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ethos

ethos介紹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11-2008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ubiquitous 的帖子

也可以解释一下怎样的人是你眼中的流氓呢?


你不会自己对号入座吧?  网上流氓绝不是在讲你。 你想知道, 问一问 xxxx. 我pm 你。

看来你最近的情绪确实受到干扰。 如果 #44 贴 所指的是你本身, 我希望你能pm 我, 私下解决问题。
如果是其他你所认识的人, 欢迎你成为桥梁, 我会对我的言论负责。 我关心的是这个人的灵命,如我的言论是绊脚石, 我当然要私下与他解决。

如果你想 以我”最近你对一位离开教会者所发的一个回复,应该只是把别人推向墙角,逼得更远。“ 的回复,  作为 一个案例, 以供大家探讨。

我不介意你开一个新主题, 一来大家都有学习的机会, 虽然可能是反面教材。 这也是你给我机会誊清自己的说法的机会。   论坛上许多人都在看, 每个人的领悟力、背景, 对字眼的看法 都不同。说出来, 才能减低误解, 或让我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

[ 本帖最后由 PeterTan 于 28-11-2008 12:3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2008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0# ethos 的帖子

小結﹕批判性的文章有它的存在必要﹐貢獻 和 務實性。


赞同。 但每篇批判性的文章的价值大不相同。
我想原因是我采用“学者型” 这字眼, 你们在为学者做辩护, 而我其实是针对这类型的文章。这应该是主因。 你 提出少用形容词的观点很好。 下次我会注意。 以免我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也被旁置了。

一) 批判性的文章如果能尖銳地分析出某某課題或現象的背後/基礎問題或危機﹐已算大功告成了。例(1)﹕批判金融體系裡對各類衍生工具的無節制操作﹐將引發金融危機。作者沒有義務提出解決方案。作者能先其他人或金融風暴前洞察危機﹐儘早提醒讀者也算他的功勞了。例(2)﹕分析有利的地震數據和對環境的觀察(例﹕大批動物不尋常舉動) 對讀者發出地震的預告 (即使官方沒有動靜)。作者沒有義務提出解決地震的方案(可能也超過他的能力範圍了)


你采用的是“如果”。 我现在针对的就是这篇文章并没有能尖銳地分析出某某課題。原因也已说明。
我认为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因此,在分析问题上, 就有许多弱点, 也就缺乏说服力。 事倍功半。
这是我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1-2008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ubiquitous 的帖子

完全尊重你的看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对人生的一套看法。
人能够品德与 知识兼优就是非常理想了。

其实, 我们要提醒社会的就是: 品德 与 知识对人生 一样重要。
基本上, 我们的看法没有实质的相差。

现今资讯爆炸的时代, 人人都注重知识, 品德训练是被社会家长、学校所忽略的一环。
人除了懂得知识, 更应该懂得智慧的应用。因此, 我认为智慧又比纯知识更为重要。 当然, 没有要求每个人认同我的看法。

圣经说: 知识叫人自满 。
你有听过 ATI 的 Character first program 吗?  我本身在教育上是以这信念教导学生与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08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28-11-2008 12:18 AM 发表
人除了懂得知识, 更应该懂得智慧的应用。因此, 我认为智慧又比纯知识更为重要。 当然, 没有要求每个人认同我的看法。

圣经说: 知识叫人自满 。


彼得兄﹐這是我的看法。

http://cforum2.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424313&page=1#pid52149526  (也看#8)

我認為知識和智慧有時候不是那么容易區分的﹐兩個有交集和互動。對於知性﹐德性和靈性﹐我的看法是並重 (因為自己在各方面都嚴重缺乏﹐所以都不斷地學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08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27-11-2008 11:54 PM 发表
你不会自己对号入座吧?  网上流氓绝不是在讲你。 你想知道, 问一问 xxxx. 我pm 你。

看来你最近的情绪确实受到干扰。 如果 #44 贴 所指的是你本身, 我希望你能pm 我, 私下解决问题。
如果是其他你所认识 ...

