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water-ice

千古名将英雄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3-8-2010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鄢都告破,三十五万国人尽丧白起之手,消息传开,楚举国大震,痛失亲人的楚国百姓个个恨不得扒了白起的皮,吃了白起的肉!
  
  但是白起是不可能给他们这个机会的,破鄢一役狂胜之后,白起并没有冒进,而是停下来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之罪人刑徒迁徙到所得楚地,充实后方,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一切准备就绪后,次年,白起大军继续南下,攻陷了郢都北面最后一个桥头堡安陆,楚兵四散,白起的宝剑,已经搭在了楚倾襄王的颈项之上。
  
  楚倾襄王再也没有撑下去的勇气了,他当了一个逃兵,抛弃郢都,将国都迁到楚东北的陈,是为“陈郢”。(即原来的陈国,今河南淮阳)
  
  郢都,这个楚国第一大都市,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手工业中心,在一百多年前被吴国荼毒之后,这一次又落到了秦国人的手里。当年,是秦人帮楚人从吴人手中夺回了它,而今,秦人又将它收回去了,而且还变本加利息。但是这一次,白起不会再将这座苦难的城市拱手让人了,因为他不是伍子胥,秦昭襄王也不是吴王阖闾,已经吃进肚子里的肥肉,他们决不会吐出来。
  
  白起获得郢都后,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分兵三路,第一路向西攻到了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第二路向南攻到了洞庭、五绪乃止,第三路向东攻到了竞陵、安陵、西陵乃罢。短短数月时间,楚都周围数百里辽阔富庶的土地尽归秦有,秦昭襄王于是在这里设置南郡,其治所就是曾为楚都数百年的江南第一大都会——郢。
  
  说一句,秦西路军所占领的夷陵乃是楚历代先王的陵寝所在,但既然现在它已成了大秦的领土,这个陵寝似乎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白起决定放一把大火,让这个楚国王权的象征在人间彻底蒸发。
  
  然而,白起是宣太后与穰候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爱将,宣太后姐弟又本是楚国人,他们会不会不同意呢?
  
  正在白起迟疑的时候,宣太后一纸命令下来,烧!
  
  白起笑了,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这个女人,从前她能为了灭掉义渠而不惜与义渠王共度春宵,现在她就能为了帝国的前途而烧掉其先祖的陵墓,好一个心如铁石的女豪杰,佩服佩服!
  
  于是白起一声令下,在夷陵放一把冲天大火,将楚先王的陵墓与宗庙烧了个干干净净!
  
  一百多年前,伍子胥只是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一鞭,就已经让楚人痛心疾首了,现如今白起竟将楚国历代先王的陵墓一把火全给烧了,楚人之哀可想而知,一时间,楚举国大恸,所有士人素服举哀,痛不欲生——白起一通大水淹死35万楚国军民,又一把大火烧毁了楚国的王陵宗庙,此国仇家很,虽漫天溢海,不能容也!
  
  所以,全体楚人在这一刻立下重誓——楚虽三人,亡秦必楚!
  
  所以,数十年后的楚人项羽,不惜身背千古骂名,在新安坑杀秦卒二十余万,还一把大火烧毁了秦国的阿房宫,想来,他是在为那死于白起之手的数十万楚国英灵,报仇雪恨吧!
  
  而就在这一年,流亡在江南的楚国诗人屈原,眼见着郢都沦陷,山河破碎,祖先陵寝被焚,父老乡亲惨遭屠杀、颠沛流离之苦,自觉国家前途渺茫,不觉心如刀绞!
  
  呜呼!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呜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眼见国破家亡,屈原的理想也宣告破灭,生无所恋之下,他便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怀抱大石自沉汨罗江而死,涅磐去了。

【正文】6.武安君的荣耀
  
  
  
  对于六国来说,白起是死神、是魔鬼、是噩梦,然而对于秦人而言,白起就是他们的神、战无不胜的战神。有哪个士兵不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天下无敌的名将麾下作战呢?那是怎样的一种荣耀啊!
  
  因此,破郢之后,白起在秦军中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可以说大秦立国数百年,没有一位将军能与其媲美。
  
  超乎寻常的战绩与超乎寻常的威望,需要超乎寻常的地位才能匹配,白起功高盖世,秦昭襄王自然也不能吝啬,于是他金口一开,取“以武安民”之意,封白起为武安君。
  
  这个封号可不得了,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平原君、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他们封君,是因为人家是“公子”,也就是王族。你若不是王族,甚至不是贵族,想要封君,那可比登天还难,因为国君的下面就是封君,没有比它更大的了。像白起这样从一个普通士兵一路做到帝国的封君,在秦国那是前所未有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国时代,不靠任何政治背景只靠军功起家的封君,只有秦武安君白起、赵信平君廉颇、赵武安君李牧等区区数人而已,而其中成色最重的,就是本篇的男主角——大秦武安君白起。
  
  一将功成万骨枯,森森白骨堆砌了白起的丰功伟绩,此时此刻,我也不知该夸他厉害呢,还是该骂他残忍。想来白起这样的狠人,应该也不会太在乎咱们对他的评价,因为他毕生坚信的只有一句话:杀一个人,你是杀人犯;杀一百万个人,你是战神;杀光所有人,你就是上帝。
  
  公元前277年,秦武安君白起再次大举攻楚,西克巫(今四川巫山北),南平黔中。秦逐以巫地为巫郡,黔中地为黔中郡,至此,占楚几乎一半国土的江汉湘黔之地尽归秦有,这一仗实在打得太漂亮!
  
  本来,以白起的能力,接着打下去把楚国全境打下来也不是问题,但他现在还不能这么做,因为楚国实在太大了,那可是整个南中国啊,战线如此之长,以秦国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消化。硬要打下去,只会让三晋坐收渔人之利,要知道,秦国的北边儿还有一个强大的赵国在虎视眈眈呢!
  
  于是,秦昭襄王和白起在搞定楚国后,又转回头来,准备接着对付赵国。
  
  可是如此一来就有个问题不好解决了,要知道,在两年前秦赵的渑池会上,秦昭襄王可是亲口答应了与赵之盟好的,现在却出尔反尔,不太好吧!更何况,如今赵国遵循的是“南守北攻”的克制策略,轻易不与中原交兵,这可怎么办好呢?
  
  秦昭襄王与白起一合计,决定先揍魏国,所谓三晋一体,等到魏国撑不住了,你赵国总是要帮忙的,到时是你先出手,那也就怪不得我破坏盟约了。
  
  于是在公元前276年,秦武安君白起伐魏,拔二城,
  
  次年(公元前275年),穰侯魏冉又亲率大军攻魏,一直打到魏都大梁,韩派大将暴鸢来救,被秦击败,斩首四万!
  
  魏安釐王无奈,只好以土地换和平,献上温地(今河南温县西南)八座城池求和,魏冉退兵。
  
  又一年(公元前274年),心又不甘的魏国联合齐国,想夺回失去的土地,秦相魏冉再次出马,攻陷四城,再斩首四万。
  
  这下子魏安釐王再也坐不住了,每年丢四座城四万人,他老魏家有几座城几万人好败!不行,得找赵国大哥帮忙才行,否则不出十年,魏国必将彻底玩犊子!
  
  于是在公元前273年,魏安釐王认赵惠文王为大哥,寻求保护。
  
  赵惠文王大哥很开心,立马带着魏安釐王小弟去攻打韩国,目的是让韩王咎也来做他的小弟。
  
  可是韩王咎刚认了秦昭襄王作大哥,所以他不认赵惠文王,还赶紧派人去秦国求救。
  
  
  
  韩王的使臣陈筮抱病来到秦国,魏冉问他:“连你都抱病出马了,事情一定很紧急吧!”
  
  陈筮说:“不急,不着急。”
  
  魏冉大怒:“不急,不急你来个屁啊!”
  
  陈筮说:“如果真的紧急,韩国早就投降了。正因为还没有十分紧急,才再派我来。”(是个有意思的人)
  
  魏冉跳起来说:“好,我们立即发兵!不过敌军势大,我搞不定,武安君,这次还得请您亲自出马才行!”
  
  白起笑:“好不容易才引了赵国这只老乌龟出来,本帅当然要亲自出马!嘿嘿,屈指算来,我与赵人已经有近七年没有交手了,我倒要看看,这些家伙有没有一点长进!”

事情现在已经很清楚了,赵国攻韩,目的是为了让韩国投入到赵国的怀抱,若是让它得逞,达成三晋联合抗秦,秦国的东进将会变得非常棘手,而对于目前的紧急势态韩国使臣陈筮也暗示的十分有意思——咱们韩国不着急,你们不来救,大不了投降赵国就是。
  
  在这种情况下,白起可不能光想着斩首歼敌而已,他还要考虑速度!是啊,速度,速度!秦军去晚了,韩国一投降,到时一切就没有意义了!
  
  可是速度二字,说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适时,赵魏十几万大军已经攻破了韩国的军事重镇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离韩国都城郑(今河南新郑)不到百里。可是白起现在还在咸阳,离华阳的航空距离足足有400公里,且一路都是山道,古代又没有汽车,此千里之遥,光靠俩脚丫子,要跑到什么时候啊!
  
  可是没办法,白起必须与时间赛跑,与赵魏联军赛跑,他一定要赶在赵魏联军打到韩都郑之前追上他们,将其尽数歼灭。
  
  时不我待,白起立即挑选十万步兵,脱去铠甲,每人只带随身兵器与十日口粮,轻装简从,以最快速度千里急行军,直奔华阳前线。
  
  于是,秦军发扬当年伊阙一战“裸奔砍人头”的精神,跋山涉水,日行百里,不到八天,就赶到了华阳城下!
  
  天哪,人头与功爵的诱惑力真是太大了,在古代交通如此落后的情况下,秦军八天就跑了千余里,超级变态的!
  
  这个时候,赵魏的乌龟联军才刚刚离开华阳城,慢悠悠的往韩都郑散步呢!
  
  白起命令,全军放弃休整,立即攻打面前的魏军!
  
  魏军主帅芒卯总以为秦军就算来援,也绝无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来到这里,所以当十万秦军如幽灵般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彻底失去了一个战将应有的素质,丢下部队落荒而逃。
  
  瞧这仗打的,还没交火主帅就先跑了,魏国的士兵们也只好自己顾自己,四面突围,各自为战,只要能保住小命就好。
  
  然而秦国“砍头族”们可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这些鲜活的宝贝儿人头,他们刚跑完了千里马拉松,就立即投入战斗,居然同样悍似虎狼,如旋风一般,冲入魏阵之中,见人就杀,见头就砍,一转眼的功夫,华阳四野就躺满了横七竖八的无头尸体,白起数了数,一共才十三万,似乎少了点。
  
  哦,对了,还有三个魏将俘虏,他们还算有点骨气,没有像芒卯一样逃的比谁都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8-2010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啦,现在魏军全玩完儿了,接下来拿赵军开刀吧!
  
  其实不等白起吩咐,秦十万“砍头族”早已跃跃欲试了,好,一个字,追!
  
  赵将贾偃这会儿才刚发现这一突然变故,心中暗骂了一句“芒卯无能!”,随即组织两万赵军拼死迎战。
  
  失去了魏军的支持,赵国这两万孤军很快陷入了秦十万大军的重围之中。然而,这支孤军在强烈求生意志的支撑下,反击的十分勇猛,几次接触,双方都损失惨重。
  
  赵人的战斗力本就不比秦人差,现在为了求生,他们更是拼了命去了,白起一时也拿他们没办法。
  
  看来硬攻是不行了,白起于是竖起武安君大旗,命令赵军就地投降,缴枪不杀!
  
  赵军哪里会相信这个杀人狂魔的鬼话,他们依旧拼命顽抗,誓死不降!
  
  白起火了。好哇,给你们一条生路你们还不要,那可就别怪本帅辣手无情了!
  
  于是白起一挥手,命令全军在包围圈上留开一个缺口,然后三面竖起大盾,后设长矛,将赵军一点一点往黄河方向逼去。
  
  赵军这时才发现了秦军的诡计,然而一切都晚了,在秦军集团方阵的强大冲击力下,赵国士兵一个个就像下饺子般被挤入滚滚的黄河之中,还没来得及叫一声就被大水冲走,两万浮尸差点堵赛了黄河河道。
  
  看来白起真的很喜欢用水攻这一招啊,人说水火无情,而白起的心比水火还要无情。
  
  
  
  华阳一战大胜之后,白起还不停歇(真是一个永不疲惫的人啊),转过头来离开韩国,直接去攻打魏都大梁,他这是要直接灭掉魏国,把关东六国中间的脊梁骨给打断!
  
  这一下全天下都疯了,魏国之前在伊阙一战就损兵十六万,接着又被魏冉斩首八万,而今白起又再次干掉它十三万,魏国的主力至此已基本玩完儿了,武安君一战之下,魏势必不保。魏一不保,整个关东合纵就被打成两瓣儿,如此天下危亦!
  
  赵惠文王第一个坐不住了,他赶紧联合燕国,准备大举救魏。与此同时,魏安釐王也决定献出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之地给秦国,以土地换取和平。
  
  秦昭襄王审时度势,决定见好就收,接受魏国南阳地后退兵,并在第二年把所占韩、魏的南阳与楚的宛,合建为南阳郡。
  
  至此,韩魏又重新投入了秦国的怀抱,赵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正文】7. 疯狗范睢
  
  
  大秦武安君白起再一次让天下领教了他惊人的实力,这时候的秦国,实际上是由秦昭襄王、白起、魏冉三大巨头所共同主宰,然而两年后,一个逃亡到秦国的魏人改变了所有这一切,这个人就是白起命中的煞星,可以嘴杀人的大秦丞相应侯范睢。
  
  范睢这个人出身比白起还低,白起还是个落魄贵族出身,范睢却是个彻彻底底的无产阶级,《史记》上说他“家贫无以自资”,可见其早年间有多么艰辛。
  
  那么既然如此,范睢到底是凭什么挤下魏冉,坐上大秦丞相这等高位的呢?一个字,嘴!
  
  范睢嘴巴厉害啊,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一张嘴巴,能顶百万雄兵。
  
  换句话说,白起以剑杀人,范睢以嘴杀人;白起杀人不眨眼,范睢杀人不见血。
  
  可惜,这样一个人才,魏国丞相魏齐非但不用,反诬其通齐,将范睢拷打得肋折齿落,体无完肤,又用席裹弃于茅厕,让宾客往上撒尿。好在范睢命不该绝,他在鬼门关溜达了一圈又活转过来,并在魏人郑安平与秦使王稽的帮助下举家逃到秦国,从此隐姓埋名,静待慧眼。
  
  当时的秦国,南取鄢郢,西破三晋,国势昌荣,人才鼎盛,一切都很好很强大,秦昭襄王似乎并不需要范睢这么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说客。
  
  然而范睢可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说客而已,他从秦国的三极政治(秦昭襄王、白起、魏冉)中闻出了一股奇特的味道,这股味道将引领他走向人生的最高峰。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前270年,穰侯魏冉为扩大自己封地陶邑(今山东定陶),欲率兵经韩、魏去攻打齐国。范睢闻信心中一动,立刻上书秦王,请求面谈,否则大王必悔之。
  
  秦昭襄王本不喜欢这些游说之士,但范睢书中拐弯抹角似有玄机,秦王好奇,便决定见他一见,看看这故弄玄虚的家伙到底要说些什么!
  
  范睢大喜,赶紧梳妆打扮,去离宫见昭襄王,走到半路,远远看见秦王轿舆,他却故做不知,大摇大摆的接着往前走。
  
  竟然有老百姓敢冲撞王架,这还得了,几个太监二话不说冲上去大声驱赶:“王至!王——至!”
  
  范睢开始装二百五:“秦独有太后、穰侯耳!安得有王?”
  
  这句话可是说到秦昭襄王心里去了,他现在虽然紧握秦国大权,但魏冉一党的外戚势力在朝中同样不可小觑,更可怕的是,秦军的灵魂人物武安君白起与魏冉也关系匪浅,万一他们两个联合起来造反,寡人的王位,可是不保啊!
  
  所以秦王听闻此言,大惊,知道自己碰上高人了,赶紧出来屏退左右,召进宫内长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睢继续装二百五:“唯唯。”(是的是的)
  
  秦昭襄王咬住青山不放松,继续跪请:“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睢还装:“唯唯。”
  
  如是三次,秦王急了,大白话冲口而出:“先生到底愿不愿对寡人赐教嘛?你倒是说句超过两个字的话啊!”
  
  范睢道:“唯唯也……嘿嘿,开玩笑!其实臣哪里敢赐教大王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欲言者皆兴亡大计,或关系人骨肉之间,臣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所以王三问而不敢答者,未知王之心何如耳。”
  
  秦王复跪请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乃天赐我大秦良才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秦昭襄王的态度很明确了,有啥事儿你就说吧,即使牵涉到太后与穰侯,也没关系!
  
  范睢心里有底了,于是下拜,秦王答拜,两人尽礼,然后就座,范睢开始了他的秦国版“隆中对”:“臣闻穰侯欲越韩、魏而攻齐,此计差矣。齐去秦甚远,有韩、魏以间之。王少出师,则不足以害齐,若多出师,则先为秦害。今伐齐而不克,为秦大辱,即伐齐而克,徒以肥三晋也,于秦何利哉。为大王计,不如远交而近攻,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自近而远,如蚕食叶,天下不难尽矣。”
  
  范睢之妙论,句句直击秦王心田,他彻底喜欢上了这个其貌不扬的游说之士,于是授范睢客卿之职,与谋兵事。
  
  这就是著名的地缘政治经典理论“远交近攻”了,自此,秦吞天下的宏伟蓝图基本完成,它的对手依次是:魏、韩、赵、燕、楚、齐,按照这个顺序打,最轻松最写意。

接下来几年内,范睢尽心尽力为秦国出谋划策对付自己的祖国魏,接连攻下怀地、邢丘两座重要城池,这之后,秦昭襄王日益亲信范睢,使他掌权,秦国的三极政治结构被彻底打乱,新秀范睢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与此同时,魏冉一党的客卿胡伤在攻打赵国时被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据专家考证,赵奢极有可能是赵武灵王之庶子)一举击败,损失惨重,秦军不败的神话破灭,魏冉的权威也大受打击。
  
  范睢与秦昭襄王抓住机会,开始疯狂打击以魏冉为首的外戚势力,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在范睢的谋划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废去宣太后之权,驱逐穰侯魏冉,高陵、华阳、泾阳君出关外,然后以范睢为丞相,封为应侯。
  
  在这种情况下,白起不得不下决定与魏冉划清界限。因为
  
  第一:他是秦国的武安君,不是魏冉的武安君,忠于秦国,是他矢志不移的行为准则。
  
  第二:白起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秦人一贯的排外传统。
  
  纵观战国时期,在秦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异国人,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等,或分尸,或出逃,或放逐,或服毒。在郑国渠事件发生后,秦始皇还颁发了逐客令。秦人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族群,一方面他们积极招揽各国人才,利用他们的才能来为秦国服务;另一方面他们却打从骨子里抗拒六国之人,至始至终无法将他们当成是自己人,这直接造成秦统一之后总与六国之人格格不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巨乱又起。
  
  所以,魏冉虽对白起有提携之恩,但他始终不是秦国人,白起不可能无条件的站在他这一边儿。
  
  第三,魏冉攻齐的策略白起也很不赞同,而今他最想对付的敌人是赵国,特别是那个能打败秦国大将胡伤的那个马服君赵奢,此人颇有一点意思,够资格做我大秦武安君的对手!
  
  至于应侯范睢,白起是一点儿没把他放在眼里,这个卖国投敌品格低劣的魏国人,只不过是大王的一条咬人疯狗而已。而大王,是绝无可能放他来咬我的,因为我可是大秦的长城,战无不胜的武安君白起啊!
  
