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浩田

浩看電影: Fyre: The Greatest Party That Never Happened<#1118>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4-10-2017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Being a “Kingsman” is more than the clothing we wear or the weapons we bag. It’s about willing to sacrifice for the greater good. I hope you’re ready for what comes next. It’s important.

當一部電影贏得了口碑又贏了票房,電影公司便會很快地趁熱打鐵,推出續集來延續品牌的效應。於是,票房成績隨即成為各個片商在電影行銷上的標準目標,意圖透過籌拍更多續集將利益最大化。為了應付廣大的市場和期望,片商濫用了續集的名義,投機取巧地利用各種套數,沿用陳腔濫調的劇情,再把資金投入在特技效果上,製造出更多嘩眾取寵的熱鬧場景,卻忽略了故事本身最重要的內容。長此以往,續集便幾乎成為爛片的代名詞。

想要在續集中錦上添花,就得在前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曾經執導過《Kick-Ass》和《X-Men: First Class》的Matthew Vaughn,向來都沒有拍攝續集的慣例。同樣是漫畫改編電影,他在拍攝《Kingsman: Secret Service》時,就已經萌生了開拍續集的念頭,甚至還躬體力行地實踐了腦海中浮現的想法。在首集大獲好評的基礎下,續集當然也收到了矚目。這無疑是導演必須面對的挑戰——他所要面對的挑戰已不僅僅是重現上一次的美好時刻。續集《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的佈局和卡司顯然更大,劇情卻依舊緊湊而沒有半份拖沓,熱鬧得毫無冷場。

相隔了兩年的續集《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和前作擁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前後呼應的情節和細節亦是很多。因此,與其說它是續集,倒不如說是首集還來不及說完的故事之延續。在完全沒有前情提要下,電影甫開場便以一場緊張刺激的飆車戲,迅速地進入故事此次的主題,將在場的觀眾帶入「Kingsman」獨有的世界觀和氛圍之中。續集大致上沿用了上集原有的段落模式,讓前作的角色一一亮相,再以鏡頭閃回的方式交待他們的過去,以及他們之間的情感關係。角色之間的互動和默契是推進劇情發展的基礎之一,也是開啟角色內心世界的一串鑰匙。

從上一集到這一集,Eggsy、Harry和Merlin三人儼然已成為了「Kingsman」的黃金三角。尤其是Harry,早已是大家心目中不能替代的紳士特務最佳人選,也是Eggsy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生導師。無論劇本捏造了什麼方法讓Harry復生都已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他的歸來填補了要角的空缺、完整了故事的空缺、彌補了Eggsy內心的空缺。兩者的關係從此躍升為父子般的親人關係。在Harry暫時缺席時,Merlin也曾暫代了前者的位子,成為Eggsy的最佳夥伴、摯友和導師。

Harry、Merlin兩位大叔和Eggsy之間亦師亦友亦親人,早已先後培養出無需言語的默契,使得他們合作無間。續集在Eggsy、Harry和Merlin三人之間的情感描寫上,琢磨得非常豐富、細膩和到位。從上集一直累積下來的感情也更加鞏固。這才能在Harry恢復記憶後回歸團隊時,以及Merlin為了保護隊友而壯烈犧牲的兩個情節上產生一種感人至深的共鳴感。這一點是個人對於續集最喜愛的部分。從上一集的Harry到這一次的Merlin,彷如命運的安排,總有一個讓人喜愛的角色必須缺席——這樣有遺憾的結局,往往更能令人印象深刻。

《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在前作為觀眾上了一門英國紳士的禮儀課以後,這一次又為影迷們上了另一門美國牛仔的競技秀。今集大反派Poppy在前Kingsman特務的教唆說服下,毫無忌憚地先將Kingsman鏟除來解決後顧之憂,為孤立無援的倖存特務製造了一個必須尋找盟友援助的理由,此次創造了一個隱喻當今政治局勢的「英美關係」。美國原本就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人在本質上流淌著英國人後裔的血。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自然地成為了美國在歐洲的外交政策中彼此最可靠的盟友。從字面意義上來看,「Kingsman」和「Statesman」之間就同樣擁有一個代表正義的「S」字母,擁有像超人般保衛世界和平的使命。

「Kingsman」的高級裁縫店以及「Statesman」的高級釀酒廠都是掩護兩國特務真實身份的藏身之處。分別代表著兩國精髓和文化的英倫紳士和西部牛仔,亦是他們用來掩護自己的工具和形象。英國和美國畢竟身處在大西洋的兩岸,兩國的文化差異依然存在著分歧,像被大西洋隔開的兩塊大陸。「Kingsman」男裝服飾店的低調內斂,反而凸顯了「Statesman」利益至上的處事風格。導演借用了Merlin溫文儒雅的口吻嘲諷了美國酒的不合格和美國人的傲慢自大,甚至還上演了一場總統戲,揶揄特朗普「美國人利益優先」的治國理念。同一時間,導演又借用了Tequila和Whiskey之口,反諷了英國人的保守嚴肅和冷漠無情。

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英國和美國本來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難兄難弟,卻又懂得運用各種線索去暗示英國的歷史比美國更久遠,如同先有Kingsman才有Statesman。前者的原型是來自現實中倫敦Savile Row Street11號的Huntsman & Sons,創始於1849年;後者的原型是來自肯德基州波旁郡的老酒廠Old Forester,在1870年生產出美國聞名於世的第一瓶Bourbon Whiskey。加上美國釀製Whiskey的技術本身是由英國人所引入的,英國和美國誰主誰從的身份可一見真章。可是走入窮途末路的Kingsman想要東山再起,也無可避免地必須接受Statesman的資助和支援,唯有守望相助才能擊退強敵。

將英美關係投放在續集中是一個擴張格局的挑戰,亦是一種突破。然而,由於超過一半的故事發生在大西洋的對岸,著墨的篇幅比前作同樣發生在肯德基州的「bloody church」scene 還多,故片中就不得已加入了許多美式風格的元素,以期達到國際化的標準。這雖然能夠解釋得到Ginger能夠即時前往教堂營救Harry的邏輯性,卻無法讓人忽視其他情節的巧合性。為了融入美國文化,片中增加了許多美式狂妄不羈的笑點以及酷炫路線,反而令人不禁懷念起上一集那份內斂的英式幽默和風趣。這充分表現在Harry和Whiskey兩人在酒吧裡,分別拿著雨傘和鞭子教訓流氓的氛圍很不一樣,連背景音樂也從龐德爵士樂換成了西部鄉村歌謠。

就像美國人的個性,Statesman的特務綽號直截了當地以各種酒類命名,如Champ、Tequila、Whiskey和Ginger,他們的個性也很符合西部牛仔的美國精神:自由、冒險和自信。在片中戲份不多的Champ和Tequila,看起來就像一般角色,對故事發展並沒有太直接的影響力,反而是Whiskey和Ginger在情節轉折中起了一定作用,尤其是後者。機警的Ginger及時救下了被Valentine槍殺的Harry,接著又鼓勵Merlin從後勤支援轉為前線作戰,以致Merlin在多年後的第一次任務成為了最後一次任務,可以背後所要帶出的意義是很正面的態度,也是反映了美國人積極踴躍的冒險精神。在片中演回自己的Elton John則成為了串場的諧星角色,每回出場都會惹笑不少觀眾,發揮出體內的喜劇細胞。

