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恭敬淨土大經解演義(无量寿经)~'~ 真信、切願,乃至一念,十念,沒有一個不成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10-2011 01:34 AM 编辑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集


顶礼 净空法师 慈悲开示!阿弥陀佛_/\_


我們從「而其中之《無量壽經》者,乃淨土群經之首要,淨宗大德常稱為淨土第一經者也」。
這一句在前面跟諸位說過,這是老居士無盡的慈悲,真實的智慧,在一開端,這第一個小段,就把這一部稀有的經典介紹給我們。

我們有幸在這一生當中能聽到、能讀到,能依教奉行,我們可以這麼說法,像彭際清所說的,這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這一天太難得!

說「一日」好,我們能把這一天抓緊,這一天不但是永遠脫離六道輪迴,給諸位說,永遠脫離十法界。

脫離六道輪迴,脫離不了十法界,脫離十法界還相當難度;這個法門得到之後,脫離十法界了。

這裡說是「淨土群經之首要」,我的看法,不僅是淨土,是一大藏經群經的首要。

諸位都知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般若部的首要,不長,二百六十個字。

佛說《大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講什麼?就是《心經》,展開來就是六百卷《大般若》,歸納起來就這二百六十個字,不增不減。

可是我們淨土宗也有心經,那心經是什麼?淨土五經裡面最後的,這是印光大師把它拈出來,放在淨土四經後面,就成淨土五經。

這個舉止我看到了無比的驚訝,實實在在了不起,那就是《楞嚴經》裡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這一章經文多少?比《般若心經》還少,二百四十四個字,《般若心經》有二百六十個字,這是二百四十四個字,它是淨宗的心經。

淨宗是一大藏教的首要,換句話說,「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就可以圓攝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說的一切經教、無量法門,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圓通章」上告訴我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成功了,就圓滿了。

這是佛法不可思議之處,我們這一生能遇到,無比的慶幸,要抓住,如果不抓住太可惜,你在六道輪迴裡哪一天才能遇到這個東西?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1-2011 0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1-2011 02:43 AM 编辑

我們再往下看,「至於《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者,乃先師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無量壽經》漢、魏、吳、唐、宋五種原譯,廣擷精要,圓攝眾妙,匯成今經,現推為《無量壽經》之善本者也。」這樁事情不容易。
黃念祖老居士的老師就是夏蓮居,他生長在佛法家庭,他的舅舅是梅光羲居士。在那個時代,佛門裡有句話說「南梅北夏」,這是在家學佛的,南方第一個人梅光羲,北方第一個人夏蓮居,南梅北夏,這兩位大德。

他們兩個是多少年的同事,同參道友,關係非常密切。黃念祖這個外甥就送到夏老那邊去,跟夏老學佛,跟了二十多年,是夏老的傳人,傳法的弟子,我們佛門說法子。

這部經就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依據現在《大藏經》裡收藏著五種原譯本,漢、魏、吳、唐、宋。這是朝代,這個魏就是三國時代的曹魏,吳也是三國,這是三國時代的,魏、吳都是三國時代的,唐、宋,一共是五種譯本,這個翻譯後面會說到。

五種原本,在現在印刷術發達,不難找到。不要說是古時候,我學佛那個時代,六十年前,六十年前印刷還是用鉛字排版,算是很進步了,比不上現在的照相,這太方便了,在那個時候書籍也相當不容易找到,這五種本子很難找到。

最常見的就是吳譯的,康僧鎧,《無量壽經》只有這一種本子在外面流通可以看得到,其他的四種本子都很少流通。

我們很難看到五種原譯本,除非到《大藏經》裡面去找,沒有單行本流通。

根據古大德他們告訴我們,這五種經本裡面出入很大,有些這個經上說到,那一種譯本上沒有。

所以古大德根據這個事實真相判斷,應當是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無量壽經》是多次宣講,才會有這種情形。

如果是一次宣讀,翻譯的人再多,總是大同小異,不會有很大出入。這個推斷非常合乎邏輯,我們認為是正確的。多次宣講,那就是顯示出這個法門的重要。

真的,特別是末法時期,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能得度,可以說就是這個法門。

我們可以說從黃念祖以後,黃老是念佛往生的,他在病重的時候托朋友告訴我,他每天念佛十四萬聲,念佛走的;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沒有修密法,他念佛走的。

