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823|回复: 40

同情心vs同理心;爱心vs慈悲心,初学者的烦恼,请帮帮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5-2014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我是一个初学者,很想学佛法,以做一个更有智慧的人。但是对于佛法我几乎还没有开始,吃素修禅念佛我一样都还没做,只是读了一些佛法知识和观念的书籍而已。

我现在面对最大的问题:
我是一个极度理性的人,分析力很强,书籍上要表达的道理我都很明白也很认同,但是无法实践。

原因:
我之前都是一个总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人,工作希望用最少的力做最多的事,做好事也希望用最少的力帮最多的人让最多的人看到。
我思考总是以自我中心出发,没办法一客观角度思考(观自在)。
我无法静下来,脑子一直在转,一不思考就是睡着了。

详细解释:
我有同情心,看到别人比我不好,我会想帮助;但是我没有同理心,没办法感受别人的痛苦;所以在帮助的过程中往往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我有爱心,那是妈妈小时候教得好,我觉得自己过得好就有义务帮助别人,但是这些都是有目的性的,有希望回报的,希望别人赞扬的;这不是慈悲心。

问题:
我知道真正的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或菩萨都是以大爱,不求回报的爱来自证菩提自修成佛的。
但是不能理解别人的痛,不能客观思考,不能定下心的我,如何修行大智慧呢?
还有我惰性很重,因为一直活在事半功倍的世界里,面对问题了还是提不起劲突破。


我应该如何开始,请各位同修指教!!感激不尽!!

我真的很想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我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5-2014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所說的都是給 世人做為引進的道路.

接下來的路怎樣走 需要實實的修.
不然只能停留在知識上.

邏輯思維都人類最大一個問題.

你所想感受的,唯一的答案. 聆聽你的心.
第一念傳達給你就是 答案. 過後的就是大腦做出分析的答案.

(個人感悟,僅供參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estheryu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4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你好~

你可以来报名~参加佛光山禅修活动~(6月份)
希望你透过参加活动~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和快乐~

在这里生活充实,有静坐,过堂,出坡,法师讲座,同学分享等~
来这里学习~可以找到你要的答案~也可以请教这里的善知识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estheryu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14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onychong 发表于 26-5-2014 12:19 PM
AIACorpIns你好~

你可以来报名~参加佛光山禅修活动~(6月份)

谢谢,可是我是住在柔佛新山的。。东禅寺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14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ash_ph_41 发表于 26-5-2014 12:00 PM
佛所說的都是給 世人做為引進的道路.

接下來的路怎樣走 需要實實的修.

感恩指点。

第一年代表真实的自己的想法我认同,但是并不代表那是对的道路啊。

所以应如何修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4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同情心,看到别人比我不好,我会想帮助;但是我没有同理心,没办法感受别人的痛苦;所以在帮助的过程中往往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我有爱心,那是妈妈小时候教得好,我觉得自己过得好就有义务帮助别人,但是这些都是有目的性的,有希望回报的,希望别人赞扬的;这不是慈悲心。


首先,先确定是否了解“慈悲”是什么定义?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和如何修。慈悲二字其实来自佛说四无量心,慈是无嗔,悲是随喜,随后还有两个字“喜舍”是经常被学佛人忽略的,其实修持慈悲,更需要知道如何喜舍。修慈是要善护身口意,不起嗔心,不跟别人对立,所以圣严法师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悲就是随喜,你看到别人做了好事,不要嫉妒,反而要帮助他,成全他,随喜他的善心善行。真的做到无嗔和随喜,自然就会生起欢喜心,生起欢喜就不会有烦恼,最后还要放下对烦恼的执著(舍),能帮到的你尽心就帮忙,不能帮到的你要舍下烦恼,别去攀缘别人的烦恼,动摇了你的清净。对烦恼要舍下,欢喜也要舍下,那个不苦不乐就是中舍,就是清净心,这个清净就是不起烦恼的智慧。所以如果你经常跟人对立,那就不叫慈悲,心中常有烦恼,那就不是清净(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和赞扬也是一种欲求和烦恼,应该放下)。这个有智慧的慈悲,佛教也称为菩提。以下法师开示:
四无量心是慈(metta)、悲(karuna)、喜(mudita)、舍(upekkha)。它们又名为四梵住(brahmavihara)。虽然四无量心是对待有情的理想态度,但只有悲与(随)喜两者被列入无量心所当中。这是因为慈是无瞋心所的一种呈现方式,而舍则是中舍性心所的一种呈现方式。无瞋并不一定会呈现为慈,而是也能以其它方式呈现。但当慈生起于心中时,它一定是无瞋心所。平等对待众生的舍无量心与中舍性心所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阿毗达摩概要精解》,英编者:菩提长老,中译者:寻法比库

