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31|回复: 14

凭恐惧意识建国追求现代化 学者叹新加坡抑制人文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1-2013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凭恐惧意识建国追求现代化 学者叹新加坡抑制人文发展

当今大马/李龙辉    2013-1-22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19589

新加坡现代化发展在短时间内能追上西方列强,一直都是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模范生”。不过,一名在新加坡从事研究工作的台湾学者指出,这个岛国在追求物质发展成功故事背后,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即严重抑制该国的人文发展。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后博士研究员曾柏文点出,新加坡是以族群冲突、经济落后和政治社会动荡,这三大各自对立却又并存的恐惧意识,“合理化”国家的许多政策,但这却严重阻碍了国家的人文发展。

基本需求面“用力过深”

他认为,人的特质核心标准有5项,即美学体验、思考表达、情感连结、创造改变和理想价值。

曾柏文继指,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及,人的生活需求层次依序是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

不过,他说,新加坡的模式却对基本层次的需求,即强调衣食住行的“生理”和社会经济安全的“安全”时,显得“用力过深”,反而压抑了另3项高层次需求的空间。

曾柏文解释,“社会”需求涉及人对社会的归属感及被接受程度、“尊重”这是内在自信及社会对成就的认可、“自我实现”是指对艺术、美学、创造等理想抱负的实践。

“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并不是像倒水桶般,这个水桶倒满水了,就倒下一个水桶,而是反而你在追求低层次(需求)的时候,抓得太紧,上面的东西长不出来。”

观察新加坡人缺五特质

拥有英国华威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的曾柏文,昨晚在众意媒体与隆雪华堂社经委员会联办的“新加坡成功故事背后的人文代价”讲座,剖析新加坡如何以上述3项承载恐惧意识的政策,造成该国人文发展低靡的原因。

他与在场数十名观众分享他在新加坡生活与当地人的沟通与观察,发现新加坡人都缺少那5项特质,尽管新加坡在经济领域有说不完的成功故事。

讲座主持人是来自众意媒体的张溦紟。

不准自由发展自身文化

他指出,新加坡政府仗着消弭族群冲突的名义,积极打造国族意识,但过程中却不容许各族自由发展自身的族群文化,因为这对塑造国族的努力而言,是个障碍。

“它不能让华族学中华文化传统,让马来族学另一套不同的,(因为担心)到最后大家没有共同基础。

“可是到最后,当大家的文化传统不能够很有效地载传时,最后共通的基础只剩下一种,很工具性,很利益导向的东西。”

他继指,新加坡在上世纪80年代强调英语的优先地位,而导致国人普遍对华语的掌握程度,只可以用来应付基本的沟通用途。

他举例,原本用华语作为教学媒介的南洋大学,最终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

组屋压抑美感与能动性

从经济落后角度而言,曾柏文以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所打造的组屋为例,指这类型的房子无可否认是政府一项伟大的成就。

但他进一步说,这种低成本的大规模房屋计划,在新加坡各地各区打造了“数十栋一模一样的建筑物”,犹如军营或工业园宿舍的建筑风格,强烈压制了人的能动性。

“居住在里面,第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是,你是一个庞大结构的小小部分。而这个结构代表什么?代表国家权力。”

他也说,这些组屋的建筑非常粗糙,也会压抑人的美感。

“很远看的时候,你可以看见彩色的涂装,非常整洁,可是细看,它却是非常粗糙的东西……你不容易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细致的美感。”

去政治化难孕另类思维

曾柏文继指,由于这些组屋有强烈的规划意志穿透,欠缺了犹如台湾或马来西亚城市的多样性创造空间,形成创造的压抑。

“我一开始对新加坡房屋发展局所建筑的组屋的形容是,它很方便,但它标准化到几乎没有任何的惊奇。”

他甚至开玩笑地说,由于这些组屋饮食店所贩卖的食物都大同小异,让他不禁怀疑这一切背后有个“中央厨房”。

他表示,这些组屋的公共空间欠缺了那种小小半封闭式的“有机缺口”,让人可比较隐蔽地去谈一些事情,唯一比较接近的是小贩中西,但这种场所却是高度透明的。

“这个东西如果要论证是有点麻烦,但是我会觉得,这种公共空间的设计,它隐约地牵涉到某一种公共空间的‘去政治化’。也就是说,在这种公共空间当中,你不容易去孕育出反抗思维或比较另类的讨论。”

仅适合“训练”工程师

他也批评,新加坡教育体制提早分流,同时高度竞争,同样压缩了人文发展。

他认为,这种环境非常适合培育学生掌握数理科的能力,因为这些科目有单一标准,但却会导致学生还没摸索出本身的兴趣长项之前,就被逼朝目前制度最受重视的能力发展自己。

他继指,许多在新加坡执教鞭的台湾人都抱怨说,在该国当老师只能扮演好法律所要求的角色,却不鼓励和学生培养出更好的关系。

他认为,有些师生可以发展出水乳交融的感情,而这有助于该名教师透过本身的为人感召教育学生。

“我认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当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服务总体的经济产业的政策和战略,而比较欠缺人本精神。

