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福气又安康

【基金专题讨论】大众中华精选基金 Public China Select Fund (PCSF) - Part II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5-6-2013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来跟大家update一下最新的NAV走势。
以下是PCSF于2013年到目前为止的走势。目前已经接近了4月底的那个地点。
若不是PCASEF的出现,这个底点早就穿了。
pcsf 2013 til 24 jun_副本.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6-2013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了一篇评论,发了给报馆,明早见报,明午转帖在此

题目:中国债务危机---引爆全球股灾的核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13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央行今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已向部分体质健全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提供融资),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

事情发展至今,应该会告一段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13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闹钱荒,大力撼动股市背后的引人故事

总理李克强救势不救市:还原决策层和银行掰手腕背后2013年06月27日 10:45  中国新闻周刊网          


本刊记者/杨中旭 周政华  决策层和金融机构的一场掰手腕竞赛,在5天之后,也就是6月25日,以决策层的适度安抚,结束了第一回合。但是,历经这一回合,市场已经相信,金融市场的洗牌,才刚刚开始。
  见“死”不救
  6月19日,周三,银行间市场推迟半小时关闭,一场被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称之为“九级地震”的金融震荡由此开始。
  银行间市场由同行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构成。银行间市场有调节货币流通和货币供应量,调节银行之间的货币余缺以及金融机构货币保值增值的作用。
  中国银行一位人士表示,银行最核心的问题是流动性问题,并通过流动性管理,保证支付。如果银行流动性短缺,则需同业拆借,银行间市场成为首选。
  自2008年以来,大多数银行持有的现金头寸极为充裕,即使贷款偿付的现金流入极少,也能够很容易偿还短期债务。但是,随着存款增长放缓、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国有四大行继续拥有较大的现金缓冲规模,而中等规模银行日益依赖向金融同业融入资金和贷款偿付来偿还其自身债务。
  6月19日这一天,尽管同业拆借利率已经飙升,但某银行的资金缺口,仍未能得到弥补,这或将直接导致该银行次日的支付出现违约。
  彼时,“二妈”正在观望。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在银行间市场,中小银行是求助方,通常由资金充裕的国有大行提供资金,业界戏称为“二妈”。如果“二妈”流动性也短缺,央行这一“大妈”则会入场救市,既解钱荒,又压利率。救市的时间,不会迟于16:30。
  但是,这一天直到16:30,央行按兵不动。
  市场被彻底震慑。旋即,央行约谈两家大行。某大行高管称,央行等于在告诉大行,别那么黑,憋着要高利率,差不多就放款吧!两家大行以相对较低的利率出资4000亿,注入银行间市场,暂解了燃眉之急。银行间市场亦因此延迟半小时关闭。
  交易员们认识到,6月19日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7天之内第3次提及“盘活货币存量”,央行之前两天通告重复这一表态,并非纸上谈兵。
  次日一开盘,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一路飙升至10%。之后,央行启动央票正回购,对市场心理的冲击巨大,央行不仅不注入流动性,反而抽走了20亿!
  旋即,隔夜拆放利率升至13.444%,隔夜拆借利率飙升至30%!而央行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仅为2.47%。
  某国有大行首席经济学家表示,6月20日开盘前,交易员们已有恐慌心理,竞价时段价格即已飙升。交易员们慨叹:没见过隔夜30%的交易员,人生是不圆满的。
  当天晚些时候,某股份制银行资金操盘手的一则跪求资金的帖子被四处疯传——兴业:高价收7天、14天、1个月人民币资金,价格好得吓死人;民生:无节操无底线收资金,有钱的主使劲砸过来;光大:高价狂收7、14、21天资金。
  拆借利率暴涨之后,中小银行、券商、信托公司、其他类金融机构暂时得以喘息。但是,超高利率带来的后果是,一些券商哀叹:上半年赚的钱,全吐回去了!
  接近决策层的某大行首席经济学家表示:这表明,钱荒是伪命题,只要不怕贵,就能借到钱,本质上是“钱贵”问题。
  央行6月25日的声明验证了这一观点: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钱贵”溯源
  流动性的逆转,几乎与李克强三度表态“盘活存量”的时间段重叠。
  4月30日和5月1日,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会后声明称,联储会根据美国宏观数据的走势,逐步开始调整QE3(第三轮量化宽松)的步调,这让市场中QE3退出的预期升温。5月22日,在这次议息会议的记录全文公布之后,市场发现,有几位参会委员甚至认为在今年6月就应该调低QE3的购债规模。
  这并不让市场惊奇。此前一段时间,美国宏观数据持续改善,房地产市场复苏,就业数据好转,页岩气革命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制造业开始回流。这直接诱发了美联储退出QE3的动议。
  但此前,市场对QE3退出的预期时间,原本是今年年底。而这次议息会议的记录全文,突然将QE3的退出变成了火烧眉毛的事情,直接引发了全球资金流向的逆转。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中国国内流动性的骤然收紧就源于此。
  在QE3流向逆转之前,因应着人民币汇率连续数月的高企,短期资本不断涌入中国大陆。
  今年前四个月,国内金融机构中,外汇占款总额已超过1.5万亿元,其中仅1月份就达到了近7000亿元之多,而2012年全年总量也不过4900亿元,由于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占款最终都会兑换为等额的人民币注入金融机构,并由此导致今年前四个月,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规模迅速膨胀。
  根据刘煜辉的计算,今年一季度贸易出口畸形虚高,真实顺差不过220亿美元,而名义顺差高达808亿美元,再扣掉100亿美元出头的外商直接投资,热钱规模或接近500亿美元。
  进入二季度,中国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20号文),严厉打击保税区和深圳香港的贸易资金套利。这一新规,加之资本外流,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大幅放缓,环比降七成,基础货币供应明显下降。
  而在同一时间段,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8号文),大行流动性亦被戴上紧箍咒。8号文对丙类账户的规定,锁死了银行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的通道,大行流动性因此开始紧张。“二妈”风光不再。
  6月5日,银行间债市当日交割时,上海一家券商对某政策性银行出现3000万元违约。次日,2013年第10期农发债罕见地出现流标,该金融债期限为6个月,计划募集200亿元,但实际发行仅为115亿元。至此,金融稳定性风险敞口开始暴露。
  央行6月25日发布的公告称: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仍出现上升和波动。

