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nianfo

《净业三福》,大家做到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3-2012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3-2012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3-2012 12:59 AM 编辑

感恩  vjmbh65大大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_/\_

(3)性戒(殺盜淫妄)不可改

「性戒」是本身就是罪過,譬如說殺生、邪淫、偷盜、妄語,你不受戒也是罪過;不能說不受戒就可以做,不受戒也不能做,這個叫性罪。

給我們講的這四條是性罪——殺、盜、淫、妄,其他的是「遮罪」。

什麼叫遮呢?這是防禦。就是預防,怕我們犯罪,怕我們做錯事情,所以佛制定了許許多多的規範,防止我們行為上發生了錯誤,這一些說了很多。

至於講到威儀,威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風度。由此可知這是隨著時代、地區、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隨時隨地修改的。

世間法律也是如此,隔個幾年,法律條文就要修訂一次。為什麼修訂呢?當時適用,現在社會大幅度在進步,不適用了。

所以戒律條文——殺、盜、淫、妄、酒這五條,實在講只有前四條是性罪,這四條是決定不能改的,其他戒條都可以修改,都可以因時、因地來修訂。

(4)遮戒須現代化、本土化

佛教的戒律傳到中國來,在中國唐朝就做了一次大規模的修訂。什麼人修訂呢?我們知道「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

清規就是戒律的修訂本(修訂的戒律),也就是戒律的現代化,戒律的本土化。

可是你要知道百丈大師是唐朝時候人,他是依照當時社會大眾的需要,來修訂戒律的條文。

百丈大師的清規在我們《大藏經》裡面有,這在祖師著述裡面我們可以讀到,假如我們今天要把它搬出來用,那就又錯了!

我們去做唐朝人,這個做古人去了,這個時代要開倒車了,決定不能適合於現代生活規範。

因此我想我們在座的同修,出家、在家,大家都受過戒了,那個戒律都受了,能不能做到?不能做到。

為什麼不能做到?因為那是古時候的戒律;我們是現代人,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都不一樣。

怎麼個作法呢?很可惜!今天佛門沒有一個很大的律師出來,這個律師是指經、律、論——經師、論師、律師,不是世間那個律師;佛門的律師,為我們現代人制定一套適合於現代的戒律,那我們接受;受了戒律之後,條條都可以做得到啊!

不像現在,光是受,一條也做不到,還不如不受的好。

為什麼呢?形式上受了,又掛一個破戒的罪名,你說這個何苦呢?不受嘛,犯的過失有啊!不會再掛一個破戒的罪名。這是我們要知道事實的真相。

學佛頭腦要清晰,要明理,要把事實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法才會被我們接受,被我們喜愛,這個很重要。

這是佛法修學的根本,剛才說過了,這個根本是建立在三歸的基礎上,所謂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12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3-2012 12:49 AM 编辑

(5)戒律的精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那麼換句話說,佛家戒律,它的綱領只有兩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律雖然很多很多,精神就這兩句話。

「諸惡莫作」,是小乘戒,是自律,對自己的;也就是我們儒家所講的獨善其身。
「眾善奉行」,是大乘戒,是菩薩戒,是處眾的,跟大眾在一塊是眾善奉行;就是儒家講的兼善天下。個人獨善其身,處眾兼善天下。

實在講,儒家所講的這個原則,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

因此,這個精神表現在事相上非常之廣泛。

佛教給我們的戒條,我們要遵守;國家的憲法、法律規章,我們要遵守,都在這個眾戒範圍之內。

善與惡的標準有很多層次,就像我們學校一樣,學校的校規,規範學生的行為。

小學生的校規跟中學生不一樣,中學生的校規跟大學生不一樣,大學生的校規跟研究所、博士班的又不一樣。

為什麼呢?班級愈高,年齡愈大,愈是開放;年歲小,班級低,愈是要受約束。

我們佛法教學也是如此。初學的人要受很多約束,等你做了羅漢,做了菩薩了,那都開放了;雖然開放,他心裡頭清淨,絕對不會有犯錯的行為。

世法、佛法,沒有兩樣啊!我們中國人常講「英雄所見略同」;佛的教育跟我們世間大教育家所給我們定的規範不謀而合。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12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3-2012 12:11 AM 编辑

