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说飞机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大家改搭船好了。但是没有想到连客邮轮都发生了事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在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看了报导,才知道原来邮轮所装备的紧急救生船艇必须能一次装载邮轮上全额乘组员与旅客总数之125%的容量。但是泰坦尼克号仅有20艘救生艇,没有救生筏,总计载入能力是全员的35%!
目前为止,韩国客邮轮“岁月号”沉没原因还未知晓,希望不是在救生和载入能力的问题。
1912年建造的“泰坦尼克”号与1962年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皇二世”号以及1990年建造的日本“水晶”号相比,各项参数差别不大。最大的变化是,之后建造的邮轮,救生艇等合计载客能力有了大幅度增加。
“泰坦尼克”号仅有20艘救生艇,没有救生筏,总计载入能力是全员的35%,救生设施载入能力不足是“泰坦尼克”号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伊丽莎白女皇二世”号拥有20艘救生艇和50艘救生筏,总计载入能力是全员的125%,“水晶”号有10艘救生艇,29艘救生筏,总计载入能力更是达到了全员的137%。
2009年建造的嘉年华邮轮公司的“歌诗达.炫目”号可搭载2260名乘客。而其救生设备包括2艘Umoe Schat-Harding公司生产的全遮蔽式70人KISS型救生艇,以及12艘部分遮蔽的150人救生艇,还有6艘同一公司生产的混合供应救生艇(进行供应和救生作业时,分别可搭载120和150人)。另外还有60个由吊艇架施放的Viking救生筏,每个可搭载35人。总计载入能力达到4800人。
现行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邮轮所装备的紧急救生船艇必须能一次装载邮轮上全额乘组员与旅客总数之125%的容量,并且邮轮于每航次启航时都必须动员旅客进行海上救生演习。
而且,现代邮轮的救生设施不仅数量充足,设备的性能也非常先进。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海洋绿洲”号配备了CRV55救生艇和LS45吊艇架系统,每艘可搭载370名乘客。CRV55是双体纯救生艇,拥有良好的耐波性和操纵性,特殊的“绿色海水”捆绑系统使其浪大时也能确保安全可靠,可使乘客更安全、更迅速地登船。救生艇位于船壳外,可从装载位置直接被放低入水,能更方便地脱离大船,还配有PA系统、GPS、窗户和卫生设施,驾驶桥楼仍专用于航行,紧邻桥楼的安全中心对救生艇的安全性进行管理。
“海洋绿洲”号游轮上设有11个集合站,其中10个在船舶内部。所有的救生衣都位于集合站。紧急情况发生时,几千名游客和船员需要从大船撤离,快速安全地到达集合地。加勒比邮轮公司估计夜间集合时间为44.51分钟,上限为60分钟。日间集合时间为33.38分钟,上限同样为60分钟。集合过程中还会用到电视广播,所有集合站还配有可靠的技术统计旅客人数,数码监督系统用于加强撤离监控。
资料参考:《 新安全 》(2012年第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