我不介意你开一个新主题, 一来大家都有学习的机会, 虽然可能是反面教材。 这也是你给我机会誊清自己的说法的机会。   论坛上许多人都在看, 每个人的领悟力、背景, 对字眼的看法 都不同。说出来, 才能减低误解, 或让我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


彼得兄﹐喝杯茶

小U打開的話題是值得我們去進一步去跟進的 (已看到一點磨合的成勣)。在這一點上﹐我佩服小U的勇氣和決心。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我想設幾個範圍 (縮小問題領域﹐方便深入討論)﹕
前設一﹕大家需要大方承認自己有優缺點﹐並準備作深一層反思。(這個大家應該沒有問題吧﹖)
前設二﹕以理性溝通﹐邏輯思考。定義主要/重要的詞匯﹐之後用詞需要穩定。儘量避免形容詞﹐標籤。如果有的話﹐儘量更精確地敘述一下。

討論範圍
(一) 沟通方式
- 家長式﹖ 諷刺式﹖侮辱式﹖騎牆式﹖過於中庸﹖胡說八道式﹖吹水﹖
可先集中討論家長式 (至少這個話題已打開)﹐彼得兄可以論述一下。
另外可以討論不同方式/多元的溝通方式如何能協調﹖能不能協調﹖什麼是不能接受的溝通方式﹖為什么不能接受﹖

(二) 教會的知識傳承
什麼是知識﹖教會知識傳承的重要性﹖什麼是務實﹖是否應該以[務實性]判斷一切知識﹖什麼是工具理性﹖神學如何影響教條的產生﹐進一步影響基督徒生活方式﹖能不能夠不理會神學或聖經研究﹐而參與教會生活 (例﹕改革)

其實中文教會的溝通平臺足不足夠呢﹖

昨晚我失眠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08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crato 于 27-11-2008 01:50 AM 发表
学者的研究、或理论家的思想, 并不能直接用他的务实性来衡量价值的。 如爱因斯坦研究 theoretical physics 所得到的成果, 看起来如天马行空的宇宙幻想,根本看不到它的实用价值。  但就是借助这些理论, 人类后来才 ...


認同。

我覺得這個課題有進一步拓展的潛能﹐一起討論吧﹗我也打算狠狠地理性討論一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11-2008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28-11-2008 12:18 AM 发表
.人除了懂得知识, 更应该懂得智慧的应用。因此, 我认为智慧又比纯知识更为重要。 当然, 没有要求每个人认同我的看法。

圣经说: 知识叫人自满 。 ..


认同你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1-2008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要太依赖DISC

小心变成迷信。。。而且每个人DISC会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11-2008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imon 于 28-11-2008 01:31 PM 发表
大家不要太依赖DISC
小心变成迷信。。。而且每个人DISC会变的


放心﹐DISC只是作為彼此認識的其中一個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08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janeteo 的帖子

janeteo 姐﹐ 您好﹐

如果硬要我選的話﹐我也會選品格﹐智慧。不過﹐恕弟弟直言﹐有時許多問題不只有黑白二分的答案。以下是我在別的帖子的回應﹐希望您給給意見。

[ 知識叫人自满 ] 這句話需要全面地看。如果只是極簡單地顧名思義﹐那么基督徒豈不是應該厭棄知識﹖我們該如何解釋舊約的智慧書卷的作用呢﹖認識耶和華就是聰明何解呢﹖提高德性不也會叫人自满(例﹕如果變成教條主義)嗎﹖提高靈性亦會叫人自满(例﹕如果有我比你聖潔的態度)啊﹖除了知識﹐許多事情都可能叫我們自满﹐驕傲。

弟弟想﹐自满在於﹕
(一)認為自己在某方面(知識﹐德性﹐靈性等等)達到了一個很高境界﹐不大需要求進步了。
(二)別人在以上方面都不如自己
(三)因之(一)和(二)鄙視別人的意見﹐看法 (認為沒有什麼價值﹐不需要認真看待)。
(四)接著﹐有的會以師尊身份教導別人 (如何看出來了﹖其中一點就是﹕很多教訓和斷言)

