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30|回复: 6

停止与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10-2008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what-buddha-taught.net/Chinese/Ajahn_Lee_Stop_and_Think.htm



1950 7 20

[英译] 坦尼沙罗比丘

[中译]良稹

Stop and Think
——Teachings of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内观(insight,内明、毗婆奢拿、维巴沙那)不是什么可以教会的东西。它必须在你的内心形成,不是你可以记住和谈论的。要教到可以记住,我保证花不了五个钟头。但是你想懂得其中的一个字,也许三年也不够。记录只能形成回忆,实践才能产生真知。这就是为什么你想要懂得和掌握它,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当智慧产生时,你会知道事物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好象一盏灯在大放光明:我们知道“那是火焰......那是烟雾......那是光亮。” 我们知道什么和什么混在一起就产生了什么、熄灯时火焰去哪里了。所有这一切便是观智慧的技巧。


有些人说,止禅和观禅是两个分开的东西——那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止禅是“静止”(stopping),观禅是通往觉悟的“思想”(thinking)。在开悟时,心定下来、保持静止。它们是同一样东西的组成部分。了解必须来自静止。假如你不静止,怎么能了解?比方说,你坐在快速行驶的车、船里,想看看路边擦身而过的人或物,你根本看不清谁是谁、那是什么。只有你停在某处,才能把事物看个清楚。

再举个更直接的例子。我们说话时,每个短语之间要停一下。假如你一口气不停地说,有谁会听懂你在说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首先必须使心停下来、静下来、定下来。在心静止到了一种稳定状态时,定力就升起、明辨接着产生。这个你得自己练习、自己培养.不要光听别人说:“这样做,你就知道是 ‘喔!喔!喔!’,而不是 ‘喔?喔?喔?’”不要把他人说的好东西记在心里。得让它们从内心产生出来,把那些东西变成自己的。花你自己的一块钱,比花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一百块钱要好。你用借来的钱,就得担心欠债。你花自己的钱就不必担心。

静止是产生力量的前提。假如一个人又走又跑,就打不赢别人,因为静止以待的那个人比较有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教大家把心定下来,才能获得力量。然后它才能开始带着力量和敏捷重新走路。

我们有两只脚是事实,但我们走路时必须一次用一只脚迈步。假如你两只脚一起迈步,哪也去不了。或者你只用一只脚走路,那也不行。右脚停下来时,左脚必须迈一步。左脚停下来时,右脚必须迈一步。你要想走得有点力度,必须一只脚停下来,迈动另一只脚,因为力量来自那只停下来的脚,而不是迈步的脚。一边迈一步时,另一边得停下。否则你没有支持,肯定会跌倒。假如你不信,试试自己用两只脚一起走,就知道能走多远。同样,止和观必须一起培养。你首先必须使心静止下来,然后察看一步:这就是观。由此生起的了解就是明辨。而放下你对那个了解的执着,就是解脱。


因此,停止就是为了产生力量、产生知识和明辨的因素——静止的心,以高度的戒德、高度的知觉、高度的明辨,同时了解了世间法和出世法,从而走向超越。

[ 本帖最后由 顺势 于 14-10-2008 09:5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08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看这帖哦
静止是成功之本,善哉!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009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邪冥 于 3-11-2008 02:45 PM 发表
没有人看这帖哦
静止是成功之本,善哉!善哉!


没有人看就自己顶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09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很有意思。希望一些人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其实,从很多例子看来,静止才能产生智慧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09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新新网友 于 12-1-2009 03:54 PM 发表
这帖很有意思。希望一些人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其实,从很多例子看来,静止才能产生智慧是真的。


为什么你会这样说呢?这根本不需要怀疑的啊!定是体,慧是用。记住这个秘诀,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09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12-1-2009 11:07 PM 发表


为什么你会这样说呢?这根本不需要怀疑的啊!定是体,慧是用。记住这个秘诀,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佛陀说过的,都可以被怀疑。

不过,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有每一个阶段的验证。
当我们面对任何问题,而四周有很多繁杂的讯息时,最好的做法就是把所有的杂讯都暂时放下,让心静一静(小小的定),然后才可以理清一个头绪(小小的智慧)。这是我这样的凡夫可以体会到的。

从这样的体会,再来看佛教中所强调的大智慧。我想没有深入的定根本就不要谈有什么大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1-2009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新新网友 的帖子

你讲的都对。定与慧分不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2-2025 07:31 PM , Processed in 0.14319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