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三法印

马来西亚南传道場指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23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0-1-2024 04:34 PM 编辑

我抽烟的时候你看着...
当香烟的烟雾袅袅向上 这代表“苦”
当香烟的烟雾渐渐散去 这代表“无常”
当香烟烟雾消失时,就代表“无我”

当没有痛苦降临到你身上时。 常常看不到宗教的恩德,变得陶醉、粗心,让身心松懈 经常做出不诚实和不道德的行为 视错为对 视齿轮为莲花 只有在受苦的时候 没有其他避难所。 所以我想到了僧侣,想到了宗教,但为时已晚。

“一步不能登天。 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

……月光并不如戒律那么清冷。 因为月光只对眼睛来说是凉的,但戒带来的清凉和平静透入心中。

“借口”没有任何帮助。
“修复”对一切都有帮助。
最好的“复仇”
也就是说,停止造业。
对他生气,我们受苦。
原谅他,我们就幸福了。
戒定慧是幸福之路。

承载过去与未来
把它聚集在你的心里,它就是痛苦的,
把一切都剪除掉

“如果没有心,就不会有贪、嗔,是非都是一样的, 一切都是因为这颗心而发生的。
必须深入寻找心灵中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不能解决根本原因,你解决得越多,你受的苦就越多。

“不要软弱和灰心。 我们必须与一切作斗争。 如果勇敢、坚定, 这样障碍就可以被克服。”
保护眼睛,保护耳朵,保护鼻子,保护身体,保护自己的心灵,在每一个动作和瞬间中,站立、行走、坐下、躺下。

“一切诸法,皆由因而生。
标记因、觉知因、因就会止息。
心即是佛。 很舒服。
那就是业力的终结。
这就是轮转的结束。”

逃避现象的人 但拒绝逃脱心灵的造作,他被认为是一个愚蠢无知的人。
聪明的人会尝试逃避心的造作, 但不要逃避这种现象。

空于“当下”,安于“当下”,这就是佛陀,这就是达摩和僧伽的所在。
“法”是心中的朋友,这比什么都高贵。 所谓“有法的人” 拥有最优秀的朋友,不会感到孤单或寂寞。

“我们的戒律一定要好好持守。 戒就是从我们的身体和言语中消除错误和邪恶。”

“慈心”也是一样,愿它传播到各个阶层、各个层次,至于谁能收到多少,最重要的是取决于这个人的福气和波罗蜜。
Luangpu Waen Sucinno
Judge翻译自泰语





===========================


一千零五种烦恼,一百零八种贪欲,它们都存在于我们心中。迷失也存在在这里,愚痴也在这里,无明黯淡也存在在这里... 我们的东西已经满溢了,不需要再添别人的东西...

​烦恼之战,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充满了危险,它来自四面八方,满意是烦恼,不满意也是烦恼。这种烦恼就像一条河流,小河汇聚成大河,无量无边,流向大海,不会满溢。欲爱、不满意、有爱、无有爱,是痛苦的根源,引起忧愁,它没有尽头,一切都在心里,快乐在心里,痛苦在心里,心是因,导致满意存在于心。
欲爱就像河流奔向大海,必须不断去付出努力来满足这个贪欲,我们必须使内心明亮,处于在戒、施、法、定中,这一切做得好,满意会除去,不满意也会除去,现在我们让身心得到休息。让我们对身和心有清明的了知,知道起源,放下一切,放下情绪,放下过去、未来,心里的一切。
​Luang Pu Waen_Sujinno
​Judge翻译自泰语


====================







LP Waen1 (1).jpg
luang pu wae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1-2023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6-5-2024 07:17 PM 编辑


让你的心像大地一样。

因为我们生活的土地永远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对任何人生气。

让你的心像水一样。

水干净、新鲜、纯净,能够清除污垢。

每个人都需要喝水才能活下去。
帮助所有众生。

让你的心像布一样。

因为布可以擦拭东西没有歧视。
没有爱或恨。

如果我们能像这样训练我们的心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修行;

快乐和悲伤不会在心中出现。

正如俗话所说,“Cittaṃ dantaṃ sukhāvahaṃ”。

训练有素的心灵带来幸福,无论是在这个世界还是下一个世界。





================


《森林派高僧應對痛楚和疾病的方法》

面對疼痛,您會如何處理?
有許多森林派的大師父們都慣於遠離城市去行腳,有時遇上生病,身體疼痛的情況,他們往往未能就醫。他們憑著正念與止觀,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疾病。心會在觀照的過程中進入安止定,之後痛楚和疾病或許會自此消失。
他們是怎樣觀照的呢?
總括而言,他們會以智慧分離正在遭受疼痛的五蘊:
色,(分離為四大)
受,(痛苦的感受)
想,(對於疼痛的記憶功能)
行,(關於疼痛的任何思維歷程)
識 (心,單純的覺知)
接著會探索它們的關聯性,了知到它們彼此之間是如何地相互影響
或觀照/思維它們的無常,苦和無我
如此實行,最後疼痛消失,心會進入安止定。
這也是一些本身無法進入禪那者,進入禪那的一個可行方法。禪修者可以忍耐著雙盤腿所產生的疼痛而觀照。一般上,根據阿姜考的自身經歷,如此觀照5-6個小時後就能進入禪那
以下是各大師父的教導:
=======
阿姜曼以正念及觀智直接去觀照他所經歷的疼痛感,
1.讓它們分解成身體的四大元素,然後逐一徹底去分析它們。
他審查觀照色蘊(rūpa)
2.以及其中的疼痛感(受蘊);
3.他解析了能假定身體的某一部或他部處於疼痛中的記憶功能(想蘊);
4.並解析了能認知身體處於疼痛中的思維歷程(行蘊)。
以上這些關鍵處,都是他持續念「身」、「痛」、「心」時以正念與觀智鎖定的對象
就這樣他從黃昏到半夜堅持不懈去【探索它們的關聯性】。
經過了這樣的歷程,因為他完全【洞悉了它們彼此之間是如何地相互影響】,於是成功地擺脫了胃痛所引起的折磨。
就在他領悟的那一刻,他的「心」凝神收攝進入了絕對的寧靜(定境)—— 看到了心意無量無邊地茁壯擴展,身體的病痛徹底地消失了。
疾病、疼痛以及心所專注的對象業處也都同時消失了。
(阿姜曼正傳)
------
阿姜曼:你該做的是,用你的直觀智去一併分析這三者(身,痛,心)。以這種方式,你將能發現每一個實相
(阿姜曼正傳)
-----
阿姜曼:當痛苦生起時,應該專注在痛苦上並試著去了解它的本質。不管我們經驗到的痛苦有多少,一切的痛苦都只是苦聖諦的一種展現
(阿姜曼正傳)
------
阿姜曼:我可以大膽地表明,在我病重之際,透過思維從我內在生起的苦,我已獲得心的強大力量。本著真實的正念和智慧,我【清楚地看到了苦的生、住、異、滅】。了知苦諦的心變得寧靜與平和,不再四處攀緣事物以求改變苦的狀態;反之,它卓然獨立,堅定地停駐在真諦之中。心中已無會製造麻煩或引發不當行為的東西,也沒有虛妄的事物能進入而造成疑慮或不安。在這種情況下,苦受或者完全止息,或即便還在,它們也很難去壓倒心了。
(阿姜考傳)
-----
阿姜曼:現在,苦受的真相正以清清楚楚的樣貌,在你的身心之中宣告它的存在。別讓這個疼痛自動奉上的機會白白流失。相反地,我要你從那疼痛的感受中提取出真相,並讓正念和智慧去分析它。接著【妥善地標記它,使它在你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從此,它將成為你對苦諦已獲得清晰解悟的一個例證,那是遍及佛陀教法的四聖諦中的第一諦。
(阿姜考傳)
---------
阿姜考:阿姜曼教導我應該以正念和智慧去奮戰,去分離及分析諸蘊,審察它們,將它們看個清楚。
現在,這苦受是屬於哪一蘊[khandha]?是身體,或記憶,或思緒和想像,或是意識,或者是心呢?若都不是,【那為何我聲稱這苦受是我——我在受苦——苦受真的是
我的嗎?我真的是這苦受?或者是什麼?】今天我必須找出這真相。因此,如果這疼痛不停止,而且我無法用真實的正念與智慧洞徹這苦受,那我將繼續在此坐禪,至死方歇,在所不惜。但我肯定不會離開這座位,徒讓苦受譏笑與嘲弄。’
從那一刻起,正念和智慧開始拼命地分析,宛如那是性命交關之事。這個心與痛之間的生死搏鬥持續了五個小時。隨後,我知道了每個蘊各自的真相。特別是,經由智慧我對受蘊的了知最為清楚。當諸蘊的各個層面已被徹底全面地觀察,苦受立即消失。從那時起,對於真實法,比如“苦諦”,我有了不可動搖的信心。接著,我了知了真諦,不再有任何的迷惑與懷疑。
(阿姜考傳)
--------
阿姜摩訶布瓦:我直接探索痛楚,強迫心行動起來,智慧從不曾如此運作過,然而當心被逼入絕境時,智慧激發起來行動,從每個角度緊跟著狀態,直至全面警覺疼痛、身體和心的狀態,瞭解每一個都是各別的真實。接著疼痛、身體和心各別分開徹底消失,我不曾面對過類似的情況,身體從我的覺知中消失,痛徹底熄滅,剩下的只是一個單純在覺知的明覺。這個明覺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明顯的那種,此時僅僅是單純的明覺,非常微細,非常精妙,非常令人驚訝。
(阿姜摩訶布瓦傳

≈====================================

法的真正本质在于正念,让我们都修习良好的正念,使其精通娴熟。无论我们做多少正念,都不会错。正念已经强大了,心会消失。因为正念保护心,正念就是心本身。 但它更深。 当心思考时,它就变成了正念。心灵是思考者。 这就是所谓的正念。 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正念本身就是同一颗心。如此而已。因此,我们应该培养正念。 当正念变得精通时,就做得好不会出错,说话也不会出错,思考也不会出错。
Phra Khao Analayo
Judge翻译自泰语

≈====================================

过去的、未来的所缘都放下,拿现在的法来思维苦,每一次呼吸的进出都是苦,生起也苦,熄灭了也苦, 三界皆苦, 除了苦之外,什么也没有。
有正念和智慧引导心了解这样的苦,它会造成对生生世世诸行的厌,当生命即将终结时,心灵会逐渐抽离无明、贪爱、结缚(samyojana สังโยชน์),诸因缘都在那一刻完结。佛陀时代所有圣人,在病重之时都成功实现了涅槃。

“……当你沉迷于快乐时,你就会沉迷于痛苦。
因为快乐和痛苦都来自同一颗心……”
“...生气于他人如自焚火焰,
慈悲他人如洗净己身,
不要怀疑他人,更不怀疑自己,
人生不足以满足欲望.. 时间不够用..
需要.. 生命最后的安息之地..
就是墓地……”
Luang Pu Khao Analayo
Judge翻译自泰语
ajahn kao.jpg
lp khao.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23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0-1-2024 04:38 PM 编辑

身體的疾病並不怎麼樣,因為當我們死亡了,雖然有治療或者沒有治療,它也是消失。
至於內心的疾病,我們死亡了,它也不會痊癒,導致無數劫不斷的在輪迴。
Luang pu Lee