  白起太天真了,范睢是秦昭襄王的一条咬人疯狗,难道他就不是吗?他比范睢强的,不过是咬的人多一点儿而已,一旦他咬的不得劲,或者变的不听话,秦昭襄王就会毫不犹豫的派范睢来咬他,就像咬魏冉一模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10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8.上党的选择
  
  
  
  白起想与赵国来场世纪大决斗,已经很多年了,之所以一直未能实现,一是没有碰到对的人,二是没有碰到对的地方,三是没有碰到对的时间。白起既然号称战无不胜,自然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赵国的军事实力与秦国相差无几,从前白起带着十万兵横扫天下,动不动砍头几十万的事情在赵国身上绝无可能发生。故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只要天时地利人和三项不齐备,白起决不会贸然出手,这可是关系着大秦战神武安君名誉的一战啊,白起输不起,秦国同样也输不起。
  
  ——既然如此,那么也只有一步一步来了,范睢这个人不咋地,他提出的“远交近攻”还真是有那么一点道理,我大秦还是先打韩国好了,韩国是夹在秦赵之间的一块肥肉,不但味美香甜,而且这等于将一支利剑戳在了赵国的鼻梁跟前,如此,一切主动尽在我手。
  
  于是在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韩之陉地(今山西曲沃),拔五城,斩首五万。公元前263年,白起又攻韩之南阳(今河南修武),一把大火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公元前262年,白起再取韩之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之上党郡同韩国的联系,如此,上党(今山西长治)就成了韩国悬于境外的一块飞地,灭之也就在顷刻之间。
  
  白起高兴哪,上党这个地方,听名字就知道,“与天为党也”,可见其地势高峻险要。纵观整个中国战争史,凡关中势力欲与河北势力争衡,谁控制了两者间之天险太行山的形势,谁就等于是赢了一半,而上党高地就处在太行之巅,正是赵都邯郸的西南战略屏障,秦占之则可居高临下攻击邯郸,故若无上党之险,邯郸危矣。
  
  然上党郡守冯亭也不是个泛泛之辈,他可不想坐以待毙。可是韩宣惠王(韩王咎之子)亦自身难保,他的援兵看来是没指望了,那么该怎么办呢?乖乖的投降秦国吗?不行,如此韩国益衰,恐难以在秦赵的夹缝之中求生存了。
  
  于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冯亭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献地予赵!
  
  ——当今天下,能与强秦抗衡的,也只有赵国一个了。这些年来,赵国为了保存实力,一直对秦蚕食三晋持克制姿态,尽量避免与秦决战。而秦却步步紧逼,两国决战终不可避免,既然如此,我何不让这一场世纪大战提前爆发呢?如此,秦韩之战就变成了秦赵之战,一切分晓之后,我韩国也就不用夹在两大巨头之间左右为难,为难至死了!
  
  主意已定,冯亭就派了一个使者来到赵都邯郸,告诉赵孝成王(赵惠文王之子)说:“秦攻韩急,上党将入于秦矣。然我吏民不愿附秦,而愿附赵。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大王!”
  
  赵孝成王开心坏了,赶紧找来老叔平阳君赵豹商量,老叔,你知道吗?寡人发财了!那可是十七座城池啊,乖乖!寡人昨天就做梦天上掉金子,今天果然应验了!
  
  赵豹老叔一板脸,天上不可能无缘无故掉馅饼的,何况是金子!秦国人花了那么大功夫攻上党,眼看就要到手,好事却落在我们手里,他们能甘心吗?冯亭此举,恐怕不怀好意,他是要挑动我们与秦干架呢!所以大王千万不能接受上党这个山芋,它烫手啊!
  
  赵孝成王一听,犹豫了,于是又找来二叔平原君赵胜商量。
  
  赵胜二叔沉思良久,要,干嘛不要!往年发百万大军进攻,也夺不下一座城来。现在坐收十七个城邑,不要是傻瓜。再说我赵国立都邯郸,南阻漳水,西恃上党而守太行,今魏之河内已为秦所占,若上党亦归秦,以河北地势之低,赵欲与秦仰争太行,则难矣。故与其听任上党归秦,不如率先占了这个战略要地以巩固邯郸。至于与秦之决战,咱们赵国兵强马壮,真打起来也未必怕它!
  
  赵孝成王大笑,好,就这么办,咱们就先占了上党,让秦国知难而退。
  
  于是,赵孝成王派平原君赵胜率军五万,去上党收地。赵胜来到上党,宣布赵王旨意,封冯亭为华陵君,食邑三万户;又封十七个县令为侯,食邑三千户;吏民则全部晋爵三级,赏金六两。
  
  哇赛,赵王为了得上党,也真是大出血了。可是冯亭却闭门不受,哭着说:“吾卖主地以求富贵,是为不忠也!”
  
  事实上,冯亭之哭并非因为自己对韩国不忠,而是因为他不好意思,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对赵国不义。是他,将赵国摆到了一个“不道义”的窘境上,你想想,十七座城池就这么白白给了赵国,别说辛苦了好几年的秦国恼火,就算其他五国,恐怕也没一个会服气的。后来秦赵胶着军民死伤百万,列国竟无一插手,这全都是冯亭造的孽。他现在哭,也算是良心发现吧!
  
  另外史界还有一个说法,冯亭还真的是有可能“不忠”,其献上党与赵一事,实乃其与秦国暗中合作的诈降。这种观点认为秦国既想和赵国发生正面较量,又对赵国的实力存有担心,同时寻不到这样的机会,故收买冯亭叛韩又诈赵,以引赵军西进至险地实施歼灭。从冯亭之后冯毋择、冯去疾、冯劫三人后来在秦朝入相为将的事实来看,这种猜测也不是没有其可能性。
  
  真若如此,冯亭的心思着实阴险的有些可怕。

【正文】9.秦王的选择
  
  
  
  很快,秦国高层就得知了上党投降赵国的消息。秦昭襄王于是立刻召开了紧急御前会议:“诸位,前方得报,上党日前已经投降了赵国,现在咱们应该怎么办?大家好好商量一下吧!”
  
  左庶长王龁率先发言:“商量啥,揍它就是!咱们先前打上党,不就是为了攻赵作准备么?现在赵国既已先出手,我大秦决不可示弱!”
  
  秦昭襄王道:“这一仗是一定要打的,然而如何打,派谁打,却要好好筹划一下,赵国这个对手,可厉害的紧哪!”
  
  范睢道:“我看就派王龁去吧,这个小伙子不错,是个潜力股!”
  
  武安君白起面色一沉,范睢让王龁主军,明显是要架空自己,这老家伙,玩权术竟玩到本帅头上来了,找死!
  
  这时秦昭襄王道:“王龁资历尚浅,还是让武安君出马吧!上党一战,关系重大,不可轻率!”
  
  范睢道:“杀鸡焉用牛刀?武安君连年作战,也该适当的休息一下了,给年轻人一点机会,不是更好吗?”
  
  白起火了,他是为战争而生的一个人,战争就是他的生命,范睢要他休息,就等于要他的老命啊!他终于忍不住,急起道:“多谢丞相关心,起心领了。赵国之强,远非韩魏可比。赵之赵奢、廉颇,更是一代名将,本领与我,也就在伯仲之间。所以此次出征,非我莫属,王龁可任我副将,随同前往。”
  
  范睢道:“武安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谦虚了?没错,赵奢之前是曾击败过我军,但据我所知,他在几个月前就已经病死了,而那个廉颇老匹夫,只不过能欺负欺负一下齐魏而已,每次碰上我们秦军,就只知道龟缩防守,此胆小无能之辈,何足虑哉!”
  
  白起叹道:“正因为如此,此战才难打啊!赵奢廉颇,一个擅攻一个擅守,赵国若是派赵奢来,那其实还好些;可如今赵奢已死,廉颇必来,廉颇若来,必择地坚守。如此,本来的一场遭遇战,就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消耗战。这一耗下去,半年不算短,三年五载不算长,几十万大军在前方要吃要喝,我大秦的国力必将被拖垮。这就好比两大高手比拼内力,就算我秦国内力更强,能撑得久一些,但别忘了,这旁边还有五个武林高手虎视眈眈呢!等我们耗的差不多了,他们只要冲上来一个小指头,我们和赵国全都得玩完儿!”
  
  听到这里,秦昭襄王忍不住一个哆嗦,冒出一阵冷汗。若是真如白起所言,那可是大大不妙!
  
  可范睢却不以为然,说:“武安君太高看他廉颇了,我看此人徒有虚名,绝非我大秦敌手。好,退一步说,此事若真如将军所言,那将军就更不能去了,武安君您名震四海,只要一听说是您出马,六国无一人敢接帅印,你想想,廉颇要是知道是您率军,他不是更要龟缩不出了么?”
  
  白起正要争辩,秦昭襄王拍板了:“别吵了,就如丞相所言,派王龁去吧,先试探一下赵军的实力,若当真厉害,再派武安君去也不迟嘛!”
  
  为什么秦昭襄王明知道王龁可能不是廉颇的对手,还要这么做呢?其实他还是在忌惮白起啊,一个战神带着半个国家的兵力在外作战,没有一个国君不会害怕的,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当双方冲突的时候,前者只能给后者让路,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于是,在公元前262年,秦左庶长王龁率三十万军秦军攻打上党,上党郡守冯亭苦撑了两个月,赵军援兵迟迟未至。冯亭无奈,只得带了二十几万上党军民逃往赵国。这时候,赵将廉颇才带着二十万兵来援上党(太慢了吧),双方在长平(今山西高平)会师,廉颇得知上党已经失守,便决定就在长平筑垒坚守,与秦军对峙。
  
  至此,秦赵之间酝酿了几十年的大决战终于一朝爆发,是为先秦时代耗时最久,规模最大,死伤最多的超级大战——长平之战。

【正文】10.长平之战1
  
  
  
  
  
  比赛时间:公元前260年
  比赛地点:长平,即今山西高平
  赵军选手:主帅廉颇、赵括,上党郡守冯亭,大将赵茄
  赵军兵力:前期20万,后增兵25万,再加上冯亭率领的上党军5万,总共50万(约数)
  秦军选手:主帅武安君白起、左庶长王龁、大将司马梗、王翦、王陵、蒙骜、胡伤(秦军的精英全在这儿了)
  秦军总兵力:前期30万,后增兵25万,最后援兵10万,总共65万(约数)
  比赛意义:决定天下归属之战、白起的巅峰一战
  比赛结果:秦国惨胜,赵国惨败
  
  
  
  在讲述这场无比惨烈的大战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一下,赵军兵力约50万,秦军兵力约60万,有没有可能?
  
  现在很多疑古派认为,《史记》中记载赵军有四十五万这个说法,是夸大之词,他们提出的理由是:战国时代的总人口应该就在一千多万左右,按照“一个国家所能较长时间乘受的兵员压力最极限不能超过国家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个理论,战国所有国家的总兵力也就是二百万左右,所以秦赵二国即使倾全国之力,也不可能调动一百万以上的兵力,何况二国还要防备其他五个国家,绝不会倾全国之兵出战。
  
  我要解释的是,战国时代的人口绝对不止一千多万,你想想,西汉初期中国统计的总人口大约是四千万,这还包括超过一半的不被中央政府掌握的各种无籍人口。考虑到秦末战争中大片北方土地被匈奴强占、大量人口被匈奴掠走,以及在秦统一战争期间及秦末、楚汉战争中消耗的一千多万人口,战国中后期中国的人口保守估计也应该在五千万左右。秦赵都是大国,两国的人口数没有两千万,也有一千多万,一千多万出一百万兵,完全属于正常水平,没啥好稀奇的。
  
  又有人说了,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出兵也就几万,超过十万就算是超级大战了,为什么在战争如此频繁的情况下,短短百来年的功夫,各国的兵力就增长了七八倍呢?这似乎不太合常理吧!
  
  对于这一点我要解释的是,春秋时期的战争乃是争霸战,分出个胜负就行,无需大动干戈;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乃是兼并战,列国兵争,皆是以强凌弱,以众暴寡,逢人则杀,遇地则攻,所以经常是农夫丢了锄头,就被拉去打仗,人人都是战士,那兵力还能不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10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我们分前期、后期两个部分来讲这场战争,前期白起一概没有参与,他躲在家中称病不出,以迷惑敌人。他在等待,等待秦昭襄王不得不来找他的那一天。
  
  另外一边,这一年四月份,王龁与廉颇终于正式交上火了。这第一仗是场遭遇战,当时,司马梗(又名司马靳,乃司马错之孙,太史公司马迁之六世祖)率领的秦军前哨部队和赵茄率领的赵军侦察部队同时在空仓岭(今沁水、高平界)附近侦查敌情,两边远远的看到,就开打了。赵军没有后援,被秦军围歼,赵茄战死。秦军趁胜对赵空仓岭防线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六月,该防线中最重要的东鄣西鄣两处城堡陆续被秦军攻破,赵四名都尉(团长级别的军官)阵亡。
  
  廉颇一看秦军势大,赶紧派人加修空仓岭防线之壁垒,决意来个死守不出,看你王龁怎么办!
  
  王龁年轻气盛,打起仗来风风火火,他最讨厌的就是廉颇这种乌龟作风,好,你死守是吧,那我就攻坚!七月,王龁的三十万秦军直接朝赵军的壁垒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冲,赵国的弩兵没日没夜的在壁垒后面射啊射啊,却发现秦军好像永远射不完似的,一批倒了,更多批又冲了上来,就这么没几天,赵军的壁垒崩溃了,三万赵军阵亡,两名都尉被俘。
  
  王龁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同样三万多秦军士兵倒在赵军的壁垒之下,鲜血将筑垒的黄土染上了一片又一片樱红色。
  
  第一道空仓岭防线算是彻底完了,但是没关系,廉颇还有第二道防线,那就是丹河防线,他还可以接着当乌龟,继续跟王龁玩打仓鼠的游戏。
  
  这一道防线,其实是一个河谷,东西两座山夹着一条丹河,正是一道极难逾越的天险。
  
  所以,西边的空仓岭防线没了,廉颇就在丹河的东边山上接着修壁垒,如此,他不但有水宽谷深的丹河可凭,更有大粮山、韩王山两大制高点,可鸟瞰数十里丹河两岸,敌我动静,如指囊中。
  
  而王龁在突破了赵的天险空仓岭及其防卫集群后,接着攻占了其接应和补给基地——四山环卫、三水汇流的完固要塞光狼城,东进丹河的障碍扫除殆尽,遂一鼓作气进抵丹河西岸一线,形成隔河与赵相峙的态势。
  
  可是当面对到廉颇的丹河防线时,王龁却没一点儿辙了,赵韩二十五万大军全集中在这丹东山上,像老鼠一般日夜不停的修垒打洞。面对丹东山这数百米的仰角,赵军不出来,王龁就有天大的本事也攻不上去。
  
  结果这一耗,就是一个多月。
  
  这一个多月来,王龁每日在河边挑战,廉颇就是不出战,死也不出。
  
  “廉颇老匹夫,有种你给我下来,咱俩真刀真枪来个一决胜负。每天就知道挖坑修垒,你是耗子啊你!”
  
  “王龁小儿,有种你攻上来啊,要是不敢,就赶紧收拾包袱回老家吧!上党与你无缘,此乃天意,强求不得啊!”
  
  他们小俩口在这里整天吵来吵去可不要紧,却急坏了他们的后台大老板,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两个人!

首先着急的是赵孝成王,几个月前他还做着飞来十七个城池的美梦,一转眼事情竟急转而下,廉颇丢失上党损兵折将也就罢了,关键是他手里二十万赵军五万韩军足足二十五万大嘴巴那可是每天都在消耗二三十万斤的口粮啊,那么一个多月是多少?上千万斤的粮食,天文数字!
  
  我赵国再有钱,也禁不住这样流水一般的花啊!
  
  不行,这仗不能再打了,讲和吧,干脆跟秦国瓜分了上党,这个结果似乎也是不错。
  
  此议一出,立刻遭到了丞相虞卿的反对:“和与不和,主动权在秦;秦必欲破赵之军矣,虽往请和,秦恐不听。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纵,和乃可成也。”
  
  这一招其实不错,楚国和魏国一帮忙,秦国或许就不打了,毕竟三国联手,秦国也未必吃的消。
  
  可是赵孝成王不听,他还天真的以为,秦国这次并没有真的就想和赵国决一死战,几十万大军在外要吃要喝,赵国撑不住,秦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于是,赵孝成王最终还是派出了大臣郑朱,去咸阳城媾和。
  
  赵国大使来求和了,那么秦昭襄王该怎么办?摆在他前面的似乎有两条路。
  
  第一:接纳赵国大使郑朱,双方停兵议和。
  
  第二:驱逐赵国大使郑朱,双方接着打。
  
  若是我们来答这道选择题,不是选一,那就是选二了,不过秦昭襄王的脑部结构可跟咱们不一样,他两条路都不选,却独辟蹊径,开创了条第三路——接纳赵国大使郑朱,但双方还是接着打!
  
  这可太黑了,秦明着接纳赵使,摆出一幅好像要和谈的样子,其实根本就是在演戏给其他五国看,让他们误以为秦赵将要和谈,根本无须多管闲事去救赵。
  
  而事实上,秦昭襄王早已打定主意,不撞南墙不回头,不把赵国给打趴下,绝不撤兵!
  
  事情,总要有个解决的时候,赵国在秦国北境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天不除掉他,秦昭襄王一天睡不了安稳觉,三十年前赵武灵王那个伟岸的身影,总是莫名其妙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
  
  总之,赵国这颗眼中钉必须要除去,至少要将它赶到北边儿的代地去,秦昭襄王才放心。
  
  然而,这一仗还真是难打啊,一切都被白起说中了,廉颇龟缩不出,摆明了要跟秦国耗下去,他似乎认准了秦军唯一的弱点,那就是补给线困难。
  
  战国后期,秦国不但拥有从前的关中沃野渭河平原、更有新占地天府之国巴蜀、物华天宝之江汉,耕地超过天下三分之一,人口超过天下十分之三,财富超过天下十分之六,可谓后劲十足,但是,上党这个地方,与赵国紧相连接,军队与后勤供给都能迅速投入战场。而秦则须以渭水漕粮,东入河、洛进击上党。物资、兵员两不便。秦虽富的流油,国力要比贫瘠的赵国雄厚的多,但补给线之劣势却把这些完全给抵消了。
  
  所以,秦昭襄王也着急啊,着急到了顶点,实在没办法,也只好回头再去找武安君白起了。
  
  而白起,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遥远长平的一切,尽在其掌握,关键时刻,他将给赵国以致命的一击。
  
于是,长平之战秦国第二次紧急御前会议召开。
  
  “如今秦赵对峙,不战不和,拖费时日,我军终将不继,武安君可有良策,解此僵局乎?”秦昭襄王侧席问道。
  
  白起脸上浮起一个不易察觉的笑容,口中只说了两个字:“换将!”
  
  “换将?”
  
  “廉颇不去,赵军必不出,赵军不出,赵终未可入也。”
  
  这时范睢插嘴道:“要去廉颇不难,只须用反间之计则可,只是廉颇若去,赵尚有三人可用,即燕安国君乐毅、齐安平君田单、马服子赵括,换何人乎?”
  
  白起道:“乐毅、田单均是外人,赵王未必肯用,马服子赵括乃是赵奢之子,出身公族,且声名更胜乃父,赵王必用之。”
  
  范睢撇嘴道:“赵括之兵法更胜乃父,武安君可有信心一战而胜之乎?”
  
  白起站起身来,朗声笑道:“只要赵军肯出战,谁领军都是一样,只要大王与范丞相能为我做两件事,我可使赵军匹马不还!”
  
  秦昭襄王急问“哪两件事儿?”
  
  “其一,换将之后,赵增兵多少,我方亦增兵多少。其二,粮者,军之本也。还请范丞相亲自督粮,方保万无一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10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11.长平之战2
  
  
  
  另外一边,赵孝成王的眼睛都急绿了,秦国明明接纳了郑朱,且招待甚周,却始终不肯开启和谈,还到处宣扬,让全天下都知道了赵使在咸阳的消息,搞得现在五国谁都不肯来帮忙,这不,最近他找齐国借粮食,齐国人却说什么也不肯借,真愁死人了!
  
  秦赵攻战甚急,五国为何不肯出手,原因有三点:
  
  第一,赵王本身态度暧昧,一下子打一下子和,让人摸不清底细、无所适从;
  
  第二,赵不花半点力气,受了韩上党十七座城池,实在有欠厚道,让它赔点儿本是应该的;
  
  第三,秦赵两强决战,无论谁赢谁输,谁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两个最强国的实力被削弱了,对剩下五国都有好处,何必跑去破坏均衡呢,咱们坐山观虎斗,岂不更妙!
  
  所以,现在摆在赵孝成王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速战速决!拖下去,赵国力衰竭,不用秦动手,在旁虎视眈眈的齐燕一出手,赵国就完了!
  
  于是,诏令像雪片一样飞进了廉颇的营帐内——出击,出击,立即出击!!
  
  可是廉颇却对这些命令和赵王的责骂熟视无睹,硬着脑壳,就是不出击,死也不出击!说什么:“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
  
  赵孝成王火了,开始削减廉颇的军粮。可廉颇宁愿饿肚子,还是硬撑到底。
  
  今天,长平古战场有座山叫做“假粮山”(又称大粮山)。据说是,廉颇命令士兵在夜间高声唱筹,好像在搬运粮草,以此迷惑秦军。
  
  赵孝成王没办法了,现在他能做的,只有两件事儿——增兵,换将!
  
