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老北京,指的就是旧城墙以内,即今二环路以内。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的人涌入北京,北京旧城无法提供那么多的住房,于是北京城开始向四面八方扩展。从1962年的《北京市地图集》可以发现10年多的时间城区范围已经向外扩大了近一倍。如今,和平里、东直门外的左家庄、三里河、月坛、车公庄,成为北京最早的居民小区;玉泉路、复兴路和莲石路之间,发展为西郊工业区;朝阳门外、高碑店河以南、酒仙桥地区建起了电子城;学院路两侧、海淀镇建起了八大院校。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张。今天的北京城,在那时候已经初见端倪。 今天,我们为您找来一批1950年的彩色照片,带您瞧瞧当年的北京城什么样? 1959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十周年庆典。
这些白衬衫蓝裤子的红领巾,就是传说中的共和国同龄人吧?您要是50后,仔细瞧瞧有没有您?
白胡子老大爷正在往顾客的保温桶里装冰棍儿。这种白色冰棍车大多数80后也还有记忆吧?它和大白棉被盖着的冰棍车当年垄断了整个儿冷饮界。还有这老大爷卖的老冰棍儿您眼熟吗?这几年怀旧风一刮,又把它刮回来了,味道还真地道。不信一会儿撂下手机您上超市买一根尝尝。
北海公园里的儿童乐园。这小马,远处那个箱子秋千,70、80后们都眼熟吗?当年咱也坐过吧?敢情30多年没变,咱爹妈玩儿的也是这个。
秋游的小学生。
这蓝衣帅哥绝对引领五十年代新潮流了吧?从表情看就是一个有故事的银。这发型不知道后来会不会被批判为资产阶级臭思想。
50年代的四合院,那时候似乎还没发展为大杂院。我想知道的是那个小竹车是怎么吊上去的?
卡儿新的北京火车站,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刚刚落成。
挑梨的北京市民。看售货员一身白衣白帽,就知道这个摊儿是国营的。
卖秋裤的推车背后贴着电影《古刹钟声》的海报。这是一部1958年上映的抗日题材影片。
典型的老北京胡同,还是土路呢!
这长袍马褂的老大爷,您是从那个年代穿越来的?少见多怪,当年这么穿的老爷子多了。时代变化太快,年纪大了只好以不变应万变。不过话说回来,这身打扮真酷啊!
前门大街。前门楼子上挂着庆祝国庆十周年的横幅。当时前门大街还是土路呢!
1959年,发达的北京公交系统已经出俱规模了。
熟悉的广播体操。
远处有个城门楼子,但是已经完全看不出这是哪儿了?
白衣白帽的警察阿姨好飒呀!
从来没见过车这么少的长安街。
老师带我们参观天安门!哎~!天安门城楼上怎么没挂毛主席像啊!
秋游野长城,走起~~这天蓝得是不是让你有点羡慕嫉妒恨。
湖边茶座小酌一杯。那个小姑娘手里是著名的北冰洋汽水吗?
北海公园荡双桨。瞧这丫头看见买邮票的俩眼都拨不出来了。
著名的22路,当年一直开到永定门呢。
这火车黑烟冒的。
萝卜摊儿,都支到天安门广场上去了,这位大哥你太有魄力了。“当年没有城管。呵呵~~”
秋天的颜色啊~
十大建筑——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在的国家博物馆。
国庆秧歌队。
彩蛋来了~~~看看小贩手里卖的什么报纸?——《北京日报》是也~~~秒杀一切新兴媒体吧?这就叫传统。偶们都是有历史的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