  强震余波
  央行和大行没有出手,流动性短缺的金融机构唯有抛售资产,以解燃眉之急。
  资产的集中抛售,造成A股连日大跌。其中,在6月24日这个“黑色星期一”,银行、地产等权重股重挫,沪指跌逾5%逼近1949点,创2009年8月3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成指跌破前期调整低点,创4年来新低。
  盘面上,板块全线翻绿,两市仅有71只个股飘红,近200股跌停,有色、金融、地产、煤炭板块暴跌逾7%,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跌停,招商地产[、保利地产跌停。
  割肉卖出资产的举措,毕竟为中小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筹集了足够的头寸,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亦开始下探。至6月25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个基点。
  6月25日开盘,两市继续下跌,沪指一度击穿1900点至1850点,市场出现恐慌式出逃。午后,央行救市资金入场,强力拉升大盘至1959.51点。稍后,央行发表声明称,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
  但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等市场人士看来,余震远未结束。
  6月,正是多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到期赎回的时候。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在6月21日发布的报告称,本月末的最后10天,中国银行业将有超过1.5万亿的理财产品到期。
  作为影子银行的代表性业务,惠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高达13万亿元,包括理财产品在内的传统信贷总额高达34万亿元。
  由于理财产品是一种非正式资产证券化,其发售是基于未披露的表外资产池。基础资产和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非常普遍,产品到期时可能会对银行带来严重的再融资压力。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目前反映出来的流动性紧张,主要存在于一些杠杆化过高的商业银行中。这类商业银行由于激进经营,热衷于绕开监管防线无度发行理财产品、发放超出负债规模的信贷,一些资金甚至被挪作他用,一旦流动性收紧,从银行间市场难以拆借到资金时,流动性风险立即显现。
  6月第三周,市场上共计有813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绝大部分的投资对象多为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类,其中共有200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除4家银行发行的4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余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均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星展银行发行的一款产品创出了11%的超高收益率。
  接近决策层的某大行高管表示,一些小规模的金融机构,比如只有一两款产品的信托公司,很有可能最先倒下。此前,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理财产品违约的情况。一位理财产品总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自己无力偿还本息之时,同样也无法偿还从上游银行等金融机构拆借而来的短期资金。
  多米诺骨牌就此推开。债务链条将因此上移至中小银行。部分中小银行业务同样激进,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从股票跌幅上看,中小商业银行跌幅明显高于四大行,有分析称央行这次要打击同业业务,同业业务比重高的是中小银行,因此受影响较大。
  但高善文认为,第一波冲击的极限不可能是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顶多是个别银行对同业债务出现严重违约和其管理层受到处罚和整顿。换言之,央行的定向救助或将启动。
  前述大行高管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债务链条还不足以上移至大行。“即使上移了,大行也有足够的坏账拨备”,“如果大行也出现风险,则是‘太大而不能倒’,央行必将出手援助,以保证银行如期支付,避免挤兑,避免社会不稳”。
  利率市场化加速发酵
  强震之后,金融机构的交易员们发现,自己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中国农业银行一位交易员表示,市场低估了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决心。
  2012年6月8日,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从2012年7月6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进一步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此前,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两次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起步,“贷款上限已被打开,完全不受限”。
  经过近一年的进退攻守,一年期贷款利率的上下浮空间均被“锁”死在10%之内,“这是市场角逐的结果”。刘煜辉表示。
  以往每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央行总会及时“出手”,通过降准、降息或定向逆回购等方式释放流动性,平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已习惯于将央行作为资金责无旁贷的最后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给商业银行开出的药方是,“盘活存量”,在6月17日下发的《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中称,“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并要求“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6月19日至25日的一周之内,市场的角逐结果表明,央行正在强力扭转市场预期,之前追求高收益的中小银行,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高风险的惩罚。“资金价格将是决定性的力量;过去在温室里面,温度调控就是靠央行放水,温度高了就是放一点水进去;现在突然发现,你不在温室里了,而是在田野里,这里不仅有太阳也有寒流,你要自己调节温度或者说自己适应温度变化了,”前述大行高管称,“这是利率市场化迈出的第二步。”
  6月1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发表《大金融战略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一文,提到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也必须跟上。其五项建议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提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基准性,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增强风险定价能力”。
  这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第四条建议,则是“要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防止‘问题金融机构’因获得过度的定价权而导致高息揽储、搅乱市场等问题”。
  在刘煜辉看来,中国某种程度已经开始出现资产价值崩溃时刻的庞氏骗局特征。
  刘煜辉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宏观层面看,名义经济增速开始显著落后于债务增速,意味着新增收入很难用于偿付旧债的本息;微观层面:很多企业的投入资本利润率不能覆盖利息率,要靠举新债偿付利息、交税。
  根据他的计算,非金融部门的存量债务规模,假设以年率5.5%~6%计息,1年利息支出6.3万亿~6.9万亿,光利息支出占社会净融资的比例就超过1/3。这显然难以持续。
  “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前述大行高管说,“你会看到,总理采取的,恰是通过主动通过完善市场来化解中长期金融风险,而不是被动等待炸弹引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13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闹钱荒,大力撼动股市背后的引人故事:

