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chew2293

卡通版弟子规 (另外分享佛教视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8-2013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第1集


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感谢师父上人,还有净宗学院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同修,还有诸位来自世界各地同修的参与,能够成就这个殊胜的因缘。末学有讲得不好的地方,请诸位法师、诸位同修给予批评、指正。

  佛陀《华严经》上有教诫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修学净土法门,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先有信心。

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也提到六信,一开始就是信己,信自己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我们对佛陀的话也要有十足的信心。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弟子规》,我们也要对《弟子规》的重要性,《弟子规》对于世界,对于整个佛法,还有对于社会安定,对于家庭的和谐是个非常好的法宝,我们也要先建立这个信心。

因为学贵立志,当我们了解到《弟子规》的重要性,我们才能立志;透过《弟子规》的修学,《弟子规》的力行,能够让整个社会减少冲突、灾难,让整个世界能够安定、祥和。

  我们放眼当今的国家社会确实动荡不安。我们要思考,因为佛法也教诫我们「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觉悟的人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才能够对症下药。因为社会的动乱,起因于人心,佛法上讲「依报随着正报转」,诸位同修,我们现在的人心都在想什么?人心都是以什么为出发点?我们从人心、从根本才能解决问题

这几百年来西方东进,西方的思惟也一直不断的影响东方的思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所以现在是资本主义、功利主义挂帅。

我常常也问很多的朋友,我问他们:你是炎黄子孙吗?诸位同修,您是炎黄子孙吗?「信为道元功德母」,要有信心,您是炎黄子孙吗?是!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所以大声也没有用。

我们要勘验,看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是真正随顺老祖宗的教诲,还是已经受到整个世界思想的污染。

  我曾经在一次讲课当中,我就问他们,我说当你拿到一个最好吃的东西,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底下坐在前排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不假思索马上就说:吃下去;后面有一位中年的女性,她说给儿子吃,给孩子吃;最后面有一位长者,应该也有七十几岁,他说给父母吃。

诸位同修,哪一位才是真正的炎黄子孙?但是哪一位的学历最高?自己吃的学历最高。

读书志在圣贤,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教诫,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教我们真正做个好人,真正做个善人。

而好人、善人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分存心,所以老祖宗的教诲以仁慈为根本,我们看《论语》整个的教诲就是有个仁爱之心。

  而因为西方东进,现代人功利主义特别重,所以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以自我为中心。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读很多翻译书,比方说自我为中心,讲起来好像觉得是西方翻译的名词,还觉得我读了些书。

其实自我中心讲白了是什么?就是自私。当一个人,当每个人他的第一个念头是自私,自私再提升变什么?变竞争,只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竞争再提升变什么?变斗争;斗争再提升,变战争;战争再提升,末日。

常常走在路上,看到电线杆上写着四个大字,叫「末日到了」。

诸位同修,末日到了没有?什么叫末日?生不如死,叫末日。

人死了,我们都明了换一件衣服,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是生不如死,那才是真正的末日。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3.html
http://www.xuefo.net/czbt.asp?cz=%B5%DC%D7%D3%B9%E6&page=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13 01:16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8-2013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大陆听到一个讯息,有个十三岁的孩子他煮饭给他的父亲吃,吃了以后,父亲就暴毙。因为家里很穷,没有钱验尸,所以草草就埋了。

后来他又煮饭给他的母亲吃,吃完之后,母亲也去世了,也是草草把她埋掉。

后来刚好在祭祀父母的时候,他很不耐烦,马上就把这些饭菜倒到水沟里面去。

他的婶婶一看心里一震,觉得这个孩子为什么对父母没有恭敬之心?后来他又走过来对他的婶婶说,我的父母是不是有买保险?他婶婶听了起鸡皮疙瘩,觉得不对劲,马上去报警。

后来调查结果,父母都是他亲手毒死的,问他说你为什么要毒死父母?他说因为我要拿保险费。


保险费只有一万人民币,两条命送掉了。为什么要拿保险费?因为他要买手机。


我们听到这个事件,我们要深深来思考,为什么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无父无母,心中只有什么?只有欲望,只有他的利益。

老祖宗告诉我们「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欲是深渊,一踏下去见不到底,整个自性就会不断的迷失掉。

我们听到这个事件,当所有的孩子对父母都没有孝敬之心,那父母日子就非常难过了。

在汕头刚好有些老师组织起来,教孩子学习《弟子规》。学了一个多月,老师也觉得让这些孩子磨炼磨炼,可以上台来分享一下这段时间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成长。

一个七岁的孩子站上来,他第一句话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

诸位同修,这句话很有味道,做人「原来」要孝顺,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而中国圣贤教诲已经断了两、三代,大半的人现在已经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做人的义务是什么。

所以《无量寿经》上说到「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诸位同修,现在要怪谁?一直怪上去,都是受害者,因为都没有机会闻到圣贤的教诲。

