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至诚恭敬顶礼《无量寿经》的总结~'~《來佛三聖永思集》暨【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7-3-2015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iaoyin 发表于 3-3-2015 10:48 PM
謝謝樓主分享,阿彌陀佛。
樓主給《無量壽經》及《來佛三聖永思集》等聖賢教育頂禮,本人在此給您一個千斤 ...

感恩 同名妙音 随喜功德! 愿福慧增长·道业增进!
不忘念佛.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3-2015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3-2015 01:07 AM 编辑

圆成佛道.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3-2015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3-2015 12:37 AM 编辑

净土难遇.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15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頂禮海會聖賢倒駕慈航~頂禮海會菩薩摩訶薩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15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3-2015 12:33 AM 编辑

感恩 彌陀子 随喜功德! 愿福慧增长·道业增进!
往生成佛.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15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3-2015 12:28 AM 编辑

不可素口骂人.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6-4-2015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4-2015 12:50 AM 编辑

专念佛.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15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4-2015 12:40 AM 编辑

一生成就.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4-2015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4-2015 07:13 PM 编辑

自在往生.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5-2015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5-2015 12:06 AM 编辑

欢喜回老家.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15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5-2015 12:46 AM 编辑

这首歌清幽安详带人入境,有归家的感觉。希望大家法喜充满。

入川法师:词、曲
付笛生和任静发心:演唱

极乐世界是我家,阿弥陀佛呼唤着我,
信愿持名得生净土,仰靠南无阿弥陀佛。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大雄大力大慈悲,佛光接引出娑婆。

世上纵有千百万,到头却是一场空,
了脱生死出轮回,一心称念阿弥陀佛。
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佛号唤娘亲,
娘亲救我出苦海,佛光接引出尘埃;
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佛号唤娘亲,
娘亲救我出苦海,誓报佛恩乘愿来;
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佛号唤娘亲,
娘亲救我出苦海,乘愿再来度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6-2015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6-2015 12:52 AM 编辑

阿弥陀佛在心间  他教我不贪不厌
阿弥陀佛在心间  抛开红尘多杂念
不管路艰辛也愿意去
迈开大步勇向前
不管路遥远 何时到终点
也会完成这心愿
阿弥陀佛在心间   快乐在人世间
阿弥陀佛在心间   他教我不贪不厌
阿弥陀佛在心间   抛开红尘多杂念
不管路艰辛也愿意去
迈开大步勇向前
不管路遥远 何时到终点
也会完成这心愿
阿弥陀佛在心间  快乐在人世间
阿弥陀佛在心间  逍遥于人世间

阿弥陀佛在心间  我坚守这份信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15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6-2015 12:49 AM 编辑

正助全是念佛.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6-2015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6-2015 12:54 AM 编辑

成佛.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5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2015 12:56 AM 编辑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慾海茫茫不迷惑。
與世無爭,與世無求,
隨緣自在多快活。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苦海浮沉不墮落。
深信因果,信願念佛,
今生今世不蹉跎。

人生如朝露,生命稍縱即逝。
與其執著於得與失,
不如擺脫塵世的枷鎖,老老實實地念佛。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心中有佛,心佛不二,今生今世有寄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7-2015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7-2015 01:44 PM 编辑

  

                              來佛三聖永思集-海賢老和尚生平紀實

上淨下空老和尚慈悲開示:每天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三次,看作是《無量壽經》的總結。

海賢老和尚是我們修行人最好的榜樣,我們非常尊重他、禮敬他。

他走,去年走的,一百一十二歲。一生修苦行,持戒念佛,沒有讀過書,出家之後師父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就像鍋漏匠一樣,這句阿彌陀佛沒有任何障礙,工作的時候可以念。

他的工作是苦工,開墾耕地,他一生開墾耕地有一百多畝,每天都在田裡面工作,所以一面挖土一面耕種一面念佛,他說於念佛不妨礙。

一百一十二歲還上樹,爬到樹上去摘柿子。有信徒到他的小廟來,他就取水果,自己用個小樓梯爬到樹頂上,一百一十二歲 。

一生沒有人照顧,自己洗衣服,自己燒飯,自己照顧自己,一百一十二歲。對這個世間絲 毫不沾染,吃的是苦,穿的是補,那衣服都是補丁補出來的,一般人不能忍受他的生活,他過了一輩子。