钱荒下的6月20日:银行交易员惊呼太吓人了2013年06月27日 11:28  《第一财经周刊》        

文|CBN记者 郜艺 朱宝  特约记者 郭晓菲  

一直在流水的龙头突然被拧紧了,这引发了一场慌乱。
  若干年后,当人们回头望去,会发现中国金融史上显示着不可更改的一天:2013年6月20日。
  “钱好像突然凝固住了。”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资金交易处处长王自强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王自强称得上是一名资深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员,他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历过无数资金紧张的时刻,比如他时常挂在嘴边的6年前的一幕,他作为逆回购方创造过7天回购利率15%的记录。
  但是,6月20日发生的一切刷新了他所有的感受。交易员圈子里弥漫着一种紧张气氛,电话中、聊天工具里,交易员们不计成本地向其他机构借钱,“往常或多或少都会借到一些,但是当天的情况是市场上根本没有钱。”
  北京一家商业银行的银行间债券交易员在微博上写到:“从业以来,今天真的觉得扛不住了。铁打的心都经不起这种折磨。”
  当天11时30分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为Shibor)的隔夜利率,已升至14.33%,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记录,而一个月前的隔夜拆放利率仅在4%左右。
  这个让行外人士感到陌生的概念迅速在街头巷尾得到普及和热议。简单讲,隔夜拆放利率是一家金融机构向另一家机构借钱,第二天还钱时所要给予的利率。这个银行间的交易市场利率是一种风向标,Shibor的高企意味着金融机构极度缺钱或惜贷。
  向人们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没有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6月20日这一天带来更多慌乱感的是几家大银行的传闻。
  早在6月初,光大银行就被传出无法支付兴业银行一笔大约60亿元人民币到期贷款,光大被描述为资金最为紧张的银行。很快,类似的传闻又发生在中国银行身上,尽管官方很快否认了这个消息,但这仍然引发了许多猜测。
  资金紧张的态势一触即发。19日和20日的银行间拆借交易时间都临时延长了半个小时,据称这两天有银行破了存款准备金标准。工商银行在23日的系统意外发生故障也加重了钱荒的猜测—等待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人们不解它的系统为何选在这个时间升级。
  “我们银行下令资金只能进不能出。”一名供职于四大行的一线职工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0日下午,总行紧急发公文要求加强流动性管理,做好头寸管理。而本来6月20日说好要放的对公贷款,却一直到下午4点半还没有得到总行的最终确认。“总行同事的座机和手机都打不通,最终到了下班时间还是没有放款。”
  一名来自地方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员工透露,最近银行在内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分行近期尽量避免大额走款,本来分行管理部就能批下的对公贷款,要到总行计财部审批,还不一定能批下来。这家银行中许多一两个月前审核通过的贷款都还没放出去。而个贷的放款时间就更长了。持续的资金压力已经迫使一些中小银行重新评估贷款条件,一些有足够的抵押物的贷款人仍未能获得贷款。
  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对此感到错愕。
  几天来,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不断接到来自海外的询问电话,外界在谈话间表达了忧虑,“中国的银行业是不是要发生危机了?”因为这个吓人的数字以及中国银行业和媒体陷入一片混乱的状况,像极了美国金融危机时雷曼倒闭前的场景。
  “这样的情况(指类似雷曼倒闭)并不会真的出现。”鲁政委对《第一财经周刊》解释。
  因为中国并不缺钱。目前银行缴纳给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并且一直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不是过少而是过多。
  这一点,从M2与GDP的比值可以看出端倪,它可以间接反映出投资效率。M2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反映社会货币供应量最常用的指标,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以及定期存款、债券和理财。它体现的是市场的现实和潜在购买力。按照今年7.7%的GPD增速和2.1%左右的CPI,M2的合理增速应该在13%左右。而M2从今年1月开始每月的同比增速都在15%以上,3月份之后M2还持续突破100亿。
  中国的货币蓄水池里有水,而且有很多水。央行站在最上游,政府决策层通过它来传达货币政策,从而控制钱的流动性。央行把水放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再流向企业和个人。