假如我们在两百年前,刚好你路过田间小道,看到一位正在耕作的农夫,您跟他请教说:请问做人的本分是什么?他虽然一字不识,他可以跟你讲三十分钟,不用打草稿。

他一定开头就说,做人一定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做人一定要言出必行,要诚实对人。

虽然他不识字,但是当时候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给他正确的引导。

假如现在正值毕业时期,您到著名的大学门口,刚好那一天这些大学生毕业出来,您向前去跟他请教说:请问你,做人的本分是什么?这些大学生会怎么回答?他会说:你怎么这么无聊,你怎么不问我现在排行在前十名的歌曲是什么?前十名的歌星是什么?所以相差很远。

我们常常说世界在进步,其实这句话我们需要冷静来思考,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所谓「知耻近乎勇」,要真正了解到我们确实是退步了,才能够积极向上去成长、去改进。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3.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8-2013 12:52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8-2013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位朋友跟我说:蔡老师,精神文明确实退步了,但是物质文明进步了。

我就请教这位朋友,我说:全世界最重要的物质是什么?空气、阳光、水,这些东西都怎么样?都坏了。

我接着跟他说:最重要的物质是地球,当这个物质坏掉了,所有的万物都不可能生存。

一个地球要形成,是几十亿年才能够形成,有人类历史这几千年来,地球都没有出状况;却在这两百多年,把一个几十亿年才能够成就的地球,搞的科学家都要发出警告,再这样污染、破坏地球,可能再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地球就不能再住了。

中国文化绵延几千年,老祖宗处处都想着如何给后代子孙好的智慧、好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存心。

而现在,假如我们都是以西方人为思惟来对应事情,只想到自己就想不到后代子孙,所以现在把整个环境破坏成这样。

打从有人类以来,可能会被后代子孙骂得最惨的是哪一代?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

所以一定要教导,他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自然相处。

  
这个七岁的孩子提到了做人原来要孝顺。提完之后,他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想着要如何谋害父母。

他这句话讲完,他母亲坐在底下瞠目结舌,他母亲绝对不相信,这句话居然是从她孩子的嘴里讲出来的。

为什么孩子会想着要谋害父母?才七岁!我们五伦大道当中第一伦,「父子有亲」父子无亲才会想要伤害父母。

无亲是怎么造成的?我们要把原因找出来。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都交给保母,交给补习班,交给电视、计算机。电视计算机里面都教什么?杀,盗,淫,妄,都教这些东西,所以孩子的思想、观念慢慢就偏颇掉了。

而且很多的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把孩子送去学一大堆的东西,孩子一个礼拜排得满满的,他的内心是叫苦连天。

因为父母又没有照顾他,没有亲,然后又把他搞得这么累,这些怨气慢慢一点一滴在积累。

而家长可能觉得出去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他都说,你看我的孩子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得了多少名,我的孩子又会弹钢琴,又会跳舞。

所以孩子学这些东西,变成是父母拿来炫耀的,拿来让他很有面子。

他一直觉得他以孩子为荣,但是却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孩子到底在做什么?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注意到。

  所以孩子的思想、观念到底往哪里变化,其实现在为人父母者,心里很多有没有底?没有底。

当孩子从小就父子无亲,他就无法形成仁爱之心,他的发展就会自私自利;慢慢提升就变成竞争,变成斗争,变成战争。

所以诸位同修,我们来看看,现在每天你打开报纸,在社会上、在国际上上演的戏码是不是就是竞争、斗争、战争?这些果相根源在哪?在于一念私心。

我们只要把这一念转正确,整个社会的恶果就会慢慢改善过来,而转成正确的思想,一定要从仁爱下手。

  所以七0年代,英国汤恩比教授就有提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可以做到,诸位同修,哪两种?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我们刚刚提到孔孟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爱,大乘佛法的核心是慈悲;西方示现的圣者耶稣基督,他也教诲我们应该要博爱,去爱护一切人。

所以所有圣哲人的教诲,莫过于「仁慈、博爱」。

当所有的人都能用仁慈、博爱来存心,进一步,人与人就懂得互助,懂得互爱,就能够实现我们儒家所追求的大同世界,我们在佛家所追求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在一念之间。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3.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8-2013 01:06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13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回想一下,在三、五十年前,当一个人家收割稻子的时候,旁边的邻居都会怎么样?都会一起来帮忙,那种人情味非常的浓厚。

有时候家里办喜事,所有的邻居、亲友也都会一起来帮忙,那是一个互助、互爱的社会。

现在可能住在对面的邻居姓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对面跟我们之间这个走廊,我们还要分一半,这一半我扫,另外一半他自己扫,都要计较成这个样子。

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定要从自己开始做起,去扭转现阶段的社会风气。

只要我们是至诚心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相信一定可以从齐家,从家庭开始转变;从治国,从你所处的公司、团体开始可以转变过来。

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能真心的演出来,一定可以唤醒每个人的真心、真诚,这一点我们也要很有信心。

