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622|回复: 71

佛教是内学 - 是对内求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0-2010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0-2010 05:55 PM 编辑

佛教是内学 - 是对内求法,
    外教/道是外学 - 是对外求法,
    这是本质上的根本不同


    那些以为佛是在自身之外,求外之佛的保护 - 都是外教思想,在佛教内只是权益方便法

把佛的三身(法身, 报身, 化应身)分别被讲为三种不同各别的佛- 是别教(在特别条件下的权益方便教法)
    把佛的三身(法身, 报身, 化应身)-真实的讲为佛的三种不同的显现是圆教(是真实圆满的教法)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报身、三种佛身,又叫 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法身是人格化的真理(佛法),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无始无终的法身,才是我们真生命。

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这念心。

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是佛与佛第子们的圣贤精神智慧以引导人们进各种法门。

化应是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是佛与佛第子们(人,非人,天人)在世间的圣贤行为,

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转法轮度众生。


法身是万法的本体,报身和化身则是法身所呈现的相貌和作用

体、相、用 是三位一体的,

法、报、化是不即不离的,总不出我们这一念心的范围。

了解了自己的法、报、化三身之后,那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认识佛的三身:

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http://baike.baidu.com/view/60263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0-2010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10-2010 10:24 AM 编辑


天台大师 和 日莲大师 在正统的大乘佛教经辩上, 从没有人能胜过他们, 两位大师的佛论是能收进佛藏的
至到当今, 都没有佛教中人能写出一个正统的佛教论文能反辩他们, 和又能收进佛藏的辩文。

因为两位大师写的是佛教正法, 有很高的佛藏成就, 字字都有证有了义,
佛教中人无法依据佛藏的经和论,写出正统佛论文反辩, 一是没法辩胜他们, 二在佛教历史上会正式的成为阻碍正法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0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您所为的天台大师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0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正统的大乘佛教经辩?

从古自今,收录在”佛藏“内的论点还很多很精彩的,
不知您可曾参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0 06: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0-2010 09:08 AM 编辑

请问您所为的天台大师是谁?


【天台大师】   (538~597)乃智者大师之别称。荆州华容(湖南华容)人,俗姓陈。字德安。名智顗。十八岁出家于湘州果愿寺。后入光州大苏山,从慧思习四安乐行。曾于金陵先后开讲法华经、大智度论,并宏阐禅法。后于太建七年(575)入天台山,缁白风从。开皇十一年(591),于扬州为晋王广(即后之隋炀帝)授菩萨戒,王赐予‘智者’之号。开皇十七年十一月入寂,享年六十,世称天台大师。师一生造寺三十六所,写经十五藏,造像十万尊(一说八十万尊),度僧千余人,传业之学士三十二人。弟子中以灌顶、智越、智璪为最着。其著述甚多,有妙法莲华经玄义二十卷、妙法莲华经文句二十卷、维摩经略疏十卷、金光明经文句六卷、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菩萨戒义疏二卷、摩诃止观十卷等。[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唐高僧传卷十七、大唐内典录卷十](参阅‘智顗’5038)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4065.html?fromTaglist


智顗(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
。。。。。
智顗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他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法华宗。他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
。。。。。。
http://baike.baidu.com/view/123880.htm



什么是正统的大乘佛教经辩?
古代国家级的辩经大会, 和历代佛教界的大师所作的判教论文

佛教的‘判教’:
判教的活动在印度佛教时已有。。
综计诸家判教之说,不下二十余种。其中以天台、贤首两家的说法比较特殊,其影响后世也最大 。
在中国佛教中,真正构成一个严格的判教系统,以总持当时一切传入的佛典的,是天台与华严两教派。
http://baike.baidu.com/view/628872.htm


从古自今,收录在”佛藏“内的论点还很多很精彩的,
不知您可曾参阅?

历代各宗派有水平的互辩的论文都有收在佛藏, 但没有在文证,理证和现证上有能胜两位大师的,
若你有发现请指出?