“那这种教育体制,我认为,它适合‘训练’工程师、会计师、公务员跟听话的国民,但它不大能够‘培养’创作者、创业者、政治领袖还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

难集结成一股政治势力

提到新加坡政府所塑造的政治社会动荡焦虑,曾柏文指出该国政府高度掌握政治氛围,形成了新加坡人在生活中“去政治化”。

“也就是说,‘政治’不是你们民众的事情,你们负责去投票就好……你投了票选我们出来之后,我再提你们做决定。平常你们就专心做好你们的工作,不要去想太多政治上面的事情。”

他一针见血地点出,这种做法导致国民在政治上“低度的能动性”。

“在网路上有大量抱怨,但这都似乎没有办法集结成在政治上可动的力量。”

他以大马的净选盟大集会比较说,新加坡人只有在国庆时,才会出现大批人涌上街头的景观,但两者有天渊之别。

“这个感觉是不同的。我今天叫你过来,大家去跑个龙套、去捧场的感觉,跟你知道你站在人群当中,跟那么多人基于内心的价值,个人的信仰,你为了这个国家的命运站在人群当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而这样的一个感觉,新加坡国民是没有机会体会到的。”

无法提建设性政策论述

曾柏文说,新加坡政府控制言论自由,尽管使到国家不会起冲突,但却剥夺人民被激发思考与反省政策的空间。

相比起台湾过去20余年的民主化运动,提升普遍民众关注公共议题的现象,他说,“有很多新加坡人在谈到公共政策,谈到政府的问题的时候,可能可以抱怨,可是没有办法进一步化为有建设性的政策论述。”

他继称,新加坡媒体都会倡行自我审查的做法,媒体不会出现大力批评政府的言论。

追求现代性终尝到苦果

曾柏文最后总结说,新加坡所呈现的现代性,导致国人正如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所言,已被“异化”,导致人与人之间开始疏离。

他补充,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也曾指出,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形同困在“铁牢笼”中,人的空间在现代性扩张中慢慢萎缩。

“今天我认为,新加坡在过去40年左右所展现出来的历史,刚好是验证这种现代性很好的例子。

“新加坡是追求现代化最快的模范生,但是相对地,它也尝到最苦的苦果。”

无论如何,曾柏文强调,本身是以一名观察者的身份,发表上述批判与观察言论,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进而修正本身的看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oldpenguin + 5 精品文章-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013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懒惰看长篇的,以下是大约的总结(copy and paste而已)



文化传统不能够很有效地载传时,最后共通的基础只剩下一种,很工具性,很利益导向的东西。
,这种低成本的大规模房屋计划,在新加坡各地各区打造了数十栋一模一样的建筑物,犹如军营或工业园宿舍的建筑风格,强烈压制了人的能动性。
居住在里面,第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是,你是一个庞大结构的小小部分。而这个结构代表什么?代表国家权力。由于这些组屋有强烈的规划意志穿透,欠缺了犹如台湾或马来西亚城市的多样性创造空间,形成创造的压抑。


教育

这种环境非常适合培育学生掌握数理科的能力,因为这些科目有单一标准,但却会导致学生还没摸索出本身的兴趣长项之前,就被逼朝目前制度最受重视的能力发展自己。“那这种教育体制,我认为,它适合‘训练’工程师、会计师、公务员跟听话的国民,但它不大能够‘培养’创作者、创业者、政治领袖还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




也就是说,政治不是你们民众的事情,你们负责去投票就好……你投了票选我们出来之后,我再提你们做决定。平常你们就专心做好你们的工作,不要去想太多政治上面的事情。
他一针见血地点出,这种做法导致国民在政治上低度的能动性
新加坡政府控制言论自由,尽管使到国家不会起冲突,但却剥夺人民被激发思考与反省政策的空间

总结

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及,人的生活需求

  
生理
  
没问题,虽然要买屋子是超难,总体上还是满足生理要求
  
社会经济安全
  
经济一级棒,社会安全性也很好
  
尊重
  
不及格
  
自我实现
  
不及格




本帖最后由 Ecor1 于 22-1-2013 04:2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3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的内政部,请不要抓我去坐牢,我转载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3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看见他们的人民每天像僵尸般搭公共交通时,那些领导人就满意地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3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说的苦果是指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3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kling83 发表于 22-1-2013 05:00 PM
这里说的苦果是指什么?


其中一个苦果,许多外国人跑来新加坡求学,就业。这是经过验证的。

(补充:包括作者本身。。。。。。) 本帖最后由 kcchiew 于 22-1-2013 05:3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2-1-2013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得发泄,所以老新人都变态的!有同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3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所谓学者的人文主义谈话,就是完全不考虑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数目历史问题种族宗教冲突这些复杂问题,重要的是内容能吸引下面心有所好的观众,结论把观众所属国的现象美化理想化,就能表现出学者的风范了。

古人说;衣食足方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现代学者却是吃饱喝足穿暖后,躲在象牙塔里做白日梦。新加坡人如果都住有地住宅,是要把屋子建到海里吗?新加坡有许多台湾教师吗?公平对待各种族的政策,人民为什么要去反对?不过想到这是大马所谓的文化论坛里说的话,酸溜溜加无的放矢也是意料中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013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言两语 发表于 22-1-2013 05:37 PM
嗯,所谓学者的人文主义谈话,就是完全不考虑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数目历史问题种族宗教冲突这些复杂问题, ...