  恰好在这个时候,赵朝野上下开始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这显然是秦国的反间计,可是赵孝成王却不得不心甘情愿的上当,赵国虽富,但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在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异常繁荣的同时,农业发展却极其滞后,根本无法支撑长时期大规模的消耗战,故换将者,秦所乐见,赵亦不得以而为之也。
  
  那么换谁好呢?赵括?这倒是不错的一个提议,此人乃赵国第一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从小熟读兵书,对天下兵法烂熟于心,就算乃父赵奢,也是常常自愧不如。赵奢死后,赵括嗣马服君之位,开始将所学兵法融会贯通,著书立说,不久名声大震,各国许多游士慕名前来,拜在他的门下,一时间,赵括门徒遍天下,世人皆尊称其为“马服子”,与孙子吴子相提并论。
  
  可是这位被称作“子”的大军事家,其实只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且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役,让他来承担这干系赵国命运一战的重任,能行么?
  
  赵孝成王陷入了极度纠结之中,一方面,赵括的确是一个绝佳的出战人选;另外一方面,实战经验的匮乏却又是他的致命伤;到底要不要拿赵括来换廉颇呢?头痛啊,头痛到爆。
  
  更让赵王头痛的是,赵国群臣对于赵括的任免,也分成了截然不同针锋相对的两派。
  
  一派人以平民宰相蔺相如为首,他们反对将赵括替换廉颇,理由是:“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乃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意思是说:赵括徒有虚名,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战场上随机应变的道理。大王你要用他,就好像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
  
  另外一派人以赵国亲贵平原君赵胜为首,他们认为当年田单、赵奢拜将之时也没有一点实战经验,一样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而赵括之才,远胜田单、赵奢,或许跟大秦武安君白起,都有得一拼呢!
  
  这一场激烈的庙堂辩论,反映了蔺相如廉颇的布衣卿相势力与朝中亲贵势力之间的尖锐矛盾(赵括属于亲贵势力)。而这一矛盾,就是赵国数百年来无法真正强大的最大弊端,从前它害死了赵武灵王,接着它让赵国活力俱失,现在它又让赵国的决策左右摇摆。你想,一个如此不团结不坚定的赵国领导层,又怎么能与强大的秦昭襄王和武安君白起相抗衡呢?

两边儿吵开了,赵孝成王意未决,乃招赵括上朝问对。
  
  “廉颇将军长平之用兵,马服子以为然乎?”
  
  “不然。”
  
  “何以?”
  
  “兵法曰:‘夫兵久而国有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臣以为长平之战,当速战速决!”
  
  “善!既如此,卿能为我击秦军乎?”
  
  “臣若与武安君对垒,胜负居半,如王龁之辈,则不足道矣!”
  
  赵孝成王大喜,寡人缺的就是这么一个信心爆棚、肯速战速决的良将啊,秦赵国力悬殊,赵之外交政策也接连失败,也只有才华横溢、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括,才能挽回这一切颓势了,好,寡人就信你一次,哪怕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寡人也在所不惜,豁出去了!
  
  于是,赵孝成王不再听蔺相如等唠叨,即拜赵括为上将军,赐给他大批黄金财帛,复增20万人命给他,让他去长平战场折腾!
  
  赵括得了赏赐,也不客气,统统拿回家来自用,且又接连几次,缠着赵王要赏赐,表现的跟个贪财鬼一般。
  
  他这是在为自己留后路啊,此去长平,胜负难料。若负,这些钱可以给老母亲安家;若是胜了,则功高盖主,免不得被人猜忌,现在表现的贪财一点,可以显得自己没野心不是。
  
  而赵括之母听闻乖儿子升官发财,却不喜反忧,连忙上书请赵王不要拜赵括为将。
  
  赵孝成王便问:“何以?”
  
  赵母答:“括父奢为将,所得赏赐,尽以与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室,与士兵同吃同睡。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所赐金帛,尽归私家,为将岂如此?愿王别选良将,切不可用括!”
  
  可是赵王之意已决,自体会不了赵母的一番用心良苦,他说:“寡人意决,勿复言。”
  
  赵母趁势要求道:“如此,括倘兵败,妾一家请无连坐。”
  
  赵孝成王点头答应:“这个好说,寡人应允就是。”
  
  赵母大喜,太好了,就算儿子不幸兵败,我马服君府一门大小也不会受到牵连,我的心就安了,乖括儿也就可以了无牵挂的上阵去杀敌了。
  
  
  
  终于,名震天下的马服子赵括以极高调的形象出征了,整个赵国都视他为救星,希望他能带着这仅剩的二十万赵国子弟力挽狂澜,将目前这急转而下的危局彻底扭转。胜利,赵国现在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了,赵括若能跟他父亲一样给赵国带来这久违的胜利,他就会成为全天下的合纵领袖,带领六国士兵,踏平咸阳,马耀关中,成为全赵国以至全天下的英雄!
  
  可惜,这世上不止有一个马服子赵括,还有一个更可怕的武安君白起,他是六国挥之不去的噩梦,也是赵括永远无法躲避的命中煞星,因为他是一个死神,一个甚至可以宣判当世任一名将死刑的恐怖存在。
  
  然而,赵括在离开邯郸城慷慨出征的时候,对王龁已被白起替换了的事情还尚不知情,他满怀冲天豪情,带着满城百姓希望的目光,义无反顾的打马西去,却浑然不知,自己将一去不复返,在他最后的日子里谱写出一曲令人断魂的长平悲歌。

与此同时,大秦武安君白起已悄悄的来到长平,接过了王龁的五十万大军指挥权,秦昭襄王命令:“有人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这么做极其必要,赵括的能力究竟如何,所有人都没底,但武安君白起的恐怖,却天下皆知。赵人若是得晓此番他们对手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死神,必定会采取原先的保守战法,那么秦昭襄王想要全歼赵军主力的美梦恐怕就要做不成了!
  
  而秦军士兵们听说武安君来了,个个兴奋的脸上直泛红光,太好了,这一场耗时日久的战争终于要结束了,咱们就等着带赵人脑袋回去升官发财吧!
  
  另外一边,满怀冲天豪情的赵括也赶到了长平赵军主营大粮山,廉颇心不甘情不愿的交上帅印,黯然归国。赵括于是将廉颇制定的军规全部废弃,又将廉颇的旧将全部撤换,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与廉颇的指挥思想南辕北辙,廉颇的那一套玩意儿他根本玩不转。
  
  然而,事情并没有赵括想象的那么顺利,廉颇的八位旧将因与主帅赵括意见不合发生摩擦,竟用“以死相谏”的方式表示抗议。此八人被后人视为义士,还使得此地多了“八义山”与“八谏水”两个地名 以及一块“八义士谏赵处”石碑。这件事引发了赵军内部的信任危机,也给整个战局带来了一丝不祥的味道。
  
  不过,赵括这个新任主将至少向赵军发布了这样一个讯息,那就是——我们要进攻了,僵局必须被打破,成败就在此一举,任何人任何事情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赵国在这场持续了三年的秦赵大博弈中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已落下风,他现在只有尽快在军事上捞回本钱,才能使赵国在这场几乎投入了举国之力的豪赌之中不至于输个精光,事实上,赵国也只有军事这一点可以与秦国抗衡了。
  
  而白起呢,他早有了全盘计划,赵国这五十万大军,已是他盘中餐矣!
  
  第一步,诱敌。白起先派出一支千人挑战部队,渡过丹河,前去送死!
  
  赵括早就等着这天了,他一点儿不客气,带着数万赵军,身先士卒,朝山下攻去,秦国这区区数千部队自然不是赵军的对手,没两下被打了个惨不忍睹,最后只剩下百名残兵逃回丹河西岸。赵括大喜,王龁果然不是我的对手,此时再不趁胜追击,更待何时?
  
  于是赵括令冯亭所部五万上党军留在东垒大本营看守粮草与辎重,然后亲率四十五万赵军渡河朝秦西垒恶扑而去,直到此时,他还不知道与他对阵的根本就不是王龁,而是另有其人。
  
  一切都很顺利,丹西山下的秦军一触即溃,跑得比从前在伊阕裸奔时还快,根本就不像天下人所描述的虎狼之师。
  
  赵括现在没有时间怀疑前方是否有埋伏,事实上,他也根本不怕任何埋伏,王龁不会是妄想包围他这四十五万大军吧,除非秦人有百万大军,否则这根本不可能。
  
  是啊,如果是王龁,当然没有这个胆子,但是打起仗来天马行空的白起却不一定了。
  
  事实上,白起还真的就决定用手上这五十万秦军去包围赵括的四十五万赵军,
  
  我想看到这里,大家一定跌破眼镜了,五十万包围四十五万,这怎么可能?任何一个冷静的军事家都不会做这种傻事儿吧,白起疯了吗?
  
  没错,白起是疯了,他本身就是个战争疯子,赵括在冒险,他又何尝不是在冒险呢?但是他拥有比赵括更多的冒险本钱,那就是——他的两支奇兵,以及一个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
  
  事实上,他老早就派出了一支25000人的轻车部队,由司马梗率领,沿河北上,然后折向东南,迂回到赵军大营的背后,截断了赵军与邯郸大本营的联系。
  
  另外,白起还派了五千骑兵,由蒙骜、王翦率领,避开丹河河谷内的四十五万赵军,迅速的强行渡过丹河,从正面朝冯亭防守的赵东垒大本营攻去。
  
  轻车部队与骑兵的好处是速度快,这样就算半路被发现,赵军再想退回去,也已经来不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10 09: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一来,赵军就被分割为二了,一边儿是丹河河谷里足有四十五万大军却没有粮草的赵括军,一边儿是有着大量粮草辎重却只有五万兵力的冯亭留守部队。
  
  两支奇兵站稳脚跟后,白起又不断在两条线上增兵,最终夺下了丹河东面大批赵军阵地,正式完成了对赵军的分割合围。这下子可糟糕了,赵括是有兵无粮,冯亭是有粮无兵,战事是急转而下,此时此刻,赵括有理由怀疑,他的对手绝非王龁,而很有可能就是……
  
  赵括不敢再想下去,现在他只能速战速决,在粮草用完之前,击败丹河东岸的秦军主力,然后回师与冯亭夹击秦军的这两支奇兵,方可挽回颓势。
  
  这个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秦军分了不少兵去抄赵军后路,其丹河西面防守一定空虚,赵括四十五万大军全力猛攻,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可惜,白起没有给赵括这个机会,他竟然学起了廉颇的龟缩战术,日夜不停的增修壁垒,将丹西防守的无懈可击,甚至比从前的廉颇还能守。
  
  攻,则动于九天之上;守,则藏于九地之下;白起用兵,可谓出神入化了。而以几乎同等数量的兵力成功包围赵国五十万大军,更加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赵括万万没有想到,他从前一直嘲笑廉颇的龟缩战术很烂,而今,他却被同样的战术给困住了,秦丹西之垒急切之中无从下口,粮食又快用完了,怎么办?只好移军回去复夺东垒了。
  
  白起嘿嘿一笑,赵括刚一反身,大批秦军轻装部队(手执戈矛,不束铠甲的裸奔部队)即出西垒击赵括后身,牵制赵军对东垒的进攻。东垒秦军则筑垒据守,加以弩骑兵在侧翼袭扰,搞得赵括首尾难顾,晕头转向。
  
  赵军彻底晕了,赵括军被夹在丹河河谷之内,进退不得,冯亭军则困守在大粮山上,无所适从。坐拥五十万大军,仗打成现在这般模样,其实也不能怪赵括,怪只怪白起太变态了!
  
  军法所谓“居险用险必内溃(赵括居于险地再冒险,则军心不稳),居易用易必外蹶(白起居于平地若不出奇兵,则必然被击败)”,然也。
  
  
  
  长平之战到这里,赵军等于已经输了一大半,然而赵括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他仍自信满满,在丹河谷里重新筑壁,一面坚守,一面寻找机会突围。
  
  此时此刻,赵括还有机会,东西被夹,南北却还有些漏洞,只要秦军有一路被突破,白起就会满盘皆输。w
  
  现在,时间就是生命,赵括日夜不停的突围,白起日夜不停的修垒,你突破我一层垒,我就再加修一层垒,你冲我堵,你争我夺,很多阵地经常是一日几易其手,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这是一场如梦魇一般的恶战,秦赵二国士兵的鲜血将丹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丹河,河水一日日的红透,红的令人双目晕眩,全身发冷。
  
  可以说,长平之战,就是一台人肉绞杀机,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魂断长平,一天又一天,似乎永远没有一个了结的时候。

【正文】12.长平之战3
  
  
  
  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到咸阳城内,秦昭襄王听说赵括已被白起彻底围死,只要粮一尽,五十万赵军全得玩完儿,不由大喜,现在该轮到他亲自出马,助白起一臂之力了。
  
  现在赵括最缺的,就是兵马与粮草,那么好,就让寡人来搞掉赵括的一切外援,武安君你只需安心解决赵括便是。
  
  现如今,秦国本土可是再拿不出一点儿兵了,秦昭襄王于是亲自来到上党南边儿的秦国新占区河内(即河南东北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地域),赐爵一级,征发当地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开往长平。这些人一部分去为白起营造壁垒以及担任包围任务,另外一部分则北上插入长平与邯郸之间,分路掠取赵人粮草,遏绝救兵。
  
  现在可好,仅有的一点救命粮也被秦昭襄王给横刀夺爱了,赵括陷入了绝境之中。
  
  赵孝成王急啊,邯郸现在是救不了赵括了,他只好寄希望于其他五国了。蔺相如、虞卿、平原君等赵国重臣纷纷出马,他们四处求援,却四处碰壁,因为秦昭襄王跟各国之君早有通气,只要你们别多管闲事儿,好处大大的有,否则可别怪寡人不客气。
  
  事实上,现在这状况,谁还敢跑到长平去捋武安君白起的虎须啊,那不是找死嘛!
  
  另外从地缘来说,其余五国对赵国的恐惧其实大于秦国(想不到吧!)——赵国败,六国尚能重拾苏秦当年合纵,对抗秦国;若赵国胜,秦国龟缩关中,那么赵国势必扩张,而扩张的方向绝不会是秦国,只会是更好欺负的燕国和魏国。所以五国在秦赵没有分出胜负之前,是绝不会有所行动的。
  
  
  
  不久,冯亭的五万上党部队也被司马梗的25000轻车部队及秦昭襄王派来的援兵全数歼灭,冯亭本人战死,大粮山的所有辎重与粮草全归了秦军。至此,赵括外援尽断,所有雄心壮志化作乌有,剩下的好像也只有等死而已。
  
  然而,生长在军人世家的马服子赵括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他每天都在猛烈突围,整整46天,双方都损失惨重,赵军没了二十五万,秦军也没了近二十万。
  
  难以想象,靠着随身携带的一丁点儿军粮,赵四十五万大军这46天是怎么熬过来的,丹河河谷的草木鱼虾应该都被扫光了吧,战马也早该吃光了,剩下的也只有人吃人了,每天死伤的士兵尸首倒是可以拿来煮吃,不忍吃的人也唯有饿死了。
  
  其实另外一边白起也有点坐不住了,这些赵军还真是顽强啊,足足饿了四十六天,不但没有举手投降,而且军纪严整,每日对秦垒疯狂的反扑,造成了秦军将近二十万的战斗减员,这可是白起领兵以来损兵最巨的一次了。
  
  ——赵括,你果然不愧“马服子”之名,用兵一点儿不输乃父赵奢,算是我武安君的一个好对手。不过可惜,你第一次领兵碰上的对手就是我武安君白起,否则让你正常的成长下去,你必将是我秦国的心腹大患,万幸,你先落在了我的手里。
  
看着自己的手下一个一个在自己眼前饿死,赵括终于决定以死相拼!
  
  饿死是死,战死也是死。左右都是一死,何不困兽犹斗,最后一搏!何况军人战死沙场,那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于是赵括发起了生命中最后一次冲锋,数万名最精锐的赵军分为四队,赵括亲自上阵搏杀,他站在战车上狂呼猛冲,无数赵军从他身边如潮水般涌过,一往无前的冲向秦垒,冲向死亡。
  
  迎接赵军的是秦垒后面三排弩兵,第一排射击,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轮番射击,他们冷酷的眼神穿过望山,把一枚枚锋利的弩箭射出,看着赵军在他们眼前一排一排倒下,不断的发射,装填,发射,箭雨如注。
  
  赵军似乎对射进身体的箭雨熟视无睹,只要还没倒下,就疯了一般的往前冲,四十六天来一直面对死亡,他们已经对生死麻木了,饿死砍死射死,反正都是死,怎么死都好,早点结束了吧,省得再受折磨。
  
  转眼间,赵军已经踏着伙伴的尸体,冲到了秦垒百步之内。好,秦弩兵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他们如退潮一般沿着军阵间隙朝后阵撤去,一个巨大的矛、铍、戟混合步兵方阵从秦垒之后涌出,与赵军短兵相接了。
  
  戟,长2.8米。铍,长3.5米。矛,长达七米。三排兵种分工配合,互相保护,冲击力与防护力都无懈可击。赵兵虽然个个不要命的往前冲,但面对如此可怕的战争机器,还是被绞杀的七零八落,他们毕竟饿了太多久了,生命已经耗到最后一滴,能冲到这里已经是极限。
  
  白起明白,这是赵军最后的疯狂了,只要抵挡住这一波最猛烈的进攻,饿疯了的赵军必后继无力,于是他一声令下,秦军的秘密武器出动了。
  
  霎那间,闷雷般的蹄声响起,大地开始晃动,在赵军的两翼,黑压压的轻骑兵与轻车部队迅速的席卷而来,车如疾风,马如闪电。
  
  那成千上万的马蹄与车轮溅起漫天的黄土,转眼将赵军笼罩在一片黄云之中。
  
  骑兵比轻车的速度快一些,他们率先来到赵军百步之内,端平弩机,射出了唯一的一支劲弩。赵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近万支劲弩已经带着划破空气的怒号刺破了他们的胸胄,数千名赵国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现在弩已经没用了,秦国骑兵们将它挂在马鞍上,下矛,冲!这个长矛也是一次性的,刺穿一个敌人就无暇拔出,但这样已经够了。趁着赵军的阵型已经完全被长矛与马蹄完全冲乱,骑兵们拔出短剑护住身体,开始在赵阵中横冲直撞,他们不用害怕被围,因为后面的轻车部队此时已经赶上来了。
  
  秦军的这支轻车部队配备的是戈、矛等刺杀兵器,正好弥补骑兵无法近身攻击的缺憾。
  
  终于,赵军彻底崩溃了,赵括也被冲散,陷入了秦军的重围之中,他拼了命的左冲右撞,却怎么也无法在秦阵之中撕开哪怕一个小口子。他披头散发,满目血丝,疯魔一般的挥舞着手中的长剑,秦国士兵的鲜血在他眼前彪舞,忽然间,一支鸣镝呼啸着划破遥远的时空,插入他的胸膛!
  
  赵括大叫一声,双目怒睁,抚胸栽于马下,死不瞑目。
  
  他真的好不甘心哪,一个本可成为一代名将的军事天才,第一次领军出征就被白起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一个年轻而充满梦想的生命就此化作一片微尘,在史简中只留下四个耻辱的大字——纸上谈兵。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二十万赵军再无斗志,全体向秦军缴械投降。长平大会战至此落下帷幕,自四月至九月,用时近半年,双方前后共投入兵力超过一百万,它在整个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意义,也就无须我多加赘述了。
  
  结束了吗?一切真的结束了吗?这二十万赵军俘虏怎么办?一个巨大的问号在丹河河谷的上空冉冉升起,随着带血的长风,缓缓飘到了负手傲立在丹西山顶的白起眼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8-2010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13.天泪
  
  
  
  “这些降兵如何处置?请武安君示下。”王龁站在白起身后,躬身问道。
  
  白起一声冷笑,一袭战袍随风狂卷:“尽数杀之!”
  
  “何以?”王龁吓的连退几步,声音都有些发抖了。
  
  “哼,之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愿归赵。今赵卒及上党军民先后降者,总合来将近四十万之众,倘一旦有变,何以防之?”
  
  “话虽如此,可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此杀降,恐不祥也。”
  
  “照汝所言,当如何?”
  
  “不如尽数带回秦地,以增秦之客民。”
  
  “今我军粮草匮乏,自给尚且不虞,如何供给彼等?”
  
  王龁哑口无言,是啊,前后四十万降卒,怎么养他们哪,如果不给他们吃的,他们还是要起来造反的,如此,这场仗岂不是白打了?
  
  更重要的是,这四十万颗头颅,可以让在长平浴血奋战了半年之久的秦国将士们升多少级官啊,无论怎么算,杀降都是好处多多,他似乎找不出任何理由来反对。
  
  白起回过头来微笑的看着他,那意思似乎是——明白了,明白了就快去干吧?
  
