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haijiet

認識佛教(净空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3-2012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3-2012 12:47 AM 编辑

感恩  夏绿蒂大大  破迷开悟!阿弥陀佛_/\_

次第上說,第一個是地藏菩薩,我們從哪裡下手?從地藏菩薩下手。
此地的淨宗學會,最近買了一個會所,有了地。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沒有土地、沒有場所,你什麼也辦不成。

自己一個人,也要有個小小的家,也要有一塊地方能夠落腳,地是最重要的。

地藏菩薩他所代表的這個「地」是心地「藏」是寶藏。

我們知道,我們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離不開大地,我們要依靠它生存,衣食住行都要仰賴大地的物產,所以大地含藏無盡的寶藏,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教我們修學,首先要從心地上下功夫,我們的真心本性裡面有無盡的智慧、有無量的德能,那就是你心裡面所含藏的,這是自己心性裡本來具足的。

雖然自性有無量的智慧德能,我們今天的智慧德能好像喪失掉了,變成沒有智慧、沒有能力。

而佛給我們說,我們的智慧德能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這個能力喪失了。

雖然喪失,佛給我們說並不是真的失掉了,怎麼失掉的?迷失了。

如果你覺悟了,這個智慧德能就又現前、又恢復了。

迷了,迷的樣子是什麼?我們先不要探討迷的理論,為什麼迷的?那個講起來就很深了。

迷的樣子是什麼?妄想是迷、分別是迷、執著是迷。

我們現在真的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打妄想,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迷的樣子。

覺的樣子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就是覺的樣子。

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真心離念。

我們人人都有個真心,真心裡面沒有妄念。有妄念的這個心叫妄心。

那個心是真心,真心裡有了妄念,就不叫它作真心,叫它作妄心;真心是離念的。

我們學佛沒有別的,恢復真心而已。也就是修學第一個目標,是把我們心地的寶藏開發出來。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3-2012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3-2012 12:48 AM 编辑

佛法不是向外求,這個大家千萬要記住,佛法向自性當中去求,所以佛法是心法

在古印度,佛學稱為「內明」。印度在古時候,把這個學科也分類,不像現在分得這麼細,它分得簡單,分為五大科。
佛學、哲學這一類分為內明,這是向內心裡面去求的,不是向外的。

所以佛法是啟發自性的教育,恢復本能的教育。

《地藏經》上就是給我們宣說這個法門,告訴我們自己的心性裡面具足大圓滿。

我相信許多同修念過《地藏經》,如果你不懂它的意思,你念《地藏經》好像念神話小說一樣。

佛的經典,從表面上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講事的,《地藏經》講事、《阿彌陀經》也講事,所以你看起來像看小說一樣,好像沒有什麼東西。

但是這一種經最難講,事裡有道理,你不能把道理講明白、講清楚,這些事情誰相信?反而這一種經典難講。

另外一種講理的,像《金剛經》講理、《心經》講理,講理的我們反而好懂,很佩服。

可是理裡面有事,如果不把事實說出來,這些道理的理都落空,都變成空理。

這是我們研究、講解佛法的經論,不能不知道的。

講事的地方,你要懂得理;講理的地方,你要曉得這個理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地藏經》一開端,還沒有講到經文的時候,他先有放光現瑞,放「大光明雲」,這個就是表示全經教義的一種方法。

光明是智慧,大光明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

這個智慧在哪裡?在我們自己心性之中。

在一切經典裡面,常常用一個「雲」作比喻,比喻這一個事實真相。

雲,你說它有,還是沒有?如果說沒有,我們看到天空雲彩一片一片,清清楚楚的,看得很清楚、很明瞭,它有!

