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66|回复: 1

杀生与吃肉 摘自《现代布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1-2011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人:                                   微尘

  • 杀生与吃肉 摘自《现代布施》
  •                                                                                      
    有人向南传上座部佛教出家比库,提出有关杀生与吃肉的见解,经过编辑后的对话如下。
    居士:吃肉怎么可能不违背第一条戒?比库:佛陀允许比库吃肉,只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他没有见到该动物是因为他而被杀;
    2.他没有听到该动物是因为他而被杀;
    3.他没有怀疑该动物是因为他而被杀。
    居士:尊者,但是动物永远都是因为要给人吃才被杀。只要我们吃肉,人们便会为我们而杀死动物。如果我们不吃肉,他们便不会为我们而杀死动物。
    比丘:对业没有迷惑非常重要,杀动物与吃动物的肉是有差别的。佛陀不允许比丘去吃‘为比丘而杀的动物肉’,是因为有时人们为了供养比丘,而专门去杀死动物,这种作法是不好的。但是,即使他吃了这种‘为比丘而杀的肉’,他也没有负责杀死那只动物,他没有造杀生恶业。他所造的恶业是犯了佛戒,因此没有善持增上戒,心中对法不恭敬。
    居士:尊者,我们都必需负责。屠夫杀牛是因为我们要牛肉。
    比丘:如果我们叫屠夫为我们杀动物,你说的便是对的,我们也因此破了第一条杀生戒。但是,如果去店里买现成的肉,我们并没有破第一条戒。举例而言,我们去拥有装满肉的大冰箱的超级市场时,我们并没有负责杀生。
    居士:尊者,我觉得很难理解我们怎么不需要负责。比库:让我们用譬喻来说明,好不好?
    居士:好的,尊者。
    比库:假设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巫婆,她喜欢吃的食物是小男孩。时不时她便会去捉小男孩,把他关进牢笼裡,养胖他,然后吃掉他。这只是一个譬喻。
    居士:(微笑)是,尊者。
    比丘:后来有一天,有些人来到那座森林,想要把它发展成大自然爱好者的公园。后来该森林到处都有大自然爱好者,穿着花哨的运动服,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导致该森林不再宁静。巫婆不能再养胖小男孩,因此她搭乘大自然爱好者的快车去市中心,来到一个屠夫的店。
    居士:(微笑)是,尊者。
    比库:在店里,她听到有人说要牛肉,另一人则说要鸡肉。轮到她时,她说:‘我要一个大约五岁、胖胖的小男孩。’你认为那个屠夫会怎么说?
    居士:(微笑)他不会给她的,尊者。
    比丘:为什么不会?
    居士:因为把小男孩杀死来吃,是邪恶的。比库:杀牛或杀鸡就不邪恶?
    居士:也邪恶,但杀小男孩更加邪恶,因为他是人。
    比丘:那就是说,巫婆向屠夫买小男孩,但他拒绝了,是不是?
    居士:是的。
    比库:你现在说的不符合你之前所说的。之前你说屠夫杀动物是因为我们要肉,现在你却说即使巫婆要买人肉,屠夫都不会杀死小男孩。
    居士:是的,但这是不一样的,尊者。
    比丘:不一样?且让我们继续讨论。假设屠夫开店后,巫婆来到他的店,说:‘你给我一个胖男孩吃,我付你两千块。’他会怎么说?
    居士:(微笑)他可能会答应。比库:为什么这时候他会答应?是因为对巫婆慈悲?
    居士:因为钱,尊者。
    比丘:那是什么缘故?
    居士:贪,尊者。
    比丘:那是谁的选择?
    居士:屠夫的选择。
    比库:你是否认为屠夫喜欢杀动物,把整天的时间都花在充满生肉血腥臭味的店里?
    居士:我不认为如此。
    比丘:这是很难想像的。你是否认为坐船去捕鱼很好玩?遭受寒冷又潮湿的天气、拖回装满垂死挣扎的鱼儿的捕鱼网、大半生都花在看这些苦难的众生是否很好玩?
    居士:不,这很可怕。
    比丘:那又为什么这么做?是基于对想要吃肉吃鱼之人的慈悲?
    居士:我想那都是为了钱,尊者。
    比库:这就是它的原因。在这世上,没有人告诉他们,说他们必须杀动物。如果世上的所有屠夫与渔夫决定不再杀动物,没有人能够说:‘你们必须去杀!没有肉和鱼叫我怎么活下去!’
    居士:但是,尊者,如果每个人都停止吃肉,杀生便会自动停止。
    比丘:是否每个人都会停止吃肉?
    居士:如果我们教导他们,让他们知道杀生是多么的邪恶,那便可能。
    比丘:他们会听教吗?爱斯基摩人又会怎样?在这世上,哪些国家的平均食肉量最高?是那些会听教的国家吗?在世界各地被农民杀死的动物又怎么说?是为了发展?在实验室里被科学家折磨至死的动物又怎样?
    佛法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如果是的话,佛陀早就做了。但他并没有做,因为那是不可能的:涅槃并不在世间里,也不能透过创造完美的世界来证悟。请看一看人们尝试创造完美的世界时发生了什么事:战争与迫害。历史书记载的一切便是这些:透过兵力与恐怖来创造帝国。甚至在今天,帝国创造者还是用飞弹、核弹及其他恐怖手段来创造完美的世界。这有效吗?不。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对完美世界的观念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想要做皇帝。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小皇帝,正在等待适当的时机;而我们也会以较小的方式运用恐怖手段来创造完美的世界,就像狗一样。你们可以去超级市场,看一看我们可以买来创造完美屋子、厨房与花园的东西:以便杀死毁了我们完美世界的动物。
    佛法与创造完美的世界无关,与它有关的是创造世上唯一完美的创作──阿拉汉:完美的人。因此,佛法是关于如何善巧地活在这真实的世界里──如实地存活:尝试改变我们自己,而不是去尝试改变他人。因此,八圣道分中的正业包括不刻意杀生,也不叫别人杀生。正命包括不买卖供人屠杀的动物、不买卖武器、不买卖毒药。
    居士:但是屠夫与渔夫必须谋生,尊者。
    比丘:是的,每个人都必须谋生。你是否想过要做个屠夫来谋生?
    居士:不,当然不会!
    比丘:为什么不会?
    居士:因为那很恐怖。
    比丘:那是谁的选择?
    居士:我自己。