(6)眾病之源——妄想、執著、分別、煩惱

持戒目的在那裡呢?持戒就是守規矩。

人能守規矩,他的心平靜的;不守規矩的人,心是浮躁的,因為常常犯罪,心裡常常有恐懼感,你想想看,他怎麼能定得下來。

一個真正守法、守禮的人,沒有過失,他的心是定的,所以這是修定的基礎。

「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家修學的樞紐就是在「定」戒是手段,用這個手段來得定;心定了之後,智慧就現前了。

智慧沒有法子想。智慧是什麼呢?是定心的起用;換一句話說就是清淨心起作用,那就是智慧。

我們今天沒有智慧,心不清淨——妄想、執著、分別、煩惱很多,所以這個心不清淨;我們看人、看事、看物,雖然在面前,往往看錯了,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心不清淨。乃至於我們身體多病也是如此。

病從那裡來的呢?我們中國人常講「病從口入」,是你吃東西不小心,這個說法也有道理。

我們想想看那一個人不貪吃,特別是中國人,不但貪吃,還都要吃活的,殊不知肉類裡面帶的病菌就非常多,比蔬菜多得多。

這些病菌是傷害你身體的,短時間你不能覺察,日久天長,經年累月地累積,病就發作了,所以這個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素食的人和肉食者體質就不相同,一般講素食的人身體應該要健康一些,但是我們往往看吃素的人身體也不健康,照理說他應當要健康。

他為什麼不健康呢?那這個病應該還有一個來源,不一定是飲食;那是什麼來源呢?妄想。

妄想多的人會生病,所以有禪定的人不生病。

於是乎我們這才發現一切的病源——的最根本的根源——就是妄想、煩惱、執著。這是第一個根源。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12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無阿彌陀佛。慈悲!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3-2012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3-2012 12:15 AM 编辑

感恩  一一一大大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_/\_

(7)簡化飲食、健康長壽

第二個是飲食,如果我們能夠把妄想去掉,飲食簡化。
實在講飲食愈簡單愈好,我們要吃好,特別是中國人要講色、香、味;實在講中國人長命的不多,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是醫藥比較發達,壽命好像延長一黠,但是要看平均年齡還是超不出七十歲。

我們把這個病根找到,從根源上把它消除。

我們的心清淨,飲食簡單,愈是簡單愈是健康的飲食。

你看牛、羊,牠就一種飲食,牠吃青草,牠們身體比我們強壯得多,牠沒有講求色、香、味。

再看看外國人,外國人的飲食比我們簡單,雖然他們吃肉食,多半只吃牛肉、雞肉,這是他們的主食,他們不像我們中國做得這麼多花樣,吃起來實在講沒什麼味道,我們中國人是很難下嚥的。

但是他們的身體健康超過我們。我們想想原因在那裡?單純。

這個我也要跟各位同修說一點淺顯的道理,我們這個身體就是一部機器,這好像是一個大工廠,每一個部門都有一些工作的人員。

擔任消化的,這是胃;你每一天只吃一樣東西,它這個消化簡單、容易,這裡面工作的人工作得很舒暢、很舒服,因為不複雜,每一天工作它做熟了。

你每一天要講究花樣,吃許許多多東西,增加它的困難,它忙不過來啦,增加它的痛苦,這就是增加了胃、腸的負擔。

長年累月地,它怎麼會不出毛病呢?怎麼可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呢?所以同修們要明白這一個事實真相。

我們要想健康、長壽,第一個心要清淨——少煩惱、少妄想。第二個飲食簡單,愈簡單愈好。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3-2012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3-2012 01:02 AM 编辑

那麼我再舉一個事實的例子告訴諸位同修,我過去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平常吃飯,他的飯量不大,一小碗飯,一個菜,從來沒有兩個菜,都是青菜豆腐,天天就吃這一樣,他老人家活到九十七歲才走。
其實他曾經給我們說過,他要想住世,他還可以多活個幾十年,沒有問題的,這得生死自在,來去自如。