走的時候預知時至,沒有生病,自在往生。往生之後,給他入殮的時候全身柔軟,比活的時候還要柔軟。

看了這個光碟,就曉得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老人一生就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他什麼也不知道。


一句佛號原來就是一切諸佛的名號,一句佛號也就是一切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教,全在這一句佛號中。這句佛號必定得生淨剎,圓滿無上菩提,真正不可思議。

他是我們現代人,給我們做模範的、做榜樣的,我們要認真向他學習。

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 ,他表現在外面一副歡喜相、喜悅相。他的勞作一天不休息,相是歡喜相,沒有覺得很累,沒有覺得很痛苦。


為什麼?工作的時候他沒有我,忘我、無我。有我就累;無我,工作再多誰累?沒有人累。所以他工作再多,工作量再大,時間再長,絕對沒有疲倦。

人家讚歎他身體好,從外表看,不知道身體為什麼好,不知道,那個好就是萬緣都放下就好。你的身體不好,你萬緣一樣也沒放下,道理在此地。

老和尚一生沒有特別保養,沒有吃補的東西,沒有,所吃的都是自己種的。我們要細心觀察,要多多的去看,慢慢你就會覺悟,你會體會到。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示現,給淨宗學人做最好的榜樣 ,給誰?給我,不是給別人,我們看了直下承當,這就是教我的,與別人不相干。誰看到誰 能夠直下承當,他就得利益。


我不想別的,我只想往生。世間生活苦一點好,為什麼?沒有留戀,如果生活太好了不想走。情執很重,財色名利都能夠留住眾生在娑婆世界、在六道輪 迴,你能夠擺脫你才能夠離開,你才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我們在這光碟上看到信息,我們得到很大的安慰,從這個光碟上增長我們的信心,堅固我們的願心。
這個碟要看,跟普通往生的人不一樣,別人往生都有病,都有助念,他是什麼都沒有。

學佛的人、念佛的人,所念的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 。不能包容,不能容忍,喜歡批評,所以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


海賢老和尚一生,九十二年念佛,他是累積沒有流失掉,這個功德多大。

我們是一面念一面丟掉了。貪瞋痴慢疑五毒具足,起心動念很容易、很自然的都想到損人利己,這就壞了,這就造三惡道的業,自己不曉得,有意無意天天在造,功德累積不住。

念佛的時間少,造業的時間長;念佛的力量薄弱, 造惡的力量渾厚,你怎麼能離開三途?說得不好聽的話,你怎麼能離開地獄?全都造的地獄業。

經有沒有聽懂?沒有聽懂,聽的遍數不夠。為什麼不夠?是用散亂心來聽的,佛是用散亂心去念的,所以聽經、念佛得不到效果。

我們現在改個方法,把海賢老和尚這片光碟看作是《 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總結。

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看一年。看你們華藏衛視肯不肯發心做這點好事,一天播三遍,早晨播一遍,中午播一遍,晚上播一遍。

提倡一年,一天看三遍,一年就一千遍;一天能念一萬聲佛號,那就三百六十五萬聲佛號,這一年下來決定不一樣,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如果三年不斷你決定得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7-2015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13-7-2015 01:26 PM
來佛三聖永思集-海賢老和尚生平紀實

上淨下空老和尚慈悲開示:每天 ...

顶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8-2015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8-2015 12:58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學習海賢老和尚之表法 第一集 (全三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起,一連四天,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發起中元祭祖法會。昨天是祭祖大典,從今天起有三天三時繫念法事。


大家要我在這裡講幾句話,我就想到海賢老和尚的表法,我們應當怎樣學習?《永思集》並不長,光碟也只有五十分鐘。

印志法師到香港來把這些東西交給我,我就連著大概有一個星期,看了三十多遍,看得非常歡喜。勸大眾學老和尚,每天光碟看三遍,念佛號一萬聲,一年不中斷。就是古人教給我們,「讀書千遍」,我們一天看三遍,一年一千遍,「其義自見」。

縱然不能開悟,對於淨土法門一定是堅定了信心,信心、願心不會動搖。一直下去,肯定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有把握往生,我們這一生當中學佛就沒有白學。

老和尚碟片裡跟《永思集》裡頭,有許許多多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跟大乘經典沒有兩樣。