夏蓮居老居士也是顯密圓融,最後往生也是念佛走的。這都是做給我們看的。。。。。。。(待續)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11 0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11-2011 02:07 AM 编辑

後面這兩句八個字,簡單介紹這個會集本的優點。「廣擷精要」,五種原譯本裡面的精華,最重要的開示,全都在這個會集本裡頭。
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個會集本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夏老為我們做這個工作。

「圓攝眾妙」,圓是圓滿,五種原譯本裡面最精妙的理、事,都會在這部經裡頭。

「現推為《無量壽經》之善本者也」,誰推的?夏蓮居老居士很謙虛,當然自己不好意思說。

確確實實比過去三種會譯本好,這三種會譯本都有瑕疵,這個地方挑不出毛病,這個難得。

第一個推崇的,是慧明老法師,夏蓮居的皈依師,這是出家人,也是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的一位老法師;居士裡面第一個推崇的,梅光羲梅大士。

這個本子傳到台灣,也是一個老居士從山東到台灣帶來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前面有一篇很長的序文,諸位都看到,現在印的本子都附在後面。

我們李老師一看,這是他老師寫的,他老師介紹的,無比的歡喜。那時候李老師才六十多歲,大概六十五歲左右的樣子,看到這個本子,在台中就講了一遍。這本子剛剛會集出來,才流通出來,印的數量不多,大概只印了三千本,分量不多。

看到之後,當然沒有人給它做註解,以後只聽說慈舟法師,是個學律宗的長老,這都是民國初年的佛門的大德,在山東用這個本子講過一次,還做過科判。這份科判,黃老居士用影印本送了一本給我,我根據他這個科判再做一個很詳細的科判,我有個科會。這是受到這麼多人推崇。

李老師講這部經,自己用眉註,他的東西我能看得懂,他把段落勾出來,每個段落的大意,那就是科題,都標示出來。

所以我最早在美國講這部經,是依李老師的眉註。好像講過二遍或三遍,然後才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他把他這個註解送給我。送給我,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是油印的本子,紙張印刷,裡面的字都模模糊糊的,那樣的一個本子。

那個時候黃老回到北京,我就托人向他老人家請教,這個本子有沒有版權,如果有版權,我們得尊重他,要是沒有版權,我就準備在台灣把它印成書正式流通。

他回覆我,沒有版權,還要我給它寫一篇序文,要我給它題字。所以我們第一次在台灣印了一萬冊,這個本子在海外就流通了。。。。。。。(待續)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1-2011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1-2011 01:48 AM 编辑

「淨宗學會」是夏老提出來的。佛法要在現代這個社會弘揚,必須要正名,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過去,在古時候,佛家道場都叫寺院庵堂,用這個名稱,現在人看到這個名字就認為它是宗教,它是迷信。

所以夏老提出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很有道理,我聽了之後歡喜,非常贊成。

他說我們大眾在一起修行的道場,應該稱「學會」,淨土宗,「淨宗學會」,華嚴宗稱「華嚴學會」,「天台學會」,用學會。

教學的機構用「學院」,這個好!人家一看這是個教育機構,不至於跟迷信去掛鉤,這個提議非常好。

可是提出來之後,在國內從來沒有設立過,沒有正式成立過,所以念公就囑咐我,在海外成立,你在各地方講經弘法,希望各地都能夠成立淨宗學會這個部門。

第一個淨宗學會是在溫哥華成立的,「加拿大淨宗學會」,現在還有;第二個學會是「美國淨宗學會」,在加州聖荷西桑尼維爾成立的,現在還在,楊一華居士主持。以後我在美國跟加拿大總共成立三十多個會,可能現在還有存在的,也有的就沒有了,應該現在美加十幾個會我想是有的。

成立最多的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國家不大,現在恐怕有一百多個淨宗學會,將近有兩百個,這是最多的。

其他到歐洲,歐洲我曉得有些主要的國家幾乎都有,像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都有。在澳洲,澳洲好像有十幾個。