九十七歲了還在講台上講經說法,行動不必人扶,也不必拿手杖。

什麼原因有這麼好的身體呢?就是我剛才講的沒有妄想,沒有執著;飲食簡單。

那我們再看看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鄉村、農村裡面長壽的人很多。

美國曾經派一個考察團到中國大陸去調查:為什麼他們生活那麼樣的清苦,人的壽命卻那麼長?結果發現是他們吃東西簡單。

真的,農村裡面的人日出而作,日沒而息,他們沒有什麼想的,他們思想單純,沒什麼妄想,也沒什麼欲望,生活簡單,這就是長壽的因素,非常符合這個道理。

這是我們講到持戒,講到養生;因為持戒的目的就是得清淨心

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一些持戒的人,戒律持得非常精嚴,但是他不能得定。為什麼不能得定呢?他分別、執著很重。

看到這個人破戒,哎!他心裡很不高興,生氣,無名火就起來了;看到那一個破戒又不高興了。

我們大家想一想這個人是真持戒還是假持戒?戒律持得再嚴,他已經犯了很大的過失,只可以說他這個戒律之嚴是修世間有漏的福報,他不是在學佛。

因為學佛是要修定的,他不能得定,因為他心裡面的妄念太多。

所以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就對了。

我持戒,別人不持戒與我不相干,我修定。如果我能把世間一切人的過失都不放在心裡了,這個人才能夠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所以見到別人的過失,實在講就是自己的大過失,你沒有過失怎麼會見到別人的過失呢?見到別人的過失正是自己的過失。

這個道理懂得的人不多,我們細細想想祖師的話是正確的,我們應該要依教奉行。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3-2012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7# 念弥陀

sadhu! sadhu! sa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3-2012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5-3-2012 12:20 AM 编辑

感恩   starfish75大大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_/\_

8、不犯威儀——要因時因地制宜

第三句『不犯威儀』。「威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儀表、風度、禮節,一定要遵守。

孔夫子說人如果不懂得禮節,在社會上就不能夠立足,可見得過去教育對於禮非常地重視。現在社會為什麼這樣混亂,我們在教育上把禮疏忽掉了。

是講社會秩序的,是講人與人的關係,是說每一個人的身分、職責、義務,是給我們辨別這些事情的。

我們知道自己的身分、職責、義務,盡心盡力去做,人人都能在自己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圓滿,這個社會是和諧的,是進步的,大家的生活都會過得非常地幸福美滿,這是禮教的功效啊!

所以佛給我們說決定不能犯威儀啊!

再跟諸位同修說,將來的佛教即使出現叢林,也是新式、現代化的叢林,絕對不是過去的。

過去叢林那一套儀規沒有一個人願意去遵守的。為什麼呢?因為大家不會回頭去做唐朝人、宋朝人。一定要現代化、要本地化。

說老實話,現在就是由於交通的便捷,資訊的發達,整個世界就變成一個地區了。

在從前,我們只曉得我們這個地區的事情就夠了;今天不行,今天全世界的事情,每一個國家民族它的文化歷史、意識形態、生活方式,乃至於一般風俗習慣,你統統都要知道,因為你隨時都有可能出去旅遊。你要是不懂,出去就吃虧,就惹笑話。

那麼佛弟子要想全世界每一個地區去弘法,這些要是不了解,你的佛法怎麼弘揚呢?怎麼能讓人接受?這個要知道。

所以佛法不是死的啊!死的沒有價值!它最殊勝、最了不起的,它是活的。

像水一樣,放在圓器裡面,它是圓的;放在方器裡面,是方形的。水,外面境界千變萬化,它是不變的。原則不變,原理不變;在形式上,它時時刻刻都在變。

這也是它了不起啊!所以學佛不能學死了。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12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3-2012 12:52 AM 编辑

今天我們同修們學佛,有許多障礙。這個障礙產生在那裡呢?實在講是你們違背了佛的教訓所產生的。

你們把佛法學死了,所以在家裡不受歡迎,家人一看到你學佛都怪怪的,學佛的人都不正常了,這怎麼得了呢?錯啦!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佛與佛的弟子無論走到那個地方都受到大眾歡迎啊!

我們走到家裡,家人討厭;走到社會,社會人討厭。像這個樣子,釋迦牟尼佛還能夠弘法利生嗎?錯啦!不是佛法錯,我們自己把佛的意思解錯了,曲解了,還自以為是,你說糟糕不槽糕!

