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宗敏
图片来源:http://img.redocn.com/
新年初三晚上,母校草场照例举行新春大团拜千人宴,参与者都是历届校友。今年轮值我们锺灵81/83年毕业同学承办,获得数百位同窗热烈响应,大家踊跃出席。
当天晚上母校新春大团拜千人宴成为我们同学会的大聚会,屈指一算,33年前就在前面校舍过着年少校园生活,看似不胜嘘唏,不过,其实我们的同学会去年才举办欢庆50岁聚会,出席同学也不少。看来我们这群大叔对于同学会还是相当热情。
其实也不是只有我们这群大叔对同学会是热情的,台湾杂志《远见》推出 “你,同学会了吗?” 专题报道,说明同学会的兴起不是偶然的,而是一股潮流,正如专题文字:“目前台湾正在吹起一股强大的怀旧风,老同学的聚会,俨然成为台湾社会的新显学,大家都在努力找回学生时代的单纯回忆。”
为什么大叔大婶要努力找回学生时代的单纯回忆?“你,同学会了吗?” 专题报道指出有5个诱因,一是步入中老年才惊觉到孩子大了、事业稳了、时间多了,却没有共同记忆的朋友;二是中年以后,心态坦然,不再喜欢比较,明白“成功,不只有一种”的道理;三是与新世代沟通不易,唯有从同窗身上,找到共同价值观;四是时间逐渐流失,人生无常,与老同学见面机会要抓住;五是脸书是大叔大婶最熟悉的社群媒体,也是同学会的最大功臣,有了它,老同学联系方便多了。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台湾著名制作人王伟忠对于老同学的感情形容得贴切,“人要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一种“姿态”,唯有在老同学面前才能放下面具,“即使所有人都尊称你一声“蔡董”,只有同学大剌剌地喊你“蔡头”,你却特别开心。”
几乎所有老同学聚会的场合都会出现类似情景,大家不时互相挖苦抬杠,甚至粗口都会飙出口,仿佛当年的顽皮小男生的模样又跳出来了,不知情的旁人看了直流冷汗,担心会打起架来,可是场面依然笑呵呵,大家乐此不彼。
出席同学不能马上记得站在面前的同学是谁,确实是常态,不必感到不好意思。通常与他开口聊天几次,或者从其他同学叙述关于他的事件中,会让我们逐渐唤醒遥远的记忆,然后慢慢地拼凑出当年他的模样,“人的五官外貌会老会变,唯一没有变的是眼神,那神态还是一样”,这句话说得没错。
台湾全民大剧团顺应举办同学会热潮,推出舞台剧《同学会!同鞋——》,获得热烈回响,场次加演,累积观赏人破万。剧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一生会死两次,一次是你死了,一次是记得你的人死了。”到了大叔大婶的年龄,和一群“记得你”的同学聚会,显然是重要的,因为“同学不会一直在那等你打电话约他参加同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