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27|回复: 16

广钦老和尚事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12-2010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大家介绍介绍广钦老和尚。老和尚生于1892年, 1986年离去,享年95岁。走的时候说,‘无来也无去,没有什么事’
生前所行一切让人敬仰, 也有神奇事迹, 因生平某些事迹,人称伏虎和尚,和水果和尚。


详情可以参考以下。


诸位,切勿毁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12-2010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nghai_noodle 于 7-12-2010 11:14 PM 编辑

广钦老和尚云水记


一、初见广老,再见挖宝


民国六十五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只教我们好好念佛。同去的政大东方文化社同学,都觉得非常失望,传说中老和尚是一位传奇人物,可是见面竟觉平淡无奇。大家以为大老远跑来,但这么一句话打发,未免大失所望。同学中有一位素以博学多闻自居者说:‘一字不识的老和尚,能开示什么嘛!’无知的我们,在心里上也认为——没错,就像有眼的向没眼的问路,当然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翌年,参加忏云法师在台北念佛团打佛七,忏公非常敬重老和尚,于佛七圆满后,浩浩荡荡七、八十人,上土城承天寺拜访老和尚。当时,承天寺建筑简陋,只有几栋寮房,没有现在这么辉煌壮丽。在老和尚的丈室,里里外外挤满了老老少少,有专程来请益的,有好奇凑热闹的,有登山路过的。


老和尚一语不发地坐在禅椅上,俟忏云法师进来,引领大众行过大礼后,大家就地坐定。忏师与老和尚请安后,整个丈室就静默下来。老和尚显得精神愉悦,似乎非常高兴。见大家默默无语,老和尚面对大众说:‘你们打佛七挖宝,既然挖到宝,应该奉献出来;来,道一句。’听老和尚这么一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像是说,挖到宝的不是我,你们有那位挖到的?赶快拿出来,否则真没面子!经过一阵眼目传神后,平日谈天说地、讲经说法头头是道的我们,谁也拈不出一偈半偈来。


当大家面面相觑,默然无语,压得有点坐立难安时,忽然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从一位比丘尼口中迸出来。大家猛然回头,将注意力投射到这位中年比丘尼身上,看看是何方神圣作此狮吼!瞬即将注意力又回到老和尚身上,想由老和尚这里觅个消息!只见老和尚摇摇头,指著前面一位小孩子说:‘这句,连三岁孩子也说得。’


接著,又恢复宁静死寂的状况,只见老和尚目光炯炯,似乎在探寻,到底谁把宝藏起来不肯示人,到底是谁?‘来!道一句,道一句。’老和尚似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兵临城下,在那儿叫阵。大家在老和尚凛冽眼光与坚决有力的鞭策声下,噤若寒蝉,连呼吸都觉紧张。这才令我觉察到—这不是书生论战,而是真刀实枪上阵,没有真功夫真本事是上不了战场的。


有位坐在前面的比丘,大概是被老和尚盯得浑身不自在,他摇动一下身子,揣摩一下,然后压宝似地挤出一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老和尚表情淡然,转过来面对这位比丘说:‘我们关起门来说话,你不要以为这件衣服(指著自己身上所穿的出家衣服)可以随便穿的,要真正穿得起这件衣服可不是容易的!’接著又是一阵寂静,老和尚见大家拿不出像样的货色示人,一缓咄咄逼人的眼光,和颜悦色地说:‘古人打佛七,要在克期取证,若是到时候拿不出东西来,那不变成“打佛吃”了么?(即打著念佛的招牌吃饭)’停一口气,老和尚又说:‘打佛七,想挖宝,这是贪。来我这里,又想挖点什么走,这也是贪。’老和尚话未说完,底下有两个人在那儿交头接耳,意思是说:‘我们挖不到宝,老和尚要我们把宝奉献出来,老和尚自己有宝,还要我们的,这不也是双重的贪心吗?’此话刚说完,老和尚似知若不知的,接著说:‘若是听懂我所说的,摆在眼前的,他就拿得到;若是听不懂的、不识货的,就是双手捧到跟前,他也得不到。’


老和尚此话未完,忽然有一位年轻人问道:‘老和尚,您有念珠吗?’老和尚回说:‘没有!’他见老和尚身上真的没念珠,这出戏演不下去了,侧见忏公手上拿著一串小念珠,正在那儿念著,于是箭头指向忏云法师问道:‘这位法师,您有念珠吗?’‘有!’忏公坚决有力地回答。年轻人老大不客气地说:‘请您把念珠给我!’忏公回说:‘我在念的不能给你,我要给你的,你不能丢掉。’‘念珠拿来!’年轻人手伸得直直地说道。话犹在耳边,老和尚忽然指著年轻人说:‘你现在念的就是!’年轻人顿息骄傲之气,默默无语。两位法师出广长舌,一个由空入有,一个由有转空,配合无间,真令人赞叹!



