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种花凡人

各位如何了生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2008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1-2008 11:11 AM 发表
你也看看愣严经,还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的。没有妄想不代表没有觉察力,没有妄想就是没有妄想,生活还是可以一样的过等等。

什么意思?
你是指可以灭妄想吗?
不如你观下这妄想是从哪来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008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6# 的帖子

师兄可以参考帕奥禅师的书籍。
观的内容包括名色法和缘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8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1# 的帖子

如果要学佛陀那般比喻,小弟还没有那个资格。。。

只好用比较简单的说法:
妄想从“没有生灭“而来,若是没有生灭,也自然不会有生和有灭,可见,生灭本身不过是因缘聚合的幻相。实在而言,不能说幻相不存在,因为说幻相不存在,就是说佛性不存在,若说幻相存在,也必须有个地方存在,有个地方存在就有加减多少分别。就“识”而言,妄想有生也有灭,这也是真实的,所以,不起妄想,不过是不在幻相中去分别。单纯分析而已,无法得知,必要知道,没有生灭,哪来灭除?没有灭除,哪来生灭?可见,若是说,生妄想,自有妄想灭,那是于“识”而言的事实,也不是妄语;若说,妄想没有生灭,也是事实,也不是妄语。生灭之间,不过假象,若离开这假象,也不是事实;若说这假象是真的,那么就有假的存在。

用自己的说法:
妄想本来就是空,找不到,得不到,没有内容,只有什么也没有,就是妄想。如果说那个叫做生,就是从佛性生,除此遍寻不到的佛性,能生妄想,还有什么能生妄想?妄想本体本来就什么也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8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5# 的帖子

请问你是依什么依据来说的呢?
是你自己证到还是你自己的推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8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4# 的帖子


答案,在你那边,不在小弟这边。
若你无法得知这是否真实的,即使有人对你说那是证得的,你也会因为那个人的所在,而生分别心,真实的对你而言依然是虚幻的。证不证不是小弟说的,而是你说的。真不真实不是小弟说的,是你说的。法师说过法吗?是你说给自己听的。

这个小弟无法给你,你想要的答案,因为答案本来就不在小弟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8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4# 的帖子


答案,在你那边,不在小弟这边。
若你无法得知这是否真实的,即使有人对你说那是证得的,你也会因为那个人的所在,而生分别心,真实的对你而言依然是虚幻的。证不证不是小弟说的,而是你说的。真不真实不是小弟说的,是你说的。法师说过法吗?是你说给自己听的。

这个小弟无法给你,你想要的答案,因为答案本来就不在小弟这里。

小弟不是特地和你们捉迷藏,若答案不在你自己那边,而在小弟这边,你得到的不过又是多了一个知识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2008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6# 的帖子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俺的得到的回答都不是在回答俺的问题,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明智的人他说他知道的,不说他不知道的。既然做了结论就代表他知道。请问仁者你是一位明智的人吗?既然说了就应该回答人所问,如果不回答反而说答案在自己本身那么你当初何故要说,你的回复自我矛盾。本来俺想三请你回答,不过你应该不会睬俺。当佛陀回答众人的问题时,佛陀有像你这样说的吗?

[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1-2008 07:3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008 08: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7# 的帖子

当一个人不断反省,严守戒律的时候,每做错一件事,即使是非常微小的事,除了意识之外,还会发现有另一个觉性的存在。这个觉性,可以说是良心,真心,佛性,名字差异而已,会判断对错是非而不受表象影响。就用这个觉性,去观察妄心。小弟的说法,是小弟的感觉。所以,没有对错和答案的存在。当您也是如此的时候,也许你的感觉和说法,就会和小弟的说法和感觉不一样,描述也不一样。也许,更多人不能够理解,怎么会有多了一个心出来?这个过程,楞严经也描述得非常详细。

意识-逻辑思考抽象幻想,是我们的通常的想法,经验,判断所依据的。
觉性-脱离逻辑思考抽象幻想,有着判断的功能,不受尘劳障碍。
学佛过程里,很多人会从念佛等等方便法门进入。过程有两种,一种是淡薄意识而显露觉性,一种是意识和觉性的交替。淡薄意识,可以用戒律念佛禅定达到;交替,可以用反省回顾溯源达到。

时常,有人说,空或有,那不过是当事人的感觉而已,后人如果不明白,就会依照文字落入“空”或“有”。比如,经典说,阿难看到佛陀发出光,但是,普通人的眼睛也许根本什么也看不到。因为,阿难已有神通力,所以,看到光,不代表普通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学佛过程,最重要的,是不能本末倒置,文字有限,也因人而异。文字上较量,和楞严经里,阿难的妄想没有什么差别。