  每年6月都是银行缺钱的时候。每到3月、6月、9月和12月这些季度末、半年末和年末时,银行的存贷比、资本充足率、动态准备金等多项指标都要被审核,央行也会根据审核结果来制定接下来的贷款额度。因此这些时候银行总会忙于拉存款,这会反映在理财产品利率上升,以及银行间拆借利率上升方面。
  今年,更为雪上加霜的还有美联储主席暗示美国即将退出QE(量化宽松政策),这导致热钱不断从中国撤出,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也在降低。美国近几年推出的前两轮QE正是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汇占款的提高正是近几年国内市场货币供应增加的主要渠道。
  近几个月,外汇占款一直在减少,前4个月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6836.6亿元、2954.3亿元、2363亿元、2943.5亿元,5月降至668.62亿元,自去年12月以来第一次下降到1000亿以下。新增外汇占款的骤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流动性趋紧,也变相拉高了资金价格。因此自5月下旬以来,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呈现出明显趋紧的态势,隔夜利率从3.35%最高升到了7%至8%。
  与此同时,中国不断扩张的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其中约1.5万亿会在6月到期。
  但这些原因都不足以导致20日慌乱一幕的发生。
  “5月底Shibor的隔夜利率就已经飙高了,但大家都没当回事,都觉得扛几天就过去了,以前每次都是这样。”一家外资银行的交易员胡卫平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银行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过去每每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央行总会释放资金,银行已经对央行形成了一种惯性的依赖。
  这与中国政府直接垄断和控制金融业有关。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一直都是靠信贷增长刺激经济发展,尤其在2008年全球危机之后,据信用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信贷占GDP比率在5年内从75%上升至200%,从9万亿美元上升至23万亿美元。这个扩张速度远超过1980年代末日本信贷最高峰时的速度,也超过了韩国陷入1998年危机前四年里的放贷速度。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前这个比值大约为40%。这些经济危机都是由过度信贷未流向实体经济而造成的。
  在一个正常的情况下,钱应该流向实体经济,即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进行生产经营,再发工资给个人;个人则通过消费将钱流回企业,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模式。
  而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很多钱没有如预期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留在金融系统里空转套利—尽管央行印了很多人民币,但钱沉淀在一些诸如地方政府债务、虚拟票据、房地产等领域。
  政府对金融业的直接垄断和控制,保证了大央企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它们用廉价获得的贷款去投资房地产、股票及高利贷等投机市场。而受到全球经济下滑以及人民币升值影响的出口型企业,由于几乎已经没有利润了,它们通过出口销售额向银行申请做授信贷款,然后把这笔钱投到投机市场中。而出口数据本身也存在着假出口的情况,香港与内地海关的贸易顺差中很多都是因为热钱通过香港进来套利,从企业走账。
  最需要钱的中小企业依然融资困难。这也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活力不足。汇丰银行公布的6月中国制造业PMI已经回落至48.3,创下9个月新低。
  更引人担忧的是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过去几年,通过政府支出渠道发放的地方债和城投债已经高达12万亿。这些项目多数是地方政府和银行互为担保投向了规模庞大却不能产生收益的基础建设项目,或者可能投到了收益低、坏账率高的上市公司。
  这是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而不断加码政府投资行为的一种负面产物。一些外媒认为这些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
  参与信贷泡沫的另一个角色则是影子银行,它们在2010年之后开始迅速膨胀。这不仅包括银行的一些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也包括一些信托、小贷款公司及民间金融机构。据中国社科院研究,2012年年底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达到20万亿,占到了银行总资产的16%。
  由于脱离银行的监管,影子银行投资的项目因为追求高收益而存在更高的风险,这些项目往往通过“庞氏骗局”不断发新债来偿还旧债,事实上违约的情况也曾发生过。