我們今天講佛學,要講現代佛學,那你要深入經藏,了解過去每一個朝代,每一個地區的祖師、大德們,他們是如何在當時,使佛教就他們那個時候現代化、本地化,他才能夠弘揚,才能夠有深遠地影響。

我們參考的是推陳出新。今天有今天的講法,有此時此地的一個講法,我們大家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覺得佛法修行一點都不困難,與我們的生活完全沒有矛盾,只帶來我們更豐滿的生活、更幸福的生活,沒有一絲毫障礙,那一個不願意接受?

大家為什麼不學佛?麻煩太多了,障礙太多了;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算了不要學了。錯在此地啊!不是佛經錯,佛經沒有錯,我們認識錯了,我們把它解錯了。

這裡「不犯威儀」,沒有再加一個:不犯釋迦牟尼佛當時的威儀。如果加上這一句,就沒法子了,那就得一定要守著那個時候的了。它這「不犯威儀」四個字,活的。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威儀,每一個地區有每一個地區的威儀,它們不一樣的(威儀也就是禮俗)。

可見得這個字寫得清清楚楚的,沒有錯嘛!找不到它的錯,錯都在我們自己。

所以具足眾戒,那個戒,也沒有說是那一部戒經上所講的那個戒,沒有那麼指,這個戒是生活規範。

今天講國民禮儀。國民禮儀就是威儀,生活規範就是眾戒。

諸位了解這個意思,你要這樣子給人家宣傳,誰不歡喜?誰能夠說佛法是迷信?

如果我們一定要講過去某一個朝代,或指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那這個佛教當然是迷信,當然行不通,我們不但不能做中國人,還得做印度人,還要做三千年前古印度人。這個誰願意呢?這當然不願意。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12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3-2012 12:57 AM 编辑

所以這個第二條「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就是佛弟子尊師重道的信條,就是尊師重道、孝順父母具體的行法(修行方法)。

三歸這個意義要不真正了解,我們從那裡歸?我們依什麼?那麼也許同修要問:有很多老太太們,他們一生也不認識字,也沒有聽到經,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臨終的時候還站著走、坐著走的,預知時至。

那是怎麼回事情呢?我告訴諸位,他雖然沒聽過經,雖然不認識字,也沒念過經,這個三福十一句全部做到了。

你仔細去觀察,仔細去檢點,他沒有一條缺乏的。人家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心地清淨,這三歸依裡頭歸依僧有啦。

他的思想見解就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他深信不疑,念念就是求生淨土,希望阿彌陀佛來接引他,這個知見是正知正見啊!


一句佛號不間斷、不夾雜,就是覺而不迷。

古德告訴我們,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的佛號是本覺;念佛就是歸依覺,就是歸依正,歸依淨。

原來他一句佛號,三歸依統統具足了;不但三歸依具足了,眾戒也具足了,菩提心也具足了。

整個大乘佛法統統歸納到最後,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讀誦大乘他也具足了。

他這樣走,作一個樣子,別人看了感動;勸化別人他也具足了——自行化他。

他以身教啊!勸進行者。你說他那一條不具足?條條具足。

我們能比得上他嗎?比不上啊!這不能小看人。

那麼這三句是佛法裡面的小學教學;從這個基礎就奠定到大乘的基礎,就是佛法的大學教育。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12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4-2012 12:56 AM 编辑

四、第三條——大乘菩薩福

第三條是菩薩善。這三福十一句是三個階層,第一是人天的標準;第二是學佛,佛弟子的標準。

第三是從這個標準再向上提升,這就成了菩薩了。

菩薩是什麼呢?是佛的入室弟子。

前面是佛弟子,是佛一般的弟子,沒有登堂入室;後面是佛的傳法弟子,這是佛的登堂入室的弟子了。

所以這個標準又不相同了。這就是第三段: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這四句是菩薩所修的福;大乘人所修的福。

1、發菩提心

第一個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麼「心」呢?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具體來說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菩提心,要真正發度眾生的心。

「眾生無邊誓願度」,什麼叫度呢?度是幫助他、協助他。

幫助裡面最重要的,是幫助他破迷開悟,是幫助他斷煩惱,恢復清淨心,這是最重要的。

如果把這個標準放到最低,幫助他,教他孝親,教他尊師重道,教給他慈心不殺,修十善,這是標準放到最低,這是接引一般眾生。

沒有學佛的、不學佛的,要用這個方法教他,這是人天法。

已經學佛的,要教他真正回頭,三歸依是回頭。

教他守法,教他守規矩,這就是「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對於老修,那就是要勸他「發菩提心」,一定要自行化他。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2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4-2012 01:34 AM 编辑