    比库:得到这些简单的分析时,我们时常忘记的便是这个:选择。这是为何现代的经济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这么混乱:它们忘了选择。就举妓女来说,人们时常说可怜的妓女没有选择,因为她必须谋生。如果真的是这样,所有的女人都必须成为妓女。但她们是否都是妓女?
    居士:不是,尊者。
    比丘:为什么不是?做妓女的收入比在工厂或超市里做工还要好。
    居士:是她们自己选择不要做妓女,尊者。
    比丘:在实验室里折磨动物至死的科学家们又怎样?他们这么做是不是因为他们必须做?
    居士:他们可能是为了研究医病的新方法。那是慈悲,是不是?
    比丘:来到实验室的猴子、狗、猫、兔子或老鼠并没有病,慈悲的科学家把它切开来,把病毒移植进它的身体里。如果该动物没有死在试验的剧痛裡,科学家便会杀它来解剖。而且,如果你叫科学家只收一半的薪水来做这项工作,他会继续做吗?基于对人类的慈悲来做?
    居士:(微笑)可能不会,尊者。比库:‘我必须谋生,不是吗?’这种想法是黑手党的道德。他们杀死你的家人,然后来参加丧礼,带着一束花及一张写着「纯属商业」的卡,这纯粹是胡说八道。他们的意思是:「我要赚钱,以便享受欲乐,采取什麼手段我就不管了。」这是为何贪欲最发达的国家,时常会否决要控制全球污染、保护野生动物、达致和平等等的议案。那便是因为对欲乐的贪欲、我慢与愚痴。有一部关于一位住在王舍城名叫达难加尼的婆罗门的佛经,便谈到这一点。达难加尼是舍利弗尊者的信徒。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去其他地方,过了很久之后,有一次,来自王舍城的比丘来拜访他。他便问该比丘达难加尼是否不放逸地修习佛法。到访的比丘说,达难加尼深具信心的妻子已去世,而达难加尼则与一位无信的女人再婚:现在他已经变得放逸,滥用自己的力量。
    过了一段日子,舍利弗尊者去到王舍城,来到达难加尼的家。达难加尼供养他牛奶时,舍利弗拒绝了,但他告诉达难加尼过后可以去某棵树下见他。过后,达难加尼来见他,舍利弗尊者便问他:‘达难加尼,你是否不放逸?’达难加尼说:‘舍利弗大师,在我们必须护持父母、妻子、儿女、奴僕与工人时;在我们必须向朋友、同伴、族人、亲戚、客人、逝世的亲戚、天神及国王履行责任时;在这身体也必须受到滋养时,我们怎么可能不放逸?’这便是我们所讨论、期望同情的谎言,是不是?
    居士:(笑)是的,尊者!
    比丘:我们听到科学家、商人、农夫、政治人物、屠夫、渔夫、兵士乃至营养学家说这些期望同情的谎言,现在我们也听到没有时间修行佛法,没有时间行善的佛教徒这么说。
    接着,舍利弗尊者问:‘达难加尼,你认为怎样?假设在此有某人为了他的父母而不如法地作为,不正当地作为,其后因为该行为,狱卒把他拖到地狱里。他是否能够透过哀求:『我是为了我的父母而不如法地作为,不正当地作为!所以请狱卒不要把我拖到地狱里!』而脱离地狱?或者,是他的父母能够透过哀:『他是为了我们而不如法地作为,不正当地作为!所以请狱卒不要把他拖到地狱里!』而使到他得以脱离地狱?’达难加尼回答说:‘不能够,舍利弗大师。即使他痛哭哀号,狱卒还是会把他丢进地狱里。’
    比库:你认为怎样?现代社会的事物是否已经不一样?民选的部长是否能够透过说‘但是,我向国会说谎是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利益!是为了支持工业!’而得以脱离地狱?堕胎者是否能够透过说‘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把我丢进地狱里!我是被强姦的!我有权利杀死胎儿!母亲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主权!’而得以脱离地狱?
    医生是否能够透过说‘但是,我是基于慈悲心而杀死那些病人的!那是安乐死!在这国家里是合法的!这是国会里多数议员所制定的宪法!是慈悲的杀生!那些人都因为患上癌症而遭受极度的痛苦(而且治疗费用很贵)!而得以脱离地狱?’民选的总统是否能够透过说‘我命令发射那千千万万的飞弹,是为了国民的利益!是为了人类的利益!是为了自由和民主!’而得以脱离地狱?佛教比库是否能够透过说‘但是我犯戒是为了护持佛教!大长老说我可以这么做!他说我应该这么做!那只是为了解救一切众生!’而得以脱离地狱?这些都是人们造作恶业时的藉口,而人们应受到的恶果报,却不会因这些藉口而被改变。
    佛陀的二大上首弟子之一舍利弗尊者,在解释人的不平等时说:‘达难加尼,你认为怎样?是谁比较好!是为了父母而不如法地作为、不正当地作为的人比较好,还是为了父母而如法地作为、正当地作为的人比较好?’你认为怎样?达难加尼回答是第二个比较好,即如法地工作、作为来奉养父母的人比较好。每一次,舍利弗尊者都给了与解答。举例而言:‘达难加尼,有其他工作既能赚钱又如法,人们能够透过这种工作奉养父母,不但不必造作恶业,而且还实行造福。’这项劝告是否已经过时?在现代是否已经不再实用?
    在对话中的居士回答说:‘当然现在也一样,尊者。’比库说:是否需要是圆满觉悟的阿罗汉才能够了解这一点?
    居士:不必,尊者,我不认为需要。比库:这是幼稚园的道德。那么,为什么这种恶行还会发生?为什么越来越常见,甚至在整个现代的世界里受到鼓励、认同及赞扬?现在,在全世界,人们可以考取「纯粹商业」的文凭。这些文凭是极受尊崇的所谓学历。
    居士:那是因为贪欲,尊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1-2011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库:还有嗔和痴。不了知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及导致苦灭的道圣谛:这是无明,在昨天、今天乃至永远都是同样的无明。古代和现代之间的唯一差别是:在现代,我慢及迷惑是最常见、最主要及不断地增长的正统信仰。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早已预言会这样,这是不能阻止的自然演变,它以循环的方式发生。对于佛教而言,我慢、腐败在后期被不断地增长,导致贪、嗔、迷惑等不断地增长,这些问题会产生,是因为比库们接受且使用金钱,更甚的是卖护身佛牌等。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因为它产生了许多疑问、忧虑与失望,甚至愤慨。因此,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布施是什么?是为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佛教戒律是什么及为什么有戒律?