===================================

须陀洹(Sotapanna)是一个对三宝功德有信仰、有坚定信心的人。他是心中有法的人,不放逸,不被愚痴所动摇。他是一个有戒,并视其自己胜过生命的人。他是一个没有意图再造恶的人,但由于过去的积累,恶仍然存在,但即便如此,他不允许不善再次生起。
โสดา(Sota)意思是接触法流的人,是第一次涅槃的入口。具体而言,它是指割断三个粗糙的结缚的人,即:
สักกายทิฏฐิ sakkaya-ditthi
撤回错误看法,这导致人们执着于色身,即“sakkaya”,将其视为“自我”。

วิจิกิจฉา vicikicchā 除去对名和色以及佛法僧的怀疑。
如果有人提出对证悟的质疑,没有修行、戒、定、慧,没办法证得道果涅槃,有人过来说了这样的话。须陀洹的智慧肯定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根本不相信这样的话。他是一位可以看到อกาลิโก akaliko,道果涅槃不受时空限制,ปัจจัตตัง paccatam 法被自己证知。他确信这一点,不会有怀疑,有坚定的知识不动摇。

sīlabbata-parāmāsa สีลัพพตปรามาส
撤销对外部和内部名色的神圣性的迷信。不执守其他风俗信仰的戒律,无论他做什么,总是知道因果关系。 不走偏门(开运、祈福、巫祝),因为他是一个相信自己行为的人,身业、语业、意业非常重要,做好事,就会好;做坏事,就会变坏。 相信内心出现的佛、法、僧的功德,不再关心其他无关的戒律。 他是一个持戒清净的人,心里没有愁绪,以戒、定、慧来约制身、语、意。
----------------------------
Phra Suddhidhammaransi Gambhiramedhacarya(Than Poh Lee Dhammadharo)
Wat Asokaram, Samut Prakan
Judge翻译自泰语

============================


"我们所积累的善行,即使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发生,也不要疏忽, 那微小的善犹如火焰。 别小看那场火。 只需一根火柴它可以杀死和摧毁城市。 此即! 善是有力量的。因此,佛陀教导我们不要疏忽。所创造的善,即使是微小的,也有力量能防范各种重大或轻微的事件, 保障平安
----------------------------
Phra Suddhidhammaransi Gambhiramedhacarya(Than Poh Lee Dhammadharo)
Wat Asokaram, Samut Prakan
Judge翻译自泰语

==============================

"灾难加重,因为人类的心灵变得更加低劣。
这个世界随着人心的转变而旋转。
只要人类心怀道德,心灵美好,走在正道上,那么世界将会和平幸福。
但是当人类的内心被烦恼所吞噬,那时,世界将走向堕落。"
Than Pho Lee Dhammadharo
Judge翻译自泰语
lp lee.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23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0-1-2024 03:12 PM 编辑

训练有素的人的心在每一个姿势中都会保持正念,无论站着、走着、坐着还是躺着,即使睡着了也是在禅定中入睡的。
当我们要灭除五蕴时,我们必须集中心念在知者身上。
达到三摩地意味着稳定的心。在一切苦受中都没有动摇,受只是受,想只是想,行识只是行识。忆念着知者,只是知道行,只是知道识,知道它们只是行识而已。
Luangpu Fan Ajaro
Judge翻译自泰语


============================


请修行直至内心平静,对界、蕴、入处进行分离,将它们视为独立的部分,根据它们的本质来进行分析,以根据其职责来看待它们。
将身体与心灵分开,将心从身体分开,以心,即知者,作为基础,同时伴随着正念。
四大元素分别是地、水、风、火,请将它们按照各自的特性进行分析。
当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您将看到这四大元素并不会感到疼痛或生病,太阳会升起、雨水会降落,它们都处于各自的状态之中。
在我们的身体中,我们由这 4 个元素共同组成。 因为有知者,即心,会以先入为主的观念执着于它,并执取它为自我。当思维到事实时,知者只是执取痛、疼、热、冷等的心。实际上,根据实际情况,这些都不是什么。地还是地,水还是水,没有任何部分能意识到疼痛。当内心平静下来,通过分析看到实际情况后,心灵会变得厌倦,你将放下固守这些事物的执着。当你像这样离开时,痛苦与死亡不会存在,因此如果心平静,只要坚定专注,一切疾病都会自行消退。
Luangpu Fan Ajaro
Judge翻译自泰语

Luangpu Fan Ajaro.jpg
lp fa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23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0-1-2024 05:27 PM 编辑

当心尚未获得平静的基础时,静静看着心在最初阶段是不好的。
​因为心灵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漂移至其他地方。
​因此,应该为修行borikamma(บริกรรม 不断重复puttho佛陀、samma arahang或其他短语) 一直这样做比仅仅观察心要好。
在这个阶段,当心灵平静到觉知和念诵词成为一体时,你就可以放下念诵的词了。
当心开始思考造作时,就带起念诵的词来再次去做。

Luangta Phra Mahabua Yannasampanno
​Judge翻译泰语

=================================

我们才是给自己制造麻烦的人..!!
“……不是别人的色、声、香、味、触等等来给我们带来了问题, 真正的原因是心去思考并捉取那个东西,真正的敌人是思想、造作,主要是由错误的思维方向决定的。因此是痛苦的堆积当心以烦恼的方式思考,佛陀所称之为Samudaya(集 สมุทัย)是产生痛苦的东西。
Luangta Mahabua
Judge翻译自泰语

===================================


涅槃就是满足的心,无需搜索任何东西来执着、来作为岛屿,与满足共存即是最合适的状态。


智慧就是聪明才华, 智慧会发挥作用在每一个地方、每时每刻。请始终运用智慧,不论是处理外部还是内部的事务。越往内走,即观照各种烦恼,智慧就越重要。智慧和正念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必须一起工作。正念是掌控工作的主人,即正在发挥作用的智慧。任何时候正念离开了,那么工作将不会圆满成功,因此正念必须始终陪伴在工作中。

正念是至关重要的,正念应该渴望在每一个时刻,没有例外,这就是正念的毅力。履行外在工作的职责时,也要有正知和正念始终贴身。在各种工作中,就不太容易犯错误。"
Luangta Maha Bua_Yanasampanno
Judge翻译自泰语

=======================================


懷著一顆祥和平靜的心,
我們在哪裡都滿足,
所以關鍵在於心,
心不好,
不管在哪裡都沒有一樣是好的。
我們會不斷欺騙自己:
「這裡或許好些,那邊可能比較好;
這輩子不好,下輩子會比較好;
活著不好,死了比較好。」
我們就是這樣欺騙自己。
是陷入煩惱的心在欺騙我們,
是那攪起各種問題的心在欺騙我們,
「這個會好……那個會好」,
事實是沒有一樣好,
無論我們到哪裡,都打回原形——
因為最重要的心不好。
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
改正這不好的部分,使它變好。
~~鑾達瑪哈布瓦尊者 【𝐕𝐞𝐧. 𝐋𝐮𝐚𝐧𝐠 𝐓𝐚 𝐌𝐚𝐡𝐚 𝐁𝐨𝐨𝐰𝐚】


=========================

如果你不能孝顺父母,就会投生为小蝎子。

父母辛苦养育我们,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尿、拉便,她还帮我们清理擦拭,然而对于父母的斥责,就有很大的反应。
如果你不能孝顺父母,就会投生为小蝎子,因为小蝎子是打不得和骂不得哪怕一点点的,只会扬起尾巴,举起爪子,发出嘶嘶声。因此,忘恩负义的孩子比喻为跟小蝎子一样的,经常炫耀烦恼并展露出毒素,甚至对他们的父母也吹嘘“他们很厉害,他们有能力,他们很聪明”,不断地顶嘴, “这就是一个生性粗暴的流氓的本性。我们不要让这种事发生,这是不能够的……”
​龙达摩诃布瓦
​Judge翻译自泰语



===============================
“……万法生于心,灭于心。
  ……没有什么比心灵更真实的了。
  ……没有什么比心灵更虚假的了。
  ……没有什么比心灵更好的了。
  ……没有什么比心灵更糟糕的了。
  ……没有什么比心灵更精细的了。
  ……没有什么比心灵更炽热的了。
  ……没有什么比心灵更清凉的了。
  ……没有什么比心灵更复杂的了……”
龙达摩诃布瓦
Judge翻译自泰语


========================


我们身体的这个色蕴,本来它就是一种烦恼的工具,主人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些东西。
如果心情愉悦,就会展现出灿烂的微笑。悲伤表现为皱眉,愤怒则使脸色变黑或变红。这是烦恼的故事。现在,当烦恼从心中被切断时,就什么也没有剩下了。 于是法成为了主宰,推动出来的一切都完全是法。

​混沌世界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会往外想,并确信世界是混乱的。事实是,世界存在于动物和人的心灵中,混乱在心灵中产生,表现在心灵中。就像一个永不关闭的工厂,要平息世界的混乱,就必须修行佛法、修行自己。观察世界的混乱与观察心灵的混乱,这是一个创造各种故事的地方,最终变成一个混乱的世界,离不开这颗心灵,修行者必须往这里看,因此被称为“修行佛法 修行自己”。我们向外看,找不到尽头。 从认识世界直到你死去的那一天,无法结束心中生起的这个世界的混乱。 只有遵循佛法的人,才有办法知道。 并在自己的心中按顺序了解它 ,这是生产地或所有混乱发生的地方。
世界就是这样。 因为“世界”一词和“无常苦无我”一词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心不制造混乱并让事情变得重要, 这些事情已经成为它们自己的故事。 不管怎样,这都是根据它的真理。 我们的心很舒服。因为在与周围事物的接触中,我们有智慧去处理。
​Luangta Phra Mahabua Yannasampanno
​Judge翻译自泰语


===========================

“知一切苦的心”
这种苦不是色。 没有色、没有特征、没有肤色种姓之分,只是表现为让我们不满意的事物而已。 这就是所谓的苦。然后它们是同一个吗?或分离进入这个心。如果说心灵真的是痛苦,那么当痛苦消失时,心灵是否也会跟着消失,如果它们是同一个的话 ,苦消失了,心灵也必须跟着消失。如果身体是苦,当这种苦消失时,身体也必须跟着消失,肉体必须跟着消失,皮肤必须跟着消失,筋也必须跟着消失,骨骼必须跟着消失。但是这苦刚刚显现,即刻就要在下一刻消失,尽管如此肉体、皮肤、筋、骨骼都没有消失,然而察觉众苦的心灵也没有消失。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为什么它变得很重要,因为我们认为说这是我们,这是我们的。这个皮正在遭受痛苦、 肉在受苦、筋骨在受苦、心正在受苦。如此荒谬且偏离事实。
Luangta Phra Maha Bua Yanasampanno,Wat Pa Ban Tat
​Judge翻译自泰语