  明明是一个微笑,在白起的脸上,却显得那么的冷酷,冷酷的连一点儿人类的感情都没有。
  
  王龁全身冒起一阵阵寒意,他迅速的一躬身,领命疾退而去。
  
  白起收起笑容,缓缓的闭上眼睛,深深的长吸一口气,感觉一股浓重的血腥味穿过他的鼻腔,直冲脑门。
  
  ——如果杀人不可避免,那就不如闭上眼睛,开开心心的去享受嗜血的快感,那可是一种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体验!
  
  
  
  决定杀人很简单,但真的要动起手来可没那么容易,就算是四十万头猪,也要费不少力气吧,何况是四十万活生生的人类。
  
  挖个坑活埋了?行不通,那可得多大的坑啊,如此大的土木工程,耗时又耗力,麻烦至及的蠢办法。
  
  包围起来用箭射?行不得,那要用多少箭啊,不经济,也不实惠,白白浪费那么好箭。
  
  那么怎么办?毒气、生物武器、导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不起,那个时候长不起。
  
  别急别急,杀人是一种艺术,白起这个大艺术家自有办法。
  
  第一步,将赵降卒及上党投降军民共四十万分为十营,分别带到长平十个地势险要的山谷内,骗他们说:“明日武安君将汰选赵军,凡上等精锐能战者,给以器械,带回秦国,随征听用;其老弱不堪或力怯者,俱发回赵。尔等先在此处安歇,稍后自有牛酒招待。”
  
  大家一听,开心得不得了,饿了几十天,终于有大餐吃了,幸福啊!
  
  可惜,在山谷里等待他们的不是大餐,而是屠杀。这十个山谷,就是他们的坟墓,他们的灵魂将注定飘荡在这里,眼瞅着自己的羸弱的身体倒下、破碎、腐烂、化作白骨,永远回不到故乡。
  
  我不想过多描述这场屠杀的详细情景,太残忍。总之,秦军当是堵住谷口,再将无数的山石和点着的柴木从两侧的山崖上一股脑的砸将下来,赵军饿的一点力气都没有,跟本无力反抗,大部分不是被柴火烧成焦尸,就是被山石砸破脑袋,甚至被巨石整个儿的从身上碾过去,变成一滩肉饼,偶尔有几个强壮些挣扎着爬到山上的赵卒,也迅速被山顶的秦军杀死扔了下来。
  
  屠杀还在进行,天空突然下起来瓢泼大雨,雨声淹没了哀号,也冲走了一切鲜血与罪恶,那是苍天的悲悯之泪。
  
  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原野猒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汉 杨雄

大家看这幅情景是不是很眼熟,是的,四百年前白起的先祖白乙丙所率领的三万秦军也是以几近相同的方式被晋国第一名将先轸所屠杀的,如今风水轮流转,秦人把这笔帐连本带利给收回来了。
  
  唯一的不同,当年,晋军屠杀的是三万全副武装的秦军,如今,秦军屠杀的是四十万手无寸铁饿了几十天的韩赵肉猪,相信这样杀人的快感应该更爽一些吧!
  
  可以肯定的是,如此有效率的屠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四十万韩赵肉猪,几个小时搞定。雨停了,秋雨后的长平清爽而空灵,凄凉的山谷内尸体堆积如山,彩虹映血,美的如梦似幻,白起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杀人纪录!
  
  剩下的事情,就是收集人头了,每一个人头,可就是一级官爵啊!白起一声令下,秦国士兵们兴高采烈的冲下谷去收头,就好像谷中遍地都是黄金一般。
  
  接下来,白起这个大艺术家又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宏伟艺术品,那就是头颅山。四十万头颅,堆在一起,巍巍嵯峨,何其壮观,白起自豪的将这件艺术品命名为“白起台”。
  
  头收走了,剩下的残尸白起自然不会麻烦的去掩埋,一直到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至此,还是看见白骨森森,漫山遍野,触目惊心,遂亲自致祭,命高僧唐三藏设水陆法事七昼夜,超度坑卒亡魂,并将该谷命名为“省冤谷”。此后,唐玄宗又收骨、筑坟、并在该地修建了一座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以祭奠那四十万悲凄的孤魂野鬼,当地官吏每年春秋致祭,至今此庙尚存,庙内塑有赵括夫妇像。
  
  2300年后,一个叫江湖闲乐生的年轻书生来到长平,游荡在箭头村、参军村、围城村、哭头村、谷口村、秦城村、八义村、掘山村、三军村、弃甲院村、廉颇屯、赵括庄、韩王山、将军岭、营防岭、秦河、血昏河、八谏水这些充满了故事的地名中,忍不住凄然长叹——武安君啊武安君,你的无情我永远不懂。

正文】14.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男丁出征,结果全都死在了长平,只剩下240个年纪尚小的被放回邯郸报信,这不是武安君大发慈悲,而是要企图借此造成赵国的恐慌,让邯郸不战自溃。
  
  果然,得知四十五万亲人命丧长平后,邯郸城立刻陷入了一片悲风惨雨之中,子哭父,父哭子,兄哭弟,弟哭兄,祖哭孙,妻哭夫,举国殇恸,万家悲怆,孝旗白幡遮天蔽日,哀号之声日夜不绝,
  
  然而,当此国之大殇,却有一个老妇半滴眼泪都没掉,她就是赵括之母。因为,她的眼泪,早在赵括出发之前已经流干;因为,这个结局,早在赵括出发之前她已了然:“自括为将时,老妾已不看作生人矣。” 之后,赵奢的子孙深以赵括为耻,不惜与其划清界限,改用赵奢封号“马服”为姓,后来简称马氏,这就是名将辈出的马氏家族之由来。
  
  事已至此,赵孝成王还能说些什么呢?他只能承认自己的错误,重金抚恤赵括一家老小,重新起用被罢免的廉颇,寄望于奇迹出现,历尽苦难的赵国能挨过眼前这道难关。
  
  另外一边,白起可不会给赵国一丁点儿喘息的机会,他认为现在,是灭掉赵国的最好时机。
  
  公元前260年十月,白起的三十万秦军稍作修整,就开始继续扩大战果,很快尽夺上党一十七县,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往西,由司马梗带领,攻占了赵在山西的太原郡,至此,山西全境尽归秦有,赵国的太行之险几近成了摆设;另一路,则往北,由王龁率领,接连攻占军事重镇皮牢、武安,兵锋直抵邯郸城下。
  
  
  狼就到家门口了,赵国群臣却统统没了主意,好几天吵吵嚷嚷,却一策欠奉。
  
  看着这群没用的手下,赵孝成王快疯了,赵国男人刚死了四十余万,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又缺乏训练,再加上长平一战赵之粮秣耗损七八,武安君一至,邯郸必破矣。
  
  这可怎么办,真是急得要跳楼。
  
  关键时刻,另外一位武安君大纵横家苏秦的弟弟苏代站了出来,拍胸脯保证只要他出马,去咸阳跟范睢说道说道,秦军必退。
  
  赵孝成王大喜,赶紧赞助他一大笔资金,让他去咸阳活动活动。
  
  苏代来到咸阳,见到范睢开门见山就问“武安君即围邯郸乎?”
  
  范睢倨然道:“然也。”
  
  苏代做痛心疾首状:“君之位危矣!”
  
  范睢大惊,忙问:“何以?”
  
  “武安君用兵如神,身为秦将,攻夺七十余城,斩首近百万,功高盖世。今又举兵而围邯郸,邯郸若破,赵必亡矣!赵若亡,则秦成帝业;秦成帝业,武安君功居首位,必为三公。君虽素贵,不能不居其下矣。”
  
  范睢如梦初醒,急问“然则如何?”
  
  “不如许韩赵割地以和于秦。如此既解武安君之兵权,又得割地之功,君之位,则稳如泰山矣。”
  
  范睢大喜称善,白起老东西一向不把我这个丞相放在眼里,此次若是被他灭了赵国,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我能留着他的尾巴威胁我的权位吗?我不能。
  
  这就是战国时纵横家的厉害所在了,魏人景春曾说他们“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一句话敌得过百万雄兵。

主意一定,范睢马上跑去劝秦昭襄王,说:“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昭襄王没有立刻答应,他抱着脑袋纠结起来。
  
  如今邯郸就在眼前,相信以武安君的实力,伸伸手,赵国似乎就是自己的了,近在嘴边的大餐,不吃好像对不起自己的肚子。但是,真吃下去的话却有几个问题,他不得不考虑。
  
  第一:他怕吃不下。赵国地盘太大,特别是东北边儿靠近燕齐的地方,离关中甚远,恐怕赵国一亡,就会被燕国和齐国抢去。如此该咋办,再接着与燕、齐开战吗?当然不行?以秦国现在的实力,恐怕难以连续负荷这样远距离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
  
  第二:他怕吃坏了肚子。长平之战打了半年多,秦军疲弊,且秦国的国库也快被淘空了,万一各大诸侯趁着白起围攻邯郸的关键时刻合纵攻秦,则齐王灭宋导致国破身亡的故事也许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第三:他怕吃个空瓤瓜。白起擅自屠杀降卒降民,造成秦新占区民心极其不稳,如果现在不赶紧采取安抚措施,这里的老百姓极有可能全部跑光。另外,现在赵人莫不极恨秦人,特别是白起。秦军就算占领了邯郸,那里的老百姓也绝不甘心做秦国的子民,不是逃亡,就是造反,秦昭襄王总不能让白起再来个大屠杀吧!
  
  第四:他怕白起自己吃了。白起手握重兵,功高盖世,在秦军中威望也极大,万一他攻下邯郸后拥兵自重,从此再不如从前般听话,那可是糟糕的很。这家伙一口气杀了四十万人,心之狠手之辣,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来,就连同样行事果决的秦昭襄王,也不得不冒出几滴冷汗来。
  
  最后,还有一个顺带的问题,那就是邯郸城内,有一个叫嬴异人的年轻质子,正是秦昭襄王的亲孙子,虽然昭襄王有很多孙子,不缺异人一个,但毕竟血浓于水,万一把赵人逼急了杀掉自己这个骨肉之亲,他也有些许于心不忍。
  
  综合以上,秦昭襄王终于下了决定——班师!
  
  得到秦昭襄王下令班师的诏书,白起眼睛都绿了。胜利就在眼前,邯郸就在囊中,现在一纸诏令,什么都没了,这让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
  
  要知道没有仗打,什么战神都是狗屁!
  
  白起的心彻底空了,空的像暴雨袭击中无人的街市,飘飘摇摇无着无落。作为一个从肌肉到骨髓全为战争而生的军人,他永远无法理解秦昭襄王的那些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的考虑,他固执的认为这一切都是范睢搞的鬼,旧怨新仇加在一块儿,白起出离了愤怒。
  
  他想不通,实在想不通,自己在外面拼死拼活打了几个月的仗,范睢一句话,就全给抹了,难道我堂堂武安君,还比不过一个光会耍嘴皮子的外来户吗?范睢啊范睢,白起与你势不两立!
  
  有这种想法的,并不止白起一个,秦军上下皆认为:自长平之败,邯郸城中一夜十惊,若乘胜而攻,不过一月可拔矣。惜乎应侯不知时事,主张班师,失此机会,恨哉!
  
  事实上,范睢所提出的退兵举措侵犯了白起所在秦国军人集团的根本利益。这个集团,要求秦国在对外兼并中,以武力歼敌为主要的或唯一的手段,从而为军人创造立功升迁的机会。然而如此就必然与秦昭襄王及范雎的全局考虑发生冲突,因为他们所奉行的“远交近攻”首先是一种政治的、外交的策略,战争只是实现它的其中一个手段而已。
  
  所以,军队必须服从国家总战略,秦昭襄王必须利用范雎,来实现这一点。
  
  那么如此,范睢就做了秦昭襄王的替罪羊了,秦军从上到下,一股脑把怨气全撒在了他的身上,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范睢心里想,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把白起给彻底扳倒了,不然哪天大战再来,秦昭襄王不得不再次倚仗他的时候,我可得遭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10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国将相之间的矛盾一日深过一日,我们暂且放在一边儿不提,它总有爆发的时候。另外一边的赵孝成王可真是大舒了一口气,事情总算摆平了,大家总算可以安安心心过一个太平年了!
  
  公元前259年正月初一,邯郸人度过了劫后余生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赵与秦达成协议,赵割让六座城池,秦人退兵,大家好好过年。而就在这么一个冷清凄惨而又悲喜交集的年夜,在邯郸城的秦质子府内,一个貌似平常却特殊至极的小生命带着结束乱世的使命,来到了这个危险残酷却充满了挑战的世界,因为是出生在正月初一的赵国,所以这个呱呱坠地的小新生命被称作赵政,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在仅仅38年以后,整个天下都将颤抖着匍匐于这个婴儿的脚下。
  
  因为这个小婴儿就是未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年过完了,该兑现承诺交地的时候也到了,赵孝成王缓过劲来,却又在虞卿的劝说下想反悔了。
  
  虞卿是这么劝的:“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攻王,王无救矣。”
  
  意思是说,秦军是力所不能及,疲倦了,才退兵的。可现在大王竟把六座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城池白白给秦国,这不是帮着秦国在打自己吗?秦国要是拿了好处却贪得无厌,明年再来打,咱们还能拿什么给人家,那岂不是没救了吗?
  
  赵孝成王一听没错啊,秦灭赵之心不死,给它再多的城池也没用,徒损己方实力而已。
  
  虞卿于是又给赵王出了个馊主意,不如把答应给秦国的六城转送齐国,齐赵联手,当不俱秦矣。
  
  赵孝成王最终同意了虞卿的险招,撕毁协议,拒不交城。秦昭襄王大怒,他发誓要让赵国人为此付出代价,另外一边赵人也开始积极备战,来吧,打吧,你以为杀了我们四十万人我们就会怕了么?一年前的恐惧而今早已化作仇恨,这股仇恨将死死保卫住我们的家园邯郸,就算是你们的魔王白起再次出动,也无法动摇其半分!

【正文】15.噩梦终结1
  
  
  武安君没有出动,他病了,想来应该是忧郁症,没仗打把身体给憋坏了。秦昭襄王无奈只得派五大夫王陵为将,领兵十万,攻打邯郸,时为公元前259年九月,正是秋收之后大家又有了充足粮草来打仗的好时候。
  
  王陵这个“五大夫”,比王龁的“左庶长”还低一等,应该只是“大夫”的最高一级,连“卿”都算不上,顶多也就是一个“师长”。看来秦昭襄王压根就没把赵国放在眼里,自信满满以为随随便便就能把它给灭了。
  
  另外还有一点,秦昭襄王这是在培养年轻干部呢!武安君老了、病了、又有点不太听自己话,他的位子迟早有一天要让年轻人顶上。
  
  这一次秦昭襄王轻敌了,赵人此番敢大胆毁约,早已做足了坚守邯郸的准备。长平一战,赵四十万精锐损失殆尽,他们自知无力与秦军野战,于是干脆坚壁清野,放弃外围所有城池,集中力量,死守邯郸。总之,赵国人是豁出去了,他们同仇敌忾,全国总动员,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内临时拼凑出一支多达二十万人的军队,当然,这些士兵大多为40岁以上的老者和18岁以下的少年,他们的亲人几乎都在长平之战死于白起之手,因而对秦人均怀有刻骨的仇恨,其士气足以弥补战斗力的缺乏。赵王又任命老将廉颇为总指挥(到底还是他好用啊),同时紧急加固邯郸城防御工事以应对秦国的攻城。邯郸人这回拼了,因为秦人个个都是杀人狂,投降就是个死啊!不降,或可搏一线生机。
  
  由此可见,白起当初大规模杀降,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老子曰:“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然也。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新手王陵攻打邯郸的难度,可想而知。廉颇的龟缩战术开始在另一种特殊的情境下大发神威,秦军猛攻了三月余,损兵折将,却未有半点进展。
  
  秦昭襄王的虚火腾腾的往上冒,现在这种情况,弱赵悍然毁约,强秦颜面无光,然攻之则急切难下,不攻又威信扫地,左右为难,势成骑虎,奈何?
  
  没有其他办法,增兵!秦昭襄王一咬牙,又发给王陵二十万大军,限期两个月,一定要攻下邯郸,否则就地免职。
  
  王陵振作精神,公元前258年正月的新年也不过了,冒着严寒,日日夜夜,攻城不止。
  
  一样没用,赵孝成王学乖了,他坚定不移,始终无比的信任廉颇。廉颇于是大展其名将之风,白天死守不出,晚上则派精锐骑兵部队趁夜出城不断偷袭秦军,搞得王陵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这就是历史上所有无名小卒的悲哀了,廉颇是堪比赵奢白起的一代名将,小小王陵,如何是他的对手。
  
  结果还没等两个月,王陵就又赔掉了五座军营数万秦军。秦昭襄王这下子可一秒钟也坐不住了,他听说武安君白起之病已愈,遂赶紧派人请他去前线替下那个没出息的王陵。
  
  白起不去,他虽然超想去打仗,超想去与那个传说中的廉颇对决,但他还是忍住了,因为:
  
  第一:秦昭襄王必须为当初听信范雎之言轻易退兵付出代价,堂堂大秦武安君,面子攸关,就算国君也不能例外。
  
  第二:他在向秦昭襄王摊牌:范雎和白起,只能选择一个。而白起手中的牌便是军队的支持——你到底要不要邯郸,要,就得听我的,放弃范雎,完全投入到以我为首的秦国军人集团怀抱之中。
  
  于是,白起向秦王奏道:“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这明显就是一个托辞,当年白起以七万孤军攻楚,拔鄢夺郢,占其半壁江山,邯郸虽固,以白起之能,未必就攻不下。至于什么“诸侯之救日至”,更是夸大其词,当年长平之战诸侯无一来救,如今赵国之危更胜当初,各国均在观望之中,燕国更是趁火打劫,在赵国北境屡屡袭扰。如今之态势,除非发生特殊事件,诸侯绝无可能救赵。而最后那一点“士卒死者过半”倒是真的,不过即使如此,秦国也有足足三十万大军在邯郸城下,对白起来说,足够了。

另外一边,秦昭襄王何等聪明,他能不明白白起是在要挟自己?但恰恰如此,正是秦昭襄王所无法容忍的——寡人要退便退,要攻便攻,还轮不到你白起来教训我!你不是最讨厌范雎吗?好,寡人就再让他去好言请你出来,最后一次机会了,你可不要不识相!
  
  白起还就是不识相,硬说自己病还没好,给范雎吃了个闭门羹。
  
  范雎气坏了,回去就跟秦昭襄王告状说:“武安君假称有病,不肯为将。”
  
  看来,白起军事谋略天下无敌,却不懂得为自己谋身,就算他功劳再大,一个劲儿的跟秦王作对,那能有好吗?要知道在人治社会,不善谋身者,功高更难免一死。在这一点儿上他的老部下王翦就比他聪明多了,详细的情况,我们到王翦一章再来说。当然,武安君个性十足,如果跟王翦一样油滑,那么他就不是白起了。
  
  秦王果然大怒,白起以为寡人没了他就真的不行吗?昔长平之胜,王龁表现也不错,他未必就比不上白起。用王龁,再增兵十万,寡人就不信了,离了他白起,邯郸城就打不下来?
  
  此时的秦王,未必就有意令白起死,但君臣间的矛盾已激化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一点火星,足以爆炸。
  
  于是,公元前258年八月,王龁带着十万援军及大量的兵备粮草来到邯郸城下,接过王陵的指挥权,统共四十万秦军,继续攻城。
  
  结果还是一样,王龁四十万秦军围攻邯郸,从秋天攻到冬天,从冬天再攻到第二年春天,足足五个月,邯郸仍然固若金汤。
  
  三年前长平之战王龁奈何不了廉颇,三年后他一样没辙,实力摆在那儿呢!再说秦军常年在外作战,对秦昭襄王对范雎的偏袒偏信十分不忿,故均消极作战以支持白起,并以此来证明武安君关于赵国不可战胜的观点。
  
  秦昭襄王万万没有想到白起对秦军的影响力竟这么大,甚而威胁到了自己的君权,他心焦如焚,白起啊白起,你莫要逼我,逼我到绝路,寡人即使自毁长城,也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范雎也意识到秦军消极作战的根本原因了,面对军人集团的步步紧逼,他决定绝地反击,派自己在魏国遭难时的救命恩人——好友兼亲信郑安平率军五万往前线帮助并监视王龁。他天真地以为,只要郑安平能拿下邯郸,白起一党必然无话可说,从此老老实实,再无力与自己做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8-2010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16.噩梦终结2
  
  
  
  范雎走了他毕生最臭的一步棋,秦军在邯郸城下耗了一年多毫无进展,胜利的天平已经倾斜,诸侯们本来不想救赵的,现在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公元前258年秋,赵平原君带着包括“自荐”的毛遂在内共二十名门客,前往楚国求援。楚考烈王本不想出兵,赵勇士毛遂按剑上廷直叱楚王,陈说利害,硬是搞的楚王答应合纵,派遣将军景阳救助赵国。是年十二月,楚国援军十万、魏国援军八万突破南线秦军防线抵达邯郸外围。紧接着,魏信陵君窃得兵符,率领魏楚联军对秦军发起强大攻势,同时邯郸城内守军出击配合,三国联军在信陵君的指挥下三面夹击城外秦军,秦军数战不利,武安君白起这时候有话说了:“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
  
  这副口吻,简直就是在幸灾乐祸了——早不听我的,非要去靠那范雎,范雎他嘴巴再厉害,能帮秦国打胜仗吗?还以为他那个郑安平有多厉害,也一样是个没用的货!看着好了,郑安平很快就会玩完儿!哼,跟我斗,他还嫩了点儿!
  