基本上雪华堂办的活动大多不是文化性质的活动,而是比较多时事的课题,课题都是大马和新加坡禁止讨论的
还有作者本身也是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ISEAS)的post doc 吧,虽然是台湾人,可能都这里落地生根了,没有必要酸溜溜吧 本帖最后由 Ecor1 于 22-1-2013 06:2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3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cchiew 发表于 22-1-2013 05:06 PM
其中一个苦果,许多外国人跑来新加坡求学,就业。这是经过验证的。

(补充:包括作者本身。。。。。。 ...

作者说的其中一个苦果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所言,已被“异化”,导致人与人之间开始疏离。

可能也有道理,人本来都是群居动物,但是根据美国著名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社会的情感冷漠指数位居世界前列。在社会制度方面一向令人艳羡的新加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盖洛普公司(Gallup)在140个国家展开调查,对比不同地区的居民对生活的感受。结果显示,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冷漠的社会。调查发现,新加坡人对表达愤怒、痛楚和其他负面情感模棱两可。当被问及衡量快乐值的问题,例如昨天有没有微笑、是否感觉自己受到尊重时,做出正面回答的新加坡人也不多。

再看回作者的分析好像有解释了目前面对的情况
是不是基本上,人类的感情,创造力也慢慢的被去人性化了,被机械化了?
本帖最后由 Ecor1 于 22-1-2013 06:3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3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cor1 发表于 22-1-2013 06:20 PM
基本上雪华堂办的活动大多不是文化性质的活动,而是比较多时事的课题,课题都是大马和新加坡禁止讨论的
...

台湾人是最糟糕的,看看他们的政论和谈话节目,就能发现他们的学者专家要不无的放矢胡说八道,要不就都只能谈一些行而上的东西,拿一些自由民主文化人情味的东西当春药拼命自淫,其实这都是源于他们知道原来国家的逊特色,只能说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来满足心里的自卑,别的不说,你对他的组屋论调赞成吗?台湾没有住国民住宅吗?台湾政府包括各党政要不都来学习新加坡的组屋政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3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言两语 发表于 22-1-2013 06:39 PM
台湾人是最糟糕的,看看他们的政论和谈话节目,就能发现他们的学者专家要不无的放矢胡说八道,要不就都只 ...

我对作者的组屋的看法不是全都赞同,有点阴谋论了(虽然作者也说认是政府一项伟大的成就。)
但是个人看法就觉得这里的组屋就真的是如军营或工业园宿舍的建筑风格,以我的观察,就如我以前的屋住告诉我,住HDB不可以批评政府,因为每一层都有政府的间谍,监听我们说什么。。。。
哈哈,实情我不知道,但是觉得居住HDB的人不多不少,都有奴隶化的心态,过着比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3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cor1 发表于 22-1-2013 06:27 PM
作者说的其中一个苦果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所言,已被“异化”,导致人与人之间开始疏离。

可能也有道理 ...

关于那项most emotionless的调查报告,我倒认为没什么,有部份接近事实;新加坡如果人人都感情丰富,就没有今天了。

我喜欢这么问,若只能在most emotionless和most emotional的两个国家选择,你会选择在那个国家生活?most emotional? 请猜猜看是那个国家?


菲律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3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人的生活不是只有物质的生活,人应该提升到精神层面的
就如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及,人的生活需求层次依序是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

PS:菲律宾的生理、安全、社会不合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3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cor1 发表于 22-1-2013 07:03 PM
我对作者的组屋的看法不是全都赞同,有点阴谋论了(虽然作者也说认是政府一项伟大的成就。)
但是个人看 ...

怎么可能有什么间谍,新加坡反对票有四成,咖啡店巴杀天天有人骂政府,那新加坡无家可归没摊位没工作的人不是满街道都是?

我在台湾这些年,发现台湾人有一个通病,就是有立场没客观,只要是为了符合他自己的立场,他就会扭曲事情和政策的原意,这在他们对待政治上的态度就看得到,不同政党和不同背景媒体个人都是如此,何况他们面对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他,但成绩和国际声望却远超过他的小国家,这种心理就发挥的更厉害了。

举例政府的奖励生孩子措施,台湾人会讽刺说新加坡连如何做爱生孩子也要管,但事实上台湾也有奖励生孩子措施。举例组屋,明理人会看到土地有限的国家如何认多数人有个安身之所,但台湾人就会如新闻中主讲者故意说一些毫无说服力的行而上东西,但漠视自己国内也有国宅,许多城市的多数人口也住在如组屋一般形式的屋子,而台湾年轻人和夫妇实际面对没有能力购买屋子的实况,更好笑的是,他说组屋构造粗糙,但在台湾人眼里,新加坡三房式比他们的国宅好太多,而5房或公寓式组屋,在台湾已经可以称为豪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10:43 PM , Processed in 0.07335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