二、众生有病,法师亦病

大概是民国六十七年,听说老和尚法体违和,有意撒手西归,寺里大众非常难过,特地请名医上山为老和尚把脉,老和尚不愿劳师动众,经过寺众一再恳求,勉强答应让医生诊断。医生毕恭毕敬地把脉后,脸上表情奇特,把了一次又一次,只见其仔细在那儿,似乎在细听,又似在沉思;最后他说,老和尚脉搏与常人迥然不同,可是却查不出什么病。老和尚笑著,指著在地下胡跪的徒众,向医生说:‘他们都有病,顺便给他们看看!’大家表情讶异地看老和尚,然后排遣那份凝重的忧心笑了出来。这似乎应了净名经中,维摩居士所言:‘众生有病,我亦有病!’据寺里法师说:‘老和尚曾经说过,他老人家往生,当示现病相,娑婆世界太苦,怎堪蹉跎!’老和尚慈悲,连走时也要为众生上一课。
风闻老和尚生病,上山请安、慰问的人络绎不绝;忏云法师及四众弟子,也急忙上山‘请佛住世’。当我们见到老和尚时,只见他老一会儿咳嗽,一会儿吐,又不见吐出什么东西来,有时又咳得一句话要分作好几次讲,而且身体随著咳嗽,前后摇摆得很厉害。看到他老人家如此,大家心里都有一些不忍。忏公及大众一齐恳切地请老和尚慈悲,应以苦难众生为念,多住世几年;老和尚说他作不了主,他这个身躯如破旧的瓦房,即便勉强维持,台风一来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不如早点走,换个钢筋水泥之身再来,才可大弘法化。大家极力劝说,老和尚这一去一来,前后至少要二十年,这二十年人天没有眼目,众生失去依怙,还请老人家多留几年。老和尚说他丹田无力,说话有气无声,无法应众生所需,勉强留住也没意思。大众又说:‘老和尚住世,只要静静地坐著,无形中即可增长大家信心。’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最后午斋时间到了,老和尚依然说他作不了主。忏云法师持午,于是决定在承天寺为老和尚举办‘消灾延寿药师佛七’,为老人家暖寿,遂匆匆赶往斋堂。
大家怀著沉重不安的心情,正在斋堂用餐,没多久,一位比丘尼很兴奋地跑了进来,在忏公面前,迫不急待地说:‘忏公慈悲,老和尚答应不走了;还得请忏公来打佛七,不过老和尚说最好打阿弥陀七。’大家听到这些话,都高兴开朗起来,管它药师七、弥陀七,只要老和尚想留,打什么佛七都可以,顿时胃口大开,一扫方才郁郁不安的心绪,有的等不及,上楼看老和尚,只见他老人家悠游自在地在室外散步,这是忏公在承天寺打佛七的因缘,也是本人亲近老和尚,探知老和尚生平的因缘。


过几天有空再继续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10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nghai_noodle 于 26-12-2010 12:00 AM 编辑

廣欽老法師開示 01 與在家居士開示 01


文字,

有一天,老和尚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去山门口割草。有人不理解老和尚为什么对老年人这么不慈悲呢?就问老和尚:他已经这么老了,你为何还要叫他去做那种粗活?

老和尚说:就是因为他年纪大了,再不做一些事消业障,未来轮回的路上是很可怕的啊!老和尚真是用心良苦啊!
--

中国历史文化,讲礼义,有大乘、小乘佛法。人如无礼义,学佛较难。中国自古有礼义忠孝,顺道而行则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现代花花世界,要得人身很不容易,如不讲礼义忠孝,即使得个博士,也难以救人。博士学一些有色相的、有生有灭的东西,不能究竟解脱,无法救人,眼所见,有生必有灭。古之圣贤有礼义、照规矩,世界太平可救人。
居士到佛寺供养财物,是为了种福田,要做到无相布施,功德才大,就是不执着布施的人、物,及受布施者的相,这样功德才大。
居士到寺里念经拜忏,要诚心,要放下,不要人在寺里拜忏念经,心却挂想着家里的儿女,儿女自有他们自己的福报,要虔诚学佛,不要挂碍他们,若一心为儿女操心,就是愚痴的人。
居士到寺里,把带来的东西供在佛前,即成三宝物,不再属于自己的了。假若带来的小孩,要吃供佛或已供过佛的东西,就不可以自己拿给他吃。因为这已经成了三宝物,不属于自己的了。如要拿给他吃,要得到出家人的同意。
居士到佛寺里念经拜忏,参加法会,在生活方面要多将就。不要嫌吃的不好,因为寺里不同你在家中,有好东西吃,住在寺里要能吃苦才行。

居士来佛寺,要帮助寺里工作,不要闲着没事,讲东讲西,拨弄是非

来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苦,我们要知道,生从那里来?死往那里去?儿子、媳妇对你越好,你越贪恋,离不开世间,不知脱离苦海,仍在六道中轮回。这都是业障重,业障就是烦恼、挂碍,如挂碍家中的男女老少等,每个人挂碍不同,但都把自己的生死路忘记,甚至连临命终时将往哪里去也不关心了。有些小孩子现在就知道拜佛,这都是前世有种善根,所以说众生随业转,各人业障不同,不能转业,就得轮回,烦恼无尽了,老年人如果知道回头念佛,就不会到四生里去,否则四生仍有份。有人问我说:定业不可转吗?我认为,人若知道信佛,回头念佛修道,则定业可转。每个人的业感不同,如果不觉悟,将娑婆以为极乐。如吃荤的人在市场买鸡鸭,觉得很快乐。但悟了以后,觉得那是罪过,吃素的人看吃荤的人是罪过,他就觉得吃素是极乐。享福的人以为自己是在极乐世界,但不知道能否永远如此享受?等到福享尽时,则苦恼、烦恼就来了。所以我们既然能皈依三宝,就应该要念佛,不要贪求子孙,要放下一切,不要挂碍他们。很少人一辈子都享福,有多少福享就有多少苦,在家中应尽量拜佛、念佛,闲话少说,以求脱离苦海。人的一生没多久,每个人都有烦恼,有烦恼则仍在生死中,四生也有他们自己的烦恼,如鸡有鸡的烦恼,所以要念佛,才能了脱生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10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nghai_noodle 于 8-12-2010 07:56 PM 编辑


三、清贫如洗,坎坷行旅




广钦老和尚生于清光绪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阴历十月二十六日。原是福建漳洲惠安人,本姓吴,家里赤贫如洗。三、四岁时,家里为老大娶妻没银两,将师卖到晋江泉州李氏人家。李家务农,在山坡上种些水果维生,日子勉强过得去。养父母由于膝下犹虚,待他如同己生。师幼时体弱多病,养父母忧心如焚,为保平安,依当时习俗,在养母娘家附近观音亭许愿,将师送与观音菩萨当契子。此举,为师与佛菩萨种下深缘厚愿;而师亦本宿慧根,养母茹素,于七岁时,亦自愿素食,不曾动摇。

