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恭敬淨土大經解演義(无量寿经)~'~ 真信、切願,乃至一念,十念,沒有一個不成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4-2017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2017 12:51 AM 编辑

非幻就是覺性。「譬如磨鏡,垢盡明現」。磨鏡,諸位要知道,這是古人的註子,黃老也是用古人的。

古時候鏡子是銅做的,要常常磨,磨得很亮就能照見面孔。跟現在不一樣,現在比從前進步太多,所以說磨鏡現在人都不懂,你要拿古時候的鏡子,現在人才懂,這叫磨鏡,看看故宮博物院那裡頭擺的你就曉得。


那個鏡子要常常磨,磨乾淨了,上面髒的東西沒有,鏡子就放光,它就起作用。我們修行也是如此,把我們的妄想、分別、煩惱、習氣要把它磨掉。

怎麼磨法?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就是磨,天天在磨,好人讚歎你也是磨,你要是生歡喜心,就骯髒了,就被染污;遇到逆境,你心裡不高興,又被染污了。什麼樣境界現前,你都能保持清淨心,都不染污,這叫真修行。

諸位要知道,修行不是天天在念經,天天敲著木魚念佛,不是那樣的。那也是一種方法,但是真正功夫就是你的覺性,你時時刻刻,穿衣吃飯。穿衣,覺得這個衣服不好看,你又起心動念,你又分別執著了,所以穿衣也是在修行;吃飯的時候,這個菜好吃一點,多吃幾口,你貪心起來了。那個不好看、不好吃的、不願意吃的,你就拒絕,你看你的煩惱習氣全現行了。

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順境、逆境,你要把所有人都看成菩薩,他是幫助我提升的,好事,好人!

騙你的人、坑你的人都是好人,沒有他,你的功夫怎麼知道現前?所以你常生歡喜心,看什麼人都是菩薩,看什麼人都是恩人,知恩報恩。

怎麼報法?報恩就是改過修善,一定把自己的清淨心保持住,平等心保持住,要是能夠保持覺心那就更好,那就很圓滿,這叫真報恩,真成就了,真提升了。

底下是黃老的話,「經中所云幻滅後之覺心」,這個幻就是物質、精神。

物質諸位知道,在佛法稱為色法,就是物質,精神是心法,精神是什麼?受想行識,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感受,苦樂憂喜捨的感受。這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沒有苦樂憂喜捨,你心是平的,心是清淨的,永遠清淨平等,它就不生煩惱。

煩惱是什麼?苦樂憂喜捨,生這個,這是煩惱。不生煩惱,它生智慧,那怎麼會一樣!生煩惱就不生智慧,生智慧它不生煩惱,它起的作用,作用是圓滿的。

我們說實在話,我學了這麼多年,我有沒有得清淨心?沒有,清淨平等覺都沒有得到。可是比一般人來講,我得到的少分,比一般人的心清淨,為什麼?我天天在幹,我警覺性很高,所以天天歡喜。

尤其是答問,我們在學習過程,同學提出的問題,在訪問的時候,有很多問題都是你意想不到的,提出來立刻就能解答,智慧。


這個能力從哪裡來?我的心比他清淨,我就能答覆他,我的心沒有他清淨,我就答覆不了他,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什麼叫功夫?清淨心是功夫。我提出來,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就是真功夫。不能不用功,好處太多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九集)  2010/4/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9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4-2017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4-2017 12:11 AM 编辑

特別是近代,尤其是現前,許多難題,社會的混亂、災難的頻繁,我遇到很多宗教領袖問我,也有很多各界的領導人提出這些問題來問我,我還都能解答。

諸位真的要是明白之後,我說過好幾次,我們中國這個社會局面,要恢復到安定和諧,只要一年就做到了;整個世界的問題解決,恢復到安定和平,三年可以做到。就是英國湯恩比所說的話,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學,不是假話,真的,我們自己要有信心。

從誰做起?從我自己做起,別指望別人,指望別人你會生煩惱,指望自己生智慧,不一樣。自己學好了就會影響別人,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自度度他,自己度自己還沒有度了,你決定不能度他。

覺悟的人愈來愈多了,緣慢慢就成熟。希望同學們對國家、對民族要有信心,你看現在在國內,到處都在辦《弟子規》,企業家辦這些論壇講座,好現象!

我們念念希望中國能夠帶領全世界。曾經有人問過我,我在馬來西亞訪問的時候,馬來西亞有位部長他來問我,他們知道美國逐漸沒落,取而代之是中國,他說中國用什麼方法來帶領全世界?問我這麼一個問題。

我說你看得很準確,中國將來帶領全世界肯定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就是儒釋道這三家的,大學問!必須要回歸到教育。

所有的宗教我接觸了,發現什麼?發現最初創教的教主,用現在的話說,都是偉大的社會教育家,他們都從事於教學。

釋迦牟尼佛教學的時間最長,四十九年,穆罕默德二十七年,耶穌是被人害死,耶穌講了三年,被人害死了。你再看看像摩西這些人,他都是在教學。

教什麼?普遍的教育、大眾化的教育,都是給你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不過他們那些宗教裡確實他講到神、講到上帝,神的意思、上帝的意思。

佛教裡沒有講神,沒有講上帝,佛教裡講自性,中國人講本性。但是我們給他一解釋,講的是不一樣,意思是一樣,尤其他們現在承認神沒有身體,沒有形相,這就好講,這就跟我們中國人講的本性意思愈來愈接近。

希望宗教都把經典詳細講解,教導他們的信徒。這裡面可以說,百分之八十宗教裡面所講的東西都是很接近,都是相同的,另外百分之二十不相同,那是什麼?那是古時候交通不方便,沒有資訊,人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居住的地方環境、文化背景不一樣,他的生活方式不相同,差別就在那裡。

現在不一樣,現在交通方便,環繞地球一周,一天就可以做到,資訊發達。現在我們居住在地球上,要肯定我們是地球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要相親相愛,我們要學謙虛,要學尊重,要學互助合作,不容許有爭端,什麼事情都和平解決,這個世間多美好。

能不能做到?能做到,不是不能做到,還是從我們自身做起,從我們自己一個小單位做起,做出樣子來給人看。有一個好的樣子,大家巴不得趕快來看、趕快來學,為什麼?每個人都想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沒有辦法。

講,不容易,他不相信,他說這是理想,做不到;要做出樣子來,他就相信,他就會模仿。

       我們再看底下這段文,「磨鏡實是磨垢」,磨鏡是修行。磨鏡,鏡還需要磨嗎?是鏡面上沾的骯髒的東西染污,是把那些東西磨掉。所以磨鏡,譬如我們現在講修行,垢要放下,放下就是!

