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858|回复: 21

科学家发现重力波 广义相对论获证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2-2016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amlevine 于 13-2-2016 01:19 AM 编辑




美国雷射干涉
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2月11日召开发布会,宣布首次侦测到爱因斯坦100年前在相对论中预言的重力波。这一发现震惊了物理学界,或将改变人类的宇宙观。

LIGO从双黑洞互相环绕,进而碰撞、融合成新黑洞的系统,观测到重力波的存在。这是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的最后一块拼图,也为观测宇宙提供了新途径,被物理学家称为过去25年来最重要的成就。

爱因斯坦于1915-1916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经过1个世纪,其他预言如重力令光线弯曲、水星在近日点的移动幅度、重力红移等都先后得到证实。而由数千万光年外传到地球的重力波,拉长或压缩成一束4公里长的雷射光,幅度只有约一粒质子宽,所以极难侦测。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并非独立存在;在空间中的运动,也会影响到自己时间的流逝快慢。因为质量会产生重力,而当极大质量的物体在时空中加速运动时,就像水面上航行的船隻泛起涟漪。重力的变化会以光速和类似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之为重力波。

科学家现在主要透过观测无线电波和光波认识宇宙。但电磁波会因散射遗失大量资讯,重力波却不受阻碍,且能保持完整。尤其是极高质量密度的星体,如中子星和黑洞产生的重力波更是如此。

中子星的大小与一个城市差不多,但内部结构还是个谜。电磁波进入黑洞也会消失。因此只有重力波才能帮助人们了解中这两种天体。重力波还将有助于了解大爆炸理论中宇宙生成最初20万年的状况。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00 人气 +15 收起 理由
kensai + 100 + 5 谢谢分享
Edward97 + 5 谢谢分享
50912cmea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2-2016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 文台”(LIGO)官方刚刚宣布: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100周年后,引力波被首次直接观测到。

  来自一个双黑洞系统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在公元2015年9月14日国际标准时间9:51(北京时间17:51)由两座分别设置在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LIGO观测台探测到。这也是人类首次直接观测到一个“双黑洞”系统。LIGO项目发言人Gaby González表示此次LIGO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来自两个黑洞的合并,这两个黑洞质量分别为29个和36个太阳质量,合并过程中有相当于3倍太阳质量的能量被以引力波形式释放出去。

  发布会上,LIGO项目执行主管David Reitze说:“今天,我们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崭新时代。”

    什么是引力波?什么是LIGO?这个发现到底有多重要?这段视频通俗易懂的给你讲一遍,一定要看!


    时空中的涟漪

  当爱因斯坦最早提出他的广义相对论的时候,他彻底革新了我们原先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概念理解。我们此前一直认为空间是恒定而不变的,物质和能量存 在于其中。但 爱因斯坦的理论指出空间实际上与能量和质量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空间也在发生变化。如果只存在一个质量物体,静止地存在于时空之中(或者 处于匀速运动状态),那么它所处的时空不会发生变化。但如果你加入第二个质量物体,那么这两个物体之间就会发生相互运动,互相会向对方施加一个加速度,在 这一过程中也就将造成时空结构的改变。更加重要的是,由于存在一个大质量粒子在引力场中运动,广义相对论指出这一大质量物体将会被加速,并释放一种特殊的辐射:引力辐射。

  这种引力辐射与你所知的其他任何种类的辐射都不同。它会以光速穿越空间,但它本身又是空间中的涟漪。它从被加速的物体带走能量,这就意味着,如 果这两个质量 物体处于相互运行的轨道之中,那么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轨道将会逐渐收缩,这两个质量物体之间的距离将逐渐缩短。不过不要太过担心,对于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这 样一个系统,相对而言这两个天体的质量还太小,而两者之间的距离又非常巨大,因此在引力波耗散能量的条件下,这个轨道也将需要经过10的150次方年才会衰减崩溃,如此长的时间早已远远超过了宇宙的年龄,事实上这也远远超过了已知所有恒星的寿命!然而对于相互绕转的黑洞或中子星而言,它们之间存在的轨道衰 减效应则已经被观测到了。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可能还存在着我们尚未探测到的更高能的事件,如黑洞的相互合并。这类事件应该会产生某种特征信号,而这样的信号是可以被“先进LIGO”系统捕捉到的。