一九○○年,师九岁,不幸,养母别世;过二年,养父也跟著走了。短短的时间,由于无常的摧折,师顿失依怙,举目无亲,幼弱无力,孤零零的一个人,不知如何归趣?俟养父母丧事办妥,远门亲戚遂为师安排到南洋谋生。先在店里为人扫地、煮饭,做杂役佣工维持生活。年纪稍长,身体渐强,力气较足,转而与人结队上山垦林伐木,虽然辛苦,赚钱较多,也较自由。一日,大家照往昔时间散工,正准备搭乘‘轻便推车’下山;师不知怎的,一直觉得这班车不安全,他直觉地警惕同事不要搭乘,大家急于回家,只当他是胡言乱语。没料到,这部推车果然出事,翻落山谷,人皆以为奇。师虽在山上做苦力,依然我食我素;此事过后,同事都半开玩笑地劝他:‘你既然如此坚定地吃素,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回泉州老家修道去!’他们虽是戏言,可是,师却如梦初醒,想起养父母正当壮年,说死就死,以后自己迟早要走上这条路,何必绕著圈子走路呢?于是束装返乡,决志出离。

四、弱冠出家,一心苦行

西元一九一一年,师二十岁,于泉州晋江城内承天禅寺剃度出家。承天禅寺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帝王殿宇,传说该寺建于明英宗统年间(西元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年),距今约五百多年,占地十八万坪。当时,有位勤王野心勃勃,见该址风水优越,地基广大,妄图依止风水成就帝王九五之业。可是殿中缺水,必须于一夜之间凿井百口,否则帝业难成。勤王于是选择良辰吉日,鸠工凿井;一口一口拼命直凿,只见水如泉涌,王心中暗喜,没料到井成九十九口,群鸡惊啼,晨曦抖露。勤王急得冷汗直流,只因一井未成,帝王之业瞬成泡影。惊叹之余,自知福德不足,遂将帝殿奉为禅林,命名为承天禅寺。

我们若有机缘到泉州承天禅寺参访,可见直写的寺名,上方加有‘敕赐’二字,字旁刻有龙纹衬托,中间写底‘承天禅寺’格外醒目。我们无法从寺匾门额证实传言真伪,但是,由此事可知该寺确实源远流长,传说颇富神秘色彩,而寺里亦多古迹。该寺石铺的古道旁,矗立两塔,其一为传说神奇的‘飞来塔’,另一则与之高低相若形体划一对峙而立。虽然表面看似相同,可是飞来塔常年清净,一尘不染,另一则鸟粪满柱,飞尘粉饰,不忍卒睹。进香者每每伫思良久,思不出所以然来。凡此古迹共有八处,另有‘月台倒影’、‘石龟食米’、‘狮子吐烟’、‘石梅花香’、‘一尘不染’、‘龙王井’、‘鹦哥吐雾’等奇观活景,为世人所乐道,而这些传闻,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奇,至今,只堪怀古幽思,已无从查证。而不为传说佳话所变者,唯是寺内宏伟之建筑,寺内有禅堂、念佛堂、法堂、祖堂、客堂,宽敞轩伟,计有六大幢房,大殿可容千人,寺里常住六百多人,俨然一丛林古刹。

师未上承天寺出家之前,自以为福浅德薄,出家之后未成道之前,若广受十方供养,恐偿还无期,道业难成。因此,当师决志出家后,亦随即在家里学著减衣缩食少眠,为进入空门铺路。及至能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依床铺止息,方肯祝发为僧。出家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承天禅寺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当时承天禅寺住持为‘转’字辈的转尘上人,而师则拜在苦行僧瑞舫法师座下,由此亦可知师心志所在。

瑞舫法师苦行过苛,不幸英年早逝;师虽拜在瑞公座下,而实际教化广师的任务,完全落在转尘上人肩上。转公知师根基深,将来必为法门龙象,因此,鞭策甚紧,时时耳提面命。某日,大家出坡工作;近午,收工返寺时,正闻午斋云板价响;由于丛林人多,供众不易,平日省吃俭用,汤汤水水,没有滋养,加上出坡卖力,众人都饿得发晕,顾不得把工具收拾好,纷纷挤往斋堂。师本亦想赶往斋堂,可是为转尘上人叫住,命其将所有工具归位;当时,师也饿得四肢发软,两眼无力,一边收拾,心心里边一直不是滋味,心想:干这么粗的活,吃这么差的饭菜,又受此奚落,何苦来哉!嗔心一起,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和尚不干了,信步朝山门外走去。没有多远,又自忖道:我不是决志苦修,专为了生死而出离吗?今独为一点苦差事闹意气,岂不有违初愿吗?经自己下一转语,忽觉志气昂然,一时倦怠、饥饿、不满,全部抛却九霄云外。遂至转尘上人跟前覆命,转公允其随众入斋堂,并叮咛一句:‘吃人不吃,做人不做,以后你就知!’自此以后,师更刻苦自励,不敢兴退却之念。

师由于自小不曾受过教育,大字认不得几个,既不能讲经,又不善敲打唱念,经常为人所不耻,自己也觉苦恼。心想:虽然少吃少睡少穿,可是仍然无法上报常住下化众生。于是,决意植福报恩,每天为大众盛饭,等大家吃饱,然后将掉落于桌上地下的饭粒收拾起来,也不重新洗过、蒸过,就吃将起来。若有远来大德高僧,则为倒茶水、送洗脸水、递毛巾、拖鞋、放洗澡水,或搬砖运瓦、砍柴、煮饭、洒扫、洗刷......,举凡一切粗活贱役,极力承担,从无怨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10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廣欽老法師開示 01 與在家居士開示 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10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常坐不卧,念佛得证

师执贱役修福十余载,后被委派为香灯,每天早起晚睡,负责清理大殿,以香、花、灯、烛供佛,并打板醒众共修等工作。某次,师睡过头,慢了五分钟敲板,心想:六百人同修,每人错过五分,一共怠慢了三千分,此因果如何承担得起?遂于大殿门口跪著,一一与大众师忏悔。师责任心重,罪己甚严,自此以后,每天于佛前打坐,不敢怠慢。由于警戒心重,一夜惊醒五六次,就在惊警戒慎之中,醒醒睡睡之间,师自然而然打下‘不倒单’的基础。

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师已进入中年,却仍未曾受具足戒;师自弱冠出家至今已二十二年矣!其所以迟迟不肯受比丘戒,承担如来家业者,实恐上欺佛祖,下瞒众生,外负师友亲恩,内负己灵。及至,于鼓山寺精进佛七中,得证念佛三昧,方许顶戴如来,前往兴化龙山寺受具足戒,得自在云游身。

一般人只知道是参临济禅开悟,不知师实是于念佛先得力而后参禅。师于鼓山寺佛七中所见,只能从一外国参访者与师的对话中,得知一二。师谦谨朴素地答覆这位远地参访的异国同道说:‘当时,在念念念佛声中,忽然之间,身心皆寂,如入他乡异国,睁眼所见,鸟语、花香、风吹草动,一切语默动静,无非在念佛、念法、念僧。此种景况绵延三个月未曾中断。’

佛说阿弥陀经有云:‘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又言:‘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由是经典所宣,与师所见对照,佛陀慈悲,师父慈悲,虽然是轻描淡写,可是于我辈凡夫确是如雷贯耳,轰隆价响,谁也无法装聋作哑,佛陀所言,师父所证,句句实言,于念佛大法能不深信乎!