贤首华严宗的后世现证和影响基本上以末了,只在日本有几间寺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0 08: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0-2010 09:03 AM 编辑

天台大师的判教:
智者大师创立天台法华宗时,在《法华玄义》当中纵横难破“南三北七”十家之说,
五时八教
五时,即佛陀说法的时间,:华严时、阿含时、般若时、方等时,法华涅般时,
八教指佛陀说法的形式和内容:
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为化法四教 (教化众生之法门)
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为化仪四教 (教化众生之方式)

【《法华玄义》卷二上,《大正藏》卷三三,696a。】。

日莲大师的判教:
日莲大师创立日莲法华宗,在《教机时国钞》中提出的"教、机、时、国、序,
教法流布先后"判教框架。
教-指教法;机-原指素质、根机,也直接用来指接受佛法的人;时,指佛法流行的时代;
国-是流行佛法的国度;序-教法流布先后,正、像、末三时先后流行不同的佛法。
在《开目钞》中提出-五重相对-日莲五纲判教中所用之判教名称。即:内外相对,佛教与非佛教;大小相对,大乘与小乘;权实相对,法华经之实教与其他权教;本迹相对,法华经之本门与迹门; 教观相对,经文上显示之教相及文义中所示之观心。

《教机时国钞》,《开目钞》:《大正藏》第八十四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9-10-2010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楼主很喜欢搬一些大师出来的?所有的佛法都是佛陀教的啊,我们只要跟着佛陀的教诲就不会错了,何必再去找别的佛教徒的话来学呢?LZ您这样是外缘求法啊。

注:在我看来,古今的比丘啊和尚啊大师什么的,都是佛教徒。只是他们出了家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0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0-2010 05:43 PM 编辑

回大肚皮豚

解了自己的法、报、化三身后,我们可以认识佛的三身:
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从大乘观点,历史上的各大师大德,就是佛的应化身佛的显现
来帮我们判断那深博的法藏,指出正解的教化。
只由那些在佛教界有很好的水平,又能经得几起时间的考验的经论,方能收进佛藏,以益众生后代。

佛陀以经不在世了, 所留下的就是法身真理,在佛藏留下的报身智慧, 各历代化身圣第子
我们不根圣第子的法脉,那就会断了佛脉
除非你的智慧以能和圣第子有的比了, 那你讲讲你如何解大乘藏?
为何有些经说有些没有佛性(一阐提,二乘,女人, 恶人)不能成佛,
有些说能,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以佛?
你又如何了解显教和密教之争?


而我们也能从历史时间的证明演化来判断那一脉的解教是正解

如果一种解教是经不起文证,理证 和时间的现证,那就没价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0-2010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明白佛陀的佛法,就不会去争些什么了。佛陀不是说,人世间是无常是苦吗?都那么苦了还不赶快走上涅磐之路赶紧离苦,还要争些什么毫无意义呢?

还有,请问您的回帖里面“各历代化身圣第子”,是谁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0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大肚皮豚

清池只不過是在讚美"規律門"大師原來是佛祖的化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0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0-2010 06:40 PM 编辑

回大肚皮豚

如果明白佛陀的佛法,就不会去争些什么了。

如何去明白佛陀的佛法呢?如在大乘经中的宝塔涌出有大如半个地球, 是何义呢?

极乐土是实是权?
当然是要读历代大师们在经纶的解义

佛陀不是说,人世间是无常是苦吗?都那么苦了还不赶快走上涅磐之路赶紧离苦,

学大乘就是学菩萨道,去为民众拔苦- 菩萨拔苦为悲之德,与乐为慈之德。

智度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指佛菩萨拔除众生之苦而给与福乐之愿力。拔除痛苦称大悲;给与福乐称大慈。

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五载,大慈,即为诸众生灭除一切无利益之事;大悲,即欲与众生无量之利乐。

佛菩萨以此愿力,救拔烦恼众生脱离苦海。[大智度论卷]


你好像对涅磐和苦的义有误解, 涅磐不是逃避离开现实, 而是心境的平浄寂静,

面对实相现实,制造价值,造福众生

苦的本义是无常, 但无常就是法的本性,菩萨就是能面对实相,在无常中制造价值 造福众生,自己才有价值

世尊在 涅磐后不是留在世上三十年转法轮吗?