  先进LIGO探测器

  从本质上而言,“先进LIGO”系统采用的探测手法是相当简单而直接的,它利用了引力波辐射的本性和它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引力波会造成空间的拉伸或压缩,其频率和强度取决于形成这种引力 波的天文事件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如两个相互绕转天体各自的质量大小、它们两者之间的间距以及这一系统距离地球的远近。“先进LIGO”设施包括两条互相 垂直的长臂,长度均为4公里。将一束激光用分光镜分成夹角为90度的两束,然后两束激光分别被4公 里外的反射镜反射回来并发生干涉,并且这样的反射可以来回进行多次,从而大大增加激光运行的路径长度。由于频率和波长完全一致,在正常情况下,这两束激光 应该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如果存在引力波作用,则会对这两束激光的波长频率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两束激光在叠加的干涉条纹上出现改变。这样的改变将能够让科学 家们判断两个绕转天体各自的质量大小、它们之间的间距以及这玩意系统到地球之间的距离等丰富的信息。

  先进LIGO包括两处设施,分别位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以及美国东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如果这两处设施均观测到同样的信号,那么我们几乎 就能够肯定我们的确是观测到了引力波信号了。目前版本的LIGO系统对于质量在1倍太阳质量到数百倍太阳之间之间的两个黑洞合并过程可能产生的引力波信号最为敏感,且其探测能力可以覆盖距离地球数百万光年之外——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黑洞合并事件每年都会至少发生几次。

  意义重大的引力波

  这项发现将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又一次证明,后者在将近100年前便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引力波被首次直接探测到的意义还远不仅于此,它还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作为时空本身的震动,引力波常常会被人和声波进行对比。事实上,引力波望远镜能够让科学家们在光学望远镜“看到”某个现象的同时“听到”它的“声音”。

  有趣的是,当LIGO项目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寻求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时,它在国会面对的最大反对者竟然是天文学家们。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广义相对论专家,LIGO项目的早期支持者克里福德·威尔(Clifford Will)指出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时普遍的观点是认为LIGO这个项目与天文学之间似乎关系不大。”而反观今天的情况,人们对此的观点已经完全变化了。

  欢迎来到引力波天文学的世界!

  一、黑洞真的存在吗?

  正如外界所传言的那样,此次宣布的消息是有关两个黑洞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样的事件是宇宙中最高能的事件之一——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强度 甚至可以短暂超过整个可观测宇宙中所有恒星产生的引力波效应之和。与此同时,来自两个黑洞合并时所产生的引力波也是所有引力波类型中信号最清晰,最便于解译的类型之一。

  当两个黑洞以螺旋形轨道逐渐相互靠拢时,合并过程便开始了,在此期间会释放出引力波。这种引力波拥有特征性的信号,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些特征信号解译出合并的 两个黑洞各自的质量大小。在那之后,实际上这两个原先独立的黑洞就融为一体了。法国巴黎高等学术研究所的引力理论学家迪尔巴特·达摩尔(Thibault Damour)指出:“这就有点像是你将两个肥皂泡泡靠得很近,以至于它们最终融合一体了。而在合并的初始阶段,较大的那个泡泡会发生扭曲变形。”黑洞合并的情况非常类似,而一旦合并过程完成之后,形成的单一黑洞将恢复为完美的球形。

  探测到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其中的一项意义可能会出乎一部分人的意料,那就是证实黑洞的存在——至少由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所预言的那种纯粹、空旷的扭曲封闭的时空区域的确是存在的。这一信号的另外一层意义是可以让科学家们确认黑洞的合并过程的确是与先前的理论预测相吻合的。天文学家们手里已经掌握了 许多此类现象存在的证据,但到目前为止它们都来自对围绕黑洞周围存在的恒星以及高温气体行为的观测,也就是间接证据,而非来自黑洞本身的直接证据。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广义相对论专家弗兰斯·普雷特瑞斯(Frans Pretorius)指出:“整个科学界,包括我本人,都已经对黑洞的话题感到厌倦,我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然而如果你想要宣布一项激动人心的预言,那么我们就需要看到非常扎实的证据。”

  二、引力波是以光速传播的吗?