师经此证验后,决志潜修,为得自在之身,遂于转尘上人应允与叮咛下,前往兴化受戒。师受戒归来后,即积极准备入山苦修,转尘上人知其功夫扎实,龙象初具,遂允其上山独修。上山时,师只携带四套简单换洗衣物,五百钱米(约十多斤米),即满怀希望迈向承天寺后山——清源山,准备作一番活埋.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12-2010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廣欽老法師開示 01 與在家居士開示 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10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nghai_noodle 于 23-12-2010 09:11 AM 编辑

六、清源潜修,误入虎穴

清源山,在府城北面,是一座茅草丛生的野山,罕无人烟,山如积木,一山附在一山上,呈梯田状,渐往山后爬升,一山比一山高。后山高多树,有乡民赖砍柴为生,渐成村落,山有小路,可通往府城,村民常由后山朝清源山方向入泉州城卖柴火。相传,大陆古城皆以子午线为准,府城座落方位,都以正北朝正南,以示正心,提示府尹办事亦当如府城居位,一丝不偏,公正不阿,泉州城即是依此道理建立的古城。

师破晓出门,想于清源山寻一隐蔽清幽山洞安身,及至清源山,只见一山山相叠,前山莽草遍野,漫无人烟;后山丛林密布,隐见屋宇炊爨。师曾风闻草莽之山多虎,有木之山多人,盖有木之山,必有飞禽所在,粪便满地,虎怕沾身皮烂,故常避居莽山。师想:‘我居山修行,当避人烟如虎避粪;虎为纹身藏草莽,我为悟道锁深山。’于是,顾不得人虎相遇怎么招呼,一意只为修行觅个立命安身所在。

以师当时脚力,从破晓出发,竟至过午方至山脚下;因山壁陡峭,山路难行,只好卸下罗汉鞋,四肢攀附山壁,一步步匍匐而上;向上爬行未远,忽见一状似平台小山,贴紧在另一山上,似甚隐密;及至,见一小山洞,洞宽五六尺,有两个出口,一边高一人许,一边只容半蹲始可进出,洞中有一平台,余则荡然。

师初上山,身心具疲,乃放下行囊,于石台上安坐。由于远离城市喧哗,一时身心轻安得未曾有。师于洞中稍事安顿,两三天清静无扰,自得其乐。

一天,师与往常一样在洞中坐禅,忽闻一股强烈腥膻,随风飘入,心里正觉奇怪,隐约之中,似有一庞然大物入洞来,随即睁眼瞧瞧,没想到竟是一只猛虎,心中大惊,脱口叫出‘阿弥陀佛’。这只猛虎,万万也没料到,此乃森林之王蛰居之所,居然有此‘师’吼,心里没有准备,猛然之间经此狮吼,竟也落荒奔逃。猛虎于惊魂甫定后,重整旗鼓,挺胸迈步,一步步逼向洞中,并不时闷吼,怒目投向法师。

待续。。


廣欽老法師開示 01 與在家居士開示 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2-2010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彌陀佛。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10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牛奶桶


   

        
        
七、猛虎皈依,人猿送食

师见猛虎奔出后,稍一收心,自想:‘若是我过去欠它一命,此世还它一命,自是因果相酬。’又想:‘若不是,岂不因因果果应应报报永无了期吗?’法师心意未定,猛虎已入洞来。师言:‘阿弥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报,终无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这个地方让与我修行,以后我成就,必当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猛虎见师念念有词,不知是懂还是不懂,停在那儿没有进一步的行勤;法师只顾一心念佛,静待奇迹出现。没料到猛虎竟然颔肯称臣,点了点头,温顺地向洞外走去,伏在洞口站起卫兵当起护法来了。师见此状,心想:必是龙天护法庇佑,诸佛菩萨加被,否则难逃虎口。自此,信心大增,志意更为坚定,遂默默许愿,此生若不悟道,愿终身埋首洞内,永不出头。

师自降伏猛虎后,与虎朝夕相处,了无畏惧,虎亦顺若家畜,乖巧而略通人语,后竟率虎妻虎子回来,于师前戏耍,大献虎舞;又向师频频点头,似有所求,师遂为其授三皈,开示法要。

师虽处人间仙境,了无牵挂,可是,地处荒山,又多草莽,无野菜充饥,师所携道粮滴粒不存,而师定境日深,耽乐禅悦不喜远走。每逢饥畅辘辘,师总低下头来,看看肚皮,拍它两下,然后劝慰它说:‘咱们商量一下,请你稍微忍耐一阵子,我们再坐一会儿,你不必著急,等我修好,再给你吃好的、穿好的!’就这样,师又悠游自在进入定中,忘却物我,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呀!

