛知识。

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他人的做法,虽然不能相干并论,但也各有成就。因缘都是有因皆有果,既然要有这种果报的话,自然就要种下果报的因种子了。大小只是比较之分,归类来说都是相同的东西。壮的人举重可能比瘦小的人来的气力大而已,只要懂技巧,四量拨千斤。

量力而为就会恰到好处,不然就会累死苦功,后来一场空。这都是修行者应有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一论坛 于 15-8-2008 04:53 PM 发表


哈哈,
这回就要问你自己了,
什么是静下心体了。

心一静,思维就会仔细与敏锐。
其实这里没有所谓的辩赢或辩败的。
我曾经说过,在一个对自己宗教热诚的信徒,是无法接受外来的评语。
如果我硬硬去劝说 ...





一个对自己宗教热诚的信徒,是无法接受外来的评语。

以上这个观念已经越轨了,因为只要那是正确的方向,旁人的评语会受影响吗?如果是错误的,就算外界不言语,心里也会清楚明白所走的路是否正确,但需要自我反省。当儿的自己是‘执着‘还是‘理清‘就要靠平时有否精进自己了,如果知道自己错了还不肯回头,那不是‘理清’了,而是自干堕落。

我们没有改变人的权利,更没有改变过去未来的能力,只有一颗‘心’来为我们提醒再提醒自己有否做了违背良心的‘赤’-道心

善因缘是启发一个人很安心地行善,并非在行善中徘徊。如果能使人前后不定的‘道理’,那是一种非善则恶的理论在进展中,因为有了前后分别心,让人心神不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phang 于 15-8-2008 05:52 PM 发表
若是以这样种善缘在每个人身上,那么这是何谓的善呢?
以辩为善吗?以雄为善吗?还是以自我为善呢?





缘在其身,视人而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一论坛 于 18-8-2008 09:48 AM 发表


知道不说,非善。




有些事情知道的未必是正确的,有些事情不知道的未必是错误的,有些事情自我定义了,就算善也会是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phang 于 18-8-2008 02:31 PM 发表
知而言之,言之有物者,乃善也!
言之无物者,乃善也!





请问仁者怎样解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一论坛 于 18-8-2008 05:11 PM 发表


呵呵,
好了,我也不和你蔓延下去。
有些人会看到,有些人看不到,
那么就给看到的人,好了。




看到的人未必正其义,道理只能留给懂的人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9-8-2008 10:29 PM 发表
输赢不过是几十年后的几十年前的一阵风。
还是让叶子飘下,随风而过。





虽说一段的历史所经历的岁月不长,但留下来的痕迹足以长存史上。

借镜都是过来人给我们的启示,如果历史存在会影响现在,自然未来有所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一论坛 于 20-8-2008 08:49 AM 发表


是的。

这一切也是无常。





无常是因为人的心一直在变,只要懂的把心收下来,一切都会回到原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08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聚,不知道你在之前有看到一贯道道统的贴子吗?

请看:
http://cforum2.cari.com.my/viewt ... &extra=page%3D2

我已经完成了我“功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8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一论坛 于 17-9-2008 12:24 AM 发表
呵呵,

聚,不知道你在之前有看到一贯道道统的贴子吗?

请看:
http://cforum2.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315440&extra=page%3D2

我已经完成了我“功课”了。





请问道统和道心的关系在你心里是怎样呢?

道统是真?是假?怎样分辨呢?
道心真心?虚伪?如何分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08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于 26-9-2008 12:50 PM 发表





请问道统和道心的关系在你心里是怎样呢?

道统是真?是假?怎样分辨呢?
道心真心?虚伪?如何分晓呢?


那么道心是全部的宗教都有吗?

而道统却不是。

不过,道统是基础,也是宗教的根本。

你可以选择否定道统,然而与我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0-2008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一论坛 于 3-10-2008 03:58 PM 发表


那么道心是全部的宗教都有吗?

而道统却不是。

不过,道统是基础,也是宗教的根本。

你可以选择否定道统,然而与我无关。





道心是全部的宗教都有=良心,倘若埋没良心去宗教而不懂得反省和忏悔的话,问题就出于本身,非宗教问题。许多时候都可以听到人们说心好就好,为何非要有信仰才可?这就是很棒的一句话,但是谁能没有信仰而时时存好心?时时说好话?时时做好事呢?发脾气的时候心态是怎样呢?