現在我們坐上飛機,飛到那上面有沒有?沒有了。

所以,「雲」這個字代表這一樁事情,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非有非無,這才是事實真相。

你說它一定有,錯了,你看錯了。你說它一定沒有,你也看錯了。都叫迷!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12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haijiet 于 7-3-2012 11:08 AM 编辑

感恩念弥陀师兄慈悲精进护法弘法,续佛慧命。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3-2012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3-2012 12:39 AM 编辑

感恩  khaijiet同修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_/\_

我們今天把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相,看作真有,這叫坐實,我們看錯了。

所有一切法,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非有非無,這是真相。

所以不可以說它這個是有,也不能說沒有。你說沒有,這個形相明明存在。你說它有,它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一句話很不好懂。

現代西方科學家懂,他們在現在非常進步的物理學裡發現,所有的物質,就像佛法裡面講的是因緣湊合的一個現象。緣湊合了,這個形相存在了。緣離開了,這個形相沒有了。科學家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曉得佛給我們講「非有非無」這個說法,我們就能夠體會、就能夠懂得。

譬如這個毛巾,我們看到這個有,一面是有。佛給我們講它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它是緣湊合的。

我們抓住這個線頭,一拉開的時候,拉遠了,它是一條線,線組合在這裡成一個毛巾。

所以你把它拆開成一條線,巾的相沒有了。其實不拆的時候,你要把它看作一條線,哪來的毛巾?一切法皆是如此。

現在物理學分得很細,把一切物質分為分子、分為原子、分為電子、分為粒子,他從那裡去看,一切法非有。可是從整個大的形相上看,一切法非無。

為了要把這個說清楚、說明白,用「雲」來作比喻,代表一切萬法非有非無,才是事實真相。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3-2012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3-2012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12 12:48 AM 编辑

感恩   一一一大大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_/\_

因此教給我們生活的態度,在《金剛經》上講了一個大原則、總原則叫「無住生心」。

「無住」是什麼?你不要認真、不要執著,都是假的。你認真執著,你錯了!所以教你「無住」,你這個心多自在!

「無住」,簡單的講,我們心要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說多快樂!你的心多清淨。這是「無住」的意思。

「生心」,你一定要生一個心,幫助一切眾生。

我們生活在世間,不要為自己,為自己的圈子太小了,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

我活在世間為誰?為一切眾生。你說為我的家庭、為我的宗族、為我的鄉里、為我的國家,那個範圍都太小了。

你一個國家好,鄰近的國家不好,你也過不了好日子。我的國家好,希望每一個國家都好,天下才能太平,大家才能夠幸福。

所以心量要大,眼光要遠,佛教我們生這個心。

「生心」是從現相上說,相有好醜、有善惡,在佛法裡面講有十法界,十法界是相。往上面去有佛、有菩薩、有緣覺、有聲聞,下面則有六道。

六道的相從哪裡來的?你的心裡面變現出來的。

誰是六道十法界的主人?自己是的,不是外面的,這是佛在大乘經常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由此可知,我們這個心想關係太大。

佛在《華嚴經》上講宇宙人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相決定是有,相決定不會消滅,這個要知道。相不會消滅的,但是相會變。不會滅是真的,但它是會變。

為什麼會變?因為你有念頭就會變,想什麼變什麼,你想佛就變佛,想菩薩就變菩薩。

今天世界變成這種動亂,原因在哪裡?因為大家想的是貪瞋痴,都想貪、都想瞋恨、都想愚痴,這個世界就動亂了,不堪設想了。

一切法從心想生,「生心」就非常非常重要了。

所以教我們不要生輪迴心、不要去生六道心。生什麼心最好?生成佛的心。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3-2012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3-2012 08:08 PM 编辑

所以一切諸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好,念阿彌陀佛將來就成阿彌陀佛。

成別的佛不好嗎?別的佛比不上阿彌陀佛。佛都是平等的,佛佛道同,佛佛平等,為什麼阿彌陀佛比較特殊?