  银行间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银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以很低的成本从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将资金投入其它类似影子银行的高收益市场。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银行就可以实现套利。银行的同业业务规模现在已占据银行资金的10%左右。
  这些有关调整未来大方向和改革的压力,最终降落在胡卫平和他的同事及同行身上。
  他们从5月底就开始盼望央行进行逆回购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但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
  与之相反,他们看到了许多来自中央决策层面的强硬信号。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提及了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但对增强货币流动性则只字未提。6月18日和20日,央行分别发行了3个月期2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对于缺钱的银行再次造成心理打击。
  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票,是央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发行央票意味着进一步回收流动性。
  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说,在紧张的流动性之上释放这一信号,传递的是进一步改革的信号。
  但这一动作却让中国的银行们措手不及。
  胡卫平和他的同事们6月初还听说多家中资银行联合在北京请求央行进行逆回购,大家以为央行答应了,当天Shibor还降了不少。
  但此后迟迟不见央行逆回购的胡卫平终于觉得势头不对了,连资金最充足的五大行也不再放款了。6月18日央行再发央票后,胡卫平立刻开始不停平仓、止损。隔夜利率就是银行间产品利率的参照基准,也是债券交易员的资金成本。比如之前利率在3.35%左右的时候,可选择的债券产品很多,但当成本到10%以上,几乎卖什么都是亏损的。
  外资银行的资金没有那么雄厚,风险控制较严,固定收益部的止损线较低,而且还会有两次警告。伴随着Shibor的不断飙升,胡卫平所在的交易台的主管不停发出感叹说,太吓人了,感觉像是要崩盘了一样。
  胡卫平试图用中国人民币利率互换(IRS)产品做对冲,但因为大家都看涨没人卖出,偶尔出现一个卖出,大家都会疯抢,导致IRS的价格也在飙升。
  尽管从今年2月—新任政府换届—开始,中央决策层通过各种座谈及政策来表达“未来不能再依靠信贷增长刺激经济”的决心,并不断在房地产信贷政策上进行紧缩,但至今货币政策并未有大的改变。
  鲁政委认为此次Shibor的意外创纪录,与“市场没有跟上央行的政策方向”直接相关。
  “如果央行像美联储一样更早更清晰地传达政策方向,银行可以早些做准备,就不会发展到这么疯狂的地步。”鲁政委说。
  这场人为制造的慌乱的影响仍在继续发酵。
  6月24日沪市收盘,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5.3%,至1963点,创下了自2009年8月31日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银行业股价领跌,受到货币流动紧缩直接影响的飞机制造、有色金属及煤炭等领域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下滑。一夜之间,中国股市又跌回了2012年12月3日的水平。
  银行突然不计成本地借钱也引起了货币市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0日当晚几乎所有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都在加班,因为货币市场基金的赎回潮提前来了。流动性安排不足的货币基金不得不亏损卖出手中的债券,基金爆仓的消息也不断传出。
  债券市场也受到了牵连。最近银行或者企业要发债也变得十分艰难,就连两周前一年3.5%的国债都没人要而流标了。农行发的半年期债也流标了。
  如果央行坚持不出手,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紧张的情况还会持续。6月25日银行要缴纳存款准备金,6月30日则是金融系统的中期大考核。“Shibor继续高下去最终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鲁政委说。
  为了避免月底会有大客户赎回资金,虽然胡卫平所在的外资银行暂时有多余的现金流,但他已经接到了领导的通知不能放款进行同业拆借。这也是现在许多即便是不缺钱的银行也不愿意放款的原因。而这只会让这个市场变得更慌乱。
  胡卫平大概永远也不能忘记这一天。“上半年白干了。”他说,“所有的收益都在这一天抹平了。”
  (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胡卫平为化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13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上:IPO重启后或迎最后一跌 ,明年挑战5000点