所以要學著放下,不要放在心上,做事情認真負責,做完之後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真修行。也不是說你不做事情,不負責任,那是不可以的,那是錯誤的,那你把聖人教誨就曲解、誤解了。

「鏡性本明,非從外得」,古時候用銅鏡,這個比喻是懂得銅鏡,這個例子就很明顯。

銅鏡的性質它本來是明的,本來它有照的作用,它不是從外得的,只要把鏡面上髒東西磨掉、除掉,它的光明就現前。這個比喻離妄即真,真妄永遠分不開。

我常常用電視來做比喻,這個大家好懂,因為你天天要看的。我把電視的屏幕比喻作真性,頻道裡面的畫面比喻作妄相,那是幻相。

為什麼?佛家講真妄,真是永恆不變,就是真的,只要會變化的都不是真的。你看頻道裡的畫面它剎那剎那都在動,它不是真的,可是屏幕永遠不動,屏幕是我們的自性,畫面是從自性裡面現出的幻相。

我們的宇宙,佛經上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幻相,那是頻道現的相。

妄在哪裡?妄沒有離開真,真是屏幕,離開屏幕它就不能現相。

真在哪裡?真在妄中,妄在真裡,真不是妄,妄不是真,可是真妄是一體,你沒辦法把它分開。

所以那個會看電視的,我常說,你真會看,會開悟!真會看,電視屏幕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你真會看;不會看,迷在畫面上,畫面笑你跟著笑,畫面哭你跟著哭,你的心完全被境界所轉,那就錯了。

你要在畫面上看出什麼是真,什麼是妄,統統看明白之後,我們現前社會跟這個沒有兩樣,你就都明白、都覺悟了。

然後你就知道如何處理,處理的時候、處理完之後要清淨心現前,不要在處理當中生煩惱,生煩惱就會有誤差,生智慧就會處理得非常圓滿。

真搞清楚了,你就不會怕死,為什麼?沒有生死。幻相剎那生滅,靈性不滅,就是屏幕不滅,屏幕才是真正的自己,那個幻相就好像作夢一樣,夢幻泡影,不是真的。自性才是真的,永恆不滅,得把它搞清楚。

所以離妄即真,離妄不是真的叫你捨棄,是你明白了,你心裡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真的,妄就是真,真妄永遠沒離開。

只要離妄想分別執著,在佛法裡面,離妄想,這個人成佛了;離分別,妄想沒有離,離分別,是菩薩;妄想分別沒有離,離執著,離執著是阿羅漢。這叫真修行。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九集)  2010/4/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9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17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5-2017 11:50 PM 编辑

下面,這一段有個總結,「故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為什麼不用求真?真就在面前,真永遠不變,你求真,錯了,為什麼?你起心動念,你分別執著了,真相就看不到了,所以真不要去求。

真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什麼都不缺,整個宇宙是你真心變現出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所以,只要「息見」,見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

他用一個「見」字用得好,為什麼?從這裡開端,見就是見惑,我們看錯了。

頭一個看錯,就是把身體當作我,這是頭一個看錯。佛在《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息見。有沒有我、人、眾生、壽者?有,都在面前。

怎麼個息法?不執著就息了,不要把這些東西看作是真有,知道它是有,它有它是幻有,它不是真的。為什麼?剎那生滅,它不住,住就是停,它不會停止,剎那剎那它不會停。

為什麼不會停?你的念頭生滅沒有停。如果念頭生滅一停,那就好了,不但十法界沒有了,實報土也沒有了。

那一停,什麼境界出現?常寂光出現,那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很不容易做到的。

所以我們努力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不要執著身是我,你對於生死這一關就看破了,你不會貪生,你不會怕死,活在這個世間隨緣,你看那多自在,沒有執著了。

你明白了,明白這個身捨掉之後,你再去得個身比這個身肯定要好,為什麼?你不迷惑。像穿衣服,我這件衣服穿髒了,脫下來換一件,肯定換一件比這個更乾淨、更新、更喜歡的,不就這個道理嗎?沒有一絲毫悲傷,清清楚楚。

迷惑顛倒那就麻煩大了,迷惑顛倒走的時候,他會隨著業力變,自己做不了主。

業力是什麼?善業你到三善道,惡業你到三惡道,你自己做不了主;清楚的時候自己做主。所以人走可不能迷惑顛倒,一定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絕對不會墮惡道。

息見就是從見惑斷起,見惑斷掉,這個人就證須陀洹果,這是小乘的初果。在大乘,《華嚴經》裡面所講的初信位菩薩,地位雖然很低,他真的是聖人,他的基礎打好了,雖然沒有出六道,六道裡面他修行的地方是人間天上,他絕對不墮三途。

所以這個位次他叫得「位不退」,他所證得的地位絕對不會退轉,佛家講三種不退,頭一個不退他得到了。向上提升,那個速度不一樣,在他自己用功勤惰,他功用得勤,提升得快;用得緩,他提升慢,決定是提升,他不會退轉。

所以他這裡是唯須息見,息見兩個字用得好,我們要有正確的看法,不能有錯誤的看法。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九集)  2010/4/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9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7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8-2017 12:43 AM 编辑

「眾生之見,皆妄見也。」這句話是佛說的,大小乘經裡佛常講,凡夫的知見。妄見是什麼?都把事實真相看錯了,妄見是這個意思,看錯了。

為什麼看錯?因為你有煩惱習氣。這個煩惱習氣與生俱來,不是你學來的,過去世中生生世世帶下來的,什麼東西?貪、瞋、痴、慢、疑。你就看錯了,你把問題就會看錯。因為有這些東西,才會有自私自利,才會貪圖名聞利養,才會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才常常起貪瞋痴慢的煩惱,他就出現這些問題。

如果你把事實真相看清楚,本性本善是真的,永恆不滅。那個裡頭的一切,雖然它沒有,自性裡頭沒有精神、沒有物質,它能夠生、能現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是依它而現的,這是自性。

十法界芸芸眾生不一樣,自性是一樣,是一體,都是從自性裡面變現出來的。這樁事,理很深、事很複雜,無量因緣,錯綜複雜,佛經裡面搞得清楚、搞得明白。你就在法相唯識裡面去學,那總得也要二、三十年,你把這個事情頭緒都理清楚了,你就恍然大悟。

唯識宗裡面,它不叫大悟,它叫大開圓解,圓滿的理解了;在禪宗、性宗裡面,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境界完全相同,但是用的方法不一樣。

淨土宗還是這個境界,名詞又不一樣,淨土宗叫一心不亂,分事一心、理一心、功夫成片,也是這三個階層。

理一心跟大開圓解、跟大徹大悟是同樣境界,都是超越十法界;事一心不亂是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超越六道輪迴。

但是,無論學哪個法門,無論學哪個宗派,如果達不到這個境界,你沒有辦法超越輪迴,不叫成就,也就像我們念書一樣,這個沒有學位的。必須要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這才拿到第一個學位,好像念書一樣,我大學畢業拿到學士學位,這個要懂。

但是遇到淨土就不一樣,沒有學位也能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這部經上所講的。所以,這部經可以代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因為佛沒有別的,佛就是希望幫助你永遠脫離六道輪迴,永遠脫離十法界。