因此看回[ 知識叫人自满 ]這一句話﹐再放在神學院的處境裡﹐可以有許多可能性(一種米養白種人)﹕
- 如果有神學生認為讀了四年神學就了解和掌握了[幾乎全部]神學和聖經研究﹐那他很可能會自以為了不起(自满)
- 如果有神學生讀了四年神學後了解到原來聖經的真理和神學是那么浩瀚﹐那么豐富﹔他還能自满起來嗎﹖在(一)方面﹐他會更覺得貧乏﹐更努力追求知識。在 (二)方面﹐也了解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道理﹐而學習體恤比自己稍微不如的人。在(三)方面﹐也會較細心聆聽。在(四)方面﹐會以尊重的方式﹐互相切磋﹐或慢慢地鋪陳論點﹐讓對方領悟自己的可能弱點。(當然對囂張﹐叫罵的口號可能要用其他方法對付)
- 還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神學生。。。

簡單結論﹕[ 知識叫人自满 ]不是必然的﹐太注重表面上的[屬靈面貌]也可能會自满﹐太強調自己的[道德高尚]亦會。弟弟認為自满比較是一種心理狀態﹐人生態度。所以願上帝教導我們更欣賞身邊的弟兄姐妹﹐欣賞他們與我們不同之處﹐以至能互相學習。

願上帝祝福您。

-- 歡迎您參與討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08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志偉牧師談網絡評論的代溝

網絡評論的代溝                       
胡志偉 牧師       
               
筆者於二○○四年十月廿九日曾發表〈網上評論的反思〉,再於二○○八年四月三日刊登舊文。筆者自一九九九年投身教會更新運動事奉,並於《香港教會網頁》發表我對教會內外事物的觀感與反省。有網友認為我寫得太多及太雜,不要亂寫了;為了有更好的學習與思考,筆者每週的評論,將於二○○九年擱下一段日子,或刊登舊文,或轉載一些更有分量的文章。

作為網絡文字工作者,網上觀點期盼能引發讀者思考,並有理性的交流與討論;「對我而然,只代表一位福音信仰的牧者(不代表權威)對某些當下事物的信仰思考,從不奢望一家之言能成為指導思想。」

「人與身分又難以分開,筆者撰寫文章,基本上不是表達『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的信仰立場,只是反映個人對周遭事物的個人見解。筆者看網上空間,正為我提供了反思的安靜,在忙亂中退下來,重新思考事情。筆者也考慮以網上日誌(Blog)形式發表,但這會增加事件的敏感性。」可惜的是教會領導層對「網誌」(或新媒體)未有充分認識,因而帶來不少誤解與紛爭。「網誌」或Facebook等半公開地表露個人主觀感受或意見,並不等同撰文往報刊發表言論。倘若詩篇申訴詩的過激言詞也可留存(當然有人會聲稱這是聖經正典),教會領導層為何不能兼容異議?

「筆者明白網上文字即時互動的好處,而作為基督徒文字工作者須要尊重文字,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看牧者猶如詩人,要分外謹慎處理文字。在人與人之間溝通,單憑文字是不足夠的;更要面對面以口語及身體語言作出更全面的溝通。」這些年來,筆者較感歎的是理性而尊重對方的交流較少;透過多年來不少常對筆者作回應的如古斌、張國棟等,有時回應的文章篇幅更長及言之有理。我不一定同意對方的回應,但對方肯花時間閱讀並撰文,作為文字工作者,夫復何求?