  当科学家们将来自LIGO的观测结果与来自其他类型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时,他们检查的第一个项目往往就是查看这两个信号是否是在同一时间抵达的。物理学家们认为引力是由一种被 称作“引力子”的粒子负责传递的,它们就像构成光线的光子一样。而如果这些粒子也像光子那样不具有质量,那么引力波就将能够以光速传播,从而与广义相对论 中关于引力波应当能够以光速传播的预言相吻合。

  然而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引力子可能具有极小的质量,如果情况是那样,这就意味着引力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无法达到光速。如果的确如此,那么LIGO等设施将会发现来自遥远天文事件中产生的引力波信号抵达地球的时间要比工作在γ射线波段等“传统”望远镜的探测到信号的时间稍晚一些。如果这一情况出现,那就将构成对基础物理学理论的重大挑战。

  三、时空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吗?

  如果能够探测到来自所谓“宇宙弦”的引力波信号,那么则会出现更加诡异的情况。所谓“宇宙弦”是一种假想中存在的宇宙时空弯曲中的缺陷,它可能与弦论有关,也可能无关。这种“宇宙弦”无限薄,但长度却能拉长到宇宙尺度。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宇宙弦如果的确存在,可能会产生一些扭结;而如果其中的一根弦断裂,则 会产生一阵引力波涟漪,这样的信号应该是可以被LIGO这样的设施监测到的。

  四、中子星是完美的球体吗?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之后留下的残骸,它们的密度极高,以至于将组成它们自己的原子中的电子压入了原子核,并与其中的质子中和形成了中子。科学家们对于中 子星环境下的极端物理了解甚少,而引力波将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全新信息。举例来说,中子星的超强引力场理论上会使整个中子星星体成为完美的球体。但一些研究人员却认为在中子星上可能仍然会存在“山峰”——尽管高度可能只有几个毫米。但尽管如此不起眼,但严格来说,这些小“突起”的存在也的确让这样一类 直径一般仅有10公里左右的高密度天体的完美球体外观被打破了。通常情况下中子星的自转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任何的微小凸起都将造成时空的扭曲并产生连续的引力波信号,这种引力辐射过程会带走一部分能量并造成中子星自转速度的逐渐下降。

  相互绕转的两颗中子星也会产生连续的引力波信号。和黑洞一样,这两颗中子星会最终相互靠近并融合为一体。但这一过程和黑洞合并过程存在本质不同,普雷特瑞斯指出:“你面临大量不同的可能性,这取决于中子星的质量以及构成中子星的高密度物质能够施加的压力大小。”举例而言,两颗中子星合并后的结果可能是一个质量更大的中子星,但另外一种可能性是,这两者合并之后立即在巨大压力下塌缩,形成一个黑洞。

  五、是什么引燃了恒星爆炸?

  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耗尽其自身内部燃料时,它将迎来死亡的时刻,在一次巨大的爆发之后形成黑洞或中子星。天体物理学家们认为这一过程正是形成II型超新星爆发的元凶。对于这类超新星爆发过程的模拟研究目前还未能明确给出是什么直接“点燃”了此类剧烈爆发的答案,但对于来自真实超新星爆发过程所产生引力波信号的倾听和分析将有望帮助我们最终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根据这些引力波信号的波形特征、强度、频率以及引力波信号与电磁波信号抵达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数据将帮助科学家们证实或排除现有的一些理论模型。

  六、宇宙膨胀的速度有多快?