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阿彌陀第一」,經上稱讚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

所以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去作阿彌陀佛,不作別的佛。

作別的佛,不是佛中之王,將來要是見到釋迦牟尼佛,知道有阿彌陀佛,你會怨他,「釋迦牟尼佛,你為什麼不教我念阿彌陀佛?你教我念別的佛,你不夠意思,你對不起我」,確實是如此。

所以釋迦牟尼佛自己也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這是我們在《無量壽經》、在《阿彌陀經》裡面看到的。

《阿彌陀經》六方佛那一段就是的,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是佛當中的究竟、是佛當中的大圓滿,你看這個多有意思。

我知道一切法裡第一殊勝的,我不告訴你,告訴你第二第三的,我對不起你。

雖然現在你不曉得,總有一天你會明瞭的,總有一天會見面的,那個見面就難為情了。

我今天把第一法門告訴你,你不接受,到後來你走了很多冤枉路,再碰到我,你也沒有話說。「唉!當初沒有聽你的,走了這麼多冤枉路,我很慚愧」。

不是我對不起你,是你自己猶豫懷疑,不能接受,把路走錯了。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12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3-2012 12:51 AM 编辑

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慈悲」兩個字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關懷、愛護。

諸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的關懷、愛護超過父母,超過親人。

他給我們的東西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能接受,再給你第二等的,再給你第三等的。

諸佛菩薩接引眾生、教化眾生,他的態度、方式必然如此。

心性的智慧德能無量無邊,《地藏經》上只用了十句話來表示,也就是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歸納為十大類,便於教學。

每一類裡面實在講都是無量無邊,像你們現在所讀的《無量壽經》,經題一開端,「佛說大乘無量壽」,那個「壽」是無量裡面的一種,作為代表。

你不要看到無量壽,以為只有壽命無量,其他都沒有了,不是的,樣樣都無量。

樣樣無量說不清楚,用一個壽命來作代表很有意義,在所有一切無量裡面,壽命是第一。

譬如,你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技術、無量的能力、無量的財富、無量的房地產,你沒有壽命,你短命,你所有一切無量都落空了,所以一切無量裡要以壽命為第一。

有無量壽,所有一切無量你都享受到了,你都得受用。

所以壽命在一切無量裡面叫第一,排順序排在第一。

經上用無量壽來作代表,絕對不是這一種,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

這個就是十大類,樣樣都是無量。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3-2012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3-2012 12:07 AM 编辑

第一個是大圓滿總說後面九種是別說

第一句是「大圓滿」,大圓滿就是絲毫欠缺都沒有。

就像禪宗,唐朝時候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向他的老師提出報告,說明他的心得。

他只講了五句話,其中有一句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沒想到我們自己真心本性裡一切具足,一樣都不欠缺!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就是大圓滿的意思。另外九條是別說,都是屬於綱領。

其次是慈悲。這個十句都叫光明雲,「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

由此可知,慈悲是本性裡本來具足的,這個不是學來的,是天生的。

中國古代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看到一個小孩遇到危險地方,不管你認識不認識,一定會伸手把他拉過來。為什麼?惻隱之心是天性,本性裡本來具足的。

我們今天對於一切眾生,這種慈悲心為什麼沒有了?因為起了個妄想,裡面產生了利害得失。

一個念頭起來,於自己有沒有利?有利才幹,沒有利就不幹。他起了這種妄想、分別、執著,把天性失掉了。

佛法教我們斷除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恢復自性。

我們本來對於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平等的愛護,一樣的關懷。

諸位冷靜想一想,你說這種人生多美!我們理想當中,常常想「真、善、美」。

佛法教給我們確實是「真善美」,「真善美」是我們的性德,我們本來具足的;現在這三個都失掉了。


自恆河的另一岸傳來悠悠的海潮聲

起伏的海潮編成智慧的旋律

就此旋律滲入衆生的生命裏

自恆河的另一岸飄來片片的菩提葉

片片的菩提哼成慈悲的歌聲

就此歌聲喚醒無數無明的衆生

恆河啊恆河

穿梭多少無常歲月

泯滅芸芸衆生的煩惱

恆河啊恆河

這寡恩少義的世界裏

就讓你琮琤的流聲淨化人生

自恆河的另一岸送來朵朵的蓮花

瓣瓣的蓮花譜成清淨的音符

就此音符傳遍娑婆世界每一方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3-2012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念弥陀师兄慈悲精进护法弘法,续佛慧命,救渡众生。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3-2012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2-3-2012 01:31 AM 编辑