既然反派角色永遠無法戰勝正義一方,再辛苦創造一位大壞蛋也是毫無意義的。倒不如設計一個性格古怪有趣的反社會主義者更符合電影的玩味風格以及貼近真實的社會問題。繼前集的黑人流氓之後,續集的大反派換上外型較柔美的女性角色登場。喜歡80年代電影的Poppy常以懷舊裝扮示人,並把自己的大本營打造成一座電影城的樣子,終日沈浸在過往的美好當中,跟Valentine的流氓形象相比,Poppy絲毫沒有半分反派該有的氣勢。可是當Poppy兇悍起來時,她可以先把背叛者放入絞肉機裡,將不信任的人撕成兩半,又以不費吹灰之力把Kingsman總部夷為平地,再僱用左右手Charlie把金牌特務們一一鏟除。論血腥和暴力的喜好程度,蛇蠍美人Poppy比流氓總裁Valentine更有壞人的脾氣,形成一種奇怪的反差。

有缺陷的何止是反派?從上一集的電話卡再到這一集的毒品,Valentine和Poppy對於消費者的市場需求瞭如指掌,故此才能輕易地將那些看似「日常用品」的新型武器送到消費者們的手上或口中。接著,恐怖主義者會利用暴力和恐嚇的極端手段,去誘發人類本能的恐懼感,藉此屈服大眾及統治世界。這是電影對現今社會的一種反諷。倘若人們都不甚依賴這些日常用品,那麽大家都可以在這場禍害中安然無恙地生存下來。這集反派也因為過於依賴自己研發的機械武器,讓Harry在另一隻機械狗充電完以前,爭取到時間去一一對付鋼鐵敵人。當然,Elton John利用人臉識別系統把機器狗打倒的橋段也是神來之筆,惹笑全場。最終,天注定的命運依舊是讓Poppy自食其果,慘死於自己的武器之下。面對強大的正義一方,她只能命絕於此。

續集在片中編排的打鬥場面跟前作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由最開始的飆車戲,到Eggsy和Tequila在酒廠的對打,轉到Whiskey在酒吧大戰流氓,纜車360度高空轉,Whiskey單槍匹馬在高山雪屋以一敵十,再轉到Eggsy與Charlie單人搏擊,一幕緊接著一幕的打鬥場面都十分精彩,讓人看得目不暇給。掀起全場高潮點的打鬥片段肯定是Harry和Eggsy從大門一路廝殺到Poppy Land的敵營中,毫不留情地把整個軍隊擊垮。動作流利順暢,音樂瘋狂至極,場面熱鬧非凡,堪稱是「Bloody Church Scene」的華麗加強版。可惜的是續作沒有再創造出那齣漫天煙火的經典爆頭戲的創意想法。

首部曲《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為這個電影世界打造出氣象一新的特務片;二部曲《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向世人展現了續集也能夠保持同樣的水準。至此,更讓人期待第三部曲的強勢歸來!「Kingsman」在不自覺中已經變成一個經營品牌,這個品牌再次證明了「人不可貌相」這一句俗氣的至理名言。千萬不要看不起現實生活中的老行業,或是嫌棄他人談吐裝扮土裡土氣,說不定他們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藏龍臥虎,比普通人更懂得生存之道。有些東西就是會隨著時間的沈澱愈發珍貴。就像傳統的裁縫店、釀酒廠、珠寶店等等,從上一代傳承下來的獨門技藝,到了今天已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老師傅的手藝始終是機械永遠無法取代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hoclatecake921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0-2017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lade Runner 2049

Dying for the right cause. It's the most human thing we can do.

《Blade Runner 2049》是一部落幕以後不懂如何反應的電影。這是因為它背後所隱藏的大量信息需要被消化和理解。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畫出一道道漣漪,然後一圈圈地逐漸擴大起來,在腦海中反覆地播映。愈是能體會個中的意義,愈是會在心裡埋下深深的記印。這令此片成為一部非同凡響的科幻片。至目前為止,在國外佳評如潮的《Blade Runner 2049》已於IMDb獲得8.5/10的高價評分,又分別在Rotten Tomatoes和Metacritic取得89%及81%的高分成績。雖然為電影評分和電影票房沒有直接關係,可是它卻能間接地影響了觀眾對電影的看法,進而影響大眾消費電影的意願。

《Blade Runner 2049》是《Blade Runner》的延續,前作於1982年上映,首周票房便遭滑鐵盧,票房表現慘淡而令人失望,當時的影評人對此片的評價也是兩極化。從外在因素來看,這部揉合了科幻及黑色元素的新黑色電影風格的《Blade Runner》與其他觀眾更願意賣帳的科幻片同期上映。從內在因素看來,此片實際上並非預告片中的科幻動作片,而且緩慢的節奏使得沒有耐心的觀眾群流失,反而忽略了電影本身的價值。即便如此,此片依舊憑著出色的視覺效果而獲得奧斯卡、金球獎和BAFTA的提名認可。《Blade Runner》的世界觀催生了一個叫做Cyberpunk風格的美學標竿,在後來的電影業、音樂和電玩遊戲產生深刻影響。

《Blade Runner》最初的票房表現不佳,卻無損它在影迷們心目中的神作地位。電影公司和導演後來在市場上推出了許多剪輯版本,其中1992年的director’s cut據說是奠定了它在科幻電影的地位。1993年,此片獲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列入國家影片登記表,以表彰它在文化、歷史或美學上的重要意義。著名好萊塢影評人Roger Joseph Ebert在看過2007年的Final Cut後,竟然改口評道「I have committed a journalistic misdemeanor...I have never quite embraced "Blade Runner," admiring it at arm's length, but now it is time to cave in and admit it to the canon」。根據Totalscifionline.com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Blade Runner》打敗了其他科幻巨作,榮奪「Top 100 Sci-Fi Films」榜單中的首位。這證明了好電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Blade Runner》改編自Philip K.Dick於1968年所創作的小說《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有趣的是,電影名字卻借用了另一位作家William S. Burroughs的小說作品《Blade Runner》。《Blade Runner 2049》是睽違35年的續作,但是首周票房依舊逃不過失利的命運,表現不如預期。這還是無損它成為忠實粉絲的「2017年必看電影」之一,製造未演先轟動的話題。前作的大導Ridley Scott此次只擔任製片,導演一職轉交給繼《Arrival》再次執導科幻片的加拿大籍金獎導演Denis Villeneuve,具有一定的品質保證。新版的《Blade Runner 2049》擁有超強的卡司,包括Ryan Gosling、Harrison Ford、Robin Wright及Jared Leto等等。除此之外,誕生在這個年代的新版本比前作擁有更酷炫立體的視覺效果,在擅長運用場面調度的導演手中更具浪漫史詩感。

雖然還未看過原作,不過上網搜尋一些資料和翻開舊影片的片段以後,能夠看出作為一部續集的《Blade Runner 2049》,導演把原作的精神和概念都延續了下來。在片名上同樣設定在30多年後的近未來,地點也設定在現實中的世界級城市洛杉磯,因此這個科幻故事聽起來也跟一般影片帶點寫實的氣味。2049年的烏托邦未來並沒想象中的美好。城市終日籠罩在昏暗的迷霧之中毫無色彩,高聳入雲的灰黑色高樓組成了未來城市的天際線,公寓和辦公樓擁有強烈的工業風格,在密密麻麻的街道上行走的人面無表情,似乎連空氣也死氣沈沈的頹廢氣息。城市中的光源主要來自立體的霓虹燈,在彷如永夜的夢境中閃爍著絢麗光幕。這些經典場景都完整地重現了原作面貌,甚至更美。霓虹燈閃著的是知名企業的招牌如Coca-Cola、Sony、Peugeot、Atari等,似乎預言了這些品牌的永續經營。洛杉磯的唐人街變為一座充滿東方風情的異域城市,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文化、異國文字、非法市場、色情場所等等。都市以外的世界就是一片荒涼,形同廢墟。

