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53|回复: 4

菜根味好 (每天几则菜根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9-2011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菜根谭
(一) 依附权势者不得善果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附权势者凄凉万古。

    依道而行的人,能够心安理得地过日子,但是,他们在有生之年,常因与世无争而默默无闻。

    “道”可说是人类生存的原则,“德”则是修养而成的高尚人格。普通人须努力不懈,才能成为有德之士。

    然而,有道德的人,通常对名利看得很淡,所以,他们的存在,或许得不到世人的重视,以致寂寞地终其一生。所谓“寂”是形容无声,“寞”则是表示宁静,他们不求闻达,一辈子过得平平淡淡,可是,由于活得堂堂正正,并不会有为世遗弃的感觉。

    相反的,那些以阿谀的手段,来获取名利的人,虽然在生前得享富贵荣华,死后却以所行不义,而为后人所不齿,因此,他们的结局是凄凉万古。

    而且,他们在世时,必须小心翼翼地逢迎他人,整日惶恐不安,正是追求名利的代价! 

    所以说,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会抱着守正不阿的态度,宁可藉藉无名地过一生,也不愿招致千古的骂名。

    如果能忍“一时之寂寞”而栖守道德,由于无欲而清心,遂能透视事物的本质,保持应有的原则,而在身后留下美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9-2011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 要保有志气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一般而言,对俗世的经验越少,心灵上所受的污染也越轻微,无可讳言,随着涉世时间的加长,每个人的城府都会越来越深,所以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与其处世练达,不如保有那份质朴,如果委曲求全地度日,而丧失了原有的抱负、理想,那真是无上的损失!
   
      庄子天地篇有言: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机械就是机关,在此当做心机解释。孟子尽心篇上也说: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机变即机械变诈,有些人善用谋略,得逞后非但不觉得惭愧,还沾沾自喜,这种人是君子所不齿的!所谓【与其练达,不若朴鲁】,并不是说处世圆通不好,而是怕老练以后,会由于耳目熏染,也对别人施以巧诈。至于【朴】,是指刚砍下而尚未加工的木材,【朴鲁】就是质朴,才华内敛。
  
      其次【曲谨】是说凡事小心翼翼,委曲求全,表面自来,循规蹈矩地生活,是值得称道的!然而,日积月累之下,必将丧失原有的人生理想。
   
     论语公冶长篇有一段话: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此段是孔子慨叹,故乡的年轻人大多为狂简(志大而行事粗略)之徒。
      他们的才能都很优秀,只是阅历太少,不知如何导上正途,所以,孔子想回鲁国作育英才。本来,夫子的理想是寻求中庸之士,以共同行道,结果却失望了!于是,他转而寄望于胸怀大志的青年们。
      
      孔子思归,是因为年轻人涉世未深,还满怀着抱负。理想,使人们对他们寄以无比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9-2011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骨鲠言有砥砺的作用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鸠毒中矣!

     一个人如果常听难以入耳的忠言,常遭遇使心中不悦的难事,就能修心养性,提高自己的品德;相反地,假使一直听悦耳的话,行事又恨顺利,就会自然而然地松弛下来,如同中了鸠毒一般,此生再也无望矣!
  
     孔子家语六本篇有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大抵逆耳,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不如意的事,也会令人不悦,恨不得快点摆脱它,殊不知这正是磨练人的砥石,让人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因此,非但不应抱恨,还该善于珍惜!
  
     当然,如果没有逆耳的话、拂心的事,日子会过得比较快活,但是,根据左传记载,闵公元年管仲曾向齐恒公谏道:
    【……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原来恒公爱姬甚多,常在后宫饮酒作乐,管仲见了很担心,就把酒色比喻为鸠毒,劝诫恒公勿近醇酒妇人。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骨鲠之士不但是国家的栋梁;就交友而言,若能得到一个谏友,也是个人莫大的福份,他的话虽然逆耳,却能刺激自己敦品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9-2011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 日常以心平气和为贵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当风雨肆虐大地的时候,鸟雀会啾啾地悲鸣,一旦风停雨歇,阳光重新普照,万物又会在和风的轻拂下,显露出一片生机,可见自然界不可缺少祥和之气;对人而言,也同样的道理,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比什么都可贵。

在本节中描述草木、小鸟也有感情,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时悲时喜,这是一种移情的作用,使禽鸟草本与自身合为一体,来设想它们有的反映,晋陶渊明有篇著名的归去来辞其中有一段是: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草本受到和风细雨的滋润,开始抽枝发芽,冰冻的泉水也融解,而一滴滴的流下来,他眼见自然界生气勃勃,喜悦之外还夹杂着一丝感伤,慨叹自己行年已暮,来日无多矣!

在杜甫的“春望”一诗中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本深,感时花浅泪,恨别鸟惊心……”等句。

杜甫感怀时局,思念离散的亲人,由于他心怀悲戚,放眼所见,只觉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悲鸣,这种移情的作用在伦理上是很重要的。因为,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这分情爱。

在宇宙之间,如果阴阳两气调和得当,万物就能顺利地滋长;就人类而言,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愉快地生活。所谓“喜神”,就是形容一个人充满喜悦的心情,宋人尚称画像为“喜神”或“喜容”。宋伯仁还描绘梅花的各种姿态,名之为“梅花喜神谱”。“喜神”并非仅指笑容可掬,而是指拥有愉悦的心灵以后,会不知不觉地表露于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9-2011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 要懂得暇时吃紧、忙里偷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表面看来,天地似乎是静止的,然而,宇宙万物在其间的活动,却从未停止过;此外,日月不断地更迭,而使昼夜循环不已,它们如此奔忙,光明却亘古不变!因此,自然界的现象,可谓静中有动,动中又有静。这个道理亦可用于人类生活上,是故在闲暇时,要有忙碌的心理准备;同样的,在繁忙的日子里,也要懂得忙里偷闲,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

“吃紧”在辞源上的解释是:“着力不放松”,而“吃紧的心思”,和“悠闲的趣味”相对,都是劝人要超越环境的限制。

所谓“忙里偷闲”,是说在百忙之中,抽空游山玩水,或作其他的娱乐,以松弛紧张的身心,事实上,现代人的生活十分紧凑,不特意去安排,也很难享受悠闲的时光,所以千万别苛待自己,而使人生陷于枯燥乏味!此外,“苦中作乐”也是不可少的做人态度,能在逆境中微笑的人,
才是勇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3:15 PM , Processed in 0.12157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