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13|回复: 0

为何佛说五蕴,又复说十二处、十八界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10-2012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俱舍论颂疏讲记界品》,智敏法师开示
原址: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2788

丁二 释教起因
从此第二,明教起因。论云:何故世尊,于所知境,由蕴等门,作三种说?颂曰:
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


释曰:所化有情,有三品故,世尊为说蕴等三门。

为什么要说蕴?为什么要说处?为什么要说界?这个问题。“教起因”就是佛说蕴处界教的原因在哪里?“所知境”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法,为什么要用蕴处界三个门,三种说法呢?你说个蕴就够了,说个界也够了,说个处也够了。说蕴就是那么多的有为法;说处也就是那么多法,不过加上无为法;说界跟处一模一样。说三种样子干什么?问题在这里。

"十八界", 即"六根"、"六尘"、"六识"三者。十八界是以人的认识为中心, 对世界一切现象和事物所作的分类。 一人一身即具此十八界。 其中的六根有认识功能; 六尘作为认识对象; 六识则为随生的感受与观念。 总起来说, 此十八界依次为: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六根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即由六根六尘出生六识。则六根、六尘,六识便合成十八界。

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之意。佛陀为利根的众生说五蕴;对智慧比较差的众生,佛陀则为他们演说十二处、十八界。

摘自《百度百科》

“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愚有三种,根有三种,乐——意乐心也有三种,那么所以要说蕴处界,它原因很多。佛对机说法,所化有情的机有三种,所以佛要说三门:蕴处界分开说。是怎么三品机呢?

愚有三者:或愚心所,总执为我,为说五蕴,以五蕴中,一蕴是色,一蕴是心,分心所法,为受想行三蕴,故说五蕴,能破彼执。或唯愚色,总执为我,为说十二处。以十二处中,十处是色,唯意法非色,故说处门,能破彼执。或愚色心,总执为我,为说十八界,以十八界广说色心,十界是色,余八是心,故说界门,能破彼执。 

“愚有三者”,是愚痴啊!不懂啊!迷!无明为体的,就是愚痴,就是对所知的境不懂,糊涂。那么愚痴、愚昧,它有三种。

“或愚心所,总执为我”,我们说“愚”,愚什么?一切外道也好,凡夫也好,尤其是外道,他总执为一个我。有的人说是心所——在思想的东西是我,有个说身体是我,有的说综合的体是我,这样子总认为有个我——补特伽罗。有一个人拿来一篇文章叫我看,我实在没有工夫看。什么灵魂啥东西,那根本不是佛教,不看还好些,看了反而耽搁时间,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这些东西。总执一个我,佛要破我,就是看你迷什么东西?有些人对心所迷,认为心所是我的,把心所执为是我的,给他说五蕴,五蕴里四个蕴都是心王心所。你说的心王心所是我,我是一个,那我们说至少有四个,五蕴里边识蕴、受蕴、想蕴、行蕴都是心王、心所,四个,那“你”有四个。而识蕴里边有六个,想蕴里边又有很多,受蕴里边也很多,行蕴里边更多,那么到底你有几个?如果你说你有几十个,那怎么叫“我”呢?所谓我者,是一个,唯一的是“我”,你有几十个“我”,也不称其为“我”了。

所谓我的含义,第一个是常——灵魂,总是流转生死,总归是存在的,不会消灭的,这个耶稣教也好,其他的教也好,都是认为灵魂是永生的,地狱永远是地狱,天堂的永远是天堂。这是常。第二个是自在,我就是听我的,都是我说了算,我有自在权。第三个是一,我就是一个,不能说一百个我,那成什么我了?所以说我的意思,最起码的有常、自在、一。

这里就破了它这个。我们前面十二因缘,就是破我的。既不常的——有生灭的。也不是自在——业感缘起,烦恼造了业,感这个果,你一点也没有自在,造什么业感什么果,你没有参加一点权力;你造了恶的业,你想生天,享福去,不可能,把你拉到地狱去了。这个是听不了你指挥的,这是没有我的,不自在的。那么一,有那么多的五蕴,到底哪一个蕴是你呢?亦破一。