除了場景設計符合原作之外,《Blade Runner 2049》的基調也還原了原作的氛圍。在164分鐘的漫長時間裡,劇情延續了前作緩慢的步調,不疾不徐地拉開了故事的序幕,而故事發展也緩慢地推進,很考驗觀眾的耐性。唯跟前作的差別在於劇本直截了當地闡明了K是一位複製人,另一個身份則是被LAPD僱用的職業殺手。觀眾最初是被矇住雙眼的局外人,在陌生而冷漠的國度裡跟著K的腳步慢慢走入他所生存的異世界,透過他所接觸的每一個人去了解另外一個世界觀,接著緩緩地尋找藏在迷霧中的線索,跟著K一同推敲出陰謀背後的真相。同時,K也打開了走入鮮少客人進出的公寓,引領我們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外表冷漠而內心炙熱的他,因著先天的製造設計而不容易把感情流露於臉上。K的角色個性造就了電影的憂鬱氛圍,他的情緒自然是牽引故事的關鍵和動機,增加了這個角色個性的人豐富性和完整度。在螢幕前擁有憂鬱形象的Ryan Gosling確實很符合K這個悲劇角色形象,他獨有的個人魅力使人甘願尾隨他的角色繼續往前走。

對照舊版Blade Runner對Rachel的傳統式盤問,新版的複製人和自動測試機表明了科技在這個世界的進步。K機械式地重複回答每一道問題,對應的答案都是按照設計預設好的。這就像新型複製人被安排好的命運,必須絕對服從主人的命令,依照所謂的程序行事和生活,不得違抗命令和萌生個人思想。複製人在工作上除了在工作上需要執行更艱辛的任務之外,在生活上還要面對許多的社會不公平和人類的排擠。此片把發生在現實世界的種族衝突,變調成複製人和人類的衝突。因此,內心空虛的K只能把情感抒發或發洩轉借到虛擬人物程式JOI身上。說到底,K愛上的只是一個程式,選擇沈溺在程式之中尋求自我安慰。從這裡可以看出,K在精神上的渴望和投入更勝於肉體上的;他所追求的是柏拉圖式愛情,以及一個單純美好的情人。複製人與程式的愛情就像虛幻和現實的銜接,題材看似新穎,卻又似曾相識。JOI的痴愛給予了K更完整和真實的自己,讓他也能夠把對於母性的渴望投射在JOI身上,更教會他如何像人類一樣去愛。當巨大的JOI投影在K的面前時,他領悟了這一切。愛是需要創造的;刻苦銘心的愛不需要時刻陪伴在你身邊,因為你愛的人就寄居在自己心底。

在經歷過獵殺同類、失去愛情、尋找生父等奇遇以後,K對生命價值和自我核心的認同開啟了更多的思考。儘管不是萬中選一的奇蹟,可是他還是決定奪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視死如歸地把堪稱最完美的複製人Luv打敗,解救了再次在死亡邊緣掙扎的Deckard。原以為《Blade Runner 2049》是新舊時代交替的間奏,卻赫然發現Joe原來也是Deckard生命中的一個過客。然而,就K自己而言,他在生命的盡頭已從複製人K蛻變成有血有肉的Joe,而頹靡灰暗的城市也已切換成銀裝素裹的雪地。在雪花飛舞的白色世界之中,他攤開手掌任由一片雪花掉入手掌心,來自手中的溫度把雪花融化。他緩緩地走上前,在台階上躺了下來,獨自靜靜地欣賞這一場雪,彷彿又回到了JOI第一次觸碰到雪花的那個夜晚,此刻的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靈魂,然後他滿足地合上了雙眼。冬天的世界再度恢復搭配原來的平靜,只是它不再這麼冷漠無情了。對照舊版的灰暗雨天,新版的這一幕既唯美又浪漫,而且還多了一道光明的韻味,那道光即是來自於人性。

從《Blade Runner》到《Blade Runner 2049》,戲裡戲外都跨越了超過30年的時間限定,當年帥氣英挺的Deckard再次出現在螢幕時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Harrison Ford能夠回歸劇組繼續飾演同一個角色,這是實屬難得的機遇,使得Deckard這個角色更真實和立體,見證一個故事和一個角色生命的延續。唯這個時代的科技只能讓演員重現年輕時的容貌而無法真正使時間倒退到30年輕。老年版的Deckard在電影進行超過一半以後才神秘登場。諷刺的是,他的庇護所是一個在經歷過末日後,依舊保持了最初樣子的華麗賭場,喝著Johnnie Walker的威士忌,還是深愛著同一個女人。當Deckard在Wallace的「神殿」中重遇Rachel時,經典的角色和她的妝容應該能勾起許多人的觀影回憶而產生共鳴。然而,Deckard很理智地否認了Wallace的傑作,因為眼前的女人只是一個空有軀殼而沒有靈魂的複製品。真正的愛情不能被複製,而且需要真心體會過才能夠刻苦銘心。這使得Deckard能夠分辨個體的真偽,而被自大和野心操控自己的Wallace卻永遠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跟K比較起來,Luv其實是相對單純的新型複製人。編劇在Luv這個角色的塑造上描寫得同樣細膩和立體。在她所認知的世界裡,必須絕對服從主人的命令,凡事皆以主人為先,不得有自己的靈魂價值,努力地把自己變成創造者要求的天使,才能永遠伴隨在Wallace身邊。Luv的忠誠和JOI對K的愛是幾盡相同的。在以男性主宰的雄性世界中,她只是不停地在執行命令。她的人性認知早已埋葬在心深處。因此,在看見Wallace殘殺自己的同類時,她只能站在背後默默地流淚,讓黑暗遮掩自己的表情——因為她生來就不應該擁有太多的個人感情。從旁人的角度來看,Lieutenant Joshi給予K的是信任和自由;Wallace給予Luv的愛卻是畸形的。就像他為她取的名字是一個不完整的「Love」,而她卻毫無顧慮地相信他所說的一切。她甚至還複製了Wallace在獵殺玩物前的小舉動,在跟K的最後搏鬥中獻上了奪命之吻,以期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天使。回頭一看,Luv其實也是一個充滿悲情的角色,而她卻單純地相信這個蒼涼灰暗的世界是最美好的國度。

複製人是許多科幻片中的常客。它的雛形和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國作家Aldous Huxley在1932年出版的科幻文學巨作《Brave New World》。禁止複製人是全球科學界的普遍認知,因為它涉及了人權和道德等問題。由此,複製人的探討便從科學界衍生到電影業,以複製人為主體核心的許多電影作品也應運而生,著重於探討人類對於複製人的憧憬和迷惘。《Blade Runner》以偏向人類的觀點去觀看複製人的世界觀;在對比之下,複製人顯然更懂得生活的意義,才會在有限的生命中更加珍惜生命。《Blade Runner 2049》則以複製人的視角觀察這個沒有靈魂的世界,像是灰暗的城市、荒涼的沙漠和寂靜的空城。人類只是虛有其表的生物,我們過於習慣我們所熟悉的一切,為了繼續生活而生活。相反的,複製人擁有更強的獨立意識,比未來的人類更執著於尋找自我的價值,並且更懂得思考生活的意義,最終比人更有人性。雖然現在的我們享受著科學發展的果實,可是不見得所有科技研發都會為人類帶來益處。真正難能可貴的奇蹟正是對無知的征服——改變自己的命運。