淨宗學會它的性質,實際上跟從前蓮社沒有兩樣,只是招牌換個名字。

這個學會沒有組織,沒有統轄,所以他們的人事、經濟、行政完全獨立。

凡是淨宗學會,我們都是同道、同門的友誼,是友誼的關係,大型的活動,邀請的時候我們都會支持,互相支持、互助合作。不像一般的教會,它有總會、分會,我們沒有,我們沒有哪個會是總會,哪個會是分會,沒有,每個會都是一樣大,各個都第一,沒有第二。

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學,釋迦牟尼佛沒有搞組織,甚至於就是一個學校,他們也沒有分班級。

這種精神好,這真正叫清淨平等覺,我們應該把它永遠保持下來發揚光大,與性德完全相應。

這是附帶說這些老人對我們後世的垂愛,教導我們在這個時代應該怎麼做法。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1 0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11-2011 02:46 AM 编辑

印光大師講得更好,印祖說,在末法時期,也正指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道場不要太大,同學不要太多,他給我們講,同學最好不要超過二十人。
真的,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好,開銷小,二、三個有力量的護法就能夠照顧到。

修行人首先的條件是身安則道隆,你要身心安穩,那麼你一切都要簡化,要簡單,不求人、不怕苦,這是佛教給我們兩個條件。

釋迦牟尼佛臨走的時候告訴往後的弟子,第一個要持戒,以戒為師,第二個以苦為師;你不能吃苦、不能持戒,你什麼都得不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這兩句話的開示比什麼都重要,我們有沒有做到?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清末民初的人都能做到,現在人為什麼不能做到?我對這個問題想了很久。

我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我們佛門的佛友,在家,十善業做不到,出家,沙彌律儀做不到,我們感到很遺憾。

我們追問,為什麼?追到最後把根源找到了,教育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11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11-2011 06:17 PM 编辑

清末民初那個時候,就是民國二十年以前,傳統文化雖然衰了,講的人少了,還是有人講,還是有人在做,還有根!
也就是說,家教還沒有完全斷絕,中國的家教是私塾的教育。

我們家鄉是個古文化的發祥地,中國的桐城派就在我們家鄉這個地區,明清兩代出了很多人才。

農村裡面,村莊裡頭小孩都念書,幾乎沒有不念書的小孩,學校在祠堂裡面。

他有這個底子,所以他從小學到規矩,讀了些古書,有根,有儒的根,有道的根,道就是《太上感應篇》。

道家最普遍的道場就是城隍廟,城隍廟是道教的道場,這裡面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十王殿,十殿閻王,教什麼?教因果。

農村裡面的婦女,一年到城隍廟燒香總得有個四、五次。我小時候跟著我母親,那時候很小,五、六歲,上城隍廟燒香,父母就機會教育,告訴我們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不能夠犯罪。

犯罪,你看那個刑罰,刀山、油鼎;妄語,拔舌。這個印象很深,你一生都不會忘記。

長大了,起心動念會想到城隍廟,你有的事情不敢做。

中國古人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這種教育,產生很大的效果,遇到事情,你想想這個事情該不該做,後頭還有什麼樣的因果,就害怕了。

所以學佛,三皈、五戒、十善很容易接受,很容易做到!

現在為什麼這麼難?就是傳統基礎的教育、紮根的教育丟掉了。

這是我們跟日本人八年抗戰抗掉的,我覺得這是無比的損失。

到以後我們漸漸接觸到佛法,就又回到傳統文化裡面來,儒釋道三家關係非常密切,永遠沒有辦法分開的。

接觸到之後明白了,真好!在全世界找不到。

你學了之後,你才真正愛護這個國家,真正愛這個民族,全世界再找不到。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11-2011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11-2011 06:31 PM 编辑

外國人比我們好的地方,孫中山先生講得很清楚,他說只有科學技術、機器,他們發明一些機器比我們強,除這兩樣之外,哪一樣都趕不上我們中國。

我們聽到這些話完全肯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

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們走了許多國家,跟這些外國人交往,知己知彼,他的優點我們曉得,他的缺點我們也曉得;我們中國人的缺點他知道,優點他不知道。

除了少數研究中國文化的、研究中國歷史的,他們懂得,他懂得,沒有不佩服,這是人性,他佩服。

像湯恩比這一類的學者,明明白白的就能說得出來,「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英國人講的。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參加十幾次聯合國主導的和平會議,現在國際社會麻煩大了,幾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怎麼辦?