這個法門那就太殊勝,無比的殊勝,煩惱不要斷也行,能夠把煩惱控制住,把它壓住,不叫它發作,有這個能力就行了。

但是其他法門有這個能力不行,它必須要斷掉才行,伏煩惱不行,這個法門是伏煩惱就能成就。

       妄離了之後,真就現前,「真者,佛知見也」,佛知佛見。佛是誰?是自己,是自性裡本來有的智慧,它就現前。所以智慧學不來的,智慧要從清淨心裡頭來,智慧從定來的。


知識可以學得來的。我前次在劍橋大學講演的時候,就談過這個問題,我說現在同學們所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

中國儒釋道三家都講智慧,都是要求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知識解決問題是侷限的,它不是圓滿的,它有後遺症,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真是真性裡面的圓滿智慧,這個東西現前。

時間過得很快,兩個小時就到了,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謝謝大家。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九集)  2010/4/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9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5-2018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5-2018 12:02 AM 编辑

上净下空老法师慈悲开示: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十九面第二行,我們將文念一段,「又《要解》云: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我們就看到這一段。

這是黃念老在「本經體性」這一段,引用蕅益大師《要解》裡面的一段話。因為《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屬一部,古人稱為大本、小本,《無量壽經》稱為大本,《彌陀經》稱為小本,所依據的體性完全相同。

實在講,一切大乘經都是同一個體性,這個體性叫實相。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依憑的是什麼?他是依什麼來說的?一句話,「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依這個來說的。

我們再問一句,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講些什麼?用一句話回答,還是這一句話,諸法實相。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就是給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句話就講明白了。

《般若經》上常講「諸法實相」,這四個字好!蕅益大師在此地就是說,諸法實相是什麼樣子?這一段話就是描繪它的樣子。

難懂的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心性。這句話非常不好懂,現前就是當下,一念就不好懂了。

我們平常起心動念這個念頭很粗,此地所說的是微細的念頭,極其微細的念頭,這個我們要明瞭,不是我們現在起心動念這麼粗的念頭。

世尊在《菩薩處胎經》裡面有一段話,是對彌勒菩薩講的,「佛問彌勒,心有所念」,那是我們凡夫,我們凡夫心起個念頭,時間很短暫,起了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面,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


這一問我們就知道了,我們凡夫起一念,這一念裡頭有多少個念,讓我們感覺到有個念頭起來了,有多少念?相是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

諸位,我想很多人都念過《心經》,《心經》上講的五蘊,五蘊是色受想行識。佛問的幾相,那是色,色相,就是物質的這一部分;幾識,就是講後頭的受想行識,有多少個受想行識?

彌勒菩薩答覆釋迦牟尼佛說,「一彈指」,這一彈指在我們來講的話,就是一個念頭,就是心有所念。

一彈指的時間很短,大概一秒鐘,我們彈得快,一秒鐘能夠彈四次到五次。換句話說,一秒鐘我們可能有四個念頭到五個念頭,這是我們能覺察到的。

他說一彈指,裡頭有多少個細念?我們無法想像到,他說「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單位,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你看那是一彈指!我們凡夫感覺到是一個念頭,這一彈指,這麼多的念頭!

我相信這是佛講的真話,讓我們想到世尊在《仁王經》上所講的,那是方便說,那不是事實真相,方便說。佛在《仁王經》上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那少很多!

找彌勒菩薩來問他,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用現在話來說,是佛教心理學專家,專門講心理學的,那他的話一定是真的,不是方便說,是真實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把三十二億乘十萬,乘百千,是三百二十兆。


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念,有多少個物質現象?菩薩講「念念成形」,每個念頭裡面都有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精神現象,也就是五蘊具足,色受想行識五蘊具足。

五蘊是一切法的基礎、根本,像我們現在講的原子、電子、基本粒子,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這種極其微細的物質基礎。

他說物質跟精神是同時發生的,而且分不開,物質裡面有精神,精神裡頭有物質。精神要沒有物質,找不到;物質裡頭沒有精神,也找不到,為什麼?它同時發生的,它決定不能夠分割的,它們是一體。

在近代,日本江本勝博士,他現在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到今年應該是十二年、十三年了,研究水,發現水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具足。

水是一個物體,是物質現象,而且是礦物,礦物我們講它不是生物,發現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起心動念它都知道,善念、惡念全曉得。這都被測驗出來,十幾年實驗出來是絲毫不差,你看看,物質現象它有精神現象在裡頭。

而且我們要知道,一彈指之間是三百二十兆的念頭,就是細念,我們一個微細的念頭起來,這一剎那的時候,這麼多的細念!每一個念頭都發生物質現象,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具足精神現象。

今天有個同學告訴我,他從網路上下載,美國一個科學家又更進了一步,發現到水有記憶的能力,這也被科學家證實了。它不但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它能記憶。

這跟佛經上講的就完全相應,佛經上講,再小的物質現象,講到佛經上用的名詞,叫微塵,就是我們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基本粒子,肉眼看不見的,它具足宇宙之間一切圓滿的信息。

       經上常講的,「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這是講大小不二。《華嚴經》上講,微塵裡面有世界,微塵裡面的世界跟外面的世界一樣大;那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蕅益大師在此地解釋得就很好,因為這是屬於自性,自性功德是圓滿的,自性裡頭沒有大小,所以小中可以現大,大中可以現小,沒有大小,它自在無礙。自性裡面沒有時間,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也沒有空間,空間是距離,沒有!

《彌陀經》上講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在自性裡面當下就是。這是很難懂、很難體會的一樁事實,這是實相,諸法實相如是。

所以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完全根據《華嚴經》的教義寫了這篇論文。這篇論文不長,把大乘的宇宙觀、人生觀,真正寫到究竟圓滿。宇宙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十集)  2010/4/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7-2018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7-2018 12:29 AM 编辑

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很好,他見性了,向老師五祖忍和尚報告。

諸位要知道,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五祖跟他講《金剛經》,肯定是講《金剛經》大意,半夜三更在方丈室,我們估計時間頂多兩個小時。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恍然大悟,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

見性是什麼樣子?他的報告很簡單,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重要。也就是說,自性是真心,能現能生,萬物、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現所生。真心能現能生,永遠是清淨的。

第二句他說「本不生滅」,自性是真正的自己,宗門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真我,這身是假我,這不是我,本不生滅!