还要争些什么毫无意义呢

就是因为民众对佛法有苦恼不解,混乱, 对佛法的深浅实权没有认识,所以要帮他们开智

你要常想想, 若你是在佛陀的立场,他会有何行动呢?

“各历代化身圣第子”,是谁来的?

你是否认知在汉传佛教界,哪一些大德有封为大师的?

是佛教界推认为在佛教历史有大成就的大德给朝廷所封的,他们的纶经是收进佛藏的



大师 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
    (术语)
佛之尊号。瑜伽论曰:“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

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为摧灭邪秽外道世间出世间故名大师。”

资持记上一之一曰:“大师者所谓天人之师即十号之一。以道训人故彰斯目。

然以师通凡圣加大简之,是则三界独尊九道依学,唯佛师圣得此嘉号,自余凡鄙安可僭称。”

四教仪集注上曰:“大师者?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0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内"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0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0-2010 05:36 PM 编辑

回三法印
所谓的"内"是什么??

自心身之内
内学,又名内明,在内心里头的圣绝学

注, 心 为 citta (梵), mind (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0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清池

读历代大师们在经纶的解义就叫对内求法??
那是名不符实, 讲每个人都会.. 真的懂又另外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0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0-2010 06:34 PM 编辑

回三法印
那读历代大师们在经纶的解义就叫对内求法??
那是名不符实, 讲每个人都会.. 真的懂又另外一回事..

因为大乘是以大乘佛藏为根本,那些历史上的大师大德,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德行,能摧灭邪秽外道,他们的法门能化导无量众生, 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和在同道们的严格对辩, 所以能封为佛教大师,并能收进佛藏,为佛的应化身之一。

当然,不是只咀上说说仪式而已, 也不是只在心中读了经纶的解义就叫对内求法,
而是要以自身的身读那正解的大乘佛经的教导,因为最终就是要显现自身佛性的三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0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清池

你所讲的都是向外求, 根本上没有向内求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0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0-2010 07:32 PM 编辑

回三法印
你所讲的都是向外求, 根本上没有向内求法...

可能是我还没讲明白。。。

误认观念- 佛是在自心身之外-是外求法
认知观念 - 佛是在自心身之内-是内求法

法身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质法体,
报身是自己的圣贤智慧精神和功德报相
化身是自己的圣贤德行化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0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9-10-2010 10:41 PM 编辑

误认观念- 佛是在自心身之外-是外求法
认知观念 - 佛是在自心身之内-是内求法

谁会认为佛是在自心身之外? 当然每个人都会认同佛是在自心身之内不是吗?
不过问题是虽然口口声讲是内求法, 但却不知自己在心外求法,

"法身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质法体,
报身是自己的圣贤智慧精神和功德报相
化身是自己的圣贤德行化用"
----这些都是心外求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0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清池


    ^^
您要什么文证,理证和现证?

云濠想,您是日莲正宗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0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12:18 AM 编辑

回三法印
谁会认为佛是在自心身之外? 当然每个人都会认同佛是在自心身之内不是吗?
不过问题是虽然口口声讲是内求法, 但却不知自己在心外求法,

"法身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质法体,
报身是自己的圣贤智慧精神和功德报相
化身是自己的圣贤德行化用"
----这些都是心外求法


三法印 你可能还不太了解大乘的观点,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
就如《华严经》说:「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 爾;如佛,眾生然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轉。」

虽然,佛与众生虽有迷悟、苦乐的不同,但心体全是相同的。
这是与天台謂之三法妙,密教之三昧耶戒,以此三平等为体。
这是说我们自心是小宇宙,以外境的大宇宙是相同的

说佛及众生與因果相違,而心則通於因果。对於佛及众生为变之体。
是以因果不二,能变所变一如,所以说是三无差別。


所以若以外求法,外境的大宇宙去了解是太大了,
但若从内求法,内心的小宇宙就方便多了。

究竟在境和智不二时, 是不分主观或是客观的, 两者是合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7:58 AM , Processed in 0.13018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