所以我在劍橋講演的時候,我就問同學們,這是你們英國人說的,儒家的東西、大乘佛法真能解決問題嗎?

同學們對著我笑,沒有一個說話的。

我又問,難道湯恩比博士說錯了嗎?也沒有人說話。最後我說我的看法,我說湯恩比的話沒說錯,大概是我們把它解讀錯了。

為什麼?我講話對象都是漢學系的學生,都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得很認真,我們不能不佩服。

很多學生《論語》能夠背,我《論語》還背不出來,還不如他。

他們拿著儒家經典寫博士論文,拿著佛經寫博士論文,其中有一個告訴我,他寫博士論文用《無量壽經》。

我說《無量壽經》有九個版本,你用哪個版本?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跟我們學的是一個本子。

我說我們今天提到孔孟,你馬上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你想到那些;講到大乘佛學,一定想到《華嚴》、《法華》、《般若》這些大乘經典,這都是你們很熟悉的,能解決現在社會問題嗎?沒人敢講話。

我就告訴他,這是個誤會。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11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11-2011 01:46 AM 编辑

提到中國傳統文化,你們都想到代表性的典籍,這是沒錯,四書五經、十三經是儒家代表《華嚴》、《法華》、般若、法相,這是大乘佛法的代表,沒錯。

但是這是花果,多美,多好看,花果從哪裡來的?樹枝條上長的。

樹枝條從哪來的?枝條它有根本,根本是什麼?佛法的根本是十善業道。

《十善業道經》不長,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十善業道」好比是大地,樹木花卉都是從地上生的,這才把找到;用這個做比喻,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都從這個大地生的,根找到了。

孔孟的根是什麼?孔孟的根就是《弟子規》。道的根就是《太上感應篇》。

這三樣東西沒有人想到。這個東西能生四書五經、十三經,能生一切大乘法,它從這裡生的,你把這個東西找到,從這裡學起,下功夫,這就行了,真有救。

救今天的社會,這三個根就管用。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11-2011 0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11-2011 01:57 AM 编辑

今天,我們想到災難很多,佛在經論裡教給我們,如果這個地方有一個道場,真的道場,不是假的,真道場是什麼?叫「六和敬」。

你看我們在受持三皈的時候,「皈依僧,眾中尊」,要去念這個誓詞,這句話什麼意思?僧是僧團,是個團體。

什麼樣的團體叫僧團?僧團不一定是出家人,這一點大家學佛一定要搞清楚。

四個人以上在一起生活,都修六和敬,就叫僧團,它叫「和合眾」。

眾是四個人以上,我們中國三個人稱眾,佛法裡四個人,四個人叫一眾。

這四個人,如果你是家庭,你家庭有四個人,家庭裡面修六和敬,你這個家庭就是僧團。

這個僧團產生什麼效果?十方諸佛護念,一切龍天善神擁護。

有這個團體在,這個地方沒有災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不是指出家人,諸位要知道,出家在家都一樣,四個同修在一起修行。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11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4-11-2011 02:40 AM 编辑



什麼叫六和敬?我們這外面也掛著的,十樓掛著,你們進去就看到,「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這六條。

這六條要怎麼樣才具體落實?給諸位說,落實三個根就落實了。

如果我們這個小團體裡,《弟子規》落實了,《感應篇》落實了,《十善業》落實了,這就是和合僧團。

這個小團體,人數是四個人以上,多是沒有數量限制的,在這一個道場修行,這個道場就是十方諸佛護念,一切龍天善神保佑。

這樣的道場有沒有?我學佛五十九年了,沒看見一個。不但沒看見,聽也沒聽說過,我只聽說過兩個出家人住在一起天天都吵架,悲哀!