  果不其然,前方交战正炽,秦军主力突然败退,把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生生抛弃在邯郸城下,结果,郑安平反被三国数十万大军给反包围了,好几个月,秦军竟无一部去救他。
  
  秦王气疯了,急命武安君白起为将,带兵前往救援。
  
  白起好神在在,直说自己病没好,怎么样就不肯去,他倒要看看,到了这关头,秦昭襄王该怎么收场,范雎和我,你选一个吧,
  
  秦昭襄王面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将,发狠了,他亲自来到武安君府,强逼白起:“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这意思就是:寡人不管你是真病还是假病,就算你躺在担架上,抬也要给我抬到前线去!否则可别怪寡人无情!
  
  君臣之间终于正面对决,白起也发狠了:“臣自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查之!”
  
  宁死也不妥协,看来白起是寸步不让,一点儿退路也不准备留给秦昭襄王了——要不你就承认错误,罢免范雎,我白起继续为你打江山;要不你就杀了我,自毁长城,看看还有谁能帮你挽回败局。
  
  时间静止了,两个年过花甲的固执老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互瞪了足足三分钟,谁都不肯让步,谁也不肯松口,愤怒,僵持,凝结……
  
  终于,秦王走了,拂袖而去。白起没有起身送行,他静静的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面如死水,身如浮云……
  
  他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将湮灭,六国的噩梦即将终结,他们又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日子了。到头来,范雎、大王与自己的争斗,还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三个迟暮的老人,终于还须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代价。他们,已经无法回头了……

果不其然,公元前257年十月,君臣双方的关系正式宣告破裂,秦昭襄王下达诏书,削去武安君白起所有官爵,降为士卒,并命他立刻迁往阴密,不准再在咸阳城中逗留。阴密这个地方在今天的甘肃省灵台县一带,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看来,秦王这次是要拿白起当屈原办了。——流放你到大西北吃西北风去。你要是想学屈原跳河,也可以,只可惜你大概没有屈大诗人的才气,写不出流芳百世的文章来。
  
  白起称病不走,他要看着范雎的政治生命终结,不然,他死不瞑目。
  
  十一月,郑安平粮草断绝,救援不至,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赵王封其为武阳君。长达三年的邯郸之战至此宣告结束,此一战,秦赵均元气大伤,可以说没有最后的胜利者,不过秦终究是天下第一强国,地蕴深厚,伤了再多元气都好恢复,赵国就惨了,从此一蹶不振,步步迈向沉沦。
  
  赵安平被迫投降,范雎的政治地位也遭到了严重打击。秦法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从坐。按此,范雎罪当收三族(指父、母、妻三族)。范雎自知罪责难逃,跪在席上请罪。结果秦昭襄王坚决不肯向白起认输,不但下令国内:“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一律与郑安平同罪。”且加赏应侯范雎比从前还多。
  
  秦王的偏心,让群臣特别是秦国军人集团非常不满,君臣之间矛盾日益激化,范雎也很苦恼,白起虽没权了,他背后的力量仍然不可忽视,既然党争不可避免,不如先下手为强。
  
  与此同时,前方战事更加吃紧了,信陵君的魏楚联军击败郑安平后,乘胜西进攻达秦河东郡的治所汾城(今山西临汾),秦军主力不战而退,纷纷撤往河西,只留下范雎的另一个亲信河东郡太守王稽独自守城。
  
  这又是在给范雎好看了,王稽守土有责,其他秦军能退,王稽却万万不能退,汾城若失守,秦昭襄王就再没有任何理由袒护范雎了。
  
  秦昭襄王真的大恼火了,秦军根本没怎么打,就一退再退,这一定是白起在后面搞鬼,看来他的那些老部下,都在为他打抱不平呢!
  
  不行,白起不能再在咸阳待着了,赶紧给寡人滚蛋,不然这戏没法唱了!
  
  十二月,秦昭襄王派人日夜驱赶白起。白起不能忍,忿然离开咸阳。
  
  
  
  
  寒风瑟瑟,咸阳城内一片肃杀,白起早早的收拾好衣物,带着两个随从,趁着街道上人流尚少,悄悄的出了咸阳西门。天色尚早,城门口没有几个百姓,然而数十名守城士兵却毕恭毕敬的站在道路两侧,集体目送白起离去,神情中,充满了敬仰、哀伤与不平。
  
  在他们眼中,武安君再落魄,也是一个神,范雎再发达,也是一条狗。
  
  守城的将领从前是白起的老部下,他面色惨白,嘴唇翕动着,跪倒在白起面前,泣不成声:“武安君,好走……”
  
  白起苦笑:“我已经不是什么武安君了,现在我什么官爵都没有,只是一个普通的士伍而已。”
  
  “不,您永远是我们的武安君……”全体士兵齐刷刷跪下,齐声道。
  
  白起摇头,惨笑,不顾而去。

另外一边,范雎又在向秦昭襄王告刁状:“吾闻白起之行,其意尚怏怏不服,大有怨言。其托病非真,恐适他国为秦害。”
  
  这又是在胡说八道了,白起杀六国之人无数,就算他满心都是怨望,也不可能投奔他国,除非他疯了。
  
  秦昭襄王却大以为然——不管怎么说,白起只要活着一天,他的那些部下就一天不会死心,寡人一定要杀只鸡给猴看看,因为再好的雄鸡,不能用,也是一只瘟鸡,留着只会传染禽流感。为了秦国的百年大计,寡人只能对不起你了白起,你在阴间不要怪我。
  
  于是,秦王派了几个使者,带了一把宝剑,追上白起赐给他自处。
  
  
  
  天色渐渐亮了,然而还是灰蒙蒙的,景色甚不明晰,白起一路来到咸阳城外的杜邮驿站,停下来歇息并吃早饭。
  
  远处突然飞来几辆战车,几名高大的武士下车,看着白起,满脸急切。
  
  司马梗、王翦、蒙骜、胡伤、鹿公、张若、将军摎,没有在前线的秦军高层元老基本上都来齐了。
  
  白起苦笑:“起戴罪之身,诸公何必前来送吾,徒惹小人口舌尔。”
  
  “武安君所言小人,乃应侯范雎乎?此人向大王进谗欲杀君,君宜速走!”
  
  原来是来报信的。
  
  白起惨笑:“吾常谓秦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大王不能信我,起伏诛便是。”
  
  司马梗等还要再劝,又有几辆战车飞驰而至,正是秦昭襄王派来的赐死的使者们。
  
  “白起心怀怨望,屡次犯上。寡人念汝昔日有功,不忍加刑,现赐汝利剑一口,便可自裁!”
  
  白起持剑在手,痴痴的看着天空。只见一行候鸟振翅飞过,风一刀一刀的吹着,严寒刺骨,天地一片冷寂。
  
  良久,白起一声长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王翦急道:“君一生戎马,有大功于秦,杀降亦逼不得以,何罪之有?”
  
  白起仰天大笑:“罪与非罪,后人自有评说。起一生杀人百万,死亦不冤了!”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游戏,遇到的障碍就是各种关卡,那么现在,白起玩厌了——既然电脑当机了,那就不玩了吧,游戏终结,无非就是一死而已。
  
  白起还在笑,笑的满脸是泪,完了,宝剑往颈上一抹,黑色的血浆冲天四溅,一个巨大的身躯重重倒下,在惊呼声中,天上的候鸟四散。
  
  死神死了。
  
  原来死神也会死,不知道死神到了地下,阎王爷会不会收他。
  
  司马梗王翦等人伏尸痛哭,武安君,你放心得去吧,害你的小人范雎,早就有把柄落在我们手里,他的兔子尾巴,也长不了了!
  
  数日之后,白起的亲信司马梗也被赐死,军方与范雎的矛盾愈加激化。秦人以二人死非其罪,无不怜之,乡邑皆为武安君立祠祭祀。
  
  数月之后,范雎的亲信王稽被告通敌(当军方所为),在咸阳街头被诛,范雎惶惶然不可终日,终于献上相印,引咎辞职,白起在他的身后终于扳倒了宿敌。而秦昭襄王在接连失去了范雎、白起两个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后,朝中无人,导致秦在以后的许多年里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六国的噩梦终于结束了,他们终于不用提心吊胆,害怕不知哪天白起这个死神来取他们性命了。一时间,六国额冠相庆,诸侯酌酒相贺,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结束了,一切真的结束了吗?与此同时,在邯郸城内,一家人正在依依惜别。
  
  嬴异人握着赵姬的手,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良久,转过头,又抱起一个三岁的小童,温柔的说道:“政儿,你在邯郸要听娘的话,爹爹在咸阳办完事情就来接你。”
  
  小童用力的点了点头,满脸都是副小大人的模样。
  
  嬴异人笑了,笑靥中充满了疼爱与希望。
  
  这个小童,就是六国即将面临的一个更大的噩梦,秦昭襄王的小曾孙——嬴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10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你可以完成这可歌可泣的长篇历史英雄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10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猪肉佬


上次看作者已写到西汉的陈汤了,
找天得空我在继续转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07: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猪肉佬


上次看作者已写到西汉的陈汤了,
找天得空我在继续转贴。
water-ice 发表于 15-11-2010 11:59 PM

你可以send那个link给我吗?我看到超紧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六.梦断邯郸悲断肠——民族英魂李牧
  
  
  
  档案
  姓名:李牧,又名李繓
  国籍:赵
  籍贯:赵国代郡人
  座驾:代马
  武器:九十厘米长剑
  历史评价:骑兵专家,民族英魂
  经典之战:大破匈奴之战,伐燕之战,肥累之战,番吾之战
  特长:兵团协同作战,侦查术、骑兵战术及把握战机能力超强
  必杀技:一击致命
  长相:相貌威豪,身材高大,手有残疾
  性格:坚忍、忠耿、豪爽、理想主义者
  缺点:不善谋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偶像:赵武灵王、赵奢
  最讨厌的人:郭开、韩仓
  座右铭: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e zhao nation will rise up。 (我有一个梦,赵国终有一天会站立起来)
  死亡方式:含剑自杀
  
  
  简历
  约公元前280出生~约公元前260年:赵国平民
  公元前260年参军~公元前246年:长年驻守赵国北境,防范匈奴
  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34年:屡任赵代郡守、相国、大将军,在赵国境内像个救火员一样四处奔波救难
  公元前234年~公元前278年死亡:因肥累一战大破秦军而被封为武安君,却因功高震主遭谗而死
  
  
  
  
  这一章我们要讲的是另外一位武安君,赵国的末代战神,李牧。
  
  如果说前面几位名将在人格上或多或少还有一些缺陷,那么赵武安君李牧,当真是一个在道德方面无可挑剔,响当当的英雄好汉。
  
  一个残疾人,凭着一己之力,死死撑住那奄奄一息的弱赵,北击如狼匈奴,南阻似虎强秦,挽狂澜于既倒,摧敌锋于正锐,这样的好男儿,不是英雄,是什么?
  
  可惜,赵国的当权者,除了一个李牧,其他全都是败家子。李牧,毕竟不可能用自己那只残疾的右手,阻挡住历史的车轮,他甚至不能用它,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只能用口含剑自刺喉腔而死。
  
  悲夫!
  
  为何伟大的生命,往往都是悲剧?为何同样伟大的太史公,也无法体会英雄的壮美,竟不为李牧单独列传,而只在廉颇的本传中,顺带提几笔就算。难道在他的心目中,战神李牧只是一个普通的“良将”,连与老廉颇相提并论的资格都没有吗?
  
  悲夫!!

【正文】1.北边干城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汉文帝刘恒
  
  吾每思得廉颇、李牧镇抚四方,使便宜行事。——后秦高祖文桓皇帝姚兴
  
  臣以安边之计,备在史策,李牧言其端,严尤申其要,大略举矣。——南朝宋御史中丞何承天
  
  
  
  李牧有一个梦,他梦想有一天,赵国能够恢复赵武灵王时期的强大,将一切失去的国土从秦人手中夺回来,重振雄风,傲视天下。
  
  他觉得这并不难,赵国的铁骑何等强大,赵国的将士何等勇猛,赵国的名将层出不穷,赵奢、廉颇、庞煖,哪一个比他秦国的白起蒙骜差。
  
  可现实却偏偏残酷的令人心寒,长平一战,赵军四十万主力阵亡,兵力损失殆尽,赵国唯堪一战的,只有他手上的十几万代郡边防军而已,这是赵国手里最后一点儿家底了,不到生死存亡之刻,绝不可拿出来赌。
  
  因为赵国北境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游牧部落,那就是匈奴。
  
  匈奴部落是赵武灵王时期三胡的集大成之作,其可怕之处,半点不比强秦差,如果放任胡马南下,不但赵国危矣,华夏的诸侯都要遭殃,到时天下大乱,恐怕连强秦都无法收拾。
  
  基于此,赵国就算在三年邯郸保卫战的生死存亡之秋,也不敢轻易调李牧的北军南下,他们生抗死抗也要抗住。
  
  好在秦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诸侯一合纵,秦军也就退了,赵国终于争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时间,现在最宝贵的是时间,李牧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匈奴,弥除边患,否则秦军再来,赵国的命运,必将危如累卵,压之则爆。
  
  可是这一切,谈何容易,匈奴铁骑,来无影,去无踪,经常是打完了就跑,让你连他一根毫毛都抓不到,后世强汉可以追进草原席卷千里,赵国小小一个区域性国家,如何有这等实力。
  
  所以李牧必须忍耐,忍得住要忍,忍不住也要忍。
  
  好在赵孝成王对他还颇为信任,给了他很大的自主权,因为他毕竟是马服君赵奢的嫡系,平原君赵胜推荐的良材。
  
  总的说来,赵孝成王和李牧的君臣关系还是不错的,看来这个在历史上充满了争议的君主,似乎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昏庸,毕竟,将一个右胳膊有病伸不直的残疾军人当作北边长城,需要一点勇气,需要一点知人之明。
  
  史书记载,李牧当时在边地,拥有很大的权力,大到可直接任免地方官员,甚至当地所有的税收均不用上缴国库,可直接入其幕府,充作军费。
  
  有钱,就好办事。李牧治军,极为大方,每天都杀好几头牛,给军士享用。这且不算,他还亲自训练士兵骑马射箭,成绩优等的赏赐尤多,大家兵当的快活,自然训练愈加刻苦,都恨不得立刻冲到战场上去,杀敌立功。
  
  然而李牧忍术一流,明明军队的士气已臻极致,他却好神在在,只命令大家小心把守好烽火台,同时派出大量侦察兵打探敌情,匈奴人来了,所有军民就立刻收拾东西退入城中固守,谁敢抗命跑出去打群架,立斩不赦。
  
  如此数年,李牧都当缩头乌龟,一看到胡马,就点燃烽火台,大家统统躲起来,观赏匈奴人在城下骂娘。
  
  这样一来,东西倒是丢不了了,李牧的面子却丢了个干干净净。
  
  刚开始,只有匈奴人骂说:“李牧者,乌龟也!”
  
  到后来,将士们也受不了了,纷纷议论说:“吾将怯哉!”
  
  最后,连赵孝成王的忍耐也到了极点,责备李牧说:“卿何惧也?”
  
  然而李牧如固,丢面子而已,怕什么,他脸皮可厚着呢,雁门关的城墙,也要逊色几分。
  
  脸皮厚也是一种难得的本事啊,世上为将者,可做到不惧人言,计划一定,不动如山,又有几人?
  
【正文】
  
  
  
  然而时间一长,赵孝成王也受不了舆论的压力了,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养军队,可不是让李牧光用来训练和侦察来的,要知道如今的赵国,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了。
  
  于是,赵孝成王喜欢换将的老毛病又犯了,一纸命令,撤了“不抵抗将军”李牧的职,另派一人去代替他。
  
  这个新任大将到底是哪位史书没详载,不过看他行事应该是位猛将兄。这位仁兄一到任,立马改弦易辙,出战!
  
  这位仁兄大错特错了,对付匈奴,光“猛”是没有用的,人家来去如风,比你可机动灵活多了,就好像蛮牛碰上了灵蛇,光靠几分蛮力,猛冲猛打,恐怕连人家影子都摸不到。
  
  结局可想而知,赵军被匈奴人搞得疲于奔命,数战不利,损兵折将不说,边境的百姓也没办法正常生产生活了,每日里是提心吊胆,生怕匈奴人又来烧杀抢掠。
  
  ——这日子没法活了,李牧将军,你快回来,我们大家承受不来,李牧将军,你快回来,代郡因你而精彩。
  
  赵孝成王也后悔了,看来代郡没李牧不行啊,想来想去,他决定承认错误,派人去请李牧重新出山。
  
  可是李牧却学白起来了个称病不出,摆明是在开条件呢!
  
  赵王哈哈一笑,你有什么条件,但说无妨。
  
  李牧道:“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赵王还能说啥,答应呗!从今以后,一切边务,卿自决便是,寡人再不干涉。
  
  李牧大喜,再拜,欣然赴任。
  
  这样又是几年,李牧还用老办法,狼来我躲,狼走我出,任它风狂雨骤,我自岿然不动。
  
  他这是在等待,等待猎物乖乖上钩,因为再狡猾的狼群,也斗不过机智的猎人。
  
  终于,士兵们的战心被李牧撩拨到了顶点,将军,打一仗吧,每天总躲着吃牛肉也不是回事儿啊,我们要杀敌,我们要立功!我们要打的匈奴叫祖宗!!
  
  李牧大笑,好,那就如尔等所愿,兄弟们抄家伙,给胡人来个一网打尽!
  
  于是李牧精选战车一千三,骑兵一万三,步兵五万,弩兵十万,秘密进行战阵演练,准备给匈奴致命一击。
  
  是的,高手过招,无需大战三百回合,强如李牧,只要抓住战机,看准死穴,一招,即可治敌于死。
  
  这,正是拿破仑所谓:战争的全部艺术就是一个非常合理而十分谨慎的防御,则继之以一个迅速而大胆的攻击。
  
  这,也就是孙子所谓: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合于利而趋,不合于利而止。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
  
  
  
  好,现在人齐了,接下来就是撒网了,李牧乃放出边民,大牧于草原之上,一时间,风吹草低,牛羊遍野,塞北的天空云开雾散,欢快的牧歌纵情飞扬。
  
  冷寂的草原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匈奴狼们这些年吃土喝风,早就郁闷如狂,见此情景,个个好似三天没吃饭的饿鬼,纷纷要求杀过去大扫荡一番。
  
  匈奴的头狼单于老兄却不是个蠢物,他小心翼翼,先派出一只侦查部队去试探,结果赵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丢下数千百姓,仓皇逃窜。
  
  这就叫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诱饵要足够,演戏要逼真。
  
  单于闻信贪狼星大动,立刻纠集了十万狼军,举师南下,誓要将代郡洗劫一空,鸡犬不留。
  
  李牧笑了,多年的沉默与忍耐等的就是这一刻,爆发吧,兄弟们,让匈奴人也尝尝赵国铁骑踏碎脊柱的痛苦滋味,该收网了……
  
  
  果然,匈奴狼们如风一般卷过草原,一头撞进了李牧的大网之中。
  
  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什么牛羊财宝花姑娘,而是一个精妙绝伦旷古烁今的“李牧奇阵”。
  
  是的,史书明载,李牧所布的乃是一个奇阵,一个世上从未有人使过的奇阵,一个专克大规模骑兵军团的必杀奇阵。
  
  此奇阵,以车阵从正面阻击,利用战车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车阵之后,以五万弩兵轮射;骑兵及步兵则控制于军阵侧后待机。当匈奴军的骑阵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十万步兵调前发动总攻,同时一万三千名骑兵两翼包抄合围,所有兵种,配合无间,全阵如同一个毫无误差的精密仪器,转瞬间将匈奴十万铁骑死死钳住,然后一锤下去,爆头。
  
  李牧是不动则已,一动则雷霆,势如万钧,置敌于累卵之境,一压即碎。
  
  骄傲的匈奴狼败了,大败,十余万骑全军覆没,头狼单于仅以身免,纵横草原十余载的强梁一朝尽覆,从此十余岁不敢近赵边。
  
  紧接着,李牧趁胜大进,席卷草原,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承武灵之余烈,立不世之大功,从此赵边患尽去,北天乌云为之一散,风雨飘摇的赵国,被李牧的强心一针,打的是精神大振,不管是起死回生,还是回光返照,总算,前途不在渺茫了。
  
  说一句,李牧大破匈奴之战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意义都是非凡的,它不但使赵国脱离了南北两线作战的窘境,以集中精力抗秦,也为日后汉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作战提供了最可借鉴的范本,“敕边兵,谨守备,蓄锐以待敌,待其自至,然后击之”,成为了魏尚、狄仁杰等后世名臣抗击北方胡人的常法惯技。

【正文】2.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那苦难的祖国
  
  
  
  长平、邯郸之战后的赵孝成王,活得很累,很辛苦。风雨飘摇的赵国,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抗衡了,自保,他也只能自保而已。
  
  赵孝成王十年(公元前256年),秦国尉百起的继任者将军摎攻赵,取赵二十馀县,斩首并俘虏赵军九万之众。
  
  赵孝成王十一年,秦昭襄王取周九鼎,东周朝灭亡。
  
  赵孝成王十二年,秦国尉将军摎又大举伐魏,取吴城。韩桓惠王朝秦,魏亦举国听令于秦。至此,三晋联盟彻底瓦解,赵国独木难支,面对强秦的步步紧逼,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赵孝成王十三年,楚为避秦、韩、魏兵锋,被迫迁都于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从此再不敢与秦一战。
  
  赵孝成王十五年,燕相栗腹以“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为由,劝说燕王喜伐赵,燕王深以为然,起兵多至六十余万,进犯赵西北境(六国这个时候还在内讧,糊涂!),赵王拜廉颇、李牧为将,逆击之,大败燕军,斩杀燕相栗腹,俘虏燕将乐乘,并乘胜追击燕军五百余里,顺势包围了燕国国都蓟城。燕王喜大窘,赶紧低头认错,派人求和。
  
  赵孝成王开心哪,要是打下了燕国,那寡人可就赚大发了,赵中兴有望矣。
  
  中兴个屁,赵国全部主力都在燕都城下,国内布防空虚,秦国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吗?
  
