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快乐的指引--《吉祥经》开示 喜戒禅师 著 香光庄严杂志编译群 译
什么是吉祥?看到想看的、听到想听的、尝到想尝的,就是吉祥吗?
佛陀提出38种修持能够为我们的生命带来无上的吉祥,
不靠祈愿或等待,透过修持佛陀所教示的38种吉祥,就能得到最大的安稳与幸福。
吉祥经( MaGgala Sutta)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沙瓦提城附近的揭达林给孤独园。当夜深时,一位天神降临在世尊的前面,他的身体光明灿烂,遍照整个祇树林。天神缓步前进,向世尊恭敬作礼并站立一旁,接着以偈颂向佛陀请问:「诸神与众人,渴望得利益,思惟于吉祥,愿示最吉祥。」
「远避愚痴者、亲近智慧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地、过去积善业、置身于正道,此为最吉祥。
广学长技艺、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此为最吉祥。
善能养父母、珍爱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此为最吉祥。
净行行布施、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此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谨慎勿饮酒、于法不放逸,此为最吉祥。
恭敬而谦卑、知足且知恩、适时闻正法,此为最吉祥。
忍耐而顺从、参访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此为最吉祥。
克己净生活、觉知四圣谛、了悟于涅盘,此为最吉祥。
于心不伤悲、安稳无污染、世事不动摇,此为最吉祥。
如是修诸行、所到无不胜、随遇而安稳,此为最吉祥。」
什么是吉祥
今天要讲的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经,说明什么是「吉祥」的经典。这部经名的巴利语为 MaGgala Sutta,如同《慈经》(Metta Sutta)一般,《吉祥经》也常在供养僧侣、出家戒坛、庆生等等祥瑞的典礼上被持诵。然而,这部经不单只是用来背诵而已。实际上,经上所说的吉祥应该被作为一种修持。
佛陀传诵这部经典前的12年,一直存在着什么是吉祥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在家人之间引起讨论,他们彼此问着:「吉祥是什么?」某个人提供了一个答案,另一个人又提供了其它的答案。一些人说看见想要看见的事物是吉祥:当看见对你而言是瑞相或吉兆的某些景象时,他们说那是吉祥。其它人则认为听到你想要听的声音,或听到被说成是吉兆的声音时就是吉祥。
人们认为有些声音代表吉祥的预兆。人很迷信,而且这些迷信不容易破除,各地和各家都有它们的迷信,佛教国家也不例外。在缅甸,人们认为猫头鹰的声音是吉兆。如果一只猫头鹰光临你的房子,并且制造些噪音,那么你隔天就将得到某些东西,那是个吉祥物。因此,有些人说这就是吉祥。
其它人说:闻到想要闻的;尝到想要尝的;碰触想要碰触的;就是吉祥。如此,好味道是吉祥;好品尝是吉祥;有柔软触觉的事物是吉祥。当一个人给了答案,另外一人又有其它答案时,将会有争议产生。如此,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吉祥无法达成一致的看法。这个问题持续被讨论着,并且传到神和天人之间。然而,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吉祥。他们彼此讨论,互相问答,然而,还是没有一个结论产生。
每当天神们被问题一直困扰着时,他们便前往他们的国王—帝释天王处,并将问题告诉他。帝释天王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人可能知道吉祥是什么,我将去请问他。」
夜晚时分,他下到人间,乔装成普通天人,走近佛陀并询问什么是吉祥。帝释天王选择晚上的中夜时分谒见佛陀,大约是现在说的午夜。午夜是天神接近佛陀,向佛陀请教问题,或听佛陀说法的时间。