(1)修行要先斷煩惱

四弘誓願裡面,第一個是願,菩薩願;第二、第三是菩薩行;第四個是菩薩果位。

願發了,從那裡做起?斷煩惱做起。煩惱不斷,自己不能成就,也不能夠度化眾生。

煩惱斷了之後,才學法門。所以現在學佛,學了幾十年,學了一輩子,在佛法上,什麼成就也沒有。

原因在那裡呢?他順序顛倒了。他一開頭學,就學「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個「煩惱無盡誓願斷」那一條他不要了,所以他永遠學不成。

為什麼呢?他那個器是有漏啊!好像這個茶杯底下破了一個洞,怎麼裝都裝不滿,它有漏嘛!漏就是煩惱的代名詞。

所以學佛的程序是先斷煩惱,修清淨心一定要按著佛的程序去做。程序是什麼?程序戒、定、慧。

給諸位說,前面「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在三學裡面是戒學;「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兩句是定學;後面「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慧學。

它有次第的啊!不能躐等啊!後後一定是包括前前,前面包不了後面。

我們現在不懂,躐等,好像蓋大樓一樣,下面三層不要,我蓋第四、第五層,那怎麼蓋法呢?沒法子蓋,永遠也蓋不成功啊!

這是現代人學佛所犯最大的一個錯誤。所以諸位要想真正成就——是先斷煩惱,再學法門。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12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4-2012 12:11 AM 编辑

我今天勸大家去念《無量壽經》。

念經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斷煩惱。

為什麼呢?不念經,就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就是煩惱。

念經,至少我念一遍一個小時,我這一個小時不胡思亂想;念兩小時,我兩小時不胡思亂想,所以你每天念得愈多愈好。

你能夠一天念八個小時,八小時不胡思亂想;你念上一年、二年、三年,心清淨了,漸漸的妄想少了,妄想少了才可以學法門,那時候你聽經,我這一講,喔!你豁然大悟,開悟了。

現在你聽我講經,聽上三十年都不開悟。什麼原因呢?因為你煩惱在嘛!

你聽經裡頭摻雜著煩惱,煩惱障礙了你悟門,你開不了悟。

你要是沒有煩惱的話,說老實話,幾次經聽了,一定開悟,悟了以後就證果。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12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4-2012 12:59 AM 编辑

中國古人教學,你看出家人講五年學戒;那個五年學戒,不是學戒律啊!不是經、律、論三藏去學律藏,不是的。遵守老師的教誡。

老師教你什麼呢?在教下,就是教你讀經,教你工作,其他的什麼都不教。

常住什麼事情分配給你工作,你好好去作。工作是什麼呢?修福。

教你讀經,一天教你念多少遍,那是什麼呢?那是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

所以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就修好了。

因此,讀經不能想裡面的意思,不能一面念一面去想,那個想就是胡思亂想。

為什麼呢?因為經沒有意思。

要有意思,怎麼可以有兩種講法、有很多種講法呢?

譬如講,這個「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在台灣有台灣的講法,你到日本有日本講法,到美國有美國講法。

為什麼呢?他們社會道德觀念、法律跟我們都不一樣。

可見得這個東西它只是原理、原則,沒有意思,沒有意思硬給它安個意思,那叫打妄想,是錯的。

所以經典在什麼時候,什麼講法;在什麼處所,什麼講法,它沒有一定的講法,也沒有一定的意思。

你怎麼學的啊?真正會學的,學清淨心。

什麼都不想,只是去念,到時候人家請你講經,你見人就說人話,見鬼就說鬼話,這個東西還能準備嗎?

有許多人講經,筆記抄了好多好多的。這等於是說什麼呢?病人來了,大夫給他看病,藥方老早就下好了,你照我藥方生病,這個才對啊!不是我的藥方錯了,是你生的病病錯了,這種講經不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現在講經就是這個樣子啊!諸位要曉得,他老早都預備好了,藥方都開好了來給你治病。

你們想想看,那一個大夫是把藥方開好的等你來看病的?