《Blade Runner 2049》所建構的世界是一個虛擬和真實密不可分的灰色地帶。就像複製人K與人工智能JOI的愛情分不清楚是虛擬還是真實。倘若說複製人也可以發展出自我的人性,那複製人和人類最大的差異就只剩下記憶。記憶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也是讓我們能夠產生自我意識的條件,使人對自己的思想進行自我控制和調整,形成一個完整的個性。被植入記憶的複製人其實只是一味地依賴別人的記憶生存。片中的Dr. Ana Stelline是一個造夢者,可以將虛構的記憶編制得栩栩如生,可是她在建構記憶的時候,也把些許的個人記憶投射在複製人的記憶中,虛實之間早已分辨不清。然而,這些記憶卻為複製人帶來了一絲溫暖的曙光,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回到電影拉開序幕時的前段,觀眾從一隻眼睛的瞳孔中看見2019年的城市夜空燃燒著熊熊火焰。這似乎在暗示著我們所看見的世界不一定是真實存在,卻又無法否認它的存在。夢境越是具體越是虛幻,而記憶愈是朦朧愈是真實。或許不完美的現實,就是需要一點夢境,才能夠建構完美的記憶。

《Blade Runner》與《Blade Runner 2049》之間的時間差距,由日本導演渡邊信一郎指導的《Blade Runner 2022: Black Out 》,及前作導演Ridley Scott的兒子Luke Scott所指導的《Blade Runner 2036: Nexus Dawn》和《Blade Runner 2048: Nowhere to Run》,共三部短片填補故事上的空洞,使得《Blade Runner 2049》的故事更完整和圓滿,也是入場觀賞前必須預習的功課。由於沒看過前作《Blade Runner》,因此無法將它拿來跟續作做比較。就個人而言,《Blade Runner 2049》擁有獨特、強烈和宏大的畫面感,以及意味深長的人生啟示,稱得上是本年度最讓人滿意的電影之一。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Upgraded + 5 精品文章
choclatecake921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17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1-11-2017 04:51 PM 编辑



Thor: Ragnarok

Asgard is not a place, it’s a people. And its people need your help.

《Thor: Ragnarok》是美國最大戲票預購網站Fandango對1000名電影觀眾進行調查後,被票選為秋季最值得期待的重磅作品。此片未上映先製造了話題,Marvel在首輪交鋒便打敗了競爭對手DC。此片目前在Rotten Tomatoes電影網站已榮獲95%的高分成績。影評人James Dyer給予了4顆星的好評,並在英國暢銷電影雜誌《Empire》中評道:「Daft as a badger sandwich and twice as funny, this is vintage Waititi, and the boldest, most outrageously fun film Marvel has yet produced」。儘管《Thor: Ragnarok》並非本年度最佳電影,卻依舊是「one of the most flat-out enjoyable comedies of the year」。

「Ragnar&#246;k」原為挪威語,意即「諸神的黃昏」,是北歐神話中預言的一連串劫難,而在片中也被詮釋為「Asgard的末日」或「宇宙末日」。《Thor: Ragnarok》的時間設定在2015年上映的《Avengers: Age of Ultron》的兩年後,時間間隔無論是戲裡戲外都很貼近現實。作為「Thor」系列的第三部獨立電影,《Thor: Ragnarok》清楚地解釋了Thor及Hulk在《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缺席的原因;同時讓漫威電影宇宙的多部電影和多個角色之間作銜接;更重要的是為未來的《Avengers: Infinity War》作出鋪陳。

在陣容和排場上,《Thor: Ragnarok》其實不輸於《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甚至還增加了許多新鮮的角色和內容。首先,Matt Damon及Chris Hemsworth的親兄Luke Hemsworth以話劇演員的角色出鏡,在開場的話劇中分別扮演Loki和Thor,上演了《Thor: The Dark World》的一幕戲。接著,Doctor Strange的神秘登場又帶來了驚喜。後來,銷聲匿跡近兩年的Hulk霸氣出場,成為Thor的最強隊友。另外,電影還加入了許多全新角色如Heimdall、Valkyrie、Grandmaster、Skurge,以及最受矚目的大反派Hela,豐富了《Thor: Ragnarok》整個劇本。

雖然是漫威電影的支持者,可是唯獨對「Thor」系列一直無法產生興趣。除了Cate Blanchett飾演的死亡女神Hela以外,與前兩集完全不同格調的《Thor: Ragnarok》同樣是入場的理由之一。這部由紐西蘭導演Taika Waititi所執導的「Thor」第三部獨立電影,完全顛覆了以往的風格,搭配預告片中的音樂《Immigrant Song》及片名呈現在螢幕上的方式,帶有強烈的80年代復古電玩遊戲風格。從喜劇演員出身的導演,想從Chris Hemsworth身上挖掘出喜劇細胞,讓Thor脫胎換骨變成不一樣的Thor。過去華麗而帶點嚴肅的氛圍轉變成活潑輕鬆的調性,把此系列重新定義成把毀滅舊世代,讓新時代重生。

《Thor: Ragnarok》加強了以往漫威電影的笑料,並將幽默感徹底地發揮到底,恰如其分地在即興中製造出許多創意,讓影院裡充滿了愉悅的心情。片中的許多笑梗其實都圍繞在漫威電影和各位超級英雄身上,像是《Avengers》和Iron man等等。這主要歸功於漫威電影過去對於各位超級英雄的刻劃,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才能在對白之中立即抓到重點和笑梗。另外,節奏明快和緊湊的劇情,搭配動感和玩味十足的電子配樂和電玩遊戲的畫面感,又保留神話色彩的元素,令整部電影在各方面都取得相當不錯的平衡。這種具有玩興的娛樂效果絕對不輸於《Guardians of the Galaxy》。

Thor最顯著的改變在於他的外在形象。由長髮變成短髮——這個造型的改變最終由「漫威之父」Stan Lee親自操刀。這樣的安排既是向作者致敬,也是角色尋求改變的決心。在經歷過喪親之痛後,Thor在與死亡女神Hela的對決中也失去了一隻眼睛及「Mjolnir」雷神之錘。他看起來一無所有卻又贏得了一切,甚至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也更了解自己的力量,並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劇本在這次的角色塑造上所作出的最大提升,是突出了Thor身上有人性的一面。它給予Thor一個成長的機會,讓他從驍勇善戰的王子蛻變成愛國如家的英雄,更願意承擔更大的責任而非權力,再次證明自己也有領導國家和人民的能力。

相較於Thor和Heimdall為了營救國家和人民、Valkyrie為了證明自己、Hulk為了幫助戰友,片中最具人性的角色反而是Skurge。在國家存亡和自身安危兩者之間,他最初選擇了後者,因此唯有屈服於Hela。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他只能唯命是從地擔當劊子手的任務,卻在抬起刀的那一刻躊躇不前。接著又在苗頭不對時,立即偽裝成百姓穿入人群。他這種貪生怕死、看風使舵的個性更貼近在現實生活中苟延残喘的小人。他最終卻在緊要關頭中敵人腰間抓起兩把槍,為了保護族人而捨身抵抗敵人和女魔頭。這樣的轉折設計雖然俗套,卻凸顯了小人物終究能變成真英雄的正面意義,令人對Skurge這個角色留下深刻印象。

國家應該以國民為根本。若是這片土地沒有任何人民,那麼它只不過是一片荒蕪之地。即使失去了繁衍生息的國土,只要人民還在,文化便能保存下來,那麼它就會有復國重建的一天。說到底,刀、槍、劍或是錘子其實只是具一個備保護和戰鬥功能的工具。人類的意志力才是最厲害和最致命的武器;它就像肌肉一樣,愈鍛鍊愈強大,最終能激發出更大的能力。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以及具有創造可能的潛能,人類故此才有生存的價值。人要不斷地創造自己的價值,只要積極地行動,您就能成為您想成為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17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re are heroes among us. Not to make us feel smaller, but to remind us of what makes us great.