道统的确是信仰的根本,也是信仰的历史记载,但不代表宗教的修行方针,可以明白历史,不能完全一模一样跟着去修行。现在有多少人可以剃发出家修行呢?名师是否还在深山古洞呢?深山是否还是青山绿水?清静无比呢?

道统虽是信仰的根本和历史记载,要修行的话唯有靠的是一份真心。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颗心。如果在信仰里头就是触动稍微的怀疑,你的信仰理念自然就达不到精进,或是停留,或是退步,犹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当一种问题出现的时际,你不去了解,只是猜测,永远是难进步,轻则问题再来时还是得过且过,重则就会发现第二个问题时根本无法解决。因为第一步不解决,第二步你根本没心和不懂怎样去解决,所以要解决一项问题首要去了解探讨,有好有坏加以分析。用智慧分辨,智慧就是从良心出发,倘若那是违背良心的事,你自然心不安,如果是良心行善,就算他人不知道,甚至误解,你都会去行动,这就是良心。良心是绝对的无害哪一方,唯有牺牲奉献。

道统再好不过是历史,道统再坏不过是过去。然而修行的人看待历史过去真的如此重要吗?况且每个人去行动都有他的原因,就好像释迦佛每喝一杯水都先念一次《往生咒》,那时候谁明晓有细菌的存在?修行不是为了成为什麽,代表什麽,而是为了使自己不会犯错和再犯错,懂得人道而良心做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08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道

一、前言

         常言:“百善孝為先”;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孝的字解,是「老」字的一半,也就是現今兒女對父母的孝順,大半都是有始無終的。為什麼呢?現今年輕一代受到西方文化的衡擊,漸漸地對於中國固有文化棄如蔽屣,不屑於尊從、受教與認命的桀驁不馴,更是川流在兩代之間,而「孝」對於為人子女的,卻成為難以感受的名詞,縱然想好好盡孝,也會因為年輕人的主觀意識太強而成為兩代之間的隔閡。另外,現代父母親的忙碌也分散了對子女的親近與關心,父母親之間不睦的感情,甚至單親家庭也影響了子女們對於「孝」的想法。

          要完成真正的「孝行」,在此時的社會潮流中,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現代年輕人要的是彼此的尊重,而不是一味的付出,再加上問題家庭的層出不窮,更引發年輕人對「孝」的無奈。其實,問題青少年的出現,有不少因素是來自於問題家庭,有可能是兒女有問題,也有可能是父母親出了問題,這癥結究竟要歸咎於誰呢?就是「孝道」觀念出了問題。我們現在要來談的是個人的孝,而不是兒女的孝,如果上下之間都能各盡自己應盡的孝道,相信整個家庭必定是和樂融融的。

一、孝親之真義

           從前在中國大陸的湖南、湖北交界處,有一個喜歡拜佛的人,他到處拜佛就是喜歡燒第一炷香。有一次,他又到廟里拜佛,進到廟里一看:“耶?怎麼有人已經上香了?”心想:“可能有人比我更誠心!”他只好燒第二炷香。第二天又一大早上山趕着燒第一炷香,進門一看:“啊!怎麼優游人燒了第一炷香呢?”於是又只好燒第二炷香,并且決定今晚就留宿廟里,這麼一來,明天一大早就沒有人可以比他早上香了。於是當晚這位愛燒第一炷香的人就很安心地睡在佛桌下。

            第二天,他真的一大早天還未亮就醒了,揉揉眼睛正準備獻香時,睜眼一看佛桌,“哇!怎麼香又被燒去了呢?”而且香爐上還出現幾個字“你來金頂走三遭,不如郟縣馬九皋。”看了香爐里的字后,心里就想去找這個馬九皋的人,於是依着香爐里的郟縣果然找到了馬九皋。

             原來馬九皋是在賣饅頭的,他試圖接近馬九皋,便說:“我要買饅頭!”馬九皋很高興地掀開蒸籠蓋,他往前一看:“奇怪!蒸籠的中間怎麼有一個特大的饅頭?”心里正感到奇怪,突然靈機一動:“中間那個最大的我要買”,“我向來不賣最大的饅頭,我們窮人家只能把最大的饅頭留給家里的母親吃。”馬九皋這麼一說:喜歡拜佛的人就完全明白了原來孝順的人比誠心拜佛的人更了不起。