新浪财经讯 今日,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高上在2013下半年投资策略会上表示,IPO重启后或迎最后一跌,明年挑战5000点。  高上认为,商品和股市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上半年出现了两次黑天鹅的事件,一次是债券风暴,还有一次是钱荒的风波。我们要等两只靴子,第一只靴子是IPO落地,第二只靴子还没有落地。2014年,会挑战哪里呢?会挑战4000点或者5000点。但不会挑战6124,因为中国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再不能以传统来想这个问题。

注:上海指数现为2006点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帖最后由 tboontan 于 4-7-2013 07:5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7-2013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旗(CITIBANK)称9月为买A股最佳时机

http://video.sina.com.cn/p/finance/20130703/23586262497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3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查指四成中国股民亏损过半

香港文汇报讯  据《北京青年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股民人均亏损3万多元,380多万股民逃离股市。昨天发布的「2013年中国股民压力指数调查」显示,近一半股民甚至认为炒股很丢人,羞于承认是股民。  

昨天,某财经网站最新发布的「2013年中国股民压力指数调查」显示,近一半股民认为炒股很丢人,羞于承认自己是股民;16%的股民也表示有时候会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股民。

 调查结果还显示,接近七成股民亏损超10%,其中被「腰斩」的占全体股民四成,亏损达50%以上;16%的股民盈亏均衡;16%的股民盈利超过10%;在股市中大有斩获(盈利超50%)的股民仅5%。  
今年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市总市值已经缩水至212812.92亿元,平均每个股民账户今年上半年亏损了3.08万元。
 据中登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21日,沪深两市的有效账户数为13662.38万户,而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有效账户为14043.49万户,这也意味着有380多万股民选择离开股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7-2013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0%中国股民今年上半年亏损超过50%,

去年年尾,看过一篇统计文章,说从上海指数6124高峰点算起,全体中国小股民手上的股票账面总价值亏损了80至90%

如果PCSF 在31分高峰亏损80%,今天的价值是多少呢?  用简单的数学,答案是大约 6分

当投资者选择了中国股市基金,对比的是中国股民的表现,

当然,如果投资者投资的是大马股票基金,那么,对比的是大马广大的股民表现

所以,我一向来都说,中华基金的亏损,罪不在于基金经理,要是投资者亲自操盘中国股市,自己DIY ,亏损额几乎可以肯定会超越中华基金

这是股市基金存在的价值,较保守,掌握较多资讯,较冷静,节省投资者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7-2013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景乐观 ,不怕钱荒 ,淡马锡加码中国资产

财经
天下
  2013-07-06 11:29 http://www.nanyang.com/node/546778?tid=462

新加坡5日讯)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身为中国多家银行的外国大股东,不担心拖累上月中股惨跌的资金紧绌问题,计划将加码中国资产。

淡马锡投资部总裁兼中国区联席总裁谢松辉在新加坡的记者会上指出:“中国金融体系长久以来流动性充裕。实际上我们认为这是加码,而不是减码投资的好时机。”

谢松辉这番谈话等于为中国经济前景投下信任票。
中国爆发20年来最严重资金荒后,货市利率节节飙涨,股市则一落千丈,跌至4年来低点。

资产回酬5375亿
淡马锡控有中国3家银行持股,持股比例可观。淡马锡昨天公布,在截至3月31日止年度,淡马锡的资产回酬激增8.6%,达2150亿新元(5375亿令吉)。

截至3月底,淡马锡在新加坡的投资比重维持在30%,在本地以外的亚洲区投资比重达41%,比去年略减1%。

另一方面,它在北美洲、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投资比重则增加了2%。

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仍是淡马锡在新加坡以外最大的投资所在地,不过投资比重略微下降1%至23%。

据彭博社数据显示,淡马锡控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持股,价值合计将近180亿美元(573亿令吉)。
中国上月放手让货市利率飙上纪录高点,主因中国力求抑制投机性借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3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民只有“哭”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eaf530102eoc4.html?tj=fina

“锄禾日当午,不如交易苦,对着K线图,一哭一上午……”这是网上流传的段子,在这个段子里,股民在痛哭着。
    目前这个段子有了一个“现实版”。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教授在其微博上称,一位有20年股龄的投资者发来短信说“股市奔1500点去了,他决定退出,大家为股市哭泣吧,前赴后继一亿股民战死沙场”。接着该股民又打来电话,放声痛哭。
   
哭!哭!哭!这就是国人心目中的股民形象。这样的形象确实不佳,这就难怪股民认为炒股很丢人,在他人面前羞于承认自己是股民。其实,不管股民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既然进入了股市,那么中国股民就只有这样一个“哭”命。也许股民们也有笑的时候,但这样的日子毕竟太短。而且就股市本身来说,让股民笑无非是让股民可以哭得更长久一些。并且有时候,股民的笑还是股民们爱面子强挤出来的。

   
为什么说中国股民只有一个“哭”命?因为这是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了的。中国股市的制度设计,就是一个让融资者笑的市场。而融资者的笑就是建立在投资者“痛哭”与“痛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国股市是一个融资者利益至上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投资者的利益总是被牺牲的对象。踏进这样一个市场里,中国股民除了“哭”命之外,还能有什么好命?