慈悲也重要,智慧也重要,悲智双运,福慧双修,如果能够慈悲和智慧圆满的时候,这个叫做福慧两足,智慧也满了,慈悲也满了,这就是成佛。--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570,《慈悲和智慧孰重要》

用慈悲心看人,自己心中就减少烦恼了,不会有人使得你产生烦恼,任何一个人对怎么样坏,你也不会有烦恼;智慧是什么意思啊,智慧是对于自己的内心,观察得很清楚,对自己的内心很明白,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程度的人。所以知己知彼这不是知识上,学问上的知,而是从体验上的了解,自己的缺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点,是那一些需要继续不断成长的。--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570,《慈悲和智慧孰重要》

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受到自己内心矛盾、冲突而产生困扰或痛苦,不会自己作茧自缚,自己捡的石头,打自己的脚。有智慧的人,不管外在的环境好和坏,对自己的心的平静,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570,《慈悲和智慧孰重要》

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能够救人,也能救自己的。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自己没有烦恼,也能够影响他人,减少烦恼的。--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570,《慈悲和智慧孰重要》

菩提心是慈悲与智慧的互相融合...--释本幻,《智者大师与极乐净土》,电子杂志,《弘化》2009年第4期,

我现在面对最大的问题:
我是一个极度理性的人,分析力很强,书籍上要表达的道理我都很明白也很认同,但是无法实践。

原因:
我之前都是一个总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人,工作希望用最少的力做最多的事,做好事也希望用最少的力帮最多的人让最多的人看到。
我思考总是以自我中心出发,没办法一客观角度思考(观自在)。


关于这些问题,希望以下法师的开示对你有启示:

慈悲是感性,智慧是理性。同样的,对一位大修行人来讲,当他有智慧菜单现于外的时候,一定有慈悲的行为利益众生,当他知道什么是慈悲的时候,他也一定是一位有智慧的人。因此感性和理性,一定是互为表里,互相调和。--《禅门》,圣严法师著

慈悲一定和智慧是并行的,交互的,如果说没有智慧的慈悲,这叫做烂慈悲;没有慈悲的智慧,一定是非常尖锐的,刻薄的,专门讲理由,讲理由,讲理由的,而有了慈悲的智慧呢,理由要讲,但是呢,人要原谅。--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570,《慈悲和智慧孰重要》

要用智慧处理事情,要以慈悲处理人。--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570,《慈悲和智慧孰重要》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智慧来处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对人多一份关怀,便是多一份情义。有些人蛮横不讲理,和他讲理讲不通。但是,用情──亲情、爱情,或是用朋友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中国人比较多用情,使人感到很温暖、很亲切。可是,如果只用「情」,而忽略「理」,我们可能会颠倒是非、黑白不分。因此,对于自己的家庭或亲戚朋友的伦理关系,我们可以用情;但对社会的关系,则应当以理来处理。也就是说,处理私人的事,可以用「情」;处理公共的事,必须用「理」。用「情」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和谐;用「理」可以使环境公平,二者执一不可,也缺一不可。--《禅与悟》,圣严法师著

我有一个弟子很理性,任何事都讲究合理,所以他很困扰。他说:「怎么搞地!这世上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那么多!」我告诉他:「你不慈悲!面对人时,是不能全部用理性的。人不能当成物质来处理,你应该加上慈悲,这样你才会感觉心安理得,同时和你有关系的人也会觉得愉快。」--《禅与悟》,圣严法师著

慈悲的意思和同情类似,但那是更净化和清净的。「用情」,会带有个人的感情;但是「用慈悲」就不会。当我们周围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或有人做出不合理的行为,依「理」来说,这些人可能都必须去坐牢;如果从慈悲的立场来看,他们的行为也许是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或身心因素所引起。能从不同角度体谅他们,并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这叫作慈悲。--《禅与悟》,圣严法师著

慈悲是应该要处罚的处罚,处罚的时候是为了救他,为了帮助他,为了使他变得更好,这就是慈悲。--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584,《慈悲和妇人之仁的差別》

慈悲一定要跟智慧连在一起,一个慈悲没有智慧的人,叫做烂慈悲。慈悲利他可能适足以害人,溺爱,过分的宠爱,看起来好象是对他有利,其实结果是害了他。--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830,《利他的标准及层次》