小弟的答案其实不矛盾。要知道,为什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静,如来佛性本自具足?因为,我们时常会想,“我”需要答案,而无法放下“我”去看到真正的“我”。因为,有“我“的存在,所以我们会说,法师教了我很多让智慧生发了,经典启发智慧,却不明白,“生”或“启发”是种感觉。智慧是人人具有,也没有差别的,而是因为所缘,而让智慧显露,不是他人或他物赋予的。这个缘,也不是表象的“因缘“,不是因为某某法师而让你生发智慧,也不是某某经典让你知道很多,而是某某法师某某经典让你获得“悟”的机会,所以你"感觉"智慧有进步。其中的微妙差异是存在的。

那么,是否说法师经典不重要呢?不是,他们都非常重要,不然,你怎么会有微妙的因缘,让你"感觉"智慧有进步呢?

  话题,就到此告一段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岁岁平安 + 2 谢谢参与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2008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8# o1j2m3 的帖子

俺对仁者的回复感到很遗憾!
一个简单的问题,知道或不知道和是或不是难道就这么难回答吗?
你已经避开俺的问题两次了,说了一些无关且是自己主观的看法。

什么是讨论?不要只是自己讲自己爽。有些观点俺还没有认同,你就去讨论其他的,那些彼此不认同的地方才是要讨论的地方。你的回复就好像是俺问你你的雨伞是什么颜色的,你却回答我雨伞的制作过程。雨伞的制作过程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且这问题是需要经过另外的讨论。

俺再次问你对于你说的把心胸放大,就会很容易入禅定
请问你是依什么依据来说的呢?
是你自己证到还是你自己的推测?
既不是自己证得,也没有任何依据难道你是信口开河说空话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岁岁平安 + 2 谢谢参与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008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9# 第二 的帖子

当你问天空是白天还是黑夜的时候,这个问题正确来说已经不能回答。
天空是没有白天或黑夜的。

如同,你问
你的雨伞是什么颜色?我不能告诉你,这雨伞是什么颜色的,我所看的颜色,和你所看的颜色根本不一样。所以,只好告诉你,雨伞的颜色是怎么来的,那不是制造过程,而是颜色的原理。

您觉得那是妄言就是妄言,是真实就是真实。
逃避与否,不在小弟的思绪里。

哈哈。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3-1-2008 11:5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3-1-2008 06:58 PM 发表
俺对仁者的回复感到很遗憾!
一个简单的问题,知道或不知道和是或不是难道就这么难回答吗?
你已经避开俺的问题两次了,说了一些无关且是自己主观的看法。

什么是讨论?不要只是自己讲自己爽。有些观点俺还没有 ...

俺再次问你对于你说的把心胸放大,就会很容易入禅定
请问你是依什么依据来说的呢?
是你自己证到还是你自己的推测?
既不是自己证得,也没有任何依据难道你是信口开河说空话吗?


OJM会说这话,证明他是"走过"的...
这些话,任何人可用,管你是南不南北不北,大不大,小不小,密不密显不显...

参详参详..

[ 本帖最后由 我又又来啦 于 4-1-2008 10:1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1-2008 11:49 PM 发表
当你问天空是白天还是黑夜的时候,这个问题正确来说已经不能回答。
天空是没有白天或黑夜的。

如同,你问
你的雨伞是什么颜色?我不能告诉你,这雨伞是什么颜色的,我所看的颜色,和你所看的颜色根本不一样。所 ...

如果你是用知识上的理论来解说的话,
是没有对或错,真或假。

我不知你有没有亲身体验过的经历~
但事实就是事实,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证到,
大家体验到的或许不一样,
但是讲出来的东西,大家都会明白的。
因为真理就只有一个~

事实的真理对每个人来说是一样的,
没有分宗教、种族、男女、老少,
每个看到事实的人所理解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主题,

要了生死,就必须断尽烦恼,要断烦恼就要受持净戒。因为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持戒可以克制个人的欲望。那些欲望都来自我们的五根,五根欲望从心中所生,即意识。烦恼由欲望所生,如佛遗教经中所提“烦恼毒蛇,睡在汝心”。在这部经中,可发觉佛陀以六波罗蜜来表达佛陀的意思,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布施度坚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疑。

布施:“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於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布施即是舍,就是应该舍,舍一切身外之物。不可自己私下储存人们给的共养等。如果连身外物都舍不开,那又怎样能够牺牲自己来度大众呢??

