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bc74

扎希:多源流教育阻人民团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8-2015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多源宗教阻碍人民团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8-2015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是關閉其他宗教的集會膜拜場所比較好,因為某種宗教很喜歡租店屋樓上變成膜拜地點,每逢週日,信徒聚集一起,然後一位相信是頭目的人物,就拿回教上天堂享受 72 處女的概念來逗教眾取笑。

這樣下去,多少努力去促進團結也是徒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15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客不除,人民受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15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gama, bangsa & negara。
是你们把国家放在最后的位置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15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rtcreator 发表于 3-8-2015 01:28 PM
最佳方案:

所有学校以英文为媒介语,第二必修课为马来文,然后母语科排第三。

一位老会员说了,改洋番学校不难, 可是难保这些所谓亡子不会朝令夕改,全部又变番校, 那么华校不就亏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15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尼仔開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8-2015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次就提出马来西亚归顺印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15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猪!明明就是伊斯兰教育在阻碍人民团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8-2015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新上任的馬華副教育部長怎麼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18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大日前举办“需要还是需求的冲突:在马来情境下国民学校和各源流学校的国族建构”

研讨会,再度使多源流教育体系成为焦点话题。

主讲者的立场偏向于否定多源流教育体系,同时也反对承认统考文凭。当中有者认为,单一源流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制度;也有人批评华小毕业生只会说华语,活在华语世界里。这是某些特定人士或组织对多源流教育体系与华校的偏见,并非颠簸不破的真理。

鼓吹单一源流教育体系者高举国民团结的理由,殊不知这种漠视我国多元种族国情的言论,已经损害国民团结的基础。他们对于多源流教育体系以及华小的误解,需获得厘清。

在我国多源流教育体系下,各源流学校皆为培育英才、传授知识作出贡献。而华小更是以其素质教学与良好校风获得众多家长的青睐。事实俱在,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多源流教育体系或华小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至于指华小生只会说华语、活在华语世界,亦是不符事实之论断。虽说华小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但亦注重国语与英语的教导。不少华小生能口操三语,搭建沟通的桥梁,与友族同胞建构良好关系。

须强调的是,华小并非只有华裔学生,根据资料,华小学生当中有近10万非华裔生,占华小学生总数15%,印证华小受到各族青睐,是名符其实的“全民学校”。

各族学生汇集在华小的屋檐下,一起上课共同学习,建构跨种族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促进国民团结。

简言之,华小内各族共同学习的现象,是塑造国民团结的助力,然而在误解与偏见之下,华小竟被扭曲为国民团结之路的障碍。

庆幸的是,并非整个马来社会都对多源流教育体系或华小存有偏见。诚如大马华文理会主席王鸿财所言,普遍上马来社会对于华小的存在并没有出现抗拒及反对的心态。事实上,也有马来人支持华小、支持承认统考。

教育是严肃且重要的议题,对于多源流教育体系的讨论与争议不会止于此,惟重要的是在讨论与争议的过程中,双方需进行坦诚的交流,厘清误解、纠正偏见,以便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建构共识。(文章来源:星洲日报/星·观点·2018.0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18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新加坡吧,人家的教育办得那么好。
英文必须代替其他任何语言作为必修课。 现在的世界已经GLOBALISED, 电脑语言也是用英文的。现在的学生得学习电脑语言呢,浪费时间在没有经济效益的科目上表示少了时间学习其他更重要的技能。。 为什么新加坡华人都不要求其他二族能操流利华语呢。因为他们的教育制度实事求是,与时并进。300 年前,读书人读的书主要是语言文学为主,现在呢,各方位的科技,技能,学问,太多东西要学了,你必须有取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18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元性民族与宗教的文化是东南亚国家共有的特色,为了让多元民族能在相处上减少沟通问题以及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多国政府会在语言方面采取同单一化的语言政策同化多元民族,一些国家会采用所谓的“大熔炉”政策去美化同化的目的。

在单一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比较愿意接受同化,他们对于语言,一般认同为沟通的工具,掌握了单一民族的语言才能融入主流的社会。但在相对多元民族体系的国家,比如马来西亚,少数民族的人口总数相对少于马来族群与原住民群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却不少于马来族群,例如华人社会的发展与马来亚的历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连结而相辅相成,故而华人社会一直以来都将自身的民族文化视为形成国家文化的一个部份,可惜的是,政府只愿接受马来语、宗教、习俗作为唯一的文化载体。

语言不只是一项沟通的工具,也是承载民族文化的载体。

我国的华人虽为少数民族,但长期依靠经济实力维护着母语与文化的发展,因此在建国以来,华教的力量带动了多源流教育发展的体系,也被政府和马来族群视为团结国民政策的绊脚石。

其实在政府单一的列马来语为国语时,已象征非马来民族的语言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所有的国家政策必须先满足马来人的权利,而不是全民利益。马来人的权贵、宗教、语言必须处于首位,否则视为违反宪法,比如当一位部长在官方的发表会上用非马来语讲解时,或者是当新政府在统考文凭的课题稍微表现出诚意时,都会马上引起马来人团体的示威抗议。但其实妨碍国民团结的不是语言政策,而是不平等的民族地位妨碍了语言多元化的政策。

当华族要求政府将华文教育体系纳入国家体制时,马来民族主义者担忧单一化的语言政策将被破坏而提出抗议,朝野政党与民间团体都把矛头指向了教育部,可是他们应该清楚,最终的决策者不会是教育部长,而是现任的首相。

希盟政府被网民挪揄“换了位置也换了脑袋”,那么,第二次出任首相的马哈迪会不会也改变了想法?过去的马哈迪会强调独中与统考阻碍团结国民,所以推出了让各族集中在一起上课的“宏愿学校”,在语言方面一直要推高的则是英语化教育。马哈迪明白硬实力的建设靠经济,而软实力的建设必须靠教育,可惜他想兼任教育部长的愿望无法实现,于是挑选了一位政治背景和意识形态都不太深的马智礼当教育部长,由于这位“新马”确实有很多“可塑”之处,因处理族群与语言教育的课题略缺经验,所以还须依靠“老马”的经验处理。

另一方面,政府与马来人团体一直认为非马来人的母语教育会挑战国语的地位,却很少意识到正在挑战马来语的地位的是真正的外来语——英语,新生代的家长更倾向于送子女到注重英语教学的私立学校,而华文教育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艰巨,要面对的早已不是政府承认不承认的问题,却是国内开办越来越多的英语国际学校。(文章来源:星洲日报/旁敲侧击·作者:黄婉玮·自由撰稿人·2018.07.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1:53 AM , Processed in 0.05211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