我们看到古代舜王,大舜,他真诚的对待父母,至诚的孝心,他修身做好了。

当他把修身做好,进一步所有的邻里乡党都被感化。

邻里乡党感化的力量继续往外扩展,「近者悦服,远者怀之」,远方的人也很尊敬他,也希望跟他学习,归附在他的领导之下。

后来连尧帝也被感动了,把天下都让给了大舜。

所以,社会风气有赖于我们学圣贤、学佛菩萨教诲的这些同修,一起来好好演给众人看。


我们来看到整个世界要能够安定和平,重要的在这一念之间。

如何让人真正用仁慈的心去对待一切人事物?要从哪里下手,才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效果,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中庸》里面有提到「修身以道」,一个人要修养身心,提升道德学问,一定要依循正道;而「修道以仁」,修养正道根源在仁慈之心。

而仁慈之心的根本在哪里?《论语》里面也教诲我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把根本的根本找出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的仁道、正道就可以成就了。

所以孝弟是仁之本。孝弟要真正落实,最好的教材是什么?是《弟子规》,「入则孝,出则弟」。

诸位同修,我们要有信心,《弟子规》能解决世界的问题。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3.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9-2013 12:4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13 0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能不能帮助佛法复兴?师父上人刚刚也有提到「万法因缘生」。

我们思考一下,佛法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印度离中国多远?有很长一段距离,而这些高僧大德把大乘佛法传到中国的这个过程里面,有没有经过其它的国家?有没有?有!

那怎么没有把大乘佛法介绍给他们?这些高僧大德都是,只要众生能得法益,他们纵使舍身命都会在所不惜。

我们知道高僧般剌密帝为了让中国人能够闻到《楞严经》,把《楞严经》藏在自己的手臂里面,自己宁可把身体割开来,都要成就中国人闻《楞严经》的机缘。所以只要众生能够承接大乘佛法,这些高僧大德一定会去把这个法传出去。

结果这些邻近的国家并没有接到大乘佛法,我们也看到东南亚这么多国家只能领受小乘佛法。

为什么在中国人这一片土地当中,能够把大乘佛法承接过来?这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

在经上也提到「不学小乘,而学大乘,非佛弟子」,所以学大乘必然要奠基在小乘的基础之上。

诸位同修,中国有没有小乘法?小乘都没落了,那小乘在哪里?我们中国人怎么直接就学大乘?对!假如你不学小乘就是魔弟子,不是佛弟子。

因为中国有儒家学说,把我们的人天乘、小乘的根基都扎下来。

而儒家很多的教诲,它的心量甚至于还超过小乘。


我常常问朋友们说,什么是中国人的胸怀?在《礼记.礼运大同篇》里面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他那一分孝心、恭敬心,那分爱心是推衍到一切人,就像《弟子规》说的「凡是人,皆须爱」,所以儒家的教诲,心量还有超过小乘。

因为中国人有这样的基础,所以能承传大乘佛法,在这两千年左右开花结果,非常多人成就。

但是因为近代这一百多年,中国圣贤教诲没落了,很多人学大乘佛法不得力。

我在北京讲课的时候,有一位同修六十多岁,带着他的儿子一起来听课。第一天听完他很激动,他就跑到我们老师身边来,一直在那里感谢。

他说:我修学几十年不得力的原因,我终于找到了,因为我的孝道没做好。

孝道是德行的大根大本,所以孔老夫子《孝经》里面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中国人把德行的根找到了,就是孝道,教育、修身一定要从开始做起。

所以我们也了解到,为什么这么多人修持,但是成就的人比起古人差很远?原因就在没有根基

《弟子规》是儒家学说最基础、最根本的一本经典,当我们能够把《弟子规》学好,进而能够去广宣流布,这也是为大乘佛法的承传尽一分心力。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3.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0-2013 02:0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0-2013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学好,能够救世界,能够救佛法,能够救家庭。

诸位同修,现代的家庭状况怎么样?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复杂的事情当中,你只要把它抽丝剥茧,把纲领找出来,其实问题都不大。

周朝绵延八百五十六年,为什么周朝可以绵延八百多年,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读历史能够鉴往知来,其实周朝就是把孝跟弟做得相当扎实。

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周文王对他的父亲王季非常的孝顺,确实做到「晨则省,昏则定」。

他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会去问候他的父亲王季,看看父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假如父亲的胃口不太好,他一看,内心就会很着急。

等父亲身体稍微比较舒适,吃的比较正常,他才觉得非常宽慰,所以是一日三次的问候。

由于周文王这样的榜样,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的孝顺。

有一次周文王生病了,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统统没有宽衣解带,帽子都没有取下来,无时无刻都在照顾他的父亲。

由于这分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转,所谓至诚感通,相信周武王那杯汤药跟一般人的汤药一不一样?一定不一样,因为那个有孝心加持,那个水的结晶都特别漂亮,喝下去特别有效。