              從以上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孝是為人的本份,是萬善的根本,失去了孝順之道,所有的善行都是騙人的晃子,可見得「孝」的重要性。

彌勒說:

『堂上有佛兩尊,懊恨世人不識,
不是金彩妝成,亦非栴檀雕刻,
即今現在父母,就是釋迦彌陀。』

『不用靈山稍什香,只須堂上敬爹娘,
晨昏菽水隨時奉,足保兒孫世代芳。』

人的最大缺點是容易舍逐末,家里有兩尊有求必應的佛不去尋找,卻偏偏喜歡往外求,這不是舍本逐末,又是什麼?

孝經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是為人的本份,是應盡的行為,失去它,就不叫做人了。孝經又云:『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若能從最親近的雙親開始盡心待奉,相信推而演之的對於君王、長輩、上司等必定也能盡忠盡事,而人格、修身的事也就不難完成了。詩經蓼莪篇說:『父兮生我,母兮劬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復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總之,只要不失一顆真誠的心,就離『孝親』不遠了。

三、父母養育之恩

常言道:『父恩如天高,母恩如地厚』,這天高地厚的父母養育之恩,對於現代的莘莘學子有可能只是一種書本上的知識,難怪乎年輕人很難用心體諒父母親的反應。從小到大,我們到底承受了父母親多少的恩惠,可能連自己都沒什麼感受。以下是父母親的養育之恩:

1.懷胎守護恩

母親懷胎十月時,為了保護胎中嬰兒不受風寒、受傷,甘受種種的不方便,諸如行動不便、惡心嘔血、厭食,有的甚至腰酸背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想看,如果是自己在十個月的時間里有以上的不方便,您會受得了嗎?這是母親在懷胎十月時所受的苦。

2.臨產受苦恩

在即將臨盆時,有的人是很順利生產,有的卻要受到極大的痛苦,才能將嬰兒分娩出來。那種臨盆時的痛苦,是如同將烏龜的肉與殼拆散般的痛苦,就算有地洞可鉆進去,也無法讓痛減輕的。更嚴重的是,一旦遇上難產,母親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所以俗言:『兒女的生日就是母難日』,如此,怎麼忍心在自己生日的時候慶生、開生日舞會呢?如果能夠在這一天留在母親身旁,陪陪她、幫忙做做家事,并且靜下心來自我反省懺悔,感恩母親的辛苦,這才不負母親的臨產受苦恩。

3.生了忘憂恩

母親把嬰兒生出來了,就好像世界大戰結束似的,臨盆的苦已不重要了,看到孩子平安的出生,歡喜的心油然而生,剛才所受的苦似乎是煙消云散了。只要孩子健康平安,便是母親惟一的喜悅。這便是生了忘憂恩。

4.咽苦吐甘恩

『生產』是十月懷胎與臨盆時的苦,接下來的卻是對兒女一輩子的付出。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時期開始,就心甘情愿地忍受所有的苦。有最營養的食物一定先給孩子,有最舒適與溫暖的床褥也一定給孩子,總是情愿自己接收種種的苦,也要讓孩子健康、舒適,因為給孩子健康快樂是母親辛苦的代價。

5.回乾就濕恩

過去的生活并不像現在這麼的舒適,孩子的尿布濕了可以隨時換新尿布,以前是要把孩子尿床的位置移開,讓孩子睡乾爽舒服的床位,濕的位置就留給自己,這種回乾就濕的恩惠又有誰能做得到呢?

6.乳哺養育恩

養兒育女是身為父母親最辛苦的事,兒女稍有感冒、不舒服,便憂心忡忡地到處尋找醫生,如果孩子仍不見好轉,母親就會寢食不安、夜不成眠,直到孩子好起來才會安心。

7.洗濯不凈恩

孩子的便溺,嘔吐不是大人所能控制的,想想,當我們一不小心踩到狗糞時,不是叫『倒霉』,就是感到惡心、不高興,而母親經常要無怨無尤地刷洗孩子的糞便,如果不是親恩的偉大,誰又愿意忍受受這種不凈呢?