現在災難這麼多,出現一個這樣的僧團,香港有這麼一個僧團出現,香港這個地區災難就沒有了。

你們肯不肯發心?我們來提議,真正發心的來報名、來簽字。先要好好想一想,得真幹,不真幹,別開玩笑,開玩笑罪過很重。

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從自己做起,從本身做起,從我們這個小道場做起。對別人的道場尊重,決定不批評,決定不干涉,決定不說別人是非,一切從自己做起,從我們小道場做起。

看看我們小道場人有沒有簽名的?有沒有發心真幹的?災難這麼多,怎麼樣救香港地區?香港沒有災難,我就相信中國沿海就沒有災難,向外面,從日本、韓國到台灣、菲律賓,下面到越南,這個地區都不會有災難,你說這個功德多大。

全在自己肯不肯發心,肯不肯真幹!夏蓮居老居士一生,常常講這兩個字,「真幹」。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11 0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11-2011 01:57 AM 编辑

真正把三個根落實了,我們皈依《無量壽經》皈是回頭,依是依靠,依靠《無量壽經》上講的道理,依照《無量壽經》講的方法認真修行,沒有一個不生淨土,生淨土就是一生成佛換句話說,你這一生就成佛,你功德就圓滿了。

可是你要記住,真正想圓滿,那三個根很重要。三個根好像沒有,聽說也往生了,有人告訴我。有沒有這個情形?有。

但是他那三個根不明顯,有沒有?他肯定有,他要沒有他怎麼能往生,哪有這個道理?

說一個老太婆念佛往生了,一生也沒有學過佛,也沒有學過道,也沒有學過儒,她什麼都不懂。

你拿《弟子規》這個標準去看看她,她有犯哪一條?你認真一檢查,她哪一條都沒犯,她沒學過。十善業沒學過,這人真的是個善人,她具足了。

你細心去觀察才能發現,那往生的人,念佛往生的人,不管他有學沒有學、認識字不認識字,他都是很有德行的人,都真正是個善人,他才能往生。

心行不善,心機很多,這種人很難往生。為什麼?你不能到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那個地方你還動心機,那怎麼可以?

你的起心動念佛菩薩知道,諸上善人各個都知道。真的嗎?真的,《還源觀》上就是這樣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心裡才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就周遍法界。

它的速度太快,它稱性的,這我們自己不知道。無論什麼念頭,只要念頭一起,三種周遍。

第一個是這個信息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第三個含容空有,一念之間就三種周遍。

周遍的範圍你無法想像,我們中國人有兩句話形容得非常好,「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這兩句話很多人聽得耳熟,也都能講,實際上它的意義很難說得清楚。

其大無外,沒邊際,其小無內難懂《華嚴經》上講得好,怎麼叫無內?一粒微塵,裡頭有世界,什麼樣的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樣大。

微塵裡面有世界,世界並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一樣的,沒有大小!

微塵裡面那個世界裡還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還有世界,重重無盡,叫其小無內

你去追,找得到底嗎?找不到。不思議的境界!佛不打妄語,為什麼?你見性你就見到,你就明白了;你沒有見性,你怎麼想也想不出來。

不是思惟能夠達到的,所以叫不可思議,不能夠思,不能去想它,你也沒有辦法去議論它,稱性的。

哪一樣東西不稱性?樣樣都稱性,只是我們迷而不覺。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1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2-2011 01:29 AM 编辑

這裡講的善本,善本的標準,就是這個本子沒有錯字。書上最怕的是錯字,這個本子裡頭沒有錯字,那就是善本。
義理沒有欠缺,體系完整的,方法精細,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行,你能得真實利益。

真實利益裡頭最重要的,你了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契入境界,這叫究竟了義。

契入境界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證果,成佛了,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再往下面看,「《無量壽經》乃淨宗之總綱。」綱是綱領,總綱領,所以它稱為淨宗第一經。

淨宗的經不多,所有的宗派,只有淨土宗的經典最少,它只有三部經、一部論,這是早年的。

三部經,第一個是《無量壽經》,第二個是《觀無量壽佛經》,叫《十六觀經》,第三個是《阿彌陀經》,分量都很少;一論是天親菩薩的《往生論》三經一論。

那個一論,是天親菩薩修淨土,往生極樂世界的心得報告,提供給我們做參考的。

現在呢?現在是五經一論,五經從哪來的?