‘呱噜!呱噜!’师虽心乐禅悦,可是却苦于身躯不听使唤,越叫越大声,尤其是夜深人静时,声如雷鸣,再怎么劝,它也不依你了。就像小孩子吵著要吃糖,一次哄他,两次哄他,或许还能安抚得来,但是,太多次法不灵了,不是大吵大闹,就是大哭大叫,不给点吃的,绝对是得不到安宁的。师于百般无奈下,先试著泡茶,把整个五脏庙灌得满满地,可是出定一看,全身由头到脚皮肤都呈黄褐色。改喝白开水,则全身变得浮肿。一气之下,横心不吃不动,只管深入定中,看它如何!渐渐地,只剩一层皮包骨,接著,连呼吸都觉得困难,最后,终于一动都不能动。至此,师始觉大事不妙。于是,运用精神力量推动身体,经过一阵观想,先是手掌稍有知觉,渐而能动;接著脚趾也渐渐由知觉而后能移动,身体各部门随著恢复知觉。然而,全身依旧无力,起初勉强可以在地上爬行,依靠洞壁移步,然后绕著坐椅缓步经行,休息一阵子,然后拖著疲惫之身出外觅食。师常常因为极力参究,久未进食,等到无法再拖下去,却为觅食走著出去,爬著回来。

一日,正饿得发慌,见远处有一群猴子戏耍,只见它们吃著一粒粒树子,津津有味,不觉垂涎三尺,肚子更饿得受不了。师一边看看猴子,收回眼光,又看看自己,不觉莞尔,师想:当下的我,这付德性,与树上的猴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它能吃,为什么我不能吃呢?随手由地下捡拾树子吃将起来。猴群见有人加入它们的行列,颇觉讶异,彼此交头接耳,鼓噪起来。过一阵子,见师手上已无树子,竟纷纷由树上丢下新鲜树子送与师食。师食树子后,竟自觉目光炯炯,精神焕发。自此,这群猴护法竟也深谙人情世故,经常摘取树子、水果送到洞口供养法师。(屈映光老居士,为祝老和尚七十大寿,曾有‘人猿送食猛虎皈依,现届古稀仍是忘形,敬祝佛寿无量’正是写的此段。)

虽然,吃饭问题稍获安顿,可是人总是人,这种艰苦的日子,真是难熬。一日,师正觉心中郁闷,忽见群鸟在空中飞翔,树上啼鸣,似甚安然。师想:人为万物之灵,何以不能自然生活?于是,抛弃胸中郁郁,决定效法飞禽,顺应大自然,自在随缘度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2010 10: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nghai_noodle 于 25-12-2010 11:52 PM 编辑

廣老開示--02 與在家居士開示(問答篇)01


文字,

傍晚,有徐姓兩姐妹來皈依,頂禮老和尚後,老和尚在課堂對兩人開示。

今天兩位既然曉得來皈依三寶,便也知道要戒殺茹素,不造殺業,有所約束。不造四生輪迴的生死因。否則,若不知皈依佛門,在世俗社會中,無所約束,隨著習俗恣意宰殺噉食,你殺他一命,來日必還一命,因果不爽,不知道又要造多少生死業。你們既然來皈依,師父開示幾句,得知道皈依佛門的意義。否則,皈依後,拜拜佛便回去,也不曉得皈依三寶是要做什麼?有什麼意義?徒具形式,則一點作用也沒有。你們以後可常上山來,拜拜佛,多接觸佛法,社會的意識觀念要儘量淡些,有煩惱時,要一句佛號提起不斷,這樣念頭有個歸處,才能煩惱對治,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自然漸漸沒有煩惱,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條解脫路,免再墮入生死輪迴,而我們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個目的。要知道,我們這個人身,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得這個人身,便要過人身劫,利用這個人身,來度我們種種的貪念,來度我們的生老病死苦。要知道,佛菩薩是由人身修行而成就的,三惡道也是由人身造業而去的,我們這個人身,包含了十法界,為善為惡,超昇或往下墮落,都是經由這個人身,這是個轉捩點,是個劫數,不可忽視。

徐姓姊姊指著對面坐的妹妹,對老和尚說:師父,我這妹妹是台大哲學系畢業,留美四年,專門研究哲學,尤其對佛學頗有涉獵,現在已經取得碩士學位,想自己走出一條路,以佛學為基礎,來教東方哲學,在美國弘揚佛法,師父認為這樣行得通嗎?

一個大學畢業的知識份子,或是一個思想很豐富的學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思想形式,來弘揚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師父,我現在想再出國繼續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師父認為如何呢?

你到美國去,再怎麼念,再怎麼鑽,都是塵勞,只是徒然為自己多造點業,到頭來也是一場空幻,你不可能由那裡得到安樂解脫,只有煩惱、妄念越多,那些形式上的社會意識觀念,會纏縛得你動彈不得。

對!對!對!這個我有同感,在美國四年,真是吃盡苦頭。哲學方面的書,實在是太多了,那些思想觀念,真的把我的頭腦塞得都要爆炸,而且使我無所適從,覺得從這條路也不對,走那條也不對,想自己走出一條路子,又不知從何走起,也走不出來,在那裡鑽來鑽去,鑽不出個所以然來,每天頭都很痛,生活又緊張,實在很痛苦。

社會上的學問,不論是科學、哲學、醫藥學,都是形相上的學問,是治標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脫。

我也曾經想過要出家,可是總覺得自己肚子裡空空的,所以又不敢來出家。

若要出家,沒有東西才好,如果你還有什麼東西,那就不好。出家學佛是沒有文字相,也沒有形色相的,這是一條解脫的路,心無掛礙。你在外國求學,是不是也要幫人家掃地、洗碗、作種種雜務來過生活?出家也是一樣,不論你是大學生、是博士,還是不識字的,也都要從掃地、劈柴、種菜、煮飯等,雜務苦行開始,慢慢消除你的業障,漸漸地智慧清明,而得到解脫。過去的佛菩薩,他們是這樣做、這樣修,而得到解脫成就。我們現在循著過去諸佛菩薩,所修習的路徑而修,自然也會得到和佛菩薩相同的結果。否則,怎麼稱為學佛?學佛便是隨過去諸佛的作為,修習而學,而不是把學佛掛在嘴邊,寫在文字上,或放在學術思想研究上,便能成就的,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修行是修心,是腳踏實地,實際的身心修持。


有一天,晚上約安板時間,有台南的信眾,包數量遊覽車,朝山上承天寺。在大殿禮佛回向後,老和尚來到大殿,向這些信眾開示:你們在家人,頭髮還蓋著,自己還是一身的業障,要如何去人家超渡消災,你們在家人去替人家誦經、超度、消災,反而會增加自己的業障。


有一位女居士請問老和尚:我學佛三年,什麼都不懂,只曉得念南無阿彌陀佛,可是有人說,佛、魔只差一點點,不曉得怎樣才是?