  宇宙的膨胀意味着那些本身正在远离我们的遥远星系,它们的光谱红移值会大于真实数值,因为它们所发出的光线在抵达我们的路途中会由于空间本身的膨胀而被拉伸。宇宙学家们正是根据对遥远星系光谱红移值的观测,并将这一数值与这些星系的真实距离进行对比,从而反推出宇宙的膨胀速度的。而对于这些遥远星系的真实距离,则是根据这些星系内部出现的所谓Ia型超新星爆发亮度进行估算的。这种估算方法在天文学距离测量上被广泛使用,但必须承认这种方法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如果全世界各地的多个引力波探测设施都检测到来自同一次中子星合并事件的引力波信号,那么将这些来自不同设施的观测数据结合起来,科学家们将有机会计算出这一信号的绝对强度,而这也将反过来让我们得以可靠地计算出这一中子星合并事件发生地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同样的,我们还能够判断出信号发来的方向, 并据此进一步找到这一合并事件究竟发生在哪一个具体的星系内部。接下来,通过对这一星系红移值的观测,并将其与引力波信号得到的真实距离进行对比,我们将能够有机会在更高的精度上实现对宇宙膨胀速率的估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2016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大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2-2016 05: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这个宇宙真的能被扭曲,而缩短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2016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观测到重力波 将开辟物理学新天地

数月以来,一直有传言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华盛顿州的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在重力波观测方面有突破性发现。LIGO宣布将于明天(2月11日)召开记者会,公开一个“重大”发现。
CNN报导说,如果LIGO真的发现了重力波,将是本世纪最重大的物理发现。加拿大理论物理学者伯杰斯(Clifford Burgess)在电子邮件中向同事透露,根据看过论文原稿的人说,LIGO的确观测到了双黑洞系统合并时产生的重力波。伯杰斯还说,如果是真的,这个发现有90%的机率被授予今年的诺贝尔奖
这封邮件被人发表在twitter上,引发大量讨论。
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马尔卡(Szabolcs Marka)是该校实验重力研究组的负责人,多年以来一直参与LIGO的研究。他说,发现重力波将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大的突破。这一发现不但将再次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还能增进我们对宇宙的理解。
马尔卡还说,除了广义相对论之外,我们也许还能发现以前只存在我们的想像中的天体,也许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宇宙。
重力波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时空波动。LIGO的设计目标是检测这种波动。但因为能产生高强度重力波的天体极为遥远,到达地球时已经弱到几乎无法探测,可能埋没在各种噪音信号中。
LIGO拥有两个互相垂直的长臂,每个臂长4公里,末端有反射镜。管道采用不锈钢制成,直径1.2米,内部抽成高真空。激光束在臂中来回反射约50次,使等效臂长增加到近200公里。如果激光在发射过程中被重力波影响,会造成光程差,进而导致干涉条纹发生移动。
LIGO灵敏度极高,据说可以隔着一个银河系探测到一个足球的尺寸变化。为了减少噪音并增加实验可靠性,LIGO拥有复杂的减震系统。另外,LIGO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设施,一个在美东南的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在美西北的华盛顿州。只有这两个实验室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实验才会被接受。
有趣的是,爱因斯坦预言了重力波之后,却认为人类的科技水平并不足以观测到重力波,因为强度太弱。马尔卡说,当初他想加入LIGO项目时,很多同事劝他不要,因为他们都认为这个实验不会有结果。
马尔卡不愿透露明天将宣布的发现具体是什么,只是说他和他的同事有重大发现,并将开创物理学的新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2-2016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科技继续带领全球进步。
我真不敢想象这世界如果没有美国会如何,也只有美国才能培养出顶尖科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2-2016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ongolia 发表于 13-2-2016 02:03 AM
美国科技继续带领全球进步。
我真不敢想象这世界如果没有美国会如何,也只有美国才能培养出顶尖科学家。