Zack Snyder是一位極具代表性的視覺系導演。從藝術系設計學院畢業的他,最初以廣告導演的身分入行,接著憑藉《300》在好萊塢迅速地打開了知名度。濃重的色彩飽和度、大量慢鏡頭和強烈的個人風格早已成為Zack Snyder的註冊標誌。他一向來都很懂得運用鏡頭和畫面來說故事的人。他充分地將鏡頭語言表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然後又為鏡頭裡的畫面塗上一層富有冷色調的濃郁色彩,增強視覺衝擊力,使得電影中的每一個停格都是一幅畫意詩情的油畫。除此之外,Zack Snyder也善用慢鏡頭和大特寫來烘托氣氛和渲染情緒,表達出藏在鏡頭背後的情感和內涵。

Zack Snyder最早執導過的DC超級英雄是《Watchman》。Warner Bros後來決定仿效漫威電影宇宙的成功,邀請Zack Snyder重啓超人電影《Man of Steel》,藉此拓展「DC Extended Universe」。電影公司隨後又採取閃電行動,在這兩年內陸續推出四部電影,按時間先後排序為《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Suicide Squad》、《Wonder Woman》及備受期待的《Justice League》。曾遭受影評人和DC漫畫迷抨擊的Zack Snyder再次擔綱導演。就在進入後製階段,導演遭逢女兒自殺的打擊而卸下了執導任務,改由從Marvels跳槽到DC的Joss Whedon上陣。

《Justice League》在前半段仍舊延續了《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的基調;鏡頭中展現了Zack Snyder擅長的暗黑影像風格,以及這位超級漫畫迷最迷戀的漫畫美學。片頭的幾幕特寫鏡頭刻劃出地球在失去超人以後的迷茫、無助和荼蘼。由挪威歌手Sigrid重新演繹的老歌《Everybody Knows》唱出了哀愁而唯美的情緒,使旋律和畫面緊緊結合在一起。作為DCEU的第五部作品,《Justice League》延續了DC的世界觀,故事也跟《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甚至還有許多能夠對應回前幾部作品的鋪梗,具有一定前呼後應的作用。

在加入了Wonder Woman、Flash、Aquaman及Cyborg多名不同個性和超能力的超級英雄角色以後,《Justice League》無疑地增加了更多的新鮮感和吸引力,使得整個故事內容和元素也跟著豐富起來,畫面上的色調顯然比以往的作品鮮豔和光亮,戰鬥場面亦保持了一貫的水準。後期加入製作隊的導演Joss Whedon,在片中加了許多點到為止的喜劇元素,利用幽默感沖淡DCEU原先架設的暗黑感,欲想藉此展現出如同《Avengers》般娛樂性十足的爆米花大片。超級英雄們的合體產生了一定的化學作用;更重要的是,超人以強勢的姿態重現螢幕前。若說超人之死促成「正義聯盟」,那麼超人回歸即是正義的曙光再次降臨。

跟《Man of Steel》及《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比較,《Justice League》的劇本明顯改善得淺顯易懂,並利用更多快速鏡頭加快劇情節奏,調整後的敘事風格更生動有趣。然而,電影公司為了趕上競爭對手的進度,不惜把龐大的信息濃縮在同一個故事架構之中,導致此片失去了平衡。故事的序幕就如趕鴨子上架,觀眾追著Batman和Wonder Woman的腳步去一個個尋找正義盟友。幾條分岔的故事支線產生了一點紊亂的現象,就如漫畫分格一樣斷開,連貫性不強。觀眾甚至還要在短促的時間裡認識各個新角色,奈何每條支線都如蜻蜓點水般琢磨不深,以致觀眾和這些新角色之間始終保持著一大段距離,無法對角色產生更多的好感。

正義聯盟的超級英雄們聯手對抗敵人的戲碼理應是全片的高潮點,可是論戰爭的規模性和浩大性,馬遜族、亞特蘭提斯族和人類聯手抵抗魔怪的那一場戰役戰,更有金鼓連天和戰火紛飛的戰爭場面,猶如史詩片般震撼。《Justice League》不獲國外專業影評家的青睞,已是預料之事。此片被批評得幾乎體無完膚,甚至在爛番茄網站中僅獲得41%的低分,在北美的首週票房成績不如預期。其實就客觀來看,此片在整體上的表現都達到標準,加上多位受歡迎的超級英雄共同組成的強大陣容,便已成功製造了話題性,絕對是娛樂性十足的爆米花大片,因此在全球累積票房的表現上仍然可觀。

在黑暗騎士與光明之子的對決之後,活在黑暗的蝙蝠俠漸漸趨向曙光降臨的地方,就如蝙蝠俠說的那一句話:「Superman was a beacon to the world. He didn’t just save people, he made them see the best parts of themselves」。在這個世界上,黑暗與光明是相互對立而共存的。黑暗的存在其實更能凸顯光明的一面,就像惡魔的出現令我們更相信天使的存在。我們可以選擇遠離壞的一面,擁抱好的那一面。沒有人應該活在黑暗的夢魘之中,繼續承受無數的痛苦和苦難。只要站出來與大家一起向目標奮鬥,正義的光明終究能夠驅散罪惡的黑暗。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並非因為他們的完美,而是他們讓我們發現自己更非凡的一面,更教會了我們如何堅守自己的信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018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芳華

中國文革電影《芳華》以1970年至1980年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一群正值青春芳華、滿懷理想的文工團團員,在成長時所經歷的人生和命運。電影名字「芳華」正好是導演馮小剛對青春的註解:青春是充滿芬芳氣味和繽紛色彩的美好印象。電影其實是根據作家嚴歌苓的小說改編而成,小說原名叫做《你觸碰了我》。「觸碰」是小說和電影的故事核心;故事中的主角的命運全圍繞著它而展開。嚴歌苓曾說過這本書是她少有基於具體生活原型的故事,將生活在大時代底下的平凡人性袒露出來。

無論是《芳華》還是《你觸碰了我》,電影和小說都是導演和作家致青春的回憶,遂有了「青春不是年華,是你我的芳華」的副標題。12歲入伍的嚴歌苓在文工團跳了八年的舞蹈,而馮小剛在部隊文工團裡度過了七年的時間,這段生活是成為他最深刻的回憶,也順理成章地被揉進創作之中,完成了紀念文工團生活的夙願。由於觸及了敏感課題的《芳華》在審查制度下被撤檔,從9月的檔期至12中月上映,票房卻在國內上映四天後達到3.82億,累積票房在截止1月14日已逼近14億,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文藝片的最高票房紀錄。

在票房和口碑兼具的雙個條件下,在電影上映後的第五天買票入場——這是個人第一次在國內看文藝電影,坐在座席上確實比較容易被周圍環境的氛圍所感染。穿插在電影中的歌曲和舞蹈讓觀眾很快地投入進劇情裡,像是鄧麗君的《濃情萬縷》和韓紅的《絨花》,平實懷舊而深刻唯美,是對青春的另一種詮釋,撩起了悸動的心弦。那隻叫做《草原女民兵》的舞蹈貫穿整個故事始終:從最初的首次排練,中段在高原上的公開表演,以及最終何小萍在月光下的獨舞。同樣一隻舞蹈在不同的時間線和舞台上重現,在事過境遷之後已是物是人非。

固然,此片整體上的故事線有點紊亂和角色輕重的排序有點失衡,可是《芳華》依舊如初戀般充滿詩情畫意,每一幕畫面的構圖都精緻而講究,故事的字句之中隱藏著另一層故事,值得慢慢推敲和細細品味。在經歷過毛澤東逝世和戰火紛飛的時代變遷,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相比幾位主角在原著小說中的命運,馮小剛為他們安排了一個相對溫暖的結局,撫平了現實中的失落和傷痛。尤其是鏡頭停格在車站的一次重逢——步入中年後的劉峰和何小萍靜靜地依偎著彼此之時,螢幕外的心情卻如暗湧般久久不能平復。留白的畫面反倒隱現出獨到的韻味。