第三句說「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是什麼?沒有絲毫欠缺,用《華嚴經》上一句話來解釋它,就是佛說的,在「出現品」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本自具足。

所以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有的,你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德是德能,是德行,也沒有兩樣;相好也沒有兩樣。

這句話就是我們這部經經題的上半段,「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具足!不是向外求的,你見性就得到,惠能大師告訴我們的絕不是假話。

第四句說「本無動搖」,這是自性本定,這不是修來的。

最後一句說「能生萬法」。所以講自己的德行,講自體,是前面四句,後面這一句是講它的作用、它的德用,能生萬法。


怎麼生萬法?一念,一念起來了。這一念沒有原因,這一念,大乘教裡面叫它做無明,叫它做無始無明。無明就是動,這一念就是動了。

一動,它就現相,現什麼相?一動,阿賴耶就出來;不動,沒有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真心!這一動,把真心就變成阿賴耶。

諸位要知道,這個話很難講,大家聽話的時候要聽它的意思,別在言語上起誤會。

真心它不動,它本無動搖,它怎麼會動?動,那就不是真的。這一動你就曉得它不是真的,它是依自性起了一個現象,這叫阿賴耶。

阿賴耶是妄心,妄心是依真心起來的,它不是真心。這就是最初的這一念,這一念沒有開始,為什麼?就是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你看看,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每一個念頭都是當下。

這個現象,實在講是一種相似相續相。正如同我們在電影裡面看到,從前的電影,不是現在的這個,現在用數碼不太容易看出來,以前用膠捲,膠捲是幻燈片,一張一張的。

它放映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每一張幻燈片都不一樣,張張是獨立的,沒有相同的,所以它是相似,我們講大同小異,它相似,相似的相續相。

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就把我們騙了,我們看到好像是真的,我們現前這個現象,一秒鐘是多少張,多少次?如果是四個彈指,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如果說五次彈指,就是一千六百兆。

所以用幻燈片來講,一千六百兆,我們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幻相!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十集)  2010/4/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20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2-10-2018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2-10-2018 11:13 PM 编辑

心性,這給你講,這是明心見性的性,性沒有內外,也沒有中間,內外中間都在性裡面,沒有離開性,沒有離開自性。

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這是沒有時間,前面是沒有空間。它沒有形相,沒有色相、沒有形相,長短方圓是形相,它什麼都不是。

覓之了不可得,這是真的,為什麼?六根緣不到,眼看不到它,耳聽不到它,心裡想不到它。

心想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功能很大,它對內能緣到阿賴耶,對外它能緣到虛空法界,就是緣不到自性。

為什麼?它是妄心,妄心見不到真心。

所以,覓之了不可得,你不能說它無,它會現相,它現的是什麼?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就是它能夠變現出百界千如,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萬物,宇宙萬物是從它發生的,可是你不能說宇宙萬物裡頭有。

為什麼不能言它有?你要懂得它的緣起,它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累積的現象,正像我們看電影,看屏幕上的相一樣,看到好像是有,實際上沒有,叫剎那生滅。

我們這個剎那,要能夠真正體會到這個剎那是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生滅。

所以生滅太快,快到無法想像,生滅就是不生滅。這個話意思很深,如果真的沒有生滅,說生滅就是不生滅,這個話不是廢話嗎?

確實有生滅,生滅太快了,不但我們六根能力沒有辦法見到這個生滅,我們六識去思惟想像它也想不出來,它速度太快,我們的六根六識都是它變現的。

要怎樣才能見到?我們把六根六識放下,它自然就現前。

所以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是怎麼開悟的?惠能大師在方丈室聽講《金剛經》是怎麼開悟的?沒有別的,大乘教裡告訴我們,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開悟了。

這個東西跟宗門裡面要求的修行綱領是一個意思,宗門裡修行要求人離心意識參,參禪。


怎麼叫參?離心意識才叫參,用心意識叫研究。

心意識,你修學佛法,你是搞佛學;離心意識,那你真的學佛,為什麼?你成佛了。

心是什麼?是阿賴耶,阿賴耶三細相裡的業相,稱之為心;末那是執著,四大煩惱常相隨,那是執著;意識是分別。

離心意識是什麼?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離得乾乾淨淨,自性就現前。

這個道理現在我們懂,懂了怎麼樣?懂了叫解悟,沒有辦法證得,證得才管用,解悟還不管用。

證得的時候叫證悟,你真的放下了,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

他們很厲害,頓捨頓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他一下就放下。

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他把那一念放下了,這個很厲害。

我們在經教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是這樣的,這叫圓頓根性;在中國唐代的時候,我們從惠能大師那裡看到,那也是頓悟、頓捨。

問題是你肯不肯放下?不肯放下是解悟,放下是證悟。

我們現在是解悟,在大乘教裡面這麼多年的薰習,我們承認,一點都不懷疑,我們也能稱得上大乘裡面的中上根性。

你對事實真相明白、認清楚了,你不懷疑了,就是沒放下。

這是古人所說的「悟後起修」現在你要幹的是什麼?放下。

怎麼放下?吃飯的時候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穿衣的時候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工作時候亦如是,處事待人接物亦如是,你就成功了,那叫真修!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2019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2-2019 03:38 PM 编辑

頓捨難,佛菩薩有善巧方便,教我們漸修,慢慢的放。

把煩惱習氣要真的斷掉,那個斷就是放下,所以放下就是!

吃飯的時候不要再挑剔,隨緣而不攀緣,那叫功夫,那叫修行。

依照經教上告訴我們,頭一個要把身見放下,這是經典裡面告訴我們的。

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執著這個身是我,有這個執著就會有自私自利,就會有貪瞋痴慢。

佛給我們講的是真的,首先你要看破身不是我,什麼是我?自性是我。

宇宙萬有是自性變的,自性是我,自性所變的一切法,十法界依正莊嚴,你要是真的搞清楚,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自己是一體,哪個不是我?芸芸眾生是我,花草樹木是我,山河大地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我,恭喜你,你證得法身,那叫法身。

那跟自己是一體,是一不是二,為什麼?自性變的。

自性能生能現,阿賴耶識能變,所現所生的這一切萬法千變萬化,那個千變萬化是誰?是阿賴耶,識能變。

性能生能現,識能變,一體!

這用中國的話講倫理,這是佛法的倫理,大乘裡面的倫理。倫理是講關係,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你說這個關係多密切!

所以只要你見了性,自性裡面的慈悲自然就生起來,叫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現前。

這一現前,你自自然然就跟諸佛菩薩一樣,要普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就幹這樁事情,幫助一切眾生覺悟。

特別是在六道裡面眾生,他迷,迷得深,他不了解事實真相,自以為是。所以覺悟的人一定會幫助這些沒有覺悟的人。

你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那都是唱戲表演給他們看的,幫助他們覺悟的。

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無量無邊!

你智慧完全開了,你就會善用這些法門,善巧方便幫助眾生覺悟。

這個方法,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表演的,表演得淋漓盡致,我們明白之後,佩服得五體投地。

所以佛法是什麼?這諸位要曉得,佛法是教學,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教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的,經上記載的是「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

他是什麼身分?我們就很清楚,用現在話講,職業老師。他教些什麼?教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真相。依憑的是這個,教的也是這個。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6-2019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6-2019 11:24 PM 编辑

宇宙真相真搞清楚,你絕對不會做錯事情,決定不會造業。

人糊塗會造業,迷惑會造業,覺悟的人他不造業。

雖然幫助一切眾生,幫他們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是因,離苦得樂是果。

苦從哪裡來?苦從迷來的,迷破了,苦就沒有了;樂從哪來?樂是覺悟,覺悟就樂,法喜充滿,悟就得樂了。

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用破迷開悟。

用什麼方法來破迷開悟?教學,身行言教,佛所示現的,他所講的那些東西,他全部表演出來,做出來給你看。

你看飲食不執著了,沿門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都歡喜,沒有挑挑揀揀的,沒有。

而且給諸位說,佛法是最早的共產黨,共產主義。

佛的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天出門去托缽,不是托了自己就吃,這不可以的,托回來之後放在一起,統統放在一起,然後自己再從裡面去拿。