老和尚答道:佛、魔都是我們想的,正念就是佛,邪念就是魔。

我學佛才短短三年,只知道念佛,大部的份時間都住在山上,只有兩、三個月住家裡,我在山上念佛時,有一種感應,就是我家裡如果發生什麼事,我都會知道。

你這樣就是沒正念,掛礙家事,念佛不專一,有雜念就沒有正念,你剛才說要學佛,學佛就是對世間的念頭要放下。


曾經有位外道說:我要修到長生不老

老和尚說:我這身體沒寄託,但我的靈光有寄託,有個地方可去,有一天靈光會離開這個假體。但我對身體早有準備,靈光也有個去處,就是身體歸四大,靈光往西方,那你呢?

我的靈光在宇宙萬物。

靈光寄託在宇宙萬物很危險,還會改頭換面,四生中還有份。眼所見,有生必有滅,宇宙萬物還是會壞。這個身體如果讓你住兩千年,坐在那裡,像石頭,還是會壞。


有位道教的學生問道:我認為道教的打坐靜功,可以強身,有了強壯的身體,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學佛,所以才雙管齊下,來加速效果。

老和尚說:學佛的人首先要有忘我和喜捨的精神,所謂了生脫死,就是這個意義。眾生無始以來,輪轉於六道生死中,如果執著這個我,就無法了脫生死、死生的輪迴。你既然愛惜身體,為自身的強壯來學佛,這樣連小乘也難容,何況大乘?大乘以捨身為菩薩的行持,更何況你又在道教、佛教兩邊中尋找徘徊,實在無一可成之處,非正道之為也。


有居士三人來拜訪老和尚,向老和尚問說:我聽人家說,念佛證三昧,打坐能入定?

老和尚說:你是聽人講,還是說你自己。

我是聽人家說師父您已證念佛三昧,打坐能入定。

你說我,這我就有根據,若是說別人,我就不知道。不論大眾多少人在一起念佛,自己都有個主,一直念,念到一心不亂,心很定時,頓一下,大眾的念佛聲頓到地下,雖然我們並沒有在地下念,但地下仍是一片佛聲,念到聲音都整齊時,又頓一下,則聲音飄盪在半空中,好像大家都在虛空中念佛似的。中念佛似的。所謂遍虛空都是念佛的聲音,這個情況我認為是念佛三昧,你認為是不是,那是你的事情了。像這種境界,能保持多久?一星期?半個月?還是半年?不論什麼時候都保持這個佛聲,無論鳥聲、車聲、雜聲都是佛聲,如果你還有分別鳥聲、車聲等,這就跑出去了。現在有的人念佛,只是口念,心卻跑出去,這就是雜念佛、散亂念佛。

我和師父心印心。

你還有一個心、一個印,還有一個心印心,這仍還是有個我,心在那裡呢?你們三個人來,你們問我,我還有跟你們講,你們回去了,我也沒有了,沒有你在跟我講什麼。

您是大徹大悟的大善知識。

那是你在講的,我沒在做什麼。

師父,您是一個大開悟的好師父。

那是你在講的,我沒感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10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树薯充饥,自然度日

后,师于地下挖出一大块‘树薯’,重五六斤,如获至宝,珍惜非常;每次,师只切下一块细嚼,剩下的又埋藏土中,把肚子骗饱了,马上钻入定中,下次出定,再挖它一块,就这样挖挖吃吃,五六斤树薯,居然维持好几年的饮食无缺。据师自说:挖下一块,剩下的部份再埋进土里,缺口部份,过一段日子又长出小小的树薯,因此,虽然只有五六斤重的树薯,竟也生生不息,帮法师很大的忙。由于久住山中,野食渐成自然,遂断人间烟火食,成了一个十足的自然人。

某日,师正在洞中参禅,忽闻后山传来惊叫声,师急忙出外探个究竟,只见三五柴夫,站在后山指著山下猛虎嚷嚷;师招呼他们:不必害怕,下来没关系。可是谁也不敢下来,也不再喧哗,大家以惊讶的眼光看著法师。师才恍然,忽又莞尔:我不怕,怎教他们也不怕呢?遂转过来对老虎说:‘你们看看,你们前世造孽,嗔心太重,生得这付凶面孔,人见人怕。去!去!’经法师这么一说,几只老虎识意地跑开了。柴夫们为赶市集,个个急急忙忙下山,也将他们所见所闻,随著柴火传遍了整个泉州城,‘伏虎师’号,不胫自走。


自此,柴夫们经过,总会留意师父行踪,偶或遥见,也会打个招呼。可是,有一阵子,柴夫们因久不见师影,议论纷纷。某位柴夫好奇,遂攀岩附枝上山,前往洞中探视,只见师闭目静坐,状甚安然,不敢打扰,悄悄地离开了。过些时日,又不见师父行踪,再拐进去瞧瞧,师依然故我,这样几次后,心中不免怀疑;于是跑去承天禅寺,禀告转尘上人,转公告以‘入定’,柴夫似知不知,也就不以为奇。可是日子一久,这群柴夫也就甚觉纳闷,虽说他们是乡野无识,可是,谁能相信,人可以不吃不动,坐这么久?于是入山洞中,试与师呼叫,师无言以对,摸摸鼻孔,也没呼吸进出,他们料定师是必死无疑。又有人往承天禅寺通报,以人死入土为安,应早料理,不可任弃荒郊。

经久通报,时逾百二十日,转公亦自觉不对,可是又不敢遽尔断定。于是,一方面请人上山准备柴火,为师火化。另一方面,速与弘一大师捎信去,请他老来鉴定生死。当时,弘一大师正在福建永春弘法,获函,即托人来讯阻止,千万不可鲁莽从事,候其来视再作决定。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10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nghai_noodle 于 25-12-2010 11:49 PM 编辑

廣老開示--02 與在家居士開示(問答篇)02


文字,


有位居士問老和尚:有一種人信外道,但做人很好,請問他將來,會到哪一界?

老和尚說:這是你們的分別心,我的看法是,看每一個人都一樣。每一種宗教,都有他某種程度的好處,都對社會有某種程度的利益,這不是你好我不好的問題,而是層次上的問題。

那修行到某種程度以後,對於往生西方,是不是自己能夠知道?