   
因为中国股市是让融资者笑的市场,所以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出来的都是对融资者利益的呵护。不仅在股权结构设置上,安排有大量的非流通股(股改后称为“限售股”),只是发行少量的公众股,以抬高新股发行价格。更重要的是,发行人造假上市不受严惩,哪怕就是绿大地、万福生科这样欺诈上市的公司,哪怕铁证如山,也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更不会作退市处理,并赔偿投资者损失。可以说,A股市场就是造假者的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满脸欢笑的当然是融资者。

   
也是为了能够让融资者笑得更好的缘故,所以今年的IPO改革仍然还是竭力呵护融资者的利益,为了确保IPO的顺利发行,管理层积极调动投资基金与社保基金来充当IPO的主力军。而且尽管IPO制度存在大量问题,尽管IPO重启都是带病重启。甚至尽管目前的股市还很低迷,投资者损失惨重,但管理层仍然还是希望能尽快重启IPO,并为IPO重启进行积极准备。至于股民的利益,管理层哪管得了那多,股民想哭就躲到一边哭泣去吧!有种你就离开这个市场!

   
正是这样一个市场,投资者注定是赚不到钱的。虽然说A股投资有“七二一”定律,即十人炒股七人亏两人平一人赚,但投资者的整体是注定亏损的,而且投资者很难成为那赚钱的一人。如在刚刚过去的今年上半年,股民人均亏损超过3万元。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七成股民亏损超10%,其中被“腰斩”的占全体股民四成,亏损达50%以上。正是基于这种悲惨的命运,有380万股民选择逃离中国股市。尽管目前并非是股民撤离股市的良机,但面对这样一个投资者只有亏损的市场,一些股民们实在是坚持不住了。这就是中国股市,这就是中国股民的命运。

   
因此,置身在这样的股市里,要问股民何时可以不再哭,那就不如让上帝来告诉我们,中国足球何时可以夺得世界杯——这是一个连上帝都回答不出来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3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A股1时代

纵看横看中国经济,A股的
1时代都是寻觅宝藏的绝佳时机,也许过了这一阵你以后想都不用想还会再见1时代!

因此,不要一味杞人忧天盲目恐慌,怀着对市场敬畏的心态,从内在价值出发,坚守行业成长投资主线,悄悄吸纳,修复一定是迟早的事。

注:上为中国部落格言论,相当有意思,转帖分享,所谓1时代 ,是上海指数2000点的下方(1XXX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7-2013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飙升2%,重新站上0.16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7-2013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指数2100点,中国股市的估值中枢 (中间点)

  最近1年内,上证2100点以下的时候已经发生了2012.9.7,2012.12.5,2012.12.14,2013.7.11四次暴涨。[size=+0]   上海指数2100点附近,A股到底处于什么估值水平?从沪深300看,市盈率(PE)在12倍左右,市净率在1.5倍左右。
   
市盈率12倍是个什么水平?是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的10年以上的长期平均市盈率。
   
市净率在1.5倍左右是个什么水平?它是一个经验值。在过去20年,不少国际对冲基金“择机买入”发展中国家股票的触发点就是跌破1.5倍市净率。可以百度搜索新闻“QFII 买入”。
   
传说中“事后诸葛亮,事中也很恐慌”的那些底部


1.5倍市净率不是发展中国家股市大型金融恐慌底部的位置。1997-1998年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 美联储高利率 + 美国互联网泡沫,发展中国家市净率最低跌到0.93倍,这是金融危机后最低潮平均水平,当然1998年俄罗斯,印尼股市底部的市净率自然比0.93更低。

2007-2008年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股市最低潮的时候,市净率为1.36倍。日本股市最低点附近(日经7000点左右)日经市净率1倍。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市净率”,与MSCI全球指数“市净率”的差距, [size=+0]大幅高估了就必然暴跌
(下面所谓高估,低估,都是指市净率比较,市净率 = 市值除以公司净资产)(PRICE TO BOOK RATIOS)

1997年8月,恒生中国企业指数7700点跌到1998年8月的1000点,费时近13个月,暴跌83%;
2007年底再次大幅高估,2008年暴跌,费时近13个月暴跌70%;
2010年底再次高估,然后再大跌。