8.遠行億念恩

當兒女長大成人或須出門遠行時,經常惦念兒女的安危,心想他們是不是溫飽、快樂了?是不是平安無恙呢?總是要到兒女報平安回來時,才會安下心。在我們這一輩子當中,有多少的親友會這麼的關心我們?縱然再好的拜把之交,也很難找到患難相共的知音;我們便可以看到夫妻的相處,他們那種怨憎恚苦,都是可以意會到的。縱然父母親是較為嘮叨,也是為我們着想,若不是這份至情,誰又愿意這麼無怨無悔地去付出與關心呢?

9.深加體恤恩

人生事不如意十之八九,但這十之八九的事卻經常困擾着我們,到底有誰能為我們分憂解勞呢?若沒有施恩給人,是不會得到回報的,這是一般人心的對待;但是,在人世間有一個永無止境的愛,那是沒有代價、沒有索求的付出,而且是從內心深切了解你、包容你,再也沒有人可以像父母親那麼的無怨無悔了。我們在外不論是交友或做事,一般都是:快樂時不會想到父母親,遇到生病、委屈時就想到『回家』、想到父母,請問:父母會嫌棄我們的邋遢與難過嗎?這時,只有父母親會接收我們、了解我們、幫助我們,為什麼呢?愛,再也沒有比愛更能治愈傷痕了!而我們能夠有這同等的心嗎?子孝父母樹上風啊!是想到、需要時才有啊!不是嗎?難怪世人要感嘆『烏鴉反哺知孝心,豈能人而不如禽』!

10.究竟憐愍恩

有時我們在外受到委屈,總是有口難言,縱然是開口辯白,也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支持或協助,這時,只有父母親是你最好的支柱,他們是那麼無怨無悔地關懷與了解,好像兒女的痛苦就是他們身上的痛苦,兒女的快樂就是父母親的快樂,這是從哪里來的力量呢?這是身為父母親的本能,也只有父母親才能做到這種愛的包容。

以上這種種的恩德,都是父母養育的昊恩,他們是無限地付出、沒有代價地付出,而身為兒女的我們對父母親的這份恩卻是感受得很少,甚至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感恩的心沒有了,而『孝』就更不為年輕人所重視了。

四、如何盡孝?

有許多人因為做不到犧牲忍讓,所以『愛』對他來說只有接受,沒有付出,他們會認為父母親對他們的愛是應該的,所以想不出什麼理由來愛父母,當然兩代之間的•距離就愈形遙遠了。那麼,到底該怎樣做才算是『孝』呢?

1.        素位而行,不離本心

孔子說:『其為人也孝,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一般懂得孝順的人要他違逆長輩,那是比較少會發生的事情,更何況是去做了讓父母沒面子的壞事,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孝』是做人的根本、萬善的根源,若不知孝順父母,只知一味地做善事,那也只不過是虛偽的善事、舍本逐末而已。

一個能夠守本份做事的人,大半不會忘記自己該做的事,因為他一直保有一顆善良、潔凈的本心,這樣守着本份、依着良心做事的人,怎麼可能會不孝敬父母呢?

2.        恭敬與尊重

曾經子游問孔子,到底該如何解釋才叫做『孝』?孔子答說:『今之孝子,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乎應在現代的家庭中更是明顯。現代的年輕夫妻大半都有他們的工作,已經忙得沒時間來陪家人了,對於父母親的噓寒問暖更是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許不是他們不愿意,而是生活上的壓力,讓他們分不出心來多關懷父母。

若是事出於此,那還無大礙,但若是真的沒有這份體諒與了解的心,縱然給他們住高樓大廈、穿錦衣吃美食,而心里卻是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表情,請問,父母親會高興嗎?如果說給父母親不愁吃穿就叫做孝,那不等於養一只貓、狗一樣嗎?如果您家中有飼養寵物,有可能您還會給它特別的照顧,諸如美容、特屬醫師、特餐、臥床,死后還幫它念經超渡、做頭七、二七(道士做七)的,真的不如一只畜牲呢!