筆者在年底「暫別」之前,誠懇呼籲更多教牧、神學工作者、信徒善用網絡文章,來鍛鍊獨立思考,面對批評,提升寬容與量度;不因著別人文章,就視為冒犯或不敬。筆者預見是文化差異將是華人教會要認真思考的,否則內部衝突會不斷出現。我仍支持網絡文字事工,期盼透過理性討論,提升華人教會的思考水平!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http://www.christianit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08.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08 08: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ethos 的帖子

ethos,你好~我说的是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拥有知识与智慧都非常重要,但这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分别。“知识”强调了人所知道的,所拥有的学问。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求知识、探学问,人们从社会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不断地分析、研究、讨论、归纳,产生了各个不同范畴的理论知识,人类社会也在知识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中建立了教育制度。可以说,一个人从婴儿开始,都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能哭、能听、渐渐地能知道别人的意思,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大了,就进幼儿园、到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饱学之士将各样知识传授给人们,知识愈研究愈深,似乎没有穷尽,所以俗语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穷尽一生,也有学不完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好”。英国哲学家说:“知识就是力量”,而圣经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何4:6)。所以圣经也教导我们要“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腓1∶9下-10下)。圣经还告诉我们:“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但12:4)。现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可谓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样学科的研究愈来愈精深,人们不断追求学习更高深的知识,研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博大、精深的知识为骄傲。
知识使人知道了许多事,使人更聪明,人们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固然很好,但智慧更为重要,智慧表现在人如何正确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所以人仅仅有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的加以应用,这些知识就失掉了价值。所以智慧包含了知识和聪明,它是头脑的智能,是洞察人生和实践道德的才能,是丰盛生命美好人生所需要的,成功的人生是在于不断地把拥有的知识,有智慧地应用实际生活中。包括你所获得的圣经知识,属灵知识,如果懂得一大堆知识,还算不得什么,关键你如何应用,属灵智慧使你晓得怎样实践主道,你才能成为一个满有智慧的人。犹太人的智慧来自圣经,他们很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在犹太人观念中,人类的智慧是心思的发展,知识的扩展,也是对生命的意义和生活方式的理解,有着强有力的道德内涵。在犹太人看来,一个人有智慧,不仅仅是知识,是个知识分子,而在于这人明事理,有忍耐,勤劳,可靠,自律,谦逊,有德性,才是一个智慧的人。所以,比起知识来,犹太人更重视智慧,这种观念,源自圣经,圣经的启示一再叫我们明白,人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怎样更好地生活,实践生命的真实意义。所罗门王是一位智慧的君王,一个最聪明的王,他是今天我们所读的《箴言》书的作者,而箴言书可称为智慧格言的汇编,在教会中流传一种说法,不会祷告读诗篇,缺少智慧读箴言。《箴言》书涉及内容甚广,包括对年轻人的劝诫,道德伦理,夫妻生活之道,言谈举止,认识真神等等,为我们善用知识,管理人生提供了语重心长的建议,因此,这卷圣经也被称作智慧书,领受这卷书,我们也当从中受教,成为智慧之人。一个人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在这样一个知识丰富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追求、学习,在知识上多而又多,更要竭力追求得着智慧,圣经教导我们要“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08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8# ethos 的帖子

我認為知識和智慧有時候不是那么容易區分的﹐兩個有交集和互動。對於知性﹐德性和靈性﹐我的看法是並重 (因為自己在各方面都嚴重缺乏﹐所以都不斷地學習)。


在遇到误解的情况时, 确实要对字汇先下定义。
圣经引用知识 与 智慧 两个字汇时,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所了解的 知识, 是各科的 学问,可以是专门知识, 也可以是普遍性的。
知识需要被了解、与分析, 最后懂得实践知识, 应用知识在生活上的, 才是智慧。
(Wisdom is knowing how to apply knowledge).

圣经说的是 知識叫人自满, 而不是说智慧叫人自满。 因为叫人自满的知识, 就不该是来自上头的智慧, 而是人的智慧。
传道书讲的就是人的智慧, 而 箴言讲的是来自上头的智慧。


然而, 为何 圣经说  知識叫人自满呢?
从生活中,  我终于认同这句话确实满有智慧的。

这是 ATI 的 基督信仰的 在家教育理念, 也是现在我教育孩子的根基。
根据ATI 的教育理念, 教育孩子(或是任何人), 如果拥有 与知识不成正比例的品格, 在多的知识只会让他感到骄傲自满。