每一次高估,投资者都说这次不一样,但是最后都跌回去了,尚未发生例外。


低估了就涨
2006年3月,A股和恒生国企指数大幅度低于全球平均市净率,随后8个月指数暴涨60%以上,涨3倍以上的个股不少。
2008年底2009年初,A股和恒生国企指数小幅低于全球平均市净率,随后8个月指数翻番,涨5倍的个股不少。
2010年10月初,恒生国企指数小幅低估(8100点附近),随后恒生国企指数上涨50%以上,涨3倍以上的个股不少。

图一: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市净率”,与MSCI全球指数“市净率”的差距
比值低于0,表示从市净率角度,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估值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比值大于0,表示从市净率角度,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比值大于0.5,可以说,从市净率角度,恒生中国企业指数高估50%以上,有泡沫,等货币紧缩,或者金融危机来刺破




[size=+0]

文:海宁  2013.7.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079950102ectd.html


本帖最后由 tboontan 于 12-7-2013 04:2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13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报道。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2日宣布,证监会、央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俗称外资)额度增加至1500亿美元,并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从香港扩大到新加坡、伦敦等地。   这位发言人说,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快QFII、RQFII发展,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金。

  数据显示,近期QFII发展明显加快。去年4月,QFII总投资额度从300亿美元增加到800亿美元,全年新批准QFII机构72家,新批准额度158.03亿美元。今年以来,新批准QFII机构22家,总数达到229家,新批准额度60.2亿美元,累计批准额度434.63亿美元,QFII资格和额度审批基本同步。
  根据证监会的监测,今年以来,QFII净汇入资金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发言人称,此次QFII总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到1500亿美元,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境外长期投资机构进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目前,QFII和RQFII持股市值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1.6%,与境外市场的外资持股比例相比,引入境外投资者有很大潜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7-2013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证监会研究T+0
三招力挺蓝筹


2013年07月13日 07: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国证监会力挺蓝筹股的三大招:
  明确表态在研究A股T+0,称其不存在法律障碍。

  将QFII投资额度增至1500亿美元,并将试点由香港扩大到新加坡、伦敦等地。

  允许回购二级市场股票的企业同时发优先股,鼓励破净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
  
本报讯 (记者杨欣)证监会昨日打出三张牌力挺蓝筹股。首先是明确表态在研究A股T+0交易,其次是宣布QFII投资额度增至1500亿美元。第三招则是将允许回购股票的企业同时发优先股,鼓励破净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股份。市场人士认为,管理层力挺蓝筹股的决心很大,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蓝筹股后市。
 
 蓝筹股受影响走势摇摆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昨天表示,监管部门将深入细致研究A股T+0有关制度,目前实施T+0没有法律障碍,但尚无时间表。该发言人表示,A股目前尚未形成理性价值投资的氛围,且以中小投资者为主,因此相关制度设计须比成熟市场考虑更加周全。
  本周四,市场有传闻称,监管层正在研究上证50大蓝筹股T+0交易的可行性,这引发了蓝筹股的大涨。但收盘后,上交所对此回应表示,对于上证50大蓝筹开展T+0交易目前没有任何消息。

  扩容QFII (扩大合格外资规模)蓝筹又得活水
  证监会12日下午同时宣布:央行、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增加到1500亿美元,并将试点由中国香港扩大到新加坡、伦敦等地。


  破净蓝筹或受青睐


  据统计,截至11日,A股共有超过150只个股最新收盘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对于一些跌破净资产、并且目前不到10倍的PE以及较高的股息分红的中字头蓝筹股,对长期投资者的吸引力无疑是较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7-2013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截至6月28日的大众中华精选基金的资产分配:

PCSF June 2013.png



摘自大众信托基金2013年第二季度基金概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13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气又安康 发表于 23-7-2013 07:47 PM
截至6月28日的大众中华精选基金的资产分配:

PCASEF (A股)只能列第二大投资,比例应该不会超越总投资8%,

要等31/7 过后年度报告,才能知道正确比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7-2013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买入频率加快
外国资金持续看好中国A股

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外国投资者在香港股市和A股市场都采取了买入的操作策略,积极参与新兴产业个股和部分低估值蓝筹股的交易。

全文见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zldx/20130724/07581622331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7-2013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旗(CITIBANK):中国A股年底有望上涨至2300点至2500点

2013年07月24日 16:03  和讯网

7月24日,花旗中国中国区个人金融银行财富管理部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表示,对于未来资产配置,他说,股票优于债券,看好全球股市,稳健回报可以选择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风险偏好型可选择新兴市场,超跌反弹,A股年底有望上冲2300-2500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5-2024 05:27 AM , Processed in 0.06411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