反思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小說《芳華》的主題。故事以蕭穗子的角度去揭露劉峰和何小萍被文工團團員杯葛和排斥的前因後果;前者因為「觸摸事件」而從一個好人淪落為別人口中的壞人,後者因為被集體嫌棄而從開朗的少女變成了極度自卑的女孩。蕭穗子就如現實中的許多人,為了獲得集體的認同和接納,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想法去迎合集體的價值觀,跟著其他人一起否定、取笑和欺辱弱者;有的時候甚至會落井下石,久而久之便會失去了個人的道德觀和同理心,也從未反思自己的集體行為是否正確。相比血淋淋的中越戰場,集體主義的自大和思想的扭曲顯得更加殘酷無情,才會製造出許多校園和網絡霸凌的社會問題。而世界上最大的傷害是有意無意地忽視那些行為的存在,選擇繼續沈默。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Upgraded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2018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田 发表于 18-1-2018 11:32 PM
芳華

中國文革電影《芳華》以1970年至1980年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一群正值青春芳華、滿懷理想的文工團團員,在成長時所經歷的人生和命運。電影名字「芳華」正好是導演馮小剛對青春的註解:青春是充滿芬芳氣味和 ...

弱弱地问:文章转载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0-1-2018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20-1-2018 11:12 PM 编辑
夜猫饭团 发表于 19-1-2018 09:33 AM
弱弱地问:文章转载的吗?

你覺得我花了12個小時轉載嗎? 哈哈謝謝抽空閲讀+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2018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 Panther

You cannot let your father's actions define your life. You get to decide what kind of king you want to be.

此片是2018年第一部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系列的第18部作品,更是《Avengers: Infinity War》在集結所有超級英雄前的最後一部漫威超級英雄獨立電影。「Black Panther」是首個美國主流漫畫裡的非諷刺黑人英雄,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系列目前唯一一部以黑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根據電影網站Fandango的調查,《Black Panther》被評選為2018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之一,預售紀錄更是打破了所有超級英雄電影的紀錄,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首兩日票房已近1億美元;電影大熱的程度可見一斑。除了票房大賣之外,此片在Rotten Tomatoes及IMdb兩大電影網站上分別獲得了97%及7.9/10的高分成績。

Black Panther是由漫威之父Stan Lee及漫畫家Jack Kirby聯手創造的首個黑人超級英雄,首次登場於《Fantastic Four》第52期。黑豹是來自漫畫中所虛構的非洲國家Wakanda對國家首領的傳統稱呼,更是守護非洲各部落的領袖稱號。Wakanda的第一任黑豹為T'Chaka,在位期間曾有隕星墜落在國家境內,並帶來了大量的Vibranium,使國家成為一個隱藏於世的高科技國家。根據原著漫畫的設定,探險家Ulysses Klaw發現它的存在後,竊取了Vibranium製造武器。當東窗事發時,Ulysses Klaw殺害了T'Chaka,兒子T' Challa臨危受命成為新的國王。現任黑豹在英雄內戰期間與「X-Men」的Storm成婚,隨後兩夫妻也曾短暫加入「Fantastic Four」。

好評如潮的《Black Panther》,其實沒有太高低起伏的劇情和緊湊的節奏,甚至稍微有點嚴肅和正經。然而,它在白人至上主義為主的漫威電影宇宙中卻是一個拔萃出類。此片是不折不扣的黑人電影。無論是片中的主角Black Panther或是戲外的Chadwick Boseman,都是非洲裔黑人。片中的其他角色清一色都是由黑人演員飾演,包括曾奪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Lupita Nyong'o及奧斯卡影帝Forest Whitaker。主要的兩位白人演員在片中僅是輔助劇情走向的配角。曾執導過兩部黑人電影佳片的黑人導演Ryan Coogler,展現出了品質保證的導演功夫,又把代表美國黑人文化的嘻哈音樂和饒舌插曲加入電影中,豐富了整體的動感和律動。

《Black Panther》像是一部生動有趣的故事性紀錄片,導演和編劇鉅細靡遺地讓觀眾透過Wakanda和黑豹,一起去深入瞭解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神秘國度,包括國家的治國理念、文化傳統、科技創新等等,都完整地呈現在螢幕上。曝光在鏡頭中的Wakanda就是一個隱藏在熱帶雨林中的烏托邦。它擁有波瀾壯闊和氣勢滂礡的場景,甚至比紐約還要更先進和發達,完全擺脫了非洲國家予人貧窮和落後的刻板印象。然而,電影沒有一味地賣弄科技,反而把許多民族文化傳統保留了下來。從各部落身上的傳統服裝、紋身、圖騰和裝飾,都散發著濃厚的非洲文化元素。在瀑布競技場上舉行的傳統格鬥和登基儀式,令人大開眼界。作曲家Ludwig G&#246;ransson利用非洲傳統打擊樂器敲打出動人心魄的配樂,完美地加強了故事情節的感染力。

《Black Panther》雖稱不上是最優秀的電影,卻是一部破格的超級英雄電影,而且劇情會讓人不期然地聯想起經典的《The Lion King》。故事中的Black Panther是王者風範和英雄主義兩者兼具;Nakia和Okoye則是現代女性主義抬頭的象徵;在西方資本主義盛行之下,原本處於弱勢族群的黑人反而燃起了「非洲未來主義」的意識。非洲主義和種族平等就是隱藏在故事背後的其中兩個核心議題,增加了電影的深度。黑與白、落後與先進、貧窮與富裕,都不一定是建立在對立的關係。從歷史的角度看來,西方強國的發達其實就建立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前者卻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始終強大,導致忽略了後來居上的其他國家。Wakanda的出現狠狠地賞了西方列強一記巴掌。人類的歧視其實是內心潛在的無知。

在這個隱世的國度裡,國王候選人必須被奪去心型草給予的特殊能力,去接受來自每個部落的挑戰者的挑戰,證明自己的力量和勇氣。這是文明民主國家的典範;每個種族或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相對平等的權利。反派角色Erik Killmonger一心想要報復的理由,恰好能夠讓T' Challa發現到國家政策的弊端,從而及時對國家政策重新審視和進行改善,最終還主動將Wakanda研發的科技分享給聯合國,實踐了國際間的相互幫助。這是開明君主應有的作為;凡事也應以人民的利益為先。就某個意義來說,Wakanda確實成為了人們憧憬的烏托邦,亦是未來世界的希望。Black Panther雖不是萬能的神,卻是希望的象徵,而希望就是通往未來的火炬,為人們帶來繼續生活的理由。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choclatecake921 + 5 谢谢分享
diotung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3-2018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12-3-2018 12:28 AM 编辑



每次扭開電視機、瞄到本地電視頻道播映的本地電視劇,聽到本地影星字正腔圓地唸著台詞就會感覺有點怪怪的。身為一個馬來西亞人,講著一口混雜的Rojak語言,反而是一種習慣,讓人有一種歸屬感。青元導演在自己的作品裡,從不刻意地讓角色們說著你我最熟悉的語言,保留了日常生活中最自然的情感交流。語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當大家在使用相同的語言進行溝通時,彼此之間的距離便會拉近,逐漸形成一種歸屬感。那些在別人耳中的古怪語言,就是馬來西亞的特色,也是我們最親切的表達方式。這就是《大大噠》的語言。