你就真正明瞭這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很不簡單啊!

我跟同修們講的是真話,你老老實實修戒、定、慧,修清淨心,修覺、正、淨;然後經本一展開,你自自然然就會了,自自然然講得契理契機,自他都得受用,得真實的利益。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4-2012 01:00 AM 编辑

《觀經》上講的三福,前面的二福,第一是人天福,第二是二乘權教菩薩福,第三這是大乘菩薩之福。

大乘菩薩福是相當不容易,不單是大乘菩薩;我們在前面跟諸位說明的人天跟二乘,都不容易。

就是說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今天幾個人能夠做到?

這就是為什麼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總而言之一句話,沒福嘛!

諸位想想,那有沒有(不修)福的佛呢?沒有。

佛是二足尊啊!二足尊,第一個就是福德;福德圓滿,智慧圓滿。

不僅僅是佛福德是圓滿的,小乘阿羅漢那個福報也了不起啊!

這個就是說明福德的根基是在孝順父母、尊敬師長。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4-2012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4-2012 12:48 AM 编辑

(2)什麼叫發菩提心

什麼叫做「發菩提心」?從三福裡面看,我們知道人天沒有發菩提心,小乘也沒有發菩提心,前頭都沒有說嘛!

所以阿羅漢跟辟支佛,佛門常講他只得半個解脫,法身、般若他都沒有,原因就是小乘沒有發菩提心。

那發菩提心究竟是什麼呢?世尊《觀無量壽經》裡面跟我們講了至誠心、深心、發願迴向心三個。

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裡面跟我們解釋,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

我們把《觀經》跟《起信論》合起來看,這個意思就很清楚了,不難理解。

原來菩提心就是講的真心;真誠之心。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4-2012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 !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4-2012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4-2012 01:06 AM 编辑

感恩   tcss94大大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_/\_

所謂「至誠」是誠到了極處,這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

那麼我們現在這個心誠不誠呢?真不真呢?也許有人說我心真誠;自以為真誠。

這個真誠沒有標準就很難講了。那個標準在那裡呢?前清曾國藩先生在他讀書筆記裡面,將這個誠字下了個定義,這個定義跟佛家所講的標準倒很相似。

曾國藩說什麼叫做呢?「一念不生謂之誠」。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只要你心裡面還有念頭,還有妄想,這個心就不誠了。

佛法裡面講「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念頭啊!有念頭是妄心不是真心。

所以我們一天到晚用什麼心?我們用的是妄心,從來沒有用過真心。

現在佛教菩薩要用真心;由此可知阿羅漢以下統統用的是妄心。

真要求我們用真心;真心就是真誠之心,心裡面沒有妄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那個心是真心那個本來無一物,連這一句也沒有,那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起作用,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4-2012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4-2012 01:24 AM 编辑

自受用叫深心什麼叫做深心呢?深心是好善好德一句阿彌陀佛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了。

一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止於至善,深心具足了。自自然然好德好善,不是學來的。

像前面講的孝、敬、慈、善,都是出於自性流露出來的,不是到外面學得來的,這個就是深心,是性德自然地流露。

對人是大慈大悲——以慈悲對人。念佛求生淨土,這大慈大悲啊!

怎麼是慈悲之極呢?度我們這個眾生這一生成佛道啊!

我們這個是眾生哪!我們這肉體是四大和合而生的,是眾生;我們的情識是受、想、行、識四蘊和合的,我們的身心都是眾生,唯有大慈大悲才度得了我這個眾生啊!

換句話說,不是真誠求生西方,不要說對人,對自己也一點慈悲都沒有,度不了自己,希望諸位對這個意思深深去思惟,細心去體會。

所以經上講的三心是一而三,三而一,一個個體兩個作用;二個作用裡頭,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這叫菩提心。

那麼用儒家的話來講,菩提心就是誠意、正心;佛門裡面講深心、大悲心是把儒家的正心分開來說,正是不邪。

佛法分開來講,對自己是深心,這是儒家講的正;對別人是大慈大悲,這也是儒家講的正。

儒家把這兩個合起來講,合講成一個正心;佛法把儒家這個正心開作兩個,一個是對自己,一個對別人。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4-2024 11:00 PM , Processed in 0.08169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