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我们不要把很多事想得太复杂。

再来,周朝以「弟」治天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个哥哥,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们三个兄弟都是太王所生,太王是周文王的爷爷。

当他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时候,他非常欢喜,觉得这个孙子是个圣主之相。

而他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亲这么疼爱这个孙子,两个人就相约,以父亲生病的名义上山采药。

这么一上山,就没有再回来,把天下让给了他的弟弟王季,进而传位给周文王。

诸位同修,他这么一让,尽了孝心,因为他要让父亲很好做事,不希望父亲因为他们两个兄弟而有所顾忌,没有传位给他的弟弟王季。所以这一让成全了父亲的心意。

这一让,成全了兄弟的情义,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事可以让兄弟不合?所以让出了孝,让出了弟,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百姓。

因为让出了这个王位,可以让周文王领导全国人民,所以是尽孝、尽弟、又尽忠。上行下效,周朝人民就以这些领导人为榜样,所以它的时代可以绵延八百多年。

诸位同修,家庭的问题根本解决也在孝跟弟。

我们对《弟子规》要很有信心,确确实实能够解决世界问题,能够解决佛法衰败的问题,解决社会、家庭的问题。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3.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10-2013 01:3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3-10-2013 0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华严经》上的教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弟子规》也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为什么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现在不得受用?「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真正要放下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

《无量寿经》也教诲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

诸位同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什么时候开始修?假如我们想说往生以后再修,这就是分别、执着;假如我们当下就把普贤菩萨的十愿,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这样你往生一定会很有把握。因为西方这些菩萨一定会每天跟阿弥陀佛说,娑婆界已经有个普贤菩萨,我们赶快去把他接过来。

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

诸位同修,礼敬诸佛,先对哪个诸佛开始礼敬?对!哪有不敬父母而敬他人?所以《孝经》里面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爱父母,而爱别人,这是违背德行,这是不正常的。

当他对父母不孝敬,对你很好的时候,你要特别小心,你不要沾沾自喜,因为那是业障现前,冤亲债主都很有法术的,会有迷障出现。

我在讲课当中会提到人生抉择很重要,你一抉择错了,可能人生会有很不好的影响,所以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诸位同修,我看你们也可能都有女儿,你们有没有教过她如何选择伴侣的方法?假如我们没教,她嫁不好,你也不能怪她;你要教导她,她才会判断。

最好的法宝就是孝,当对方有孝心的时候,对你的爱、对你的关怀才是真实的。

我就问一些还没有结婚的朋友,我说假如有位男士,他追求妳追求了三年,对妳是有求必应,跟观世音菩萨一样,有求必应。

妳半夜肚子饿了,只要打一通电话给他,他二话不说,勇猛精进就冲出去,把芝麻糊、杏仁糊就端到妳的面前来,不辞劳苦。

只要他放假了,一定陪妳喝咖啡,陪妳爬山,游山玩水,但是就是从来没有陪过他父母喝过咖啡、爬过山。

幸好妳祖宗有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刚好妳一个长辈认识他,就跑来提醒妳:他对父母不孝,妳自己考虑考虑要不要嫁!

结果很多的女士,她还在那里犹豫半天,我说妳现在都犹豫,那真正遇到了,我看是凶多吉少。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当旁观都看不清,当局就麻烦了。

有些女士就说了,她说他会改,他可能会说:只要妳嫁给我,我一定把我所有的坏习惯都改过。

我就跟这位女士说,我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很多人都是抱着说「我要去改变对方」,所以嫁给他,嫁了以后才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习惯成自然。

一个人要真想改,只有他自己能决定,我们旁边只是个助缘而已。而当你是助缘的时候,又很强势的要他改,他就偏不改,所以你会累得半死。

我们要找门当户对,要找思想、观念相近的,才能够来结这个法缘,结这个姻缘

所以,可以判断伴侣,当然孝也可以判断你所有交往的朋友,因为朋友有孝心,他对你的情义才是真实的。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3.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10-2013 01:5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3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敬诸佛」一定是从我们的父母开始礼敬起。

礼敬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所以《弟子规》第一句教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的礼敬一定是落实在一切的言行之中。

当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要观照自己,我们的存心是不是恭敬?还是回应一下,心里还有点不耐烦;我们要从起心动念去观照,从根本去下手。

除了言语上的恭敬之外,在生活当中也点点滴滴的照顾,所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我们学冬温夏凊,《弟子规》只举了这一个事例。冬天天气凉,我们赶快帮父母温被子,让他睡的时候比较温暖;夏天比较热,我们把床先搧凉再睡。

是不是对父母的关心就是这两件事?那我们就学呆了。

我们要养父母之身,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从这几方面去尽心尽力,这就是真正落实礼敬父母。

礼敬诸佛,除了父母之外,我们还要礼敬谁?礼敬兄弟,礼敬长辈,所以「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真正对父母有孝心的人,绝对不会兄弟争吵,因为兄弟一争吵,谁最伤心?父母。