迷心王心所是我的,以前欧洲有个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存”,这个我就是能够思考问题的,就是心所法。怎么破这个呢?你说心所法是你,心所法里边有受想行等等,哪一个是你?根本不是一个。“以五蕴中,一蕴是色”,物质的色蕴只有一个;有一个蕴是心王(识蕴);分别心所法的有受想行三蕴,受有各式各样的受,想有各式各样的想,行蕴里边更多,心所法有四十四个,那么你说你有多少个“我”呢?所以用五蕴的说法来破他的执。“故说五蕴,能破彼执”,迷心所为我的给他说五蕴。

心所法有四十六个。大地法——受、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大善地法,跟善心同时生起的——信、不放逸、轻安、舍、惭、愧、无贪、无瞋、勤、不害,十个。大烦恼地法六个,一切烦恼都有它们几个——痴、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举。大不善地法——无惭、无愧。小烦恼地法,这是单独起的——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 、憍,十个。还有不定法——寻、伺、睡眠、恶作、贪、瞋、慢、疑。现在要问,贪、瞋、慢、疑 都是坏东西...受、想两个心所,各安一个蕴,受心所、想心所除开,所以(行蕴的)心所法里边就是四十四。

受想行里边都有心所法,识蕴是心王,都跟前面五识可以相应...一个心王里边就包得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在七十五法里边,单标一个心王,这个心王不是一个,是六个。

“或唯愚色,总执为我,为说十二处”,一种人执色身是我,这个世间上最普遍的:这个色壳子是他。这个色壳子:十二处,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都是色法,如果你执色是你的话,给你说十二处。十二处里边,十个处是色,唯意、法两处不是色。“故说处门,能破彼执”,你说色是你,那么你起码有十个处,每一个处里边又分很多东西,那你有几个?那又破掉了。

还有一种,他既迷色,又迷心——他认为那么多的色,那么的心是我。对这样的人说十八界。十八界里边,“广说色心,十界是色,余八是心”,那你迷心也好,迷色也好,总的给你说,心有八个,色有十个,那你到底有几个?每一界里边又分了很多,越来越多了,你这个“我”就靠不住了。“故说界门,能破彼执”,这是一个愚。

愚心所的,愚色的,愚心色——两个一起愚的。愚心的,给他说五蕴。

根亦三者,谓上、中、下根。上根聪利,说略便解,为开五蕴。中根稍迟,说处方解。下根最钝,要须广说,故为谈界。 

根器有三种,上根,中根,下根。上根很聪明,“上根聪利,说略便解”,说个五蕴很简单,马上就懂了,开悟了,五蕴没有我嘛,“照见五蕴皆空”就完了。一切苦厄都没有了,“为开五蕴”。“中根稍迟”,中根钝一点,要说的多一点了,说十二个处,他就解了。“下根最钝”,下根的人,你给他说得少了不行,说中等也不行,要说广的,十八界。我们现代的人,书越来越多了,知识该越来越丰富了,很多人就认为现在进步了,比从前聪明。实际上是笨了,你弄那么多书就是笨了;聪明的人,两句话就解决问题了,一大堆,图书馆里什么,什么,哎呀,这么多,一辈子都看不完,不是知识丰富了,笨透了。以后书还要多,还要笨了。

“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里边,还有一个没有讲。“愚”,是愚痴、无明。根是什么?“根”就是我们的根器,也就是善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信、进、念、定、慧深厚的,就是根基好的,利根;信、进、念、定、慧中等的,就是中根;信、进、念、定、慧一点点的,甚至没有的,那就是钝根。就依这五个法来决定他的根。简单说,这个根就是五根。还有一个“乐”是什么?在心所法里边,是胜解为体。这个胜解心所,决定:这个好、欢喜这个、欢喜那个。这是愚、根、乐三个的体,愚什么?就是无明;根就是五根;乐就是胜解心所。


乐亦三者,为乐略中及广文故。如其次第,说蕴等三。

下边是“乐”,意乐心。有的人欢喜略略的,一句阿弥陀佛,其他都不要了。欢喜略,给他讲五蕴。欢喜中等,太略了他不够,太广了他受不了,给他说十二处。欢喜广的,越多越好,知识丰富,给你说十八界。所以“如其次第,说蕴等三”,说蕴处界的理由很多,不是无缘无故说的。因为愚的有三种,根器有三种,意乐心三种,所以要说蕴,说处,说界。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9-10-2012 07:4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5-2024 08:17 PM , Processed in 0.05927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