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由来
相传,隋炀帝杨广,一次,带着嫔妃、大臣,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来到扬州观看琼花,同时饱览了扬州地万松山、金钱墩、葵花岗四大名景,非常高兴。回到行宫,唤来御厨,让他们以扬州四景为题,做出四道菜来,以纪念这次扬州之游。御厨们在扬州名厨地指导下,费尽心思,终于做出了松鼠鳜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斩肉四道名菜。隋炀帝品尝后,龙颜大悦,特别对其中的葵花斩肉,非常赞赏,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佳肴,倾倒朝野。
传至唐代,有一天,郇国公韦涉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源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座中宾客无不叹为观止。有时是用那巨大地肉圆子做成的“葵花斩肉”更是精美绝伦。因烹制成熟后地肉丸子表面的肥肉末已大多溶化或半溶化,而瘦肉末则相对显得凸起,乍一看,给你一种毛毛糙糙的感觉,有如雄师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身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涉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为‘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一名,便流传至今。
历史典故
清炖蟹粉狮子头是脍炙人口的扬州名菜之一。相传已有近千年历史。所谓“狮子头”,用扬州话说即是大肉。如果用北京方话说,即是大肉丸子。因为大肉烹制成熟后,表面一层的肥肉末已大体溶化或半溶化,而瘦肉末则相对显得凸起,恍惚给人以毛毛糙糙之感。于是,富有幽默感的人便称之为“狮子头”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一千多年前,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四艘船只沿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扬州所献的“珍奇”食馔中,已有“狮子头”。不过当时称为“葵花大肉”。在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时,这品菜已很出名了。
嘉庆年间人林兰痴《邗江三百吟》中记载:“肉以细切粗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云葵花肉丸。”并赞曰:“宾厨缕切已频频,因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此菜狮子头肥嫩异常,蟹粉鲜香,青菜酥烂清口,须用调羹舀食,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香,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此乃“扬州三头”之一。
*老少咸宜的一道年菜,清蒸手工狮子头*
原料:猪腿肉500克
配料:马蹄6个、生姜一块、香葱3、4根、地瓜粉1汤勺、水淀粉少许
调料:食盐1.5茶勺、生抽1汤勺、料酒1/2汤勺、白糖1茶勺、大喜大烤肉酱少许
步骤:
1:准备好主料:猪腿肉。
2:准备好配料:马蹄、葱、姜。
3:马蹄去皮切成小丁、葱姜切成末。
4:1大勺的地瓜粉加入5汤勺的清水拌匀,备用。
(二):剁肉
1:把肥肉和瘦肉分别切成丁,肥肉先放一边备用。
2:先把瘦肉剁成较粗的肉糜。
3:加入肥肉丁。
4:剁成较细腻的肉糜。(不要太成糊了,要保持有颗粒状,这样狮子头才松脆)
5:加入马蹄丁、葱姜末。
6:稍微剁匀即可。(这里不要剁太久,主要是为了混合,如果把马蹄全剁烂了,狮子头里就没有马蹄的颗粒了,也就不那么脆了)
(三):调味
1:把剁好的肉放入一个较大的碗中,调入1.5茶勺的盐和1平茶勺的白糖。
2:加入少许烤肉酱。
3:调入1汤勺的生抽和1/2汤勺的料酒。
4:戴上一次性手套,分次加入前面准备好的地瓜粉做的水淀粉,把肉糜抓匀。(大约抓2、3分钟就可以了,不用搅拌上劲)
(四):制作与蒸制
1:取适量肉糜放在左手掌中,右手用菜刀反复的刮起,直至成为一个圆的狮子头的样子。(这一步有点难度,需要熟练的技巧,我是从小看家里的厨师和爸爸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也就这样学,现在已经熟练了,如果不会这种方法的话,可以用个铁勺子,右手拿着,配合着左手上反复的刮起制圆。铁勺子就是一般喂孩子吃饭的那种,因为这种勺子中间是圆的,而我们平时喝汤的陶瓷的汤勺,底是平的,所以不适合)
2:依次做好所有的狮子头,我做了2盘。
3:做好以后上锅蒸熟。(冷水入锅,水开后转中火蒸约5分钟,图中是已经蒸好的,可以看到盘子里有很多汤汁,这是因为调味时加了水淀粉)
4:蒸好的狮子头取出装盘,可依据自己的想象稍微装饰一下。
5:把盘里的汤汁倒进锅里,调入少许水淀粉,勾成薄芡。(薄芡就可以,不要浓绸)
6:把芡汁均匀的淋在装饰好的盘子里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