我知道真正的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或菩萨都是以大爱,不求回报的爱来自证菩提自修成佛的。
但是不能理解别人的痛,不能客观思考,不能定下心的我,如何修行大智慧呢?
还有我惰性很重,因为一直活在事半功倍的世界里,面对问题了还是提不起劲突破。


慈悲有四个原则和三个层次,建议同修,不要一开始就拿菩萨和圣人的标准严求自己,应该是循序渐进,慈悲渐进的提升,烦恼慢慢的减轻,否则不修慈悲尚好,一修慈悲结果就是情感泛滥,烦恼都来了,结果是发了大心之后,迅速就会降温和退切。这就是理解不足,行解不一,和调理失均的结果。以下是大德开示供你参考:
慈悲可有四个原则:(1)要调和自心的矛盾,(2)要怜悯他人的愚蠢,(3)要原谅他人的错误,(4)要关怀他人的苦难。其中第一个要调和自心的矛盾,特别重要。要想自己的心里安定平稳,必须先要有因果观念和因缘观念。自心平和,然后才可能有真慈悲心来关怀他人。你若能够怜悯他人、原谅他人和关怀他人,就可保证你的心理已经是相当健康了。--《禅与悟》,圣严法师著

慈悲有三个层次:(一)生缘慈-对众生慈悲,有其特定的对象,也就是有亲疏、厚薄、远近、缓急之分。(二)法缘慈-不管对象是谁,一律平等对待。只要众生有需要,正巧我有这份力量,便不考虑对象是谁,就给他所需要的。...一般人如果这么做,家庭可能会破碎,伦理也许瓦解。菩萨的精神,却是平等的布施。(三)无缘慈-也就是「大慈大悲」。意思是说,在任何时、地,对于任何人,有任何需求,便能恰到好处、恰如其分、适时而给。布施的行为做过以后,心中不留一丝痕迹,如鸟在空中飞过,无迹可寻。救人以后,心里了然曾经救人,但是对于救人这件事当作没有发生。救人是因为这个被救的人,有他的善因缘促使他被拯救,跟我没有关系。这种层次的无缘大慈,只有佛及大菩萨们如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等方做得到。凡夫虽然做不到,也必须了解学习,最高的慈悲,是有这种方式。--《禅的世界》,圣严法师著

最后,希望你学习愉快,法喜充满。南无阿弥陀佛。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6-5-2014 02:47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 +15 收起 理由
贱猪头 + 5 谢谢分享
AIACorpIns + 5 谢谢分享
estheryu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5-2014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26-5-2014 01:24 PM
感恩指点。

第一年代表真实的自己的想法我认同,但是并不代表那是对的道路啊。

其實如果你 實驗去體會. 這個第一念 很接近女子的第六感.

正確來說, 第一念都是用情感和情緒來表達.所逼表達的信息是正面,如; 慈悲,大愛, 正確,喜悅.
所以為何女子的直覺常常都很準確.你也無法去分端 女子的直覺 對於錯.

男子都屬於思維考慮形.常常對抗.
說深一點與佛相應, 念佛,持咒,誦經,和這顆心息息相關.
一念相應,念念相應

對於不對, 首先你需要察覺, 到底心傳達給你的 是否選擇相信
上面谷成善友給你解釋很好.
(個人感悟,僅供參考 ) 本帖最后由 nash_ph_41 于 26-5-2014 02:3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14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26-5-2014 01:57 PM
我有同情心,看到别人比我不好,我会想帮助;但是我没有同理心,没办法感受别人的痛苦;所以在帮助的过程中 ...

很清楚,很明白,感恩。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levis69 + 5 感恩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5-2014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是一个初学者,很想学佛法,以做一个更有智慧的人。但是对于佛法我几乎还没有开始,吃素修禅念佛我一样都还没做,只是读了一些佛法知识和观念的书籍而已。


你的思考方式不错,你懂得怀疑,辩论你学的,这个很好。佛法是需要怀疑,经过自己的认识和印证才相信的。所以佛法里面的信都有实践的意思。不是单纯的信而已。你既然懂得辩论和思考,不妨也这样看待自己的思考方式。这个叫观照,reflection,其实一切学习都是要观照,没有观照不会成长。

比方说,你要拥有更有智慧,难道你现在没有智慧吗?吃素修禅念来做什么?