在家人可以在下午去见佛陀,下午的时间是属于在家人的。午后、傍晚和初夜时分则保留给比丘僧。僧侣在这段时间面见佛陀,并提出问题请教等。第二夜分或中夜是天神的时间,那时人们已熟睡,所以,佛陀的周围就不会聚集太多的人。据说,实际上天神并不想到人间,他们无法忍受人类差劲的味道或恶臭。他们大约在离人类100由旬—也就是数百哩远—即能闻到人类的恶臭。
当时,佛陀正在揭达林给孤独园。揭达林给孤独园位于沙瓦提城的附近,是由大银行家给孤独长者所建造的来供养佛陀的道场。当佛陀附近没有人环绕时,天神们才降临人间。这位天神来到道场,缓步前进,向佛陀恭敬作礼并站立一旁。他并没有坐下,只是站立着,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如此。有些人说因为讲道结束时,天神会想赶快回去,所以不坐下。又有一说法是,天神身体的物质特性是非常微细,他们不坐着,他们不能着地,像柔软的布料落在地面一样,所以,他们没有坐在地上,而是站着。
他如此地站着,向世尊提出他的疑问:「诸神与众人,渴望得利益,思惟于吉祥,愿示最吉祥。」这么多的人们和天神们都在思索什么是吉祥,却没有一位可以提出一个被所有众生认同的答案。因此,天神请求佛陀告诉他最高(上等)的吉祥。于是,佛陀告诉天神什么是真正的吉祥。
「吉祥」是巴利语MaGgala的翻译。MaGgala 被定义为断除邪恶、断掉不善法。凡是吉祥的(MaGgala),一定在本质上是健全的,也就是善的(Kusala)。
远避愚痴者、亲近智慧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
远避愚痴者—这里的愚痴者意指做坏事,说坏话,存恶念的人;或会引我们入歧途,做错事,犯罪等的人。这些人在这里被称为愚痴者,我们不要与他们为伍作伴。如果远离他们,你就不会做出邪恶与无益的行为。这就是一种吉祥。
亲近智慧人—「智慧人」意指做好事,说好话,存善念的人;并且会给你忠告,是引领你在修行上成长,帮你学习得到功德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因此,亲近智慧人也是一种吉祥。当和有智能的人接近时,你不会犯过失,不会学习到不健全的行为,造作恶业(Kamma)。因此亲近智慧人也是一种吉祥。
敬应尊敬者—「敬」在此意指供养东西给他们,表示尊敬等。像佛、法、僧、父母、老师和年长者都是值得尊敬的,敬爱如此的人也是一种吉祥。因为当礼敬佛、法、僧、父母、老师和年长者时,你将得到功德。功德能断除过失,这就是吉祥。所以尊敬值得尊敬的对象是一种吉祥。
居住适宜地、过去积善业、置身于正道,此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地—居住在适宜的处所是吉祥。「适宜地」是指能使你学得功德的地方。在那里你能行善、闻法和禅修,这样的地方才称为适宜地。对于想修习佛陀教法的人,住在适宜地是很重要的。
当缅甸人开始离开缅甸来到这里(指美国)的时候,那些留下来的人告诉或责骂他们:「你正要去的是一个没有佛、没有法、没有僧的地方,那是一个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所以,那时离开缅甸的人很灰心沮丧,抑郁不乐。但是,当他们来到美国后,发现这里有佛、法、僧,甚至在缅甸的僧侣来到之前,这儿就已有斯里兰卡、泰国和其它国家的僧侣。因此,他们能向留在缅甸的人说,这里也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国家。住在这里,他们同样也能修得到功德,并且禅修等。因此,住在适宜地是一种吉祥。
过去积善业—过去所积的善业,也是一种吉祥。你现在无法修持这个吉祥,但是你正在享受这吉祥的果实。一个在过去积下善业的人,来生将出生在适宜地。因此,过去曾积下善业,也是一种吉祥。当一个人在过去已积下善业,由此过去善业的果,他今世降生在适宜地中,他遇见有智慧的人,而且能修得功德。
置身于正道—意谓合宜的行为举止,端正的行为表现,不要有错误的行为,这也是吉祥。一个人应该藉由行为、语言和心念,设定自己朝向正确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