只有到臨死時才知道。人人都可成佛,只是業感不同。所以有早晚不同。人身難得,要努力修行。地獄、畜牲這都是我們自己去的。成佛作祖,也是我們自己作的。要成佛,一定要經過人這一大劫,要保握機會,好好修行。


有某居士團體,來請示老和尚,問到:您對帶業往生的看法如何?

老和尚說:帶業不能往生,經典中的帶業往生,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樣,你有願心要往生極樂世界。臨命終時,如果業力大於念力,那還是不能往生。但會因為你的願力再轉為人身。再繼續念。如此轉了幾轉,一直念到你的念力大於業力,就能往生。

如果轉生時,生在一個基督教的家裡,那不是就不念佛了嗎?

不會的,時候到了,他的願力自然會促使他念佛。有願力的種子,即可促使他念佛。

請問老和尚,有的人很有修行,但臨命終時,卻還會生病或是遭到意外。您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是否為定業難轉?

可以說是定業難轉,也可以看作是乘願還業。有人會說,他那麼有修行,難道不能以修行之力克服業力嗎?我可以說,就是因為有修行,才會遇到這種苦難挫折。這正是他修行的功德。使事情在這一次,就解決了。


有一位醫師問到:請問老和尚,要如何打坐才能打通氣脈?

不必打通氣脈,只要一心念佛,證得念佛三昧,所有的氣脈,自然全部打通。


新皈依的信徒請師父教他坐禪。

老和尚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有位女信徒請問老和尚,金剛經中一合相的意思是什麼?

一合相的意思包含很多,例如和別人同事共處能夠和合無礙,這也是一合相的一種。如果常誦金剛經,雖然還沒行到那裡,但也可以悟出道理來。


有位女信徒一心一意要上山出家,以了卻娑婆苦。老和尚明白的對他說:世俗社會固然有種種的挫折和磨難,但不要以為出家就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清淨舒適的生活。事實上,出家更是有各種的挫折和苦難來折磨你,只是所不同的是,世俗社會的苦,是生死輪迴的業,再如何奮鬥、吃苦,仍是逃不出六道輪迴的路;而出家所受的種種刺激和挫折,卻能夠敲醒我們的覺性,由其中歷煉出解脫的智慧來,終而了脫生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0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禅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观右审,表情肃然而赞叹道:‘此种定境,古来大德亦属少有。’遂在师前,轻轻弹指三下,众人随著转公一齐步出洞外,朝后山碧霄岩漫步而去。碧霄岩乃广老之法师——宏仁老和尚住处。宏公与师相约于山中苦修,一在山下洞中参禅,一在山上岩中念佛。大家来到碧霄岩,茶未泡开,师已出定,上山来与弘一大师、转尘上人、宏仁诸师顶礼请安。

弘一大师谦谨,不肯以长辈自居,亦与师相互回礼。师言:‘大师至此,不知有何训诫?’弘公言:‘不敢!不敢!打扰清修,罪过!罪过!’相互寒喧几句,弘公见事情已有个了结,遂与师言:‘这里没事,您还是请回吧!’差一点付之一炬的生命,举世震惊的大定,就这么简单几句就带过了。弘公恐又干扰广师修行,遂循后山小路,绕了一圈出山去。古来大德行持,竟都如是简朴、谦谨,而又周到。

师自从此番大定后,一路快马加鞭,极力参究,及至证悟,前后穴居共历十三个寒暑。一般人不要说在那么艰辛的荒山上独处十三年,就是在家里万物具备下,一个人独自地面对自己,孤寂地呆守一个日夜,也都是一件非常恼人的事,何况在举目无人的山洞中,坐上十三个春秋呢?单就这份耐得住寂寞的能力,已非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想像,更甭论自内证验那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心路历程了。当然,法师自得其乐、法喜自在的证验世界,也非吾人所能揣知,吾人亦无法与其同享,这是属于法师苦修的代价。大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平等的,在这里失去的,必然从别处捡拾回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修行上,没有任何便宜可占,也没有任何取巧诈伪处,都是步步踏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

师悟后,常自思惟:若不下山度众,就如洞穴为石头所塞,无法进出,洞里再有怎么了不得的东西,也无法与世人共享,最多不过自给自足,作个自了汉罢了。如此,不但辜负佛恩,亦有违初愿。于是,毅然决然,搬开心中这块大石,信步迈向苦海众生,为作慈航明灯。此时正是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那年,而师已五十五岁矣!

师回承天寺后,自然引起一阵骚动。大众中,有以好奇眼光,面对眼前衣衫褴褛的‘山顶洞人’,有以怀疑的眼光,看看才不出众、貌不脱俗的他,如何能有出类拔萃的证悟呢?然而,大部份的同修,都以怜悯、敬佩的眼光,付予较多的关注,看他三衣拼成一衣,还遮得东来犹露西,三餐挤成一餐,尤其有一顿没一顿的,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修苦行还真不容易呢!不管寺里大众以什么眼光看待,以什么言语相向,师仍一本忠厚谦谨的态度,和颜悦色地待人,看不出上山前、下山后究有什么差别。师依然我行我素,白天与大众分忧解劳,晚上大殿一坐,悠然自得,从外面永远看不出十三年的洗刷,到底展露出什么晶莹的面目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0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0.9166em]廣老開示--02 與在家居士開示(問答篇)03



有位居士問老和尚:有一種人信外道,但做人很好,請問他將來,會到哪一界?

老和尚說:這是你們的分別心,我的看法是,看每一個人都一樣。每一種宗教,都有他某種程度的好處,都對社會有某種程度的利益,這不是你好我不好的問題,而是層次上的問題。


那修行到某種程度以後,對於往生西方,是不是自己能夠知道?


只有到臨死時才知道。人人都可成佛,只是業感不同。所以有早晚不同。人身難得,要努力修行。地獄、畜牲這都是我們自己去的。成佛作祖,也是我們自己作的。要成佛,一定要經過人這一大劫,要保握機會,好好修行。


有某居士團體,來請示老和尚,問到:您對帶業往生的看法如何?