『孝』字首重『敬』,如果心中沒有那發自內心的恭敬、誠意,一切都只是做表面而已,您所做的一切服務反而會讓父母親感到委屈與不受尊重,您說,父母親會因為您給的衣食住行而感到開心嗎?那是很難的。

3.        和顏悅色的態度

子夏也問孝於孔子,孔子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既然孝順父母親首重於恭敬,當然流露出來的必是和顏悅色了。能夠心甘情愿地孝敬父母的人,必能經常保持歡愉、溫和的表情,縱然無法提供豐富的物質來侍奉父母親,但是他們在精神上也一定能感到很安慰、快樂的。

現今的社會有不少人以為給父母親豐衣足食,或幫忙父母親做事便是孝,這是錯誤的想法!如果您給父母親端茶水時是用力地往桌上擺,或叫父母親吃飯是大吆小喝的,請問,他們會高興嗎?換成是我們的話,也不會高興的,這便是和顏悅色的重要性。

4.        不要讓父母親擔心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因為孟武伯向來身體就不太健康,所以有一次孔夫子便告訴他:『真正要做到孝啊,就是不要讓父母親擔心你的健康問題』,我們不是常聽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嗎?如果您是個很關心父母親的人,但卻經常在外與人打架斗狠,造成身體受傷;或者經常不知道要照顧自己的健康,着涼,感冒看醫生,這不是不孝的行為,又是什麼?讓自己平安健康便是父母親的健康,不要讓父母親擔心,才是真正的孝順。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不遠游的原因是,能夠隨時照顧父母親,并且不讓父母親為我們擔心,這才是孝的根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08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        焚膏繼晷承父志

『父在觀其志,父歿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當父親還在世時,如果兒女們這份孝敬父母的心能夠堅持不改變,并且於父親過世后依然做到遵從父母的教誨,這樣持續三年都能夠不改變的話,我們便說他的確做到了『孝』。

要能夠做到不論父母親在不在世,都一樣遵照教誨行事,這樣的人實在是不容易啊!

6.        關心父母親的年歲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親的健康便是兒女們的健康,如若不然,不就落得萬世的惡名!父母親一年一年的老化,而兒女們又經常忙着太多的事,稍一不留意,可能父母親的體能退化、身體不適都不知道。尤其是現代的獨居老人,便是造成社會的負擔與老人問題,那是因為沒有盡到孝養父母的緣故。

一個孝敬父母的人必定會隨時隨地關心父母的情況,當父母親頭發斑白時,我們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感到安慰,但另一方面也擔心我們又減少了與父母親相聚的時間,這種時時關懷的心才算是真孝順的人。

7.        耐心勸諫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針對叛逆、怨懟父母親的年輕人所說的話,但有時父母親也會有做錯的時候,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是依舊隨順父母親的意思而不敢諫言嗎?錯了!為了父母親好,我們應該誠意的進諫言,以免父母親犯錯,陷父母親於不義。如果勸了以后父母親依然故我,不可因之而退縮放棄,要更有耐心委婉地勸諫;再不接納時,千萬不可沒耐性就發脾氣了,要能做到『勞而不怨』的心,不怕任何的委屈、困苦,一心就是要幫父母親脫出犯錯的陰影,這才算是真正的盡孝呢!

8.        籃采和大仙曾說過『孝順父母的方法』:

A)        愛護自己。孝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B)        尊親。尊親要有誠意之表現。事親:事親要有順服的表現。
C)        不陷父母於不義。尤其語言要檢點,勿做到讓父母沒面子的事。
D)        繼述父志。

五、現今子女的孝道

雖然說孝是為人的本份,但并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或做得完美,尤其是在物質文明的沖擊下,人們內心的需求漸漸地從人與人之間的感受走向人與物之間的感覺,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不容易經營的,只好訴諸於較易控制的物質現象。同樣地,子女與父母親之間的情感也隨着欲望的高漲而沒落,他們可以用物質來代替親情的缺乏。現代子女對待父母親又是什麼態度呢?

1.        沒有同理心的孝

常言道:『父母愛子長如水,子孝父母樹上風』,父母親對兒女的心是永無止息的,他們不會因為兒女不理會母親,就不再愛子女,更不會因為子女做錯或教不好就拋棄子女;但是兒女們卻是在需要的時候才會想到父母親,甚至把家當做旅社回來睡覺而已,不管父母親的感覺。

曾經有個母親從年輕時就守寡,辛苦的扶養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并且受高等教育,到美國留學拿到博士學位,等畢業后就與在美國認識的女朋友結婚、生子。有一天,兒子想到在臺灣的老母親獨自一人一定很孤單,於是決定把母親接到美國來住。這天,母親真的接到了博士兒子希望她來美國住的信,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雙頰,終於一輩子的辛苦有了報償,於是收拾好行李買了機票,神采飛揚地飛往美國。