所以說「一缽千家飯」,你吃的那一缽真的是一千多個人到外面托來的,它是放在一塊,混合在一起再分,這叫「利和同均」。

不是你托的飯菜好,你今天在那裡吃得不錯,他托得不好,那不會,它混合在一起。

佛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我們現在知道,他那些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都是一些大菩薩再來的。好像唱戲一樣,釋迦牟尼佛唱主角,他們來唱配角,統統都是來示現的,來唱這台戲表演給我們看的,幫助我們覺悟。

他們是真正無產階級,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過一座寺廟,這樣一個僧團住在哪裡?住在野外,山林樹下。你想一想。

可是釋迦牟尼佛他的思想也非常活潑,我們講非常的現代化,他一點不拘束。

你看國王大臣、長者居士,自己有花園、有別墅,請他來供養,請他來講經,他也同意,也接受。

最著名的,竹林精舍、祇樹給孤獨園這些,佛在那裡住的時間也相當長。

但是那一個大單元講完之後,他離開了,物歸原主。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只接受使用權,他不要所有權,所有權還是你們主人的,他不用了,歸還。

佛入滅的時候是在樹林裡,不是在房子裡面。

所以我們仔細去觀察,想想這個意思,真的是色身在這個世間也是一塵不染,一無所有,就是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得大自在,真安樂!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19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8-2019 05:33 PM 编辑

現在人稱佛教是宗教,釋迦牟尼佛聽到也會嘆氣,冤枉!

它不是宗教,它跟宗教風馬牛不相干,怎麼可以說它是宗教?

一生教學,我們要是從經典裡細心去觀察、了解他,用現代的話來說,他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

他一生給我們所表演的,那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

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有,婆羅門教,有許多的印度宗教跟著釋迦牟尼佛學習,有教無類,他不拒絕,他也不去改變你什麼信仰、什麼宗教,他統統歡迎。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他教的東西,怎麼個教法?因戒生定,因定開慧,這是他教學的總綱領。

首先教你持戒,持戒是什麼?守規矩,聽話,把你的心定下來。

所謂定下來,煩惱、習氣統統放下,心就定下來了。

心定下來之後就開智慧,所以心定了就是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生智慧。

浮動的心生煩惱,我們中國人所謂心浮氣躁,心浮氣躁生煩惱,清淨心生智慧。

所以修行第一步要得清淨心。

得清淨心的人,在佛法裡面講,你第一個學位拿到,阿羅漢。

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心清淨,這是頭一個學位。然後繼續努力,把分別也放下。

阿羅漢他的功夫是放下執著,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分別就是大乘經裡面常講的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比喻多。

塵沙煩惱斷了,就是不分別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沒有分別的心。境界在面前,清清楚楚,那是慧,不分別是定。

這個定比阿羅漢的定高,所以這個學位名稱稱菩薩,比阿羅漢高。

到最後,最後的一個階段是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妄想斷掉,無始無明斷了,無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這個斷掉之後,十法界就沒有了。

到阿羅漢的境界,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到佛這個境界的時候,十法界沒有了,那個時候現前是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621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0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0 09:26 PM 编辑

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介紹華藏世界,那個世界的居民真的所謂長生不老,壽命是無量壽,人沒有老化的現象,真的完全是年輕的相,沒有老化的相。

花草樹木長青,沒有像我們這個地方是春生夏長,沒有這種現象,沒有這個變化相,是永恆的。真有這個世界。

我們在經典,他講的這些道理上,我們明白了,有理論可以依據。

他為什麼不老化?因為他沒有分別執著;我們這個世間人為什麼有老化?有分別執著。

花草樹木為什麼春生夏長?它也有分別執著,花草樹木有;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為什麼?山河大地也有分別執著,五蘊!江本博士的水實驗就很清楚了,你看它能看,它能聽,還懂得人的意思。我們讚歎它、讚美它,它表現的結晶就非常之美,回應我們的;我們罵它、討厭它,它反應的是很醜陋,它有分別執著。

現在科學更進一步發現,它還有記憶,有記憶可麻煩了,你要是得罪它,它會報復你。

我們現在科技發達,我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大自然有記憶,它有怨恨,它來報復我們,所以有火山爆發、地震,這是它來報復,不是神話。

所以這個資訊,我們希望能夠得到光碟,我們大家看看,水有記憶,這是一個代表。

所有物質現象,現在被科學證明了,正如佛所說的,統統有五蘊,都有受想行識,識就是記憶,受是感受,想就是分別,行就是執著,識就是無始無明、妄想,它統統有。

動物表現得明顯,礦物表現得不明顯,通過科學實驗證明出來了。

連山石泥土我們都不能得罪,何況樹木花草,又何況一切動物!

所以科學技術愈來愈發達,把佛經裡面所講的東西愈來愈證實,這好事情,我們不能不相信。

所以一切現象不要執著它有,也不要執著它無,有無都不可得。

我們在講堂裡面,常常用電影來做比喻,用電視來做比喻。

我們現在學習,可以說大多數的同學都是通過網路、衛星電視在一起學習。

網路,你同時可以看到;衛星電視的傳播,大概要一個月之後,因為還要有後製,他要把字幕做上去。

講到諸法實相,你細心去觀察我們電視的屏幕,真相是什麼?我們把屏幕比喻作自性、實相,實相無相,真的是無相,你不能說它真的沒有,頻道打開,色相就現前,這個現象我們都知道,天天擺在眼前;色相現前,你不能說它有,為什麼?你頻道一關,它就沒有了;換一個頻道,你就換了畫面,換頻道就好像十法界。

佛法講真妄,妄的是會變的,屏幕當中的色相是會變的,剎那生滅,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每一個念都有色相,都有受想行識。

迷的時候叫受想行識,覺悟的時候,受想行識沒有了,變了,變成什麼?變成真的,見聞覺知,這是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但是它不現前,它確實有,所以你不能說它無。

我們用屏幕來比喻,頻道關起來,你不能說它裡頭沒有色相;頻道打開,色相現前,你不能說它真有,我們整個宇宙情形跟這個很相似。

你要是懂得這些大道理,你每天打開電視,你就從這上去看,看久了會開悟,一個道理。

這個事情在過去真難懂,我們對於古來的這些祖師大德們,他們讀了佛經會開悟,我們佩服到五體投地。

現在有這麼多科學東西擺在我們面前,相似的東西愈來愈多,容易體會,他們沒有這個東西,他怎麼能夠體會到?從這個地方,從電視屏幕,你就入不二法門,有無不二,空有不二。

屏幕是空,頻道裡面這些色相是有,空有不二,在《心經》上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你完全看到了,它是一不是二,這是最高的哲學。

如果從緣起上來看,它是最高的科學。

宇宙的起源、萬物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佛家講依正莊嚴從哪來的,你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你完全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成佛,佛的教學就圓滿、就畢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20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0 09:26 PM 编辑

我們看末後這一句,「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給你說個實相,真有個實相嗎?