言重了。
Higgs Boson 的許多重大發現 發表於在歐洲的CERN加速設施,雖然美國也有科學家參與。
就像LIGO是以美國為主,但也不乏國際合作和交往,像LIGO的GEO600探測器就設在德國。
美國越來越多國家科學院院士都是原外籍人士,因为长期吸引国际人才加入美籍的关系。而普遍而言美国教育培育出的大众对科学的掌握认识说不定比绝多数亚洲发达国家还不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2016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只是一个各国人才集聚在一起的国家
很多原籍是欧洲人,只是移居到美国
如楼上所说的欧核中心(CERN)才是真正的在科学的顶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2-2016 09:0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vongolia 发表于 13-2-2016 03:03 PM
美国科技继续带领全球进步。
我真不敢想象这世界如果没有美国会如何,也只有美国才能培养出顶尖科学家。

哈美的擦鞋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16 12:0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idj 于 15-2-2016 04:46 PM 编辑
adamlevine 发表于 12-2-2016 01:55 AM
重大发现!
  1. 重力波有震到你吗?
复制代码


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 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2013年11月06日23:59  

  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面对耗资巨大的航天项目,许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1970年,一名赞比亚修女致信NASA航行中心科学副总监史都林格博士,问了同样的问题。史都林格博士很快回了信,NASA随后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将这封真挚的回信发表,以下是由译言提供的翻译:

随同这封信寄出的地球照片。1968年圣诞节,阿波罗8号在环月轨道上拍摄的地球。随同信件寄出的照片。1968年圣诞节,阿波罗8号在环月轨道上拍摄的地球。
  1970年,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 给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写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信中,Mary Jucunda 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Stuhlinger 很快给Jucunda 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张标志性的照片是宇航员 William Anders 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 NASA 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

  亲爱的Mary Jucunda修女:

  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来信,但这封对我的触动最深,因为它来自一颗慈悲的饱含探求精神的心灵。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你们献身于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

  在来信中,你问我在目前地球上还有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进行飞向火星的航行。我清楚你肯定不希望这样的答案:“哦,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小孩子快饿死了,好吧,从现在开始,暂停所有的太空项目,直到孩子们都吃上饭再说。”事实上,早在人类的技术水平可以畅想火星之旅之前,我已经对儿童的饥荒问题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开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伟大探险。从长远来看,相对于那些要么只有年复一年的辩论和争吵,要么连妥协之后也迟迟无法落实的各种援助计划来说,我甚至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给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

  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以及同时期其他人的努力)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我们目前面临类似的问题。美国总统的年度预算共有2000亿美元,这些钱将用于医疗、教育、福利、城市建设、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海外援助、国防、环保、科技、农业以及其他多项国内外的工程。今年,预算中的1.6%将用于探索宇宙,这些花销将用于阿波罗以计划、其他一些涵盖了天体物理学、深空天文学、空间生物学、行星探测工程、地球资源工程的小项目以及空间工程技术。为担负这些太空项目的支出,平均每个年收入10,000美元的美国纳税人需要支付约30美元给太空,剩下的9,970美元则可用于一般生活开支、休闲娱乐、储蓄、别的税项等花销。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从纳税人为太空支付的30美元里抽出5美元或3美元或是1美元来救济饥饿的儿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先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其他国家也是类似的情形。政府由几个部门(如内政部、司法部、卫生部与公众福利部、教育部、运输部、国防部等)和几个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组成,这些部门和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相应的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以应对国务委员会的监督,同时还要应付来自预算部门和总统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压力。当资金最终由国会拨出后,将严格用于经预算批准的计划中的项目。

  显然,NASA的预算中所包含的项目都是和航空航天有关的。未经国会批准的预算项目,是不会得到资金支持的,自然也不会被课税,除非有其他部门的预算涵盖了该项目,借此花掉没有分配给太空项目的资金。由这段简短的说明可以看出,要想援助饥饿的儿童,或在美国已有的对外援助项目上增加援助金额,需要首先由相关部门提出预算,然后由国会批准才行。