一輩子活到這麼大把的年紀了,從來也沒出過遠門,尤其是出國,今天實在是兒子為父母爭了一口氣,所以母親就到處跟親友傳說這好消息,親友也都為她祝福。在飛機上一個心噗通地跳着,想像在美國跟兒子、媳婦。孫子全家快樂的情形。

機場實在是太大了,經過一路的折騰、細心尋問機場入境口之后,終於走出機場入關口。一眼望去人海茫茫,心跳又開始加快,不知兒子在哪兒等我?人潮一波波地走過,一直沒看到兒子,終於這一班機的人都走光了,還是沒看到兒子,怎麼辦?在緊張得不知如何是好時,遠處有個高個子金發高鼻子的男人向她走過來,『嗨!請問您是黃太太嗎?』一口不標準的國語問着她,這時才突然發現有人在找她了。她點了點頭說:『是啊!……我兒子呢?』『喔!我是你兒子介紹來的,他介紹你給我當女朋友。』『啊?……』她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昏眩,『怎麼會這樣呢?』就這樣的才到美國,轉頭又回臺灣了。

這是個真人實事的•情況,可能這兒子是出自於一片好意,但卻不能感受到母親的心,所以只能用自認的好意回報給雙親,這樣的『孝』充其量也只不過是滿足自己所認知的需求而已,怎能算是孝呢?

2.        感恩圖報的缺陷

人類最大的盲點,就是容易忽略最平常的事物,尤其對於父母親的付出,更是認為理所當然。每一個人都懂得感恩圖報,但那卻僅針對特殊對象所做的事。試想,我們經常對於朋友的幫助或請我們一餐,就耿耿于懷,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要償還,對不對?但是,我們是否想過,在一輩子當中接收了父母親多少無條件的供養?幾百餐?幾千餐?是否想過找個好日子好好的請他們吃一餐,才不會心難安?我想,這是很少發生的事,因為我們都認為父母親供養我們是理所當然,所以感恩的心是極為薄弱的。

3.        養妻兒忘親恩

俗言:『有買胖兒丸,無買還少丹』,我們經常在照顧兒女時忘了父母親,只知妻兒的健康,不知雙親的需求。看到什麼好吃,好用的,有可能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妻子或兒女,很少會第一個念頭就想到還有一對父母親也需要。

從前有個婦人在年輕時就守寡,總算辛苦的把兒子撫養到長大成人。這天,兒子在外交際應酬,半夜喝得醉薰薰地回家,在夜靜人深中敲門后,他醉眼朦朧地看到一個人開門出來,他以為是妻子開的門,於是說:『這兩只(虫尋)你拿進去,大只給你吃,小的給母親吃,不要讓媽媽知道!』豈知,這出來開門的人竟是自己的母親,但兒子還是不知情,醉眼惺忪地走進去睡覺了。隔天早晨全家人都起床,母親走進客廳,看到兒子媳婦都在客廳。那兩只(虫尋)還擺在客廳的桌上,母親含着眼淚說:『一面抱,一面親,一次破病,一次燒金,看到桌上那只(虫尋),想到心肝就黑一半。』(臺語)

以上這故事正道出了現時兩代之間的問題,也看到了父母親的無奈。常言:『小時是母親的兒子,長大是妻子的兒子』,實在是無奈的寫照。過去父母親辛苦養育我們的恩德,就像流水一般地不回頭,難道父母恩就比不上妻兒的重要嗎?有朝一日,我們的兒女也會長大成人,是不是兒女們也該棄我們於不顧才算正常呢?將心比心想一想,或許還來得及遏止不必要的悲劇發生呢!

從前有三代同堂的家庭,有一天,父親挑了一個扁擔叫兒子幫忙,做什麼呢?原來父親準備把年紀老邁的爺爺挑到山上丟掉,小兒子莫名其妙地跟着上山。到了山上,父親真的把老爺爺放出來丟在山上,正準備離開時,小兒子叫着:『等一等,爸爸,畚箕不要丟掉!』,父親回問:『為什麼?』『等爸爸您以后老了,我也可以用這畚箕把您挑到這山上丟啊!』這時父親聽得臉紅耳赤,羞得雙腳跪下求老父親原諒自己的不孝。

這是因為不知感恩圖報所得的惡報,天下所有不知孝父母的人,終有一天也會遭到兒女忤逆的報應呢!