三經是佛說的,五經是咸豐年間,清朝,咸豐的妃子慈禧太后大家都知道,講咸豐知道的人不多,講慈禧太后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的丈夫。

咸豐年間有個居士魏默深,後頭都有介紹,魏默深。這個老居士也很了不起,他把《華嚴經》最後的一卷,不是一品,最後一卷,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這一卷,《華嚴經》最後這一卷,是一品裡頭的一章,他把這個抽出來附在淨土三經後面,成為淨土四經。

所以,諸位要是在以後看到佛門裡淨土四經,你就曉得那是魏默深加了一個。加得好!為什麼加得好?在《無量壽經》上,特別是夏老的會集本,我們看到第二品「德遵普賢第二」,那就是那一章。

確實,《華嚴》最後是歸淨土、歸《無量壽》,所以他那一篇附出來附得太好了。這是淨土四經。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11 0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12-2011 01:54 AM 编辑

五經印光大師,這是近代的,印光大師去我們不遠,他民國二十多年才往生的,抗戰期間往生的。
他老人家把《楞嚴經》裡「二十五圓通章」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這一小段的經文,把它放在淨土四經後面,變成淨土五經

這個做法不可思議!淨土還需不需要其他經典?不需要,到這就圓滿了。

為什麼?那二百四十四個字,我跟諸位說那是淨土宗的心經,是一大藏教的心經。

也就是善導大師他老人家常常講的,「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印光大師這個做法,讓我們對善導大師說的這句話完全明白了。

一切諸佛應化在十法界,在一切諸佛剎土的十法界普度眾生,第一個方法是什麼?就是持名念佛求生淨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是了不起的法門!

極簡單、容易、穩當,什麼人都能修,各個都能成就,善導大師講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

http://cn.pllc.cn/Category_449/index.aspx?4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2011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12-2011 01:40 AM 编辑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

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2011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12-2011 01:40 AM 编辑

為什麼修淨土的人這麼多,往生的人那麼少?善導大師的話有沒有矛盾?給諸位說,沒有。

那是什麼原因?你不是如理如法的修行,過在你,不在法門,不在經典;你要是如理如法的修,真的萬修萬人去,一個不漏。

《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是什麼?福德是什麼?因緣是什麼?

因緣我們今天具足了,得人身是因緣,遇佛法是因緣,遇大乘是因緣,遇《華嚴》、遇淨土這是了不起的因緣,緣具足。

問題在哪裡?善根、福德。善根是什麼?信解。

你是不是真信?你對這裡頭還有沒有問題?如果還有懷疑,你的善根有問題。

你對淨宗的道理明不明瞭?沒有透徹明瞭,明瞭是幫助你信。

你所以有懷疑,你了解得不夠透徹,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懷疑了,那你信解有了,信解是善根。

福德是什麼?真幹!真幹的人有福德。你不是真幹,你對這個世間還放不下、還有留戀,那就完了,你就很難成就。

所以,經沒有毛病,理論、方法都沒有毛病,毛病出在自己煩惱習氣,這個東西要放下,你就決定在這一生取得淨土。

http://new.jingzong.org/Item/4690.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12-2011 01:19 PM 编辑

下面,念老引用彭紹升,就是彭際清,「我國清代彭紹升居士讚曰,《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這幾句話非常重要。

《無量壽經》「如來」是十方明心見性的人,諸佛如來,稱性之談,字字句句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字字句句都是圓滿的,稱它作圓教。

一切諸佛如來的自性,跟一切眾生的自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

所以大乘教裡面講到自性,常常用海做比喻,性海。

我們每一個不同的眾生,就像海裡面起的一個水泡一樣,水泡從哪裡起的?從海起的。

水泡跟水泡,如果水泡沒有破裂,好像互相對立的,這是一個,那是一個;水泡破了之後,全是大海。

聰明的人不必等它破,全是海水,每個水泡都是海水,海水就是自性。

所以,經教裡佛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個心,一個智慧,「力無畏亦然」,沒有一樣不相同,為什麼?你離不開自性。