==========================


"这个知道,如果没有事物作为支点,没有东西可以依附,我们将不知道真正的知觉在哪里,以及是怎样的,因此必须有所缘作为引导心的工具。"
正念是控制和维持的工具。 让它们做自己的工作,比如安般念等等,或者佛陀,任何词,达摩,僧伽,取决于心喜欢什么。
保持正念与念诵词相一致,灵魂将在那个点上具有卓越的认知:
佛陀这个词很好
安般念也很好,是心灵包括知觉的依托。
这种知觉称为“心”或“心智”。
这个知道,如果没有事物作为支点,没有东西可以依附,我们将不知道真正的知觉在哪里,以及是怎样的,因此必须有所缘作为引导心的工具。即 anapanasati 或 buddho,任何一个用来指导心的词。 让心觉知佛字,或让心觉知进出的风,相继触及鼻梁。  这些知觉将汇集到这一点。
当知觉汇聚到一起达到我们想要的程度时,它正在起作用,例如安般念等等,心会变得平静和冷静。然后,总结所有知觉,曾经漂泊到各个地方,进入一个点,那就是安般念。虽然风从一开始很猛烈,像往常一样,当心专注于风时,风将逐渐变得精致。
风的细致是一种让知觉引起兴趣的症状,即我们的心通过有正念地专注于风而记住它,然后心变得冷静,风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小,直至平静。
我们的呼吸越发细致,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想法,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也就是这个知觉微妙地平静下来,没有色、声、香、味,任何东西,那个时候气息就完全消失了。 这些清晰的认知,他都是通过风的实践才得到的。 依靠风作为心的支持。 当心灵能够独立时, 风会从感官中消失,只留下心中清晰的认知,这是一种奇异的认知。 那个心里面是非常奇妙的。
Luangta Phra Mahabua Yannasampanno
Judge翻译自泰语



==================================


分心是一种烦恼。 以各种方式强迫心或训练心,这是为了实现平静而与烦恼作斗争, 一个人必须付出一切努力和精力来克服那些分散注意力的烦恼。 心才能平静。

演讲者讲道是为了让听者用心获得真实的领悟,听众也要专心倾听,保持内心的专注,不让思绪漫游。听的时候要让心和自己在一起。

不必将心灵传递给外界来接收声音,例如传递给演讲者。这是不应该做的,因为会缺乏内心的力量。当你将心直接摆在你面前时,你就会有一种感觉与你同在。也就是说,如果要比较的话,那就是房子里住的人。 客人从哪里来并参与到那所房子里,屋主将会得知。只要屋主不在家,即使有人偷走了多少东西,屋主也无法得知。

当心与你同在, 当他弘法时 ,每个阶段都能被听懂。 因为心与身体在一起,就像房子里的一个人一样。 如果感觉被送离身体去听了讲法,你不会不明白,或对此了解不多。 结果很有限。 如果有烦恼进入,拿走了什么,就像进到家中的贼,主人也无法知晓。
​Luangta Phra Maha Bua Yannasampanno
​Judge翻译自泰语



==================================


沙弥用方便法(อุบาย)教导大长老:“有一个蚁丘,里面有六个洞。这个蚁丘里有一个大蜥蜴。它通过各个洞四处寻找食物。为了抓住这只蜥蜴,你必须关闭5个洞,只留下一个。 然后坐在这个洞口旁边守候,蜥蜴就没有逃脱的出路了,只有通过这个洞口出来,于是您就能捕捉到它。

他用“六门”来比喻,即眼是一个孔,耳是一个孔,鼻是一个孔,舌是一个孔,身体是一个孔,心是一个孔。关闭眼、耳、鼻、舌、身五门,只剩下心一个通道。然后要让心保持警觉,当用正念守护心时,要做到像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看见,对一切触摸都做到不知不觉,好比这个世界不存在。

只有知觉,这是唯一由正念控制和维持的心。 不担心世间任何事,心按照真理来知道蕴,并且不粘着,不担心蕴的事情,因为这种执取的力量并不存在。然后思维在于心自己本身。也就是说,“真正的蜥蜴(坏蛋)是心”。
(เหี้ย:蜥蜴,或骂人词-坏蛋)

​“当你到达正确的地方时,你就会放手。”
平静这个词有很多层次,尽管心仍然无明。
但如果心灵能找到安宁的归宿,也算是一个避难所。 就像旅途还没有到达住宿地一样。 不过沿途有吃有住。 它仍然比没有好。
心是一样的。 请了解正在被正确教导的佛法。不要担心。
摧毁无明就像旅行一样。 当你到达正确的地方时,你就放手了。就像我们上楼梯一样。 当你到达房子时,你的手立即松开了楼梯。

​心既受乐也受苦,内心的乐与苦是非常重要的,不轻易展现给任何人看。它可能在内心深处燃烧,我们无法知晓。
心灵的痛苦不同于其他任何痛苦。这种心灵的痛苦,是痛苦中的痛苦。让整个身体颤抖,并或多或少让一切与之相关的事物颤动,所以让我们以佛法来平静心灵。

​法是什么,就是正念,是不断地觉知自己来回的运动,今天我们做了什么,或我们的来回,以什么方式移动?是正确的方式还是错误的方式?  这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或悲伤的结果。

因为我们要对我们负责。 如果我们有正念地思维,已经用智慧思考,我们能压制一切不好的事情。心一直想做的事情可以被软化 或者阻止一些我们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不会做。并用法来约束它,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就有快乐。
​Luangta Phra Maha Bua Yannasampanno
​Judge翻译自泰语















luang ta maha boowa.jpg
Luangta Maha Bua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23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0-1-2024 06:39 PM 编辑

《智者的教導-越少越好》
“即使你讀了整部巴利經典,記得大量的法,即使你可以精闢地解說它們,得到許多人的尊敬,即使你造了許多寺院建築,能夠詳盡解說無常、苦、非我——如果 你仍然失慎,那麼你還沒有嘗得一絲法味,因為那些東西都是外在的。它們的目的也是外在的: 利益社會、利益他人、利益後代、或是作為佛教的象徵。唯一對 你自己真正有用的東西是苦的解脫。
“只有你了解了那一顆心時,才能從苦中證得解脫”
龍普敦 Luangpu Dune Atulo  Wat Buraparam Surin


===============================================

意门转向心 manodvāravajjana citta มโนทวารวัชนจิต,是隐藏在意门(manodvara มโนทวาร)的唯作心(กิริยาจิต kiriya citta)
​它的职责是产生各种思想和想法,等待受到内部和外部事件的影响,不管是好是坏,都收藏起来。 要阻止心以各种方式思考是无法做到的,但是,当心思考任何事情时,无论是物体、事物还是人,都要让自己知道心在思考那些事情。 只是一个想法而不是众生、人、我,不要批评这些想法,看到这是正常,完全不要执着于任何意见。心不会跟随那些情绪的潮流。就不会有痛苦。
​生笑心(hasituppada. หสิตุปบาท)这是心灵自行微笑的行为。 没有微笑的意图 意思是,如果你不想笑,它自己就会笑。 这种心态只有圣人才能拥有。 在普通人中是没有的。
无因心 ahetakacitta ​อเหตุกจิต 的第一和第二种(五門轉向心、意門轉向心)对于圣者和普通人来说是相同的。 佛法修行者当想要摆脱痛苦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和了解这种无因心,为了修行佛法时不犯任何错误。这是所有修行人都应该明白的。 因为如果不这样,我们会用尽竭力。 这对于佛法的修行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对无因心第 1 和第 2 的误解。第 3 是在没有任何微笑意图的情况下独自微笑的唯作心。 它只发生在圣人的心中。 在普通人中是没有的。 因为这种心理活动是发展心直到超越行蕴幻象的结果,心不再受束缚于幻象的世界,造作的因缘已经完成了,现在是独立的。
​Phra Racha Wutthajarn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龙普敦是一位神奇语者(ผู้มีวาจาบริสุทธิ์ 说话都会实现的神奇能力) 因为他只喜欢说圣谛的事情,只说佛教的最高目标,只谈论导致痛苦熄灭的法,佛陀的教义当中龙普最常提起和谈论的是
佛陀警告说“比库们!有一处(ayatana),那里没有地水火风四大。它既不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也不是非想非非想处。它既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其他世界。那里没有月
亮也没有太阳在照耀。于此,比库们,我说那里没有来也没有去。它没有立足处或停驻
处。它是不死、不生,又无形。它没有住处。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转起。它没有感官目
标。它是苦的尽头。”(来自“小部-自说经-第八品波吒离村人品/Paṭaliga
miyavaggo”)

​“真正的法义原则是心。专注于心。 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 当你对自己的心有深刻的了解时,佛法原则就是,修行时,不要把心送往外,不要把从经书、教材或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牵扯进来。斩断一切所缘/情绪,当修行时保持知道,从我们的心智中知道它。 当我们的心平静时,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必须多多修行。这件事什么时候会发生。 这将是它自己的事情。所有的知识让它离开我们的心。 知识来自平静的心灵。 这是最深奥的学问。”

Phra Racha Wutthajarn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所谓“看心,不要把心投送到外面去,有观智看到心”这些含义涵盖了整个修行,但要分步骤解释。 因此,如此整理只是为了方便理解。 它们并没有按照心智发展的顺序以任何方式排列。那些有信心实践的人,当心已依教导而发展时,一般上会逐渐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了知识和洞察力,因为有注意力、观察力和持续对“心的造作”的觉知,但如果练习中出现问题,你应该尽快去找内观老师。 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会犯错误,并成为以后的问题,因为“解脱道”一词必须只在“心之道”中,而不是在各种外部之道中。修心至灭苦 一个人必须证得清净戒、清净法以及身、语、意三门,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直至痛苦的熄灭。
龙普敦(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让你的心看到心。 就像眼睛看到色一样。 当我们不断地观察心理行为,直到了解各种情绪和念头的原因和因素时,心灵将逐渐觉察情绪的产生,各种情绪和思考也将逐渐消退,直至心灵从情绪中解脱出来。
然后,心灵将变得自由,独立于身体的感觉之外,存在于最初的本源。这种看见是通过智慧的视角来实现的,心灵是自由的,与身体的感觉分离,这并不意味着物理上的分离。通过任何直接的实践或练习而离开头脑,但它的意思是实践或练习直到 心摆脱了情绪。 也就是说,远离心所执着的事物。 因此,就会导致各种感受的缺失, 依赖于各种感官的感受不会产生。
龙普敦阿图洛
Luangpu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事实上阿罗汉 他知道的不多
只是修心以了知五蕴在缘起中产生 ,停止修饰、停止寻找、停止造作,一切都结束了。剩下的一切都是清净、光明、空性、大空性、无边空性。

龙普敦Luangpu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文

==================================

弟子問老和尚:「師父,請師父開示簡短的修行方法,以讓心中的貪嗔痴熄滅。我們該怎麼修?」
老和尚用清楚響亮的聲音回答:
「正念。」
—Luangpu Dune

=================================


沙弥问“当闭上眼睛修行buddho后,会看到什么”
龙普:“别疑惑,连问都别问。 让我们赶紧持续地修行buddho。 到时候就会亲自知道、亲眼所见。”

一次,当沙弥持续念佛,心灵变得宁静,突然出现一条黑色巨蛇在他面前,凝视着他,发出嘶嘶的威胁声音。
刚开始修行的沙弥感到害怕,惊慌地打开眼睛后却看不到巨蛇。于是他知道这是专注当中所见到的禅相,就闭上眼睛继续修持buddho。他一闭上眼睛,忽然看到巨蛇开屏并作势袭来,虽然没有第一次那么害怕,但还是吓得睁开眼睛。
当拿此事去问龙普时,
龙普说“不要用你的心去看和知道其他事情,只是审视自己的心,不去看别的东西。”

“练习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不要去看、知道,除了心以外。让你的心留在buddho中。修行时如果恐惧出现,不要想那些可怕的事情,不要去看它们,只看我们的心,然后恐惧就会自行消失。”