给你一个活生生的的例子, 我孩子从小就天分很高, 知识过人。 我们让他学习到许多知识, 因此他从小就阅读宽阔。 不但智力过人,  知识也过人。 做父母, 一般上都认为没问题, 也为孩子高兴。
但当我们接触到 ATI 的孩子与ATI 的教育理念, 我们就知道我们做错了。
我们应该先注重孩子的品格, 品格培养成功后, 才让他根据他的进度大幅度吸收更多的知识。
我们深深感觉到 、也开始明白 品格培养的重要性。

当然, 这不是说品格培养成功之前, 我们不准他吸收知识。 其实在实践上是两方面在进行, 但我们会花很大的心机来观察、引导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品格培养。
如果只谈理论, 不谈实践许多人是很难明白, 怎样才是 知识超越本身的品格培训。

许多人都知道天才儿童不快乐, 而且不长命。 马来西亚一个 张xx , IQ非常高,天才儿童也是英年早逝。
千万不要以为品格培养不需知识。 根据ATI的教育课程, 品格培养是最高深的知识。

其实不只孩子, 这对每个人, 这里每一位基督徒都是一样的。
有些人以为 不要管我的言行, 只要在乎我的知识, 经过严密/逻辑思考, 非常理性, 就是成功。
当然, 这里有些人可能肯快要说 另一极端, 品行良好, 知识平平, 不会逻辑思考, 也是一样不好。

我要指出的是: 两者之中, 我宁愿我的孩子、学生是后者, 而不是前者。

只要品行良好, 我们就能因材施教。 知识让他根据进度长进, 也跟着进度与需要,训练他的逻辑思考。
一个品行恶劣, 虽然知识满贯,  我认为这人知识越高, 越懂得思考, 对社会的破坏力与杀伤力, 就更大。

圣经说: 知识叫人自满, 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
整本圣经提醒我们 : 要追求智慧, 而且是上头的智慧。
这上头的智慧, 就是人的品格。 一个人具备良好的品格, 我很相信上帝非常愿意他吸收更多的 知识。

圣经里多次提到 神使用愚昧人, 来教育 聪明人。 你对这经文的理解是什么?
我不认为这里是指自以为聪明的人, 而是真正的聪明人, 知识份子。 但却严重忽略了品格的训练。

如果你了解 ATI 的教育编排课程, 你就明白从小学到 高中, 他们只教 品格的训练。一共有48本书。 但不要误会他们没有学知识。 他们是从学习 医科、数学、 法律等等的科目中, 学习应有的品格。 例如: 做医生应有的医德, 律师应用的公义等等。

因此, ATI 学生学习 律法Law,  目标是从实践律法中学习什么是公义。 而现有的法律科目只教法律知识, 忽略了学习公义。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

学习公义, 不就是我们学习律法的目的吗? 因此,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懂得什么是公义, 教导人实践公义。  但我所接触过得教育课程, 包括你我从小学习, 都是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目前, 我只看到 ATI 是 唯一的, 通过 学习学科的“知识”, 来明白、了解、实践,提升本身的品格。

总的来说, 目前的教育理念都是 本末倒置的。 大家注重的是知识, 看清的是“知识所要带出来的”品格培训“, 对品格的了解、实践, 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虽然目前博士生泛滥, 但得到博士资格的, 是因为他们的知识, 还是他们已有了知识所讲的品格?

法律系博士毕业, 代表的是他拥有法律知识。 这不代表此人懂得何谓公义。
这就是现在的律师讲究的是如何走法律的漏洞, 打赢官司, 就是好律师。
好律师再也不是懂得维护公益义的律师。

这些律师法律知识再好, 又如何? 社会会更加公义吗?

你们说呢?

下次再谈!

[ 本帖最后由 PeterTan 于 30-11-2008 01:0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08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ethos 的帖子

“(二) 教會的知識傳承
“神學如何影響教條的產生﹐進一步影響基督徒生活方式﹖能不能夠不理會神學或聖經研究﹐而參與教會生活 (例﹕改革)“

感谢你打开这话题。这是我一直迷茫的问题。期待你分享更多意见或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8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12-12-2008 09:55 PM 发表
Hi Ethos  你好
今天从新细读这文章一遍, 原意本是要逐点批判这篇文章。
结果,深深被这文章的深度与作者的气量所吸引。 我确实之前漏读一些文章要点,因而误判这篇文章的素质。就如你所指出: “讀者不願提升或 ...


