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7|回复: 1
|
津津有味J.F.K.费雪
[复制链接]
|
|
文:庄若
JFK费雪的这《如何煮狼》买了很久,大概每读一次,便会感慨一次:因为书名《如何煮狼》意有所指,这本食谱散文,是教家庭主妇如何对抗经济大萧条(生活如狼似虎,怎样烹之煮之。)怎么每次阅读,都感觉身历其境?本国的经济环境,怎么好像从来没有好过?要知道这本书,原文初版(1942)已经差不多七十年前了。
经过七十年的社会变迁。如今翻开这本书,还是不免有点吃惊,或许人们面对生活的窘态未变。可是食材已经变了。有些当年穷人吃的东西我们如今仍在吃着,可是有些(例如荞麦)已经变成新世纪新贵。在有机店买一包来煮,不是穷人可以负担的。
读者喜欢看写食物的文章(因此本国除中学生小说之外,最受欢迎的作者或是林金城。)村上春树小说中煮意大利面的章节,总是让人读了心情平静(像我的猫儿吃了一顿猫罐头之后,那种平和善良。)香港作家杜杜最为人所知的著作,会是《另类饮食艺术》系列,而不是他的《住家风景》。电影《远在非洲》的女主角原型,丹麦作家凯伦柏力森(Karen Blixen,笔名伊萨克丹妮逊Isak Dinesen)登陆美国的作品《芭比的盛宴》后来拍成电影,揉人生,艺术,爱情与食物予一体;也是影史经典。
恐怕再写下去,要写到费里尼或李安了。还是就此打住。
JFK费雪写的,不是学者的散文,也不是厨师的散文,她没告诉我们多少典故或烹餁秘诀。 「散文」嘛,所以迷人,就算不是小说没有虚构,还是津津有味,一篇篇读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我们喜欢接近这个人,她字里行间流露的尖酸,智慧,脆弱和固执⋯⋯她不是厨神,不是烹餁技术书,不是饮食历史或字典。
她只是深受法国饮食文化影响的一个美国妇人,尝试以食物与文字安慰生活陷入窘境的国人,让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重拾一点人性的尊严。散文就像小食,无须乱放一大堆食材才算好吃,JFK费雪从来就是典范。 |
|
|
|
|
|
|
|
发表于 16-1-2016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