  赵孝成王十七年(公元前248年),秦国尉将军摎的继任者蒙敖趁燕赵交战,大举伐赵,连拔赵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孝成王傻了。
  
  算了算了别做什么中兴梦了,还是赶快与燕议和退兵回去守老家吧。于是,燕割让五城与赵议和,孝成王应允,就此退兵,之后又封燕国降将乐乘为武襄君,与廉颇同掌军政。至此,赵燕战争暂告一个段落。
  
  最终,赵国还是得不偿失,得了五座燕城,却丢了三十七座赵城,净赔三十二座城。
  
  祸不单行,就在这一年,赵国的顶梁柱平原君赵胜也去世了,孝成王悲怆欲绝,从此一病不起。
  
  在赵孝成王病入膏肓的同时,秦昭襄王的孙子秦庄襄王、从前的那个嬴异人也病了,一年后,公元前247年五月二十六日,秦庄襄王卒,一个冉冉升起的帝星秦王嬴政,终于君临天下。
  
  秦国的帝星日隆,赵国的天空却乌云惨淡,赵孝成王二十年(公元前246年),狼又来了,秦国尉蒙骜大举攻赵,赵故都晋阳(今山西太原)沦陷。
  
  这件事对赵孝成王的打击太大了,晋阳乃赵氏起家之地,赵简子与赵襄子曾依托其打败晋国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与知氏。因晋阳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与象征意义,被称为赵之柱国。
  
  坏消息传来,赵孝成王大呼:“柱国沦陷,赵失根基,寡人死后无颜见简、襄主于地下矣!”说完吐血斗升,昏厥在地。
  
  十月,孝成王因病重,急召国之干城大将李牧还朝,封为相国,襄理国政。他自知时日无多,便派李牧出使秦国,定立盟约,并要回了赵之质子太子赵偃。
  
  终于,在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带着满腔的遗恨离开这个危险而残酷的乱世。他在位的二十一年期间,赵损兵近七十余万,失城近六十余座,可谓衰运连连。一个残破不堪的烂摊子,摆在了廉颇与李牧两位赵国元老的面前。
  
  廉颇茫然曰:“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吾等也只有尽人事以听天命了。”
  
  李牧勃然:“老将军此言差矣,赵虽屡败,军心犹盛,只要我李牧在一日,秦兵绝无可能踏入我赵南长城一步。”(赵南长城:赵国为了防备南疆在彰水以北所建的长城,其位置大体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南,经今磁县,到今肥乡县南一带。)
  
  廉颇苦笑,摇头而去,但愿如此,但愿如此吧!

【正文】
  
  
  
  赵孝成王死后,太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比他老爹还要不堪。赵孝成王虽然接连决策失误,怎么说还是一辈子扑在工作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赵偃小子则是一身的坏毛病,既好色又宠奸,尤其喜欢一个叫郭开的佞臣,两人是臭味相投,就差磕头拜把子了。
  
  这就叫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郭开一点儿本事没有,偏偏“聚财”、“拍马屁”、“陷害忠良”三样功夫一流,李牧为人老实,不爱跟他计较,廉颇却是越老脾气越大,动不动就跟郭开过去去。小人的心自然都是小肚鸡肠的,郭开衔怨在心,就跟悼襄王说:“廉颇已老,不任事,留之无用,不如由武襄君代之。”
  
  赵悼襄王对这个脾气火爆的三代老臣也没啥好感,当下一纸命令,夺了廉颇的军权,让更听话的燕国降将武襄君乐乘去代替他。
  
  廉颇无端被免官,爆脾气又犯了,他怒气冲冲,竟然带着兵去攻打乐乘,同室操戈起来。(果然是个暴脾气)乐乘一见情况不妙,赶紧逃回了燕国,可是这样一来廉颇在赵国也混不下去了,只好收拾包袱投奔魏国。
  
  奸臣郭开一句话就让赵国少了两个良将,远在关中的秦王嬴政与吕不韦眼中一亮。
  
  独木难支,平原君、廉颇、乐乘相继离开,李牧现在还真成了独木难支了。邯郸的落日下,李牧孤单的站在城楼之上,长声叹道:
  
  ——该拿什么来拯救你啊,我那风雨飘摇的祖国!
  
  
  
  赵悼襄王虽然好色宠奸,总算还有一些进取心,赵国的地盘在他老爹的手里急剧缩小,这让他很揪心。
  
  地盘小,收的赋税就少,收的赋税少,赵国就没有钱给他花天酒地,这是赵悼襄王所无法容忍的。
  
  那么怎么办?去攻打秦国收复失地么,他不敢;去攻打燕国报从前燕侵赵之仇么,他还是不敢,因为他怕重蹈覆辙,秦国趁机又来攻赵,那可就糟了。
  
  关键的关键,还在于秦国的态度,人家不批准,赵国动都不敢动。
  
  从前的军事强国,而今竟混到此等地步,窝囊啊!
  
  那么秦国的态度究竟如何呢?秦国权相吕不韦原来的构想,是派人去联合燕国,与其夹击赵国,这,就是秦之基本国策——远交近攻了,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个小小的插曲,打乱了所有一切,秦国的天才儿童甘罗,让事情变得微妙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
  
  
  
  原来,吕不韦本欲派大臣张唐相燕,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河间本为赵地,后被秦国抢了去封给吕不韦),张唐不肯行。他的理由是:“臣屡次伐赵,赵深怨臣,悬赏百里之地求臣项上人头。今往燕,必经赵过,臣不可往。” 吕不韦正无奈,他的小门客、秦一代名将甘茂的孙子,十二岁的天才儿童甘罗跑了来,说:“这好办,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战国时代,交通落后,各国之间能容车乘通过的大道甚少(所以秦始皇统一后建了大量的驰道),若是没有信符,张唐插翅也偷渡不到燕国去。所以甘罗才自告奋勇,要去为张唐说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可是吕不韦听了这话后却怒叱道:“小子何能,可为我秦使耶?汝欲使诸侯笑我大秦无人乎?”
  
  是啊,堂堂大秦,却派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儿出使赵国,的确会被天下人笑掉大牙,也难怪吕不韦会生气。
  
  可甘罗毫不退缩,他小眼一瞪,胆大包天,竟跟权势熏天的吕大相国顶起嘴来:“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奈何轻量天下士,遽以颜色相加哉?”
  
  吕不韦大奇,嘿嘿,小子嘴巴厉害啊,好,就派你去了。
  
  
  甘罗乃以秦使臣的身份入赵访问。吕不韦交给甘罗的外交任务很明确,向赵王打个招呼,保障张唐平安经过赵国即可。可是甘罗天纵奇才,觉得压根用不着张唐,他自己就可以把燕赵搞定了。于是在赵国君臣诧异的眼光下,甘罗扬起稚气未脱的小脸,说道:“大王闻燕太子丹之入秦欤?”
  
  赵悼襄王强忍内心的狂笑,认真地回答说:“闻之。”
  
  “闻张唐之相燕欤?”
  
  “亦闻之。”
  
  “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秦之亲燕,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之地也。今大王不如割五城献秦,以广河间。秦所望即遂,则归燕太子丹,止张唐之行,绝燕之好,而与赵为欢。王以强赵攻弱燕,而秦不为救。此其所得,岂止五城而已哉?”
  
  赵悼襄王大惊,看来寡人轻看这小家伙了,居然狮子一开口就要了我五座城池!可是没办法,秦人不开口,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大举攻燕,怎么办,给吧!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
  
  于是赵悼襄王只好开开心心的奉上五城地图,又赐甘罗黄金百镒,白璧二双,感谢他趁火打劫的高尚情操。
  
  有了秦国的保证,赵悼襄王就可大胆行动了,于是他一纸调令,命李牧即刻率北军大举攻燕。
  
  李牧狂晕,现在赵国最大的敌人是秦国,不是燕国,想办法联燕抗秦才是正道,怎么能轻易与燕国开战?这不是鹬蚌相争,让渔翁得利吗?大王你糊涂啊,居然被一个小屁孩耍得团团转,白送人五座城还以为占了便宜,你个败家玩意!
  
  可是君命不可违,李牧嘴巴都说干了,赵王就是一根筋,没办法,打吧!
  
  于是在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大将李牧领兵,进攻燕国,先拔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又拔上谷(今张家口一带)三十城,赵扩地百里。
  
  李牧在前线打的辛辛苦苦,赵悼襄王这败家玩意儿却一点儿不珍惜,数百里地盘还没捂热乎就立刻跟秦国分起赃来——上谷30城,赵得19,秦得11——赵悼襄王掰着手指头一算,19-5=14,哇赛,寡人赚了!
  
  赚是赚了,不过赵国赚的是辛苦钱,秦国却是空手套白狼,做的无本生意,不费一兵一卒,净赚河间五城,又得上谷十一城,还搞得燕赵罅隙愈深,这都是智慧反斗星小甘罗的功劳,秦王乃大喜,即封甘罗为上卿。今传甘罗十二岁拜相的光辉事迹,就是打这儿来的。

【正文】3.一蟹不如一蟹
  
  
  
  接下来的几年,赵悼襄王的日子突然变得好过起来,因为秦国内部突然出了不少乱子,无暇跟他过不去了。
  
  赵悼襄王二年(公元前243年)十月,秦国发生蝗灾,乌压压的蝗虫遮天蔽日,全国瘟疫流行,秦死者众。
  
  赵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天有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主西方有大将死。果然,秦之名将蒙骜死,六国额手称庆。
  
  赵悼襄王六年(公元前239年),秦王弟长安君成矫率军攻打赵国,在屯留造反,兵败后叛秦归赵。之后,秦国又连续发生大灾,大批百姓逃出关中求食。
  
  赵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38年),秦国四月飞霜,天气骤然酷寒,秦国百姓冻死无数。这一年,秦王嬴政已年满二十一周岁,遂举行表示已经成年的加冠礼,佩上了象征君权的宝剑。不久,秦太后赵姬的姘头长信侯嫪毐造反,兵败,嬴政车裂嫪毐,灭其族。
  
  说也奇怪,秦始皇继位之初,出了这么多大灾与内乱,秦国居然没有元气大伤,还有蒸蒸日上的趋势,我不能不说,秦之根基深厚,确实不是六国能比的。
  
  赵悼襄王七年(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击败政敌秦相吕不韦,正式收回所有大权。秦国的乱子终告结束,六国的末日也快了。可赵悼襄王懵然不知自己末日来临,还屁颠屁颠的跑去咸阳置酒祝贺,搞得他老人家好像跟秦王关系多铁似的。
  
  秦王嬴政一看老冤家来了,立马摆出一幅伪善的面孔,大宴赵王,宣称秦赵永世交好,永不加兵。
  
  这种三岁小孩儿都不会相信的鬼话赵悼襄王居然大为受用,回去就跟李牧说:“秦王者,好人也!”
  
  李牧狂晕,秦王是好人,我就是圣人了,你个败家玩意儿!
  
  
  
  赵悼襄王还是不以为然,他觉得秦王嬴政总归是年少,应该比老奸巨猾的吕不韦要好与多了吧。于是他不假思索,在第二年(公元前236年)又派庞煖、李牧为将,率军大举进攻燕国,取貍阳城。可赵攻燕之兵未罢,秦军就出尔反尔攻来了。
  
  这是秦王嬴政亲政以来的第一仗,也是秦统一天下的首战,可谓意义非凡。在此之前,嬴政这个超级早熟的政治天才已将帝国内部整合完毕,上上下下都是自己人了,文有李斯,武有王翦,再加上一个国师级的人物尉缭子,可谓雄姿英发,气吞万里如虎。
  
  基于此,秦王嬴政将秦军中的重量级人物全给派上了,主将王翦,次将桓齮、末将杨端和,三路大军,总共三十万,齐攻赵国在彰水南岸的最后一座堡垒——邺。
  
  兵临城下,赵悼襄王才彻底慌神了,赶紧要把庞煖、李牧从北边儿掉回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王翦不愧为秦自白起之后的最强战神,仅仅十八日,阏与、橑阳、邺城、安阳等重镇全部易手,天下为之震惊!
  
  一个不小心,漳水以南的赵属城池就全没了,赵悼襄王悔恨交加,连骂秦王不讲信用,终于一口气没上来,竟活活的给气死了!
  
  赵孝成王与赵悼襄王父子,一辈子被秦国人欺负,欺负至死,倒也令人心生几分同情,可是接下来即为的这位赵幽缪王,就糟糕的简直让人无话可说了,一句话,婊子养的。
  
  我这里没有骂人的意思啊,他的确是婊子养的。

【正文】
  
  
  赵悼襄王本来是有个好太子的,他的名字叫赵嘉,这位储君,人品识见统统是没话说,如果他能顺利即位,赵国或许还能再撑上一段日子,可惜悼襄王偏偏爱上了一个婊子,这婊子又给他生下了一个叫赵迁(即赵幽缪王)的败家子,于是一切都乱了。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伟大的女性;一个失败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无德的女人;赵迁之母是一个娼妓,这其实也没什么,娼妓之中也未必就没有好女人,可赵迁之母却是属于害群之马的那种。此女原先是邯郸城的一个名妓,以歌舞闻达于权贵,后从良嫁了一个大户人家,却将那一家子整得鸡犬不宁,最终还把老公给克死了,于是当上了一个寂寞难耐的小寡妇。
  
  再后来呢也不知怎么搞的,小寡妇竟然勾搭上了赵悼襄王,还弄得他神魂颠倒,非要娶了这祸害入宫不可。
  
  当时李牧正在邯郸,闻此立刻表示反对。
  
  ——好女人可以兴家,坏女人却可以乱家,国君若是娶了坏女人,那可就要乱国的呀!
  
  赵悼襄王不听,好你个李牧,寡人的家事你也管起来了,你是不是管的太多了一点儿,难道本王要娶一个女人,还要经过你的同意不成!
  
  李牧无奈,叹息而退,眼看赵国的前途或将葬送在此女手中,吾却无能为力,悲夫!
  
  这女人果然没有让李牧“失望”,她一入宫,就开始一个劲中伤赵后与太子嘉,又派人冲撞太子,引太子犯罪。终于,悼襄王脑袋发昏,竟废赵后,立娼女为后,废太子嘉,立赵迁为太子,并使郭开为太傅,教太子赵迁读书。
  
  哈哈,郭开当老师,天大的笑话,这家伙能教出什么好学生来,他最厉害的四门学问,恐怕是声色犬马吧!
  
  如此家教,其结果可想而知,赵迁长大之后,成为了闻名全国的败家子,跟他那死鬼老爹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外一边,秦王嬴政听说赵悼襄王死了,“败家迁”即位,大喜,立即命令驻扎在彰水南岸的大将桓齮,给我打!
  
  于是在赵幽缪王二年(公元前234年),桓齮统领秦军主力,向东迂回百公里,从漳水的下游,偷渡过河,一举攻下防备不严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接着大军继续突进,兵锋直临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城下。一旦武城也被攻克,则意味着赵国的南长城被全线突破,邯郸危矣!
  
  “败家迁”一听说狼来了,吓得两脚直发软:“谁,谁可为寡人却秦乎?”
  
  有人说了:“老将廉颇在楚,常思用赵人,不如召其回赵。”
  
  败家迁摇头,廉颇老家伙都八十多岁了,且自魏奔楚这几年是一场胜仗没打,此无用之回头草,好马且不吃,寡人岂能食乎?
  
  有人又说了:“不如召回李牧,此良将也。”
  
  败家迁又摇头,李牧与寡人之母有宿怨,寡人甚恶之,还是让他继续在代郡吃西北风吧!
  
  群臣又推荐了几个人,败家迁一一否决。最后郭开说话了:“臣有一人,名扈辄,此人仪表非凡,有万夫不当之勇,王可用之!”
  
  败家迁大喜,还是太傅甚至我心,寡人就是喜欢帅哥和猛男啊,廉颇李牧这些老家伙,统统给我滚一边儿去!
  
  群臣个个傻眼,败家迁果然名不虚传,用人“不拘一格”,出手就是不凡,佩服佩服!
  
  于是扈辄领着十万大军,急赴武城解围,正中秦军埋伏。赵军疲惫之旅,哪里是秦虎狼之师的对手,结果秦大败赵军于武城,杀扈辄,斩首十万。
  
  消息传到邯郸,举城大悲,败家迁万分惊惧,赵好不容易凑活出的十万主力一朝丧尽,秦军若再攻,为之奈何?
  
  群臣无语,你个败家玩意儿,比你老爸还会败,一上台就败了我赵国十万大军,国中壮年,几乎殆尽,秦军再来,你自去战场上杀敌去,我们不管!
  
  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败家迁却想起李牧来了,对呀,慌什么,寡人还没输光呢!代郡李牧不是还有十万边兵吗?此危急存亡之秋,就别管啥代郡了,赶紧掉回来守老家吧!
  
  于是败家迁急遣使者,持大将军印,五百里加急,速召李牧回都。
  
  这是赵国最后一点儿筹码了,要么翻本,要么输光裤子,一切就看李牧的本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
  
  
  
  李牧接过大将军印,心内沉重似铅,如今天下大势,秦已成并吞之局,韩魏皆听命于秦,山东之脊已断,燕赵不合,齐麻木不仁,楚自顾不暇,放眼天下,六国人才凋零,唯自己这支边兵堪与秦一战,己若败,秦则再无阻遏,六国之亡,即成定局矣。
  
  这正是天下存亡,系于李牧一身,这位战国时代六国最后一位战神,能否以区区数万代郡边防军,挡住大秦帝国并吞天下的泰山压顶之势,力挽狂澜,就在此一举了!
  
  事在危急,李牧不敢拖延,他即刻选车千五百乘,骑万三千匹,精兵五万余人,随自己南下勤王;另留车三百乘,骑三千,兵万人守代。
  
  一时间,赵国的南长城上空,山雨欲来风满楼,战国史上最强的两支铁军,眼见着就要正面对决了!
  
  
  
  同一时刻,咸阳城内,秦王嬴政冷冷的看着廷下李斯、尉缭、王翦三位重臣,发出他那独有的带着气喘及嘶哑的豺声道:“诸君以为李牧其人如何?”
  
  尉缭的心内一阵止不住的狂跳,这一位大秦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明明才二十出头,可是他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声调,都让人战栗不已,当年风光无比的嫪毐、吕不韦,一个个都被他轻松无比的除掉了,下一个倒霉者,会是谁呢?
  
  嬴政的细长的眼睛划破空气,直视在尉缭的身上,发出锐利如鬼魅般的精芒:“子尝在魏,与李牧有旧,世传此人用兵如神,其言可信乎?”
  