我现在面对最大的问题:
我是一个极度理性的人,分析力很强,书籍上要表达的道理我都很明白也很认同,但是无法实践。


没有实践只是一个学者,不是佛弟子。

原因:
我之前都是一个总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人,工作希望用最少的力做最多的事,做好事也希望用最少的力帮最多的人让最多的人看到。
我思考总是以自我中心出发,没办法一客观角度思考(观自在)。
我无法静下来,脑子一直在转,一不思考就是睡着了。


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很好,这个叫有效率。但你又怎样知道已经是利益最大?我问的都是哲学的思考方式,这样的思考方式也是了解佛法的一种方法。

详细解释:
我有同情心,看到别人比我不好,我会想帮助;但是我没有同理心,没办法感受别人的痛苦;所以在帮助的过程中往往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我有爱心,那是妈妈小时候教得好,我觉得自己过得好就有义务帮助别人,但是这些都是有目的性的,有希望回报的,希望别人赞扬的;这不是慈悲心。


你想太多。心,不是去想的。心得范围很大,你如果去想的话,会离心太远。禅宗祖师说,心有烦恼的人,若能把心找到,他就帮忙安那个心。

问题:
我知道真正的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或菩萨都是以大爱,不求回报的爱来自证菩提自修成佛的。
但是不能理解别人的痛,不能客观思考,不能定下心的我,如何修行大智慧呢?
还有我惰性很重,因为一直活在事半功倍的世界里,面对问题了还是提不起劲突破。


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你看过吗?

我应该如何开始,请各位同修指教!!感激不尽!!

我真的很想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我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不喜欢自己就改变或接受。没有魔术让你下一秒喜欢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14 03: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ash_ph_41 发表于 26-5-2014 02:25 PM
其實如果你 實驗去體會. 這個第一念 很接近女子的第六感.

正確來說, 第一念都是用情感和情緒來表達.所 ...

感恩。

想问各位是否有接触过“吸引力法则”(Law of attraction)?

它坚信人的心(潜意识)会发出波动,从而吸引一个人潜意识里希望的事发生

它的要求是:
1. 想象并要求(有意识)美好的事物(正面的事物)
2. 打从心里(潜意识)相信自己所想象的将会发生,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最后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呼吁自己去做的事
3. 接受并庆祝得到的小小回报,让自己的心态更正面,然后吸引更多正面的人事物。

用爱与无私的奉献的心来做以上的事情,将得到更多。

大家是怎么看待这项法则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4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26-5-2014 01:15 PM
谢谢,可是我是住在柔佛新山的。。东禅寺很远。。

学佛要发心~还要发求法的心~
上次我参加活动~(同学分享会发现)
有些同学来自新加坡,印尼都一样有人来发心参加~

现在交通方便,不像以前古代要走路~
平时在新山,也有佛光山分会~你也可以发心去找活动参学~
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
Address:no, 48, Jalan Sutera Merah 2,Taman Sutera 81200 Johor, Johor Bahru。
Phone:07-289 89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14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onychong 发表于 26-5-2014 03:43 PM
学佛要发心~还要发求法的心~
上次我参加活动~(同学分享会发现)
有些同学来自新加坡,印尼都一样有人来 ...

感恩,我会到新山分会多参与活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4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26-5-2014 03:38 PM
感恩。

想问各位是否有接触过“吸引力法则”(Law of attraction)?

宇宙規律, 自然法則

有求必應律.
而最難的是 這個'求' 是無所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14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irosora 发表于 26-5-2014 02:55 PM
你的思考方式不错,你懂得怀疑,辩论你学的,这个很好。佛法是需要怀疑,经过自己的认识和印证才相信的 ...

如何找到自己的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4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猜想你还年轻,同理心是需要时间磨砺而来,有同理心的人一定是吃了很多痛苦才会拥有的,你只需要岁月时间 + 现在的知识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4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26-5-2014 01:15 PM
谢谢,可是我是住在柔佛新山的。。东禅寺很远。。

你在新山可以去美乐花园TAMAN MELODY的Metta lodge 或者是Ulu Tiram 的宁心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5-2014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26-5-2014 07:41 PM
如何找到自己的心呢?

你身上有个跳动的心,也有那个你摸不到的心,但如果你肯努力向着正法学习,总有一天你会感受到那个摸不到的心,因此你现在问你的心在那里还早呢!

理解名色之后你就可以清楚你的那个摸不到的心在那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4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26-5-2014 07:41 PM
如何找到自己的心呢?

自己的功课自己做,给了答案就不是功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14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then1980 发表于 26-5-2014 09:47 PM
可以猜想你还年轻,同理心是需要时间磨砺而来,有同理心的人一定是吃了很多痛苦才会拥有的,你只需要岁月时 ...

26岁,算年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14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不同的国家去看世界,去旅行对学佛的领悟有帮助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5-2024 08:01 PM , Processed in 0.080833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