真的一个人孝心开了,百善皆开,他兄弟绝对不会吵架。因为「德有伤,贻亲羞」,他出门在外与人相交,一定诚信待人,不然他社会的名声很不好,传到父母的耳里来,父母也会非常难过。所以,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礼敬诸佛,接着要礼敬所有的长辈,敬老尊贤。敬老尊贤也不能挂在口头上,所以《弟子规》教导,「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我们要吃好吃的东西,当下是贪心,还是恭敬心,那就差很多。

圣凡之分就在哪?一念之间。

当我们在生活当中,在饮食需求当中,都是第一个先想到父母、长辈,那我们的礼敬就是真正落实。

除了父母、长辈要礼敬,还有哪些地方要礼敬?我们看《弟子规.谨》,「朝起早,夜眠迟」,对时间要不要恭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其实人对于自己时间会礼敬,那也是对父母、对师长的礼敬。因为这个身来自于父母,希望他能够用这个身立身行道,能够成就自己,进而光宗耀祖。

这些态度才会延伸到他不敢虚掷光阴,浪费生命,所以时间要礼敬。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对自己这个身也要礼敬,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弟子规》又提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个态度是对什么礼敬?是对一切的矿物、物质都礼敬。

我们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把书本迭得整整齐齐,这也是在落实礼敬诸佛,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所以「谨」也是落实礼敬诸佛。

再来「信」,「凡出言,信为先」,对自己的言语也要恭敬。其实对我们言语的恭敬,也是对他人的恭敬,因为言语假如伤害到别人,你对别人就没有恭敬之心。

所谓「见未真,勿轻言」,当我们都还没有看到事实真相,就开始把话传出去,事实上已经对他人不敬;而且更重要的,也对自己的自性不恭敬,因为已经迷失了。

「泛爱众」是对一切众生的爱护,一切众生的礼敬。

「亲仁」,面对师长,面对善知识,一定要恭恭敬敬,依教奉行,这也是礼敬。

最后「余力学文」,对我们所学的学问也要有恭敬之心,假如我们对学问不恭敬,对佛法的修学不恭敬,那可能就像李炳南老师说的,在玩弄佛法,消遣佛法。

所以《弟子规》落实了礼敬诸佛。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3.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11-2013 11:46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11-2013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也落实「称赞如来」。

诸佛跟如来不一样,诸佛是在相上讲,如来是在性上、在心上讲。

称赞如来,一定要随顺性德来称赞,所以我们要称赞别人也要有个标准,一个准则,不然有时候我们的称赞不只没有帮助对方,很有可能还害了对方。

有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才四、五岁。所有看到她的长辈,眼睛都瞪得很大,然后接着就说:怎么有人可以眼睛长这样!鼻子长这样!嘴巴长这样!都长的这么刚刚好,漂亮得不得了。

我们一个老师说,看到这个小女孩,都不敢再看第二眼,太漂亮了。

所有的长辈都一直称赞她什么?称赞她的相貌,这样是不是称赞如来?不是。

称赞她的才华、相貌只会增长她的傲慢心、她的贪心、她的虚荣之心。所以这个小女孩上课的时候,时不时就把镜子拿起来照一下,都不专心。所有的人看到她,她一定先重视什么?外表。

所以,我们称赞如来要随顺性德,《弟子规》就是个很好的标准。

我们能够读诵、受持,你时时刻刻就能够提得起来,就知道依循这些德行去称赞他人。不然我们可能以善心行了恶事,那就不好。

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3.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11-2013 12:5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13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第2集


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

  我们早上提到了普贤十愿的落实跟《弟子规》是完全相应,当然所有学习的教诲必须透过解行相应,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益。

我记得在前年到我们学院来学习,也是上了《弟子规》这门课程。记得那时候刚好学到「出则弟」,提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待一切人的父母、兄弟也应该礼敬。

学完之后就要马上用,我回到寝室就请教每一位长辈,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假如比我父亲年纪大,我就跟他一鞠躬,说谭伯伯,你好!假如比我父亲年纪小,我就说陈叔叔,你好!

突然在我跟这些长者行礼的过程,有一位长者就跑过来对我说,他说我也要,就是他也要当叔叔,这位叔叔他姓卢。就是因为那一天回去我对每位长者行礼,就跟这位卢叔叔结了一个缘分。


隔天这位长者就找我坐在客厅里面,足足跟我谈了两个多小时,把他人生的经验跟他学佛的这些体悟,都一点一滴的给我教诲。

在那两个多小时当中,我的内心非常的感谢,也得到很多的提醒。在当下我只感受到,这位长者他是完全不求回馈的帮助我们这些晚辈。

我当下只有一个念头,就想怎么样?因为内心很感谢,就想直接就跪下去。

我在那个当下能够体会到为什么中国这么重视师道,因为老师确确实实完全为我们着想,而不求一丝一毫的回馈。

我当下就跪下去,结果因为卢叔叔他年轻的时候是学柔道的,动作特别敏捷,当我还没有跪到底下去,他已经一把把我拉起来,他说:使不得。所以真正有智慧的长者都非常的谦虚。

因为我们有礼敬、恭敬的态度,所以能够得到善知识的教诲。所谓「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所以,「礼敬诸佛」也能够得到「常随佛学」的果报。