感恩   khaijiet同修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_/\_


「大智慧光明雲」,我們本來具足圓滿的智慧,宇宙人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今天我們的智跟能都失掉了。這個失,剛才講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真的失掉,那就不是自性本具的。

迷失了,雖有,你不會用,不起作用了。所以破迷開悟之後,作用就現前,就起作用。

「大般若光明雲」,智慧跟般若,有時候是一個意思,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般若。

如果智慧般若兩個都提出來,那就不是一個意思。般若講的是根本智,智慧講的是後得智。

根本智跟後得智這是佛學的名詞,用現在的話說,一個是智慧之體(本體),一個是智慧的作用。

智慧的本體我們叫它作般若智慧的作用我們叫它作智慧

所以智慧般若兩個名詞合起來說,就是有體有用的意思。

般若之體是什麼?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像一棵樹一樣,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花果!般若是智慧的本體,就是智慧的根本;而智慧的作用,就是枝葉花果。

現代人極端的聰明,昨天跟諸位說了,佛不能不承認他覺,覺就是有智慧,但是佛不承認他作正覺。

為什麼?正覺,他是真有智慧,真實的智慧。不是正覺,雖然聰明絕頂,在佛門裡面講,他沒有智慧,他沒有智慧的根本,當然他也就沒有智慧的枝葉花果,這是一定道理!他所表現的,我們佛法裡面講「世智辯聰」。

他是世間的聰明智慧,不是我們佛法裡面講的,本性裡面的真實智慧,他不是的,他沒有見性,差別在這個地方。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3-2012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5-3-2012 01:01 AM 编辑

智慧的根本,《般若經》裡面說得好,如果諸位要了解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你就知道佛法的中心在哪裡。
中國古大德把釋迦牟尼佛這一生所講的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佛講《華嚴經》。

《華嚴經》是佛在定中講的,釋迦牟尼佛最初成佛的時候,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定中說的。

我們一般人看不見,一般人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誰知道他在那裡講經。

所以現在泰國的小乘、斯里蘭卡的小乘,不承認大乘佛法,所謂「大乘非佛說」。

他們沒有聽說釋迦牟尼佛講過大乘佛法,特別是《華嚴經》根本就不能接受。

講他是在最初二七日中所說的,二七是十四天。參加這個法會的不是普通人,都是法身大士,他才有能力進入釋迦牟尼佛定中的境界去聽經,別人沒法子!你說那個人作夢,我們有沒有能力進入他的夢中境界去?你沒有這個本事,你就參加不了他的法會。

所以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參與華嚴法會。這是佛說的第一部大經,裡面內容所講的是所親證的真實圓滿的境界,也就是我們講宇宙人生真相,圓圓滿滿的全部說出來了,這是《華嚴經》。

《華嚴經》說完,釋迦牟尼佛清楚世間人不能參與,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不但不能理解,看都看不到,聽也聽不到。

這才從定中起來,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講《阿含》。

《阿含》是小乘經,從基本的東西講起,就像現在辦學校,先辦小學。

但是他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明瞭《華嚴》的境界,究竟圓滿的境界,真實美妙的人生,他教我們了解這個。

可是我們不能接受,不懂!你慢慢培養辦小學,《阿含》十二年。

然後再辦《方等》,《方等》就好比是中學,《方等》八年。

《方等》以後,就再往上提升,《般若》,好比是大學,這個時間最長,二十二年。

最後《法華》是八年,總共四十九年。

四十九年諸位想一想,《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差不多是一生當中一半的時間講般若,這就明瞭般若是佛法的中心。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12 0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3-2012 01:47 AM 编辑

般若是智慧,《般若經》裡面,這二十二年我們把它總結起來、總歸納起來,般若講的是什麼?「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無知就是根本智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大般若光明雲」,無知!無知起作用就無所不知,無所不知就是「大智慧光明雲」。