這句話說的,把諸法實相一語道破,我們跟一切眾生什麼關係?一體,一個自性,你說這關係多親密。

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迷悟不同。

了知道我們是一體,比一家人還親,一體;了的時候才分自分他,才有分別、才有執著,才造業,才找了一些冤枉的果報。

在六道輪迴是冤枉,夢中境界,它不是真的;真正參透了,那個夢也沒有離開自性

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離自性,都是自性現的。



http://new.jingzong.org/Item/4690.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12-2011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12-2011 02:22 AM 编辑

所以他說,「眾生本具之化儀」就是今天講的方式、形式。

我們今天教導學生,用什麼樣的形式,現在我們曉得,對小孩、幼童,我們辦幼稚園、辦幼兒園、辦小學,隨著他的年齡,再辦中學、辦大學,這就好像是方式,這叫化儀

化儀之外,有「化法」法是教學的方法。

眾生根性不一樣,對不同的根性用什麼方法來教他,所以佛家講化儀、化法。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這些學生,在化儀方面,他首先,開悟之後,他講阿含十二年,阿含就像佛教的小學。

講什麼東西?講人天法,講你怎麼樣做人,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阿含經》裡面這些教學的東西很多,在這個裡頭。

大乘的時候,逐漸跟你討論宇宙人生,我們今天講的哲學、科學,都講到究竟圓滿。

宇宙從哪裡來的?萬法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真講清楚、講明白了,實在不容易!

到今天,這個世界上多少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都沒有找到答案,都還是有些問題存在,唯獨大乘佛法裡頭講清楚、講明白了,沒有疑惑。

http://new.jingzong.org/Item/4690.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2011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12-2011 01:00 AM 编辑

所以我當年學哲學,方先生把佛經哲學講給我聽,他告訴我,這是他的看法,他說「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是他的原話,他這麼給我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把我引進佛門。

還特別告訴我,這句話很重要,要不然我會迷惑,我會有懷疑,我要看看那些學佛人怎麼學的,是不是真像方先生所說的?

所以方先生這句話重要,他說「佛經哲學在經典,不在寺廟」,這句話非常重要。

為什麼不在寺廟?寺廟的人不學了。從前寺廟,古大德那真的是了不起,為什麼?他真學。

現在呢?現在寺廟出家人不學了,搞宗教。

出家幹什麼?出家去跟鬼神打交道,搞超度、佛事、法會,搞這個。

這個事情是不是要搞的?要。應該怎麼搞?到鬼道裡去搞,在人道裡是教人。

鬼道裡有沒有?有,佛菩薩在鬼道。你看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看放焰口,焰口對面的焦面大士那是誰?觀世音菩薩,在鬼道裡面現鬼身度鬼道。

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他現身在人間那就是教人的,怎麼能用人身去教鬼,哪有這種道理?用鬼身也不能教人。

http://new.jingzong.org/Item/4690.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12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2012 01:08 AM 编辑

所以,佛菩薩的應化不可思議,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教他什麼東西就教他什麼東西。

這個應該不是自己決定,是他的感,佛的應,自自然然感應道交。

就跟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一樣,我們用善心去感,你看回應是最美的結晶;我們用惡念去感,它回應的就是很難看的圖案給你。

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也是如此,眾生起什麼念頭就感得他什麼感應。

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絕對沒有什麼想法、念法,他要有想法、念法他是凡夫,凡夫才有想法、才有念法,法身菩薩、見性的人決定沒有,為什麼?見性,頭一個條件就要把起心動念斷掉。

不起心不動念,他還有什麼想法、還有什麼看法?沒有了,那叫清淨平等覺。

所以眾生是有心去感,佛無心來應,叫稱性自性它自然會有應的。

所以,化儀、化法這個意思我們要懂。

一般講,我們在學習當中也常說,化惡為善,這是我們現在幫助別人,頭一步教他、幫助他改過。

這個化是變化氣質,是教學裡面從果上講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是讓他變化氣質。

具體來說,把惡的念頭、惡的言行變化成善念、善行,這我們教學成功了,這是第一步。

更進一步的是化迷為悟,這才真正是佛法;化惡為善這是世間法,化迷為悟才能出世間,你真正覺悟。最後化凡成聖,一步一步的向上去提升。

http://new.jingzong.org/Item/4690.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2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一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5:47 AM , Processed in 0.08290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