溝通原本就不易。謝謝彼得兄願意磨合。

願上帝祝福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08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27-11-2008 11:54 PM 发表
你不会自己对号入座吧?  网上流氓绝不是在讲你。 你想知道, 问一问 xxxx. 我pm 你。


会提起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各人的道德标准各异的关系。从你发给我的短讯,我大致明白你对“流氓”的定义。我要提的是另一点,教会外有流氓,那么教会内呢?
我经常用来提醒自己的经文是罗马二章,特别是这一节,Rom 2:24
For, as it is written, "The name of God is blasphemed among the Gentiles because of you."

反对反对派,先前必须要有所谓反对派存在这个前设成立。我个人认同百花齐放,而不是一鸟独鸣的情况。即使另走别径,难道就要被归纳为其它党派吗?这种情况和结党的行为有什么分别呢?而且,为什么要视其他党派为反对派呢?反对反对派就是正确的吗?

[ 本帖最后由 ubiquitous 于 1-12-2008 10:0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2-2008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PeterTan 的帖子

必须要清楚一点是,这些人的功劳并没有被漠视,也值得赞扬。可是教会要变得更好不是更要去芜存菁吗?关于务实,也没有说到不要寻求务实的解决方案。我要表达的很清楚,就一篇文章而言,是讨论教会问题,那么对于这篇文章的论断应该是在与其分析问题之上,如:其提到了查经的时间,那么对此他是否有什么统计调查或证据辅佐他的论点呢?因为事实有时候和理论相反,一些意外的可能性是不排除会发生的。也有可能是一般查经使用的时间可能较长,但是真正使用的却只是所安排的时间的一部分(全都要在約半小時內介紹出來,去除開場白和應用,往往只剩下廿分鐘),缩短了查经时间,可能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也有可能在时间较为紧迫下,增加了真正用来查经的时间。

而PeterTan所提的,个人并不认为是批判,反而是类似一些调查后面的部分(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建议等等)。换句话说,两者是两回事。一是针对文章内容的批判,另一则是针对作者写作方向的批判。还有就是,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呢?是单方面只是写给教会领导层看吗?其主要目的又是什么呢?是在分析目前教会的状况还是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呢?很明显的是前者,而且难道有这么样的规定,作者分析教会情况,也要提出解决方案,否则不能发表这样的文章?作者如果同时写解决方案,那是好的,是属于额外的分数;相反,作者也没有这种义务写解决方案,也有权利去选择他的写作方向。

[ 本帖最后由 ubiquitous 于 1-12-2008 10:4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08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以爱为出发点 的帖子

必须强调一点是,两者都是同样重要的。然而就这个情况来说,比较是:有一个人(甲)在弹琴技巧上有一些错误,另一个人(乙)向他指出了错误的地方。那么这个人应该怎么回应呢?应该说,呀,你没告诉我如何纠正?还是应该说,谢谢你的指正,可惜我不懂如何纠正,可否告诉我呢?要纠正问题的是谁?是弹琴的人。要找出纠正方法的是谁?是弹琴的人。甚至乙更本没有义务去指出他的错误,乙这么做是出于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08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听过这句话, “知识份子是社会的良心, 说真话是知识份子的职责。”   在当今社会系统复杂, 功利和销售量至上的时代, 真话已经被重重迷雾包围, 解释社会已成为知识份子的当务之急。 在社会是如此,我认为在教会也更应该有这种清晰锐利的眼睛。
           教会生活的大方向、背后的推动力是需要一些有识之士来探索和检讨的。在这点教会应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容纳不同的声音。 当然,有些声音选择以刺耳的方式传达,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在还么没仔细思考前就否决它内容的真实性。