別人問他的成就,特別是他高年,一百多歲,頭腦清楚,動作敏捷,不輸給年輕人,這是怎樣修成的?他老人家總是說,這些都是得自於嚴持戒律、老實念佛,這麼得來的。

他那個時代跟我們相比,這是一百年前,一百年前中國傳統文化走下坡,衰微了,雖然衰,比我們現在好太多,真的,那個時候還有戒律。

我聽老一輩的人說,那個時候受戒是五十三天,將近兩個月。我們這個時代受戒只有三十天,一個月,打對折了。聽說現在受戒只有一個星期、三天,甚至於一天,三壇大戒就受完了。受了戒之後,戒律是什麼,根本都不知道。

我們受戒是一個月,戒本傳戒師父也不過就念一念而已,沒有時間細講,帶著大家把《沙彌律儀》、比丘戒、菩薩戒念念,輕描淡寫的說說。

為什麼?他們自己也沒做到,沒有做到要求別人做到是不可能的,所以戒律流於形式化。

老和尚嚴持戒律,他們受戒的時候比我們嚴格,還有一點模樣。戒律是佛的身,佛的形象,禪是佛的心,論是佛的言語。

前面我們學過三學一源,這是古德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分為戒定慧三學。

戒就是規矩,人不能沒有規矩,佛弟子要像一個弟子的樣子,那就是要像佛的樣子。

佛在世的時候,一生表法給我們看,一切時、一切處,你細心去觀察,他跟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世間人對他那麼尊敬。

滅度之後,就是外國人說的,二千五百年,現在人提起佛陀,還是那麼樣的恭敬。這是大德,德行的感召,德行就顯示在戒學裡頭。所以古時候,律宗、禪宗、教下,這叫三學。

律宗學規矩,規矩是根本,有這個規矩,可以學禪,可以學教,沒有這個規矩,禪跟教都學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達摩祖師到中國,只傳一個學生,慧可,一生就遇到這一個人。教就多了,教裡頭有天台、有賢首(華嚴宗)、法華宗、三論宗、法相唯識宗,還有密宗,還有淨土宗,這都屬於教。

大乘教下有六個宗,宗下面還分派。教下是從經典入手,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的信心才生起來,然後學戒、學禪。因為戒、禪、教是一而三,三而一,教中有禪、有戒,戒裡面有禪、有教,禪裡面也有戒、也有教,一體。

人有心、有身、有言語,教是言語,律是身的行為,禪是心,真心,智慧之心。所以,這三學一體,佛法就興了。

如果個個獨立,就是現在這種風氣,現在分家了,三學鼎立,而且自讚毀他,爭信徒,爭供養,互不相讓,達到極處就是內訌,內訌用現在的話說,內部鬥爭,爭權奪利,佛法就亡了,不是興,就滅亡了。

http://ft.hwadzan.com/dv.php?sn=21-723-0001&lang=zh_T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8-2015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8-2015 11:59 PM 编辑

今天衰到極處,如何能夠把它再復興?佛菩薩慈悲到極處,讓海賢老和尚為我們做個榜樣,學佛的榜樣,修淨土法門的榜樣,太重要了。

他出身清寒,貧農之家,所以從小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應該是從小就跟著大人在田裡面生活,所以他對於耕種很內行,從小跟老人學的。一生從事於耕種的工作,出家之後依舊種田,寺院裡頭有幾畝田。

他年輕,喜歡工作,工作很熟悉,有體力,開荒,附近荒地很多,沒有主人,這個土地,山林裡頭,他把它開闢種糧食。

開了多少?開了十幾片荒山,總面積加起來一百多畝。種植的糧食、蔬菜、水果,那個數量是非常可觀,他沒有拿去賣錢,除了道場需用之外,都拿去救濟貧苦。

這修布施,持戒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統統都在做。

  由於時代不一樣,所以出家受戒之後,我們相信他跟我們的想法會相同。早年我在美國,先後成立三十多個淨宗學會。每個地區同學們聚集在一起,主要的都是華人,修淨土的。一個會人數不多,多的頂多一百多人,大概沒有超過兩百人的,少的二、三十個人。


我給這個會,最早這個會寫了一篇緣起,裡面提到,我們嚴持戒律,五科。「三福」是我們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出在《觀無量壽佛經》上。

