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071em]报读中六学生减少.符合资格者去了哪?教育部近年来积极为大学先修班(中六)进行品牌重塑,将中六课程改为学期制之余,前年也开始实行中六生穿整齐便服上课的衣着新标准。
报读中六的学生从2012年的5万1697人下降至去年的4万3235人,但中六的存在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档案照)(图:星洲日报)
(槟城)教育部近年来积极为大学先修班(中六)进行品牌重塑,将中六课程改为学期制之余,前年也开始实行中六生穿整齐便服上课的衣着新标准。
教育部此举是为了鼓励更多中五毕业生选择中六为升学管道之一,为未来的大学生涯铺路。
无论如何,正当进行种种努力时,许多符合资格就读中六的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却未选择这条升学路。
以槟城有开办中六班的中学为例,有些中六生的入学率(槟州教育局提供的新生人数以及真正报到及就读的中六生)只是近40%,而去年中六新生就读率更一度下降。
教育部学校日务管理主任阿米努丁今年3月间曾透露,报读中六的学生已经从2012年的5万1697人,减少到去年的4万3235人。
那这些获得教育部提供就读中六学额的学生,都去了哪儿?为何中六不再是中五毕业生的选择?而继续保留中六,重要吗?
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记者针对以上课题访问了相关人士,剖析中六班的存在价值与挑战。
外在的选择太多了
符合资格升上中六,最后却未报到,那这批中五毕业生都去了哪?
拥有多年教导中六班经验的吴文宝(恒毅中学前校长)说,由于控制中学的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考生成绩优秀的不少,因此,外在的“引诱力”如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也相对提高,形成准中六生选择奖学金到其他高等学府升学,而舍弃了中六。
日新中学辅导主任林妤莲说,3年前政府推出了大学先修助学金计划(BURSARY)予9A+或以上的SPM优异生,间接也使到就读中六的学生人数近这两三年有所减少。
“不过,后来政府限制此项计划的用途后,申请者也开始担心最终会有任何变卦,因而中六生的就读人数也随之回流。”
她也说,外在的选择太多了,加上私立大学的涌现,让中五毕业生的升学路相当广泛,中六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吴文宝:提供逻辑思维训练
在就读生人数下降的情况下,中六班的存在价值,还重要吗?
吴文宝斩钉截铁道:“当然重要。中六的作用,就是提供就读生逻辑思维的最佳训练阶段。”
他强调,中六与中学课程的差别,就在中六课程会要求学生对相关学科有深入的探讨,包括了分析、组织、论述等。
“中六生完成及掌握这方面的训练后,一旦进入大学,面对任何学科皆无往不利。”
吴文宝说,中六也是那些SPM成绩中上或中等、但家庭经济能力中下的学生之首选,他们可以通过这管道,考好STPM,争取机会升上政府大学,毕竟,一般家庭较能负担政府大学的学费。
林妤莲:升学选择也不少
林妤莲也认同,中六的确是那些家庭经济属于中等的学生之升学选择;此外,一些自认英文底子不大好的学生,也会倾向于选择中六,毕竟,如果选择A水平课程,担心本身应付不来。
她说,中六毕业生考获STPM文凭后,也可以申请国立或私立大学,甚至出国外深造,可见升学的选择也不少。
依据她这些年来的升学辅导经验以及取得毕业生的反馈所得,毕业于中六课程的学生,出国深造时应付课业能力会比较理想,尤其在数学科方面。
中六课程纲要须更新
若要“品牌化”中六班,除了学期制、设立中六学校和便服措施,还需要哪方面的改进?