             如以上的文章,作者能以如此清晰的眼光捉住教会在知识传承不足的重点和根源,在现今教会社群里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虽然作者未能划出一些改革实践的方针,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不理会这股声音。 知识是累积不同人不同时代的声音而成的, 至少这篇文章为教会人士打开另一道窗口, 往这方面去探索和思考。
         
           这点又回到当初我们讲的, 教会里有没有尊重和鼓励学问和知识发展的文化? 教会有没有一个平台来接纳不同的、甚至不满的声音? 教会有没有容纳“说真话” 的气度?教会如果要在现今社会里做光做盐,除了灵命外是不是也需要一点聪明才智?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普通教徒的生活里并不需要这些东西, 也可以说知识不能保证一个人可上天堂。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决这种知性讨论的重要。 因为如果要去辩认教徒该做些什么、懂些什么、 保守些什么,这些都是需要知识的。而且越研究越讨论就越发现我们的知识实在太贫乏了。我们不能一古脑地都把这些问题都送进神学院,把知识锁在象牙塔里,然后在教会里只要求教徒“相信”和“接受”  ,难道要把教会变成机械人工厂不成?

         这里一些注重教会生活和行动,而提醒大家不要自满于知识的意见,其实也是知识分享的一种,内中有他的深意。我们不应急着分门别派, 而是尊重这种开放言论的空间,以达到知识累积的功效。

[ 本帖最后由 socrato 于 1-12-2008 01: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8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了使未來的討論順利一點﹐這帖子會集中談兩個前設。

前設一﹕大家需要大方承認自己有優缺點﹐並準備作深一層反思。
前設二﹕以理性溝通﹐邏輯思考。定義主要/重要的詞匯﹐之後用詞需要穩定。儘量避免形容詞﹐標籤。如果有的話﹐儘量更精確地敘述一下。

原帖由 PeterTan 于 30-11-2008 04:21 PM 发表
有谁能够没有優缺點? 沟通应该是理性的, 没有邏輯的思考是沟通的障碍。  这些我都赞同。
形容詞与標籤, 其实许多只是情绪化的发泄而已,尤其是加入污言秽语的字眼。


對彼得兄論及的形容詞与標籤 (许多只是情绪化的发泄而已) 有一些進一步分析﹕
A) 形容詞是文學修辭的重要一環。既然是修辭﹐它襯托的就是文章的內容。
B) 形容詞除了表達情緒外(只是部份功能)﹐也能帶給文章優雅柔美的一面(美感)﹐增添戲劇性(高低潮﹐強調內容的中心點)﹐可讀性(故事性﹐容易記憶﹐容易轉述)﹐是文章的鹽。例﹕詩篇

那么為何要求要在理想討論裡﹐要儘量避免形容詞呢﹖
原因(一)﹐形容詞很容易被有意無意的政治意圖(例﹕用于詭辯) 騎劫﹐產生賓主對調的情況 (上述A的相反情況)。
例子﹕Z 是膚淺的世上小學。即然膚淺﹐我們可以不要理會。
膚淺這個形容詞將讀者從Z 這個內容轉移了目標。後面的論證根本沒探討什麼是Z﹐只是說即然膚淺﹐我們可以不要理會。(case closed) 忽略內容﹐只看修辭就作結論是可怕的。

這裡也出現了一個標籤 - 世上小學 (帶貶意的)。無論Z內容是什麼﹐將它冠上一個社群藐視的標籤﹐將大大地削弱Z 內容的正面性 (讀者還未了解Z ﹐ 就可能對Z 產生厭惡)。從政治宣傳來看﹐這就是抹黑手法。

能不能在理性討論裡完全避免形容詞﹐這可能也太強人所難了(除非全用邏輯符號)。只是若真的使用﹐需要好好定義一番。

雖然這使到理性討論很冷 ( cold logic )﹐但能使討論不至于離題﹐較集中﹐減少詭辯的可能性﹐較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避免各說各話)。

[ 本帖最后由 ethos 于 1-12-2008 01:4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5-2024 06:16 PM , Processed in 0.08851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