你要是執著就錯了,這是名詞術語,在教學它是一種方便,讓你從這上面去悟入,可你不能執著真有個實相。

真有個實相,實相找不到!

所以要緊的是叫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只要你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真相就看到了。


這一切法,像我們看電視,你只要離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看到真相,你不會被電視畫面擾亂,你不會被它所轉。你被畫面所轉,是你心做不了主,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被它轉,你受它干擾;如果你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你就能轉它,它就不能轉你。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為什麼?了解了。

就像六百卷《大般若》,釋迦牟尼佛講《般若經》,講二十二年,這諸位同學都曉得。

開始,那是剛剛成道的時候講《華嚴》,《華嚴》是定中講的,所以小乘不承認、不相信,他定中講的。

小乘只承認世尊成道之後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這是教學的開始,他承認這個,他不承認《華嚴》。

講阿含,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法華八年,四十九年,般若講的時間最長。

般若總結是什麼?就是告訴你「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6-2020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6-2020 10:24 PM 编辑

如何見到這個真相?那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你離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見到了,你就見到一切法的真相。

離即是一不是二,這你真悟,你真得受用。

故無相,心裡面乾淨,清淨、平等、正覺,世出世法痕跡都不著。

故無不相,即離不二,真妄同時。

像我們的電視屏幕,不是真妄同時嗎?不是離即不二嗎?屏幕是真,色相是妄,真妄是一體,真妄不二,這得了解把它搞清楚。

真在哪裡?真在妄裡面,就是六道十法界,真就在這裡面;妄在哪裡?妄在真的裡面,頻道、色相都在螢幕上,螢幕是真。

這你才真正了解真相,所以不得已說個實相,你不要執著實相這個名詞。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告訴我們,讀經不執著文字相,它是工具,它是方法,它不是目的,目的是開悟。你要執著,你就開不了悟。

文字相不能著,聽講呢?聽講不要執著言說相,文字是言說的符號,不能執著。

第二告訴我們不能執著名字相,名詞術語是假設的,它不是真的,這些東西可以引導你,只要你不執著。

像我們走路的指路標一樣,我們要到北京,這條路是高速公路,路邊有個牌子,指的「北京」,那個牌子不是北京,那是個名字相,你依照這個方向走,不要去執著它,你才能到北京。

你要執著北京就在此地,那就錯了,名詞術語不可以執著。

第三個,不能執著心緣相。就是讀經,我想這是什麼意思,一想就錯,不能去想它,為什麼?它沒有意思,你所想的是你自己意思,可不是佛的意思。不能想,你才能得真實義。

真實義是什麼?給諸位說,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

這個恢復之後,得到之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人家沒有問你,心地乾乾淨淨,一無所知,叫「般若無知」;別人來請教你,來問你的時候,應對如流,「無所不知」

無所不知從哪裡來?從無知來的,無知是自性,是自性起用,世出世法都沒有離開自性,所以見性就圓滿了。

惠能大師見性了,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他知不知道?全知道,不要學的,都是自性流出來的;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能大師知不知道?都知道,一樣不缺。

所以佛經稱為內學,它不是向外,向外求不到的。

向外所求的是知識,不是智慧;向內求的是智慧,不是知識。

智慧能解決問題,知識解決問題是有侷限性的,而且有後遺症,智慧沒有。這是我們不能不搞清楚的。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621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20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7-2020 09:53 PM 编辑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可見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強名是勉強用這一個名詞,可不是真的,咱們千萬不能把它當真看待。

「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講的,「道可道,非常道」,真東西說不出來的,肯定是離語言文字。

所以這是一個不得已勉強建立的名相。

「吾人一念心之性,強名為自性」。所有這些名詞術語,都是不得已而用它的,用它是什麼?用在教學方便。

一執著就錯了,一執著是什麼?佛經就變成佛學,變成世間一種學術。

佛經本來是什麼?佛經本來是自性,一執著就不是了,就錯了,一分別就更糟了。

這是佛學的難處,如果你真正懂得,這也是佛學的易處,它真的太容易了。

你到學校去念書,現在大學裡頭總有幾百個科系,一個科系念四年,十個科系四十年,一百個科系四百年,你念上一千歲,你都畢不了業,你都沒有辦法把它念完。

念完之後怎麼樣?還是一竅不通。

如果你真正懂得佛法這套,那可就容易了,花個幾年真的依教奉行,把妄想執著統統放下、統統離開。

你看,你放下執著,證阿羅漢;放下分別,成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成佛了,你自性裡的智慧德相全部現出來,你無所不通、無所不能。


諸位要記住,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的時候二十四歲,世出世間事情哪一樣他不知道!


雖然他不認識字,你拿一本書念給他聽,他就講給你聽這裡頭講什麼,講得一點不錯。智慧開了,從自性流出來的,那不是學來的。

所以佛法不是宗教,但是佛法本身稱宗教,宗門、教下,跟我們現在這個宗教的含意完全不相干。

宗門、教下,他們用的教學方法不一樣,禪宗他不用教科書,完全用參究的方法,這裡面方法有很多種。

參究,諸位要記住,離心意識,決定不用心意識,也就是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訓練這個,讓你恢復到清淨心。

清淨心是本有的,把清淨心恢復出來,然後進一步恢復平等心。

清淨、平等,後面一定開悟,開悟就是

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功夫,他們的境界;平等心是菩薩境界;到不起心、不動念就開悟了,就大徹大悟。

悟後起修,覺悟之後,回來再讀經。他已經開悟了,那就了不起!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621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20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在佛門古大德,看到印度的龍樹菩薩,在中國很尊敬,中國大乘八個宗派都認龍樹為初祖,龍樹是八宗的祖師,都尊重他。

傳記裡面好像有這麼一段,說他老人家當年在世的時候,他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咱們現在說《大藏經》,他把這個東西學完,多少時間?三個月,三個月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東西統統學完了。

可能嗎?可能,我們相信,為什麼?我們從《壇經》上看到一段信息,那是法達禪師,他受持《法華經》,《法華經》念了三千遍。

三千遍我們相信應該是十年,《法華經》很長,一天念一部,十年的時間。

他到曹溪去見六祖,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

三拜的時候,能大師看得很清楚,頭沒有著地,拜起來之後,惠能大師就問他說:你禮拜頭不著地,你一定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你說來聽聽。

他就講,他《法華經》念了三千遍。

六祖點點頭:《法華經》講些什麼?他說不出來,反過來向六祖請教。

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過。當然他不會看,他不識字,不看書的。他說:你既然念三千遍了,你念給我聽聽。

《法華經》一共是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就是「方便品」,念到第二品,能大師聽了,行了,不要再念,我全明白了。

像他這樣子學習法,這一部《大藏經》,三個月行,肯定學得完,他不必要完全看,看幾頁他就全曉得了。

講《法華經》大意給他聽,他就開悟了,開悟之後再拜,頭就著地了,法達禪師。

從這一段的信息,我們就了解,原來悟後起修是多麼快,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不必聽完。