师父进一步指出,我们所看到的有时是真实的,有时则不是真实的,就像那些修行后看到各种事物的人一样。他们看到的似乎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像我们在看电影时看到屏幕上的画面一样,虽然在屏幕上看到的画面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实际上那个画面是从另外的电影所获取的。

因此,禅修者必须只看心。 其他的一切都会自行消失,让心留在心吧。就是这样,不要跑出到外面。

这个心并不是具体停留在某个地方,而是因为“心在心上”这个概念是说,无论在哪里思考,心就在那里。思考是心灵的体现。

​“心在心上”意思是以正念来引导。但对于普通人或初次实践的人来说,正念是不稳定的,因此具有间歇性,会有分阶段的。如果我们练习直到我们的正念很快地聚集在一起,最终成为一个单一的统一整体,就像是相同的光芒。

例如像alarm(信号铃?)一样,实际上它并不是连续的声音,而是一连串的响音,但震动频率非常快,以至于频率变得一致,我们就能够听到这种连续的声音。

修行中,让心在心上,这就是有正念引导心, 成为永久的正念,不是让正念即将烧坏的灯泡,闪闪烁烁,要让它始终闪耀。当正念被这样连续下去时,心灵就始终受到正念的控制,也可以称之为“始终保持觉知”。

​觉知就是正念本身,或者你可以称它为“Buddho”。佛陀,意思是知道、觉醒、喜悦,就是正念本身。
当有了觉知,感受、思考等各种心灵活动都会自动发生。在喜悦时,不会陷入太过喜悦;在悲伤时,也不会沉溺其中,因为正念已经明了。赞美和批评只是言语表达的两种形式,当将它们拿来比较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并没有太大区别,它们只是语言的表达而已。心灵并不受其影响。 当我的心不接受的时候。 我知道我的心无忧无虑。 没有对各种事情的焦虑,没有心灵的烦躁。 心里只剩下知道了。沙弥记得龙普的建议和教诲,便依此去练习,原本看来可怕的事情并不引起他害怕了,他的心灵变得宁静,在专注中发现带来幸福与平静的智慧。

Phra Racha Wutthajarn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不要把你的心送到外面去。 觉知只是在一种所缘中。不要让自己被外界的所缘所动摇—想法念头跑到外面去对所缘造作,包括来自体外的色、声、香、味、触、法。当心灵无意中游离思考时,正念记起最初的心境,始终保持正知。忽略掉所有色法的禅相/异相,不去注意名法的禅相/异相。因为通常会产生色禅相或图像,但如果是一个名禅相,比如borikamma(บริกรรม 专注地反复诵念一些词汇或经文比如buddho、samma arahang出现一些神奇体验或能力)或一些说话的念头想法,就不要注意它,放下并回到正念或最初的心境。小心不要让你的心去想外界的事情。 根据六根所接收到的所缘来观察心灵的波动。
​Phra Racha Wutthajarn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当今有两种类型的佛法修行者。 一种是接受了某种实践路线或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建议 ,理解了修行的方向,便尽最大能力地尝试实践,另一种虽然得到了好老师良好的指导,已经掌握了正确的修行方法,但却不真心实践,毅力较低,同时他喜欢到处游走,寻找各个修行中心的老师,听说哪些修行中心好,就去走访。
"频繁换修行中心并不会取得修行的成果,因为像这样频繁地转寺庙就像一直重新开始修行一样,我们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法的基础,逐渐产生困惑、疑虑,心灵也变得不稳定,修行也变差,无法取得进展。"
Phra Racha Wutthajarn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儿童和成人的智慧敏锐度是不同的。但是阿罗汉的智慧锐利程度,则超越了所有的锐利。
针的锐利度是由人们造出来的。 但从佛和诸阿罗汉而来的智慧是出世间层次的戒、定、慧,没有什么像它一样稳固,不再有变化。 至于一般层次的智慧,也是戒、定、慧,但是必须小心的戒、定、慧。 因为他还处于凡夫阶段。 仍然存在变化和波动。”

​一个人剃掉头发和胡须,也有了袈裟布,这是比库的象征,但只是外部,当他能够清除内心的染污,就是郁闷的情绪,可以称得上是内部的和尚了。
头发全部剃掉,像虱子一样的小爬行动物不能住在这里。 一颗解脱于情绪、没有造作的心,痛苦也不能生活在其中。 所有能这样生活的人都应该称之为 “真正的和尚”
​龙普敦
Phra Racha Wutthajarn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盘腿而坐也行,跪坐也行(泰式跪坐),也可以将右脚叠在左脚上,保持身体挺直,然后闭上眼睛, 然后看心,即知者。 知道者的的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无需去其他地方,将心放在心里。心有正念,心自己在做borikamma(念buddho),心不取很多东西,只是取buddho,直到我们的心在buddho当中平静下来。做borikamma的人(或译:念佛者)现在在哪里?保持你的正念在那里。 让心来做判断。 不需要用嘴说话,我们的眼睛是闭着的。然后让心自己来做判断。使正念保持在那里并继续念诵。
当心灵平静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感知。这就是心灵的集中,它凝聚在一起。然后,心灵只有一种情感,那就是宁静。如果心灵平静,我们不必继续念佛,心依然专注。意味着它脱离了念诵词的束缚。心灵凝聚,心灵平静,我们无需再转向borikamma。 保持正念在宁静所在之处,然后确定注意力集中的特征是什么。然后你一定要记得清楚。 我们的心很平静。这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心是平静的。
一切善行聚集在那平静的心中。 最高的地方就在这里。 其他地方找不到。 心静则为功德。在别处找不到功德,我们必须从内心、从心灵中寻找。如果我们的心平静,功德已经发生。 无需寻找其他地方。 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它。功德与罪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功德就是幸福。 罪就是受苦。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做了功德。
龙普敦 Phra Racha Wutthajarn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在练习中,要注意练习为了平静、为了舍弃、为了摆脱颠倒以为乐、为了熄灭苦,不是为了看见天堂宫殿,甚至你也不需要设定为了看见涅槃的目标,你不必想看到任何东西。 因为涅槃是空的,没有自我、找不到所在、无与伦比,实践一下你就会知道......
佛陀并没有在什么禅那三摩钵提(ฌานสมาบัติ jhana-samapatti)中进入涅槃,当他从第四禅出来时,心蕴或名蕴熄灭,什么也没有留下。他熄灭苦受通过让这个心醒来,或让心处于正常人类心智的情况,被正念和正知覆盖,不被任何其他条件所支配,并伪装成任何形式的迷恋,这是一种圆满的状态,那个状态被称为大空或原始宇宙,或者也可以称为涅槃……

龙普敦
Judge翻译自泰语



===================================


“人不应该为身体之外的事物悲伤和悔恨。 它已经过去了,因为那些事情而消失了。 它正确、完整地履行了职责。”

就长久以来与龙普的亲近而言,我从未见过他表现出任何不舒服或恼怒的迹象,甚至在任何场合都从未抱怨过。诸如在任何地点担任任何活动的主事人,从不发号施令或让人整改变动,在被邀请参与宗教仪式时,无论要坐多久或者天气如何,他从未抱怨,即使生病不舒服也不抱怨,食物没有按时送达的时候,无论多饿,他也从不抱怨,也无论食物味道多么平淡,从来没有要求任何额外的调味料。相反,如果他看到哪位长老喜欢发号施令、爱发牢骚、对别人诸多意见等等,龙普常常对他们说:  “你就不能忍受这个吗? 如果你受不了这个,如何克服烦恼?”

龙普敦
Luang Pu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


了知心中的佛法
然后以心中的法来修行法。
知道的人不会思考。
思考者仍然不知道。
当你知道后,无需思考;智慧会自然产生。
了知心中的法
当你知道的时候,就放手,不执着,不思念,不执取各种法。在内心产生的法,无论是善恶,
功德和罪孽都如幻觉,产生然后消失,两者都放下,只有那些知道者、清醒者、明亮者,领悟知识的尽头,他们保持沉默,在法中满足,法充满法,无法即是法。

因必须舍弃,果也必须舍弃。当心发展到没有造作思想(空)的时候,便无需依赖因果法则,心灵独立,无需附着于任何事物、思想,独立存在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当心得到发展,直到心摆脱造作。 然而,仍然有一些因素是自然状态,或应履行的职责,不容忽视的,人们一定不能执着于持续自然发生的果报或业力,例如,疾病或某些世俗事务。 所以因必须舍弃,包括前面提到的一些不能舍弃的因,自然还是会产生一些果,是无法避免的,或者业力本身, 你必须舍弃那个果,舍弃的意思是不执着它,不要继续以同样的方式增加业力的结果。因此,出现了佛陀反复说的一种现象:“苦因仍然存在。 但没有受苦者。”。”或者称为“超越业”的状态,意思是业或业果仍然存在。 但这并不是痛苦。
Phra Racha Wutthajarn (Dune Atulo)
Judge翻译自泰语





















luang pu Dune.jpg
Luang Pu Dune 2.jpg
luang pu dune.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3-12-2023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8-1-2024 05:09 PM 编辑

“心没有实体,眼接触色而心生起。如果喜欢它,就会变得贪婪。 如果不喜欢则变成嗔恨。我们不知道实相,我们只知道肉眼,我们不知道内眼。我们不以智慧看,我们以愚痴看,所以人们变得又乱又脏。”
行禅之后,你应该坐禅,使其相互连接,如同纱线从滚轮中取出不断连接,不让它中断,使之保持连接。坐禅可以交叉双腿或单腿,或者持金刚坐(ขัดสมาธิเพชร 双盘)根据个人喜好,不强求。右手覆盖在左手上,深长地呼吸。"
“谁没有功德,那人不会练习禅修,只喜欢布施给和尚,一直在浪费时间。凡是有功德福报的人,都会来禅修。 这是有福德者的宝物。 没有福德的人永远没有机会修习内观禅修。 因为它是佛教中最高的东西。”
孩子练习禅修,母亲可以从地狱中解脱出来。母亲非常地困难,被惩罚挖掘泥土、挖掘沙子,去垃圾场吃垃圾,当孩子练习禅修,母亲才得以从地狱中解脱,这时母亲来表达感谢,无限的感激……看见了吧,在有人去世时,要为其回向善业,没有什么比禅修更好。带着祝愿去回向功德,将会知道其的所去处。
“无论是聪明人还是低智商, 皆能成就道果涅槃。 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是否有信心学习和实践,有恒心、忍耐、诚实、遵循正确的修行等等。但是,从过去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功德问题 是另一个因素。”
我想郑重地宣告, 没有什么比佛陀的四念处更好的了。 各种旁支末节,我修过止禅、佛陀puttho、神变智、遍处、法身,都修习完成了。 到森林里去见龙婆,他说没有什么比修四念处更好的了。修习它,你就能记起前世。 记起业力法则,问题出现是肯定可以解决的。”
"有时我们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行动。如果我们有正念,我们就专注于心口区域,知道,知道,知道,知道。当正念足够好而智慧生起时,我们也知道事物。
这不是一个练习的方法。 但这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采取的行动。”
“钱,用得越多,用完的就越多。
你使用的知识越多,它就会增长得越多。”
“你练习业处禅修,功德献给父母,父母会长寿。”
“要去哪里?
先发慈心
清理该区域。”
“我们大家
如缺乏忍耐力
则一事无成”
我们仍然是有情众生,因为感觉仍然执着于世界,仍然攀缘于世界。
每当有很多执着,攀缘很多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有很多混乱、很多问题。
什么时候你执着一点点,攀缘一点点,那时混乱少,问题也少。
当完全不执着,完全不攀缘时,那时候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没有问题。”
“冷静的人
将有正念胜过于
一个轻浮的人。”
“做功德是很容易做到的。
创造功德是很难的。”
“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长辈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爱哥哥姐姐,为父母创造善, 大哥就像父亲一样,大姐就像母亲, 别吵架,哪个房子在打架? 那房子真不吉利。”
“我们用业处禅修中的善业来传播善心,没有什么比这种善行更好的了,那就是自己内心的功德。为自己创造功德就是禅修,带钱去这个或那个寺庙做功德。 这是次等的功德。”
“有的人前世生来就具有良好的品格和智慧,现在重生到了人间。 他只会拥有繁荣。 尽管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可以当部长,或者能够发达, 因为前世所造的智慧。”
“一个善良、有智慧的人会知道人的优点。”
“如果今天是你的生日,请在家打坐。”
“破僧舍、破亭子,易重建。
如果人心破碎,团结就被打破,团结也就难以建立。”
“父母不必强迫孩子念诵。 但父母必须祈祷以身作则。 然后他会自己念诵。”
Luangpho Charan Thitathammo
Wat Amphawan信武里府
Judge翻译自泰语
========================================