持戒:“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於 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持戒是为了克制自己的欲望与行为,以免作出犯法的行为举止。有如“牧牛的人,守住他的牛群,必免破坏他人的种植。

忍辱:“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瞠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瞠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能忍让,不生气才是个有智慧的人。“若纵瞠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所以说嗔恚会应响个人的修行,或障碍修行。

精进:“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後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精进是要度懈怠,因为懈怠会使到我们堕落,不求上进,浪费时间等。所以佛陀分附弟子们不要错过这一生中的宝贵的时间,应当好好利用时间来修行。因为无常的到来是我们不能预测的。

禅定:“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得定者,心无散乱,如有储蓄的人在面对困境时可以自然克服问题。“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

智慧:“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於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去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

“实智慧者,则是度去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这句已说明智慧才能让众生解脱。如何能证得智慧,就必须从戒开始。

四圣谛

                 ┌苦 谛(迷的果,即苦果)┐
  四 │集 谛(迷的因,即苦因)┘─────世间的因果
  圣─┤
  谛 │灭 谛(悟的果,即乐果)┐
    └道 谛(悟的因,即乐因)┘─────出世间的因果


诸佛说,总不离四圣谛的范围。谛是真理义,四圣谛亦称四真谛,或四谛法,释尊成道后,首先在鹿野苑 ,为五比丘说此法,嗣后对于当机者,又复重说三次,称为三转法轮。

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四法。苦谛是指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时,心身上所受的诸苦,这些苦,都是属于逼迫性。集谛是指一切众生,在身口意上,所集起的一切思想和行为,这些惑业,无量无数,都是属于招感性。灭谛是指一切圣者,经修道后,所证得的涅盘,其境界永恒净乐,无论小乘或大乘的涅盘,都是属于可证性。道谛是指一切圣者,趣向涅盘时,所修的正法,无论声闻道,缘觉道,抑或菩萨道,都是属于可修性。

若照因果说: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由有过去的集因,乃有现在的苦果,这是世间迷界的因果。行人觉悟诸行无常,思欲出世,由是乃修道入灭,永证真常悟界的因果。这流转和还灭的两重因果,包括出世一切诸法,罄无不尽。

若顺入世和出世的因果次序言之,应该是集、苦、道、灭。佛所以先说苦谛,后说集谛者,乃欲行者:先厌于创深痛钜的苦,然后再告以苦的由来,乃出于集,使其不敢再作,这是儆惕过去的方便教法。所以先说灭谛,后说道谛者,乃欲行者:先欣于清净安乐的灭,然后再告以灭的由来,乃出于道,使其勇于向前,这是策励将来的方便教法。

本人认为六度是把四圣谛的灭谛与道谛解说得详细。

在后面“时阿耨楼驮,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走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於四谛中,决定无疑。」” 阿耨楼驮尊者,向佛陀表示于四圣谛是解脱的圣谛、真理。

总结:“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0# o1j2m3 的帖子

既然你谈的是圣义谛,那么为何你在前面说把心胸放大,就会很容易入禅定了。难道有禅定可修?你不懂得分开来说就证明你的失败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自欺欺人,你真的了解有关禅定的修学?
对没有证得且禅定没有任何理解的人,难道可以这样说吗?
据俺的理解你的教法中是没有教导禅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9# peggy_str 的帖子

就像现在你发现到我们的妄想是不能被灭除的,
这就是你的智慧了~
-----------------------------------
得道智慧后, 会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4# 第二 的帖子

心胸放大,计较就少,烦恼也少,妄想也少,不会禅定的却拥有这些特质的,是不是比较容易修学呢?这是放大过后的观点。
还是我们以为,必须聪明的人才比较容易修学禅定呢?有时候,反而更容易自误。
这就是一个浅白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4-1-2008 04:5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2008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6# o1j2m3 的帖子

谢谢你的回复!请别误解为俺再针对你,
如果你早这样做我们就不会纠缠到现在,越扯越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过程。

俺所以会那么问是因为俺认为你们对禅定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有时候这认为是一种学习的障碍,当你有这想法时对于这个的事实,你的耳朵就无法听进去因为你认为自己的对。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态度。

俺其实很怕用语言来刺伤别人,但是就事实的讨论有时候难免需要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攻击,因为这样可能会有敌对关系的错觉产生,你认为某人正在攻击你而不是你的观点。攻击你的观点等于攻击你,这其实是一种我见。如果有令到你不舒服的地方敬请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4-1-2008 04:33 PM 发表
就像现在你发现到我们的妄想是不能被灭除的,
这就是你的智慧了~
-----------------------------------
得道智慧后, 会怎样?

智慧让你看清楚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8# peggy_str 的帖子

看清楚事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4-1-2008 09:54 PM 发表
看清楚事实呢?.....

看清楚过后,就会发现你是多么的笨~
被五蕴控制了无数世,
最后就会放下,明白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2:08 AM , Processed in 0.07703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