不起作用的時候,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心要像鏡子一樣,心要像水一樣。

你看我們供佛,供佛的供具很多,最重要的是水。

我們家裡有個佛堂,在現代有些人住公寓房子,不太方便燒香,房子很低,屋裡面污染,別人聞到也很難過,可以不燒香,也可以不點燈,也可以不供花,但是最低限度要供一杯水。

供水是什麼意思?「大般若光明雲」,表這個意思。

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乾淨。供一杯清水,要像水一樣的平等,不起波浪。這就是根本智,它表根本智的。

水不是佛菩薩喝的。你說我供一杯淨水敬佛菩薩,那就錯了,不是的;是給我們自己看的。

我們看到這一杯水,就要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樣乾淨、要像水一樣平等,它代表這個意思。

這是佛教給我們的,用這個方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是他教學的藝術。不必用言語,不必用文字,讓你看到這個能夠會心,體會在心。

關於這些供具所表的意思,到後面我們還會再給大家報告。

所以求智慧到哪裡求?先求無知。

中國古時候跟佛法的教學,許許多多地方真的是不謀而合,足見中國古聖先賢真的有高度的智慧。

孔子、孟子跟釋迦牟尼佛沒有見過面,他們教學的理論方法許多地方是相同的,這是古人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

雖然沒見過面,看法、想法、作法非常接近。古代的教育,都是先教根本智,根本智叫無知。

不像現在的學校,現在這個教育,可以出人才,不能出聖賢。

古時候的教育,能出人才,能出聖賢。這是在教育上、思想上、教育方式上不一樣。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12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3-2012 12:38 AM 编辑

諸位要是讀《禮記》,你看中國古時候的小學,兒童七歲上學。上學就跟老師,不跟父母了。

在那個時代,大概每一個月的初一、十五放假,回家可以去看看父母。現在我們用西洋的曆法,星期天放假。

中國古時候的放假,大概就是初一、十五放假,過年放假,可以回家去看看父母,平時學生要跟老師。

老師教什麼?教生活教育。教學生灑掃應對,教這些教育。

教他做事,教他怎樣奉侍父母,怎麼樣跟兄弟姊妹相處,所以它是屬於生活的教育。從小就培養他,他懂孝悌。

在學術上面,教他什麼?就是教他無知,教他讀書。

讀書是只教他讀誦,不講解意思。像《四書》、《五經》這一類的書,老師教你念,每一天教你念一段。

教你背,背熟了,還要背一百遍、背二百遍。為什麼背的遍數這麼多?你一生都不會忘記,這是第一個意思。

這裡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意思,小孩沒事叫他做,他也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麻煩、是病,不是好事情,智慧沒有了。

所以老師用這種方法,叫你背書,背書就不打妄想了。

用這個方法把他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讓他心得到清淨,這個方法就是修根本智,般若無知。

用這種方法來培養他,從七歲大概到十二歲,這是古時候的教育。所有要讀的書,他統統都背過。什麼意思,不懂!他沒有妄想。

古時候的教育,小學到大學,當中沒有中學。十三歲就可以讀太學了,從前叫太學,沒有中學、大學的名詞。

太學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大學。到那個學校念書,就是求智慧,求後得智,是無所不知。

你看前面這一段教育是教你無知,後面那個教育,無所不知!

上太學,太學裡面的老師講解,你從前所念過的那些書,現在由老師給你講解,同學們在一起互相研究討論,做這工作。

所以古人讀書樂,快樂!到太學念書的時候,不要拿書本。不像現在念書,書包裡背了一大堆,看到好可憐,好沈重的負擔。

古時候讀太學不要書本,學生從小個個都背過的,講起哪一部書,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每一個人都知道、都清楚,他還要書本幹什麼!