  尉缭一个颤栗,匍匐在地,言道:“李牧者,天下名将也,其把握战机之能,恐怕还在武安君白起之上,此人用兵,无穷如天地、不竭若江海,放之肆意汪洋,收之步步精绝,往往于不经意之间,秒杀敌于一招之内。大王恕臣直言,桓齮虽勇,却绝非李牧敌手。”
  
  这时王翦插嘴道:“子之言过矣,武安君天下无敌,李牧何人,可与其相提并论哉!”
  
  嬴政突然暴怒道:“咄!李牧大破匈奴,斩首十万,单于奔走,十余岁不敢近赵边。汝仗微功,轻敌若此,岂不闻白起自裁之剑尚在乎?”
  
  一时间,秦王嬴政的豺声声震屋瓦,粉墙摇曳,廷内大臣纷纷匍匐在地,颤栗无语。
  
  良久,嬴政不言,群臣不语,庙堂上的空气冷凝成冰。
  
  终于,还是嬴政最信任的廷尉李斯打破僵局,鼓足勇气道:“李牧虽能,赵止其一良臣也,此人一去,赵则满朝庸才,灭之只在朝夕耳。臣有一弟子,名曰顿弱,辩才无双,有纵横天下之能,大王若肯以万金之资,遣其往赵游说,施长平之故技,则大事必济也。”
  
  李斯言毕,廷内群臣面面相觑,区区一个李牧,竟要耗我大秦万金么,这未免也太贵了点儿吧!
  
  李斯又言道:“李牧一去则赵亡,赵一亡,则六国再无抵抗之力,适时,秦即富有天下,区区万金又有何足道哉!”
  
  秦王嬴政大笑道:“子之言大善,寡人即付顿弱黄金五万斤往赵,恣其所用,如何?”

【正文】4.武安君重生
  
  
  
  秦廷这边还在庙算,另外一边桓齮与李牧已经交上手了,赵幽缪王三年(公元前233年),秦国“名将”桓齮率大军十万,从上党出发,西出太行山,避开赵国防备严密的南长城,奇袭赤丽、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二城,欲对邯郸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消息传到邯郸,败家迁大恐,急命李牧出师相救。
  
  李牧把当年他跟赵孝成王说的那番话又搬了出来:“秦乘累胜之威,其锋甚锐,未易挫也。愿假臣便宜,无拘文法,方敢受命。”
  
  败家迁现在怕的要死,哪里还敢不答应,随便吧随便吧,只要你能保住邯郸,你咋搞都行啊。
  
  李牧于是拜命而行,急行军至宜安筑垒坚守,与秦军对峙。
  
  老招式了,李牧每日杀牛享卒,训练骑射,任秦军怎么来攻,我自不动如山。
  
  桓齮猛攻了数日,一无所获,心里头犯嘀咕了,怎么赵国人都是属乌龟的么,从前廉颇是这样,而今李牧又是这样,难道他们都只会使这一招的么?
  
  这时有副将提醒桓齮说,当年李牧大破匈奴,刚开始也是这样,先示敌以弱,再出城诱敌,伏而歼之,将军千万要小心哪!
  
  桓齮不耐烦的说,这个我自然知道,当年武安君对付赵括,也是用的这一招,不新鲜!
  
  副将又说,那将军有何破解之道么?
  
  桓齮撑着下巴苦思起来,秦远道而来,若久攻不下,士气必颓,即使我早有防备,不中李牧诱敌之计,此战也必陷入僵持之中,到时粮草不继,这仗就没法打了。
  
  怎么办,怎么办呢?他要诱我的敌,诱我的敌……
  
  哈哈,有办法啦!李牧不是想坚守待机诱我的敌吗?那我就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个反诱!
  
  副将傻了,反诱,这啥名词?
  
  桓齮大笑,学着点儿吧小子,我现在就分兵去攻打肥累(河北晋县),肥累乃邯郸的东边门户,拔之则可直抵邯郸城下,你想想,李牧他能不来救么?李牧一出来,事情就好办了,你看看地图啊,从西到东,依次是彰水、肥累、邯郸,我们只要先渡过彰水,死命围攻肥累,李牧若来救,也必涉彰水,这时候我军再在彰水设伏,待赵师半渡之时,中间击之,必可大胜。赵师溃逃,我军从后掩杀,李牧必当全军覆没!哈哈,我桓齮果然是个天才,简直比我大秦的战神武安君还要足智多谋呀!
  
  副将赶紧拍马屁,是呀是呀,此战过后,桓将军你就是我大秦的新一代战神了,封侯封君,指日可待!
  
  其实这算啥惊天奇招啊,孙子兵法曰“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此寻常伎俩,地球人都知道,桓齮还以为自己多高明,愚不可及!

【正文】
  
  
  
  秦军分兵一半去攻肥累,李牧属下诸将纷纷提议派兵前往支援。李牧却道:“彼攻而我救,是致敌于人也,兵家所忌。吾非赵括,岂能中此诱敌之计耶?”
  
  于是李牧拒绝支援肥累,命令守卫肥累的赵军坚守不出,桓齮欺城内赵军兵少,日夜攻城不止,肥累危在旦夕。
  
  败家迁闻此,大惊失色,数度下诏催促,命李牧急往救肥,终于,李牧出垒了,却不是去救肥,而是兵分三路,趁夜直捣秦军大本营!
  
  秦军大营没有主帅,且兵力空虚,又见赵兵于垒中多日坚壁不出,早放松了警惕,当赵军突然神兵天降,营中顿时乱作一团,遂大溃败,士卒死伤无算。终有逃出的,往肥累报信而去。
  
  打仗就是斗智啊,李牧这一招将计就计,把握最佳战机,不动则已,一动则雷霆万钧,直接端掉桓齮的老窝,其用兵之妙,妙到毫颠。
  
  那边厢桓齮听说老窝被抄,粮草辎重损失殆尽,大惊失色——好李牧!我桓齮一辈子耍猴,这次反被猴给耍了,如今搞的是一无粮草,二无后路,为之奈何?
  
  没什么奈何不奈何了,桓齮这一只孤军,被夹在肥累与李牧军之间,除了回头跟李牧拼命,别无他途。
  
  于是桓齮一咬牙,李牧老贼,我跟你拼了,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也别你死我亡了,死的就是你桓齮。李牧攻破秦军大本营后,早在彰水岸边张下了口袋,就等着桓齮往里面跳了。
  
  真笑死人,本来是桓齮打算给李牧来个半渡击之的,最后却搞成李牧给他来了个半渡击之。秦军回师方渡漳水之时,赵军突然伏兵四出,万箭齐发,火光冲天,秦军阵脚大乱,践踏而死者不知其数。桓齮长叹一声,大势已去矣,我毕竟不是武安君,李牧也不是赵括,那该死的战神还是留给别人来当吧,我先保住小命再说。
  
  桓齮于是一声令下,放弃漳水之中的数万秦军,带着尚未渡河的一万残军仓惶逃窜。
  
  晚了,屡建奇功的赵国铁骑再次出动,飞渡彰水,两翼并进,朝秦败军左右包抄而来。
  
  桓齮一看惨了,要被包围了,现在我成赵括第二了,哎哟妈呀,赶快突围!
  
  结局呢可想而知,秦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名将”桓齮仅以身免,他不敢再回秦国,也无颜再见咸阳父老,只好改名换姓,称“樊于期”,一路狂奔,逃奔燕国去迄。
  
  据专家考证,李牧的这位手下败将后来的下场十分悲惨。按照秦律,“败军之将且投敌者,命曰国贼,身戮家残,去其籍,发其坟墓,男女公于官(鬻卖家属为官奴隶)”。所以桓齮这边一逃跑,秦王嬴政就抄杀籍没了他的“父母亲族”,并悬赏“金千斤、臣万家”购求其头颅。结果荆轲大侠见这家伙的脑袋挺值钱,就骗了他的脑袋,作为见面礼去刺杀秦王了。此千古悲歌,大家都熟知,不提。
  
  嬴政没法儿不生气,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从来就是战无不胜,偶有小败,也损伤不大,而今桓齮竟一口气败了他十万大军,这挨千刀的!李牧啊李牧,你果然名不虚传,可惜你不是秦人,无法为我大秦所用,否则何尝不是我大秦再一位武安君!顿弱,你还是赶紧给寡人出发去邯郸吧,寡人的千秋大业,就全靠你那张嘴巴了!
  
  
  
  正当整个秦国上下被李牧这片乌云所笼盖的时候,赵国的邯郸城内,早已鞭炮齐鸣,欢声沸腾了!
  
  赵国与秦交战数十年,何曾有过如此大胜,李牧这一战,漂亮,痛快,解气啊!
  
  这些年来,赵人活的太痛苦,太憋气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人死在秦人之手,年年岁岁,噩耗频传,大家几乎都要哀莫大于心死了,而今李牧一出,剑耀九州,杀敌十万,谁与争锋,简直是我们赵国的保护神啊!
  
  这一场胜利,我们等的太久太久……
  
  败家迁也心花怒放,李牧一归,即出城二十里郊迎之,大赞曰:“牧乃吾之白起也。”乃当场亦封其为武安君,食邑万户。
  
  此令一出,出迎的全城百姓顿时欢声雷动,大家齐声唱到:“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战神,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厉害,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You are my super star commander!”
  
  面对此情此景,李牧激动至极,转过头,已是泪流满面,此时此刻,他在心内暗暗的发誓,为了赵国的百姓,为了赵国的存亡,为了自己深爱的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就算要他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
  
  
  
  肥累大捷,的确振奋人心,六国抗秦的士气,空前高涨,一时间,各国使臣云集邯郸,庆贺之声不绝于耳。
  
  败家迁飘飘然了,我大赵果然不是盖的,在寡人的英明领导下,必将蒸蒸日上,哦也,危机解除,云开雾散,寡人又可以继续享乐了。
  
  李牧却一点开心不起来,秦亡赵之心不死,肥累一战只会引来它更疯狂的报复。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王您何不趁此大捷,合纵诸侯,联兵攻秦,要知道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啊!
  
  败家迁一听,啥,又要打仗,疯了吗你,寡人好不容易过几天舒心日子,你又要来捣乱,去去去,别烦我。
  
  李牧无奈,摇头而退。他心念赵国安危,便自去拜访各国使臣,争取六国再一次合纵。
  
  与此同时,顿弱带着五万斤黄金,也来到了邯郸城,他很快通过情报网得知了李牧的活动,大惊,赶紧大搞金钱外交,重金收买各国使臣,威逼利诱,分而化之,迅速将一场极其危险的合纵行动化解于无形之中。
  
  李牧奔走数日,一无所获(没钱就是难办事儿啊,古今同理),心中郁闷之极,一种空前的孤独感与无力感涌上心头,难道,难道天下真的没救了吗?难道,难道我的所有努力,最终还是一场空吗?
  
  众人皆醉吾独醒,从前楚人屈原的那份无助与悲怆,李牧终于了然了。
  
  
  
  5. 番吾之战
  
  肥累之战后,秦王嬴政暂停了对赵国的用兵,因为
  
  第一:肥累大捷后赵国军民抗秦的士气高涨,在尚未制定出对付李牧的万全之策之前,绝不可仓猝攻赵。
  
  第二:目前并吞韩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国一下,对其他五国的震慑力是不可估量的。秦王嬴政与李斯早已拟好统一天下的通篇大计,那就是先灭韩,再灭赵魏燕,最后灭楚齐,由近及远,由易及难。
  
  赵幽缪王三年(公元前233年),韩王安为求“安”,派公子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子乃是法家集大成者,天纵奇才,秦王见之大喜,封其为客卿,欲以大用。
  
  韩非入秦之后,给秦王提出了一整套的君权理论体系,他认为,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国君,需“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在他的描绘下,国君几乎成了无形无体又无处不在,在冥冥之中操纵着生杀予夺大权的至上神。这一套鼓吹君权至上理论简直太对嬴政脾气了,史书记载的是三个字,“王悦之”。
  
  可惜,韩非毕竟不能为秦所用,因为他是韩国国君的儿子,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韩国的根本利益,所以他屡次上书,要求秦王存韩灭赵,其理由是:“今释赵之患,而灭内臣之韩(韩长期入贡于秦,形同内臣,故云),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则诸侯都将齿冷,而明白与赵国合纵抗秦的必要性了)。”
  
  韩非的这个观点似乎不错,却从根本上阻碍到了秦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这是秦国统治层所不能容忍的。要知道,当年三家分晋,若不是韩氏临阵的时候反戈一击,强大的知氏决不会被三家灭掉,如今到了生死存亡之秋,韩国又想玩这一招了。
  
  然而,嬴政可不是自大愚蠢的知伯,此前车之鉴,岂能再蹈乎?
  
  于是李斯对秦王嬴政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韩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常情也。王不可用之。”
  
  秦王嬴政点头,道:“子之言是,然则逐之乎?”
  
  李斯冷笑一声,道:“韩非有才,纵之还国,卒为秦患,不如杀之,以恫吓韩王,并剪其翼。”(好一个狠人)
  
  秦王以为然,乃囚韩非于云阳,李斯使人送毒药于非,令早自杀。韩非长叹一声,以冠缨自勒其喉而死。法家之一代宗师就这么悄然陨落了,悲夫!
  
  
  
  韩非一死,韩王安大惧,秦杀韩使,看来嬴政灭韩的心是坚如磐石了,这时候有大臣劝韩王称臣于秦,以保社稷。
  
  韩王安无奈,只好向秦国纳地效玺,请为藩臣。
  
  就在秦王嬴政加紧统一六国步伐的同时,顿弱也开始在邯郸城内积极活动开了。
  
  他要找的第一个人,就是郭开。郭开贪财无行,又得赵王宠信,正是最好的一个突破口。
  
【正文】
  
  
  
  可是顿弱不认识郭开啊,怎么办,没关系,钱可通神吗,何况一个郭开。结果顿弱一出手就是一万金!郭开虽好聚财,却也未曾一次见过如此大的数目,赶紧对仆人说,别傻楞着了,赶快叫财神爷进来啊。
  
  顿弱一见郭开,开门见山就问:“子以为李牧此人如何?”
  
  郭开曰:“国之良将也。”
  
  顿弱一笑:“诚如子所言,然牧可西御秦而存赵几年乎?”
  
  郭开迟疑道:“这个……”
  
  顿弱又笑:“李牧年已五十矣,还可为将几年?彼倘遭不测,赵尚有何人可御秦乎?”
  
  “这个……”
  
  “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故赵有李牧,期年而亡;若无李牧,则不过半年耳。当适时,子将如何自处?”(孟贲、乌获,都是秦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力士)
  
  “吾将于齐、楚之间,择一国而托身焉。”
  
  顿弱摇头道“子之言差矣。秦有并吞天下之势,齐、楚犹韩、赵也。为君计,不如托身于秦。秦王恢宏大度,屈己下贤,于人无所不容。”
  
  郭开大惊,急起道:“汝何人也!”
  
  顿弱大笑:“吾乃何人,足下还不知么?此一万黄金,非我之物,实乃秦王赠子也。”
  
  郭开愕然:“秦王所赠?此是为何?”
  
  “秦王知君能得赵权,故命吾交欢于子,君若使赵亡,秦当以上卿授子。赵之美田宅,惟君所欲。”
  
  郭开心内念头急转,赵国肯定是没救了,早晚而已,不如趁此机会投靠秦国,为秦国立它几个大功,如此吾之富贵犹可不失也……好,就这么办!
  
  于是郭开侧席再拜曰:“真如此,开受秦王厚赠,若不用心图报,即非人类。”(你本来就不是人,猪狗而已!(猪狗莫见怪))
  
  顿弱大喜,忙道:“秦王欲攻赵,心忧李牧之能,子可为秦去之乎?”
  
  郭开沉思良久,道:“肥累一战,李牧之威名,如日中天,去之恐非易事。秦可再来攻赵,李牧倘稍有小败,吾则有言矣!”
  
  
  
  
  数日后,秦王嬴政收到了顿弱的书信,大喜,即刻命令大军立即出发,与顿弱的反间活动双管齐下。
  
  赵幽缪王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军兵分两路攻赵,南路出邺城,攻赵之南长城;北路则出太原,先后攻克狼孟、番吾,兵锋直逼邯郸。
  
  这一次,秦军可谓是大兴兵了,不但上党、太原、河东、河内、河间、邺城各地秦军倾巢而出,韩魏两国也各有出兵助拳。
  
  这一次,秦国人学乖了,从前一路攻你不成,现在就来个南北夹攻,让你首尾不得相顾,李牧在厉害,也没办法分身吧,看你怎么办!
  
  是的,李牧是没有办法分身,但别忘了,他可是赵国最优秀的救火队员呀,长途奔袭正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们不就是欺负我没法儿分身吗,好,那我李牧就让尔等看看,什么叫做移行幻影,什么叫做兵贵神速!
  
  李牧这次跟秦国人赌上了,他命令自己的副手司马尚率十馀万步兵死守住赵南长城,自己则率所有车骑部队,往北狂奔番吾(今河北平山县)而去。
  
  区区数百里,李牧的铁骑一天就赶到了,两军在番吾西方二十里处狭路相逢,秦军十万,赵军只有一万多骑兵,两万车兵还在后面狂追。
  
  李牧管不了那么多了,打!
  
  此举当真出乎秦军意料之外,他们万万没想到赵军这么快就打来了,而且骑兵刚到就开打,简直就是乱来嘛,怎么也得等一等后面的步兵吧。
  
  可是一切已经来不及让他们惊讶了,赵国这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已经从两翼席卷而来,他这些身经百战的李牧嫡系部队,将为了赵国的存亡,以一敌十,浴血沙场!
  
  大战开始了,赵国的铁骑绕着秦阵一面转一面射箭,以极高的机动性对抗十倍于己的秦军,他们不愧为赵军精锐中的精锐,竟以如此劣势的兵力,把十万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阵型大乱。
  
  秦军完全被赵军的气势给震住了,他们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凶悍的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
  
  李牧笑了,果然是我亲手调教出来的好兄弟,干得好!哈哈,打成现在这个局面,秦军已经算是输了,你们以为我后面的都是步兵吗?错!到时给你们致命一击的东西,将会让你们大吃一惊!

【正文】
  
  
  
  一个小时后,李牧的两万车兵也到了,这是一只独立战车部队,也就是当年白起给赵括最后一击的那个奇特兵种,他们速度稍逊骑兵,机动性与攻击力却远超步兵,实乃大规模野战的不二王牌!
  
  秦军败了,事实上,他们在被赵一万骑兵冲乱阵脚的时候就已经败了,这两万车兵一上,更如摧枯拉朽,打的秦军晕头转向,所谓虎狼之师,在李牧面前,其实也不过如此。
  
  眼见于此,秦将杨端和迅速下了一个明智的决定,撤!好汉不吃眼前亏。
  
  秦军如潮水般往后撤去,且战且退,李牧下令不要追击,兵法所谓“归师勿遏”,敌方兵力毕竟更为雄厚,只要将他们打退,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何况下一步,他还要马不停蹄的回军南援,司马尚那边,情况也非常危急。
  
  是的,在李牧与杨端和激战的同时,司马尚也陷入了苦战之中,秦军二十万,加上韩魏联军十万,在赵南长城的各个城隘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司马尚虽奋力死守,仍是捉襟见肘,几个外围堡垒已然失去,战斗减员如冲天牛市般狂涨不止。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牧回来了,救世主回来了,仅仅三天的时间,他就在赵国南北打了一个来回,还击败了十万秦军,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只要有李牧在,赵军就算是有了定海神针,其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拿句俗不可耐的话来说——他们变身了!
  
  这一次,李牧一改从前坚守待机的那一套老路子,趁着大家士气正盛,来了个主动出击!
  
  善用兵者,战无常法。要是每次都使用同样的招数,那岂不是很容易被人破解?此非名将所为也。
  
  秦军万万没有想到,刚才还在死守的赵军,竟突然间作风全变,跑出关来玩儿命了。打了几仗,秦军占尽下风,无奈只得撤退,李牧又一次生生扼住了秦军前进的步伐,嬴政在咸阳宫内暴怒不已。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数十万大军,还有韩魏帮忙,居然搞不定区区一个李牧,寡人还要尔等作甚!
  