  要问是否同意政府实施类似的政策,我个人的意见是绝对赞成。我完全不介意每年多付出一点点税款来帮助饥饿的儿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会持相同的态度。然而,事情并不是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计划取消就能轻易实现的。相对的,我甚至认为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为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有两部分:食物的生产和食物的发放。食物的生产所涉及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生产活动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高效高产,而在有的地区则产量严重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化种植,农田优选,作物的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农作物调查及收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人造地球卫星无疑是改进这两个关键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在远离地面的运行轨道上,卫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扫描大片的陆地,可以同时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土壤、旱情、雨雪天气等等,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广播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进一步处理。事实证明,配备有土地资源传感器及相应的农业程序的人造卫星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型号,也能给农作物的年产量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提升。

  如何将食品发放给需要的人则是另外一个全新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轮船的容量,而在于国际间的合作。小国统治者对于来自大国的大量食品的输入会感到很困扰,他们害怕伴随着食物一同而来的还有外国势力对其统治地位的影响。恐怕在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之前,饥饿问题无法得以高效解决了。我不认为太空计划能一夜之间创造奇迹,然而,探索宇宙有助于促使问题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以最近发生的阿波罗13号事故为例。当宇航员处于关键的大气层再入期时,为了保证通讯畅通,苏联关闭了境内与阿波罗飞船所用频带相同的所有广播通信。同时派出舰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备第一时间进行搜救工作。如果宇航员的救生舱降落到俄方舰船附近,俄方人员会像对待从太空返回的本国宇航员一样对他们进行救助。同样,如果俄方的宇宙飞船遇到了类似的紧急情况,美国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援助。

  通过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食品产量,以及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提高食品发放的效率,只是通过太空项目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两个方面。下面我想介绍另外两个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

  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

  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先设计出宇航员登月舱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心脏病患者造出远程体征监测设备呢。答案很简单: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太空旅行无可置疑地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若希望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包括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别是医学,用来照看人类的健康,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来,我们需要给予那些投身科研事业的有天分的科学家更多的帮助。随时要有富于挑战的研究项目,同时要保证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在此我要重申,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和实践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有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由美国政府控制并提供资金支持的所有活动中,太空项目无疑最引人瞩目也最容易引起争议,尽管其仅占全部预算的1.6%,不到全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三。作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催化剂,太空项目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的研究,它的地位注定不同于其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太空项目的对社会的影响,其地位相当于3-4千年前的战争活动。

  如果国家之间不再比拼轰炸机和远程导弹,取而代之比拼月球飞船的性能,那将避免多少战乱之苦!聪慧的胜利者将满怀希望,失败者也不用饱尝痛苦,不再埋下仇恨的种子,不再带来复仇的战争。

  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随信一块寄出的这张照片,是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项目所能带来的各种结果中,这张照片也许是其中最可贵的一项。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开地球就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人们突然表示出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不能说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初期太空探索项目,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无关。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向您和您的孩子们致以我最真挚的敬意!

  您诚挚的,

  恩斯特-史都林格

                                                          科学副总监

                                                          1970年5月6日



  译者:kelejiabing 原文作者:Dr. Ernst Stuhlinger

  全部内容来自译言网。译文链接:http://select.yeeyan.org/view/265546/309669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6 收起 理由
50912cmea + 5 谢谢分享
Edward97 + 1 正想找此文來看 好文 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16 12:0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idj 于 15-2-2016 12:11 PM 编辑
kimochi222 发表于 13-2-2016 09:02 PM
哈美的擦鞋仔......


中国奋起直追

發現重力波 專家:彷彿從放大鏡進步到顯微鏡時代
2016-02-12 19:54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美國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前天正式宣佈從雙黑洞互相環繞進而碰撞、融合成新黑洞的系統觀測到重力波的存在,但對一般民眾而言是否有感?中研院物理所副所長王子敬表示,重力波是100年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對人類而言,猶如從用放大鏡進步到顯微鏡時代,以後不但能看到更多天文細節,應該還能發現更多從未想像過的科學應用。

王子敬強調,藉由此次發現,驗證愛因斯坦理論放諸13億光年外也皆準,而重力波不受干擾的穿透性,也是解決了過去觀察天文所用的從可見光、紅外線、電磁波等技術易受干擾、無法觀測黑洞的瓶頸,為天文學開啟另一扇窗。