老和尚說:帶業不能往生,經典中的帶業往生,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樣,你有願心要往生極樂世界。臨命終時,如果業力大於念力,那還是不能往生。但會因為你的願力再轉為人身。再繼續念。如此轉了幾轉,一直念到你的念力大於業力,就能往生。


如果轉生時,生在一個基督教的家裡,那不是就不念佛了嗎?


不會的,時候到了,他的願力自然會促使他念佛。有願力的種子,即可促使他念佛。


請問老和尚,有的人很有修行,但臨命終時,卻還會生病或是遭到意外。您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是否為定業難轉


可以說是定業難轉,也可以看作是乘願還業。有人會說,他那麼有修行,難道不能以修行之力克服業力嗎?我可以說,就是因為有修行,才會遇到這種苦難挫折。這正是他修行的功德。使事情在這一次,就解決了。



有一位醫師問到:請問老和尚,要如何打坐才能打通氣脈?


不必打通氣脈,只要一心念佛,證得念佛三昧,所有的氣脈,自然全部打通。


新皈依的信徒請師父教他坐禪。


老和尚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有位女信徒請問老和尚,金剛經中一合相的意思是什麼?


一合相的意思包含很多,例如和別人同事共處能夠和合無礙,這也是一合相的一種。如果常誦金剛經,雖然還沒行到那裡,但也可以悟出道理來。



有位女信徒一心一意要上山出家,以了卻娑婆苦。老和尚明白的對他說:世俗社會固然有種種的挫折和磨難,但不要以為出家就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清淨舒適的生活。事實上,出家更是有各種的挫折和苦難來折磨你,只是所不同的是,世俗社會的苦,是生死輪迴的業,再如何奮鬥、吃苦,仍是逃不出六道輪迴的路;而出家所受的種種刺激和挫折,卻能夠敲醒我們的覺性,由其中歷煉出解脫的智慧來,終而了脫生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1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hanghai_noodle


    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

与其把时间花在赞叹他不如老实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2-2011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0.9166em]廣老開示--02 與在家居士開示(問答篇)04



老和尚在客堂對信徒開示。有信徒問說:如何可以得到解脫?

老和尚說:念佛。念佛收攝妄念,能開智慧,便能解脫,不念佛,則妄念紛飛,想東想西,絞業障,如何能解脫?

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這次來台,仰慕老和尚的道風,專程上山參拜。居士見過老和尚後,便對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後將一心一意走修行這條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說:現在民間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薩、神明搞在一起,亂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兩樣絞得團團轉,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沈睡在迷夢中不知醒一樣,這樣,要學佛了生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所以我就想,早點把擔子卸下來,專心走這條路。

話是這麼說,你還是有所掛礙,你仍是在掛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們修行就是要修這愛別離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們投生到這人間來,有父母、兄弟姊妹等,這些都是屬於四生輪迴中的一環,今世父母生我,以後我再生別人,彼此輾轉相生,再加上我們的殺業,現在你殺我、食我,以後我殺你、食你,殺業不絕,冤冤相報,這樣一下子生為人,一下子又淪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來來去去,永無止息,六親眷就是我們輪迴的伴侶。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拜佛,也會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居士在家學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要知道有所節制,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一切能過得去就好,把所剩的錢財拿來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個護法,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

那我們在家人應該修持那一法門?

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很困難的事,還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個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有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迴中,這是很危險的。現在的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掛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這個人生就像在演電視劇一樣,各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劇情發展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看戲的人也隨著劇情忽喜忽樂、忽憂忽悲的,而這好惡憂樂,也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的眼根對塵境,在分別取捨而已。我們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樣,順境、逆境、善的、惡的,心境隨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們的習氣深重,眼根對境,見惡易隨,見善難徙,看到惡的,契合自己惡性習氣,就隨順而去;而聽到佛菩薩們的事蹟和種種的作為,卻心生為難,認為那是佛菩薩們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學得來,心生退卻,對佛菩薩只有空讚嘆。結果,好的沒學到,壞的卻越染越深,這就是本身沒有誓願力的緣故。我們修行,就是靠我們的誓願力在成佛的,自古以來的佛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等,無不是靠著他們本身的誓願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八十四歲的林老居士,曾經身體不適,一度心臟停止四十多秒,全身失去知覺,又甦醒過來,自謂死而復生,上山請求老和尚指示人生之道。

老和尚回答說:像居士這般年紀,實在應該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不要再留戀這個假殼子。

當時,我是都放下了。不過,我現在還有一個願,在無量壽經裡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十方眾生,只要臨命終時,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便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我認為念佛靠佛力超離婆婆世界,比那些靠自力的禪宗等,更來得穩當、快速。而且,我對無量壽經中的彌陀四十八願很有研究,所以希望能把它寫出來,這樣,我便能放下,安心的走了。

放下,並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命終時,正念現前,沒有一點家庭的意識,沒有親眷家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有那麼一點家庭意識,那還是生死輪迴。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來的,要在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門,找一條解脫生死苦的新路回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再重入生死輪迴的舊路中。也不要貪長壽,如果不會修,不會走解脫的路,即使活了兩百歲,也不過是多造一些業,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迴。我們這個身體,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終究要毀壞,是無法讓我們永久依賴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我們既得人身,不要辜負這個人身,如果知道要走解脫的路,則成佛作祖是靠這人身來修成的,如果不知道要修,還為這個身體的衣、食、住、行等的享樂,無所不用其極,造無量的惡業,那麼三惡道中、四生之內,還有我們的份,所以,這個人身實在是轉捩點,是個人身劫。

我一向都是念佛,希望能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

念佛要有願力,西方怎麼去?西方是靠我們這個要往生的願力到達的,沒有這個願力,是不會達到。但是,你不要以為西方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其實西方很近,就在我們的心頭,否則,西方那麼遠,要怎麼去?臨終念佛,那句佛號就在我們的心頭。

有位居士請問老和尚:我們念佛,能不能見佛呢?

老和尚答道:不能。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又怎麼說呢?

對,就是心開即是見佛,見自性佛。老和尚的意思是說,我們的自性佛,是無色相的。

朝山應該怎麼拜,才能如法呢?

要專心一意,慢慢拜,要萬緣放下,不要掛礙。

http://www.buddhist.idv.tw/G01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5-2024 05:05 AM , Processed in 0.07493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