4.        養父母要輪流

俗言:『飼兒女是不論頓,飼父母是飼到一只骨』(臺語)。當我們生兒育女時,都會很細心地呵護養育,再昂貴的食品、衣物都花得起,就算借錢也要借到買;而奉養父母親呢?就不一定是這麼盡心、這麼無怨無悔了!

有些會計較的兄弟,當父母親年老后就開始盤算起來了,奉養父母親要輪流!前十天在老大家吃住,十一號到二十號到老二家吃住,二十一號到三十號在老么家吃住,第三十一天呢?可能就要吃自己了!當我們出門在外看到好吃好穿的東西時,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孩子就是妻子,有誰會先想到父母親呢?很少吧?為什麼養父母親與養兒女的差別是這麼大呢?人啊,自私的多,真愛太少,孝字怎麼會做的真、做得盡心呢?

5.        生日是母難日

我們可以說結婚是一個賭注,但卻忘了生產是一個更大的賭注。生產的順利,母子都能平安,如若不然,那將是全家人一輩子的痛。這生命的賭注如果沒有母愛的支撐,又如何能渡過這漫漫的人生呢?

母親經歷了痛不欲生的生產,把我們平安的生下來,我們可曾感恩過?可能我們還在慶祝生日中狂歡呢!尤其是現代的年輕人,。每年都一定要邀朋友一起慶祝生日,不是跳舞、狂歡,就是飆車慶祝。可知道日子的意義?我們應該留在家中好好的陪母親渡過一個感恩的日子,要不然就是幫忙做家事或靜思、懺悔過去的日子曾讓父母親難過、不安。總之,狂歡慶祝不是孝恩的表現。

6.        娶一媳,少一子

常言道:『小漢時是母的子,大漢是妻的子』(臺語),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許是為人父母的占有心態,也許是兒媳的忽略或自私。不過,的確發生過這種事情。以前兒子是事事隨順父母親的意思,結了婚,卻要事事先看妻子的臉色后才敢做事,母親的感受只好先擺在一邊。在兒女尚未成家立業時,父母親是睡主臥室,等到兒女成婚后,就把主臥室留給大兒子睡,客房自己睡,再待至二兒子結婚時,客房又留給二兒子睡,自己只好躲到樓梯角落的儲藏室睡。

7.        分家產,反目成仇

俗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再要好的兄弟,都有可能為了分財產而兄弟斷交、反目成仇,甚至與父母親結怨結仇、傷害雙親。

更有那五不孝是:

1.        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2.        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
3.        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
4.        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
5.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人的一生中可能有好幾個兒女,但卻只有一對親生父母親;朋友沒了還可再交往,父母親卻是一輩子中的唯一,不趁父母親有生之年好好孝敬,更待何時?不要到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來懊悔,就來不及了。

六、結論

懂得『即時行孝』是最快樂不過的人了。但要做到如何的程度呢?但看個人的付出;懂得付出的人,是不會要求回報的,而他也是最幸福的人呢!

孝經云:『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孝子之事親也。』孝若能盡到居、養、病、喪、祭,大致也算盡到人子應盡到孝道了。所以,我們就將孝的層次分為:

小孝:口體之養。讓父母親的衣食住都不缺,并且身體健康,讓父母親對你無所怨嘆。

中孝:繼親之志。順從父母親的心,無忝於父母親一生中的教誨,完成他們的志愿,成大器。

大孝:多行善事,以遠播父母的聲名,或父母親有過錯時能夠善勸。

大大孝:立身行道,揚名后世以顯父母,讓父母親得道,永脫輪回之苦,是大大孝。

但愿我們能夠盡到該盡的孝心,好讓父母親知也開心、不知也安心。

『子孝父心寬,家和萬事興』

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春草心,報得三春暉。』如若不孝父母,敬神又何益呢?所以孝是萬善的根本。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神气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2-2008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08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古佛慈悲:

人为善 福虽未至 祸已远离

人为恶 祸虽未至 福已远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2008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師慈訓:

心未濫 先以教育 則化育之功可成矣
收心=寧靜之功
發愿=推動之德
眾生所需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2-2008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酒肉穿肠道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2024 08:16 PM , Processed in 0.11678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