在那两个多月,这位卢叔叔他就常常在吃饱饭,他会找我去散步,所以学院这些地区的路线我也满熟悉的。因为卢叔叔他就带着我,问我说,今天你听了这些课有什么收获?我会把我的感受跟这位长者分享。

他就会告诉我:你看得不够深,看得不够广。他就这样手把手教导我、指导我。

我记得他有一句话给我很大的震撼,他说:修行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对别人要厚道三分。面对我们的习性,要有赶尽杀绝的态度,不能有一丝毫的放纵;而对待别人,我们要处处宽恕、处处体谅。

记得有一次,刚好我从浴室出来,结果卢叔叔进门接着要盥洗,突然他跑出来告诉我,他说:来来来,我们来看一下,你看你进了浴室以后,地上是湿的,然后因为你又掉了些头发,刚好有人走进来,假如不小心滑倒,怎么办?假如这个人又有洁癖,看到这些头发他又心生烦恼。

我们持十善业要不杀,而不杀最重要是不恼害众生,所以我们处众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绝对不要让跟你住在一起的人生烦恼。

我一听完很感动,这些教诲是扎扎实实落实在生活之中。我听了也很高兴,我马上就赶快把它收拾干净。

隔天要出门的时候我就跟卢叔叔讲,我说我这个人毛病很多,小时候没有受教育,希望往后再有任何的缺点,也希望卢叔叔能把我指出来。

所以我认识卢叔叔这两年多来,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打电话跟他请教。而当他跟我一起相处的时候,只要我有问题,这位长者也会直言不讳的告诉我。

因为我们有个恭敬心,因为我们知道要落实「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由于这样的态度,确实让自己的人生得到相当大的益处。

所以「学贵力行」,唯有力行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益。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5.html
http://www.xuefo.net/czbt.asp?cz=%B5%DC%D7%D3%B9%E6&page=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12-2013 01:3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13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我们也提到普贤第二愿「称赞如来」,称赞也要随着性德称赞,你不随着性德称赞,很容易长对方的傲慢,长对方的虚荣心。

我记得有一次我有一位晚辈,她才差不多三岁左右,三岁多,来到我们家里。我的阿姨把她带到家里以后,刚好我的父母都在,她就叫她的外孙女开始表演,她说:来,我们念英文给这些长辈听。

就开始一个一个问她:苹果怎么讲?小女孩说apple,雨伞怎么讲?她对答如流,umbrella。问了很多个都问不倒她。

突然这个小女孩就回问她的外婆说:外婆,书本怎么讲?她外婆说:我怎么可能会知道。小女孩接着说:外婆,你怎么这么白痴。

当我们给予他的都是这些能力上的称赞,在孩子的心目当中有什么影响?我很厉害,我不得了。

假如从小就是被这样称赞过来,「长浮华,成何人」,所以我们对于孩子的德行的敏感度要很高。

我记得我打开《礼记》第一篇叫「曲礼」,「曲礼」第一页对人有四个提醒,我看了也相当震撼。

这四个提醒,第一条就写到「傲不可长」;第二个「欲不可纵」,欲望是无底深渊,不能放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所谓乐极生悲。

我们看看现在世间犯这四个过失很多,也常常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因为教育有一点很重要,要「禁于未发之谓豫」当一个人还没有形成这个错误的态度,你就要把他教正确;假如他已经学到错误的,要把他再扭转回来就很困难。

所以「发然后禁」,他已经养成习惯了,你再禁止他,「则扞格而不胜」,你要再指导他,就好像要跟他打仗一样,很难扭转。所以,我们的称赞一定要对性德。

我记得有一次刚好遇到一位年轻人,小我应该也有五、六岁左右。我一看到他,因为也在学习佛法,掩不住内心的欢喜,马上就给他大大的称赞一番,说你这么年轻就能学佛,真了不起!


后来过了三、四天,刚好看到他有个小小的问题,因为跟我的年纪也有一段差距,我就主动去跟他做个沟通,说这个情况我们应该避免。

当我在跟他提意见的时候,突然这位朋友他的脸色变得很厉害。因为「闻过怒,闻誉乐」,一听到过的时候马上很不高兴,就怒形于色。

因为我们也会察言观色,当他已经变脸了,我们再继续讲就会结恶缘,所以我们马上言语就踩剎车,就不敢继续讲下去。

我就回想到当初,我们不可以一见到人,不了解情况,就大肆赞叹一番,这有可能以善心行了恶事。

所以往后我们称赞别人,我都会随着《弟子规》的教诲。比方说他很孝顺父母,你愈肯定,因为跟性德相应,他会愈认真去落实。

你看到他生活非常有规律,你赞叹他,这也是他会欢喜继续保持、继续提升。

称赞如来,我们有个性德的标准、德行的标准,才好赞叹。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5.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5-12-2013 01:14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13 09: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好,我认同。
“任何宗教可学”??那是一厢情愿的说法。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有谁可学?