王子敬指出,以這次實驗而言,不到1秒的重力波訊號,就能精確分析出2個黑洞融合前後的質量改變,並算出與地球的距離,大大提升了天文觀測的能力,過去黑洞是無法觀測的,未來透過重力波,甚至可能在地球上就可透過數十億光年外,比太陽還重上百倍的黑洞進行實驗觀測,這是以前科學家從沒想像過的實驗,也突破目前科學實驗的極限。

對於一般人總是認為物理新發現太空洞,與生活沒有關係,王子敬則指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應用層面極廣,主要是跟重力相關,最明確有感的例子,就是現在市面上應用極廣的GPS,透過天上3顆衛星可以定位,就是廣義相對論的應用而現在影響人類生活甚鉅的網際網路,也是因為研究高能物理,需要傳送大量數據而研發出來的。

中研院物理研究員余海禮表示,重力波是塑造整個宇宙最基本的作用力,因此現在多了一項工具可進一步理解整個宇宙的精密結構,包括物質分布、作用與變化,包括整個銀河、太陽系結構,都是重力波形成,這是過去無法觀察到的,這次發現一定會得諾貝爾獎,其中在1970年代發起重力波實驗的基普索恩(Kip Thorne)最有希望得獎人之一。

基普索恩同時也是電影「星際效應」作者之一,片中描述的透過蟲洞進行跨空間旅行的情節,余海禮表示,這雖是廣義相對論的容許的結構內,但現實世界則尚無精準理論。

余海禮說,這次的重力波實驗裡的包括雷射反射鏡密度已經超越以往,雖然花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億7000多萬美金,但帶動機密工業發展,其產生的經濟效益是無法估計的。

台大物理系教授高涌泉表示,愛因斯坦理論從觀測觀點來看,至今屹立不搖,所以廣義相對論預測的重力波發現,是早就預料得到,包括重力波的性質都在預測中,但因為訊號實在太微弱,量測的距離比質子還要小上好幾個數量級,這是很困難的工程。

高涌泉也預測說,重力波十餘億光年外的遠距離觀測,將來會跟去年得諾貝爾獎的微中子一樣,衍生出「微中子天文學」與「重力波天文學」。


反重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50912cmea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16 12:1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idj 于 1-3-2016 06:11 PM 编辑
Ecor1 发表于 12-2-2016 05:45 AM
代表这个宇宙真的能被扭曲,而缩短距离!

几百年后人类可以 宇宙旅行。


《宇宙小英雄》(YAT 安心宇宙旅行)
更新
網友:欠他一個道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16 12: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vongolia 发表于 13-2-2016 03:03 PM
美国科技继续带领全球进步。
我真不敢想象这世界如果没有美国会如何,也只有美国才能培养出顶尖科学家。

是呀!
互联网 前身就是 冷战时期的产物
源自於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

不然隔千里
大家可以哈 拉
吹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16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gthml 发表于 13-2-2016 04:30 PM
言重了。
Higgs Boson 的許多重大發現 發表於在歐洲的CERN加速設施,雖然美國也有科學家參與。
就像LIG ...

看到言路
马来西亚 。。。没Hop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16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dj 发表于 15-2-2016 12:18 PM
几百年后人类可以 宇宙旅行。

需要先解决能源的问题

要扭曲宇宙,需要如黑洞一般的体型。

目前看来是天方夜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16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cor1 发表于 15-2-2016 05:23 PM
需要先解决能源的问题

要扭曲宇宙,需要如黑洞一般的体型。

Fusion
当然不是1985年《回到未来》那个博士发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2-2016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0912cmea 于 19-2-2016 04:33 AM 编辑





在电影【星际穿越 Interstellar】里,爸爸 Cooper 就是利用【引力波 Gravitational Wave】移动手表的秒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6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證實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里的重力波的卻是一項很大的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6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tephen Colbert 很有趣又容易明白的解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8-2016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不可思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4-2024 02:55 PM , Processed in 0.06721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