所以我們知道,龍樹菩薩那個時候他證得初地,應該是別教,在圓教就是初住,他已經超越十法界,是法身菩薩。


所以叫悟後起修,這是禪宗的方法。這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我的三個老師,我初學佛的時候都警告我,不准我看《壇經》。

他說惠能那個人不能學,那決定學不到的,我們不是那個根性。

在一般是上中下根性,實在我們連上根也達不到,是中下根性,還是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像念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慢慢再往上爬。

惠能那是一步登天,登不上去就粉身碎骨,就完了。

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

中下根性,從經教上只要你能夠鍥而不捨,懂方法。

這個方法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什麼?與戒定慧相應,不能夠有貪心,我什麼都要學,廣學多聞,壞了,那是什麼?那是世間法,你分心,你妄念多,佛法這個東西是修清淨心,它與清淨心不相應。

所以只學一門,一門,你就沒有妄想,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學一門,決定遵守《起信論》馬鳴菩薩的教誨。

我學這一部經,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名詞術語),不著心緣相,天天這樣念,從頭念到尾,這一部經。

所以大經很有效果,像法達就很了不起,就一部《法華經》,你看他念十年,可見得他心定了。

他心不定,惠能大師給他講了幾句話,他能開悟嗎?

為什麼我們今天讀《壇經》,讀了我們不開悟,他開悟?人家十年有法華三昧的底子,這一講才會開悟。

所以中國這種學習的方法了不起,外國人作夢都想不到,智慧是這麼來的。

這種方法在中國,儒釋道都用這個方法。

佛法重視開悟,儒跟道也重視,都講禪定。

在從前私塾裡頭,老師對學生重視什麼?悟性,不能障礙他的悟性。

他同時學很多東西,悟性就沒有了,那他學的是知識,他不會開悟的。

這個方法真的只有古印度跟中國有,其他國家地區很少,沒聽說過。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把它薰成什麼?薰成三昧。

如果我們天天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經文不長,真正修行人一天可以讀十遍,讀熟了,一遍四十分鐘,大概一天用八小時。

念經是什麼?修定,跟禪宗參禪沒有兩樣。

他用參究的方法修定,我們用讀經的方法修定,用念佛的方法也可以修定。

總而言之,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修定的方法。

你得要按照這個規矩去幹,不能三心二意,一門深入,時間久了就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開悟。

悟了之後,你再去學一切經教就很容易,一看就明白,什麼障礙都沒有,那是什麼?智慧開了。

教下開智慧,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積小悟變成大悟,積大悟變成大徹大悟,這叫漸修,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

中下根人可以做得到,所以我的老師教我走這個路子,我也很聽話。

但是《壇經》我還是看,我還是非常歡喜。

因為在這個環境當中,我一生沒有道場,沒有寺院,我們這個學會是香港居士們發心建立的,他們有個董事會管理,這也不是我的地方。

我是這一生哪裡有緣找我,我就到哪裡去,去的時候總得隨緣,他們喜歡聽什麼經,來告訴我要講,差不多我都答應。

所以這一生講的經論也很多,大概總有幾十部。

我也想完全跟古人一樣一門深入,但是沒有這個緣,那要很大的福報,你才能辦得到,沒有大福報不行。

到處結緣,總得聽別人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可是我自己學的是念佛,念佛不中斷。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621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20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9-2020 09:50 PM 编辑

這個地方講到「一念心」,一念心我們明白了,這一念就是無始無明,它也是自性。

所以,阿賴耶在法相唯識裡面講是真妄和合,一半真,一半妄。

我們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那就是這個現象,你看屏幕是真,裡面的現象是妄,真妄和合。

那個妄是阿賴耶,真,真就是沒有一切相的時候,那是性,那是自性。

所以,一念心之性,強名為自性。

這個真性,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

所以,不是物質,我們五根緣不到,眼耳鼻舌身緣不到它;它不是精神,所以我們的意識緣不到它。

強名,給它取個名字叫自性,很多,佛稱這個叫真如、叫本性、叫法性,很多名詞,都是一樁事情。

佛對於一樁事情講很多名詞,這也是他教學的善巧方便,叫你不要執著,你只要懂得是這個意思就行,不要去認真執著。名相不要緊,沒有關係,真正是見性重要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這個故事,二祖是慧可,禪宗的。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禪這個法門,他在中國算是初祖,慧可大師是他的傳人,是在他會下明心見性的。這個故事,一般學佛的同學都知道。

達摩祖師好像是在少林寺閉關,為什麼?沒有這樣根性的人傳法,所以他只有自己閉關入定,等傳法的人。

等了很多年,有這麼一個出家人向他求法,心地很虔誠,對老師很恭敬。

所以傳人最重要的一個條件,諸位要知道,就是尊師重道。

你對老師不尊重,對所學的不尊重,佛菩薩來傳你都沒用處,你沒法子接受。

絕對不是老師希望你要尊重他,不是的,那那個老師不是真善知識,還好名,不是的,是你求道的那個真誠心。

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你那個誠敬心是從這些表面上看到的,他看到你有十分誠敬心,老師不會捨棄你。

一個老師一生沒有別的,就是希望遇到一個好學生能傳他的道,中國人所謂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老師的後人就是傳法的人。這非常重要!

慧可十分誠敬,冬天下雪,他在門外,達摩祖師在裡面入定,他在門外,站在門外,積雪到膝蓋了,可見得雪下得很久,積這麼深的雪,他還不走,一直站在那裡。


達摩祖師知道,看到他就問他,好像他是跪在那個地方,問他:你來求什麼?

他說:我心不安,我求大師來給我安心。

達摩祖師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達摩的像,都是一個手伸出來,就是這個意思。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

慧可就找,找不到,心到底在哪裡?《楞嚴經》上七處徵心,真找不到!

慧可就講「覓心了不可得」,說這句話,我找不到心在哪裡。

達摩祖師回答他:我把你的心已經安好了。他在這一句話就點醒了,他就開悟了。

諸位曉得,人家的心達到清淨,所以一點之後,他就平等。

平等心是佛心,六度心是菩薩心,平等心是佛心,他立刻就開悟。

所以覓心了不可得,你不能說沒有心;如果說覓心了不可得,那就沒有了,那就錯了。

你要在這個地方做出這麼一個答案,那不就沒有了嗎?你就掉到無明坑裡面去了,你永遠不會開悟。

佛法永遠是活活潑潑,在哪裡?就在當下,始終就在這一念。

可是這一念不可得,這一念是什麼?很快就過去了,我們凡夫一念的時候,彌勒菩薩講已經有三十二億百千念。

當下就是這一念,一念不可得,不能說它無。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亦不能執為有」。
我們今天講宇宙,就是佛家講的萬法、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就是能生萬法。

雖然十法界依正莊嚴擺在面前,你不能說它有。

我們今天這個身體,這麼多同修道友坐在一起,不能說它有,這是境界。

人家問我們有沒有?我們答應有,為什麼?你有分別、有執著,我跟你在一塊的時候,我也有分別,也有執著,我們才能談得來,才能夠交流。

假如我要說這沒有,那你會把我看作異類,那麻煩就大了。

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要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