应该永远记住的事情
1 以各种方式忆念佛陀的功德。
2 以各种方式铭记佛法的功德。
3 以各种方式铭记比丘的德行。
4 记住您已经给予的布施并考虑进一步给予。
5 牢记自己曾经持守和现在正在持守的戒律。
6 牢记能让人投生为神的法。
7 永远记住这一点 我们一定会死。
8 记住这一点 身体很丑——不漂亮。
9 始终专注于吸气和呼气。
10 谨记涅槃之德,它能消灭一切烦恼与问题。
“修习四念处的人在每一个姿势中都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有正念控制心。 有正知,就是对自己的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的觉知。 所以这个人的戒清净。 通过修行佛法,而不是无所事事,这个戒律可以变得清净,正常就会发生。”
"正念是指引,是寻找原因,是解释的工具,告诉我们原因。正知是全知,知道外在,知道内在,那就是智慧本身,知识由此产生。禅定的意思是抓住那一点。"
“……这就是心念处。 每一个现象、每一个姿势、每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都必须标记。 你怎么听到声音? 多远? 无需评估,无需研究,禁止! 为什么被禁止?
因为这是内省,一旦思考过多,按照学术方式进行研究就不会有结果。我们应该将觉知放在耳朵,听着声音,难道我们不能只是听吗?为什么我们必须这样做?
      如果我们不标记它,我们就会缺乏正念;如果我们标记它,那就是正念的修行。 把你的心思放在耳朵里。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声音了。”它会是一个模糊的声音吗?你能定义一下这个声音吗?是的! 但这并不好,为什么呢?
这个“听nor”要求你有正念,这个词“หนอ”(Nor)是泰语,非常好。有助于保持心灵,倾听时要有正念,无论咒骂的声音,责骂的声音,或者赞美的声音。
“标记心灵不需要评估,不需要研究,因为它将成为内省。
如果我们不标记,我们就会失去正念。
如果标记的话,这是一种正念练习。 练习者必须标记练习中的每一个姿势。 这是一个习惯改变者。 进入智者的目标。”
让我们坐下来禅修解决问题,标记知、知、知,即法念处。 因为我们仍然不知道。知道。知道。知道。深吸一口气,你就会知道。 我们所做的事是功德还是恶业。这是身、语、意业的结果。知道。知道。我们为什么生气?生气的对象是什么?对色生气?对名生气?对某人生气,愤怒本身并不在于那个人。它在于我们,在于我们所在的地方。它在于心。它在于心智。将愤怒留在内心。 你只会有悲伤。 你不会聪明。 无法成为问题解决者。因为智慧是通过愤怒、仇恨执着和报复而产生的,所以修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智慧看清我们的情绪 ,观看我们的心理情绪、看我们的心。 像这样等等。
“众生啊,这个世界是受业力支配的。 从你自己的行动来看,天底之下没有什么可以凌驾于业力法则之上,
全胸护身符亦无法阻止下地狱,为了防止堕入地狱,你必须接近法。 练习业处禅是最好的。 地狱、鬼怪、走兽,都不必去那个境界。”
拿本书来读,就可以分开色、名、五蕴吗? 因此,学习阿毗达摩的人无法修习佛法。有些人超前思考。哦,第一观智已经到来了。 第二观智到了,一直念下去,十六智是这样的,这样是内省(没有达到内观)……不知道这一切的人们很容易得到。如果人看了书就傲慢自命不凡, 保证禅修不起作用。 如果你没有信,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业意味着行动,业处意味着将心保持在良好的基础上,这样你就会有智慧,不放弃你的工作,不违背你的职责, 不要抛弃工作,不感到乏味,要时时刻刻有信心地投入工作。这种生活就是快乐的工作,让工作变得有趣,让在工作中快乐,这被称为“业处 กรรมฐาน”,请清楚地翻译出来。
佛陀教导说,在一个人的品质中应该有九颗进步的钻石,即Navaratna9(นวรัตน์ ๙),称为内在的高贵财富......
1.勤奋 2.工作干净 3.聪明细心
4. 小心谨慎 5. 专心 6. 正直
7.具备道德品质 8.培养正念。9.进行正确的思想
“任何行动都必须
1. 凭信心去做。
2. 有意识地去做。
3. 尊重自己/尊重这个地方/
     尊重当地的规则和规定。
4、以平静的心态去做。
5. 正确地做。”
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业力法则。 不同的人因不同的行为,都在行善、造孽方面有所不同。
​弟子Judge翻译自泰语 将功德奉献给敬爱的恩师龙婆扎兰(Charan Thitathammo)

========================================

当训练心保持正念时
能够正确记忆和认识
克制意思是记住。
samvara守护(สังวร)的意思是觉知、了解外在和内在。
了解你的罪孽、功德和过失。
知道好处、不是好处
要正确认识..
นิพพานํง ปรมํง สุญฺญํ(nibbanam paramam sunnam 涅槃是究竟空)
涅槃必须从烦恼中失去,这是毁灭心的因素,必须远离烦恼贪爱,所以才会有幸福。
因此称为นิพพานํ ปรมํ สถขํ(nibbanam paramam sukhaṃ 涅槃是究竟乐) 没有什么快乐能比得上涅槃的快乐。 因为烦恼贪爱在各方面的耗尽,它被称为心、心所、色、涅槃, 正如刚才提到的。
​Phra Thamsinghaburachan (Luang Pho Charan)
​Judge翻译自泰语
LP Charan Thitathammo.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23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9-1-2024 07:00 AM 编辑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7367309533
Ajahn Golf 阿贊高爾夫 อาจารย์กอล์ฟ
  
24/12/2022 泰国著名禅师高尔夫尊者 Ajahn Golf 大众弘法 Day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iv0JDi66w

9/3/2023 泰国著名禅师高尔夫尊者弘法会 Dhamma Talk by Ajahn Gol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xZN734f-s

《怎樣去除淫欲?》
信徒:見到尊者很小20歲就出家,可以抵抗到名利、女色的誘惑,請問那個方法是怎樣?
Ajahn Golf : 關於如果我們禪修去斷淫欲,如果還未完全去除,就好像在吃藥,但未完全將那個病醫好。
師父剛剛出家的時候,我的師父Luang Pu跟我説,如果想在佛教之中繁榮、興旺的話,要小心兩樣東西,第一樣是女人,第二樣就是金錢。當大師父這樣去建議、提醒的時候,我就努力,無論在身體或者心靈上都會去遠離這兩樣東西,譬如走入去森林、山洞啊去禪修,讓身去遠離這些色聲香味觸、女色、財富,心亦都不憶念起這些女色、財富,自己努力訓練這個正念、定力和智慧。
那我們必須有一個決心,將那些淫欲、欲望啊,有完全斷絕關係的決心。如果我們的心不夠堅決將他斷除呢,就好像給他有後備之路,就會讓我們的心軟弱,變成對他們拉拉扯扯,不能夠將這些欲望斷除。
所以在修行、禪修的過程中,這個欲望是一個最沉重、嚴重的問題。如果一個修行人還未能跨越、超越這個欲愛的問題,就不能對自己完全放心,因爲仍有機會犯錯。
關於師父去除這些淫欲、欲望,那麽粗俗的欲愛,就是修這個不净觀,去思維自己和別人的身體是不净的、污糟的實相、會發臭的。
至於中等的淫欲呢,就是以四大去了解它,只不過是地水火風的聚合,
那麽再細微些的淫欲、欲望呢,就去了解一切的法都是無我的,就可以去除這個微細些的欲望。
那關於禪修的那方面,煩惱就好比為火,如果煩惱越重,就好像火就越大。當火越大的話,我們用少少水是不能將它熄滅的。所以當火是越大的時候呢,我們用的水(即正念、定力和智慧)就要越多,即我們禪修的精進力就需要越大,努力多些去禪修、去除、撲滅這個火。
我們要去除這個淫欲之前,必須能清楚了解那樣東西帶給我們的壞處、破壞、缺點。當我們能夠完全清楚地了解它的壞處、缺點、種種的後果呢,我們就能容易些將它捨棄。
那最尾能夠處理煩惱的,就是這個智慧。要有這個完全能夠斷除的智慧呢,就要看我們這個正念、定力和智慧—它們的濃度、它的深厚。
每樣東西都是需要我們有這個信心、真心、用心、努力去修行,如果我們能用這個真心、用心去修行的話,我們就是能夠做到的!
如果每樣東西,我們只是不認真、玩玩下去做呢,是不能夠去除的。所以我們能夠真心、認真去修、去做才行的。
那在修行上有三個特別的重點,必須去跨過的:
第一點,就是關於要讓這個定力生起。
第二點,生起了定力之後,個心就需深入修下去,就是去除這個欲愛、淫欲。
第三個重點,就是關於要去除無明,通常就會迷失,然後看不到這個實相來去除這個無明的。
剩下其它的只是一個細分。
------Ajahn Golf
12-1-23
======================================

“…最大的苦是這個身體。
一旦出生,就會變老,生病,最後死亡。
面對許多困難,感受熱、冷、飢餓、口渴。
你必須進食,你必須排泄,
你必須休息,你必須睡眠。
所以佛陀知道這個身體是苦。
但另一方面,這個身體也是偉大的,因為我們用這個身體創造許多善行。
即使是施捨、持戒、對佛陀的敬意、行走和坐禪也都用到這個身體。
所以必定有一個巨大的苦難
將帶來巨大的福報。
因此,他急切地努力積累善行,施捨、持戒、培養心靈。
也許身體還足夠好。
不輕浮,不為明天減少保險
無法確切知道
死亡之王會在何時來臨?
從現在開始……”


==========

真正属于我们资产的东西,佛陀说只有功德和罪孽,
只有善业和恶业,让我们修心,我们有责任让不好的东西离开我们的内心,创造善良的事物,在内心培育美好的品质。
这颗心将会充满幸福,被美好的品质所温暖,美德和善良由自己创造,如果没有美好的品质,没有美德和良善,这颗心将会炙热、混乱。
无论出生在哪里,拥有多少财富都无所谓,如果这颗心混乱且炙热,那么它毫无意义。意义只在于这颗心充满幸福,有正念,有智慧,有戒律,有法、有美德、有良善,这是世界上最宝贵、最有价值的......