布施就是给予、施舍,但在此我们是说施舍给实践宗教修行的男女,我们可以称他们为梵行沙门。布施给沙门时,施者布施给他恭敬的人,因为后者是在实践宗教修行,也因为其修行的一部分,就是依靠别人的布施。布施是远在佛陀还未出现之前,即已存在的一种社会习俗。
举例而言,佛陀在讨论古代婆罗门的衰落时,就曾经提过它。佛陀解释,开始时那些婆罗门是有持戒及修行的沙门,寻求清净自己、灭除痛苦与轮回,因此他们既没有财物、产业,也没有金钱。由于他们如此的生活,有些人便布施给他们,以便他们能够专心的修行。然而,过了一段日子,那些婆罗门开始对国王的财富与舒适生活产生欲望,因此弃舍了沙门的修行。反之,他们以念经及搞仪式作为职业来赚取金钱,而成为产业的主人,获得物质与政治的力量,透过其他方式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形式宗教师,深陷于社会之中,自己本身也可以作布施了。他们已经腐败到,成为只是空受尊敬、空获特权与力量的在家居士。
即使如此,在佛陀时代还有许多沙门与婆罗门寻求清净自己、灭除痛苦与轮回,因此,还是有依靠别人布施而生存的沙门。悉达多太子出家后就过着这样的沙门生活;当他成为阿拉汉、正等正觉者之后,也依据同样的沙门原则──依靠布施生存─成立僧团。换言之,佛陀依据比库生活应当与在家生活完全不同的原则来成立佛教僧团。依靠与不同是比丘生活的十项基本因素的其中两项,而且佛陀教导比丘必须每天都思惟它们。比丘必须思惟:1.现在我依靠别人生活。2.我的行为必须不同。这就是说‘现在我的行为,必须跟我是在家人时的行为不同。’人的活命就是他维生的方法,以获取人生的四种必需品:衣服、食物、住所与药物。
受戒成为佛教比库时,比库被告知他维生的方法是四依止:1.他依靠所寻获的粪扫衣作为袈裟来穿,但佛陀也允许他接受居士供养已缝好的袈裟;2.他依靠托钵获取食物,但佛陀也允许他接受居士的邀请用餐;3.他依靠树下作为住所,但佛陀也允许他住在山洞、僧舍等;4.他依靠古代最有效的发酵牛尿作为药物,但佛陀也允许他接受居士供养的其他药。如是,比丘受戒程序的一部分包含了他对这四依止组成其八圣道分的正命的理解。比丘的行为必须跟他是在家人时的行为不同,是指他不可以看起来像个在家人;不可以买卖食物、生产食物、收藏食物或煮食;甚至不可以挑选食物,例如只接受素食,只可以食用供养给他的食物,虽然生病时,他可以要求对该病有益的食物。