  
  
  
  
  
  6.武能安国,不能安己
  
  
  
  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失其国而殃及其身。——秦三世子婴
  
  向使三国(楚、韩、魏)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荆轲)不行,良将(李牧)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于秦相较,或未易量。——北宋 苏洵《六国论》
  
  
  肥累与番吾两战,赵国虽然胜了,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李牧带来的近十万代兵,伤亡过半,再加上邯郸的赵军,损兵超过十万之众。当然,秦国伤的更惨,但秦国底子厚,耐操,可赵国就不行了,连年累月的战争,让这个苦难的国家早已是千疮百孔,就算是李牧永生、赵奢廉颇不死、赵武灵王复活,一样积重难返,无力回天。
  
  如果光是损伤兵员,那也还没什么,偏偏老天也似乎非要跟赵国过不去一般,卯着劲儿去折腾它:
  
  番吾之战后第二年(赵幽缪王五年,公元前231年),赵国代地发生八级以上大地震,土地开裂出一道大沟,东西宽达一百三十步。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大半坍塌,数万百姓死伤、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赵王无力赈灾,又无国际援助,弄得民怨沸腾,哀声遍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还没完,再一年(赵幽缪王六年,公元前230年),赵国境内又爆发了大规模旱灾(这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土地颗粒无收,全国大饥,赵军粮不继,士兵每天都在饿肚子,李牧一筹莫展,心急如焚。
  
  见此景,秦国间谍顿弱大喜过望,他用重金收买了一些赵奸四处造谣,歌道:“秦人笑,赵人号。以为不信,视地生毛。”不久,邯郸郊外地里果然生出尺馀长的白毛来(这当然是顿弱干的好事儿),赵国百姓大恐,民心低落,人人自危。
  
  败家迁的日子开始难过了,郭开赶紧趁此机会进谗言:“今赵屡遭大灾,地削民弱,不堪与秦战,秦若再来,赵必亡矣。”
  
  败家迁大急:“诚如子所言,为之奈何?”
  
  郭开道:“武安君数与秦战,秦王深恨之,王不如杀牧,以结秦好。”
  
  败家迁听了这个馊主意,竟深以为然,回过头就要下令,没想到关键时刻,竟然是一个秦人跳出来救了李牧一命。

【正文】
  
  
  
  
  这个秦国人,就是秦相吕不韦的门客司空马。当年,吕不韦被秦王罢免驱逐,司空马就逃到了赵国,在赵国担任假相(代理丞相)。这个人对秦国的情况非常熟悉,亦深知秦王嬴政的庙算,他清楚这一定是秦国的反间计,于是向败家迁进谏道:“武安君屡破秦军,秦甚惧之,王若杀武安君,秦再无患,必来攻赵,如此,赵不过半年而亡矣!”
  
  败家迁本来就是个没主心骨的人,他一听司空马说的也对,就打消了杀李牧的想法。司空马因此为郭开所嫉恨而罢官。而顿弱也因此知道他做的工作花的钱还远远不够,于是又开始重金贿赂赵王母倡太后及败家迁宠信的另外一个奸臣韩仓,这俩家伙跟郭开都是一路货色,且跟李牧结下的梁子也不小,故很快加入了郭开的阵营,日夜谋划如何加害李牧。
  
  
  另外一边,秦王嬴政又暂停了对赵国的用兵,他在为吞并天下做最后的准备。
  
  赵幽缪王五年(公元前231年),秦王嬴政命“咸阳市长”内史腾加兵于韩,韩王安大恐,乃割地求和。九月,秦国发卒受韩南阳地,以内史腾为假守(代理太守)。魏不甘人后,亦献地于秦。秦置丽邑。之后,秦国全境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令男子书年(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为接下来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作准备。
  
  赵幽缪王六年(公元前230年),内史腾再次攻韩,虏韩王安,尽纳其地,命曰颍川郡。至此,韩国宣告灭亡,六国的末日缓缓降临。
  
  
  
  好了,现在“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战线均已齐备,秦王嬴政准备给赵国最后一拳,将这个难死的蟑螂小强彻底灭掉。
  
  赵幽缪王七年(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出他的头号王牌王翦挂帅,率秦军关外各地主力倾巢而出,大军直压赵境。
  
  这一次,秦国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其用兵规模也远超前两次。秦大军一共兵分三路:西路,由主帅王翦率二十万秦军主力,出上党直逼驻扎井陉关的李牧主力;南路,由大将杨端和率军十万,出河内,策应进攻赵南长城;北路,由大将李信与羌瘣率军十万,兵出太原,横攻赵国北部的代郡,以牵制赵国边军的留守骑兵不能南下驰援李牧。
  
  如此豪华的阵容,秦军可谓精锐尽出了,嬴政就不信了,他手下一干猛将,再加上他的“人间大炮”王翦,难道就轰不烂一个小小的李牧?
  
   这下子可有好戏看了,秦国的王翦,对赵国的李牧,战国最末的两位战神,终于相遇!!!

【正文】
  
  
  
  
  不过这一次相遇,还真是超级不公平的,王翦这边儿,是四十多万挟多年横扫六国威势的虎狼之师,李牧这边儿,却是十万不到连遭大灾军粮不继且无外援的疲敝之旅,此消彼长之下,天下恐无一人看好李牧,秦国鲸吞之势,几已成定局。
  
  但李牧却不这么想,秦国气势汹汹,吾虽攻则不足,守则有余矣!他命令各条战线坚壁清野,联营数里,秦三路军马竟皆不敢进,战争陷入了僵局。(好李牧!)
  
  而李牧与其副手司马尚的帅营所在,就是天下雄关井陉,此地距离石家庄仅百公里,背负太行,扼晋冀交通咽喉,是天下九塞的第六塞,也是当时唯一可以横跨太行山供军队打仗的大道,只要有李牧在此,别说是王翦 就算是神仙,也休想跨进赵境一步。
  
  王翦算是领教了李牧的厉害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动如雷震,不动如山,简直就是各项全能嘛!还好这家伙没有生在秦国,否则我这个秦国第一名将的位置,恐怕就要让给他了。
  
  两军对峙,相持不下。王翦心急如焚,派人送去书信到赵营,曰:“尔数月不敢与吾战,实乃妇人耳!”
  
  李牧一笑,回书曰:“子天下名将,岂无奈何一妇人耶?”
  
  王翦得书,暴跳如雷,大呼:“吾不杀此獠,非人类也!”
  
  战神们虽没有正面生死相搏,但高下已分——李牧略强于王翦。
  
  
  
  就在王翦急的直驴拉磨团团转的时候,邯郸城内,一条看不见硝烟的战线正悄然发动,倡后、郭开、韩仓三大祸害一齐出手,向“败家迁”进馋道:“吾等闻李牧与秦私自讲和,约破赵之日,分王代郡,王若不信,可速察之。”
  
  败家迁大惊:“寡人待武安君不薄,彼何负我耶?”乃急命左右往赵营暗查李牧。
  
  左右回报,确实见有秦信使往来于李牧军中大帐。
  
  败家迁颓然瘫坐,赵国的精锐部队全掌握在李牧手里,万一他真的率大军投降了秦国,那赵国就彻底没戏唱了,怪不得他几个月都只守不攻呢,原来是早有异心!
  
  其实也怪不得败家迁上当受骗,以己小人之心度人君子之腹,如果换作他自己站在李牧的位置,说不定也会投降秦国以保富贵,毕竟赵国已经是一滩烂泥,没救了!
  
  见败家迁已信以为然,郭开赶紧抓住机会对李牧痛下杀手:“大王可火速传旨,召李牧、司马尚回邯郸,以赵葱、颜聚代领二人之职,以抗秦军。”
  
  赵葱、颜聚到得军中,宣赵王之旨,命李牧交出兵符将印。
  
  李牧大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在此关键时刻,赵王竟然要自毁长城,这是何道理?
  
  “两军对垒,国家安危悬于一将,虽有君命,吾不敢从!”李牧声如雷霆,怒发冲冠道。
  
  颜聚心内一震,慌忙道:“汝,汝敢抗王命耶?”
  
  赵葱却神态倨傲,把颜聚往身后一拉,冷笑道“国是一样国,兵是一样兵,难道除了你李牧,我大赵就没有能打仗的将军了吗?大胆骄将,还不速速交出帅印!”
  
  李牧属下的将士们气坏了,纷纷拔剑,你赵葱算哪根葱,竟敢代替李将军指挥咱们,什么张命王命,他妈的先杀了你再说!

【正文】
  
  
  
  
  李牧赶忙阻拦道:“大厦将倾,国成危卵,不思御敌于外,而起内乱,此非吾所愿也。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吾不可不遵君命也。诸公且退,吾当自去邯郸与大王辨明此事,一切分晓之后,再来与诸公相会。”说完,李牧将大印交给赵葱二人,连夜往奔邯郸而去。
  
  
  
  数日后,李牧来到邯郸王宫之内,要求面见赵王,然而,等待他的并不是赵王的召见,而是奉令来杀他的韩仓。
  
  李牧出离了愤怒,赵王竟然不听他一句分辨就要杀他,这是何道理!难道我李牧的一片丹心,竟然就是换来如此下场吗?不,我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如此窝囊的丧命于自己人之手!我,我不甘心哪!
  
  “吾何罪也!”李牧拔剑,怒视韩仓。
  
  韩仓吓得倒退几步,躲在几名侍卫的身后,壮着胆子说:“汝手拥重兵,居心叵测,欲投敌谋反,王已察之!”
  
  “可有证据!”
  
  “有人报汝与王翦有书信往来,可有此事?”
  
  李牧一愣,终于想起自己与王翦有过那么一封搞笑的“妇人”信,大怒:“书信何在?”
  
  韩仓傻了,是啊,所谓书信,根本就是捕风捉影的事儿,这叫他去哪里找去?
  
  李牧横剑怒斥道:“大王竟因此莫须有之书信而欲杀我耶?”
  
  韩仓冷汗直冒,良久,突然一拍脑袋,胡乱找了个茬出来:“昔日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
  
  李牧一下子懵了,我什么时候在给大王祝酒的时候拿过匕首了,这不是冤枉人吗?一低头,突然看见了自己右手的假肢,恍然大悟——莫不是我这假肢被他给当成匕首了吧,天哪,我右手有残疾,天下皆知,你们竟拿这种笑死人的理由来治我的罪,这也太扯了吧!
  
  “吾右手患曲挛之疾,身高臂短,跪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杖以接手。大王若不信,臣可示之于王。”说着李牧从袖中取出假肢给韩仓看。那假肢状如木橛,缠以布条,哪里是什么匕首。
  
  韩仓本来就是胡说八道的,哪里会给李牧分说的机会,于是他冷冷说道:“臣乃受命于王耳,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将军请尽早自裁,以安王心。”说完不顾而去。
  
  李牧的心彻底凉了,死吧,你们左右都是要我去死的,我如你们所愿就是。我一死,赵国也完了,你们就开开心心的去做亡国奴吧,没有看到家国破碎,对我而言,或许还是一件幸事!
  
  可是祖国啊祖国,我纵有冲天之才,凌云之志,毕竟无法救你于水火之中,数十年南征北战,东奔西跑,也不过就是垂死挣扎罢了,最终,还是一场空,一个梦,一通泡影。
  
  李牧狂笑,继而大哭,状若癫狂。
  
  侍卫们亦跟着涕泣不已,泪水随着一轮清月洒下,宫内悲风四起,吹动漫天杨絮。
  
  李牧痴痴的望了望赵王的寝宫,躬身拜了一拜,横剑就要自刎,转念又一想:我不能死在这儿,朝堂乃赵国至圣之地,血污不祥。
  
  于是李牧疾趋而出,出了宫门,举起右手欲引剑自杀,可是他右胳膊实在太短,宝剑够不到脖子,他只得以嘴衔住剑尖,将剑柄抵在柱子上,身体往前一倾——
  
  只听得“噗哧”一声,宝剑从他的嘴巴直穿后脑而过,鲜血从柱子上直淌而下,顺着台阶一级一级的流下去,在月色的照耀下,发出碧绿碧绿的寒光。
  
  赵王的寝宫里传来悠扬的丝竹声,音浪靡靡,仙乐飘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尾声
  
  
  
  赵幽缪王八年(公元前228年)五月,赵武安君李牧死,三个月后,赵军为秦大将王翦所败,赵葱被杀,颜聚亡去,井陉易手于秦,邯郸变成一座孤城。
  
  再两月,秦军进围邯郸,败家迁无力再战,举城投降。至此,邯郸为郡,乃称巨鹿。
  
  得到捷报后,秦王赢政亲自驾临邯郸,大报其仇,将自己小时候在赵国时欺负他们母子的人全部活埋。
  
  与此同时,赵公子嘉(赵故太子,赵王迁之长兄)率领着赵国的最后一点抵抗力量逃奔到代地,自立为代王,与燕合兵,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一年后,秦王嬴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国大侠荆轲刺秦失败,被五马分尸。秦王嬴政暴怒,命王翦大举攻燕,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
  
  再一年,公元前226年十月,王翦拔燕都蓟(今北京),燕王及太子丹率其精兵东保辽东。
  
  再四年,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国再次大兴兵,使王贲(王翦之子)攻辽东,虏燕王喜,继而攻代,虏代王赵嘉。
  
  至此,世出名将的军事强国燕赵,在苦苦抗争了五十余年后,最终还是未能抵挡住天下归一的历史大势,化作一缕清风,消散无踪,只留一曲慷慨激昂的燕赵悲歌,无可奈何的燕山易水之间,往来回荡。
  
  一年后(公元前221年),最后一个负隅顽抗的齐国也举手投降,至此,六国全灭,天下归一,秦王嬴政终履至尊,变身为始皇帝,大声宣告乱世结束,新的时代驾临天下。
  
  然而,乱世真的结束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七.倚天万里须长剑,才貌双全大将军——千古冤臣蒙恬
  
  
  
  档案
  姓名:蒙恬
  祖籍:齐国
  座驾:四驱战车
  武器:九十厘米长剑
  历史评价:笔祖、大秦忠良,抗匈名将
  经典之战:大破匈奴之战
  特长:精通兵法、典狱、书法、音乐、发明、工程的全能型人才
  必杀技:万箭攅射
  智商:文武双全、聪明绝顶
  相貌:绝世帅哥
  性格:忠肝义胆、胸襟坦荡、一心为国
  缺点:无
  偶像:秦始皇嬴政
  最好的兄弟:蒙毅、扶苏
  最讨厌的人:赵高
  理想:开疆拓土,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死亡方式:服毒自杀
  
  
  简历
  约公元前250出生~约公元前226年:出身名将世家,少与李斯学习典狱之学,后担任狱官
  公元前226年~公元前215年:投身沙场,参与秦统一六国战争,并因功升为秦内史(咸阳市长)
  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0年死亡:奉令率三十万大军北守长城,威震匈奴
  
  
  
  先提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死的最冤的一个忠臣是谁?
  
  伍子胥?白起?李牧?
  
  都不是,伍子胥死的壮烈,是因为他没有识人之明;白起死的不值,是因为他的性格太固执;李牧死的悲惨,是因为他明知不可为而为。
  
  故此三人死的一点儿都不冤,实乃性格决定命运。
  
  真要说冤的,那就是本篇要介绍的大秦名将蒙恬了。这可不是小生我说的,那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以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的评价还是有些分量的,看来蒙恬确实死的很冤,比窦娥还冤。
  
  是啊,蒙恬一生行事,又忠诚又讲义气,与上与下与同僚,关系都处的很好,他怎么就被害死了呢?
  
  一个字,衰;两个字,倒霉;三个字,不走运!
  
  事实上,蒙恬在临死的时候也曾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既然如此,那作为一个品德性格全无缺点的大帅哥,蒙恬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卷入到一场凶险至极的宫廷内争里去,结果被活活的搞死了呢?
  
  还是那句话,欲知详情,且听下文分解。

【正文】1.多才多艺的风流公子
  
  
  
  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崔豹《古今注》
  
  
  
  与两位武安君白手起家不同,蒙恬出身于秦国名将世家。他的祖父蒙骜,是事奉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四代秦国国君的秦军元老。自昭襄王时期从齐国来到秦国,至公元前240年为国捐躯,蒙骜一生共为秦国打下七十余座城池,可谓战功赫赫。他的父亲蒙武,战功稍逊,但曾多次作为王翦的副手南征北战,也是秦国的一名宿将。而蒙恬与他的弟弟蒙毅,不但容貌俊美、聪敏好学,且自小出入宫中,与嬴政共同跟李斯学习刑狱之法,故深得嬴政宠信与重用。可以说蒙氏与王氏,是秦国的两个名将批发工场,数十年人才辈出,一个比一个牛。
  
  蒙氏兄弟家世显赫,从小就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正统儒法教育,他们的老师李斯,不但是儒、法家巨子,同时也是一代书法大家(小篆就是李斯整理的),而小蒙恬也很争气,长大后不仅成了个法律专家,而且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尤善书法、音律之学。传说我们现在用的毛笔、古筝,就是这个大帅哥发明的。
  
  不过,据史学家考证,毛笔与古筝在秦代以前早已有之,蒙恬恐怕只是改良了它们的制作工艺,并非其真正的原创,但这并不妨碍民众对蒙恬的神化,据说在“湖笔之都”浙江湖州善琏镇,当地人不但奉蒙恬为“笔祖”,还给他编造了一个英雄救美自由恋爱的老婆卜香莲,称为“笔祖娘娘”,将夫妻二人供奉在蒙公祠内,每逢农历三月十六笔祖生日及九月十六日笔组娘娘生日,乡民们就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敬神庙会,以纪念他俩。
  
  看来,蒙恬并不是一个只懂得打仗的大老粗,他写的一手好字,弹的一手好筝,且还有些大发明家的风范,可谓文采风流的很呢,可惜史书在这方面记载太少,不然,蒙恬又何尝不是另外一个潇洒儒将周公瑾?

【正文】2.第一仗就输了
  
  
  
  秦代是全能官吏的时代,文职武职之间并无截然的界限,军吏可转任文法吏,文法吏也可从军作战。蒙恬在李斯门下学成之后,担任过一段时间审理狱讼的文书。但他很快就弃法从戎,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之中。而他的弟弟蒙毅则继续学习典狱,后来成为始皇帝最为信任的上卿,兄弟俩一文一武,辅佐嬴政建功立业,可谓大秦双柱。
  
  公元前226年,秦数十年对六国用兵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当适时,韩、赵、燕三国均已为秦所灭,秦王嬴政即得天下之半,可谓雄心勃勃、豪情万丈,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就在此刻!
  
  下一个对手,就是楚了吧,这是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了,吞之,则天下定矣。
  
  况且,秦将王贲已夺楚十馀城,形势可谓一片大好,此时不灭,更待何时?
  
  然而,如此重要的任务,派谁去好呢?嬴政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手中几张王牌:王翦、王贲、李信、蒙武……每一个都是那么地出色,唉,人才太多也不好办哪,难选,头痛!
  
  于是嬴政把几位王牌都召了来,一个一个的问。
  
  首先问李信。李信这人,年少壮勇,曾以数千骑兵一口气追逐燕军直至辽东,逼杀太子丹以献,从此一战成名,可谓秦国众多战将中的后起之秀,嬴政很看好这个潜力股。
  
  “寡人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昔武安君率师七万伐楚,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吾虽不及武安君,然用二十万人足矣。”
  
  嬴政又问王翦:“老将军以为如何?”
  
  王翦沉吟了一会儿:“信以二十万人攻楚,必败。以臣愚见,非六十万人不可。”
  
  嬴政一皱眉,显然很不满意王翦的回答,六十万,那不是要寡人将全部家底奉上么?王翦啊王翦,你怎么说也是我大秦第一名将,岂能如此胆怯?你一举灭燕赵的威风哪儿去了!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嬴政摇头长叹,心里暗想,要是白起还在就好了,那灭楚还不跟玩儿似的。
  
  王翦不说话了,你不信我,那我还说什么!李信不老不怯,你找他好了,我告病就是。
  
  于是嬴政又转头望向李信,那是一种难得的信任眼神。寡人没有白起,就只有靠你了,希望你能成为新一代的武安君,我大秦世出名将,决不能就这样在王翦手中断了。
  
  李信狂喜,再拜曰:“微臣愿领兵二十万伐楚,并请一人为副,随臣一同前往,不知大王可否割爱?”
  
  “将军欲请何人?但讲无妨。”
  
  “蒙恬。”
  
  蒙恬?嬴政愣住了,自己这位同学的才气,那是没得说了,可是蒙恬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啊,他能行么?
  
  “蒙恬精通兵法,臣自问不及也。若得此人,楚必可数战而取之。”
  
  嬴政终于点头了,蒙恬的本事,他最清楚,这怀才就跟怀孕一样,那是藏不住的,蒙恬迟早都会是一代名将,早点让他锻炼一下也好,寡人即将一统寰宇,此用人之际,正需多培养一些年轻的国家栋梁。
  
  
  
  于是在秦王嬴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再次大兴兵。王翦之子王贲,率师十万伐魏;李信、蒙恬两只初生虎,则率军二十万,大举攻楚。王翦告病回到频阳(今陕西铜川西南)老家,在暮色黄昏的庄园中静静的坐着,心如止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或许,我真的老了,大秦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了,大王、贲儿、李信、蒙恬,你们好好干吧,大秦的未来是你们的!
  
  一阵晚风吹过漫野的黄花,王翦感到些凉意,他披衣而起,落寞的眼神泛着点点泪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12:54 AM , Processed in 0.07645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