也是马来西亚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前主席的吴文宝当年出席教育部会议时,曾针对为何中六非学生首选的课题,发表了意见。
他认为,中六课程纲要须更新,而考试制度也需要改善,尤其当局无需以冷门题目来为难考生。
“我们明白学生还是必须回答一些冷门题目,以考验学生的应对、全面性与逻辑思维。只是,冷门题目对目前学生来说,是挺为难的。”
大学收生制有偏差
吴文宝认为,学生们选择就读中六,就是希望埋头苦读后,有机会升上国立大学,然而,有时候有耕耘,却未必有收获。
“大学的收生制有偏差,我们曾要求保留半数或至少30%的国立大学学额予STPM毕业生。”
吴文宝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保留学额),主要是基于中六与大学预科班(Matrikulasi)的考试制度并不一样,课程纲要与深度也不一样,而STPM是受国际承认的校外考试。
至于课外活动的评分,吴文宝认为,中六生能拿到满分,是凤毛麟角的,因为有关学生必须在三个团体中(制度/学会/运动)选其中两个最高分的团体(担任主席或秘书职),然后加上参加国际赛获得金牌或银牌奖,再加上其他额外分数,才有机会拿到满分10分。
“在这情况下,一旦竞争大学热门科系时,中六生多少面对吃亏。所以,我常说,计分法须统一。”
鼓励用预考成绩申请奖学金
中五毕业生思考升学方向时,最大的考量是什么?升学辅导老师每每被问最多的,又是哪一道问题?
在日新中学服务了20年的林妤莲,每年年初都会安排在学校举办教育展,让中五生对毕业后的升学路有基本的概念及想法,无论是中六、大学预科班、A水平或其他相关课程。
因此,每当年杪或是SPM成绩放榜后,她无须面对排山倒海式的升学提问,但还是有少部份的学生会谘询其意见。
她说,如果学生真的不知何去何从,但经济上许可的话,她会鼓励学生用预考成绩去申请奖学金或报读一月份的课程,如学院基础课程、A水平、文凭课程等。
“学生走过这么一圈,他们会清楚自己是否可应付有关的课程,如果适应不到,可以退回来读五月份才开课的政府预科课程(若中选的话)或中六课程;这时候,学生就会死心塌地地去拼读中六,给自己一次翻身的机会。”
谭秋明:担心“污名化”中六
毕业生如何看待中六课程?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环球商业管理(Global Business)的谭秋明,当年也曾经很抗拒中六,对于是否选修中六,拖拖拉拉了一阵子。
他说,这主要是因为在大马选读中六,相对来说在升大学方面会较为吃亏,毕竟,大学预科班的学生有更好的优势。
“而且,中六生毕业后,在升学时常常有种‘不由得自己选择’的挫败感,让许多学生不禁考虑去念私立学府。”
不过,他也强调,中六就读人数会下滑的导因,本来就是错综复杂的,各项大学先修课程制度、大学录取制度、个人喜好等。
他认为,在中学时,升学辅导很重要,最担心的是很多人会“污名化”中六,说考差了就人生毁灭,让学生“惊吓”不已。
谭秋明:读中六获海外升学机会大
对谭秋明来说,选择就读中六的最大收获,是通过这个制度获得前往香港升学的机会。
“大马高级学校文凭与预科班和私立大学的差别是,念中六让你有机会考上不错的海外(如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大学,而且可能还有奖学金,也就是说,努力的话,你有机会考上这些排名很好、资源很多的大学。”
无论如何,他说,中六课业上的学习,对于目前他在大学的课程并没有太大帮助,毕竟当初的科目(如马来文、历史)对目前进修的商学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其就读课程主要是以英文为主。
“但我知道许多中六念理科的朋友,中六为他们打好了基础,在升上具有竞争的大学时,还不至于太吃力。”
让中六生反思未来
谭秋明认为,一年半的中六看起来漫长,但实际上恰好让中六生去反思(当然自己也要主动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未来。
“而且,这制度其实跟大学制度相似,上了大学后,不会对一个学期里原来有那么多课业需要处理及完成而措手不及,因为采纳学期制后的中六,也必须进行作业报告。”
他说,若学生不介意慢一些,不介意试试看,愿意努力去做一件事情,那何不试试中六呢?若考上国内外大学,并且是心属的科系,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但如果考不上,仍然可以再报读私立,选择喜欢的科系。这总比一毕业就直接切断自己的选择来得好。”
“我每每给学弟妹意见时,都比较担心他们太过偏激,我常常会跟他们说,你总可以试试,前提是你要认真去做好每一件事。”
林妤莲每年会安排在学校办教育展,让中五生对毕业后的升学路有基本的概念及想法。(图:星洲日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大北马‧2017.04.11