比库不可购买产业、不可拥有产业、不可出租产业,当然也不可拥有钱财、不能买卖东西、不能去购物等等。诸如此类之事,都是在家人的象征,而且比丘不可以像个在家人般地行走、说话、吃喝或思维。佛陀一而再地解释这一点,以及为此作出结论。例如,他为第一位比丘尼(佛陀的养母)解释如何分辨什么法是导师的教法时说:“乔达弥,对于某些法,如果你知道:这些法导向离欲、不导向欲;导向无束缚,不导向束缚;导向消除自我,不导向自大;导向少欲,不导向多欲,导向知足,不导向不知足;导向独处,不导向群体;导向精进,不导向怠惰;导向节俭、易于护持,不导向奢侈、难于护持、要求多多。你就可以肯定地知道:‘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教法。’

这些法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能够带引人们脱离自己的烦恼纠缠,脱离社会与整个世界的纠缠:换言之,它们导向涅槃、灭除痛苦与轮回,这也就是佛陀成立佛教僧团与教法的唯一目标。这是为何佛陀向乔达弥说,“对于不导向该目标之法,她可以肯定地知道:这不是法,这不是律,这不是导师的教法。”优婆离尊者被佛陀称赞为戒律知识第一的比丘,佛陀也告诉他如何去分辨什么法是导师的教法。

佛陀向他解释:“优婆离,对于某些法,如果你知道:‘这些法导向完全厌离、导向离欲、导向灭尽、导向寂止、导向胜智、导向正觉、导向涅槃。你就可以肯定地知道: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教法。’”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佛陀形容其教法的目标是终止一切世俗的活动、终止生死轮回:这是戒律的目标,是法的目标,也是比丘生活及佛陀教法的目标。依据这一目标,佛陀制定了比库的活命方式,即比库(跟古代婆罗门一样)完全依靠那些认为布施是善事的人的布施存活。

佛陀如此解释这种关系:‘诸比库,婆罗门与居士对你们非常有益,因为他们以袈裟、食物、住所及对抗疾病的药物来支助你们。诸比丘,你们也同样地对婆罗门与居士非常有益,因为你们教导他们在义理与辞句两方面都初善、中善及后善之法,而且你们向他们解释依法而活、圆满清净的生命。如是,诸比丘,依法而活的生命是互相依止、朝向越渡暴流与灭尽一切苦。’在此,佛陀再次提到灭尽:必须越渡的暴流是生死轮回,灭尽苦即灭尽轮回,也就是涅槃。

帖子由 微尘 于 2008-10-28 修改编辑过

本文引用地址: http://free.yes81.net/alh/view-234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6-2024 10:09 PM , Processed in 0.06628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