來自柔佛Batu Pahat的周青元導演,在拍攝了《大日子》、《天天好天》、《一路有你》之後,已經累積了一定的導演功力和經驗。由真實事件改編的《Ola Bola》,比起他的前三部作品,更顯得成熟與大氣。除了在大馬創下傲人的票房成績以外,還是首部獲邀參加臺灣金馬奇幻影展的馬來西亞電影,讓更多臺灣觀眾有機會看到馬來西亞作品;主題曲《Arena Cahaya》還一舉摘下第53屆金馬獎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相隔兩年以後,導演回歸自己最擅長的關於市井小民的小故事,用大家的共同語言講著馬來西亞的本土故事《大大噠》。

從第一部作品到今年的《大大噠》,導演每一次都使用了鏡頭拍攝馬來西亞最美麗的一道風景,讓觀眾看到馬來西亞的另一面。外國的月亮不一定特別圓,唯有很喜歡自己國家的導演,才能一次又一次地為觀眾呈現大馬的隱藏版世外桃源,為我們證實馬來西亞其實還有很多很漂亮的地方,值得大家去關注和欣賞。這一次的《大大噠》,導演便將鏡頭對準了吉隆坡的城市美和森美蘭州的鄉村美。如將森美蘭州的Bukit Pelandok和雪蘭莪州的Sungai Pelek新村分割成兩地的雪邦河;位於Bukit Pelandok並且建造在河水上的「百吉の軒」;芙蓉中華獨中的天文台;以及雙威水上樂園等等。

慣用素人做演員的導演,這次依然選用了與觀眾素未謀面的素人演員,增加了自然 的親切感。另外,電影還找來了首次參與電影演出和第一次擔任女主角的Astro國際華裔小姐冠軍林宣妤、在大螢幕上擁有新鮮面孔的呂揚,以及在螢幕中擔當小角色的My FM和Astro一眾藝人,一起拼湊出大馬庶民的日常生活面貌。那就是一個不分語言和膚色、跨越了族群障礙的的熟悉之境,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最真實與真摯的自然表情,從而產生了共鳴感。這使得觀眾更快地投入在一個來自鄉村的小女生想要在大城市追求夢想的故事之中,與她一起經歷成長所要經歷的酸甜苦辣鹹。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階段中,總會不斷地尋找自我的價值。《大大噠》使用了120公斤、90公斤和50公斤的三個演員,去表現胖妹變女神的成長過程中的三個心境變化和轉淚點。這種「5毛錢」特效會使觀眾需要不斷地重新認識和接受一個角色在三個演員中切換的突兀感,卻能夠表現出特技效果無法製造出來的真實感。在成長的人生旅途中,親情、友情和愛情等美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座橋樑。這座橋能夠指引你走向正確的方向,因此一旦破裂就得修補。這段旅程的終點其實並非是重點,而是從死胡同中勇敢地找出自己的出口。

社交媒體上的「讚」、「標籤」和「follower」只是一組沒有太大意義的數字,就像是被困在一個沒有出口的虛擬世界裡。一個人要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批評,為了迎合別人的要求而盲目地變更自己,只會永遠地生活在別人的框架裡,任由別人的束縛自己。那麼你已不是原來的你了。一旦他人否定你,你便會輕易被其他角色給取代。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讓自己在鏡中看見最真實和開心的自我。一個真正認識自己和懂得認可自我價值的人,才能有一段可以展翅高飛的自由和快樂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18 04:4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田 发表于 28-2-2018 10:04 PM
Black Panther

You cannot let your father's actions define your life. You get to decide what kind of king you want to be.

此片是2018年第一部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系列的第18部作 ...

写的好,好过那个伪影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7 收起 理由
mouyanseng + 3 我很赞同
diotung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18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arry_lim 发表于 14-3-2018 04:43 PM
写的好,好过那个伪影评人

誰是僞影評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8 05: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田 发表于 5-4-2018 03:47 PM
誰是僞影評人?

电影好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8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是龟蛋!乌龟王八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4-2018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我太久沒回來了,完全get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18 01:5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田 发表于 6-4-2018 10:20 AM
可能是我太久沒回來了,完全get不到

慢慢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4-2018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eady Player One

They called our generation The Missing Millions. Missing not because we went anywhere, there’s nowhere left to go. Nowhere, except The Oasis. It’s the only place that feels like I mean anything. A world where the limits of reality are your own imagination.

同樣是以電玩遊戲作為故事背景,《Ready Player One》不禁讓人聯想2012年上映的迪斯尼動作片《Wreck-It Ralph》。兩個故事都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去進行敘事,並且在電玩遊戲的冒險旅途中尋找自我價值。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以真人和玩家化身兩個看似重疊卻又獨立的角色,分成兩條故事線交叉進行,並且虛擬與真實之間切換,使得整個故事和主題更加豐富、緊湊和熱血。一流的視覺和音響效果給人強大的衝擊力,將遊戲世界的影像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在眼前,讓人無需再透過想像,即能直接感受到那種似夢非夢的虛擬實境。與此同時,《Ready Player One》很大程度地滿足了許多癡迷於80年代流行文化的動漫迷和電玩迷,讓我們自行在鏡頭裡挖掘許多的驚喜和彩蛋。這包括機動戰士鋼彈、Iron Giant、Ninja Turtles、Street Fighter、Deathstroke、Tomb Raider、Mass Effect、RoboCop、King Kong、Batman、Joker & Harley Quinn、Army of Darkness、Mortal Kombat、Hello Kitty等等,令人振奮!

《Ready Player One》改編自美國作家Ernest Cline的同名暢銷小說,曾榮獲2011年亞馬遜網路書店科幻或奇幻類年度最佳小說、美國圖書館協會艾力克斯獎、哈德遜書店2011年度最佳小說、邦諾書店2011年科幻類年度最佳小說等獎項。奧斯卡金牌導演Steven Spielberg對這本書給了這樣的評價:「這個故事展現了為什麼人們會不想活在現實世界,卻也同時呈現我們會因此失去什麼。它具有強烈的警世意味,也是一個精采刺激的冒險故事!」回歸到科幻冒險類型電影的導演Steven Spielberg,這次連同參與電影劇本製作的原著作者Ernest Cline,引領觀眾進入電玩的虛擬實境宇宙,展現了自己寶刀未老的導演功力。在導演Steven Spielberg的精心製作和改編下,被搬上大螢幕的電影版《Ready Player One》成為票房與口碑兼具的科幻巨作,全球票房在首周末就已破1億8000萬美元。著重在80年代流行文化的電影不但順理成章地抓住了老影迷的心,也成功地吸引到了年輕觀眾和電玩玩家的眼球。

電影版《Ready Player One》的故事設定在2045年:一個距離現在不遠的近未來世界。鏡頭裡的現實世界仍舊是我們所熟悉的地方和環境。這個近未來是由許多熟悉的回憶和影像所堆積出來的世界。未來人類沈醉於其中的遊戲、電影、音樂都是來自80年代的產物;譬如《Back To Future》、《Mad Max》、《Saturday Night Fever》、Duran Duran、Joan Jett & The Blackhearts、Van Halen、Tears for Fear等等。這些超越前衛的藝術風格在任何時代,都是一種歷久不衰的流行文化。只是那個時代的世界已經歷過變遷,正面臨著混亂崩壞及糧食短缺。倖存的人類透過Virtual Reality (VR)進入由電玩設計師James Halliday所創造的「Oasis」虛擬世界中尋找慰藉。「Oasis」就像沙漠中的綠洲,讓玩家在戴上宛如面具的VR眼鏡設備以後,能夠隨心所欲地扮演任何一個角色,希望在新領域中大展身手,將自己偽裝成為別人眼中最好的自己。未來人類對電玩中的虛擬實境,已從最初的沈溺演變成最終的依賴,他們已全然生活在一個看似沒有恐懼和悲劇的烏托邦。