这颗心是一位伟大的旅行者,漫游在诞生、老去、疾病、死亡、生了死去、死而又生之间,漫游在承受痛苦,不断地承担痛苦而不知道怕,因此佛陀教导我们修行,让这个心从轮回之苦中解脱,除了心之外,没有什么比心更能引起痛苦,除了心之外,没有什么陷于愚昧(迷失),除了心之外,没有什么可以修心,除了心之外,没有什么更了解心。
因此,修行的本质就是通过修这颗迷失的心,并不需要到任何地方,无论是大地、天空、树林、山间,只要心能够知道迷失,所有迷失都会在那里破碎。当真实法增长时,心有智慧就不必再次在轮回中生、老、病。
那么,真实法是什么?真理就是“..一切法无我..”。所有的法并不是众生、人、我,它没办法去被执着或持有,最重要的是,不要认为它是自我、我的、属于我的。它只是界(元素)、法蕴。

修行很擅长、修行得很好的人...
通常人们会这样认为:
这些人可以打坐数小时,
这些人可以行禅数小时,
这些人可以几夜不睡觉,
这些人可以不吃好几天。
然而,这只是短暂的时间,
在日夜月年之间。
它并不是擅长修行或修行很好的特征,
那些修行很擅长、修行得很好,
可能会表现得不同,
心中的贪逐渐减少,
心中的嗔逐渐减少,
心中的痴逐渐减少。
正念正知变得好,
知识、智慧增长,
曾经执着的事情,
变得更容易放下。
理性增强,心更沉稳,
心更平静,平和和舒适,
当情绪冲击来临时,
心不会陷入悲伤抑郁,
被激怒和困住,就像过去一样,
我所言是否正确,
请您审慎思考.....

Phra Ajarn Surawut (Golf) Khemcitto
Judge翻译自泰语



ajahn golf.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12-2023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31-12-2023 05:49 PM 编辑

【新年的祝福】
吉祥,在於自己行善。
別去期盼吉時良辰,而應當期許從修行所得來的良善。
若能如此,吉祥必定會降臨大家身上。
過去大家都承受了不少的苦難艱辛,希望此後大家可得到從修行得來的善德,這就是「新年的祝福」。
回頭看自己,不用去問卜,何為吉時?
佛陀教導我們看自己。
不管什麼時辰,吉兇善惡都在我們自己的行為。
不管黑夜白天,時時刻刻保持正念,謹慎守護此心免受惡念之入侵。
這才是真正的「新年祝福」。
Luangta Maha Boowa
Luangta Maha Boow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24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所有食物通过喉咙,这都成为了排泄物,如果你总是这样想,你就不会粘着味道,当不粘着味道的时候,进食的苦已完尽。”
“当你知道六入处是热源时, 会有谨慎。 心里记住,你应该做什么? 这样你就能逃离所有入处的炎热,这是情绪的源泉。
“只学习阿毗达磨。 没有清净的戒律,或者没有完全断除贪、嗔、痴。 它将像泰国学生去学习别人的语言却忘记自己的语言。”
训练心灵不需要哀悼身体。 就像伞兵不会哀悼飞机一样。
那些修行佛法的人,当不哀悼的时候,将会达到涅槃之道的光明。
“如果你的心仍然不能保持平静,那么真正的法就不能从这个心生起。只会有贪、嗔、痴进入到心里打转。”
“水越平静,就越清澈,看得越清楚。
心空、宁静、平静,智慧非常清楚。”
定力在心中生起受到动物、人类和神灵的喜爱。
真实的东西有四种:所谓真实的信仰、真实的行动、真实的得到、真实的看见,这些被称为“真实”的只是意见。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就没有人需要告诉。 法会告诉你一切。
你什么时候会没有想法?那时候你就可以超越它。
为了“停止思考”,你必须使你的心明亮,好像没什么可考虑的,然后你就会知道了。
Khunmae Boonruen
(一位以神通著名的尼姑)
Judge翻译自泰语
Khunmae Boonrue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24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8-1-2024 04:53 PM 编辑

分心,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没有分心,那么你就不必打坐。 因为我们分心了,所以我们去打坐。 但有一个方式就是心神散乱的时候,我们要命令它保持冷静,这并不会平静。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坐下来看着它分心。 我们念佛buddho只是为了好玩,平静与否都没有关系。 当念佛的时候我们的心分散了,我们去发现到它,只是为了好玩而观看。如果你能只是游戏地看,你的心就踏实了,你的心就安宁了。但如果它分心,想要它平静,你越强迫它,它就越不舒服,越不舒服,它就越不平静。 因为能让心灵平静的就是快乐。 如果心快乐,心就会平静。
Luang Por Pramote Pamojjo
Judge翻译自泰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24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8-1-2024 03:08 PM 编辑

素食主义,发愿不吃肉,这真的不是功德。这已经被泰国人误解很久了,也就是认为吃素就是一种功德,吃肉是罪孽。我们不吃猪腿饭,并认为这样做猪就不会被杀死,这就像我们坐在家里, 然后想像我去落后地区教导穷人读书,我们去教导穷人的功德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没有做到。 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做,如果你想要功德,那么必须拯救动物的生命。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第一种就是赎回即将被屠宰的动物的生命,以此来拯救动物。第二种就是富有慈悲心而不去伤害动物,这是完善第一条戒的功德。但是素食主义不会带来功德,因为我们实际上并没有采取行动来拯救动物生命,这仅仅只是一个想法。提婆达多曾经提出佛教徒不应该吃肉,佛陀拒绝了它,佛陀给出理由是肉不是臭东西,恶行才是臭的东西,僧侣必须方便在家人而不是添麻烦。佛陀允许他们吃这种肉,也就是没看到它被杀、没听闻它被杀、不是专门为自己而宰杀的。佛陀指出食物只是为了喂饱身体,让身体不会死亡, 因此不要太执着食物方面的事。吃素有功德吗?当我们判断一个动作是功德还是非功德? 必须依靠佛陀关于十种功德的教法,也就是布施、持戒、禅修、恭敬、服务、回向功德、随喜功德、听闻佛法、弘扬佛法、正直己见,如果根据这十条,我们找不到依据支持只吃蔬菜是一种功德,因此在佛教中这不被认为是一种做功德的方式。 想一想,如果吃蔬菜、草等植物有功德,那么牛、水牛、山羊、绵羊等食草动物的功德会比人多。 因为这些动物一生都吃植物,根本不吃肉。吃肉是不是罪孽?判断吃肉是不是罪孽,必须考虑到吃死物的肉是否违反戒律? 第一条戒是不杀生, 只有当它由5个条件组成时才会打破戒律。也就是:它是活生生的生物、知道它是有生命的、有杀害它的心、有执行杀害的行为、它死亡了。当五个条件都完成时,他就被认为是杀了动物,打破了第一条戒律,这是一种罪过。 如果我们去市场,买虾米、烤鲶鱼、鲭鱼、猪肉等等,我们有没有参与那些动物的杀戮? 这些动物在我们购买它们作为食物之前就死去了。 不管我们买不买,那些动物都已经死了,我们没有促成死亡。佛陀明确指出:罪不属于那些不犯罪的人。吃蔬菜也可能间接杀死动物,因为必须耕地、施肥、使用杀虫剂,这肯定会引起各种昆虫、蚯蚓的死亡。龙普元Luang Pu Waen说过:牛和水牛已经吃草很久了,仍然没有成为阿罗汉。
Somdet Phra Sangkharat Chao Kromma Luang Wachirayannasangwon 十九任皇室最高宗主教
Translated by Judge from Thai Languages
Somdet Phra Sangkharat.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24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唤起对死亡的忆念带来舒适,
它破碎了爱,及沉溺于怜悯,
缓解了黑暗,使人勇敢而不受困扰。
去哪里找到合心意的人?
我们自己都还是不合心意,
无常、苦、无我
提前了解,以免惊慌。
Phra Sasanasophon (Chaem Cattasallo)
Judge翻译自泰语
phra sasanasopho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24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0-1-2024 05:11 PM 编辑

今日佛法教导
​佛陀比喻“色”如同泡沫群,就像昭帕耶河的河水,有时泡沫群形成一组, 白色泡沫漂浮着。佛陀曾经到过恒河指点诸比库,你看到一群泡沫在漂浮吗?回答说看到,然后他宣讲色蕴就像许多小小的泡沫,因此它们将会分解崩溃。如果你培养正念,你会感觉到身体的分解崩溃, 有些人感觉很强烈,有些人感觉较弱,这取决于智慧,这并不是自我,这是自然的分解。
​佛陀接下来比喻“受”如同水泡, 在雨季,雨水落下来它会有水泡,它即刻破碎和分解,受也一样。佛陀比喻“想”就像阳光的反射,走近看了看却是空的。你知道太阳的反射吗? 在炎热的夏天,看向稻田, 它像是摇曳,不真实, 当你靠近时,它就是空的。 这就像做我们自己一样。就像我们生气、我们贪婪、我们迷失一样。我们在思考,我们在烦乱。都是我们。 但如果你培养正念,它将完全是空的,不是自我。
​佛陀将“行”比喻为就像一棵香蕉树。一旦剥皮,就没有核心了。香蕉树在顶部切除,切去根部,然后剥皮 ,找到核了吗? 剥去了,没有核。行也是一样,那些被造作的东西是空的,如果你看它,没有本质或自我。佛陀把“识”比喻为魔术,你见过吗? 魔术师可以做很多事情, 有时候把人放进箱子里, 分离头,身体,腿,变成鸟或其他东西,它真的可以做到吗? 不,他在骗人,但你捉不到,识也一样, 它欺骗着你,它是如何欺骗的? 它欺骗你让你觉得“自己”是真实的。

Phrarajbhavanavajirayana
  (Luang Pho Surasak Khemarangsi)
Judge翻译自泰语


================================


法必须包括聆听(pariyatti ปริยัติ)、实践( patipatti ปฏิบัติ),然后就会得到一个效应(證悟 pativedhi )为了获得 pativedhi,必须同时有 pariyatti 聆听和patipatti 修行。
这种pativedhi是练习内观的结果。
  这是道、果、涅槃,此道、果、涅槃将会发生,必须通过实践,
如果缺乏实践,
结果不可能发生。
但在实践之前
它必须依赖于知识和理解。
也必须依靠理论或Pariyatti聆听,
如果你缺乏聆听……实践就会偏离。

当实践变得更深入时,我们会对整个身体,感受,心和法都有深刻的了解。随后,我们将不再锚定到任何一处。有时我们会觉知身体,有时会觉知感受,有时会觉知心,有时会觉知法。最终,我们会进入深处,接触到身体和心灵中发生的自然法。
我们看到它有很多,但实际上这只是当前每时每刻出现的事物。只要保持正念并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就足够了。无论它出现了什么,我们就知道它。它可能被称为善或不善,但我们并不在意它的名字,我们只是为了显示清晰的法义。
然而,在真正实践时,只需觉察当下出现的事物,知道它是什么,感觉如何,它呈现什么样的佛法,就足够了。冷、热、软、硬、紧、松、摇曳、舒适、不适出现,知道。无论我们的心是怎样都知道。
知道的越来越多
随着更多的觉察,最终我们会看到事物的产生、衰落和灭亡,这使我们能够真正摆脱执着,这是解脱之道。
Luangpu Surasak Khemarangsi
​Judge翻译自泰语


lp surasak.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24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1-1-2024 03:32 PM 编辑

