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wuhan35

图说北京十日自助游(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2009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喽。。你有去大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2009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1# rwen 的帖子

怀柔、大同都腾不出时间去,会留待下回重游北京,然后会去承德,怀柔、大同至内蒙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09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圜丘台中间的圆心石上轻轻唤一声,就立即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好似众人齐鸣,一呼百应。封建帝王附会说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发出“圣谕”。其实,这种现象是声波被阻的回音。从圆心石发出的声波传到四周的石栏以后,就同时从四周迅速反射回来,声波振动较大;又由于圜丘坛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很快。据测试,从发音到声波返回到圆心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所以站在圆心石上的人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因此,圜丘坛上的圆心石又称为“亿兆景从石”。


天心石





燔才炉







燎炉







根据网上的资料:天坛是祭神的地方,圜丘坛的扇面石必定是9的倍数,而地坛是8的倍数。地坛是皇帝祭地的地方,按照古代天阳地阴的说法,地坛的方泽坛坛面的石块均为阴数即双数:中心是36块较大的方石,纵横各6块;围绕着中心点,上台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36块,最外者92块,每圈递增8块;下台同样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200块,最外者156块,亦是每圈递增8块;上层共有548个石块,下层共有1024块,两层平台用8级台阶相连。所以生人的阳宅的台阶必定是单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09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han35 于 17-8-2009 10:22 PM 发表
在龙泽站打13号线到东直门转2号线回崇文门。晚餐在《真功夫》解决,叫的是套餐,口感不错。





看到你们吃的《真功夫》套餐,真让我怀念在广州吃它的炖羊汤
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09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说我能 于 29-8-2009 08:31 PM 发表

11月的北京降雪量不是很多,怎么不等到12月啊



12月是我妹妹的大喜日子,怎么可以少了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09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圜丘坛,我们进入了皇穹宇。

《皇穹宇》简介

三音石:皇穹宇殿门外是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路,站在甬道第三块石板上,敝开殿门,并将全殿窗户紧闭,使殿门到殿内正中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殿门说话,就可以听到非常洪亮的三声回声,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由于这声音是在供奉“皇天上帝”的建筑里发出来的,而且回声很大,因而就有“人间偶语,天闻若雷”之说。于是又称这些石板为“天闻若雷石”。还称这些石板为“三才石”,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人们必须是站在人石上说话,为让“皇天上帝”听到,还必须打开殿门,而说话的回声便是“皇天上帝”的回答。

  其实,这种奇妙的现象,正是因为皇穹宇的殿门高,而石阶下面的第三块石板和殿门以及殿内神龛上面的殿顶形成一条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站在第三块石板上说话,声波可以沿着斜线直接传入殿内,碰到圆形殿壁、殿顶后再返回殿外。又因第三块石板位于垣墙的中心,所以站在这里击掌,都能听到它的回声,只是由于声波传播的距离不同,所以才会听到次数不同的回声。由于其他石板与殿门和殿内的壁三点之间难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线,所以即使站在那里的其它石板上击掌或说话,就不可能听到回声。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皇穹宇





东配殿





西配殿







上文所述的“回音”我们都没机会试过,因为当时人潮蛮多,只是站在一边看一些人又喊又叫的,人声吵杂,有没有回音就莫宰羊了!!


[ 本帖最后由 wuhan35 于 2-9-2009 11: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2009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皇穹宇,我们看见了指示图所指的九龙柏,九龙柏的确有如九只龙攀附在树上。走出成贞门就是丹陛桥了,正中的走道就是皇帝专有的通道。丹陛桥的一端就是具服台,是皇帝于祭祀典礼后更衣的地方,也叫做《更衣台》。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七星石》明。嘉靖年间,原本是放置巨型镇石七块,后来满清入住中原,乾隆皇诏令于东北增设一石,表示满族也是华夏一员,有华夏一家,江山统一之意。


九龙柏






丹陛桥




具服台






七星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9-2009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天坛东门出来,走在往红桥市场的行人天桥上,看见有人售卖风筝,经过讨价还价后,以5元成交,我们都选了好几种风筝当手信。




红桥市场是一个高消费的市场,专做老外的生意,服务员都会说英语。我们只是走马看花就出来了,我们到隔街的市场去吃晚餐。美食中心是在底楼,要先购票方可以买,有剩余可以兑现。





米粉汤不是盛在大碗公内,而是装在小锅里,觉得蛮粗鲁的。一大锅的米粉汤都吃不完,还配两片烧饼,只好把烧饼送给清洁工人。




铁板烧杂饭,味道还可以。



杂饭



番茄面就是名副其实的面加一大堆的番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9-2009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过晚饭,我们在楼上的市场逛逛,朋友选了一些益智小玩具,后来他们挑选了好些珠子手链当手信。准备付钱时,谁知老板娘一进来就希哩哗啦地说:“要买就买,不买,咱要关店了!”哈,那是哪门子的生意?他们听了,就把全部的手链放下,拔腿就走,害得店家追出来要求他们买。他们对老板娘做生意的态度不能苟同,坚持不买!!老板娘的态度使到店家少做了一宗生意。