《Ready Player One》裡處處隱藏著許多令人驚喜的彩蛋,並且完美地結合了80至90年代的電玩遊戲、電影、音樂、動漫等等流行文化,建構出積極魅力的虛擬實境。當電影中的角色們在尋找埋藏在遊戲裡的彩蛋時,螢幕外的觀眾也在找尋那些如曇花般驚喜現身的影像、旋律和畫面等等,娛樂性十足。其中,佔據篇幅最大的莫過於1980年上映的經典恐怖電影《The Shining》。這部電影在當年的口碑兩極化,連原著作家Stephen King也不滿意電影的改編。然而,此片仍舊被全球各大電影網站票選為電影史上最恐怖的電影前十部作品。導演Steven Spielberg在《Ready Player One》裡,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將許多驚悚場景和恐怖橋段,逼真地還原和重現在大螢幕上;例如Overlook Hotel大廳、黃色小球、孿生姊妹、湧出血海的電梯、237號房、斧頭、迷宮等等,都是許多人童年時的夢魘。影片最後的舊照片是Stanley Kubrick留下的疑團,在Steven Spielberg的解讀下,這個疑點可能是為了誤導觀眾所留下的工具,或隱瞞其他線索的線索。

《Ready Player One》的雙線故事集中、圍繞在一個叫做Wade Watts的平凡少年,以及他在Oasis虛擬世界裡所扮演的角色Parzival。籍籍無名的他居一直居住在Columbus的貧民窟裡,就像Peter Parker在現實生活中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唯有在穿上蜘蛛俠戰衣和戴上面具以後,才敢向社會公開展示自己。Wade Watts選用Parzival的初衷是逃避現實生活的束縛和無奈,卻在Oasis中意外地破解了James Halliday的闖關密碼,歷史性地榮獲第一隻鑰匙。從此,Parzival便被玩家們追捧為英雄。電影名字「Ready Player One」其實就是傳統電玩在遊戲開始前顯示在螢幕上的一行字,提示玩家們冒險遊戲即將開始,而這個故事是屬於Wade的冒險故事。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闖關之後,無論是現實中的Wade和虛擬世界裡的Parzival都完成了生命中的一次自我成長,學會了堅強不屈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人生就像一個機關重重的賽車跑道,不應該在King Kong的阻攔下輕易認輸,因為無可避免的失敗證明了你曾有跨出一步的冒險精神,讓我們能夠在團隊合作下更接近成功的目標。

虛擬實境「Oasis」這個人人身心嚮往的烏托邦,是人類的未來。它在後末日時代確實徹底地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Wade的gunter人生。這個地方是遊戲創始人James Halliday想要逃離現實而創造的幻想之家,更是他的童心的歸屬。換句話說,未來世界的所有人類其實一直以來都沈浸在Halliday的夢幻之中,潛移默化地將他的迷戀變成自己的喜好,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在他身前最愛的東西:看他喜歡的電影、聽他喜歡的歌曲、玩他喜歡的遊戲、閱歷他的人生,並從中尋獲自己的樂趣。在現實中,這樣的行徑就像是對某種事物產生盲目的崇拜和信仰——Halliday在後末日世界中成為了人人口中的全能之神Anorak。在某種程度上來看,Halliday其實才是隱藏在這個故事背後真正的核心人物,也是促成故事始末的主導者。直到死亡來臨,一直活在自我世界的Halliday才懂得重新審思自己的人生。於是,他在「綠洲」裡的其中三個遊戲關卡中埋藏了能夠打開三道魔法之門的三把鑰匙,讓尋找彩蛋的玩家在尋寶遊戲的過程中,領悟到他想要告訴所有玩家的人生感悟及想法。

I created the OASIS because I never felt at home in the real world. I didn't know how to connect with the people there. I was afraid, for all of my life, right up until I knew it was ending. That was when I realized, as terrifying and painful as reality can be, it's also the only place where you can find true happiness. Because reality is real.

Halliday所設計的第一個遊戲關卡是賽車比賽。當自由女神像噴出煙火時,所有賽車手都會習慣性地猛踩油門往前衝到終點。玩家需要與時間競賽之餘,還要在跑道內躲避重重障礙。偏偏不按常理出牌的Halliday卻在起跑線後面建設了一條不尋常的跑道,需要猛踩油門往後倒退,就能避開所有障礙直達終點。討厭墨守成規的人往往會被人詆毀成離經叛道的異見派,盲目地跟風反倒會失去自我。想要突破重圍,就不應該為自己設定限制,應該要勇敢而機智地挑戰冒險。第二個遊戲關卡是以《Shining》做煙幕彈的「與喪屍跳舞」。年輕時的Halliday曾與暗戀對象約會過一次,奈何懦弱膽小的個性讓兩人的戀情止步於那一晚,錯過了一段愛情使他的人生留下深深的遺憾。Halliday想透過遊戲告誡年輕人要懂得把握時間和機會,讓自己克服自己的恐懼、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別讓後悔成為人生未來的絆腳石。第三個遊戲關卡是現代遊戲機始祖Atari所設計的經典遊戲「Adventure」,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將Easter Egg隱藏在遊戲裡的電玩。這個遊戲背後的真正意義是玩家不需要太在意輸贏,而是應該出於內在動機去做一件事,在遊戲裡體驗某種累積的經驗,並且享受其中。

事實上,Halliday在三個遊戲關卡之後還設計了一個為贏家準備的終極考驗。Wade在簽署協議書的那一刻,便洞察了這個考驗背後所隱藏的線索:Halliday對於一生摯友Morrow的愧疚才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也是整個冒險旅程的最後關鍵。倘若沒有摯友兼合夥人Morrow的配合與支持,Halliday也未必能將「Oasis」改變成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其實人的一生從小事到大事,每一步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從來沒有人可以獨自面對一切,或者單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所有項目。尋找同伴就像口渴了要喝水一樣,是合群生物的自然表現。套一句老話:家人、友人和情人永遠都是每個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無論是現實生活或是虛擬實境中,跟不同的人在一起才能顯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最終,虛幻的Anorak選擇變回真實的Halliday,永遠地存活在自己的遊戲宇宙中。儘管遊戲世界十分精彩,人們也不應該過度沈迷於虛擬的空間裡,而抽離了真實世界中身邊的事物,漠視人與人溝通共處的重要性。遊戲game over了可以重新開始,但是人生無法重來,因此更要好好地把握生命的每分每秒,在充滿冒險和挑戰的現實生活裡探索和體驗生命的美好、意義和價值。

《Ready Player One》毫無疑問是本年度最備受推薦和最具話題性的代表作,成功地結合了藝術和商業兩種屬性的佳作,更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潮流,讓觀眾能夠享受到電影和遊戲極致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體驗,幾乎能夠滿足所有觀眾,讓人看上癮。

评分

参与人数 4人气 +20 收起 理由
Upgraded + 5 原创内容
ocm1984 + 5 精品文章
DreAmeR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4-2018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田 发表于 13-4-2018 11:43 PM
Ready Player One

They called our generation The Missing Millions. Missing not because we went anywhere, there’s nowhere left to go. Nowhere, except The Oasis. It’s the only place that feels l ...

很喜欢你这篇,写得很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8 07:5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田 发表于 13-4-2018 11:43 PM
Ready Player One

They called our generation The Missing Millions. Missing not because we went anywhere, there’s nowhere left to go. Nowhere, except The Oasis. It’s the only place that feels l ...

期待你的下一个影评,我猜。。。Avengers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8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4820 发表于 16-4-2018 07:56 PM
期待你的下一个影评,我猜。。。Avengers 3?

我倒是觉得是Rampage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18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iotung 发表于 16-4-2018 03:09 PM
很喜欢你这篇,写得很详细。

太謝謝你了。
如果有任何錯誤的信息,也煩請提醒我糾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024 09:40 PM , Processed in 0.089171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