"反复做,经常做"

"来练习正念,反复地一遍又一遍
控制思维,使它少想一些,
从现在开始,整天整夜
我们将少思考,只思考必要的事情
然后,当我们打坐入定时
我们将轻松而快速地进入
让我们的禅定变得娴熟
然后我们继续向智慧前进
智慧将有助于消除烦恼
那将会破坏我们从定中所获得的平静。
Phra Acharn Suchat Aphichato
Judge翻译自泰语



==================


我们的心不够正念来感知任何事物,情绪会立即生起。如果你不爱,你就会恨。如果你不恨,你就会害怕。如果你不害怕,你就会迷失。但如果我们修习正念,直到它被驯服。 它不会爱,不会恨,不会害怕,不会迷失。
面对任何事情都淡然处之,看到蛇爬来也淡然,看到火燃烧也淡然。不会兴奋也不会恐惧,但不要坐以待毙。如果火燃烧可以扑灭,就扑灭吧;如果蛇靠近可以躲避,就躲避。只是心不会因为各种事件而激动或害怕,心会保持淡定,但心会用它的智慧、用理性说:“能躲就躲,能避就避。躲不掉、避不开,就保持淡然。淡然处之,那就安全。动物不会伤害我们,只要我们保持淡然。”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修习正念,修得越频繁越好。培养正念越多,就像经常游泳一样,越熟练。你游泳的次数越多,你的技术就越熟练,将来你将成为这个领域的冠军,入到水中像在陆地上一样敏捷。
如果不练习一下子跳入水中,随时可能淹死,因此坚持不懈地培养正念,使心灵成为平舍(upekkha),不爱,不恨,不害怕,不迷失。 一旦我们达到平舍,下一步是用智慧教导它永久平舍,因为使心远离舍的就是痴。 愚痴看到这很好,那很好。当一个人看到这个或那个东西是好的时候,就会生起一种欲望。 当欲望出现时 平舍将会消失。
Phra Acharn Suchart Aphichato
Judge翻译自泰语

============================

修行没有固定的模式。 主要是和正念有关。 你必须时刻保持正念,才能被视为一种练习。 如果你去寺庙但不醒目,它仍然不被视为修行。 如果你有正念并且在工作,那就被认为是修行。 因此,你应该保持正念,控制你的心,以免你胡思乱想。 你可以和佛陀在一起。 或者与法共处,如这32种身分,是极其宝贵的法。 如果你厌倦了念佛 ,你可以尝试使用这32种身分,它们有颜色、有味道、有很多特征、头发、指甲、牙齿、皮肤、肉、筋、骨等等。如果心想旅行,就让它在身体的城市里旅行。 这是最值得参观的地方。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不断地念这三十二种身分,就算是良好地实践。 你不必去寺庙,也不必穿白衣,愿这32种身分常驻在你的心中,如果你不需要思考。 如果非要用思想来处理事情的话,让我们首先停止佛陀,先别再背这32个身分,等你想完之后, 开始担心这个、担心这个人,再次回到buddho,回来念三十二身分,逆序地(patiloma ปฏิโลม)以及顺序的(anuloma อนุโลม)然后我们会知道在某一天,我们是否有正念。问问自己,你今天是否与这 32 种身分一起生活?或者是否与 Buddho 一起生活? 因为修行buddho也好, 或者简单地背诵 32 个身分也好,用这样的方法来培养正念,使我们能看到思想的造作。大多数时候,我们看不到思想的造作,因为它们往往隐藏在幕后,不断地推动我们的心去关注外部,思考着这个人那个人,心思飘向那个人和这个人的画面上、或某个物体,飘向冰箱和冰箱里的东西,但是我们看不到导致飘向外部的思想。如果你念诵佛陀或者继续看这32个身分,接下来我们就会看到造作就在这里,它欺骗我们,命令我们去打开冰箱,让我们为此担忧。一旦看到这一点,就表明我们具备了正念。

你会看到有3种思考方式:朝向烦恼、朝向佛法、或中间,非佛法、非烦恼。大多数人会朝两个方向走,即朝向烦恼。 或者非烦恼、非佛法。 我们很少走佛法之路。因为心中没有法,但如果你一直听讲佛法,你将会把正法种植在你的心中。 接下来,心中对正法的思考就会萌发,会开始思考有三个方向,一些朝向烦恼,一些朝向法,一些非法、非烦恼。你会看到这样的结果:当你朝烦恼的方向思考时,你会变得散乱和困惑。 以佛法的方式思考会带来快乐、平静和冷静。 以非烦恼或非佛法的方式思考会让你感到平舍, 不快乐、不悲伤。你会想持续以佛法的方式思考。 继续念佛,这会带来快乐、平静、冷静。

接下来,我们会从造作的行蕴看到圣谛。行可以是集或道。如果你忆念buddho、32种身分,它就是使心平静的道路;如果想到自我、我们的自我、贪婪和欲望,那就是集,麻烦就会出现。 从现在开始,不要只看外面,也要看看幕后的行。它欺骗我们,命令我们去追逐这个或那个,想要得到这个或那个。不断地摆脱这些想法,通过佛陀的法纠正它,因为无明来自于没有看到三共相,看不到一切无常、无我。 如果你持续思考无常、无我、苦, 它将减少贪、嗔、痴。

Phra Acharn Suchart Aphichato
Judge翻译自泰语



------------------------------------


在内外财富之间的区别在于,聪明的人会将一生投入于内在财富的创造,而愚蠢的人则将其投入于外在财富的积累。但聪明人知道死后必须重生。 因为死亡的只是肉体,心灵不会与身体一起死亡。 这是智者的教诲,即佛陀的教导。我们相信智者的教诲,必须尽最大努力实践,绝对不会有损失,不会取得虚假的成果。佛陀的教导不是他创造的,而是全部真实,不是为了欺骗我们去行善,实践确实有效果。 所以,人应该信佛、信法、信僧、 相信学习和实践。 并且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将获得极好的内在财富。 这绝对是一个宝藏。 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死。 所以你千万不能大意。你必须认为你随时会走。如果你认为你还能活很多年,你就大意了,如果你认为你明天或今晚可能会死, 你先快点学完,练习完再说,这样就安全了,然后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了。完成了这个任务后,就不会再有想做的事情了,因为心中不再有欲望。一旦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一次的心灵集中,就会深深着迷,有信心能够实践,要尽快付出生命的时间和心力,因为没有什么比内心的平静更令人满足。

一旦心集中到禅定中,就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就像从一个炎热的地方然后走进凉爽的空调房。 所有的痛苦、困惑和焦虑都会消失。 只剩下幸福、平安和舒适。 你就会知道这一生有解决办法。 以前找不到解决方案, 得靠这个靠那,但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避难所。 它是一个暂时的避难所,不是永久的,也不是永远好的,因为它必须改变。 如果单调的话就会很无聊。 必须找别的东西来代替它。 还会这样继续下去。 但平静永远不会无聊。

这是关于练习正念。 培养正念并不困难。 请下定决心发愿,从我醒来的那一刻起,直到我入睡,时时刻刻都会培养正念。如果你无法控制和觉知到身体的行为,会去想这个想那个,必须使用borikamma,念诵buddho,或者你可以在体内旅行,观照32种特征:身体有头发、毛发、指甲、牙齿、皮肤、肉、筋、骨、骨髓、脾、心、肝、肾、膜、肺、大肠、小肠、新食物、旧食物、内膜、大脑、头部等等或者你可以思维身体的未来是疾病和死亡, 那肯定会随之而来。 人死后,必须进入棺材。做功德善业3天、7天,然后火化。 早上他们收集骨头和骨灰。 这就是身体的未来。 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思维一下,直到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功德、布施,从我们身边的人做起,也就是我们的父亲和母亲,我们应该照顾,应该让其生活幸福与舒适”
“如果你保持冷静的话。
爱与恨
恐惧、妄想
都会消失
这就是解决方案。”

Phra Ajahn Suchart Apichato
Wat Yansangwararam, Chonburi
Judge翻译自泰语




ajahn suchat.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4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0-1-2024 04:16 PM 编辑