佛說法,這講得很清楚,依憑的是什麼?二諦,佛依二諦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

二諦,第一個是俗諦,就是眾生的常識,眾生的理解。順著眾生好懂,給你講孝悌忠信,你好懂;給你講五倫五常,你好懂,這是什麼?這世俗諦。到你境界提高了,給你講真諦。

達摩跟二祖他們都講真的,真的我們聽不懂,明明就有,你怎麼說沒有?真的是沒有,但是我們誤會了,以為真有。

佛也不跟我們抬槓,你說有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慢慢來幫助你提升,這是對絕大多數人所用的方法。

你看達摩祖師在中國那麼多年就度了一個人,慧可;慧可也度一個人,一生就度一個人,僧璨,一直到惠能,五代都是單傳。


五祖忍和尚也是度了一個人,惠能大師;六祖就度了四十三個人,史無前例,四十三個在他教導之下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叫空前絕後。

六祖以後沒有這種情形,老師教學有二、三個開悟的,好像最多的有五個,再多就沒有了,可見得這個事情難!

現在這個時代有沒有開悟的?我早年到香港講經,一九七七年,我講經的處所是倓虛老法師的中華佛教圖書館,在界限街,那一次來講《楞嚴經》。我聽到倓虛老法師佛七開示的錄音帶,因為我來的時候,老和尚往生已經幾年了,三、四年了,沒有見到面。

他在開示裡面說,他一生,禪宗裡面,他說得定的,得禪定的有,他見過,也聽說過;開悟的,不但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倓老法師講的,那個時候應該是九十歲的時候。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621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10-2020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最近,大概二十年前,我認識了黃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在的時候,我每一年至少會到北京去兩趟看他。

我們兩個人都在學這個經本,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沒人講這個本子,我在海外講這個本子,他在國內講這個本子,在國內也沒有第二個人講這個,所以我們兩個人遇到就很投緣。

他告訴我,他學禪,也學密,都有相當的成就。

他告訴我,在現前這個時代,禪跟密的根性都沒有了,參禪連得定都見不到了;學密,三密相應、即身成佛也沒有了。

他說從今往後,佛法裡面能成就的只有念佛。

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也學過禪,也學過密,走的時候是念佛求生淨土,黃老居士亦復如是。

他生病的時候告訴我,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真的是萬緣放下,平生所學的也都放下,就是一句佛號送他往生。

這是大善知識給我們做示現,現身說法告訴我們什麼能成就,就這個能成就。

尤其是今年,社會動亂,災難頻繁,一般人不再忌諱談災難了。


從前我們在國際上往來,沒有談過災難的事情,今年我在澳洲訪問五個宗教,大家都談這個問題。

前幾天鳳凰電視台訪問我,也談這個題目,可見得大家都很重視。

我們的《華嚴經》沒講完,講了四千多個小時。

我們也是為了現前社會的需要,把《華嚴經》暫停,我們將《無量壽經》再講一遍,配合國內跟台灣、其他地區一百個七的三時繫念,都將這些功德迴向給中國、給這個地區、給全世界,以這個功德希望把災難能夠減輕,能夠延緩。

要完全化解,我們這個力量恐怕做不到。

所以我們同心協力來做這樁事情,我講這部大經來跟他們配合。

這個經講圓滿,我再繼續講《華嚴經》。這是這一次的講經因緣。

https://edu.hwadzan.com/djplay/1/10/3206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20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再看底下這個文,「 蓋離四句、絕百非,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四句就是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四句。

都是說我們凡夫心,凡夫心實在就是輪迴心,輪迴心裡面嚴重的分別執著。

現在我們知道,在諸法實相裡面,有、無都沒有,有、無是對立的;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都是戲論,佛法講戲論,戲論就是沒有真實義。

什麼叫沒有真實義?與事實真相相違背。這話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

可是這樣的話,老修的人能懂,初學的人比較困難。

什麼人能完全接受,不會懷疑?在佛法裡要上根人。

但是根性是可以被薰修而提升的,我們是下根人,沒關係,只要遵守古聖先賢的教誨。

讓我們想起中國有一句諺語說,「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老人是誰?諸佛菩薩是老人,古聖先賢是老人。

中國文化,我有理由相信不止五千年,古印度的文化上溯到婆羅門的時代有一萬多年,中國絕不輸給它。

我們說五千年是什麼?因為上古時代沒有文字,沒有記載,都是靠口傳的,一代傳一代;印度還是這樣的,因為他們不重視歷史,中國人重視歷史的記載。

所以孔夫子說他老人家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我覺得《論語》裡面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那是什麼?修學成就靠什麼?修學態度。

這個話說明孔子一生他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沒有什麼了不起,他所學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

《論語》裡面很多話,我相信都是千萬年前傳留下來的,他老人家是集大成,把古聖先賢傳下來的話用文字寫出來,流傳給後世。

所以說,這是大成至聖先師,集大成的。

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沒有他這個文字記載,那傳留下來的東西就很少,這是他對後人做了最大的貢獻。

這個態度我們應當有,夫子這個態度是清淨心,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


他愛好古人這些教誨,換句話說,他好聖人,他就是聖人;他不是聖人,他怎麼能喜歡聖人?

像我們《華嚴經》五十三參一樣,善財童子參訪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是圓教初住菩薩,他自己證得,他要不是初住,他就見不到初住;他不是初地,他就見不到初地。

孔子能夠見到、體會到聖人那種教誨的真實義,他的境界達到了。

達到,用人家的就好了,何必用自己的!給後人留個好榜樣,這是正確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的。

所以我講這部經,這一次是第十一遍,十一遍方法不一樣,我講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這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沒有我自己的東西,何必要自己的!

黃老居士解的,我同意,不就跟我自己一樣!何必要標榜自己?標榜別人好,希望大家都學會尊重古聖先賢,有大利益!

不搞自己名聞利養,不搞自私自利,讓自己的心恢復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https://edu.hwadzan.com/djplay/1/10/3206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20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離四句,絕百非,就是底下這個總結,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我們用心意識,心意識就是現在的研究,研究研究,研究是什麼?用第六意識的分別,用第七識的執著。

能不能研究到真的東西?不可能,這是科學跟中國傳統不一樣的地方。

中國傳統能見性,能夠恢復自性的智慧,科學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科學用心意識。

用心意識所得到是知識,不是智慧,兩回事情。

古印度跟古老的中國重視智慧,知識在其次。

二十五史是知識,十三經是智慧。知識可以做為參考資料,決策、決斷一定是智慧。

所以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有他的道理在。

老祖宗東西真好,我們要是疏忽是大不孝,留下這麼多好東西,怎麼能這樣粗心大意疏忽掉!

底下講,「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 」。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明天我們接著再學習底下這幾句。


他這一段的義理很深,我們細心再一起來學習。好!今天學到此地。

https://edu.hwadzan.com/djplay/1/10/3206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20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我痴.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4-2024 05:29 AM , Processed in 0.07667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