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73|回复: 1

幼儿园园长的三个故事,教你如何让孩子学习自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2016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在幼儿园受伤,这位日本妈妈的做法让人吃惊
【亲子沟通如何说专家微评】
当孩子从家庭的封闭环境进入到幼儿园的开放环境后,往往表现出诸多不适,其中一点就是经常“受伤”。然而,要求老师给予更多关照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呢?本文讲述了3个故事,从父母们的不同做法中,也许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
作者:晓菲

最近,有机会和三位幼儿园园长交流,既有公办园,大型连锁幼儿园,也有小型民办园。交流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话题,就是家长面对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伤”的态度和反应。这里说的“受伤”,主要是指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小磕碰,或者是小朋友间不适当表达造成的抓挠推搡。园长们给我讲了3个故事:

【故事1】
在南方某公办园,一个小男孩的妈妈在给孩子报名幼儿园时,特别在报名表上留了个备注——“9点后孩子不能参加户外活动”。看到这样的备注,老师担心孩子是否有健康方面的特殊需要,于是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可是,得到的答复,却让老师哭笑不得,家长给出的原因竟然是——9点后参加户外活动,会被晒黑了。

如果不是亲耳听见老师们讲述这样的故事,我恐怕无论如何是不能相信的。3~4岁的孩子,正是生命力旺盛蓬勃,需要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的年纪,而家长却以“怕晒黑”为由将孩子无情地“关”在了教室中,像温室中的花朵,在一个被“过度”保护的环境中成长。

不难想象,提出这样要求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是事事保护,孩子估计很难有机会经历任何日晒雨淋、伤痛、不如意,甚至是挫败。可是,这真得是孩子需要的么?我的脑海中闪过一道“渴求”的目光,当小男孩看到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时,他却只有眼巴巴看着的份。

【故事2】
在一所小型民办幼儿园,园长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园里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孩子“受伤”的情况。这是一所比较新的、崇尚爱与自由的幼儿园。园里有约 20位小朋友和8位老师,可以说师生比是非常高的。可是,第一年入园的孩子,还是经常发生磕碰事件,有时候,两个小朋友因为一点小事情有了矛盾,直接就以打一下或者是挠一把的方式来解决了,然后,其中一个孩子就“挂彩”了。

园长说,孩子“受伤”,很多时候是因为在家里被过度保护,以至于没有任何机会体验“适度的危险”,自然也不知道界限在哪里。到了这样一所崇尚“爱与自由”的幼儿园,孩子初期都会表现出过度“自由”,以修复被禁锢的思想和行动,而这时,由于孩子对界限没有概念,难免就会“受伤”。

一般情况下,在园里适应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始慢慢建立,“受伤”情况就会明显减少。但是,对父母而言,十个有九个是见不得孩子“受伤”的。结果,对于那些孩子初入园的家长,老师们只能反复和家长说明孩子为什么“受伤”,并宽慰家长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可家长往往强调老师要给予孩子更细致的照顾和关注。

【故事3】

最后这个故事,发生在日本一所幼儿园。我们知道,日本幼儿园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一般幼儿园都会有宽敞的体育活动场地,并设有各种运动器具,比如秋千、单杠、平梯、山洞、滑梯、荡绳等。像单杠、平梯这样的运动器具,在国内的幼儿园是很少设置的,因为从事悬吊动作存在着使儿童肩关节发生脱臼和肌肉扭伤的风险。尽管这样的风险发生概率极低,但是在这所幼儿园,还是发生了孩子肩关节脱臼的状况。

事情发生后,园方马上给孩子妈妈打了电话。妈妈来到幼儿园,首先就给老师们鞠躬并致以歉意,“对不起,给你们添麻烦了。小朋友以前就有发生过脱臼,我没有把这一点及时告知幼儿园。也没有教会小朋友如何保护自己。”(注:一般来说,如果出现过一次脱臼,孩子很容易再次出现脱臼,所以家长对幼儿园是有告知义务的。)

同样是孩子“受伤”,这位日本妈妈的态度和做法,可能让我们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和吃惊。实际上,在日本父母看来: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对父母而言是责无旁贷的。他们并不会过度保护孩子不去尝试“危险”的事情,而是告诉孩子应该怎样面对可能的“危险”。


反观我们周围,过度保护比比皆是:孩子刚会走路时,担心孩子走不稳,就常常抱在身上或者放在婴儿车里,于是,和懂得放手的家庭相比,反而更晚才能走得稳当;孩子自己吃饭时,害怕孩子吃不饱,在后面追着喂,于是,吃饭变成了全家的头等大事也是头疼大事,而孩子依旧不“好好吃饭”;孩子上学后,帮孩子整理书包,检查作业,于是,上学变成是父母的事情,而孩子永远没有机会负起学习的责任。

结果,孩子们的生活中鲜少会有“挫折和失败”的经验,因为父母把一切都安排地妥妥当当。可是,孩子毕竟是要面对真实生活的,当他们逐渐融入社会,没有了父母无微不至的保护,遇到不如意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就显得非常脆弱了。以至于我们经常在报端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因为老师一句话或家长一句话,就草率结束生命,扼腕惋惜之余,我们是否有反思过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日本妈妈对孩子受伤一事的处理方式,值得我们每位为人父母者深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给到孩子面对伤痛、挫折、失败的能力和勇气。过度保护,只会夺走孩子体验的机会。而如果我们可以放手,我们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永远记得,孩子是从行为中学习的,而不是从语言中学习的。

(作者晓菲,香港中文大学博士,10年沟通、情商教练,头条号签约作者,与孩子共同实践亲子沟通之道,与父母共同探讨亲子沟通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2016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棒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2024 05:59 PM , Processed in 0.089690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