男人女人死了之后,只是两天,如果不注射的话,就会发臭,闻起来很恶心。人的臭味比狗的臭味更严重。 为什么臭到这个程度?因此说不净  asubha,asubhaṃ (อสุภะ อสุภัง)即糜烂的、腐朽的、肮脏的、极其丑陋的、充满废物,有一层皮覆盖,看起来干干净净,欺骗着我们,里面有什么?男女青年,内部有什么?地、水、风、火,很多东西,骨头,大小不一的碎片,小肠,大肠,三十二种身分。这就是了,当把内部的东西拿出来,只剩下腐烂的东西,只剩下令人讨厌的废弃物,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即使我们还没有到那一步,其他人却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女性和男性死了,放置了两天,味道就散发出来了。第三天拿去放在墓地里,打开棺材,它已经变成了绿色,青色、黑色、令人生厌的面容,什么都不愿看,状态改变了,有着难闻的气味。脏水从鼻子里流出来,从嘴里流出来,女人,男人,哎呀……难看。那脏水,他脱掉衣服,一路流到肛门。肛门软软的。那污水也从肛门流出。尸体,最后都被焚烧或埋葬。当大火焚烧后成为灰烬。如果埋在地里,土壤就会吸收并消化,剩下的只是坚固的骨头。当到这个地步,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一旦到达那个状态,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而已。但是如果我们不思维它,不研究它,就不会看到佛祖定义的真实事物。
Luangpho Chanda Thawaro
Judge翻译自泰语
lp chand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2024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不是在身体上修行的。法是在心里修行的。如果能够让身体舒服,心跟随舒服。 当可以训练心直到变得灵活时, 之后无论以任何姿势入禅定,修习都很容易。记住:“法是在心里修行的,不在身体上。”
Luang Pu Plien Panyapathipo
(2018年 时年84岁病逝 照片为圆寂之前)
Judge翻译泰语
更多關於 Ajahn plien
ajahn plie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24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曼證阿羅漢果的場景>>
<<The scene ajahn mun has attained arahantship>>
(English below)
當阿姜曼和 Luang por chob 在清邁近Sahagorn村,Nam-Phrae 鎮,Phrao 地區,Dok-Kham 穴一起禪修時, 一件重要顯著的事情發生了。雖然 Luang por chob 不是直接牽涉其中, 但他見證了重要的一刻--當阿姜曼終於認知到法元素和佛教之果, 然後最終成為我們時代的其中一位阿羅漢。
事件發生在1935年五月的一天,大概在凌晨三時。 當 Luang por chob 處於深定, 他的心靜止和高尚,光亮地閃亮著, 沉浸在定中。 突然間, 他心中的明亮和靜止在一瞬間被摧毀。 就在那一刻,他聽見非常大、響亮的如雷之聲,那麼大,大得所有東西都開始震盪
之後,Luang Por Chob 形容這個巨響為發生在他隔壁的核爆。那股力量是那麼大,強到所有東西開始搖晃, 好像整個世界在裂開,粉碎到最細的粒子。 然而,整個場景,只在他的心中展示, 外面的世界保持不變
由他開始修習, luang por chob 從未體驗過如這樣的禪修現象。他向內檢視自己的心, 嘗試找出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心境, 但到最後, 他不能夠發現任何異象。因此, 他向外探究, 以找出對於此現象的原因
正當他把心送向外, 它射向阿姜曼的住處。 在那裡, 他(以心眼) 目擊多樣的男女天神在阿姜曼身邊擁擠著。那裡有著前所未見地多的天神。 大批從每一層天界來的天神聚在一起,到了整個空間-從天界到地上-- 都被完全飽和的程度。
多過十億個星系的天神聚攏在阿姜曼身旁。祂們的光輝閃耀得這麼明亮,以致整個Dok-Kham洞的四周都氾濫著光,完全被美德的強力光輝所照亮。然而, 所有天神合在一起的光芒, 相對於阿姜曼的心的光亮與雄偉, 根本不值一提。他由於法的完滿所散發的光輝超越其他一切。 Luang Por Chob 之後報告, 阿姜曼的莊嚴和美麗,比他所能描述的要光亮跟莊嚴得多。
在欣賞完阿姜曼令人印象深刻的光輝一段足夠時間之後, Luang Por Chob 拉回自己的心, 然後自己想“這肯定是由於一個今時今日大導師修行的重要事件”
就在第二天, 大概在下午四時。Luang Por Chob 去到阿姜曼的住處去準備日常洗澡的水。正當Luang Por Chob 向老師交出一條清爽的浴巾時, 阿姜曼問他“chob , 你最近修行如何?” Luang Por Chob尊敬地回應 “我的修行如常一樣, 尊敬的老師。但昨天一些事情發生在我的禪修中, 幾乎讓我神魂顛倒。
那裡發生了一個爆炸,一聲巨響,仿如有個大炸彈在我身旁引爆了。我從未在我的禪修中體驗到任何事情”
阿姜曼於是問:“你怎樣評估這件事?” Luang Por Chob回應:“我開始在我的心中尋找原因, 但找不到任何不尋常的東西。 但當我把心往外送,我立刻看到一道非比尋常、絕妙的光芒從你身上散發出來,比我過去所看到的更加光亮。在此之上, 我從未看過如此大群的天神在你身旁聚集, 尊敬的父親。但仍然, 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天神會以這樣的規模探望你 ”
阿姜曼回答“你昨天看到那麼大群的天神, 他們以這麼大數目聚在一起, 來表達他們對我的隨喜
他們祝賀我能夠實現到法元素--從苦的完全解脫和生死輪迴的結束。從現在開始, 我再沒有出生。 所有東西都被斬斷了。 阿羅漢沒有無明的程度, 就正正是我現在怎樣沒有無明。你聽到的爆炸聲, 是由天神致敬的欣賞和認可宣言所造成的。他們以神通力所創造的隨喜衝擊波, 很有可能地劇烈地衝擊你的心, 使你被震晃, 從定中推出。
Luang Por Chob之後告訴我們:“就在那個時候, 我所有的身毛豎立了。 我從未想過會從阿姜曼個人那裡聽見如此的宣言, 到那天, 我也從未聽過 “法元素” 這個詞--在我整生中。但那激起了如此的喜悅, 以致所有的念與自制都從我那裡逃離, 眼淚開始在我的面流下。在那一刻, 我無法找到恰當的詞去形容我尊敬和敬愛的導師--他就如我的母親和父親--所體現的最高之法。 我在他身前跪倒在地, 然後在他的足下鞠躬。
我跪著, 胸部彎向下, 凝視著他的足, 我開始無節制地哭。 我被他已穿透法元素和成為了一位完全覺悟的阿羅漢這事實而感到非常感動和不知所措
一直到那天, 阿姜曼通常都是很嚴格的,然後會譴責我, 如果我失去我的鎮靜。但就算他多麼嚴厲地罵我, 我總是把它放在心中。 (因此我預期那天會受到嚴厲的訓誡) 。 但現在他卻沒有說什麼。 他只是讓我哭, 讓我自由地抒發我的感受。
當我平靜了一會兒,阿姜曼對我說“好, 看那個吧,chob 。看心可以去到多遠! 事情可以多麼深邃, 以致你的心被喜悅弄到不知所措, 甚至讓你哭泣! 不是嗎, chob " 我回覆他 “ 我對你, 尊敬的父親, 已經在佛教中完成工作感到無語。你已經征服所有苦, 然後現在我被遺下, 仍然需要不斷修行。 我希望能明白法, 看見法, 就在這一生, 就如你! 尊敬的父親!”
阿姜曼回應 “假如你想在這一生達成道、果、涅槃, 你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鬆懈你的精進。那需要對修行不懈的奉獻。無論如何,不要偷懶。 就如我迄今為止所教你的。 假如你如我所教導的修習, 你就會體現完全的滿意--道、果、涅槃-- 就在此生。我向你保證。
--正智居士翻譯
*******
lp chob.jpg
lp mun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3-2024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索的教导——
阿姜普 · 谭尼育的回忆
[简介]
阿姜索 · 堪塔西罗(Ajaan Sao Kantasilo,1861-1941)与他的学生阿姜曼建立了泰国二十世纪森林头陀传统。他是一位真正的森林隐者,未曾留下教导的文字记录。很幸运,他的另一个学生阿姜普 · 谭尼育的回忆,使我们得以一瞥阿姜索简短有力的教导方式。
在我们这个时代,走进森林里修习头陀行的做法,是从阿姜曼的老师阿姜索开始的,之后又传到了阿姜辛与阿姜李。阿姜索不善于演讲,他是个行动者。教弟子时,讲得也少。那些直接受教于他的弟子,如今是长老了,他们从老师那里也学了沉默寡言、鲜少开示的习惯。因为阿姜索少言,我给你们讲一点他传授禅修的做法。
阿姜索是怎样教的呢? 假定有人来找他说: “尊敬的阿姜,我想学禅修。我怎样做? ” 他会说:  “禅定时专心于‘哺-哆’ (Buddho)这个词。 ”
如果此人问: “‘哺-哆’ 的意思是什么?  ” 阿姜索会说: “不要问。 ”
“我念‘哺-哆’时会发生什么? ”
“不要问。你的唯一责任就是在心里一遍遍地重复‘哺-哆’。 ”
他就是那样教的: 没什么冗长的解释。
好,假定这个学生诚心,听从阿姜索的指教,在禅定中坚持重复‘哺-哆’,假定他开始入定,心变得宁静明亮起来,他会来问阿姜: “在念着‘哺-哆’时,我的心变得如此这般。现在我该怎么做? ” 如果他做得对,阿姜索就说: “继续禅定。” 如果不对,他会说: “你得如此这般地做。你现在的做法不对。 ”
举例来说,有一次我还是个沙弥,负责照顾他起居,大宗派一个高年资比丘,作为禅修的初级学生前来求教。阿姜索教他禅定时念 “哺-哆 ”。好,这个比丘念着 “哺-哆 ”,心静了下来,一旦静下来,便明亮起来。然后他停下不念 “哺-哆 ”了。这时候,心变得一片空白。
他就跟着光明,把意念送了出去,有几个形象开始出现: 死者灵魂、饿鬼、神明、潜水生灵、人、兽、山岳、树林……有时仿佛他或他的心智,离开身体在山野里漫游,看见了上述事物。之后,他来告诉阿姜索说: “我在禅定中达到宁静明亮时,心就跟着光亮出去了。鬼神人兽的形象显现出来。有时仿佛是我出去跟踪那些形象。”
阿姜索一听到这里就说: “这不对。心智在外境获得知见是不正确的。你得让它了解内境。 ”
这位比丘就问: “我应该怎样让它了解内境呢? ”
阿姜索答: “心智在处于那样的明亮状态,忘记或离弃了它的反复念住,而只是空洞静止地滞留在那里时,就去找呼吸。如果呼吸感在你的意识中出现,就把注意力集中于呼吸,然后跟踪它,一直朝内走,直到心变得更宁静,更明亮。 ”
于是那位比丘遵照阿姜索的教导修行,直到最后静止下来,到了近行定(upacara samadhi),之后呼吸越来越精细,最后消失了。他对于身体的存在感也消失了,只剩下心智绝对静止在那里,那个状态下知性本身清楚独立地存在,没有前后移动感,也没有心的位置感,因为那个时刻只有心的完全突显。这时,那位比丘又来问: “我的心智宁静明亮之后,我把注意力集中于呼吸,跟着呼吸朝内,直到达到绝对安宁静止的状态——如此静止,什么也不存在了,呼吸不再出现、身体存在感消失,只有心明亮静止地突显出来。这个状况,是对还是错?  ”
阿姜答道: “是对是错,那是你自己的标准。尽量经常这样做,等到你练熟了,再来见我。 ”
于是这位比丘遵照阿姜的教导修行,之后能经常使他的心智静止,达到身感不存在,呼吸感也消失的地步。他的技巧越来越熟练,心越来越有定力。最后,他就能让心频繁处于静止状态——原则上,戒德培养定力、定力培养明辨、明辨培养心智——在他的定力变得强有力时,便升起了神通(abhiñña),所谓的高等知识、真正的洞见。什么知识呢? 据说是有关心智本性的知识,即心在当下的状态。那只是他自己说的。
他离开那个定力层次后,来见阿姜索,阿姜索却告诉他,“这个定力层次是安止定(appana samadhi)。可以肯定,你在这个定境什么洞见与知识也没有。只有明亮与静止。如果心永远处在那个状态,也就只停在那个静止层次里。因此你一旦令心寂止到这个地步,就注意看心开始搅动起来、即将离开专注的那个间隙。心一旦觉察到它开始拿起一个对象——不管初现的对象是什么——要把注意力放在拿起的那个动作上。那才是你应该观察的。 ”
这位比丘听从了阿姜的指教,以后在心智开发上获得相当的进步。
这是阿姜索教育学生的一个例子——每次只教一点,只指出修持的关键要点,几乎只说: “做这个、这个、这个 ”,从不解释。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他这样教。我会与读过的书、听过的其他开示作比较。比如,阿姜辛(Ajaan Singh)曾写过一本禅修小手册,题名为《依止三宝与禅修技巧》,他在书里说,禅修之前,首先必须身体坐直、确立念住、把它直接放在你面前。他是那样说的,阿姜索却不是。但他们教的是同一个原理,唯一不同之处在于阿姜索不是宣讲家,因此不用许多修辞。
正如他对我说过: “我们在决定重复‘哺-哆’这个词时,作这个决定本身就是在确立念住。我们连续想着‘哺-哆’,不让心智离开‘哺-哆’时,我们的念住和警觉便已经健康有力了,才能始终清醒地跟着 ‘哺-哆’。一旦注意力移开,忘记 ‘哺-哆’去想其它事,就表明我们的念脱节了。但是,假如我们把守念住,能不停地想着 ‘哺-哆’,不出空档,念住就很强了,不需要在别处‘确立念住’。想着一个目标,把它与心连接起来,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在确立念住。 ” 他是这样对我解释的。
这是我眼见耳闻阿姜索传授禅修的一个例子,足以供我们作为思考的精神食粮。🙏🙏🙏
… …
阿姜普 (Ajahn Sao Kantasilo) - 阿姜索的教导 (The Teachings of Ajahn S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3-2024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索 · 堪塔罗 (1861-1941) 阿姜索· 堪塔西罗与他的学生阿姜曼振兴了泰国二十世纪森林头陀传统。他是一位真正的森林隐者,没有留下教导的文字记录。很幸运,他的另一个学生阿姜普· 谭尼育的回忆,使我们得以一瞥阿姜索简短却有力的教导方式。
🙏🙏🙏
AJAHN SAO.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2-2024 01:23 PM , Processed in 0.19009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