这是什么精心设计,首先将佛教以自己的一套理论判它个“不是宗教”,
然后就名正言顺的将弟子规附会在佛教身上来推广,真是改装高手!

宣传弟子规就宣传弟子规,宣传佛法就宣传佛法,
为何要同时进行宣传弟子规佛教,难道佛教经典不够用了吗?还是不适合了?
还是不能单独宣传弟子规,非要附会在佛教身上来宣传弟子规 ?
好像xx道总是要冒用佛教经典来传他们的x道?,

还有,你们总是转贴高手,不可以用自己理论想法直截了当回答问题吗?
非要搬来一大堆靠山后盾不可?人家会详细读吗 本帖最后由 alpsfeel 于 25-12-2013 02:0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4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师道,里头当然也包括了伦理道德教育,难道其他宗教都只教人升天,而不注重伦理道德吗?!

再者佛都说了不学小乘而学大乘者非佛弟子叻!

然而一个人连基本孝亲尊师的道理都做不到,还谈学什么佛呢?!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1-2014 07:3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4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8-1-2014 10:57 AM
嗯嗯!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师道,里头当然也包括了伦理道德教育,难道其他宗教都只教人升天,而不注重伦理 ...

谈了佛理再来谈孝顺道又不可以吗?多认识点或清楚了佛历史再听净空法师不是更合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14 0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想学习佛门孝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可以滴!

然而佛法最大利益是「学贵力行」,不是高谈空论!

哦!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49年讲经说法,无有间断,是伟大的教育家,够认识清楚了吧!

然而净空老法师也是一生五十多年讲经说法,无有间断,佛佛道同,一脈相傳,合理叻!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1-2014 01:2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14 09: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佛法最大利益是「学贵力行」,不是高谈空论!
( 你认为,佛法偏向了太高谈空论,还是你们的启蒙班 最实际?)

哦!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49年讲经说法,无有间断,是伟大的教育家,够认识清楚了吧!
(这个是背书,不是认识,如果你问你儿子,你认识马来西亚吗?他回答马来西亚是一个热带
国家,有13洲,首相是那吉,够认识清楚了吧!你觉得他够认识清楚了吧?

而净空老法师也是一生五十多年讲经说法,无有间断,佛佛道同,一脈相傳,合理叻
哈哈!此地无银三百两!  [在  :信耶穌方能得救? 行為好就能夠進入永遠的樂國? }你可以去 UTUBE  慢慢观赏
佛佛道同,一脈相傳?留下大量的误导偏差,你可以去网路上看那无有间断的扭曲佛法吧!
如果你是学弟子规的,就请尊 重版规吧!你的灌水楼越灌越高!每次要回复,
要爬高峰塔般!请珍惜资源,不要浪费版面和人家的精神。
这些一直转帖到滥的水帖,留在蓄水池好了!


不想和你再继续建水楼了!
[在“滥念佛 巴刹里”谈佛教本质, 在贼船里与贼论贼] 都是浪费 精力的!就此作罢!
本帖最后由 alpsfeel 于 9-1-2014 08:2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2014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來,「廣修供養」,供養當中有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

我們從「入則孝」當中,對待父母就是三種供養都具足。所謂「晨則省,昏則定」,對父母的日常生活起居的需要,我們要盡心盡力,這是內財布施加上外財布施供養。

再來,法供養,對父母要不要法供養?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所以「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給父母法供養,當然態度也要對,不然會適得其反,到時候意氣用事就不好。所以這是法供養。

再來,無畏供養,讓父母能夠心裡沒有擔憂,所以「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當父母生病的時候,我們也盡心盡力去照顧,所以「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當我們對父母都能夠修圓滿這三種供養,進一步再把對父母的孝心延伸到對一切眾生。《梵網經》也教誨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們面對佛陀所講的任何一句話,絕對不能打折扣;當我們對佛陀的教誨打折扣,我們已經生分別,我們已經不老實。

當佛陀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訴我們,我們一定要以這個為依準,以這個為方向,全心全意去落實。

「廣」是指沒有邊際,當我們把這一分供養之心擴充到一切眾生,就是真實落實廣修供養。

  再來,「懺悔業障」。為什麼會有業障?因為我們迷惑,所以造業,才會受到這些苦果,所謂惑、業、苦。因為迷惑,因為不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對待人的態度,對待事物的態度,才會造業。

因為整個聖賢的教誨也已經斷了將近三代的時間。我們在杭州講課的時候,講到第三天左右,有一位朋友他才差不多四十歲,因為他當武警當了十多年,所以主辦單位派他來保護我們這些老師。

