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40|回复: 0

韓國女宇航員辭職:不能憑11天的經歷活一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7-2014 08: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總不能憑藉那11天的太空飛行經歷活一輩子吧。能為我人生付出的只有我自己,我必須做一個了斷,尋找其他方向。



2007年9月10日,李炤燕(左)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接受零重力飛行訓練。



2008年7月,聯合國秘書長回到韓國時,特意會見李炤燕。


近日,韓國唯一的宇航員李炤燕突然宣布辭去航天工作,舉國愕然。

2008年,她與兩名俄羅斯人一同前往國際空間站,停留11天,帶來無限榮耀;2012年,她申請前往美國攻讀工商管理博士,有人質疑該行為無關航天工作;現在,她已在美國嫁給一個韓裔美國人,決定在8月辭職,向“太空11天”帶來的榮耀說再見。

如今,韓國國內有兩種聲音:一部分人指責她“坑爹”,浪費了幾百億韓元的培養費;另外一部分人說,她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不該被指責。

成為宇航員

三萬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韓國宇航員培養,遠遠落後於東亞鄰國。日本1992年開始選拔宇航員,中國1996年開始選拔航天員,並於2003年將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從2004年開始,韓國才將選拔和培養宇航員提上日程。

2006年,韓國開始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宇航員。報名非常火爆,3萬多人報名,男性佔絕大多數。報名者的第一輪選拔是體力考驗——3.5公里跑,男性和女性分別要在23分鐘和28分鐘以內跑完。

經過4輪的層層選拔,2006年底李炤燕和另一名男性報名者高山成為宇航員,隨後接受了為期一年的系統訓練。據稱,為了培養一名宇航員,韓方耗費240億韓元。

原本,高山一直被確認為主宇航員,李炤燕是備選。但在2008年3月,高山因在俄羅斯接受訓練的過程中違反規定,李炤燕“意外”地獲得了搭乘宇宙飛船的機會。

天空那11天“真是對自己太刻薄了”

2008年4月8日至19日,李炤燕搭乘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了11天,並參與進行18項太空試驗,獲得了“韓國首位宇航員”的稱號。

在2008年登上宇宙飛船行前的發布會上,李炤燕說:“在太空中,計劃帶去家人和朋友及一起接受訓練的高山等宇航員志願者的照片。”她還表示,希望朝鮮的兒童也能通過看到此次飛行,給自己帶來夢想和希望。

抵達國際宇宙空間站後,李炤燕用韓語表示:“在大家關注我的時候,我一定給大家展示美好的面貌。”李炤燕還與在莫斯科任務控制中心(MCC)等待的母親進行對話時哽咽著說: “我愛您媽媽,我也愛爸爸。”

2009年3月,李炤燕在韓國《中央日報》上發表一篇文章,講述了自己在太空中的經歷。文中稱,“即使是美國和俄羅斯,也曾有過試驗設備紋絲不動的困難時期,我們的試驗設備卻驚人地完全成功啟動了,這都是研究人員為了太空試驗不分晝夜奮鬥的功勞。俄羅斯負責人也稱讚道,在沒有一人去過太空的情況下能夠製造出這樣的試驗設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李炤燕還寫道:“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也不能有絲毫的偷懶。雖然在返回後聽到'真是對自己太刻薄了'的評價,但我當時確實連吃飯和睡覺都捨不得多花時間,一心撲在科學試驗上。”

另據媒體報導稱,李炤燕返回地球時,其所乘坐的“聯盟”號返回艙發生了嚴重的機器故障,她因此受到了超出預想的衝擊,造成胸椎、腰椎的情況很不好。但向俄羅斯付出了巨款的韓國政府,卻沒有為自己的宇航員發出應有的聲音。

當時,李炤燕在莫斯科接受采訪時表示:“由於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即使(軟著陸逆推進)引擎打開,衝擊依然很大。當時我想到原來人可以這樣死去。”

榮耀與質疑受推崇到處演講留學結婚惹爭議

由於對航天事業寄予厚望,韓國媒體對李炤燕連篇累牘地進行報導,稱她是新的“明星”,甚至挖掘到她在俄羅斯訓練時,曾因缺少鐵絲衣架而煩惱。

2008年4月結束宇宙飛行後,在此後1年的時間,李炤燕的工作主要是四處演講,以宇宙宣傳大使身份參加各項活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訪問韓國時,還特意接見了她。

據《朝鮮日報》2006年報導,完成飛行任務的李炤燕成為韓國宇航所研究員,拿到上億韓元的年薪,並接受專門經紀人的管理。

但是,在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擔任首席研究員的兩年義務服務到期後,李炤燕突然在2012年8月提出休職申請,前往美國攻讀與航空航天毫無關係的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這在當時就引起了極大爭議,但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當時稱“MBA課程是旨在提高宇航員能力”。

一年後的2013年8月,韓國《中央日報》網絡版報導稱,李炤燕即將在美國與年長自己4歲的韓裔眼科醫生結婚,並已向熟人發了請帖。

近期,李炤燕正式提出辭職,爭議進一步發酵。韓國議員們質問:耗費260億韓元國家預算的宇航員培養項目,最終只是一個擺設?網上也不斷出現網民指責李炤燕“太坑爹”、“虛榮女”等言論。為此,李炤燕關閉了自己的“臉書”賬戶。

辭職做自己“不能憑11天的經歷活一輩子”

其實,李炤燕辭職這個消息並不突然。李炤燕此前在媒體上發表的文章,已透露了一些蛛絲馬跡。

2009年1月,成功從太空返回後僅僅半年多,李炤燕在韓國媒體上發表過一篇名為《變化無常的夢想》的文章,講述了自己的迷惑。 “在成為了宇航員之後,與以前相比,我更加頻繁地開始思考'夢想'究竟是什麼……我開始覺得,所謂的夢想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常在變化的東西。在一個夢想的後面,是另一個正在孕育中的夢想。”

李炤燕和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簽約條件是,項目結束後在研究院工作義務兩年。李炤燕在合約規定的基礎上多工作兩年後,選擇出國留學。

在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工作的這段時間裡,李炤燕的主要工作就是演講。 4年來輾轉全國各地共發表了235次演講。李炤燕在一次採訪中說“感覺我的人生在漸漸消失”,“我總不能憑藉那11天的太空飛行經歷活一輩子吧。能為我人生付出的只有我自己,我必須做一個了斷,尋找其他方向”。

《朝鮮日報》發表評論稱,4年已經過去,李炤燕沒有需要繼續履行的義務。可以說,李炤燕也和其他同齡年輕人一樣因為擔心自己的認同感和未來而苦惱。因為一次偶然的太空之旅就強迫她在​​剩餘人生中只做一件事未免太過殘忍。

也有韓國媒體質疑,俄羅斯“聯盟號”是一艘可以付費搭乘的宇宙飛船。美國航空航天局將李炤燕這種簽訂“商業合同”,不參與官方太空任務的人稱為“太空飛行參與者”,而非“太空宇航員”。韓國政府的宇航員計劃是一場“太空秀”,並為了一個虛空的頭銜投入了260億韓元。

李炤燕的離開,除了自身的迷惘外,是否還有對韓國“太空秀”的失望,暫時還不得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2-2025 04:33 PM , Processed in 0.13172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