我们原路线回崇文门,晚上的气温17-19度,刮风时还有点寒意。回到住宿,个个都累倒了,不想再出去看夜景,溜街,早早休息,明天还有得走的。

[ 本帖最后由 wuhan35 于 3-9-2009 07:5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9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6.06.09 (星期六)

上午28°C,下毛毛雨,晚上19°C
路线:1.  崇文门地铁2号线下雍和宫
2.  地铁5号线至惠新西街南口转10号线至北土城转8号线下奥运中心
景点: 北京松堂博物馆(四合院)、国子监、孔庙、雍和宫、鸟巢、水立方
早上出门时,天不作美,正下毛毛雨,为了不要错过今天的行程,我们还是冒着细雨出去。早餐在《太和豆浆王》解决,我们叫的是咸粥配油条,面条、红豆汤和花生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9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餐过后,雨还下个不停,为了不浪费时间等雨停,只好冒雨往崇文门地铁站跑去。根据路线指示图,我们搭2号线地铁直雍和宫下车。步行不远就来到国子监街,才走进去,就有人扬着扩音器招徕生意,要我们参观《北京松堂博物馆》,是座古代官家的四合院,是要收费的。那位解说员,流水账似的解说外面建筑的各个部分后,就请我们进去参观,再由一位小姐解说内部的情景。这里也收集了许多古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9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合院》简介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崐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窗户和槛墙都嵌在上槛(无下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丽纸或者玻璃纸,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既防止寒气内侵,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夏季糊窗用纱或冷布,这是京南各县用木同织出的窗纱,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风透气,解除室内暑热。冷布外面加幅纸,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称卷窗。有的人家则采用上支下摘的窗户。
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称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小姐、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 本帖最后由 wuhan35 于 16-9-2009 11: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9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大门,门上有门当




这是登马石,是古人要上马背时的垫脚石


屋子的横梁柱子都雕上美丽的雕花,彰显是达官显要的住所



连屋顶上也有雕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9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墩是在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或中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石头。枕石的门内部分是承托大门的,门外部分往往雕以鸟兽花饰,又叫抱鼓石。抱鼓石也有方、圆两种造型。门礅的雕刻颇为讲究,选材考究,工艺精湛,雕刻物栩栩如生。圆石鼓的两侧图案以转角莲最为常见,讲究的可以做成其它图案,如: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也有的做成五世同居(五个狮子)图案。圆鼓上面一般为兽形,上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俗称狮子狗),方鼓子也多雕饰。它是四合院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精美的石刻工艺品。

圆石墩表示是武官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9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神




墙上的石雕


跨过了门槛就是四合院的庭院



这是排水沟盖,是一个《水》字。古人连个沟盖都讲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9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门两边的对联




正对大门,会摆个菩萨像以为挡煞




院子里养了一缸鱼,除了赏鱼,缸水还可以灭火咧!


看不出这是一口井,是地下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9-2009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庭院小屋墙上的雕刻





各类门墩



《松堂博物馆》简介


这些雕刻、石雕、佛像等都是馆主收集的。











这是拴马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09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石扁,有的居然被乡下人拿来铺地或盖鸡寮咧!!



这也是武官门墩


《砖头》的由来











无头雕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09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解小姐侃侃而谈的解说四合院的构造,让我们对于四合院多少有了了解。离开《北京松堂博物馆》,毛毛细雨中,我们往国子监街走去,去参观《孔庙》及《国子监》。


国子监街


成贤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09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
孔庙
http://baike.baidu.com/view/23902.html?wtp=tt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3358648.html?si=9

《孔庙》简介


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故又称先师庙。现在是首都博物馆所在地。

  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至今已有 600余年历史。明、清两代屡以修葺、改建,到了乾隆二年(1737年)大殿全部用黄琉璃瓦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升为大祀,又进行大规模修缮,原来正殿七间三进,改为九间五进,工程到民国五年才完成。

        孔庙占地约2万平方米,有四进院落。主体建筑顺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大成门内入置着乾隆年仿制的十枚石鼓和两座内容与石鼓有关的清代石碑。大成殿是从前举行祭孔典礼的地方。殿两侧有东西庑,西庑现为北京简史陈列室。  

孔庙院内还有十四座明、清两代石亭,碑刻文字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孔庙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古建、刻石乃至院内枯柏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孔庙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遗留下来弥足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和孔子儒学的重要史料和实物。
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进士题名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4-2024 07:11 AM , Processed in 0.0712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