他聽到第三天,剛好要送我們去吃飯,他就一直喊著一句話: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們這些老師聽到他這段話,也摸不著頭緒,只體會到他的內心很歡喜。

後來到了吃飯的地方,他就跟我們說:我現在的心情,只能用三歲小孩的言語來形容,就是太好了!我活了四十年終於知道我的人生錯在哪裡,我終於知道我太太為什麼離開我,我的孩子為什麼不能跟我溝通,為什麼這些同事都這麼怕我,我終於找到問題所在。

當一個人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的時候,他的內心才開始踏實。

《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第二集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2-1-2014 12:53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4 0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人生走几十年,当我们不知道错在哪,内心是非常的空虚。而由于年纪增长,又好面子,又不愿意承认错误,又不知道错误在何处,所以每天心是悬在半空之中。

当他听到原来他是因为不懂得体谅别人,不懂得落实《弟子规》,才会造成这些错误,当他已经了解到,他反而非常欢喜。

所以,知道错误在哪,才能改正错误。当我们的心中有个理智的标准,我们时时拿这个来观照,就能够真正忏悔业障。

  而忏悔最重要的就是后不再造。诸位同修,现在要做到后不再造容不容易?假如今天你有朋友,他学了《弟子规》,每学一句他就马上改正,都做到了;假如您有这样的朋友,请您一定要通知我们。为什么?因为他可能是颜渊转世,我们一定要赶快请他出来弘扬正法,弘扬中国文化。因为我们无始劫的习气比较重,面对别人的过失,我们也不能太苛刻,只要尽力提醒对方,让他能够知道对错。

  我在从事教育的这几年当中,没有生过气。所以我很多的同学、同事都很惊讶,他说现在的孩子这么难教,你怎么会不生气?我就跟这些朋友分享,我说因为《梵网经》当中佛陀有教诫我们,他说他老人家已经是第八千次来到这个世间,而且第八千次还讲了多久?四十九年。

我在一次礼拜释迦牟尼佛的时候,突然这一句经文好像一道光一样射进了我的脑袋里面,我突然痛哭流涕。因为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差的学生,劝了八千次,还继续迷惑颠倒,而且第八千次又劝了我四十九年,我还是不听,所以我是个很差劲的学生。

我自己这么差劲,怎么可以说我劝我的学生两次、三次他不听,然后我就气得半死?因为我比不上他,而且我们也要学习释迦牟尼佛的耐心,那一分不疲不厌的心,来从事这份教育工作。

我们期许自己要发现问题,勇于改过,而对于别人的过失,我们不能太苛刻,应该多体谅、多提醒、多关怀。这是忏悔业障。


《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第二集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5.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1-2014 01:44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4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祝大家新年快乐!龙马精神!平安大吉!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1-2014 10:4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4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者随喜功德」,《弟子规》当中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而当我们在随喜功德,这个功德也是跟自性相应才能够随喜赞叹。

因为我们也了解到,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些邪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信众?旁边有没有很多人也在随喜他的功德?有很多!才会让这么多的人信任他,所以他们的随喜错误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有位老师参加一场演讲,两个小时,是在称赞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结果两个小时下来,底下的听众大半都开始在那里赞叹:他讲得真好!讲得真精采!

我们的老师也很冷静,当大伙都坐下来,他就问了一句话,他说:请问这个老师从头至尾有没有谈到孝道?所有的人说没有谈到孝道。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什么?孝道跟师道,而孝道是德行之本,谈了两个小时,连最根本的东西都没有谈到。

这个时代挂羊皮卖狗肉的非常非常多,我们要懂得判断对错的时候,我们的称赞、我们的随喜功德才不会造成错误。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今天我们要观察到,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现在我们要转法轮,要能够护佛种性,让众生的自性能够彰显,必然要观察现在的机缘,到底怎么样才能够唤起众生的觉悟?

而我们看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教诲我们,最重要的要能够落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且要深信因果。

所以老人家当时候印了三部书,量非常大,是《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还有《太上感应篇汇编》。

这三本都不是佛经,为什么印祖他要大力来弘扬这三本书?最重要的,就是当时候的人已经必须用因果来教诲他们,他们才能够唤醒回来。

我们看看当今社会,人相不相信因果?现在连信因果都有困难度。

师父上人观察到这个机缘,是了解现在的人连做人的根基都不清楚,不知道怎么做人。

所以在这几年当中大声疾呼,告诉我们,不管出家、在家,不管你是不是已经八十岁了,都必须从《弟子规》开始落实起,因为这是根本、是基础。

我到净宗学院来学习当中,让我最惊讶的就是老和尚所订的九年的学习课程。

其中两年就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而净业三福第一福,第一句当中提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落实在《弟子规》之中。

所以我们请转法轮,能够弘扬《弟子规》,让所有的人了解到做人的根本,能够把正法延续下去。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605.html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2-2014 01:3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4:00 PM , Processed in 0.10395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