所以你說那種研究討論多快樂,引經據典,隨便提到哪裡,大家都背得很熟,都知道。

不需要查參考資料,找半天還找不到!那個時候的教育有它的特色。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12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4-2012 12:24 AM 编辑

說到一部書,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你就不能不佩服我們中國人有科學的頭腦。

無論是抄寫、無論是刻版來印書,中國的書籍沒有標點符號,每一頁十行,每一行二十個字,它是標準的。

無論哪一家,你抄書也好,你印書也好,都是一面十行,一行二十個字。

所以,第幾頁、第幾行,你都知道。不管你是哪一家本子,全國統一都一樣。

不像現在印的書,一行多少字,一頁多少行,沒有一定的。

你要不找哪一個版本,哪一年出版的,什麼地方出版的,你就查不到。

從前是統一的。所以中國古書、線裝書,行路是統一的,只要是線裝書,不管哪一家刻的都一樣,這是科學的頭腦。

所以太學裡面老師教書,不一定是在教室裡,多半是遊山玩水。

一個老師,大概十幾個學生,學生伺候老師,「有事弟子服其勞」,準備些酒菜,有小車,推著老師遊山玩水,走到哪裡講到哪裡,去旅行;玩了三個月、四個月回來,這個課程上完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它那個旅遊不一定是玩,裡面有觀光考察。講到哪些地方,實地帶你去看,真的是長學問、長智慧!

我們在古書裡頭,看到古代的教育方式非常羨慕,確確實實這是現代教育不能跟它相比的,它真的是美,真快樂!成就你的無所不知。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12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4-2012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诸位师兄慈悲精进护法弘法。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2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4-2012 01:09 AM 编辑

感恩  StreetCat同修 和 khaijiet同修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_/\_

所以在太學裡面讀了幾年,參加國家的考試,那個時候高等考試,最高的是國家的考試,考取了叫進士,進士是學位,這是國家的高考,及格的時候,這個學位稱進士。

在一般人差不多拿到舉人的學位,舉人是次一等,第二等,是省考的。省,像現在省教育廳主持的考試,考取的時候稱為舉人。國家主辦的考試,考取了稱為進士。那個時候叫功名,我們現在叫及格。考試及格了,政府就可以分發你到地方政府去做縣市長,所以我們在古籍裡面所看到的,有很多不滿二十歲,他考取了,他也當個縣市長,也辦得有聲有色。

現在未滿二十歲是小孩。那個時候他就能作父母官,不但管行政,還管司法。在一個地方上,他是最高的法官,審判案子。人家有根本智與後得智,不要看他年輕,他確實有智慧、有能力。這是中國古時候的教育。

佛法教育也是如此。無論在家出家學佛,五年學戒,現在沒有了。

五年學戒,不是學戒律,五年跟一個老師,專門接受一個老師的教導叫五年學戒。

你五年一個老師,你走的是一個路、一個方向,你容易成就。

佛法的成就,昨天跟諸位說了,清淨心。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12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4-2012 11:52 PM 编辑

跟一個老師心容易清淨,兩個老師兩個說法,聽了之後你會懷疑,到底哪個講得對。

三個老師三個講法,你的老師愈多就愈糟糕,就愈麻煩了。

所以中國古時候的求學跟一個老師,決定不能同時跟兩個老師,你走的是一個路子老師對於學生要負絕對的責任,學生學不成功是老師教學的失敗,這是決定不可以的,所以老師對於學生要負完全責任。

可是學生對老師一定要依教奉行,密切的配合才能成就。學生不聽話,再好的老師,沒有法子教。

所以學生一定要聽話,老師要負他一生成敗的責任。

不像現在的老師,現在的老師對學生不負責任的。實在講是負不了責任,你認真教的時候,學生要打老師,這還得了!

你要懲罰學生,家長去按鈴告狀,這麻煩大了。所以現在作老師很苦,不能教學生。

我也當了不少年的老師,深深了解這個環境,沒有法子教導。

如果我們把古今過去這些教學稍稍明瞭,我們對於佛法這種方式,自然就感到佩服了。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4-2012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念弥陀师兄慈悲精进护法弘法,续佛慧命,利益众生。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7:01 PM , Processed in 0.14284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