三福,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是根,一個孝,一個敬,孝用父母做代表,敬用老師做代表,尊師重道。

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智慧)得自於老師,一生有所建樹,這兩個恩人不能忘記。所以,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

我們用植物做比喻,本就是主幹,從根而生起來的,在這個主幹上它有支幹,從支幹再分條,再有枝葉花果,從哪裡來的?都從這一個根本發生的。所以孝親、敬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

第三句「慈心不殺」,第四句「修十善業」,這是三福裡頭第一福,人天福報。不殺生,培養慈悲心,有孝親尊師、慈悲心,具足這個條件才能學佛。

學佛得從十善業開始。十善業分配在三業,身、口、意。

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口最容易造業,所以有四條,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惡口是說話很難聽,態度很難看,讓人看了、聽了不舒服;兩舌是挑撥是非;妄語是說假話。口業,要守住這四條。

意業,就是起心動念,有三條,不瞋、不貪、不痴。

貪瞋痴三毒煩惱,所有一切的不善,都是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這是一切不善業的根本,要把它斷掉。

http://ft.hwadzan.com/dv.php?sn=21-723-0001&lang=zh_T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8-2015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8-2015 12:45 AM 编辑

有了第一福,我們今天將第一福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

確實,《弟子規》做到了,才懂得如何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就是《太上感應篇》,道家的;修十善業是佛家的。

儒釋道的三個根,我們今天說三個根的教育,這是紮根教育,是基礎教育,好像蓋大樓,這是地基,這是打地基,地基要不堅固,這個建築物一定造不成,它禁不起風吹雨打,它會倒塌。佛選弟子就是要具足這第一條的三根,才能成為佛門弟子。

所以,第二福就是入佛門,「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世出世間法都通的三皈、五戒、八關齋戒,這通世出世間的。

《沙彌律儀》,在家人可以學,那是出世間法。比丘一定是出家人,受過三壇大戒的,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

古人定修學戒律時限是五年,五年學戒,把這個戒跟威儀變成習慣,五年可以養成習慣,一生都要遵守,不能夠違犯,不犯威儀。

有這個基礎之後,才能學大乘,大乘要發心,「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對這個深信不疑,這完全是從淨土宗來說的。如果是一般大乘教,這個深信因果是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要相信。

我們今天學佛,依照佛的教誨去修行,目的是什麼?把本來是佛找回來,回歸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大乘就是教我們回歸自性。

禪宗是捷徑,教下是慢慢來,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時間很長,這一生的時間不夠。禪宗上上根人,一生的時間夠了,不是上上根人,他也要多生多世繼續不斷修學。像佛門的悟達國師,《三昧水懺》上所說的,他能成為國師,福報很大。

他修了多久?連續修了十世。十世高僧,修到這麼大的福報,也因為禁不起外面誘惑,皇上是他的弟子,供養他一個沉香寶座,寶座像太師椅,沉香雕出來的,這非常名貴(現在沉香是論兩賣的),他很得意、很歡喜,這個念頭一起,護法神離開了。禁不起考驗,傲慢心就生起來了,護法神離開,他得了個人面瘡,幾乎送了命。

這也就是佛門裡面所說的,大菩薩常常照顧小菩薩,迦諾迦尊者照顧他,幫他解決這個關口,是他的冤親債主找到身上,生人面瘡,要奪他的性命。

迦諾迦尊者為他說法,勸導他們,人不可以冤冤相報,因為冤冤相報是沒完沒了,生生世世,很麻煩,一定要化解。化解,雙方都得利益、都得好處;冤冤相報是雙方都痛苦,這是錯誤的。

他的冤親債主同意了,接受尊者的教誨,不再報復他,他這個人面瘡就好了。《慈悲水懺》就從這樣來的,就是悟達國師的懺悔。佛門的戒律非常重要。

三福,接著末後兩句,是「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總共三條,十一句,十句是自利,最後一句是利他。

自己成就了,要教化眾生,要幫助別人,這就是勸進其他修行人,學佛的人一定要幫助他。這頭一條,三福。

三福是根本的根本,紮根教育,戒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不可以不知道。

http://ft.hwadzan.com/dv.php?sn=21-723-0001&lang=zh_T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6:24 AM , Processed in 0.07863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